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小学作文讲评课说课稿-想象作文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8-04-25 所属栏目:数学评课稿

一 : 想象作文说课稿

镇江六中 完权

 

 一、选题和基本思路

 1.选题的出发点

 在接受任务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重点研读了写作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然后,比较分析了第四、五、六单元的“引写”,一个是观察事物的特点,一个是观察景物的特点,再有一个就是想象。最后选定了“想象”是因为它更能反映新大纲的特点,这是基于以下几点来考虑的:

 第一,新大纲的教学目的中提到,要“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而“想象”作为写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因素,显然比另外两者——观察——更能体现这一教学要求。思维呆滞、想象力贫乏的学生,写文章总是吃力的、枯燥乏味的;想象力丰富,语文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则可能写出妙趣横生的文章。这是考虑到想象本身在思维及作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新大纲也十分重视想象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写道:“运用联想或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还有,“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我们选择了想象这一具有一定难度的课题。

 2.对本节课性质的认识

 我们认为,这是一节作文课,是融入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作文课,也是一节片断作文课。

 这是一节作文课,是学生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训练课,“写”应当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以发展学生写作能力为这节课的终极目标。

 但是,鉴于想象的重要性,这节作文课又不同于其他作文课,对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应当是贯穿全课的一条线索。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那么,在这节课中,突出的就应当是借助于想象作文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丰富性、敏捷性、严密程度和创造程度。

 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我们发现,教材设计的三条练习都不是通常所谓“大作文”的题目。或者说,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去创作的部分,都不是很长,是片断作文的练习。我们认为,这是恰当的,是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因此,我在这节作文课的设计中纳入了整个作文的全过程:作前、作中、作后的练习与指导,这样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了编者的意图。

 3.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新大纲要求:“教学过程 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的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们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在这节课中,学生写作、讨论、评点、修改的时间占整个学时的一半以上。

 另外,新大纲还要求:“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也力求做到这一点。

 二、教学要求的定位

 1.本课时在想象作文训练序列中的定位

 无论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是想象作文的训练,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应当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智力的发展循序渐进的有计划、有序列的培养。这一节课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到想象作文,是一节起始课,因而,不能追求面广量大,否则会导致浮泛而不扎实,如蜻蜓点水,如浮光掠影,无所收效。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只选择一个题目,集中力量在这个题目的完成中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力求开口小而挖掘深,为以后继续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的定位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学习写想象作文,其中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是能力培养。因而,对“引写”的知识短文中的要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达到了解的层次即可,在课上也只提及要点,而不作全面的研读。

 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定位于想象要合理和想象要有新意,学习难点定位于想象要有新意。这样的安排在配套的教参中有详尽的论述,这里不多说了。我们要强调的是采用“有新意”这样的措辞,而不采用创造性或创新精神这样的说法,是因为教学要求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宜拔高学生的水平,对学生提过分的要求。课本上知识短文的提法是科学的,合理的,我认为作为教师要灵活运用好教材。

 3.对于学生的定位

 因为面对的是初一刚进校的学生,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知识面都有限,所以,我们选择了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拆闹钟这一则,让学生有话可写,不在选材上设置障碍,就可以使得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想象上来,也保证了写作的速度。选择练习一作为课外作业 ,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三、教学结构的设计和学习目标的落实

 教学内容的设计突出了写、议、评、改四个字,力求做到随着学生写作过程的发展,思维的训练也步步推进,在不同层次中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1.作前指导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想象作文的能力,而“想象”要做到合理于有新意,特别是要做到有新意,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有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本课的设计是在写作之前让学生感知想象以及想象作文的基本要求,然后立即迅速的使学生切入到自主思维即作文中,以免适得其反,指导过多可能束缚住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思路下,我们在导语 之中融入提出想象的要求,《幼时记趣》既是一个由读引入写的导入  ,一个想象能力的迁移过程,也是体会和明确想象的要求的重要的过程。在写作之前只对学生提出两点要求:一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注意想象的合理与有新意;一是对字数和时间的要求。就后者而言,大纲上的要求是“45分钟能完成500字左右的习作”。我们发现,由于课本上设计的这个题目很贴合学生实际,有不少学生自己就拆过闹钟或类似的经验,他有话可写,所以事实上学生写起来还是很快的。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12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300字以内的想象片断作文。实际操作下来,这是可行的。

 2.写作

 写作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教师不多说一句话。这段时间看似寂静,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都高度紧张的时刻,是决定这节课能否收到效果,收到多大效果的基础。

 3.作后评点

 先是学生的小组讨论。这段教学过程 设计的用意有两点:其一,学生起初思维的活动是有层次之分的,写出来的作文是有高下之分的,而且,由于作前指导得较少,这个区别可能还很大。那么,通过这样的一个小组交流,学生自然心中有了比较,吸取了别人作文中想象的优点,从而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后来的全班点评做好铺垫。其二,我们原来的作文教学模式是单向的,学生写,教师改,然后又回到这个学生手中。这堂课中增加小组讨论样一个环节,就使得学生在一个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形成多向的信息的交换,这对学生的思维的刺激是巨大的,学生的收获也是丰富的。

 然后是比较评点,这是教学目标 得以落实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力求做到安排好所评点的作文的层次:想象,合理的想象,有新意的想象。对于每一篇例文的评点都突出推究是否合理与有新意,做到重点突出,使学生学有收获。在评点中,也不搞老师的一言堂,先让学生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申,力求学生的所得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而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东西。

 4.作文修改

 学习效果的呈现主要在于修改。学生如果在评点中对于想象有所感悟,那么,在修改中将反映出来。应此,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有所收获。在修改中,教师要发现范文,及时反馈给学生。

 

 我是一位青年教师,自己的学识和教学经验还很不足,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素质化的理解,对课堂教案的设计都很不到位,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专家、导师提出宝贵意见。

二 : 《班级风波》作文讲评课说课

各位老师,晚上好:

孩子们写的关于《写一件班级风波》的习作,近几天,我认真审读,感觉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写得都不错,基本上都能做到中心明确,都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个人的独特感受,引用管老师的观点就是:真实、真切、真情。

学习是1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参加本次的同课异构海选,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学习。那么接下来,我就从以下3个环节展开我的本次作文讲评设计。

一、出1个好题

好题文一半。1个新颖、别致的题目会给文章添色不少。在五(4)

班同学的作文中,我们看到了很多雷同的作文题目。这样在无形中,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即使下面的内容不一样,也很难让人眼前一亮。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1.出示一组同学们的QQ名,让孩子们猜猜他们是谁?

图画上的画圈圈暴风一族一芽一世界

水滴精灵果果没有种豆南山

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当他们兴奋地喊出QQ名相应的同学名字时,我会告诉他们:在QQ上出1个与众不同,个性十足的名字能让人一下子就记住你。QQ名能反映出1个人的性格、爱好,非常好玩。

2.出示大家写得比较有意思的作文题目:

《“太平洋警察”与“活火山”的故事》

《“乖乖男”哭了》

《冤家对头》

《“战争遗址”——“红色边境线”》

感觉一下,这些题目好在哪里?学生可能会讲:这些题目很特别,与众不同;能让人产生疑问;有一睹为快之感……

3.是的,好题目却是让人印象深刻。可是,在我们班有很多同学,除了很多雷同的题目,我们一起来看看:

《班级风波》《转笔风波》《国界风波》

《三八线风波》《改名风波》《一场风波》

风波就是告诉我们“有波澜,有故事”,但如果都用“风波”为题,又会怎么样呢?看到同学打架了,就用《打架风波》;发现有人上课睡觉了,就用《睡觉风波》;有同学迟到了,就用《迟到风波》……此时“风波”泛滥,就让读者没了新鲜感。记得有一句广告词这么说:“劲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我们也要明白,“风波虽好,可不要泛滥哦!”

4.同样的,有同学的题目中也带有“风波”的意思,可人家换了1个词,让人看了别有一番味道:

《班级流行起绰号之风》《风靡全班的“一根葱”》《算命潮》

如此一改,一转换,题目就与众不同了。所以,出1个有个性的题目很重要。有时,我们也可以把生活中的语言加到作文中来,也会使文章更鲜活。

5.在本环节小结时,告诉同学们1个小妙招:

好题文一半

新颖又独特

二、写一段好话

今天早上,张化万老师在谈到如何写出个性化作文时说到这样一句话:题目不一样,内容怎么会雷同?可现实就摆在那里,很多孩子的题目雷同了,作文内容也就撞车了!这其实也是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最经常碰到的问题。但反过来可不可以这样想:是不是孩子们对这个内容相对感兴趣,相对有把握写得好些呢?在平时的命题作文时,不是也容易出现内容撞车的现象吗?

我去寻找五(4)班同学撞车最严重的那篇习作——“三八线问题”。

《“国界”风波》《“战争遗址”——“红色边境线”》

《三八线风波》《撤三八线》……

从这些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三八线确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三八线的故事,昨天在上演,今天在上演,明天应该继续上演着。我小算了。一下,在全班30篇习作中,此类习作就占了9篇,差不多有三分之一!

面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让孩子们在同题材的文章中脱颖而出,让人眼睛一亮呢?我的做法就是,要求他们写好一段话,进而延伸到写好一件事。

1.欣赏片段一:

“大战”一触即发。我俩都开始向对方发出猛烈攻击。我压低声音,用骂人的口吻说:“臭小子!该死的臭小子!”“你说什么?你这个疯丫头!不讲理的疯丫头!”经过一番秘密的唾沫之战后,他拿出了他的致命杀手锏——红油笔,麻利地将笔套拧开,笔芯,拆掉笔头,掐住另一端,用嘴使劲一吹,将红油均匀地涂在了“边境线”上。他涂完后,直起身,歪着脖子对我说:“气死你!气死你!”折腾了一阵后,我渐渐的体力不支,败下阵来,被迫将二十多厘米的“国土”割让给他。

——王旭《“战争遗址”——“红色边境线”》

(1)说说这个片段中,你最欣赏的地方。它可以是内容,可以是1个词,甚至1个字。

预设学生会交流到1:对话很有趣!你看1个是“臭小子!该死的臭小子!”“你说什么?你这个疯丫头!不讲理的疯丫头!”,这话语,让人感觉到对仗工整,节奏感很强。

预设学生会交流到2:在这段话中,同桌那一连串的动作“拿出-拧开-抽出-拆掉-掐住-使劲一吹-均匀地涂”,非常出彩,一气呵成!

(2)学生交流着,感受着文字,及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浓浓硝烟时,我出示打油诗,进行小小的暗示:

边境画线为哪般,只因赌气伤情感。

2.片段欣赏二:

“叮铃铃”,上课铃响,同学们像开了闸的水,不约而同的涌进教室,我也随着人流坐回了座位。只见我的“死对头”田程就像一只从非洲来的螃蟹似的,横伏在课桌上,霸占了我的位置。一看到他那目中无人的样子,顿时气得连肺都炸了,我大声吼道:“干嘛占到我的位置上?”“干什么?吃错药了!”他也不甘示弱。一听到他骂我吃错药了(www.61k.com],我顿时气得连头都要炸了。我一赌气,拿出一支粉笔,在桌上画了三八线。“从今以后,你和我井水不犯河水,不准超过这条界线,不准拿我的东西。”我气呼呼地说着。

——夏雨帆《“国界”风波》

(1)说说这段描写让你欣赏的地方。看看哪位同学发现了这段话最独特的地方?

(2)预设学生的交流:比喻的运用,让我卡到了田程的强悍、无理、目中无人;还有一些句子也挺有趣的,如“面对我大声吼,他还不甘示弱;让我气得肺都炸了,气得头都炸了。”这种夸张的写法,特别生动形象,让人感受到此时的我定是气急败坏了。

(3)再次出示打油诗:

目中无人数田程,气急败坏画界限。

井水河水互不犯,同桌情谊已不存。

3.微视频《童年的三八线》

同学们,很多时候,同桌之间发生的很多大战,都是由三八线引起的,似乎这么一划,从此真的两不相欠,死不来往,井水不犯河水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1个微视频《童年的三八线》。

看文此片,对于同桌之间划三八线,你是赞成,还是反对?

生交流。

不管你是赞成还是反对,我都尊重大家此时的看法。让我们看看看,我们不分同学,最后对三八线的态度吧。

4.片段欣赏三:

从那件事后,我俩从死对头变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现在我才知道同学们友好相处的感觉是那么好。——夏雨帆

第二天,我把三八线的历史讲给同桌听。同桌立马撤了“三八线“,从此,我再也不为”超线”而分心了,我俩的友谊也越来越深。

——李佳豪

下课后,我拿出橡皮擦去了那条不友好的“三八”线。从此,我们俩和好了。——张华

(1)出示句子,齐读。

(2)师小结:就像张华同学说的,擦去了那条不友好的三八线,从此,我俩和好了!老师也希望我们的同学,珍惜现在,友谊地久天长。

(3)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也给你们支1个小妙招:

有对话有动作

巧比喻妙夸张

关注细节,好文章

5.此时出示张华同学的一段话。

一次,我正在做作业,突然,一只手直捅我的左肘,我大声吼道:“为什么捅我?”他毫不示示弱地说:“谁让你过‘三八’线的?”我一看果然过了1大半,只好闭口无言。从此,我对“三八”线十分紧惕,他也是“寸土必争”。

——张华《“三八”线的故事》

(1)让同学们发现这段话的有点,想想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补充、修改的。再结合小妙招,二度写话,把这一段话写具体,生动。

(2)写完后,交流修改作文片断。

这一环节设计,时间比较长,有交流有练习。因为我考虑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写作的小妙招,知道以后如何写出彩的一段话。我更想着,通过三八线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正如张老师所说的:一切教育都具有教学性,一切教学都具有教育性。我希望孩子们从中能感受到同桌情、同学情的重要,学会珍惜友情。

三、结1个好尾

学生在写作中,往往虎头蛇尾,开头常常的,结尾短短的。尤其容易忽视对文章主题的开发。但我们可以看到五(4)班同学的习作中,在这一方面是值得表扬的。如关于写“三八线”结尾的同学,结尾处基本都点出同学间要友好相处,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1.学生再次齐读有关“三八线”结尾的句段。

从那件事后,我俩从死对头变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现在我才知道同学们友好相处的感觉是那么好。——夏雨帆

第二天,我把三八线的历史讲给同桌听。同桌立马撤了“三八线“,从此,我再也不为”超线”而分心了,我俩的友谊也越来越深。

——李佳豪

下课后,我拿出橡皮擦去了那条不友好的“三八”线。从此,我们俩和好了。——张华

然后告诉学生,一件小事,一场风波,在我们的笔下,经过我们的选材、构思、写作、修改,最后编辑出来,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可以变得有价值,可以让人积极向上,使大家更热爱生活,多好!

2.写好文章的结尾,我们还可以采用多样的形式。最后,来看看,我们班同学写得结尾。

我省了整整十天的钱才买了一只转转笔。刚到教室,便和我的好哥们徐争启说:“看我买的1个崭新的转转笔。“啊,你还不知道!昨天老师来时大发雷霆,叫我们把转转笔带回家,不许再带到学校里来了。

呀?!——林志豪

出人意料类

就这样,“徐诗人”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创作的灰色童谣也传入了方老师的耳朵。夕会课上,方老师谆谆教诲我们:“有创作的兴趣是好的,但要阳光,要童真童趣,则其善者而从之,则其恶者而改之。”

——王全胜

健康向上类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欲想知这起风波续集,请听下回分解。

——吴倩

存疑激趣类

古人训得好“失朋友易,得朋友难。”我终于明白了蕴含其中的真理,我会友好地和朋友在一起,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吵得不可开交。因为友谊是千金也买不回来的东西,它是无价的——刘雨娴

格言真理类

……

3.这些结尾都很出彩,正所谓:

文章不厌百回改

主题升华在结尾

我相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选材,认真修改,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同学,写出更多精彩的作文!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这次去千岛湖培训,是有史以来培训中最辛苦,最纠结,最卖力,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就如这次的同课异构海选,时间很紧,面对的同行又那么有实力。虽力有余但心不足,辉哥说我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也觉得自己平时确实不够努力。那么,希望,经过千岛湖水的洗涤,我的心能更澄净,更透明,更单纯地去从事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她,敬仰她,从中品尝到“农妇——山泉——有点田”的幸福滋味!

三 : 数学公开课评课讲稿

课题:《9加几》《8加几》

年级:一年级

时间:

今天在南校听了四节课,都是关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课。四位老师的教学准备都很充分,环节设计合理、过程衔接过渡自然,引导及时,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互动充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努力实践了生活化的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理想。

下面简单说一下听课后的体会和收获:

共同的优点:

优点:

1、信息窗的使用充分,借助信息窗的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在经历发现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9加几、8加几的计算。

2、倡导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和选择。注重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注重了算法的优化。

3、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效果好。

4、、教师的问题引领到位,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对学生的学习能够及时进行评价,激励性评价较多。

5、教师的板书引领直观,富有指导性,重点突出。尤其是关于凑十法的过程的呈现,及用△代替物品来画图演示圈一圈,凑成十,直观,导向性强。

6、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很及时。

7、学生的主体性强,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练习设计题型比较丰富,圈一圈、算一算,看图计算,看谁算得快,题量充分。注重了练习的趣味化、针对性,层次性。

四位老师,教学中各有特色的体会

辛老师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有序发现信息、整理信息并板书引领方面做得很好;

禹老师把凑十法编成了顺口溜,学生易记,值得学习。

侯老师和宗老师注重了引导学生对凑十法的操作体会,让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在体验中进一步感悟、内化凑十法;侯老师还注重了数学竞争情景的创设(数学城堡活动),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临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及时引导解决方面值得学习。

建议:1、练习设计若增加解决生活化得问题,效果更好。

      2、稍加强主板书的突出,导向性更强。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体会和建议,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四 : 大作家的小老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大作家的小老师》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课文。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有名作家萧伯纳和苏联小姑娘娜塔莎之间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谦逊的形象。本课以人物之间简短的对话表现出小姑娘的天真可爱和萧伯纳的严于律己,重在让学生感受大作家萧伯纳知错就改、严于律己的可贵品质。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前面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把握了一些方法。所以面对这篇课文,学生通过多读能了解本课的大意。但是“萧伯纳”、“莫斯科”对于三年级、乃至于整个小学的学生来说都是十分生疏的,所以让三年级的孩子理解课文中所要展示的道理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情况分析,并根据新课表中对于中年级的阅读要求,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人物对话中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4、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萧伯纳的谦逊自律、宽广胸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目标2、3、4,难点是让学生体会肖伯纳的谦逊自律、宽广胸怀。
五、说学法:  
根据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学法主要为以下三点:
①注重学生读书的个体情感体验,充分运用读、思、议、练的方法学习课文,做到以读的为本,注重读的效果;
  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萧伯纳的谦逊。
  ③注重课堂交流。做到师生间交流,学生间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欢乐。
六、说教学方法:
  本文的教学我选择了“激情导练”为主要教法,主要依据有两条:依据之一是我认为激情导练法最能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完美统一,以情带动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依据之二是我觉得这种以导练为主体的练习程序,最适于突破本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七、说教学预备: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己查找有关萧伯纳的资料为学习课文作好预备。
八、教学时间:2课时,本次说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安排。
九、说教学过程
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萧伯纳为什么要拜小老师”主线,主要从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学习目标,从人物对话中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通过朗读课文体会萧伯纳的谦逊自律、宽广胸怀。
1、复习导入。上课伊始我以问题回顾复习导入,帮助学生拟清文章脉络。
2、品读感悟。本文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其中萧伯纳和小姑娘的对话最能凸现两人的性格特点是课文的重点。我感到课文主要把握萧伯纳对小姑娘说的话,以及小姑娘怎样学着他的口吻回答。
在让学生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告诉,世界有名、大作家、大文豪、惊喜万分”等词语来体会萧伯纳说话时的心情。透过萧伯纳想让小姑娘“惊喜万分”你还想到了什么?激起学生的思维波澜,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领悟到萧伯纳是在和孩子玩了好久,在临别时才亮出了身份不过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惊喜,让孩子兴奋兴奋。但同时也确实存在自夸的嫌疑。
      而本课的重点:萧伯纳及小女孩说话时的语气,这个环节,我将这样引导,萧伯纳( )对小姑娘说,假如有的同学说:“骄傲地对小姑娘说。”我就会说:“你就用骄傲地语气读读。”再找个同学学着他的语气读读小姑娘的话。因为小姑娘是学着萧伯纳的口吻回答的。假如有的同学说:“萧伯纳自豪地对小姑娘说。”我就让她用自豪的语气来读萧伯纳的话,再找同学读小姑娘的回答......在这基础上,我再追问 “萧伯纳是不是世界上有名的大作家?”学生一定会异口同声:“是。”接着连续以“那么小姑娘知道不知道?”“是谁告诉她的?”“那么萧伯纳为什么要告诉她,是为了炫耀自己吗?”此时,我再让学生再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下,让学生感悟到,萧伯纳是为了带给小姑娘惊喜。为全文理解萧伯纳是个谦虚自律的人打下基础。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学着萧伯纳的口吻”以及模拟萧伯纳说话的句式体会这位小姑娘的天真、纯朴、可爱。再联系课文第四自然段“不觉为之一震”让学生说说萧伯那是个怎样的人?从而体会他的严于律己。在这样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做一回萧伯纳和小女孩,分角色试着读一读课文。
最后再回归到上课前同学疑问: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练习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3、拓展延伸   
      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名人故事,可以要求学生课外搜集自己喜欢的名人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也可以是电子小报,学习名人美好的品格。课堂上也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名人名言。

本文标题:小学作文讲评课说课稿-想象作文说课稿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047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