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行路难教学设计-《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8-02-06 所属栏目:语文教学宝典

一 : 《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阐述:

杜甫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同样一首诗,不同人生阅历和文化生活背景的人去欣赏往往烙上鲜明的个性解读特征,何况“诗无达诂”呢。为此,一般读者对古诗的解读首先自然要依据文章追求共通见解,然后再根据自身实际作个性化解读:即通过知人论世感悟诗人的生活世界,进而走进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阅读境界。因此,在古代诗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联系学生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启发学生的阅读心智,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学会品析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涵,吸收诗歌的精华,进而丰富学生的诗歌素养,实现诗歌课堂教学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作内容

2、结合诗作内容理解诗人内心

3、积累古诗精美的语言

4、积累古诗阅读的方法

教学方法:品读 联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程序:

一、教学导入

1、老师引名诗句推崇李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学生试读,初步感受诗人失意而不乏乐观的情怀。

二、教学铺垫

看屏幕显示的相关背景资料,大致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诗歌风格。

三、教学活动

(一)朗读,感受诗歌意境,积累阅读方法

提示:把握节奏、重音、语速、抑扬

方法:听读、仿读(个别读、齐读、轮读)

(二)探究,理解诗歌内涵,体会名句的表达作用

活动一 品读:欣赏诗中的美句(名句、警句)

感悟:警句,让诗文生辉

联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方法:找警句、品其意、作积累

活动二 说读:理解诗句的言外之意

方法:析典故、说体会,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感悟:用典,使诗歌表意传情含蓄、雅致

联读:《忆东山二首(其一)》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旁批:心情郁闷怅惘,表达对谢安的仰慕之情

活动三 背读:鉴赏诗中的辞格。

方法:以“欲登”二句为例,理解修辞的作用

感悟:修辞,可以美化诗作的语言

联读:《夜下征虏亭》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旁批:诗句如话,意境如画。

四、阅读小结

诗歌,丰富我们的素养

阅读,开启我们的心智(www.61k.com]


附:

《行路难(其一)》课堂练习

一、填写

文常填写

1、李白(701—762)字,自号,世称。他是唐代与并称的伟大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继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2、李白的诗想象,风格,色彩,语言

3、《行路难》共首,写于诗人入朝被谗失意之后。课文所选是其中的第首。该诗沿用汉乐府旧题,抒发了诗人的心情,表达了的信念和的追求。

赏析填写

4、开头四句,以夸张的笔法领起,渲染出的宴饮气氛,衬托出诗人内心的

5、“欲登”二句,以作比喻,对“行路难”作正面描写,写出了“四顾茫然”的

6、“闲来”二句,巧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愿望。

7、“行路难,行路难”照应上文句,传达出诗人的内心。

8、末二句,笔锋一转,诗人在沉郁中奋起,坚定了诗人的信心,重新鼓起勇气。千古名句,激荡人心。

二、李白诗歌联读

1、忆东山二首(其一)2、夜下征虏亭

不向东山久,船下广陵去,

蔷薇几度花。月明征虏亭。

白云还自散,山花如绣颊,

明月落谁家。江火似流荧。

2、横江词六首(其四)4、客中作

海神来过恶风回,兰陵美酒郁金香,

浪打天门石壁开。玉碗盛来琥珀光。

浙江八月何如此,但使主人能醉客,

涛似连山喷雪来。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

①第1首写于李白奉诏长安时,抒写的是对东山的向往之情,实际表现的是对谢安的仰慕之情。“东山”,位于浙江上虞西南,是东晋名士谢安的隐居之地。山旁有蔷薇之洞,山上有谢安所建的白云、明月二堂,都是谢安的宴游之处。

②第2首诗是开元十四年(726)春夜诗人离金陵往广陵时所作。征虏亭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为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名。该诗诗句如话,意境如画。

③天门,即今安徽当涂县、和县的东西两梁山,两山夹江对峙,像一座天设的门户,形式非常险要,“天门”由此得名。

④此诗写于开元二十七年(739),时李白初至东鲁兰陵游览,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和昂扬振奋的豪情。

二 : 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

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

李白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一起来学习下吧!

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

2、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感知诗的意境及作者的感情。

2、能品味诗句体会诗歌美,提高鉴赏古诗能力。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歌。

情感目标: 1、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2、学习作者充满自信又乐观进取的精神。

3、引导学生能乐观面对人生的不如意。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四、设计理念

1、“平庸的老师只是叙述,良好的老师讲解,优异的老师示范,伟大的老师启迪激励。”所以诗歌教学重在感染,唤醒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精神生命的意识。师生可以通过反复诵读,来感受作者的生命之脉;通过涵咏、揣摩去体悟语言符号所蕴涵的生命意象。进而要求学生牢记在脑子里,融化到血液中,成为自己生命里的一部分。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给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在听、读、说、找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五、教学设计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渔舟唱晚》)

说到中国古典文学,我们就不能不提起唐诗;说到唐诗,我们又不能不提起李白;而当我们说到李白时,就常常不自觉地将他和他的诗与酒联系在一起。和李白并称“双子星座”的另一位大诗人杜甫曾经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天生好酒量、好诗才,众人皆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仙”“酒仙”李白的经典之作《行路难》。

(二)介绍诗人,了解背景

1、说到李白,那可是家喻户晓,我们从小到大学习过他许多的名篇名句。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都背过哪些名篇名句。

2、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印象中的李白?

(板书:唐代诗人、诗仙、酒仙、豪迈、洒脱、浪漫主义诗人)

多媒体:李白图像,认识李白。

(三) 分层推进式诵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教学气氛。(设计意图:诗歌是一门语言艺术,经过反复的诵读,自然就能体会诗人的用意和诗歌意境。吟诵还能够引发读者共鸣,体悟诗歌神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练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品读: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透过诗歌我读到了……如:透过诗歌我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

透过诗歌我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行路难》是一曲交织 与 的急剧变化的音乐。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与激昂。

4、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

5、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6、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7、背诵:(设计意图: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四)疏通文意

1)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有疑问的地方作下标记。

(2)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小组解答,学生不能解答,老师解答。

注意通假字: “羞”同“馐”,美味食品。“直”同“ 值”,价值。

(3)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生评价。

(五)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1、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宴的?用了什么修辞?(夸张)

2、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是怎样做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心情如何?(极度苦闷、抑郁)从哪些动词可以看出?(停、投、拔、顾)面对美酒佳肴李白为什么难以下咽,心里一片茫然?(仕途艰难)用了哪种写法?(以乐景写哀)

3、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不是,是想像、是虚写)我们知道诗有含蓄精炼寓意深刻的特点。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什么?(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道路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比喻什么?(对理想的追求)李白的理想是什么?(是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当时进行的是否顺利?

4、在写了自己仕途受挫后,诗人又写了哪两个典故?李白写这两个典故有什么目的?

(借吕尚和伊尹得到贤君重用成就一番事业的故事,表达自己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希望像先贤们一样受到重用,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5、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6、仕途受阻后的李白是否心灰意冷、意志消沉?从哪儿可以看出?表现了怎样的态度?

(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了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

7、我们知道“文以载道、文以载情”,诗歌也是如此,谁能说说这首《行路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另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信念的积极乐观态度。)

8、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歌,还要走进诗仙李白的内心世界,触摸他的灵魂,寻找我们心中的李白。

(师配乐范读,学生轻生跟读,体会诗歌中的诗人形象。)

让我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我们心中的感受:

多媒体:我从_________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李白。因为_____________。

如: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本应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可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这句也常被后人作为座右铭,作为在困境中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力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内心苦闷

前途艰难

相信希望

悲愤呼号

充满信心 )

9、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这是一个怎样的李白?

(这是一个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信心的洒脱、自强不息的李白。)

(六)练笔:在你的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请把你的感受写出来。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展示学生作品)

(七)课堂小结: (播放音乐《我们等待那一天》)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这位“谪仙人”,也因为走进他的内心,让我们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李白《行路难》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三 : 《行路难》说课设计

《行路难》说课设计

    沧州第五中学  王凯梅

 

一、             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首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提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落实背诵;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希望学生能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和奋发、失望和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立足课本,拓宽视野,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读懂本诗中李白怀才不遇的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李白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李白的性格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             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四、             教学构思:

新教材入选这首诗歌,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强烈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设计了分层推进式诵读——拓展积累式鉴赏的板块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 故事导入:老师讲述李白的人生故事——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的故事,同时展示在网络中找到了对于李白身世介绍的片断。()在老师娓娓道来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希望能走近李白了解李白,从而收到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并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

(二) 分层推进式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学气氛。  

1.  朗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  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  品读: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透过诗歌我读到了……(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行路难》是一曲交织——与——的急剧变化的音乐。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激昂。

4.  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

5.  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6.  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7.  背诵:

  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三) 拓展积累式鉴赏:我设计了“听——读——说——找——写”五个小环节,通过阅读老师搜集到的李白表现怀才不遇情感的同类诗歌,让学生做一下横向的比较,从而感受到李白诗歌自然豪放的风格和他独特的个性。

1.        听:老师播放这两首诗歌的录音,学生做标注。

2.        读:自己朗读,对照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分组讨论,老师解疑。

3.        说:以“我欣赏————诗句,因为————”的句式谈谈自己的理解。

4.        找:对比三首诗歌,找出意境相通的诗句。

5.       写:通过拓展赏析,请学生按照这样的格式写一组排比句,表达出朗读李白诗歌的感受。

徜徉于李白诗歌的海洋,我听到了——

我看到了——

我感受到了——

语文课堂应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独立把握领悟诗歌风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进行抒情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附录:

李白,字太白,……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①,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②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①秋雁:喻李云。
  ②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简析】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 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 “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文艺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将进酒①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①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②,丹丘生③,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④馔玉⑤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⑥昔时宴平乐⑦,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⑧沽取⑨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⑩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①会须:应当。
  ②岑夫子:诗人的一位隐居朋友。一说名勋。
  ③丹丘生:元丹丘,隐居不仕,与诗人交好。
  ④钟鼓:泛指音乐。
  ⑤馔玉:泛指美食。
  ⑥陈王:曹植。曹操子,曾被封为陈王。
  ⑦平乐:观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故城西。
  ⑧径须:竟须,犹只管。
  ⑨沽取:指买酒。取字语词,无义。
  ⑩将出:拿出,拉出去。

【简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四 : 《行路难》说课设计

沧州第五中学 王凯梅

 

一、             教材分析:

《行路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的一首乐府诗。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二、             教学目标 及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提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落实背诵;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希望学生能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和奋发、失望和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立足课本,拓宽视野,是现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在读懂本诗中李白怀才不遇的心情后,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把握李白诗歌的风格进而理解李白的性格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

 

三、             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学过程 中力求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课文材料,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体现新课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理念,通过多层次诵读、多角度比较、艺术性创编等课堂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步步推进,在读、说、赏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 。

 

四、             教学构思:

新教材入选这首诗歌,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体会作者强烈的苦闷心情和豪放自信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品读诗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所以我把这节课定位于鉴赏诵读课。设计了分层推进式诵读——拓展积累式鉴赏的板块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 故事导入  :老师讲述李白的人生故事——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的故事,同时展示在网络中找到了对于李白身世介绍的片断。()在老师娓娓道来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极大的兴趣希望能走近李白了解李白,从而收到调动学生情绪,烘托课堂气氛的良好效果,并为下面理解本诗的情感底蕴奠定了基础。

(二) 分层推进式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在教学主体步骤的起始阶段很好的烘托了教学气氛。

1.  朗读:听朗读正音,亮开嗓门齐读。

2.  译读:分组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全组讨论,老师解疑。

3.  品读:以老师的问题为开头回答问题——透过诗歌我读到了……(读到了低沉抑郁的心情、读到了慷慨豪放的信心……)

用一组或几组反义词填空:《行路难》是一曲交织——与——的急剧变化的音乐。从而把握诗歌朗读的感情变化应该是低沉——激昂。

4.  竞读:男女生比赛,自己说说朗读效果、情感的处理,

5.  自读:把自己假想成天宝三年时离开长安怀才不遇的李白,以人生独白的方式朗读。

6.  齐读:女生齐读前三组诗句,男生齐读后三组诗句。

7.  背诵:

叶圣陶说过:“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想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品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吟诵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吟读中入情入境入心。

(三) 拓展积累式鉴赏:我设计了“听——读——说——找——写”五个小环节,通过阅读老师搜集到的李白表现怀才不遇情感的同类诗歌,让学生做一下横向的比较,从而感受到李白诗歌自然豪放的风格和他独特的个性。

1.        听:老师播放这两首诗歌的录音,学生做标注。

2.        读:自己朗读,对照注释读懂全诗,圈点出不懂的地方分组讨论,老师解疑。

3.        说:以“我欣赏————诗句,因为————”的句式谈谈自己的理解。

4.        找:对比三首诗歌,找出意境相通的诗句。

5.       写:通过拓展赏析,请学生按照这样的格式写一组排比句,表达出朗读李白诗歌的感受。

徜徉于李白诗歌的海洋,我听到了——

我看到了——

我感受到了——

语文课堂应该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这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独立把握领悟诗歌风格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进行抒情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附录:

李白,字太白,……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
,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
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释】
①秋雁:喻李云。
②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简析】
诗旨在以蓬莱文章比李云,以谢?清发自喻。借送别以赞对方,惜其生不称世。开首二句,不写叙别,不写楼,却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三、四句突作转折,从 苦闷中转到爽郎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一“送”,一“酣”,点出了 “饯别”的主题。“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以谢?自比,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文艺观。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 中去寻求寄托。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 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
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
,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
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
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
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
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①会须:应当。
②岑夫子:诗人的一位隐居朋友。一说名勋。
③丹丘生:元丹丘,隐居不仕,与诗人交好。
④钟鼓:泛指音乐。
⑤馔玉:泛指美食。
⑥陈王:曹植。曹操子,曾被封为陈王。
⑦平乐:观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阳故城西。
⑧径须:竟须,犹只管。
⑨沽取:指买酒。取字语词,无义。
⑩将出:拿出,拉出去。

【简析】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天生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本文标题:行路难教学设计-《行路难(其一)》教学设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011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