61阅读

材料作文审题方法-快速作文审题的四种方法

发布时间:2017-10-01 所属栏目:材料作文审题方法

一 : 快速作文审题的四种方法


    快速作文的特点是一个“快”字,它要求迅速准确地审题立意,快速高速地构思成文。因此,作为作文第一步的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作文审题的准确与否,就直接决定了文章质量的优劣,写作的成败。要想准确无误地审清题目,就要掌握一些审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为顺利成文打好基础。下面就介绍四种审题方法:
    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
    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显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记叙文的“标志”常见的有“回忆”、“记……”、“……的事”、“……的生活”、“……的人”等。如《回忆我的母亲》、《记我的同桌》、《一件有教益的事》、《我的中学生活》、《值的赞美的人》。
    说明文的“标志”主要有“介绍……”、“……的自白”、“……的话”、“……的制作方法”等。如《介绍一本工具书》、《蜜蜂的自白》、《秋天话菊花》、《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
    议论文的“标志”主要有“说”、“议”、“谈”、“论”、“评”、“辨”、“驳”、“从……谈起”、“从……说开去”、“由……想到的”、“……的启示”、“读……有感”等。如《说谦虚》、《谈骨气》、《“友邦惊诧”论》、《读〈荔枝蜜〉有感》、《由“愚公移山”想到的》。
    2.审清题目要求,确定文章范围。
    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这种审题方法既适用于记叙文,也适用于说明文。
    以记叙文为例,记叙文的题目范围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写人记事。题目划定的范围不同,选材的侧重点就不同。
    写人的记叙文要侧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绘,要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适当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穿插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刻画人物。如《我的老师》、《妈妈》、《我尊敬的一个人》、《英雄》等题目都可以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记事的记叙文要扣住记叙的要素来写,把记叙的诸要素交待清楚,把事件的脉络及发展过程叙述明白,使读者有个清晰完整鲜明的印象。如《童年拾趣》、《挫折》、《难忘的一节语文课》、《成功的喜悦》等题目都可以写成记事的记叙文。
    3.审清题目“题眼”,确定文章重点。
    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目的“题眼”,“题眼”是题目的灵魂,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如《我钦佩的一个人》与《我喜欢的一个人》,二者的内容虽都侧重于写人,但“题眼”不同,就决定了选材重点不同。前者的“题眼”是“钦佩”,后者的“题眼”是“喜欢”,两篇文章的重点分别为“钦佩”、“喜欢”,两篇文章的选材也要从“钦佩”和“喜欢”入手。
    如何抓“题眼”呢?
    一般说来,题目是主谓句,“题眼”往往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
    如果题目是动宾短语,“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
    如果题目是偏正短语,“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如《课余生活》,“题眼”是“课余”,要写出课堂学习生活之外还有哪些生活及这些生活带来的乐趣。
    4.审清题目因素,确定文章内容。
    有些题目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这类题目常常是由一个词构成,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连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成功》这个题目的已知因素只有一个,即“成功”,意思比较概括笼统,如果在“成功”这个因素上增加几个相关因素“谁成功了”,“什么事成功了”、“怎样成功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就具体了。同样《笑容》、《失败》、《过错》、《忏悔》、《欢乐》、《渴望》等题目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审题。

二 : 话题作文审题方法举隅

    审题是考试作文的最基础性的工作之一。话题作文的命题者在出题时常常运用宏博思维,使拟出的话题大而化之,范围非常宽泛,意义也比较抽象,这就要求应试者审题时有一个“化大为小,化意为象”的过程,运用精细思维,对话题进行限制、切分、细化等技术处理,点燃思想火花,拓展审题思路,然后从一个较细的角度切入,拟出题目,开始作文。那么话题作文审题时如何“化大为小,化意为象”呢?下列方法不妨一试。 

    1.分类 

    分类是区分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一个概念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每一标准可分成若干大类,同一大类又可分成若干小类,逐层划分,概念的外延越小,则概念的内涵越丰富,这种外延和内涵的反变关系为概念型的话题审题细化提供了可能。 

    如以“美”为话题作文,审题时,对“美”进行分类处理,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什么是美或许见仁见智,难得统一,但关于美的分类则无论美学界还是一般社会公众则容易形成共识。“美”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三大类。自然美是客观世界自然物的美,这些自然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自然物的美常表现在形态美、色彩美、声音美、综合美等几个方面。社会美是指现实生活中除自然美之外其他社会现象的美,如人的美、劳动的美、劳动产品的美等。如进一步细化“人的美”又可分为人体美、人的语言美、人的思想(品格、情操、才华)美等几个小类。再深入分析,“人体美”还可继续分为相貌美、姿态动作美、肌肤色彩美等。“艺术美”是指蕴含在艺术作品中的美,如绘画的美,音乐的美,雕塑的美,建筑的美,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的美等等。如此分类,思路越来越开阔,思维越来越具体,自感角度众多,切入容易,写好作文已具备一个良好的开端。 

    2.限制 

    限制是指概念型话题作文审题时,通过在概念前加上修饰限制成分来不断丰富和扩大概念内涵、细化话题的一种审题方法。 

    如以“起点”为作文的内容范围写一篇话题作文,就可在“起点”前通过增加修饰限制成份的方式来达到细化切入的目的。如“旅行的起点”“人生的起点”“事业的起点”“学习的起点”“长跑的起点”......有了这样的思路,再深入下去,便会有进一步的收获,如“车站、 码头、空港是旅行的起点,出生是人生的起点,参加工作是事业的起点,入学发蒙是学习的起点,起跑线是长跑的起点......” 

    再如“面对缺陷”这一话题,审题时不可避免地要思考“缺陷”从何而来,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细想一下,可写的东西可谓多矣,如“面对生理的缺陷”“面对性格的缺陷”“面对文化基础方面的缺陷”“面对艺术品的缺陷”“面对劳动产品的缺陷”......等等。 

    3.交叉 

    对话题作文而言,分类和限制等方法,常常是在话题的最大外延之内进行审题,这样做固然能够保证审题时不偏离题意,最大限度地保证切题和合题,但仅仅依靠这些方法,思维空间还不够广阔,通过交叉的方式,突破话题外延这一范围,将视线扩展到话题与其他事物的关系的角度考虑,习作者将会有更优裕的选择余地。交叉的基本形式是“A与X”,其中A即话题,作为不变的因素,它相当于代数中的常量,X为别的与话题相关的事物,它是可以更换的,相当于代数中的变量。“A”与“X”各有其独立的外延,用“A与X”方式构成子话题,就是要寻求两个概念外延的交叉部分,将其作为作文切入的角度。 

    如以“读书”为题作文,可利用这一方式拟出一些范围较小的题目,如“读书与做人”“读书与审美”“读书与作文”“读书与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读书与工作”“课内读书与课外读书”等。 

    4.置换 

    话题作文除话题外,一般还包括材料、提示语和要求等几个部分,材料是话题的来源,同时也常常包孕和蕴含某一写作角度。而提示语则是命题人为启迪习作者审题时思考所作的点拨式提示,它常常在材料提供的写作角度之外,提供另外一两个角度,以期习作者举一反三,拓开思路。重视和研究材料和提示语提供的已知角度,并善于推广开去,进行立体思维是话题作文成功的关键,常用的拓展思路的方法之一是“置换”。如: 

    一个同学,放学后本想赶快回家去做自己心爱的航模可朋友们非拉他去看电影,他不好意思推辞;一位国家公务员,心底的良知告诉他受贿有罪,可当厚厚的几打美元放在了茶几上,他却无力拒绝。 

    对潮流说“不”是为了追求个性的张扬;对强权说“不”是为了捍卫平等的权利...... 

    请以“学会说‘不’”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自选。 

    上题中无论材料还是提示语都有点拨启思的作用,提示语用列举的方式,用“对......说‘不’,是为了......”的句型为习作者提供了两种可供选择的角度,借用现成角度切入固无不可,但大家都拥入同一“车道”则容易出现题材撞车的现象。如能另辟蹊径,另择角度,则容易因角度翻新而获得较好的印象分。事实上“对......说‘不’”,除“潮流”“强权”外,可写的东西多的是,如“溺爱”“抄袭”“升学教育”“美国”“日本”“铺张浪费”“侮辱人格”......总之,一切不良现象,一切违背本人主观意愿的东西均可说“不”,甚至“对老师说‘不’”“对家长说‘不’”“对传统观点说‘不’”。这样用别的词语代替“潮流”“强权”的审题方法用的就是置换法。 

    2002年高考作文题“心灵的选择”审题时亦可用这一方式来开启思路,在选择什么的问题上,用“选择__”的方式可列出“选择院校和专业”“选择职业”“选择人生观”“选择终身伴侣”“选择战争与和平”“选择真实与虚假”“选择读物”“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一些较小的话题,原来抽象空泛的话题一下子就变得明确和具体了,把握起来容易得多。 

    5、沿展 

    沿展是从话题的本义出发,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挖掘话题的意义,由表及里、由浅而深,不断扩展和深化话题的一种审题方式。 

    例如以“网”为话题作文,就要善于围绕“网”展开丰富的联想,挖掘出“网”的各种意义。为此,首先必须明确“网”的本义是“用绳线编织的用来捕鱼或鸟的一种器具”,如鱼网;在此基础上进行引申,意义再抽象一些,指“像网一样的东西”,如蜘蛛网、电网、球网、网巾、网兜等。进一步抽象“网”还可引申为“像网一样纵横交错的组织或系统”,这种意义的“网”常见的有通信网、交通网、宣传网、情报网、关系网、法网等等。和“网”相关的动作行为也很多,如“结网、网罗、联网、上网、补网、自投罗网、网开一面、破网而出......”,如此联类而及、不断引申将会产生一种多米诺牌效应,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网”的各种意义有相当充分的了解,寻求其中一个容易引起兴奋或易于驾驭的角度切入,自然会文思泉涌。 

    分类、限制、交叉、置换、沿展......话题作文审题中这些方法的运用常常能够对话题化大为小,化难为易。但是应该看到,这还不是严格的科学的分类,实际审题时还有一些其他科学方法可资利用,综合利用几种方法的情况也不鲜见。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善于摸索和总结,套用话题、大而无当的审题毛病就一定能够克服,审题时思维不畅、定势老套的现象也会消失,写好话题作文才更有保障。 

邮编  438400 

三 : 话题作文审题方法谈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 李明隆

 

每年高考,总有些平时作文基础很不错的学生,爆出让人吃惊的低分。究其原因,问题还是出在审题的环节上。山西省作文尖子生——费莹莹同学2004年高考作文得25分,可以说是一个极典型的例子。众所周知,审题是作文的一个关键环节。而实际的情况是,不少考生不知道怎么审题。笔者认为,把孔子《论语》中的一段话——“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用在审题上,是很能解决问题的。孔子此话原是说求学、做学问要善问、善辨、善思、忠实去做,而作文也宜如此。下面结合作文审题试作分析:

 

“审问之”,即对话题作文的有关材料和概念进行仔细的探询、审问。

 

1.探询背景材料,弄清暗示或倾向。如2005年全国使用范围最广的第三套高考语文题,背景材料“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就有明确的暗示:甲忘记仇怨、铭记大恩情的做法是对的。

 

2.审问题引材料,明确题材的范围。同上如2005年全国卷(三)题引材料“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就明确了联系现实生活取材和立意的写作范围。

 

3.审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深入思考话题的隐含条件和限制。如2005年北京卷“说安”,安可以解释为安全、安宁、安逸、安于等就明确了写作的内容。

 

4.审问作文的限制条件,明确自由度有多大,如“不少于800字,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明辨之”,即辨明话题的内涵和外延,抓准话题的核心。“明辨话题”,实质就是明辨话题的概念。具体的方法有:

 

1.词语比较法。与别的近义词或话题比较,准确把握话题的中心概念。如2005年高考天津卷的“留给明天”,把它与“展望明天”“创造明天”“等待明天”“剩下明天”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展望”是一种构想,“创造”是一种奋斗,“等待”是心理的期盼,“剩下”是心理的无奈;而“留给”是一种远见卓识的表现,它是把资源、财富、好的环境、美好传统、民族精神等美好的东西有目的地保留给“明天”的人。

 

2.语素分析法。分析话题的每个语素,然后整合理解话题的意义。如2005年高考辽宁卷“跑的体验”,对“跑”“体”“验”这三个语素的意义进行分析:“跑”即“奔跑”,狭隘意义的跑指具体的“跑”的动作,挖掘潜力有限;宽泛意义的奔跑,是一种实践活动,鸟儿学飞是“跑”,去了某地可以说“跑一趟”,读一本书可以说目光“奔跑”,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思相的野马在“奔跑”等等,挖掘潜力很大。“体”即“亲身经验”“体察”,“验”即“检查”“查看”,两者整合指“亲身实践”或“通过实践认识周围事物”。综合起来可理解“跑的体验”就是指“亲身实践的体会或认识”。

 

3.结构词性分析法。分析话题的短语结构和词性特点,明确思考的重点和方向。如2004年湖北卷“买镜”属动宾结构,“买”是一个“拿钱换东西”的商业行为,“镜”是名词,有着丰富的寓意,话题的关键是对“镜”的抽象意义的挖掘。

 

4.反义推断法。运用词义相反相对的现象对话题进行分析和推断,明确思考的角度和范围。如2004年上海卷话题“忙”,其反义词就是“闲”,将两者放到一齐来分析,就会发现,“忙”与“闲”不是绝对的,关键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和思想境界。

 

5.造句拓展法。用话题的词语来造句,打开理解的思路,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由单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的话题都可用这种方法,如2005年高考山东卷的“双赢的智慧”,我们就可以造出这样一些句子来:他有双赢的智慧,经商中需要双赢的智慧,中国对外交往中双赢的智慧,人际交往中双赢的智慧,集体和个人实现双赢的智慧,双赢的智慧来自共同的需要,双赢的智慧最好的智慧,双赢的智慧实现共同发展……这样有多少造多少,思路得以开阔,对话题的理解也就活了。

 

6.语段揣摩法。无话题的材料作文,分析材料中心,揣摩材料的情味是准确审题的关键。如2005年上海卷要求写流行文化对我们成长的影响,三段背景材料列举了武侠、言情、韩剧、卡通等现象,审题时思考点就应该围绕此现象,人乎其中地体悟,出乎其外地客观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或中心。

 

7.情味揣摩法。揣摩话题的情味,准确理解题旨的意义。如今年广东卷的话题“纪念”,写作时就要弄清“纪念”一词的情味是褒扬的。如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就一定是带有怀念胜利的成份,带有对正义与和平胜利的珍惜之情,绝不能只写铭记历史教训,不忘历史的耻辱。

 

8.明辨关系法。对关系型话题作文,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审准题的关键。概念间的关系,我们除了套用复句间的关系外,还可考虑辨证关系,发展关系等。今年全国卷三套题都是关系型话题,其中第一套“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第二套“位置与价值”,第三套“铭记与忘记”。从总体看三个话题都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但具体分析,还有不同:“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前面是前提,后面是结果;“位置和价值”,前者是条件,后者是评判角度;“铭记与忘记”,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选择关系。只有这样深入思考,才能准确审出题意。

 

9.图形联想法。对图形类话题,找到图形与生活现象的相似点是把握题旨的关键。当然这个相似点可以不止一个,只要恰切即可。如画一个圆,让学生联想作文,就既可写“十五月儿圆”,又可写“车轮滚滚”,还可写“圆眼睛”“圆滑”“圆脸”等等。如今年福建卷的“圆与星形”的联想作文,可根据图形下面的文字——“我规范,我稳定,我周长短,面积大”和“我新颖,我多变,我周长长,面积小”来联想,这样它就成了相容性选择关系话题了。

 

10.寓意分析法。对寓意性话题,只有分析寓意,才能是审准话题。如今年浙江卷的“一枝一叶一世界”,其中“一枝一叶”,寓指生活中的细小事物、细小的情节或细小的动作等,“一世界”就指反映的内容丰富,意义重大等。

 

“慎思之”,即谨慎地思考话题的现实意义,寻找它和生活现象的联系点或相似点。“文章合为时为著”,这是古人一直倡导的现实主义文风,这在今天也必须坚持。可有的学生就是忽略了这一点,编故事不考虑当今的时代特点,议论不思考能否针对现实问题,寓言、科幻离开了社会环境……这就形成了浮躁的文风和虚假的作文态度。

 

我们所说的现实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抒发真实的情感,以情感鼓舞人;二是解决现实的认识或思想问题,以思想启迪人。

 

审题时,我们要谨慎思考的有四个方面:一是围绕话题可以想到些什么现实中的人和事;二是这些人和事可从哪个角度切入;三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认识,是记叙描写,还是议论抒情;四是我的思想是不是做到了与时俱进,辩证深入。只有把这四个方面理清了,思路才算明晰了。

 

“笃行之”,在完成以上各环节后,考生应忠实地按照自己确定的方向写作,集中心思去考虑怎样充分、生动、传神地体现自己的思想。无论是立中心,定内容,选文体,拟提纲,还是设亮点,酌文句,选用表达技巧,都要紧紧围绕自己的理解进行;绝不能被中途出现的怪异、新奇的想法所左右。只有这样,作文才有可能得高分。

 

总之,在作文时,考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细心谨慎地对作文的背景材料、题引、话题、要求,进行“审问之,明辨之,慎思之,笃行之”,从而让自己远离作文偏题或跑题的困惑,取得理想的成绩。

 

 

本文标题:材料作文审题方法-快速作文审题的四种方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555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