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发布时间:2017-11-12 所属栏目:语文相关教案

一 :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方案一: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我校在专家的指导和学校骨干教师的参与下,经过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规方案。

一、现状分析

瓯海区实验小学目前已形成了以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与艺术特色教育等为主的特色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初步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成功开展了课外心理实践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一大特色。29xx年6月底,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部主任孟万金博士亲临我校考察指导学校心理工作时,肯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走到全国的前列,并邀请我校向全国介绍创建经验。29xx年12月23日,全国首届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在我校举行,我校被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校重点开发的课程,我校先以一个实验段,两个班为试点,至今已在3至6年级全面开花,所有班主任担任课程,每班配备两至三名指导师,充分发挥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以骨干教师带动所有任教教师;学校还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加大对艺术教育硬件投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发展艺术教育,以艺促智,以艺冶德,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艺术团为陈地,以艺术节为载体,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高,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学校已成功申报了温州市艺术特色学校。学校这些校本特色教育树立起了学校良好的品牌形象。

但这些校本课程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帅作为支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总体现状如下:

因此,在学校确定了以“积极教育”为办学理念的前提下,势必要进一步对这些特色课程做一定的修正,同时开发出更多的体现办学理念的系列校本课程。

二、总体目标:

(一)行动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学校在巩固原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将加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校心理辅导方面的作用,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内涵,丰富学校心理辅导的形式与途径,使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增进其积极体验;学校的另一大特色艺术教育在继续巩固并提高的同时,也将致力于让学生体验艺术中的积极元素。因此,学校将努力挖掘心理健康教育与艺术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形成积极鲜明的课程特色,除此之外,学校开设的其它新的课程也将以“积极体验”作为其主旋律,以更好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锤炼学生的积极品质。

(二)行动策略

1.明确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开发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同时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以此突显学校的课程特色。因此,学校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在“积极教育”的办学理念统帅之下,让课程成为学生享受教育的主体。明晰了学校的课程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与评价等才有了依据。

2.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形成学校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校本实际制定学校整体课程的规划,研制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编制学校课程开发方案,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具体组织与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时,学校还要规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措施与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系统性、科学性,最终保障有多种课程开发主体参与,运用不同课程开发方式,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校本课程。

3.加强校本课程开发

(1)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在课程资源的选择方面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特别是在“积极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要增强校本课程的个性化、童趣味,让我们的校本课程充满活力。

(2)拓展学校已有课程资源的积极元素

积极的课程文化要求我们充分拓展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的积极元素,突出学校课程的传统特色。

三、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略

四、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课程领导小组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领导小组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领导小组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课程领导小组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五、评价措施

1.对学生的评价

①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2.对教师的评价

①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期末按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⑤制定校本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六、保障措施

1.学校有坚定明确的“积极教育”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

2.学校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6.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七.校本课程研究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潘春波

组员:张林勇、陈淑

2.校本课程管理办公室

科研指导中心: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学指导中心: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德育指导中心:负责学生管理

3.实验课题实施小组

组长:潘春波

副组长:张林勇、陈淑

组员:孙丹、曾双霜、叶凯、黄明初、项小燕、徐锋、何少敏、张晓和、陈建云、郑爱芳、范彩莲、余慧慧、林海洁、金海跃、陈玉荣、朱娜、林益莉


方案二: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凸现办学特色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体现着对人的高规格培养。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精神,依据学校实际,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特制订本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课程是为学生而生的,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关注点。“一所好的学校不应当规定人的发展道路,而应该是一个能够让学生实现梦想的地方。”学校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让学生在其中不断完善、成长的环境,学校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按照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创造一种最适合学生的生态环境。智能优势的差异性必然要求课程的多样性,“和而不同”反映了对人的尊重,建立和谐的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必然赋予课程以生命力。

(一)需求

无棣一中已有60年的历史,随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以创建师生的幸福人身为学校的理想,学校极为重视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同时又注重立足学生今天的发展设计,使学生明天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今天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实现学生素质的培养,夯实学生发展的根基,真正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每一名学生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其成长背景、发展经历、素质构成,各有所长。现代社会的学生素质全面,竞争意识强,个性突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根本点。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既要让学生通过课程获得更高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既要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特色素质,更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继承传统、懂得关爱、习得文明。

学科教研组、集备组、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群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多样的调研形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所需,掌握学情,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关校本课程。

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课程构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主体,是保障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最根本的力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研究的发展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将自己的兴趣或优势智能付诸于教学实践,拓展研究领域,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人生价值。

(二)可能性

1、无棣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名胜古迹荟萃,田园风景秀美。(“八大景”闻名遐迩,禹贡碣石山、大口河旅游风景区、海丰塔、秦台、汉垒、光武城、清代高等小学堂、魏王豹墓及清代金石学家吴式芬故居等景点古韵犹存,新姿甫绽。登碣石山,可直观沧海;漫步黄金海岸,可嬉水冲浪。

历史上流传于无棣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清末、民国年间,河北省的竹板书、西河大鼓和摔缰调等曲艺形式相继传入无棣县。无棣被称为鲁北“鼓书之乡”。

无棣人文始著于夏商,唐季有声,宋元继起,至明清两代而极盛,掇英撷秀,科甲如林,贤相名卿方伯联第。后唐李愚明宗时为相,以书说韩建传于世;北宋李之仪,文比苏秦,书若黄米,翰苑巨擘,一代宗师;明太宰杨巍,宦绩扬名中外,文章称奇今古,与同为无棣籍的王佐、谷中虚联称同朝三部尚书(户部、吏部、兵部),名载国史;清代以吴式芬为代表的“海丰吴氏”家族,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之称,清代十朝为宦,荣授“七巡抚八侍郎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之美誉,吴氏著述丰实,“家乘万卷”,与潍县陈介祺“家藏万印”并冠齐鲁。中国近代名人大辞典,就录入无棣历史名人十人,诸如北洋大臣吴重熹、两广总督张鸣岐、山东督军张树元、抗日将领冯安邦、锄奸部长徐尚武、模范专员石景芳、三边政委丁洪泽、同盟会员杨虎臣等。历数当代名人还有京昆耆宿李洪春、鼓界泰斗刘田利、武术名流姜绶青、电脑博士王申培、建筑设计大师张镈、著名中国国画家李山等。

丰富的文化遗产,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2、学校发展

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中逐渐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发展思路,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开发体系与模式。学校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开设校本课程,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组团队建设、课时补助、制度管理、评优推荐、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更加积极、民主的大环境。

3、借助社会资源拓展课程领域。学生家长、周边资源、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民间艺人、社会名人、社会团体等均可作为课程资源,可以建立“社会资源类课程资源库”。

4、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收集、利用与再开发。最大化的保存教学过程,注意收集、整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均可成为后续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宝贵资源。

5、重视网络资源的获取,发挥教育博客、教育网站等网络媒体技术的资源优势,学校网站、教育系统资源网站均可成为课程开发的资源。

6、目前我校教学区、办公区、艺术楼、操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实验楼、宿舍、食堂等校内区域设施齐全,均可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资源保障,当然我们也积极倡导教师创造性的开发或使用相关场地开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目标

20xx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现阶段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的选修Ⅱ部分。校本课程是与国家、地方课程并列的课程类型,具有独立的价值,并且有明确的比例配置,任何人不得剥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权利。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探索中,我们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价值理念。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根据教育全球化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价值取向,按照基础教育的定位、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及本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素养、自我认知和生存能力等基础素质。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设想

(一)开发主体:

教师个人(包括后勤工作人员)、备课组、教师全体、校内外合作、学生以及师生合作等。提倡“1+1”模式,即任课教师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有能力的再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原则上谁开发随承担实施。

(二)课程主题:

(1)反映学生兴趣、特长、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等个性发展的主题;

(2)反映时代发展需要人的新的素质如理财、表达、合作、宽容、创新等方面的主题;

(3)反映学校特色发展的主题;

(4)反映民族、民俗、社区、环境等地方文化与自然的主题。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我校校本课程目前主要规划为八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选择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或者进行课程改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能兴趣跨学科、跨领域开设校本课程。

主要分类如下:

科学激趣类、艺体技能类、人文素养类、语言工具类、技术类、学科拓展类、体验感悟类、文化交流类课程等

(四)开发的课程,必须填写《无棣一中校本课程申请表》,由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是否纳入实施程序。

学校原有的校本课程,经过加工修改,原创者可以继续申报。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常规管理

每一门校本课程必须包含相关的课程规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课程资源的分析与利用等课程元素。

(一)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在基于课程目标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实施方式。由课程教学处和年级组组织实施。

1、课程教学处和年级组面向家长和学生要精心组织课程推介会,详细介绍学校课程的特点及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功能。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地优势智能,帮助确立发展的欲求。

2、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选择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与学分要求

1、每门校本课程课时安排一般为每周1课时,总课时为18课时。

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每个毕业生的最低学分为144,其中必修学分为116,选修Ⅰ学分至少为22,选修Ⅱ学分至少为6。学校课程(选修学分II)的设置要采取模块方式,每个模块设计为18学时1学分,或36学时2学分。学校至少应实际开出18学分的学校课程。

3、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必须修满2个学分且至少选修两门校本课程,并记入学生档案。

(三)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

1、年级组

(1)各年级组有责任分阶段规划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其校本课程的数量与质量是年级组千分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各年级组所开校本课程按规范必须做到“六有”:有课程目标、课程计划、有课前教案、有科学而可行的教学设计、有实施方法及评价办法。

(3)各年级必须开出足以满足本年级学生需求量的学校选修课程。鼓励以合作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

2、教师层面

(1)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建立在学生问卷调查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兴趣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2)教师不得自行调课、代课、停课;不得私自更改上课时间、地点。

(3)教师必须自觉遵守核定课时量,不得违规擅自增加或减少课时,以免造成学生课时负担或管理松散。

(4)任课教师向课程教学处提供学生百分制的原始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40%,学生上课缺勤三次以上,本门选修课程将不记学分。

(5)每门选修课要注重课程过程资源的收集、归类、整理,建立齐全的电子档案。开设一段时间后,要形成完善的课程纲要,逐渐向精品化课程发展。

3、学生层面

(1)学生根据学校课程一览表进行选课,填写选课申请。学生一旦确定选修的学校课程,则不得随意更改或退出。学生如想改换选修校本课程,必须向年级组提交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班听课,记入学分。

(2)校本课程原则上需报名不少30人才准予开课;超过75人要分班教学。中途学生流失而造成人数低于底线,则该课程终止。

(3)遵守学校课程课堂常规管理,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注重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4)学生如果在选修校本课程过程中遇到不满意的情况,有权向年级组投诉或通过《选修课反馈单》向年级组反映。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应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有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教师记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校本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六、校本课程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与研究,特成立“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申报校本课程的审批、常规管理、教学考评、特色课程的认定等工作。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成员构成:校长、副校长、教学处主任、教科研室主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校内外专家、家长代表等组成。

常规管理一般由学校课程教学处负责,各年级组为执行落实部门,教师为开发主体。定期对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反馈、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校本课程的开课质量,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序性、科学性。

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高中三年课程进行总体设计、规划、统筹,对校本课程进行审批。

(二)制度保障

1、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公示《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各年级组制定“年级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教师根据教研组制定的“年级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周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申报下学期选修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申报表》以及课程纲要的提交,以便审批。

课程纲要一般包括:

(1)一般项目:课程名称、开发者、课程类型、对象、课时、时期等

(2)课程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条件或资源

4、审批

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初审,并提出意见。通过审核后,全校公示。并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课题选择。试行一周后,学生可以申请继续选修或改修。

5、一旦审批通过并在网上完成学生选修报名,教师必须如期开课,不得无故废止课程或随意更改既定课程内容计划,以免影响学生的课程选择。申报审批时限截止后,不再受理该学期课程申报项目。

6、开发校本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并通过课程管理委员会评审的,分别计入教师考核,并评选优秀校本课程,学校颁发证书。执教教师计入工作量。


方案三: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创新体现学校“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办学理念。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原则整体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立足自我,以“基础性、多样性、综合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组织措施

以民主、开放、科学、合作精神原则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家长、有关教育专家、社区人士等为委员。课程管理委员会下设如下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3.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各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直接领导下辖各工作小组,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等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实施和评价。

三、课程开发范围与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

结合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科拓展系列;二是综合实践活动系列;三是以“传统老游戏”为主的体育健身系列;四是文学艺术系列。

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20xx年上半年,学校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一个《课程纲要》。用半年的时间基本形成能满足20xx年下半年课程实施需要的一套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三年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教师队伍。

③学生个性发展目标

学会选择;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科学习计划。能比较恰当的评价自己和同伴。

四、开发策略

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作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纲要》。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限制: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

在此基础上,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分阶段逐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学校课程建设决策共同体全体成员应突破传统知识论理观,确立新的知识论理观,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拓展视野,以“学会选择、着力改编、关注新编”校本教材的策略,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多元化创建校本课程体系。

五、开发流程

1.建立领导机构: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组成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分析学生需求,学校办学思想和课程资源,制定校本课程规划,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3.申报:课程开发人员根据学校规划、需求和资源确定开课科目,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课程简介和课程开发方案。

4.审批:对开发人员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审批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5.发布《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公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课目及教师名单,编制《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供学生选择。

6.选课:①将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印发给学生,供学生了解每门校本课程的内容,以便学生选择。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结合家长的意见进行选课。

7.确定开设课程:正式确定开课任课教师,组建教学班。

8.课程实施:任课教师撰写课程纲要、授课教案,记录学生出勤和课堂表现,教师和学生均按常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和学习。

9.课程评价与激励

六、实施评价

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两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②课程实际实施效果;②学生家长的反映;④学校领导、教师有关专家人士的评价;⑤各种类型、多种途径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③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④学生家长的反映;⑤学习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方案四: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尚德、博学、笃志”的校训,“以德育人,文化立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的办学思想,牢牢把握“讲究道德情操,追求文化品位,崇尚科学精神,涵养民主风气”的校园文化建设核心理念,贯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学生学习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以我校“文峰文化”课程基地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品牌、创出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最终促使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丰富学生的生活,涵养学生的性情,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以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实施

1、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主任委员:宋继民副主任委员:吴来业李大松张宜民

委员:万发兴王翔董洪斌张怡发

职责: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2、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万发兴(兼)副组长:董洪斌

成员:聘请的专家、各科教研组长,部分高级教师

职责:组织实施校长决策,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并根据情况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时调整,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进行督查。

3、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翔副组长:刘洪海

成员:各备课组长部分高级教师

职责: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4、学校校本课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来业副组长:张宜民

成员:各功能室负责人部分高级教师

职责: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负责对各年级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和成果评比。

5、学校校本课程学生选科指导小组

组长:董洪军副组长:李军

成员:各班主任部分学生会成员

职责:对学生的选科进行指导

四、校本课程开发基本原则

1、人本性原则。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灵活开放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内容的宽泛性、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类型及内容指向

(一)校本课程结构类型

概括分类有讲座型,特长型,指导型,兴趣型等。

(二)课程开发大类

1、科技与生活

主要指科技知识普及、科学精神培养、发明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如科学课堂、学习方法、演讲等。

2、传统与文化

主要指有利于学生关注祖国文化、民俗民情、校园文化、文学艺术欣赏。

3、健康与人生

主要指有利于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增强耐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如:运动与训练、礼仪与形体、心理健康、礼仪与交往等。

4、实践与服务

主要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与操作能力,提高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如: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等。

(三)课程开发细目(建议)

校本选修Ⅰ。该板块课程依托我校“文峰文化”课程基地建设,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结合并体现赣马高级中学文峰文化特色的课程模块构成,具体包括:“三生”教育模块,赣马高中校史研究模块,文峰名人模块,文峰诗词模块,文峰风物模块,文峰碑记模块,龙山文化模块,赣榆战役模块等。

校本选修Ⅱ为学生自选课程,由各教研组、备课组或教师个人开发模块。每生必须完成2个模块的学习,学校鼓励学生多选多学。校本选修Ⅱ由学校课程委员会确定的八大类学生综合素质课程模块构成,具体包括:学科专题辅导类,学科拓展延伸类,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人文素养类,艺术类,身心健康类,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类等。

六、校本课程课时计划

我校的校本课程分为校本选修Ⅰ和校本选修Ⅱ。每门课程共开设9周,每个课程总课时数不超过18个学时。校本选修Ⅰ每周1个学时,共9个学时;校本选修Ⅱ每周2个学时,共18个学时。

七、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与要求

根据课程开发内容的来源,我们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三种类型:选用、改编、新编。课程选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出课程选择的标准,依据标准从众多可能的现有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依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校本特色资源由教师新开发的,不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例如可以围绕学校“文峰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进行拓展挖掘。

具体要求:

1、应有明确的课程和发展目标、规划及纲要。

2、在开发过程中,要进行课程要求评估和课程资源分析。

3、课程开发的个体内容应以教案、教材、资料袋等形式确定。

4、教师应不拘泥于某一内容某一类型,应按课程设置方向,综合本人和学生特点,选取适当形式与内容开发并开展实验。

八、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五个阶段:

1、建立领导机构由校长、中层领导、高级骨干教师、课程专家共同组成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机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并且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的调查,以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设置。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的需求和建议。②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③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④学校的优势。⑤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方面。

3、确定目标。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领导小组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订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4、组织与实施。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领导小组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附课程介绍)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一般要包括下述内容:

一般项目: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

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的陈述(要求写3~5点;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5、评价。包括课程的设计评价、实施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要贯穿在课程开发的各阶段。通过这些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改学校课程的设计,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九、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学校评价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定期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公布,接受社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

1、定期评价《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为制定新学年的课程实施方案服务

2、定期组织教研组评价教学进度计划,并对照实施情况调整与完善教学进度计划,为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作好准备。

3、定期检查部分教师的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并能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

(二)教师评价

学校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

1、教师教学必须有计划,有进度设置,有教案,有考勤记录。

2、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核实工作及津贴并纳入月常规、终结性考核,成绩优秀者评先、评优优先。

(三)学生评价

学校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1、侧重于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评价;

2、在学生活动情景中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

3、采用学分加记录,每名学生每学期要选学一门校本课程,完成规定内容给2分。

4、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和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5、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评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作为评“优秀干部”“优秀学生”的依据之

6、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并上报推荐参加市级以上各项活动。

十、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与保障

1、组织管理与保障。成立相应的领导组、指导组,加强课程的实施管理与保障。

2、制度保证。制定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条例,教师培训制度、校内评价制度,校内课程管理职责,激励制度。

3、课程计划管理。学校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并在每学年实施前递交上级主管部门审议。每学年的8月底前为校本课程开发准备工作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学校校本课程进行需求评估调查、制定方案、培训教师等准备性工作,9月份正式实施。

4、课程实施管理。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

5、教师管理上,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联合开发管理。

6、教材管理。校本课程领域可选用教师指导用书,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原则上不允许要求学生购买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或资料。

7、课程评价管理。要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每学年必须审定一次校本课程,以不断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要纳入学生档案管理。

备注:请各学科教研组在本指南的基础上,根据要开设的校本课程,制定具体的计划和选课指导。

二 : 2015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方案一: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我校在专家的指导和学校骨干教师的参与下,经过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规方案。

一、现状分析

瓯海区实验小学目前已形成了以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与艺术特色教育等为主的特色校本课程。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初步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成功开展了课外心理实践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1大特色。29xx年6月底,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部主任孟万金博士亲临我校考察指导学校心理工作时,肯定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走到全国的前列,并邀请我校向全国介绍创建经验。29xx年12月23日,全国首届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在我校举行,我校被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校重点开发的课程,我校先以1个实验段,2个班为试点,至今已在3至6年级全面开花,所有班主任担任课程,每班配备两至三名指导师,充分发挥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以骨干教师带动所有任教教师;学校还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加大对艺术教育硬件投入,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发展艺术教育,以艺促智,以艺冶德,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艺术团为陈地,以艺术节为载体,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高,成为我校的1大特色。学校已成功申报了温州市艺术特色学校。学校这些校本特色教育树立起了学校良好的品牌形象。

但这些校本课程没有1个强有力的统帅作为支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总体现状如下:

因此,在学校确定了以“积极教育”为办学理念的前提下,势必要进1步对这些特色课程做一定的修正,同时开发出更多的体现办学理念的系列校本课程。

二、总体目标:

(一)行动目标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的1大特色。学校在巩固原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将加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校心理辅导方面的作用,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内涵,丰富学校心理辅导的形式与途径,使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增进其积极体验;学校的另1大特色艺术教育在继续巩固并提高的同时,也将致力于让学生体验艺术中的积极元素。因此,学校将努力挖掘心理健康教育与艺术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形成积极鲜明的课程特色,除此之外,学校开设的其它新的课程也将以“积极体验”作为其主旋律,以更好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锤炼学生的积极品质。

(二)行动策略

1.明确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学校课程开发要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同时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以此突显学校的课程特色。因此,学校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在“积极教育”的办学理念统帅之下,让课程成为学生享受教育的主体。明晰了学校的课程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设置与评价等才有了依据。

2.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形成学校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要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校本实际制定学校整体课程的规划,研制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编制学校课程开发方案,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具体组织与管理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时,学校还要规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各项措施与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系统性、科学性,最终保障有多种课程开发主体参与,运用不同课程开发方式,开发出不同类型的校本课程。

3.加强校本课程开发

(1)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在课程资源的选择方面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特别是在“积极教育”办学理念的指导下,要增强校本课程的个性化、童趣味,让我们的校本课程充满活力。

(2)拓展学校已有课程资源的积极元素

积极的课程文化要求我们充分拓展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的积极元素,突出学校课程的传统特色。

三、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略

四、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课程领导小组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领导小组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领导小组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课程领导小组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五、评价措施

1.对学生的评价

①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2.对教师的评价

①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1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期末按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⑤制定校本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六、保障措施

1.学校有坚定明确的“积极教育”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

2.学校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www.61k.com]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6.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七.校本课程研究组织机构

1.校本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潘春波

组员:张林勇、陈淑

2.校本课程管理办公室

科研指导中心:负责课程实施的设计指导和理论指导

教学指导中心:负责组织人员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

德育指导中心:负责学生管理

3.实验课题实施小组

组长:潘春波

副组长:张林勇、陈淑

组员:孙丹、曾双霜、叶凯、黄明初、项小燕、徐锋、何少敏、张晓和、陈建云、郑爱芳、范彩莲、余慧慧、林海洁、金海跃、陈玉荣、朱娜、林益莉

方案二: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学校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凸现办学特色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对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价值,体现着对人的高规格培养。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山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等精神,依据学校实际,对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分析,特制订本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课程是为学生而生的,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兴趣和需求是校本课程开发最根本的关注点。“一所好的学校不应当规定人的发展道路,而应该是1个能够让学生实现梦想的地方。”学校就其本质而言就是1种让学生在其中不断完善、成长的环境,学校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按照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创造1种最适合学生的生态环境。智能优势的差异性必然要求课程的多样性,“和而不同”反映了对人的尊重,建立和谐的课程体系在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同时,也必然赋予课程以生命力。

(一)需求

无棣一中已有60年的历史,随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以创建师生的幸福人身为学校的理想,学校极为重视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同时又注重立足学生今天的发展设计,使学生明天的发展总是建立在今天的基础上,并且通过实现学生素质的培养,夯实学生发展的根基,真正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每一名学生就是1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其成长背景、发展经历、素质构成,各有所长。现代社会的学生素质全面,竞争意识强,个性突出。这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根本点。面对这样1个群体,我们既要让学生通过课程获得更高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创新;既要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所需要的特色素质,更要让学生学会尊重、继承传统、懂得关爱、习得文明。

学科教研组、集备组、教师必须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群体,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等多样的调研形式,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所需,掌握学情,有针对性的开发相关校本课程。

教师和学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课程构成的最为重要的元素。教师是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主体,是保障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最根本的力量。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既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育研究的发展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将自己的兴趣或优势智能付诸于教学实践,拓展研究领域,也可以通过这样1个平台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人生价值。

(二)可能性

1、无棣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名胜古迹荟萃,田园风景秀美。(“8大景”闻名遐迩,禹贡碣石山、大口河旅游风景区、海丰塔、秦台、汉垒、光武城、清代高等小学堂、魏王豹墓及清代金石学家吴式芬故居等景点古韵犹存,新姿甫绽。登碣石山,可直观沧海;漫步黄金海岸,可嬉水冲浪。

历史上流传于无棣的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清末、民国年间,河北省的竹板书、西河大鼓和摔缰调等曲艺形式相继传入无棣县。无棣被称为鲁北“鼓书之乡”。

无棣人文始著于夏商,唐季有声,宋元继起,至明清两代而极盛,掇英撷秀,科甲如林,贤相名卿方伯联第。后唐李愚明宗时为相,以书说韩建传于世;北宋李之仪,文比苏秦,书若黄米,翰苑巨擘,一代宗师;明太宰杨巍,宦绩扬名中外,文章称奇今古,与同为无棣籍的王佐、谷中虚联称同朝三部尚书(户部、吏部、兵部),名载国史;清代以吴式芬为代表的“海丰吴氏”家族,有“进士世家”“尚书门第”之称,清代十朝为宦,荣授“七巡抚八侍郎九封光禄,三翰林五资政十朝邦禁”之美誉,吴氏著述丰实,“家乘万卷”,与潍县陈介祺“家藏万印”并冠齐鲁。中国近代名人大辞典,就录入无棣历史名人十人,诸如北洋大臣吴重熹、两广总督张鸣岐、山东督军张树元、抗日将领冯安邦、锄奸部长徐尚武、模范专员石景芳、三边政委丁洪泽、同盟会员杨虎臣等。历数当代名人还有京昆耆宿李洪春、鼓界泰斗刘田利、武术名流姜绶青、电脑博士王申培、建筑设计大师张镈、著名中国国画家李山等。

丰富的文化遗产,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都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可能性。

2、学校发展

学校在推进课程改革中逐渐形成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发展思路,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课程开发体系与模式。学校鼓励全体教师积极开设校本课程,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组团队建设、课时补助、制度管理、评优推荐、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更加积极、民主的大环境。

3、借助社会资源拓展课程领域。学生家长、周边资源、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民间艺人、社会名人、社会团体等均可作为课程资源,可以建立“社会资源类课程资源库”。

4、注重课堂生成资源的收集、利用与再开发。最大化的保存教学过程,注意收集、整理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均可成为后续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宝贵资源。

5、重视网络资源的获取,发挥教育博客、教育网站等网络媒体技术的资源优势,学校网站、教育系统资源网站均可成为课程开发的资源。

6、目前我校教学区、办公区、艺术楼、操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实验楼、宿舍、食堂等校内区域设施齐全,均可成为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资源保障,当然我们也积极倡导教师创造性的开发或使用相关场地开设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目标

20xx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2015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又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现阶段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的选修Ⅱ部分。校本课程是与国家、地方课程并列的课程类型,具有独立的价值,并且有着明确的比例配置,任何人不得剥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权利。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探索中,我们突出强调“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价值理念。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根据教育全球化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价值取向,按照基础教育的定位、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及本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素养、自我认知和生存能力等基础素质。

三、校本课程的开发设想

(一)开发主体:

教师个人(包括后勤工作人员)、备课组、教师全体、校内外合作、学生以及师生合作等。提倡“1+1”模式,即任课教师承担一门学科的教学,有能力的再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原则上谁开发随承担实施。

(二)课程主题:

(1)反映学生兴趣、特长、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等个性发展的主题;

(2)反映时代发展需要人的新的素质如理财、表达、合作、宽容、创新等方面的主题;

(3)反映学校特色发展的主题;

(4)反映民族、民俗、社区、环境等地方文化与自然的主题。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

我校校本课程目前主要规划为8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别选择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或者进行课程改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能兴趣跨学科、跨领域开设校本课程。

主要分类如下:

科学激趣类、艺体技能类、人文素养类、语言工具类、技术类、学科拓展类、体验感悟类、文化交流类课程等

(四)开发的课程,必须填写《无棣一中校本课程申请表》,由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是否纳入实施程序。

学校原有的校本课程,经过加工修改,原创者可以继续申报。

四、校本课程的实施与常规管理

每一门校本课程必须包含相关的课程规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以及课程资源的分析与利用等课程元素。

(一)校本课程的实施

校本课程在基于课程目标的前提下,采用多样化的实施方式。由课程教学处和年级组组织实施。

1、课程教学处和年级组面向家长和学生要精心组织课程推介会,详细介绍学校课程的特点及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功能。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地优势智能,帮助确立发展的欲求。

2、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选择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与学分要求

1、每门校本课程课时安排一般为每周1课时,总课时为18课时。

2、《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每个毕业生的最低学分为144,其中必修学分为116,选修Ⅰ学分至少为22,选修Ⅱ学分至少为6。学校课程(选修学分ii)的设置要采取模块方式,每个模块设计为18学时1学分,或36学时2学分。学校至少应实际开出18学分的学校课程。

3、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必须修满两个学分且至少选修两门校本课程,并记入学生档案。

(三)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

1、年级组

(1)各年级组有责任分阶段规划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其校本课程的数量与质量是年级组千分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2)各年级组所开校本课程按规范必须做到“六有”:有课程目标、课程计划、有课前教案、有科学而可行的教学设计、有实施方法及评价办法。

(3)各年级必须开出足以满足本年级学生需求量的学校选修课程。鼓励以合作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

2、教师层面

(1)开设的校本课程要建立在学生问卷调查基础上,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兴趣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提高教学服务质量。

(2)教师不得自行调课、代课、停课;不得私自更改上课时间、地点。

(3)教师必须自觉遵守核定课时量,不得违规擅自增加或减少课时,以免造成学生课时负担或管理松散。

(4)任课教师向课程教学处提供学生百分制的原始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40%,学生上课缺勤三次以上,本门选修课程将不记学分。

(5)每门选修课要注重课程过程资源的收集、归类、整理,建立齐全的电子档案。开设一段时间后,要形成完善的课程纲要,逐渐向精品化课程发展。

3、学生层面

(1)学生根据学校课程一览表进行选课,填写选课申请。学生一旦确定选修的学校课程,则不得随意更改或退出。学生如想改换选修校本课程,必须向年级组提交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班听课,记入学分。

(2)校本课程原则上需报名不少30人才准予开课;超过75人要分班教学。中途学生流失而造成人数低于底线,则该课程终止。

(3)遵守学校课程课堂常规管理,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注重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4)学生如果在选修校本课程过程中遇到不满意的情况,有权向年级组投诉或通过《选修课反馈单》向年级组反映。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应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有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4)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教师记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校本业务档案。

2、学生评价: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3)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六、校本课程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为加强校本课程的管理与研究,特成立“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申报校本课程的审批、常规管理、教学考评、特色课程的认定等工作。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成员构成:校长、副校长、教学处主任、教科研室主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校内外专家、家长代表等组成。

常规管理一般由学校课程教学处负责,各年级组为执行落实部门,教师为开发主体。定期对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评估、检查、反馈、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确保校本课程的开课质量,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有序性、科学性。

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高中三年课程进行总体设计、规划、统筹,对校本课程进行审批。

(二)制度保障

1、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制定并公示《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2、各年级组制定“年级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3、教师根据教研组制定的“年级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确定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在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一星期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申报下学期选修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申报表》以及课程纲要的提交,以便审批。

课程纲要一般包括:

(1)一般项目:课程名称、开发者、课程类型、对象、课时、时期等

(2)课程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3)课程实施所需要的条件或资源

4、审批

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负责初审,并提出意见。通过审核后,全校公示。并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课题选择。试行一星期后,学生可以申请继续选修或改修。

5、一旦审批通过并在网上完成学生选修报名,教师必须如期开课,不得无故废止课程或随意更改既定课程内容计划,以免影响学生的课程选择。申报审批时限截止后,不再受理该学期课程申报项目。

6、开发校本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并通过课程管理委员会评审的,分别计入教师考核,并评选优秀校本课程,学校颁发证书。执教教师计入工作量。

方案三: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创新体现学校“以人为本,追求师生共同发展”办学理念。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原则整体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立足自我,以“基础性、多样性、综合性”为开发原则,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的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成长;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不断发展;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日益鲜明。

二、组织措施

以民主、开放、科学、合作精神原则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课程管理委员会由校长任主任,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教师、学生家长、有关教育专家、社区人士等为委员。课程管理委员会下设如下机构:

1.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2.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3.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和各学期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直接领导下辖各工作小组,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等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实施和评价。

三、课程开发范围与目标

1.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

结合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学科拓展系列;二是综合实践活动系列;三是以“传统老游戏”为主的体育健身系列;四是文学艺术系列。

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20xx年上半年,学校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1个《课程纲要》。用半年的时间基本形成能满足20xx年下半年课程实施需要的一套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三年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②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教师队伍。

③学生个性发展目标

学会选择;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精神。能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选科指导,自行设计促进自己个性特长得到最佳发展的选科学习计划。能比较恰当的评价自己和同伴。

四、开发策略

1.统一共识,明确职责

全体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师生观。明确学校教育共同体(包括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各届同仁等)就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策共同体。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功能、作用,熟悉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策略,确立自身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的地位、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能力。

校长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第一决策者、第一责任人,将按照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全校学生的最好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出课程规划及其他决定;教师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从专业发展的高度,关注教育对象的需要,作出相关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适时拿出《课程纲要》。学校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事务,如了解课程、评价课程以及为修正课程提出建议;同时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如提供信息、协调资源等。

2.有的放矢,逐步规范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有的放矢。“的”就是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的需求、家长的期望、社会和社区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校在此基础上制订的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因此,学校将进1步采取措施摸清家底,加大力度弄清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与限制:例如学校教师的知识、经验与能力、教辅人员的特点状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各种课程材料和设备及其相应资金的实际状况;课程计划的弹性空间、社区潜在资源、学校特色以及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及社区人士的认识水平和可能反应等。

在此基础上,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分阶段逐步规范校本课程开发,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3.注重实效,多元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就是要调整课程的内容,使各种有价值的知识都进入课程,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校本课程比例。学校课程建设决策共同体全体成员应突破传统知识论理观,确立新的知识论理观,打破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加强人文课程、综合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拓展视野,以“学会选择、着力改编、关注新编”校本教材的策略,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多元化创建校本课程体系。

五、开发流程

1.建立领导机构: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组成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分析学生需求,学校办学思想和课程资源,制定校本课程规划,发布《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3.申报:课程开发人员根据学校规划、需求和资源确定开课科目,填写校本课程申报表、课程简介和课程开发方案。

4.审批:对开发人员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审批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

5.发布《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公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课目及教师名单,编制《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供学生选择。

6.选课:①将校本课程选课目录和课程简介印发给学生,供学生了解每门校本课程的内容,以便学生选择。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情况,以及结合家长的意见进行选课。

7.确定开设课程:正式确定开课任课教师,组建教学班。

8.课程实施:任课教师撰写课程纲要、授课教案,记录学生出勤和课堂表现,教师和学生均按常规教学要求进行教学和学习。

9.课程评价与激励

六、实施评价

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在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主持下从师、生2个方面进行:

1.对教师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进行:

①学生选择该课程的人数;②课程实际实施效果;②学生家长的反映;④学校领导、教师有关专家人士的评价;⑤各种类型、多种途径问卷调查的结果。

2.对学生的评价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③学生小组评议和任课教师评价;④学生家长的反映;⑤学习的成果(将采用随课程实施过程进行连续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采用书面测验、判定等级或书写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主要以学生档案袋综合展示)。

方案四: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一、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我校“尚德、博学、笃志”的校训,“以德育人,文化立校,科学定位,错位发展”的办学思想,牢牢把握“讲究道德情操,追求文化品位,崇尚科学精神,涵养民主风气”的校园文化建设核心理念,贯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与他人相处,学会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学生学习理念和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1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发展。以我校“文峰文化”课程基地创建为契机,进1步提升学校品牌、创出学校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最终促使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

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丰富学生的生活,涵养学生的性情,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以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实施

1、赣马高级中学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

主任委员:宋继民副主任委员:吴来业李大松张宜民

委员:万发兴王翔董洪斌张怡发

职责: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规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2、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万发兴(兼)副组长:董洪斌

成员:聘请的专家、各科教研组长,部分高级教师

职责:组织实施校长决策,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并根据情况在实施过程中进行适时调整,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进行督查。

3、学校校本课程审核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翔副组长:刘洪海

成员:各备课组长部分高级教师

职责: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4、学校校本课程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来业副组长:张宜民

成员:各功能室负责人部分高级教师

职责: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负责对各年级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和成果评比。

5、学校校本课程学生选科指导小组

组长:董洪军副组长:李军

成员:各班主任部分学生会成员

职责:对学生的选科进行指导

四、校本课程开发基本原则

1、人本性原则。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灵活开放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内容的宽泛性、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类型及内容指向

(一)校本课程结构类型

概括分类有讲座型,特长型,指导型,兴趣型等。

(二)课程开发大类

1、科技与生活

主要指科技知识普及、科学精神培养、发明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课程,如科学课堂、学习方法、演讲等。

2、传统与文化

主要指有利于学生关注祖国文化、民俗民情、校园文化、文学艺术欣赏。

3、健康与人生

主要指有利于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增强耐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如:运动与训练、礼仪与形体、心理健康、礼仪与交往等。

4、实践与服务

主要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与操作能力,提高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如: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等。

(三)课程开发细目(建议)

校本选修Ⅰ。该板块课程依托我校“文峰文化”课程基地建设,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的、结合并体现赣马高级中学文峰文化特色的课程模块构成,具体包括:“三生”教育模块,赣马高中校史研究模块,文峰名人模块,文峰诗词模块,文峰风物模块,文峰碑记模块,龙山文化模块,赣榆战役模块等。

校本选修Ⅱ为学生自选课程,由各教研组、备课组或教师个人开发模块。每生必须完成两个模块的学习,学校鼓励学生多选多学。校本选修Ⅱ由学校课程委员会确定的8大类学生综合素质课程模块构成,具体包括:学科专题辅导类,学科拓展延伸类,科学素养类,人文素养类,人文素养类,艺术类,身心健康类,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类等。

六、校本课程课时计划

我校的校本课程分为校本选修Ⅰ和校本选修Ⅱ。每门课程共开设9周,每个课程总课时数不超过十八个学时。校本选修Ⅰ每周一个学时,共九个学时;校本选修Ⅱ每周两个学时,共十八个学时。

七、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与要求

根据课程开发内容的来源,我们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3种类型:选用、改编、新编。课程选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出课程选择的标准,依据标准从众多可能的现有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依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校本特色资源由教师新开发的,不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例如可以围绕学校“文峰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进行拓展挖掘。

具体要求:

1、应有着明确的课程和发展目标、规划及纲要。

2、在开发过程中,要进行课程要求评估和课程资源分析。

3、课程开发的个体内容应以教案、教材、资料袋等形式确定。

4、教师应不拘泥于某一内容某1类型,应按课程设置方向,综合本人和学生特点,选取适当形式与内容开发并开展实验。

八、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5个阶段:

1、建立领导机构由校长、中层领导、高级骨干教师、课程专家共同组成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机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并且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的调查,以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设置。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的需求和建议。②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③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④学校的优势。⑤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方面。

3、确定目标。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审议领导小组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订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4、组织与实施。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领导小组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附课程介绍)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一般要包括下述内容:

一般项目: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

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的陈述(要求写3~5点;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5、评价。包括课程的设计评价、实施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等。评价要贯穿在课程开发的各阶段。通过这些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改学校课程的设计,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九、校本课程的评价

(一)学校评价

学校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确立评价准则,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对课程实施定期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定期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公布,接受社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

1、定期评价《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提出改进建议,为制定新学年的课程实施方案服务

2、定期组织教研组评价教学进度计划,并对照实施情况调整与完善教学进度计划,为制定新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作好准备。

3、定期检查部分教师的教案,组织教师经常交流自己的教案,并能为教师的后续教学提供建议。

(二)教师评价

学校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的促进作用,尝试建立1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的体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

1、教师教学必须有计划,有进度设置,有教案,有考勤记录。

2、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的成绩资料。

4、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核实工作及津贴并纳入月常规、终结性考核,成绩优秀者评先、评优优先。

(三)学生评价

学校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1、侧重于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评价;

2、在学生活动情景中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

3、采用学分加记录,每名学生每学期要选学一门校本课程,完成规定内容给2分。

4、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和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5、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评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作为评“优秀干部”“优秀学生”的依据之

6、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并上报推荐参加市级以上各项活动。

十、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与保障

1、组织管理与保障。成立相应的领导组、指导组,加强课程的实施管理与保障。

2、制度保证。制定课程审议制度,教学管理条例,教师培训制度、校内评价制度,校内课程管理职责,激励制度。

3、课程计划管理。学校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并在每学年实施前递交上级主管部门审议。每学年的8月底前为校本课程开发准备工作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学校校本课程进行需求评估调查、制定方案、培训教师等准备性工作,9月份正式实施。

4、课程实施管理。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保证各类课程的合理比例,充分发挥它们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

5、教师管理上,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联合开发管理。

6、教材管理。校本课程领域可选用教师指导用书,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活动器材,原则上不允许要求学生购买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或资料。

7、课程评价管理。要建立和完善课程评价制度,每学年必须审定一次校本课程,以不断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要纳入学生档案管理。

备注:请各学科教研组在本指南的基础上,根据要开设的校本课程,制定具体的计划和选课指导。

三 : 新课程推进的基本方针与总体规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方针?
    《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应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加快实验区的滚动发展,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准备。”
    由此可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推进的基本方针是“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
    “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基本方针表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验推进工作不会采取行政命令一刀切的做法,而是先在小范围进行实验,积累经验,再逐步扩大实验范围,采用滚动试点、辐射发展、分步到位的方式推进新课程,以确保新课程的全面推广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根据教育部目前的实验推进规划,2001—2003年,国家和地方将有选择性地选择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各类实验区进行实验,实验和验证新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并不断扩大实验范围,修订、完善的课程标准将全面在全国推广使用。2004—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1~9年级分年段逐步推广使用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之所以坚持这样的推进方针,主要是因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持续的、需要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其实施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直接关系到一代人的成长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此,课程改革必须十分谨慎,要在多方面进行充分准备,积累、推广经验,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在本次课程改革中,尽管新的课程方案建立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纲要》与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等经过了多次修改,征求了多方意见,但为确保课程标准的科学性、适用性,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仍然需要先在小范围内进行实验验证,再逐步向全国推广。因此,“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推进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针。这一基本方针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在推进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按教育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四 : 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我校在课程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成立了以校长、专家、家长、社区人员为组成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经过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规方案。

一、需要评估

1、学校的培养目标:

清水塘小学是一所享誉全国的传统名校。学校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育人,张扬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年来,学校在教学中不仅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校园篮球队、乒乓球、女子管乐队、足球队、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训练有序;电脑设计、车模航模、标本制作、传统工艺有声有色;结文学社、组俱乐部、办手抄报、聘小记者、做小当家、当校外联络员……,小主人系列活动轰轰烈烈,频频见于荧屏、报刊。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特长”已成为学校明确的培养目标。

2、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羡慕姚明,多么希望能象他一样在赛场上大展国人风采。”“我特别喜欢漂亮适用的小手袋、小荷包、中国结、要是我也会编该多好呀!”“我喜爱音乐,总是让自由的思绪和音乐一起放飞,什么时候我能自己作词作曲,写出心中的话,唱出心中的歌?”“我喜欢坐在电脑前敲击键盘,点击鼠标,神游信息世界。”“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果能慧眼看天下,快嘴论时事,将来一定成为政治家。”“我喜欢英语”“我想有一手漂亮的字!”“我希望自己能说会道。”“我想成为逻辑推理高手”“我希望开设心理咨询。”翻开学生的民意调查,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灵呼唤,诠释孩子的兴趣需求,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尽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

3、学校及社区发展的需要

清水塘小学一向以教学质量较高,学生能力较强而立足于名校之列。以人为本,强调课程的人文化、生活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校为本,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弹性化,形成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拥有多媒体教室、电脑室、中心控制室,是长沙市信息技术学校,发挥信息技术学校的优势,成为现代技术实验点校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让学生学会交往,做社会活动的小主人,与家庭,社区积极配合,开设“玩中乐、乐中学、学中乐”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交往方面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小学生是社区与学校的共同期望。

4、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实验室、舞蹈室、音乐室、图书室、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每间教室都配有闭路电视、录音机、投影仪等。学校活动场地虽然不大,但乒乓球、篮球、田径都有专门的训练场地,有专职的教师,有指导的专家,较齐全的硬件建设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大批的骨干教师。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画会描;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能挥毫泼墨;有的英语字正腔圆;有的是标本制作能手,一只蝴蝶,几片树叶,便能展现大自然的奥秘;有的是电脑行家,网页制作,动画三维,无所不精;有的心灵手巧,寥寥数剪,轻轻几织,精致的图案,漂亮的小饰品便跃然眼前;有的偏爱线饰工艺,线条在他手里可以散发无穷魅力……学校丰厚的人力资源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夯实的基础。

二、总体目标:

依据国家、区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校本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

5、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6、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

三、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课程类型

课 程 名 称

科学素养类

益智乐园

数学启智园

思维体操

科学小博士

人文素养类

儿歌天地

时事论坛

名作赏析

月芽儿文学社

技能类

百变纸艺

花样泥塑

小天使舞蹈团















小巧手

书法摇篮

故事漫画

趣味拼贴画

金嗓子合唱团

板报编排

乒乓小将

硬笔书法

快乐ABC

健美操

灌篮高手

电 脑

美术字

女子管乐队

编织艺术

演讲与口才

四、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设

1、课程委员会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哲学,讨论制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

4、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课程开发指南》自主申报课程,写出课程简介。

5、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编写《清水塘小学选修课程目录和课程简介》,向全校学生宣传、介绍。

6、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填写《清水塘小学校本课程(选修)名单》,有20人以上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就允许开设。人数偏多的课程,委员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7、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纲要》。

经过以上一系列程序,最后我校本课程定为:

★ 选修课程(每周一节)

课程名称

选修年级

上课地点

任课老师

百变纸艺



1.1

尹冰、王敏

花样泥塑



1.2

王巧灵、邓淼淼

儿歌天地



1.3

王鹏翼、张扬

小天使舞蹈团



舞蹈室

宋 曦

小巧手



2.2

唐姿、杨萍

书法摇篮



2.3

申立红、胡璐

故事漫画



4.1

李 灿

趣味拼贴画

2---3

大午餐教室

骆文辉、刘琳

金嗓子合唱团

2---5

多媒体教室

邱小艳、方艳屏

课程名称

选修年级

上课地点

任课老师

乒乓小将

2---4

乒乓球场

罗勇、王敏

板报编排

2---5

5.1

苏军奇

硬笔书法



3.3

田学真

快乐ABC



3.1

夏妹芝

益智乐园



3.2

刘友华、陈晓静

健美操

3---4

2.1

黄 璜

灌篮高手

3---5

篮球场

柳 舸

数学启智园



5.2

陈 蔚、李卫红

电 脑



电脑室

蒋崇伟

课本剧场



4.2

欧阳淑芬、陈颖

女子管乐队

3---4

博物馆

易 贝

编织艺术



2.1

韩葆芳

名作赏析



阅览室

朱芳洁、刘曦浪

科学小博士

4---5

4.3

邱容、胡立军

演讲与口才



6.1、6.2

李争艳、吴敏华、颜治

时事论坛



6.3、6.4

唐灿、周仲桂、苏秦

1——6年级 心理健康教育

(二)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课程委员会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委员会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委员会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委员会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五、评价设想

1、对学生的评价

① 制定《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② 学年修满6分的学生顺利毕业,可申报另一门课程。

2、对教师的评价

① 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 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 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 期末按学分制评价标准,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⑤ 制定校本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3、评价结果向社会、家长公布。

六、保障措施

1、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开福区清水塘小学)
本文标题: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368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