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发布时间:2017-10-14 所属栏目:中考现代文阅读

一 : 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文体划分:

表达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

二、需要要点培养的能力有哪些方面?

1、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

3、从文章的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4、体会和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三、从哪几个方面来整体感知、领会文意?

1、  理解思想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2、分析结构,理清层次。

(1)熟读课文,了解全文梗概。  

(2)理清内容的排列组合顺序,把握作者表达的思路,抓住主体内容的内在联系,确定划分依据。  

(3)划分段落,注意过渡自然节的划分。  

(4)仔细阅读各段内容,找出重点,概括段意。

常用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3、强阅读理解,提高语感能力。

4、了解各种表达方式。

(1)记叙。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  

(2)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3)说明。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5)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

5、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6、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       核心人物  (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  (4)作者情感

7、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四、怎样理解关键字、词及重点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1、对关键字的理解和作用的掌握,应侧重于揣摩作者的“炼”字功夫。

   2、应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一方面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词的特定含义。

   3、重点句的含义和作用,则需要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来领悟和理解。

五、如何把握文章的线索、思路和结构?

    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脉络,是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活动过程 ;结构,即是作者思路的反映。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主题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    3、以事物为线索。    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5、以“情”为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六、怎样理解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连贯,就是前后句子的意思连续贯通,没有阻碍。它的要求有:1、有统一的话题,包括在一个较长的单句中主语要一致。   2、有合理的句序。   3、有过渡衔接的句子。   4、构成一组整句的句式要统一。

七、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略)

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

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八、怎样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1、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分析文章的顺序与结构。记叙文常用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3、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九、描写分为哪几种?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对对象进行描写)。   

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十、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

内容方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十一、怎样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分析文章的题目     2、分析文章的开头    3、分析文章的结尾    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段落     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十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十三、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十四、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十五、小说的三要素?

1、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可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3、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4、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5、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

 

十六、散文的一般知识:

1、形散神不散是散文最主要的特色。“形散”是指散文选材广泛,结构灵活,内容丰富。“神不散”是指散文自始自终紧扣一个中心,有鲜明的主题,材料组织井然有序。

    2、如何分析抒情散文的中心?(可按第十问的前四个方法。)

3、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的散文: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

(2)借物喻人的散文: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

(3)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

4、艺术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散文经常运用:想象(无中生有)、联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义于物)、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方法)、对比。

 

十七、说明文的一般知识

    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和逻辑。逻辑顺序可分为: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特点到用途等。

2、说明文的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3、常见的说明方法:

(1)下定义   (2)举例子   (3)列数字   (4)分类别    (5)作比较 

(6)打比方   (7)引用     (8)作诠释   (9)配图表    (10)摹状貌

4、语言特点:有的是讲究语言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其准确性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表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例如:基本上、大约、左右、一般、大多数、极少、通常情况下等词语。(这些词语能否去掉?不能,先结合语境解释,再说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5、怎样进行说明文的整体阅读:①准确判断说明对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②分析说明文结构,了解说明顺序   ③熟练判断说明方法   ④理解文中词句的表达作用及说明语言准确性这一点   ⑤理解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

 

十八、议论文的一般知识:

1、提出论点的几种方法:①标题    ②开头       ③中间       ④结尾

2、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这种结构又可分为:①纵式结构:即层层深入地分析    ②横式结构:即各层并列展开进行论证。

3、常见的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例证法):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用理论论据(引用名言、原理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来证明深奥难懂的道理。

十九、怎样解答比较阅读类的考题?

    1、要考虑两段文字的体裁是否相同。

2、要考虑两段文字的内容是否相似、相关或相反,写作特点分别是什么。

3、要考虑两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或思想感情是否相同。

4、要注意不同体裁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文体特征。如说明文中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等,议论文中论点、论证、语言严谨等。

二十一、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象征、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照应、巧设悬念、夸张、比喻、拟人、叙述、描写、抒情、讽刺等等。

 

二 : 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文体划分:

表达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

二、现代文阅读需要要点培养的能力有哪些方面?

1、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3、从文章的内容中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4、体会和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三、现代文阅读从哪几个方面来整体感知、领会文意?

1、理解思想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2、分析结构,理清层次。

(1)熟读课文,了解全文梗概。

(2)理清内容的排列组合顺序,把握作者表达的思路,抓住主体内容的内在联系,确定划分依据。

(3)划分段落,注意过渡自然节的划分。

(4)仔细阅读各段内容,找出重点,概括段意。

常用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3、强阅读理解,提高语感能力。

4、了解各种表达方式。

(1)记叙。弄清记叙的要素和线索是阅读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人称。

(2)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用来表现人物、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抒发感情、突出中心;说明文中的描写是为了把事物说得更准确、更易懂、更形象。

(3)说明。理清说明顺序,抓住特征,分清说明方法。

(4)议论。分清议论的要素和议论的方式,分析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5)抒情。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情,就必须因人因事因物,从对人、事、物的叙述和描写中感受作者的情。

5、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6、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7、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四、怎样理解关键字、词及重点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1、对关键字的理解和作用的掌握,应侧重于揣摩作者的“炼”字功夫。

2、应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确定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一方面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词的特定含义。

3、重点句的含义和作用,则需要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来领悟和理解。

五、如何把握文章的线索、思路和结构?

所谓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思路,就是作者的思想脉络,是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活动过程;结构,即是作者思路的反映。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以主题为线索。2、以人物为线索。3、以事物为线索。4、以中心事件为线索。5、以“情”为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六、怎样理解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连贯,就是前后句子的意思连续贯通,没有阻碍。它的要求有:1、有统一的话题,包括在一个较长的单句中主语要一致。2、有合理的句序。3、有过渡衔接的句子。4、构成一组整句的句式要统一。

七、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略)

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

原网页已由百度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八、怎样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1、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

2、分析文章的顺序与结构。记叙文常用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3、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等。

4、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可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九、描写分为哪几种?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借他人之口对对象进行描写)。

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十、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线索、照应前文。

内容方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需结合具体内容来讲)

十一、怎样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感情?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分析文章的题目2、分析文章的开头3、分析文章的结尾4、分析文章的抒情议论段落5、分析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十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十三、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具体)。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十四、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十五、小说的三要素?

1、完整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情节可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4、环境描写的作用有:(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心理或烘托人物形象(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5、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

十六、散文的一般知识:

1、形散神不散是散文最主要的特色。“形散”是指散文选材广泛,结构灵活,内容丰富。“神不散”是指散文自始自终紧扣一个中心,有鲜明的主题,材料组织井然有序。

2、如何分析抒情散文的中心?(可按第十问的前四个方法。)

3、如何概括抒情散文的中心?主要内容+思想感情

(1)借景抒情的散文:运用“描写了……抒发了……”格式

(2)借物喻人的散文:运用“描写了……赞美了……”格式

(3)托物言志的散文:运用“描写了……启示了……”格式

4、艺术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散文经常运用:想象(无中生有)、联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义于物)、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方法)、对比。

十七、说明文的一般知识

原网页已由百度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1、说明顺序:时间、空间和逻辑。逻辑顺序可分为: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特点到用途等。

2、说明文的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3、常见的说明方法:

(1)下定义(2)举例子(3)列数字(4)分类别(5)作比较

(6)打比方(7)引用(8)作诠释(9)配图表(10)摹状貌

4、语言特点:有的是讲究语言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其准确性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表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例如:基本上、大约、左右、一般、大多数、极少、通常情况下等词语。(这些词语能否去掉?不能,先结合语境解释,再说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5、怎样进行说明文的整体阅读:①准确判断说明对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②分析说明文结构,了解说明顺序③熟练判断说明方法④理解文中词句的表达作用及说明语言准确性这一点⑤理解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

十八、议论文的一般知识:

1、提出论点的几种方法:①标题②开头③中间④结尾

2、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这种结构又可分为:①纵式结构:即层层深入地分析②横式结构:即各层并列展开进行论证。

3、常见的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事实论证、例证法):用事实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用理论论据(引用名言、原理等)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来证明深奥难懂的道理。

十九、怎样解答比较阅读类的考题?

1、要考虑两段文字的体裁是否相同。

2、要考虑两段文字的内容是否相似、相关或相反,写作特点分别是什么。

3、要考虑两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或思想感情是否相同。

4、要注意不同体裁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文体特征。如说明文中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等,议论文中论点、论证、语言严谨等。

二十一、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对比、象征、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照应、巧设悬念、夸张、比喻、拟人、叙述、描写、抒情、讽刺等等

三 : 现代文阅读概述

知识要点:

现代文阅读指中学生学习现代文章,理解现代语言、文字、文学知识等方面的阅读。现代文阅读能力由阅读、理解、分析现代文章能力构成。现代文阅读的测试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领会现代文词句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2、整体感知选文(或选段)的大概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3、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

4、了解文章的一般写作特点。

阅读记叙文,通过把握记叙的顺序和线索,懂得文章的基本要求;通过弄清记叙文的顺序和人称,掌握文章的结构;通过分析叙述和描写,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通过研究议论和抒情,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一般说明文的能力,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能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可包括以下方面:

1、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2、辨析文段中的中心句。

3、分析说明对象(特征或规律)或说明中心。

4、辨析和掌握三种主要的说明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5、辨析和掌握举例子、列数字、列图表、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打比方、作诠释等几种主要的说明方法。

6、分析记叙、说明、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应用及其作用。

阅读议论文要掌握有关议论文的以下基本知识: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

2、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3、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证等。

4、驳论方法:驳论点、驳论证、驳论据。

5、议论文结构:引论、本论和结论。

中学生现代文阅读主要培养以下能力。

1、正确区分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2、明确的把握选文或选段的论点。

3、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分析内在的联系。

4、辨明论证方式(立论或驳论)

5、分析论证方法

6、分清反驳方法。

7、分析议论结构。

8、分析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

 

第二节记叙文阅读

一、记叙文的有关知识

1、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人、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记叙文的分类

A从写作的内容与方式来看,记叙文可以分为简单记叙文和复杂记叙文。简单记叙文就是线索比较单一,事情比较简单。复杂记叙文线索较曲折,事件比较复杂。

B、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的主题。

叙事类的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发展、经过和结果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的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般情况下,记叙文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但有些时候,记叙的某些要素可以省去一些,因为这些要素不需作者交待读者就明白。掌握记叙的要素,可以较好的掌握全文,分析和课文的中心思想,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在记叙文的六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构成记叙文的主要内容。这部分要重点写,写具体,写充实,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记叙文的顺序:

记叙文的顺序有三种:顺叙、插叙、倒叙。顺序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这是最常用的记叙顺序。如《挺进报》

倒叙:把后发生的情节提前叙述介绍,再叙述先发生的情节的叙述方法。

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有关情节,再回到原来的记叙顺序中。

5、文章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阅读记叙文,要清楚地掌握记叙文的内容。除了搞清记叙的要素和顺序外,还要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线索。找到了线索就抓住了关键,便于驾驭全文。文章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①以物为线索。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以衬衫为线索,《记一辆纺车》以纺车为线索,《枣核》以枣核为线索。

②以事为线索。如《故乡》以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线索。

③以人物为线索,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写从不喜欢蜜蜂到喜欢蜜蜂的思想感情变化。有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如《藤野先生》明线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互交往,暗线是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身分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 ,很多文章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如《一件珍贵的衬衫》、《藤野先生》、《竞选州长》等。但在阅读时要注意第一人称的“我”有些是作者本人,写的真人真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藤野先生》。而有些作品文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如《最后一课》中的小弗郞士,《竞选州长》中的“我”都不是作者本人,阅读要特别注意。第三人称写法不受限制,较开阔充分,使用第一、第三人称各有特点。

有些文章人称转换较多,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使用三种人称,要仔细体会转换的技巧。

6、记叙的中心和材料:

记叙的中心就是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景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中心和材料的关系:中心的建立要有足够的材料作基础,材料要为中心服务,材料要典型,新颖,有代表性,能很好的为中心服务。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做到深入“三分析”:

a分析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品质。如分析《变色龙》一课时,要抓住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生活的沙俄社会,联系他处理狗咬人事件的多变,分析他媚上欺下的沙皇走狗形象。

B分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揭示人物性格,如《孔乙己》中写长衫客与短衣帮的不同对比,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对立,提示了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性。

C分析文学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

②以事为主的记叙文,要分析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也要做到三分析:

a分析记叙的要素

b分析事件

c分析事件中的人物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是除了以记叙为主以外,还要运用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的表达方式。各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有不同的作用。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枯燥。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如《故乡》中对喂鸡工具“狗气杀”的说明,对闰土要的草木灰的说明,文字一般简明扼要。

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直接发表的评论,点明记叙的意义,揭示所叙事物的本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开头,结尾及中间叙事后的议论文字。议论中有的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有的则集中几段文字进行。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借景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和议论的过程中抒情。

8、记叙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重点是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及景物等。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交代背影,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等,都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景物描写,“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点出该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和天气的酷热,“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使读者似乎亲临“赤日炎炎似火烧”的情景。为了突出天气的酷热,作者描绘了那天街上的情形:“街上的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垂着”,写出烈日下柳树的特征,又写“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接着写狗、骡马和人的反应:“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接下来写“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这些景物描写渲染了祥子拉车时天气酷热的气氛,表现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社会环境的描写,如《变色龙》一文的开头:“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这段描写深刻地揭示了沙皇残暴统治下的黑暗和萧条,写出了奥楚蔑洛夫这一沙皇走狗的社会生活环境,写出了人物的阶级和社会根源。

9、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小说中的人物,是根据生活创造出来的,和真人真事不同。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以某一真人为模特,把其他相似的人和物集中到他身上;另一种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小说塑造人物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一般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

塑造人物可以概括介绍,也可以具体描写;既可以与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描写人物的行动和对话,也可以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着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的情节结构,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三、记叙文阅读中的几个问题。

(一)要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

1、分析文章题目

透过文章题目分析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如《变色龙》这一题目就点出了奥楚蔑洛夫这一沙皇走狗的善变的特征。

2、分析文章的开头

很多文章都是开篇点题,因此分析文章的开篇,对分析中心作用很大,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开头。

3、分析文章的结尾:

许多文章篇末点题,注意分析收篇的语段,往往可以捕捉到文章的中心意思。

4、分析文章的议论:

抒情性段落或句子、记叙文中的议论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要重视分析,抓住这个“睛”来总结出中心思想。

5、分析文章的写作背影和写作意图。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方法,通常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后一部分概括的思想意义。一般的表达方式是:

本文记叙(描述、描写)了……,表现了(反映、歌颂、赞颂)、……的思想(精神、品质)……表达(抒发)了…·…

在写批判、揭露一类时,格式往往是:

通过……揭露了(批判、抨击、斥责)……

(二)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方法:

划分段落方法:

1、按时间和情节发展变化来分

如:鲁迅的《故乡》,全文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回故乡”、“在故乡”、和“离故乡”,可以将全文分为三部分。

2、按照地点的转换来分: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主要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就按地点把全文分为两大部分。

3、按照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划分层次结构的方法:

篇由段组成,段由句子组成,一个自然段可能包括几个层次,划分层次结构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看这个自然段内有几个句子,然后看哪几个句子是讲同一个内容的,讲同一内容表达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并前后连贯的一个句子,跟前后各句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那么这个句子就可以自成一个层次。如下面一段文字: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经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经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的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段文字选自《白杨礼赞》,本段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从开头到“笔直的枝”,点出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第二层从“它的干”到“淡青色”,具体从干、枝、叶、皮几方面写出的白杨树的形象美;第三层从“这是”到最后,赞美了白杨树的气质和战斗风格。

(三)怎样概括段意:

要准确地概括段意,首先要抓住全段的中心句,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凝炼精彩而又能体现中心的一两处语句。中心句多在段首和段末,也有个别在段中,有些段没有中心句,需要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概括段意的方法有两种:

①    摘句法:

有中心句的摘出本段的中心句。如:《回忆我的母亲》开头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我家是佃农”即为该段段意。

②归纳概括法:没有中心句的篇章,可用此法。一个段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可把若干个层次的意义结合起来得出段意,此法也叫兼容并蓄法。

(四)如何正确理解记叙文跌关键词语:

关键词指的是在语境中起重要作用的词语。理解关键词语要联系语境,也就是要紧密联系上下文,不能单独地只看一句话,要对上下文进行综合了解才能准确地理解关键词语。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住文章中心思想来考虑如何解答。理解语句中带点的词语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和难点,要防止答题时不得要领或不着边际。

 常见题型:1、体会加点的词语的含义。

           2、体会加点词能否被别的词替换。

           3、体会加点的词语位置能否调换。

           4、体会加点词语的思想感情。

 

 

第三节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文知识:

1、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说明事物的性质、状态、功能等,给人以知识,知识性和科学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2、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故宫博物院》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故宫是古代君王的活动中心,它的设计就处处反映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特点,而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的地方,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4、说明顺序:

要安排好写作顺序,说明顺序一般用以下几种:

①时间顺序:时间先后

②空间顺序:从外到内、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四周到中央

③逻辑顺序:

说明文在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和功能时,常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逻辑顺序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等。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讲了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方法,人类向沙漠进军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说明,运用了逻辑顺序。《苏州园林》运用了整体到部分的说明顺序。

5、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三、阅读分析说明文需掌握的有关知识:

1、明确说明文概念:

2、要注意看课文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如果是逻辑顺序是哪一种。

3、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要判断准确,对它们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4、要重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平实。

5、掌握阅读分析说明文的一些方法:

   ①如何分析说明对象的类别: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说明对象有的可以从文章标题看出,如《松鼠》、《雄伟的人民大会堂》是说明事物的,属事物说明文,而《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是说明事理的,属事理说明文。

   ②如何说明对象的特征。

四 :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合

 

 

 

现代文文体划分:

表达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

 

                           记叙文阅读

 

一.基本知识:

1.特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表达方式:

(1)种类: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2)正确辨别:

 A.描写:是对事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 从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衣着)*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描(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为或细微的事件、细小的景物片断作仔细的描绘)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或创设一种氛围;交代季节、时令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交代人物性格形成和故事发生的时代大背景。

 b.从描写角度(方式)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或间接描写)

 

 B.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和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过程。

 C.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抒发作者难以抑制的感情。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等)

 D.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

 E.说明:是记叙的一种补充,用来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3)体会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叙述  是为了交代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前因后果

描写  是为了生动表现人物或交代背景和衬托人物心情

抒情  是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  能起到点明主题的作用

 

4.线索:

线索,就是贯穿整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思想感情发展的路线。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我”,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

第三人称“他”,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6.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略)

*如何区别倒叙和插叙?

所谓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后来发生的某件突出的事情提前到前边来写,然后按顺叙的方法叙述事件。所谓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进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即在一件事情的叙述经过中穿插进另一件事情。二者的主要区别是:插叙不属于叙述线索,插叙的内容一般只是一个片段,不是情节的主要环节;倒叙则属于主要叙述线索,内容是事件的结构或主干情节中某个最突出、最精彩的部分。

 

7.修辞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几种修辞: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内容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突出人物性格。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其他修辞:借喻、借代、顶真、通感、呼告、反语、引用、双关等

 

8.记叙中心和详略:

   详略得当,能有效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

 

二.中考考点分析:

1.如何分析记叙文的段落结构: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即抓住时间发展变化的关键词语分出不同的阶段。

②按地点的转换划分。

③按事物发展的过程或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④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

⑤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技巧: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2.如何归纳文章的中心?

(1)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举例:《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2)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

 a.从分析结构层次入手。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b.从分析人物和事件入手。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从人物形象,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从而归纳中心思想。

   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要弄清事件所包含的意义,宣传的道理,然后归纳中心思想。     

 c.分析文章的标题入手。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揭示中心思想,我们就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归纳。

 d.分析文章的议论、抒情成分入手。记叙文章的抒情和议论成分,往往能直接表达作者对所记叙的人和事的看法,同时又揭示出事物的本质,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如《白杨礼赞》中,多次赞美白杨树,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些抒情成分,就充分体现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争上游的精神。”

 e.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

    总之,归纳中心思想,要注意尽可能深入了解文章作者的有关情况和写作背景,要充分把握文章的内容,还要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要以自己主观的想法代替中心思想。

 

3、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1)   重点词语:

    一方面要注意词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注意词的特定含义。

 A、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理解《藤野先生》中的“标致”一词,首先必须知道该语境表达的是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然后才能对“标致”作出准确理解。 是反语,表示讽刺。

    例:“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我的老师》)“狡猾”本是贬义词,“诡计多端”的意思,为什么要用在一个孩子的身上呢?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则知这是贬义词褒用,用以形容儿童天真顽皮的神态,从侧面表现了蔡老师对孩子的爱。

 

 B、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

    如《小橘灯》的结尾:"她的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显然句中加点的"好"运用了双关辞格,不只是指病好了,更主要的是指黑暗社会已被推翻,人们已过上了美好的生活。这就是言外之意。

 

 C、重点词语还包括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成语和指示代词。不管是词语还是成语,要回答的都是在本文语境下的基本含义。考生要查找上下文相关信息字样,结合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答出比喻义、引申义或深刻义。一般来说代词“这”的答案肯定到前面去找,“那”或者“其”的答案要参看前后句子的具体语境来作答。

 

(2)   重要句子的语境义。重要句子包括难句、修辞句、过渡句、呼应句、哲理句、总结性语句。

   难句答题时需结合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分成“由表及里的语境义”、“语言表达的表现点”、“思想层面的深刻义”、“作者言外之意的潜台词”等几个层面来答。

   修辞句要看运用的修辞及表达效果,

   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或是承上或是启下,或是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诠释前面的内容或者结构上的照应。过渡句都是前呼后应,一般找到应句后还要答出呼应的作用,尤其是佐证的具体内容。

   哲理句包括两种,一种是引用名人名言佐证自己观点或引出问题,考生要答出作者引用的目的;一种是作者自己写出来的,这往往是文章的中心和闪光点,考生要认真体味,领会其内涵。

   总结性语句包括开头、结尾的抒情、议论性语句。分析时应答出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及句子中流露出来的思想倾向和情感。

 

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线索、照应前文(首尾照应)。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4、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能力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放性试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针对文章的主题来理解。

②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

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

④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一定面面俱到,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入。

⑤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设想;注意措施的可行性。

⑥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还有学科间的整合知识。

⑦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⑧要求仿照文中的有关句子的修辞手法、句式,仿写一句话,要求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形式上一致。

⑨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先写出自己对文中的哪个方面比较欣赏,然后按照赏析的基本步骤进行。

赏析中涉及写作特色则可以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找出文章在这几个方面里最突出的一、二个方面并要具体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A、分析中心:看中心是否鲜明、集中、深刻。

B、分析选材:看材料是否典型、新颖,详略是否恰当等。

《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在20多个事例中选了3个典型写入文章。《桃花源记》头尾略写,中间渔人所见所闻详写都是文章的重要特色。

C、分析结构:看头尾是否照应,过渡是否自然,层次是否清晰。

D、分析表达方式:主要是五种表达方式在以某种为主的情况其他表达方式的合理运用和搭配。

E、分析顺序。看文章运用了哪种顺序,有什么作用。

F、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烘托法、欲扬先抑法、象征手法、借物喻人、情景交融、前后照应等。

其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小见大、铺垫、烘托、衬托、人称,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照应、巧设悬念、夸张、比喻、拟人、叙述、描写、抒情、讽刺等等。

 

G、分析语言:记叙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分析时应把握不同类型的语言特色,还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⑴从语言的基本要求看:是否准确、精练等。

⑵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是运用什么修辞起到什么作用。

⑶从语言的感情色彩看:是幽默还是讽刺还是庄重沉郁、是冷漠、悲凉还是欢乐喜悦……

⑷分析人物是否个性化:即人物语言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

   语言特点可从下列词句中选择:

   朴实无华、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说明文阅读

 

一、基本知识:

1、特点: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知识性和科学性是主要特点。

2、分类:

(1)从内容上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2)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分: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顺序:时间(包括程序顺序)、空间和逻辑。逻辑顺序可分为: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特点到用途、从部分到整体等。

 

4、说明文的结构:并列式、递进式、总——分——总,总——分,分——总。

5、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说明,条理清晰,有条不紊,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突出强调地说明了事物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事物特征)。

(2).下定义: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对被定义概念作简明扼要周全严密的规定,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多用于介绍科学知识,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

(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更具体深刻的突出强调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横比和纵比)

(4).举例子:举有代表性的例子更具体地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5).打比方: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化复杂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

(6).列数字: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易于读者接受。

(7).画图表:运用图表辅助文字说明,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体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引用神话故事等,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事物的神秘色彩,增强说明的情趣性,权威性。

 

6、语言特点:准确、简明

有的是讲究语言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

体现在三个方面:

(1)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表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2)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例如:基本上、大约、左右、一般、大多数、极少、通常情况下等词语。(这些词语能否去掉?不能,先结合语境解释,再说明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3)语言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

 

二、考查要点与命题趋势:

1、考查要点:

①准确判断说明对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②分析说明文结构,了解说明顺序 。

③熟练判断说明方法 。 

④理解文中词句的表达作用及说明语言准确性这一点 。 

⑤理解中心意思及写作特点。

 

2、命题趋势:选材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生命、关注科技发展等。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仍是命题重点,但更重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议论文阅读

 

 

一.基本知识:

1.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理服人。

2.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论据有事实论据(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道理论据(自然科学的定义、定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解决“怎样证明”。

3、议论文的论证方式:

立论——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

驳论——批驳错误观点,然后确立其正确观点。

反驳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证、驳论据

 

4、 议论文的结构 :

基本结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论证(具体)结构:

并列式(横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包括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先总再分后总)。

层进式(纵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5、论证的方法:

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论点。

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对比法——用反向事例或事理对比说明论点。

 

6、语言特点:准确性、鲜明性、概括性、生动性。

 

二.考点分析:

1、寻找中心论点:

A.掌握论点的基本知识:

(1)、论点的特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事物或问题所要发表的见解和主张。

(2)、论点的表达句式: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的形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

(3)、论点出现的四种情况:

一是文章的标题。 如《反对自由主义》文章的标题就是议论文的论点。

二是文章的开头。有许多文章开头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文章的论点,如《谈骨气》《说“勤”》。

三是在文章的篇末。文章在前面充分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归纳出文章的论点。

四是在文章的论证过程中提出的。

注:有的在文章的中找不到表明论点的句子,需要我们自己去领悟和概括,这要求我们必须认真阅读,把握各段的关键句,并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它们的共同指向,归纳得出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要整体感知课文,采用逐段概括要点(抓住关键的词句),对文章的内容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注意论点的一般位置。

一般有以下几种:

1、 看标题,议论文标题有时是揭示论题的,有时揭示论点的,不管是揭示论题还是揭示论点,对我们寻找论点都有帮助。

2、看开头。为文之法,开篇点题。审察文章开头一段,抓住那些提挈全文内容的句子,往往可以得出论点。

3、看结尾。作者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常常对全文论述的内容加以归纳,有时回扣中心,有时到结尾才揭示中心。

 

(二)审察论题。通过阅读明确文章的论题是什么,对文章的论题还是能把握的,然后在这一论题中作者的看法、主张是什么,这样一问作者的观点就会比较明确。

 

(三)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议论文中作者为了能更好地阐明道理,常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即抓住文中所运用的事实或道理论据用来证明什么,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这些话往往能帮助你理解。

 

 

        散文阅读

 

 

一.散文的一般知识:

1.特点:形散神不散是散文最主要的特色。“形散”是指散文选材广泛,结构灵活,内容丰富。“神不散”是指散文自始自终紧扣一个中心,有鲜明的主题,材料组织井然有序。

2.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例如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即是说,总有一定的人物、事件或景物作为文章抒写的对象,通过对它们的记叙或描写,达到托物言志、寓情于物、借景抒情的目的。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3.散文阅读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三、考点分析

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抒情、议论性语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从文题中了解。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

A.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B.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

形式A,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形式B,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到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6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环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5、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想象(无中生有)、联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象征(托义于物)、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方法)、对比等。

 

6、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a.对描写对象;b.对人物情感;c.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d.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要体现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小说阅读

 

一.有关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

①.完整的故事情节    ②、生动的人物形象      ③、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情节可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二.考点举要:

1.整体把握内容,理清情节。

(1)相关题型:

如:文中说,“同伴们听了我的奇特经历万分惊讶”,请概括叙述“我”的奇特经历。

(2)方法指导:

     先审题,弄清题目是对全文还是部分内容的概括;还有字数上的要求等。

     其次通览全文,筛选有关信息。

     最后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简洁连贯的句子。

 

2.领悟小说内涵,把握主题。

    要着眼全文,对小说进行全盘地理解分析,深入挖掘,千万不能断章取义。

3.人物形象分析:描写方法+性格特征

4.环境描写:能找出、辨别并分析其作用。

环境描写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作用见记叙文阅读)

5.主人公的判断:

  (1)从所花笔墨的多少判断。详写的是主人公。

  (2)从文章的主题上判断。看哪个人物的刻画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l       怎样解答比较阅读类的考题?

比较阅读即对体裁和题材相同或相近,表达方式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文段就内容、中心、结构、写作特点、语句理解等方面进行比较。

    1、要考虑两段文字的体裁是否相同。

2、要考虑两段文字的内容是否相似、相关或相反,写作特点分别是什么。

3、要考虑两段文字所表达的观点或思想感情是否相同。

4、要注意不同体裁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文体特征。如说明文中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语言准确等,议论文中论点、论证、语言严谨等。

 

五 : 现在代文阅读四步法

  一、“观其大略”

  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诀窍: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二、“剔肉存骨”

  作家在写文章前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是说明文,则将涉及到各种说明方法的材料剔除。比如举例子,则将例子剔除;列数字,则将数字剔除;作比较,则将比较的另一方剔除。是议论文,则将各种论据剔除,包括事例论据,引用论据,比喻论据。是散文,因为“形散神聚”,则将体现“神”的抒情议论性语句保留,其他部分剔除。材料一经剔除,文章的整体思路就水落石出了。

  三、“定点扫描”

  完成以上两步后,正式开始答题。首先“定点”,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题目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就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点。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说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说明文和议论文每段的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找到了答题点,还要注意答题方式。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

  四、“瞻前顾后”

  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直捷更快速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

  总之,掌握这四部法并加以适量的训练,现代文阅读的水平将会大大提高,感兴趣的话,试试吧。

本文标题: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912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