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信息化课堂教学案例-“《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18-01-29 所属栏目:信息化课堂教学案例

一 :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人教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⒈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⒉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⒋ 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⒌ 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

⒈ 通过对“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的设计,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⒉ 通过观察图片、演示实验及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⒊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三、情感目标:

⒈ 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⒉ 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表演,体验与人交流和合作。

【重点】

⒈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⒉ 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前准备】

教 师:

⒈ 自制多媒体课件;

⒉ 准备人教版教学录像光盘

⒊ 演示实验准备:试管2支、花生油、新鲜动物胆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巩固双基

积极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认真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通过系列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重点知识:

①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②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备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③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什么?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

④佝偻病是缺什么引起的?夜盲症是缺什么引起的?

巩固双基

导入新课

观看画面,引起思索人的胖瘦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大屏幕展示一胖子和一瘦子对一堆食物的情境画面,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从学生日常生活体验出发,以漫画形式创造轻松愉快的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任务一你能帮找找原因——为什么一位那么瘦?一位为什么平时吃得并不是很多,却长得那么胖?

1°尝试用日常生活储备的知识进行解释。

2°认真倾听,敢于发表不同看法。

以任务形式组织教学:

1°大屏幕展示任务一,请学生试解释。

2°及时鼓励、评价。

⒈以任务形式组织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⒉从学生兴趣的问题出发,让学生从已有知识构建新知识。

任务二:看段录像,注意边看边想一想:

⒈消化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各结构有什么功能?

⒉细嚼馒头,为什么会觉得甜呢?

⒊口腔中的舌头、牙齿与消化有关吗?

⒋食物中的任何营养物质都要消化才能吸收吗?

⒌我们常说胃不好难消化,是不是说胃就是消化的主要器官呢?

1°认真看思考题,产生探究欲望。

2°观看录像,边看边思考,并结合日常生活储备知识构建。

3°积极发表见解,并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

4°观察图,强化知识,并踊跃回答。

5°回顾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教师提示指导下,小组讨论,在班上交流探究方案。

6°观察实验,尝试描述现象,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7°结合前面的学生分析资料,总结、归纳得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的结论,修正日常生活中的错误概念。

1°大屏幕展示任务二,请学生看题目。

来源:

2°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任务二中的问题。

3°请几个学生据观看所得尝试回答问题,及时鼓励、评价,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4°大屏幕展示消化系统结构图,请学生再认真分清消化系统的组成。

5°请学生分组尝试对“细嚼馒头,为什么会觉得甜呢?”的问题,设计探究实验,及时鼓励、评价及必要的提示。大屏幕展示p30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

6°演示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7°大屏幕展示p33的资料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的异同,归纳得出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⒈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设计系列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⒉通过录像、图片展示、演示实验,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并掌握相关知识,化难为易。

⒊通过分组设计探究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任务三:看p3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巩固知识,尝试描述一粒花生如何被消化吸收。

1°看图,阅读文字说明,快速记忆,将所学知识内化。

2°积极参与表演,并对他人的表现持欣赏态度。

1°大屏幕展示任务,及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内化知识。

2°宣布活动规则,并自己带头先扮演被吃的花生,以接力方式使学生以拟人形式一一说出各器官的作用。

⒈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⒉通过轻松愉快的表演,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及交流能力。

巩  固

1°回顾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积极举手发言。

2°分析并积极回答。

1°大屏幕展示练习题,请学生思考、回答。

2°请一生回答p35练习第2题。

巩固双基,互动交流。

布置作业

⒈ 列表比较消化系统各组成和功能。(p35练习第1题)

⒉ 试在语文周记中写科普小文章——“西瓜子历险记”。

⒊ 尝试实验:

①试将你的探究方案做一做。

②试按p33演示实验方法动动手。

③家中有买动物肠子时按p34进行探究。

⒋ 完成练习册本节练习。

⒈巩固双基

⒉体现学科合作,并减少学生学业负担。

⒊本节实验材料,家庭中常有,可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实录】

一、谈话式课堂复习:

师:前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谁能告诉我(期待、鼓励状):

①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是什么?

②主要的能源物质是什么?备用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③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什么?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什么?

④佝偻病是缺什么引起的?夜盲症是缺什么引起的?

生:(纷纷举手,答略)

二、漫画式新课导入:

师:(示自制多媒体课件,大屏幕展示一胖子和一瘦子对一堆食物的情境画面)

生:(兴奋状,议论纷纷)

师:(示生安静,提出任务一,大屏幕展示,要求生思考回答)你能帮找找原因——为什么一位那么瘦?一位为什么平时吃得并不是很多,却长得那么胖?

生:(纷纷举手)

生1:那个瘦的,可能胃肠有问题,消化吸收不好;而胖的那个,可能吸收功能太好了。

师:那也就是说与消化吸收有关,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三、任务式新课学习:

师:(大屏幕展示任务二,请生先了解探究任务)

师:(播放录像,请生带着探究任务观看思考)

生:(饶有兴趣地观看,不时发出惊叹)

来源:

师:(关闭录像,返回任务二,请生据录像试回答任务二中的问题,鼓励状)

生:(答略)

师:(大屏幕展示消化系统结构图)请大家再看看消化系统图,忆忆看录像时的印象,看看能不能说清每个结构名称及作用。

师:(以幸运搜索形式抽学生回答,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生:(激动状,答略)

师:对“细嚼馒头,为什么会觉得甜呢?”的问题,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呢?

生:(分组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在班上交流)

师:同学们的方案基本跟课本的相似,我想请同学们据我们已学过的科学探究来分析,在这个实验中,有几组对照实验?由哪几支试管组成?实验对象分别是什么?最终我们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结论是什么?

生:(小声在组内讨论,纷纷举手发言,答略)

师:刚才同学们对几组对照实验的判断比较混乱,这也是老师在过去上课时没注意认真引导大家注意造成的,请大家注意,一组对照实验只有针对实验对象的变量不一样,如本实验中1和2是组对照实验,实验研究对象是唾液,两支试管中只有此不同(一支唾液,一支清水),其它一样。

师:(演示p33的演示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师:脂肪完全消化了吗?

生2:消化了。

师:注意观察,油只是被乳化了。为什么呢?请大家在书中找找答案。

生:(兴趣状,纷纷翻书寻找答案)

生3:因为胆汁这种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师:(大屏幕展示p33的资料分析)请大家分析消化系统中哪一部分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为什么?

生:(观看图片、资料,在小组内讨论,答略)

四、表演式课堂小结:

师:(大屏幕展示任务,及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前面,我们通过看录像、图片、实验等,认识了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大家是不是都掌握了呢?课本中用这幅图进行了归纳,请大家快速再看看,看自己掌握了多少,等会儿,我们将通过一个游戏活动——“一粒花生如何被消化吸收”来检测,到你那儿,别让花生消化不了了啊!

生:(兴奋,紧张记忆状,跃跃欲试状)

:我们准备开始,活动是这样的,我们以接力方式以拟人形式说出各器官的作用,现在假设我是一粒花生,走到你面前,你要说你是“口”,用牙齿将“我”咬碎,用舌头将粉碎的“我”与唾液混合,我就说这下“我”可粉身碎骨了,身体里的淀粉也少了……

生:(活动过程略,众情高昂)……

【学生学习反馈】

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学生能较自觉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特别是花生历险记活动,表现出学生极大的潜能。

【教师自我评价与反思】

新课程极力倡导探究式学习,本节课内容当然最好是采取边探究实验边探究学习的方式,但我们的班生数多,课时少,而且我校实验室有限,10个班轮流,我只能先上课,再实验。

但我不忘新课程精神,改变以往单纯由教师讲解消化和吸收过程的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任务化、问题化,将课堂教学设计成探究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主动学习。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了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更加清晰和牢固地掌握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本文地址:

在备课过程中,我注意研究他人教学,取长补短。如游戏似的课堂小结,就是受他人教学设计的启发,但我没有照搬照套。在这些教学案例中,都设了“西瓜子历险记”小品活动,我觉得,排小品,一花时间,二也是部分学生的表演,三也不能体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所以我用随机表演形式,进行了一个游戏活动——“一粒花生如何被消化吸收”;而且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如七班学生比较内向、腼腆,在游戏表演过程中,我就当串客,从头串到尾,对参与者一一鼓励、鼓动;九班学生比较活,我就让他们自己从头演到尾,只做些必要的指导;五班学生程度差异比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我就采用愿参加的加分鼓励的方式……“教无定法”,但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是教学不变的法门。

来源:

二 : 《西门豹》课堂教学案例

一、交流调查报告,确定研究主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调查。昨天我们大伙儿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且每一位同学都认认真真地填写了一份《关于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的调查报告》,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报告。哪些同学想来展示?(很多学生举手)
(评: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学生作业,这本身就很有创造性。第一课时的作业许多时候就是抄抄写写,训练的思维含量和对儿童创新意识的触发都是十分微弱的。王莺老师用学生的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本堂课自主探索的主题,无疑是一个充满新意的设计。 )
师:时间关系,咱们就任选一份,以它为例子,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调查报告,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调查报告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你还有什么修改意见。
生:我补充一点,我觉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师:你读书读得很仔细。那么,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生:天灾人祸。
(评:在倡导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关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时候,一点也不能放松语言文字的训练。这个以调查报告为内容的导入,不仅起到了引入研究主题的作用,还自然恰当地进行了成功的概括训练。 )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生:多读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
(评: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要有实效,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这个教学板块花时不多却十分重要,避免了学生许多无效或低效的学习活动,维护了研究性学习本身的严肃性,防止了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就是课堂学习并不有效现象的出现。)
师:接下去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钻研好了的同学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评: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否落到实处,一个关键问题是老师有没有给学生留下充足的研究时空。不少观摩课常常有很不错的设计,可是过于小家子气。时常教师的教学导语出口,听课者这边刚刚记下,那边已经让学生交流讨论,汇报评价了。没有学习过程,还有什么教学质量可言?没有儿童的语言学习过程,交流汇报的成果还会真实吗?而王莺老师给孩子们的研究性学习的时空是实在的。让学生在第二、三大段的语言材料中去研究,空间是充分的,又在本处留下7分钟左右的时间,为学生的独立感悟和伙伴合作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时间。)
二、呈现学习结果,综合训练提高。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吗?(生:巧妙)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生:我是抓住“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来体会的,西门豹说“送送新娘”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家,他是一语双关。
生:我是抓住“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来体会的,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
生:我是抓住“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来体会的,西门豹叫官绅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
生:书上说,那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虽然西门豹没有将他们投进漳河,但也惩罚了官绅。这样一来,他们再也不敢做坏事了,而且听了他们的求饶,老百姓就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
(评:用“边读边说”的方式交流,既是读中感悟的研究结果的呈现,又是自然的思维与说理的训练。更应当肯定的是王莺老师将“边读边说”控制得当,见好就收,3分钟左右就干脆利落地解决了。)
师:老师发现大多数同学是抓住西门豹的话来体会他做法的巧妙的。的确,西门豹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然后再在这些句子中选一句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学生挑选句子,反复地练习朗读)
师:你们想先读哪一句?
生:(朗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不太满意)为什么?
生:我觉得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而且他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是胸有成竹的,所以“送送新娘”这几个字要读得慢些。
师:老师觉得你体会得非常好。你估计咱班哪位能读得比你好?
(生指名同学朗读)
师:果然不负所望,你读出了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继续交流)
生:(读)“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不”读得特别坚决,(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我读得很坚决。
(朗读训练:指名读——全班学生读)
生:(读)“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还可以,不过“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还可以读得再急一些,而“麻烦”一词要读得客气点,虽然西门豹心里是要严惩官绅头子,但要不露声色。
师:你能试试吗?
(生读——师生评价——齐读)
(评:研究性学习要让大多数学生得益,就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能说会道,而必须把精力花在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读写练习上。王莺老师抓住课文中西门豹说的三个重点句,让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用准确、有感情的朗读把各自研究学习的收获告诉大家。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此处成为教学的又一亮点。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下,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生选择对象写)
(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
生:小孩说:“巫婆死了,姐姐得救了,以后我有糖吃了。”
生:小孩说:“呀,原来巫婆说的话是假的。”
生:书生说:“西门豹有胆有识,高明!高明!”
生:农夫说:“哎!以前我们怎么会相信巫婆的鬼话?多亏西门豹大人,以后我们有好日子过了!”
师:大家说的是同一个意思,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
(评:这个写的训练安排得精彩。研究性学习有收获,写起来自然各人有各人的特点。王芬老师的写的训练是将以往的对人物品质精神的理性概括的赞颂,转化为儿童生动形象的积极的语言表达训练。而且这个训练不是划一的,而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有弹性的作业。此处又是教学的一个亮点。)
师: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板书:妙)这以后为官的好好做官,老百姓呢不再相信迷信,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继续质疑问难,保持研究激qing。
师: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评:这是王莺老师的重要创造。研究学习不以解决学生的全部问题为宗旨,它十分讲究保持学生的问题意识,真诚地希望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保持质疑、解疑,产生新问题的热情和冲动。有实实在在的问题,才会有切切实实的研究性学习。)
生:老师,我还是不明白,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抓起来杀了?
师:(环顾全班同学)他不明白,你们明白吗?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除提出问题的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手了)下课后,你可以向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同学请教。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课文前面说邺这个地方人烟稀少,但后面怎么又写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生: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也投进漳河?
生:书上说,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巫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巫婆为什么不把她们送给河伯?
师:你们真会研究,这节课你们不仅解决了老问题,还萌发了新问题,可见同学们的研究热情非常高,下一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刚才提出来的问题继续研究。
(评:公开课教学结束时,出现了第一个学生的问题,人们常常认为这证明了课没有成功。其实这是偏见。一个教学班,50多个学生,有一个学生还是不信服或说不清楚研究的问题,奇怪吗?一点不奇怪。老师对此问题的处理是冷静的,正确的。可惜后面学生提到所有问题,老师没有作分析,统统归结为下节课的研究任务就显得欠妥了,也让最后提问的意义变得模糊了。)

总评:
讨论创新教育将不可避免地要说到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研究性学习就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小学生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经历和结果在某种意义上是同等重要的。在研究性学习中掌握某一个具体的字词句或阅读的知识是需要的,但关键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和运用,从而有所发现和创造。广义上说,语文教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西门豹》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雏形,成功地演绎了“问题教学”的模式:把主要问题作为课堂研究学习的中心;核心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学生自主地探索学习;“问题教学”按学生问题设计教学板块和进度,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或伙伴合作研究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问题。她让学生凭借课文进行研究性学习,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紧密地结合起来,变常规的“平推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构筑了比较理想的思维框架。学生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寻找语言转换的机会,读懂课文的过程中,会寻找变化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惩治巫婆、官绅头子的办法。研究性学习对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创新渴望,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也很有帮助。
其次是老师执教的《西门豹》较好地处理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问题。研究根源于课文的语言文字,呈现研究结果也靠的是语言表达。老师将呈现的整个过程,演化成以读写为中心的综合训练过程。只有这样的研究性学习才有意义,才有说服力。如果课堂听不到朗朗的书声,看不到学生自主探索的个性化、有弹性的书面训练,还能称为是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吗?读,特别是朗读,是语文教育最古老、最基本、最能创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读可以促进理解感悟,为学生的情感升华作切实的准备;同时朗读训练又是检验学生阅读理解和情感变化的一种有效的外化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加强语言积累的好办法。本节课,老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由而充分的个体读,抓住三个重点句让学生进行有滋有味、准确而又有个性化的表情朗读,成了最美丽的一道教学风景线。

三 : 另类的课堂,别样的收获——《乡愁》教学案例

四 : 《字与画》课堂教学案例

 师:若师听说班里有些同学认识许多汉字,谁想为大家读些什么? 
    生:(随便从黑板报或语文书中找一段文字读一读) 
    师:大家想和他们一样认识这么多字吗? 
    师:(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八幅图画及古代象形字)猜猜这些字是什么?你怎样想出的? 
    生:(同学们小组一起猜一猜,说一说,然后由同学代表说) 
        (举例)日“外面的圆非常像太阳的光芒,中间一点很像太阳。” 
    师:(指古代象形字)这些字是古代人看到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发明的汉字。经过许多年后汉字 变成现在的样子。(同时出示“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八个汉字)。认识的同学到讲台上动手把 字贴到图画的旁边,让它们找到小伙伴。 
    生:(班级约有2/3同学到讲台上,找到认识的字后大家一齐动手贴一贴) 
    师:(指“日”)哪位同学贴的?你能做小老师教大家读吗? 
    (指“火”)这个字很难认,是谁贴的?你能带大家读吗? 
    生:(有3—4名贴对的同学做小老师领大家读) 
    师:小组里的同学拿出生字卡片,认一认,读一读,会的同学教一教不会的同学,有读不懂 的字可以问身旁的小老师。 
    生:(小组内学习,由会的同学组织大家学习。之后选出学得好的小组读给大家听)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我们一起做“放爆竹”的游戏吧!谁读对了一个字,大家“嘭啪”为 他放鞭炮。 
    生:(以这种游戏形式检查同学们的认字情况。指名个人做、小组做、男、女生分组做) 
    注意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在教学本课前,我了解到班级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八个生字,因此,我关 注到学生充满识字兴趣的特点,了解到学生间识字水平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发挥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进行了学习新课程理念后的第一次实践探索,识字教学过程 中我设置了动手贴 一贴、猜字、放爆竹等有趣、参与性强的环节,同学们喜欢这些形式,乐于参与到学习中来 ,始终保持着识字的兴趣。另外,小先生教字,小组内同学互教互学、共同发现、探究等形 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合作性,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使课 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师:这八个字中你会哪个字组词? 
    生:(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已知的字组词)火,玩火。 
    师:“玩火”词组得很准确,可是玩火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不对。见到玩火的人要让他住手。 
    师:你们还想用哪个字说一句话。 
    生:(在组词的基础上说一句完整的话)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字,它们都是我们教室里一些东西的名字。 
        (同时出示一些生字)认识的同学动手把它们贴到这样东西的旁边。 
    生:(部分同学动手把生字贴到门、窗、黑板、墙上卡通画的旁边,其他同学专注好奇地看 着这些生字) 
    师:你们怎样认识的这些字? 
    生:爸爸妈妈教的;看书学的;看电视学的;查字典认识的。 
    师:同学们从课堂之外留心观察、认真学习,认识了这么多的汉字,真值得我们学习。让我 们都行动起来去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一周后比一比谁认的字多! 
    教学手记:激趣延伸,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转变学习方式就是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记忆中解放出来,把学习 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的认识活动突显出来。识字学习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教给学生学习的 方法,让同学们到生活中主动发现汉字,学习研究汉字。这样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 会相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中提到语文学习的三个维度,其中就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 养,本课中学生组词“玩火”,让学生了解到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应该制止,将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字词句的学习中。 

五 : 2016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案例之七

《各种各样的标志》

[背景材料]

《各种各样的标志》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四下第三单元第13课,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各种各样标志的认识即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也为后面几课进行标志的设计打下基础。 本堂课是xx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参评课,因此有比较长的时间准备课堂教学。本课的学生是湖州市爱山小学的四(2)b班同学,共计29人。由于学校地处城市且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开展得比较扎实,所以学生的基础普通较好,为本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实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标志的知识,知道常用的几种标志的含义。

2.了解标志的作用,特别是消防标志和交通标志的作用。
3.搜索网上的标志,对收集到的标志进行一些整理和分类。
4.通过了解标志的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教学重点:查找标志,了解标志知识。

教学难点:将收集到的标志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机下放一个文件夹,内含一个标志网站、中国标志网链接快捷方式、练习题(小小安全员、分类整理、小小设计师)、标志的分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课前谈话

1.       话题内容:有同学去过绍兴吗?听说过绍兴吗?谁能给大家来介绍一下绍兴。不行的话,老师介绍绍兴的基本情况:水乡、桥乡、酒乡、名士之乡。

2.       周老师是第一次到湖州来,谁能把湖州最值得你骄傲的东西介绍给我。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

1.引入:从刚才的介绍中,我觉得绍兴和湖州都是两个了不起的城市。这几天老师在绍兴和湖州各拍了几张照片?猜一猜老师拍了些什么?

2.出示一组从绍兴到湖州路上所拍的一些交通标志,请同学说一说能你认识哪几个?并说说这些标志的含义?

3.师生共同来认识画面中的这些标志,说说各代表什么含义。(学生一时无法回答的,将作为学习任务接入交通标志的学习。)

4.引导:看来大家对交通标志已经有了不少了解,想不想知道剩下的这几个标志到底表示什么意思呢,那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交通标志。

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交通标志及其含义。

课件:展示10张交通标志图,最后定格在10个标志整合在一起的页面。

二、学习交通标志(6’)

1.教师介绍交通标志的网页:交通标志是我们最常见的标志,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交通标志一般可以根据颜色区分种类:如黄色的表示警告,红色圆形的表示禁令,蓝色的表示指示。

2.提出任务,学生自学。

利用网络资源,认识这些标志,并解决前面还没有认识的标志,说说这几个标志代表什么含义?

3.交流学习任务。

4.教师小结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大家学得真不错呀。一下子就掌握了这么多交通标志。这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哦。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一些人因为不遵守、或是因为不认识交通标志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的事情发生,所以我们做为小学生可要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这可是你安全出行的重要条件哦!

请同学利用老师提供的交通标志网页,认识这些标志,并说说表示什么含义?比一比哪个同学找得又准又快。

三、学习消防标志(7’)

1.教师谈话:同学们,在各种各样的标志中,还有一类标志与我们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那就是消防标志,我们只有掌握了消防标志,才不会在一些紧急状态下手足无措。

2.瞧,这就是消防标志,有大家熟悉的119等。

3.布置任务:哎,在大家的电脑中有一个“小小安全员”的练习,大家一起来看,这是一组有关校园消防的图片,这几张图片中,有些没有标注消防标志,有些是消防标志标注不全,你能通过网络学习,给它加上相应的消防标志吗?

4.考考你: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把图片放到word文档中?(复制粘贴)如何让图片在画面中灵活移动吗?(上学期咱们就学过图片的环绕方式)

5.学生利用网络认识消防标志。

6.交流:动作较快的同学可以帮助一下慢的同学,完成后,教师以全部展示、学生校对的方式,评出“小小安全员”。

复习将图片放入word及设置环绕方式的方法

给消防设施加上相应的消防标志。做的快的同学,我请他做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小小安全员)

四、利用网络,学习更多的标志知识(12’)

1、  教师谈话:同学们,一枚小小的标志所包含的知识真是很丰富,它是人们用来识别和传达信息的象征性的视觉符号。像我们刚刚学习的交通、消防等许多标志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所以啊,绍兴、湖州的交通标志和全国都一样,这样大家不会混淆。而像学校、企业、城市的标志一般都代表某些特定的含义。

2、  标志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在咱们的身边、这个会场里就有许多标志,你能不能把它找出来。请学生说说身边有哪些标志。(学校标志必须讲出,并出示演示文稿)

3、  书本中也给我们介绍了许多标志,大家把书翻到第43页,看一看43至45页中除去交通和消防标志外的其它几个标志,您都认识吗?有困难的话,同桌可以相互互讨论。

4、  展示课本中的几个标志的演示文稿,一起说说是什么标志,主要是渗透标志的分类。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标志的话,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5、  学习用搜索引擎查找标志的方法: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感兴趣的标志,重点讲解如何确定关键词(如标志、交通标志等)。(教师演示,学生不再进行操作)

6、  到专题标志网上去认识更多的标志。

(1).介绍专题标志网的分类情况。

(2).按类别整理标志。将你喜欢的各类标志图片下载到电脑中,想一想,怎样才能有条理地存放呢?让学生说说整理的方法。(分类整理)

(3).教师介绍分类整理的方法:那可以怎么分类呢?大家看,老师的其中一个分类方法,你可以把相关的图片保存到相应的文件夹中,当然,你也可以自己按照其它标准对标志进行分类整理。说说你还可以怎么进行分类?

6.学生利用介绍的几种方法进行标志的下载与分类整理。

7.交流学习情况:介绍一下自己探索到的标志含义及作用。

找找现场各种各样的标志

学生对书本上的标志进行认识与了解。

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喜欢的标志(根据事先的分类,保存相关的标志到相应的文件夹中,自己感兴趣的,可以多保存几个。)

小小收藏家

这么多好看的标志,想不想把它保存到自己的电脑中来呢?想一想,怎么才能有条理地存放?

课件:出示标志的含义

课件:展示在现场中可以找到的部分标志。

课件:出示书中的标志,并进行集中认识。

出示学习任务(利用几种方法搜索标志,并对标志进行分类整理)

五、综合练习(12’)

1.引导:这节课大家了解了不少标志的知识。老师想来考考大家。

2.设计布局图:下面这张图就是我们市区的某个繁华地段的平面图,大家请看, 这里都有些什么?(这里有宽敞的马路,有我们的爱山小学、有肯德基、有银行等等)。

3.猜测老师让学生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加上各种各样的标志)
4.说说你可以加上哪些标志,重点要突出交通标志的作用。
5.你能利用刚刚所学的知识,给这张平面图加上合适的标志吗?一起来看一看老师还有一些什么要求,宣读练习要求。(投影提示:设计过程中可以走动,相互观摩,也可以通过大屏幕查看其他同学是怎么设计的?)

6.交流:由各小组选一名代表交流各自的设计方案。可以叫几个学生上讲台演示一下自己的设计,并重点进行鼓励。(你觉得你的设计有什么特色?)
结束语:今天,同学们认识了许多标志,各种各样的标志真是有趣儿!愿同学们的脸上永远洋溢着微笑,愿同学们学习永远都是开心的!

让学生说说有些什么,便于给这些东西加上相应的标志,特别需要强调一下交通标志。

让学生自主设计任务

学生开始以同桌为单位进行合作。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咱们来比比哪个小组设计的布局图更为合理。

六、课外拓展

布置一个课外实践活动:老师希望大家有空的时候,去观察一下马路上的交通标志通常是摆放在什么地方的?去收集一下各种各样的标志?去想一想每一个标志分别代表着怎么样的含义?相信你一定能从中得到快乐的。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意图是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认识交通标志、消防标志,认识其它标志,对各种标志进行分类整理以及标志知识的综合运用等几个小任务。主要应用了任务驱动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方法。课中引用的标志都是比较贴进学生生活,又有些陌生的标志。

    课的开始,以猜一猜交通标志为引子,即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几个较难认识的标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探索,来了解这几个标志,得到了自主探究的快乐。“小小安全员”环节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消防标志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学习内容。

    本课的难点之一是标志的分类整理。教师通过有条理的认识各类标志,对学生下一步进行标志分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让学生在老师已有的标志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即对学生分类整理提供了一个基点,又不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最后的综合练习“小小设计师”,无疑是本堂课的高潮,也是本人认为最精彩的部分。通过对各种各样的标志在平面图上进行摆放设计,做到了让学生从实际中提炼各种各样的标志,再将学到的标志,重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谓:“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的练习,不仅是对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反思]

第13课《各种各样的标志》是学习标志内容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认识各种各样的标志,并对标志进行分类整理,是后面两节课学习的前提与铺垫。爱山小学的学生基础扎实,课堂气氛活跃。虽然之前,我没有透露上课内容的任何信息,但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基本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回顾本堂课的设计及教学,我觉得本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对教材的合理重组

  如果按课本内容也上,显然课的密度会小很多,因此,我在遵循“以书为本、适度延伸”的原则下,对课的内容进行了合理重组。本节课的总体设计意图是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认识交通标志、消防标志,认识其它标志,对各种标志进行分类整理以及标志知识的综合运用等几个小任务。按照“从生活中提炼标志——认识各种各样的标志——给标志分类整理——将标志应用于生活”的总体思路展开教学。总的来说,整节课思路清晰,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

  2.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无论是交通标志、消防标志以及其它标志,均选用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即有相对简单的标志,又有较深层次的标志。如交通标志中,即有学生本身就已经了解的,也有需要通过学习才能了解的常用标志。消防标志的教学通过虚拟给校园里的消防设施加上消防标志,即学习了消防标志的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最后的综合练习“小小设计师”,无疑是本堂课的高潮,也是本人认为设计最精彩的部分。因为它即综合了本课中出现的几类常见标志,也是对标志知道的深层次认识与应用。通过对各种各样的标志在平面图上进行摆放设计,做到了让学生从实际中提炼各种各样的标志,再将学到的标志,重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所谓:“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样的练习,不仅是对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好的情感体验。

  3.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探索,来了解这几个标志,得到了自主探究的快乐。“小小安全员”环节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消防标志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标志进行分类保存以及自主设计教学任务等都是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体现。

  4.难点的突破比较顺利。本课的难点之一是标志的分类整理。教师通过有条理的认识各类标志,对学生下一步进行标志分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让学生在老师已有的标志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整理,即对学生分类整理提供了一个基点,又不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因此,通过本环节的设计,较好地解决了课的难点问题。

  当然,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遗憾:

  1.时间分配不够合理。主要是在“小小安全员”环节花去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环节过于紧凑,最后的“小小设计师”环节时间比较仓促,因而造成学生比较难出好的设计来。

  2.语言的组织能力还欠加强。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语言组织的不到位,导致学生对任务不够明确。纵使学生是舞台的主人,教师的语言也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正如一位老师在现场短信中说的:“如果课堂语言能鼓动一点,学生效果会更好。”的确,今后还应加强这方面的锻炼,特别要去多听听其他学科的课。

3.其它一些小遗憾:在找找现场的标志环节,没有指出学校的标志及少先队员的标志等重要的标志;最后的“小小设计师”环节,尽管已经强调了同桌合作以及加上交通标志的引导,但学生对这方面理解得不是太好,导致同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的设计相对单一。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困惑的地方就是如何选用教材内容的问题。在市级评比活动中,我选用了用ppt来完成“小小安全员”及“小小设计师”两个环节的练习,显然用ppt是最合适的软件,因为它即开放,又非常灵活,而用word来做的话,显然要麻烦许多。但是由于ppt要到五年级才能学到,所以不少听课老师,包括部分教研员也提出不能用ppt来做。因此,在省里上课的时候,我用了word来完成练习,这样就消耗了不少时间。同样的问题也出在杭州的洪波老师,他就用到了ppt,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认为的?

本文标题:信息化课堂教学案例-“《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468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