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小学英语尝试教学论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在尝试中成长满分作文

一 :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孕育我们民族精神的源泉。要想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就必须学会阅读文言文。但是由于年代的久远,语言本身的变化发展,以及语言环境的不同,文言文阅读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偏重字词句的详细讲解与死记硬背,偏重于对文章内容进行先入为主的分析,而严重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研究与品味,忽视了学生的自身体验与欣赏过程,因而使文言文的学习变得更加枯燥无味,成了老师腻、学生烦的“困难大户”。如何改变文言文教学的这种现状,让学生能够轻松的、愉快的学习文言文,掌握好这把打开民族文明宝库的金钥匙呢,关键是要导之以法、激之以趣、促之以情。

、反复诵读,导之以法。

从人类自身的发展来看,“学会学习”已经成了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未来社会的强者,不是以力取胜者,不是捷者,而是智者。在教学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目的,才能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认知派学者认为,教是“用来激活和支持内部学习过程的外部事件的安排”,学是“由于经验引起的学习者的变化”。而经验在于积累,只有学习主体在学习中体验,在实践中总结,才能真正悟出学习的规律,掌握学习的方法。文言文阅读也不例外。

众所周知,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是经过数千年教学实践验证过的。不过这反复诵读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逐步深入的。按照人们的习惯,阅读任何文章都要先了解文章大意,然后才能理解文章内涵。而阅读文言文首先就要解决文字障碍,疏通文意,然后才能探讨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文言文的阅读过程可以设计为“仿读—解读—悟读—品读—美读”五个步骤。其中“仿读”就是让学生先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自己模仿、试读,解决读准字音和把握语句停顿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解读”就是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并通过小组讨论和相互质疑,疏通不理解的词句;“悟读”主要是结合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师生共同分析、探讨, 研究文章主旨,这一步不求精深,只求让学生知道;“品读”就是学生反复品读关键语句,探究关键句在文中的作用及其丰富的内涵,并体味语言的优美和修辞的巧妙;“美读”就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力求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将文章的内涵传达出来,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这一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贯穿始终,居于重要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探求真知、寻求规律的鼓动者和督促者。当然,教师也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要积极的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指导学生探究思考,促成学生感悟创新,有所发现。在仿读、解读这两个环节中,学生自学讨论之后,教师要通过检测、提问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反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地给予矫正补偿,同时帮助学生总结语言规律,还应该重点强化对关键句的掌握。例如在《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既存在着断句的困难,又是学生疏通文意的难点,同时又是把握全文主旨的关键,教师一定要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句子,为下面的品味奠定基础。而在悟读、品读这两个环节中,教师的点拨就更重要了。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材料和相关知识,从而促成学生深入探究。在美读中,教师应让学生们明确文言文朗读与现代文的不同,应该语气舒缓,注意停顿,要带点“文气”,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的意境。

二、创设情境,激之以趣。

构建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亚杰指出,“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于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认知理论也认为,“教学过程 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可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还要从挖掘课文本身入手。有故事情节的,可以组织学生练习复述,或者指导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有对话的,可以分角色朗读;介绍物品或描绘风景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画图,然后为全班同学讲解;还可以通过小竞赛、或综合活动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论那一种形式,都要力求多样,而且要经常变化,富有新鲜感,但是无论怎样变化,都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突出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思维的训练。例如,在学习《公输》时,让学生通过试读,分析墨子、公输、楚王三人说话时的心理变化,并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目的的不同,细心揣摩他们说话的语气、语调,从而把握人物性格。又如《核舟记》一文,介绍的是一件工艺品,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读、讨论,按照课文内容画一幅核舟的示意图,并提醒同学们要仔细研究文中的说明,这样学生在绘制的过程中,就可以逐步了解文意了。在学习蒲松龄的《山市》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叙述山市的奇景,力求生动逼真;再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山市形成的原因,并写成小论文,在同学们中间交流。学习《荔枝图序》,让学生顺便调查调查荔枝保鲜的方法,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三、互动合作,促之以情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学生是教学的动态因素,而动态因素的互动则是促成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学本身就是一种人际交往,一种信息互动。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而合作学习则是实现多向互动的最佳形式。因为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而且它是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而且把竞争引入课堂,在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在教学中,把学生分成由4~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在考察或测试时,以小组总成绩作为评价依据。例如,在学习字词和语句翻译时,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帮助,解疑释难,但是在测试中,每个人必须独立完成,最后以每个成员的成绩之和来评出优胜小组。有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所有的小组考察起来不是很方便,就可以把几个小组组合在一起,进行重新分工,以大组成绩来评判。小组的任务分配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每个成员的任务相同,不同的是每个成员的水平或特长,只有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全组才能取得好成绩;一种是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需要各自独立完成,但是只有把每个人的学习成果综合起来才有可能完成小组任务。前一种形式多用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或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因为这是每个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的前提。第二种形式多用于竞赛或综合实践活动中,目的是给每个小组成员的以展示的机会。

例如学习《唐雎不辱使命》,在教师范读课文之后,小组成员就开始轮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停顿;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为一会儿的朗读比赛做准备;检测初读情况之后,组织小组成员分配角色表演课文内容,学生兴趣高涨中完成了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物性格把握;在探讨文章主旨时,可以把大问题化解为几个小问题,小组成员分别研究,然后交流,综合后完成这一任务;最后的诵读可以选择一段,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把几次测试的结果综合起来就是这节课小组的总得分。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力争创造出高效实用的教学方式来。

 

2004年3月

二 : 英语学习者开始尝试英文阅读的困惑?

[尝试的英文]英语学习者开始尝试英文阅读的困惑?
由于前一阵子被一些学英语的行为所打动,进而洗脑,于是吱呀乱叫的走向了尝试英语原文阅读的道路,Kindle上也开始订阅bbc和New York Time,也狠狠心买了套Sherlock Holmes,可是真正阅读进去发现困难重重,生词太多,根本就无从下手,很影响阅读质量和阅读心情,本人水平也是有限(高考英语120左右),可是就是感觉到自己处于一个无从下手的阶段,之前也看过知乎上朋友转给我的一些学习帖子,可是,帮助意义不算太大,所以在此再次呼吁各位大神给帮帮忙,告诉我如何能够迈过原文阅读的这一个门槛
下面就看看www.61k.com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

网友李继刚[尝试的英文]英语学习者开始尝试英文阅读的困惑?给出的答复:
第一天读,翻了三页,生词35个。小本记下,查!
第二天读,翻了三页,生词30个,其中有7个是第一天查过的。小本记下,查!
第三天读,翻了五页,生词40个。小本记下,查!
。。。
第N天读,翻了十五页,生词10个,但怎么就感觉丝毫不影响阅读呢?不查生词这十五页也顺顺当当地读了下来。


大家都想直接要第N天的这种流畅舒爽的感觉。但就好比吃第七个饼的故事一样,没有前面的铺垫,怎么有可能直接进入后面的收获阶段。

要想有进步,必然要跨出自己的“舒服圈”,进入到“未知领域”,把“未知领域”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舒服圈”的过程就叫做“学习”,也称“进步”。

总结一下就是,
"书山有路勤为径"

另外,注意一点就是:“不怕慢,就怕站!”


网友蒙面大侠[尝试的英文]英语学习者开始尝试英文阅读的困惑?给出的答复:
起点太高,容易失去信心和动力。

阅读材料要选择那些生词不是太多,难度适中,而且符合自己兴趣的材料来读。


网友董璐璐[尝试的英文]英语学习者开始尝试英文阅读的困惑?给出的答复:
阅读可以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就是要挑选native speaker写的经典的原文字字句句仔细琢磨,而泛读就可以不那么较真,在不妨碍整体理解的情况下不用每个生词都掌握,可以以此扩大知识面,关键是培养英语的思维方式。除了单词是绝对的基础以外,思维方式才是法宝。


网友蒙面大侠[尝试的英文]英语学习者开始尝试英文阅读的困惑?给出的答复:
我高考英语80,还是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目前在读《Unix环境高级编程》英文版,刚开始也有很多生词不懂,前面是边查边读,由于选的是专业书,后面生词越来越少,读起来也会好很多。
我认为可以先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先在网上预读几页,挑选生词少一点的书,然后边读书边记单词, 慢慢累积 ,坚持下去。


网友丁向学[尝试的英文]英语学习者开始尝试英文阅读的困惑?给出的答复:
困惑是建立在不懂不知的基础上的。
我没管困惑,我净管怎么知西方文化、语言结构上了。
循序渐进,阶段化,我目前通过《加拿大语文》来学习英语,计划完了接《美国语文》《英国语文》《···文学读本》
我是通过抄写文章进行的,抄写是个很有效的行为,不论中文学习还是英文学习。
着重注意生字、语句结构、西方文化。朗读我未尝试。
建议拿个kindle 来阅读,很方便的。
题主真有意,可以相互交流的,有些文章我不太懂。
这是个持久的过程,没有坚持的心还是放弃的好。


网友张瀚文[尝试的英文]英语学习者开始尝试英文阅读的困惑?给出的答复:
曾经在某个地方看到过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去英国做交换生,刚到学校第一天就被老师带到阅览室,然后开始分级阅读,从此阅读水平一步一步提高了,并且英语水平也飞速提高。她说这都得益于分级阅读。也就是刚开始进行水平测试,比如英语不太好,只能看A级书架上的书,等看得差不多了再去测试,如果水平上升了就可以去读B级里的书了。这些书都是在英国学校被分好了的原版书。我也很想知道每一级别的书单和那些具体的测试方法。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适合自己的书去看了。总之分级阅读是一个很科学的学习与阅读体系。不过国内好像不太重视读书。本来打算在知乎上搜一搜关于分级阅读的知识的,发现没人涉及。如果以后有了心得我会再来更新的。


网友匿名用户[尝试的英文]英语学习者开始尝试英文阅读的困惑?给出的答复:
先把英语资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三万个单词都过五遍,不一定完全掌握,见到时知道自己见过了;再开始阅读,先从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的材料开始,(而不是从最简单的材料开始),阅读的第一步,是看着书听(听读),(翻开书边看着,边听有声书)。前五十本的阅读必须采取听读办法,否则很可能养成错误的脑中默读声音,而这个非常大机率是错误的发音,这个潜意识,二十年都更正不了的。

三 : 中学语文分组教学尝试

 

摘要: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是必然的趋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的智慧,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取长补短,更是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体现,大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分组教学、合作、凝聚力、观念

 

正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入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上,使被动的接受方式学习转到主动探索性的求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在目前的教育中,课堂仍是主阵地,因此,立足于课堂,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改革课堂的教学方法,是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瑶族乡镇中学的学生基础及素质较差,学习语文的兴趣低落,怕学语文。根据这些原因,更新课堂教学的观念,改变语文课堂的教学手段,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势在必行。据此,我进行了分组教学的新尝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而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初步的成效。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优势

所谓分组教学,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上课。打破以往的单人单桌或双人一桌的习惯,把学生按小组(每小组四至六人)上课。古语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集体的智慧,创造教师所希望的课堂学习气氛。如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做练习时,一个同学的困难,可以由几个同学在轻松的环境中加以研讨解决,在绝大部分语文成绩基础较差的学生中,教师也可以按组辅导,改变了以往课堂单一个别辅导的做法。为了激励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有时可以按组提问,避免提问个别学生,以免出现没法回答而出现的尴尬场面。也可以表扬一个小组的形式,达到鼓励了一大片的目的。特别是分小组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和练习时,把每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思想凝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减少个别学生懒动脑、开小差、搞小动作的现象。这样,既取得了学生与学生互相督促,组与组之间争抢回答问题的效果,又使学生回答教师所提问题的正确性也大大地得到了提高。由此可见,分组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智慧的优势,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合作意识和精神是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由于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一般来说,单靠一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一个复杂任务的,因而,现代的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的合作精神。在分组教学过程 中,要不断强调一个小组就像一个健康的人,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人体中的头、手、脚、心脏等部位,相互协调运作,缺一不可。

具体说到语文知识上,它的分支众多而且理论空间大,学好一个知识点,经过与多人的共同参与探讨,会无形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因此,合作精神尤为重要。联合国文件《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特别强调:未来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教育的使命是教会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复杂性,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在学习中增长能力,提高智慧。故此,在一定背景下组织学生共同学习,相互协作,相互辅导,交互式学习等,把个人的思维与同伴的合作交流有机结合起来,在小组合作中学会间倾听、表达、交流、互助、信任,就会促进共同进步。如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中,我问:曹刿说“肉食者鄙”,那“鄙”在文中重要在谁身上体现出来了?各小组的讨论十分热烈,很快就有学生指出,是鲁庄公。接着我又问:那鲁庄公的“鄙”在文中又体现在什么呢?其中,有个平时学习较差的同学很积极的回答说:“打赢了齐国却还不知道原因。”“仅仅是体现在‘胜而不知’吗?” 他就回答不上来了,他用求助的眼神看着同组的其他同学,一个学习成绩稍好的同学,小声告诉他:“看第二自然段战斗的过程”。他经过十几秒钟看书思考后回答:“打仗的时候鲁莽,不知道把握出击和追击的战机。”而后在同组员的帮助下还回答了“把战争的胜负寄托在神灵的庇佑上”的概括。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组教学,是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合作的意识和精神。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激趣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好胜心强。基于中学生的这种特点,我在分组教学过程 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学生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的学习,常常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比如,初中教材中有一篇《理解应该是双向的》课文,学习此文后我便组织学生分组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围绕中学生最关心的学校郊游活动的利与弊、愚公搬家还是移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辩论前各组先是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研究了辩论的策略和应对措施。在辩论的过程中,各组据里理力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表现了强烈的参与和竞争意识。这场辩论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合作、参与和竞争的意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小组参与的富有竞争性的学习活动,如分组朗读、背诵,戏剧、课本剧表演比赛等。各组学生的参与积极,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知识长河中遨游,其乐无穷的感觉。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们的思维状况,参与的积极状况几兴趣程度。可见,分组教学活动能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激趣,能丰富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加深对教材、知识的深入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有利于更新教学的观念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创新素质形成的主渠道。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首先就要更新语文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改变以往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把思考的重心放到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如何深入到学生的情感世界,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等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

瑶族乡镇中学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差,有些甚至讨厌学语文。据此,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控制中,更有利于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兴趣,由学生学习语文的状况而定教案,定课堂教学计划,做到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束缚,提供学生大胆表现自我的机会,对更多的学生给予鼓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亮点都不要轻易放过,想方设法点燃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亮点。正如,教育家刘佛年指出:“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更广一些,不要看得太神秘,非要有新的科学理论才叫创新,那就高不可攀了。”要明白的是,分组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创新。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的想法有时教师一时未能理解,动不动就批评学生,讽刺挖苦学生,如说学生“笨”等,这样就会扼杀学生的兴致、思路和创意,使学生失去积极思考创新的兴趣,产生自卑感失去学习信心。分组教学,给一个学生激励的语言,同时也给了更多的学生鼓舞,调动发挥了学生集体的聪明才智,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情感和习惯,更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

以上一些课堂教学的探索,虽然还不怎么成熟,但在瑶族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学中,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已逐步喜欢上语文课,甚至期盼语文课了。最令人鼓舞的是在分组教学过程 中培养了学生的参与、合作、竞争的意识和精神,并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倾听、表达、交流、互助、信任,还学会了欣赏别人、建立人际关系和强化了个人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德育报》2003年3月第651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者:徐浙珉。

2、《中学语文研究》(2001年第4期),华南师范大学语文系。

3、《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十一期上半月,《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角色转变》,作者:林晓红、罗志毅。

4、《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四期上半月,《语文课堂激趣新法》作者:饶楚媛。

本文标题:小学英语尝试教学论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尝试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454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