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透视电商手机之路:如何经营粉丝经济
新浪科技讯 10月16日消息,从小米华为发起第一场口水战到现在,互联网上对于电商手机厂商之间各种形式的论战早已见怪不怪,不过,无论粉丝经济如何营销,用户最关心的还是谁的产品最值得买,所以粉丝经济的命脉一定是高质量高性价比的产品。
“粉丝经济”前赴后继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高潮到突然默不作声,国庆节前开始的小米和华为的口水战看似已消停,不过,近日,酷派移动互联网及电商总裁祝芳浩又发布了一篇名为“‘粉丝经济’,忽悠之后靠什么留住用户”的长微博,同时@雷军。这是互联网手机三巨头之一大神第一次主动谈及“粉丝经济”,文章褒贬明确,并说明自己的经营理念,也不失在暗示大神X和N系新产品对抗小米华为电商手机的一种决心。
目前,内地手机电商市场几乎被大神小米荣耀三分天下,形成相对稳定的“大小荣”格局。当然,这其中小米开创了国内手机厂商互联网的先河,其一直强调运营的“粉丝经济”也造就了一夜红遍大江南北的神话。随后,魅族、锤子,甚至包括传统运营商定制机出身的华为、中兴都大量营造粉丝经济,华为的叫“花粉”,TCL的叫“铁粉”,粉丝名字各不一样,让粉丝用户不知如何站队。网友评论称,“粉丝”不是拿来忽悠的,是要好好去爱的,9块钱1斤的奥氏体304不锈钢有资格提性价比吗?
专家表示:粉丝经济可以造就一个黑马企业,必然也可以摧毁一个企业。用户是很敏锐的,就像得民心者得天下,任何辜负欺骗都会慢慢瓦解用户忠诚度,如果无法意识到这一点,结局注定被用户抛弃。
“粉丝经济”不是过度营销
祝芳浩在文章中提及了“营销”一词,“粉丝经济”就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然而过分的营造一个概念,就会脱离产品本身,宣传自然失真,给粉丝用户造成实际上的欺骗,就会遭到抵制。
由此可见“粉丝经济”不是去搞过度营销,而更要专注产品质量。实际上靠过分营销(比如小米的性价比概念)吸引的用户根本不具粘性,因为产品本身聚集而来的用户则更有忠诚度。
据了解,国庆节前夕,大神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神族”代表参观酷派工厂,并且与大神团队面对面交流新产品建议,这种和粉丝零距离接触,集成用户差异化需求,不失为企业研发优良产品的诚意之举。
显而易见,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的产品,能使其产生归属感认同感,甚至荣誉感,最终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忠诚粉丝。抓住产品这个根本命脉,才是经营“粉丝经济”之道。
4G时代新的“粉丝经济”
大神掌门人表明:“对大神而言,粉丝经济危机现状是需要吸取的前车之鉴。作为“粉丝经济”的新晋力量,大神绝不会做第二个炒作者。面对4G时代创新求变使我们有别于“圈养式”粉丝经济的核心要素。
具体来说,一方面做足研发调研工作,倾听用户需求,在上市之前大量吸收用户意见反馈,另一方面是将20年技术应用到大神的最新产品上,产品定位与用户体验完美结合进行精准定位。
其实这种新型“粉丝经济”很容易理解,时代在变,用户需求也在变,不能总是把某概念定论到产品上,这样很容易被后来者超越,就像小米建立在性价比上的粉丝已经在被一加、努比亚等品牌驱逐,所以产品要不断求变求新。
祝芳浩多次透露未来的产品布局集中在1500元和2000元价格档,无论什么渠道、什么模式、本质上是为用户提供最好最优的产品。一些营销炒作过度的手机的发展史表明一切的营销模式话术都是泡沫,而大神团队所努力的方向是跟随时代以用户为中心的不断创新。
从大神所提出的“粉丝经济”中,似乎也在警示用户,不能只听厂商在说什么,这样容易掉进过度营销的圈套,重要的是关注产品本身以及厂商的市场作为。(康钊)
二 : 美国教育“土鳖”如何玩转租赁经济
增哥点评:成为一个大公司的逻辑是什么?是靠灵光一现,还是步步为营?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这是个问题。就像[www.61k.com]没人能说清Chegg真正的创办时间。但这一切也许并不重要。作为今天美国最大的互联网教育集团,Chegg从一个不时髦、且狭小的二手书租赁服务做起,通过并购相关业务,稳步构建大学教育服务链条,在鸡(chicken)和蛋(egg)共同孕育下,于2013年成功上市,成为年营收超过3亿美金的巨型“养鸡场”。
Chegg的商业逻辑并不时髦,这是普遍观点。在全球崇尚共享经济的今天,靠租赁经济养大的教育服务公司,挣的是Print Textbook的钱,通过转化E-textbook挣点钱,然后拿VC的钱,通过收购融入可以结合的Service业务,这一路扎实的布局,在众人眼里简直不“性感”至极。
然而,也是这一家貌似传统的公司,在2014年绘制的全球经济合作蜂巢中,和Skillshare一起,成为教育行业的代表企业。Chegg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的阶段性成功给我们带来思考:成为一个大公司的逻辑是什么?是靠灵光一现,还是步步为营?
2015年走访硅谷,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相比国内在线教育的“钱躁症”,美国创业者表现出一个普遍特质:务实。一个产品背后对接的一定是真实需求,没有耍花样炫技巧,超过50%的技术团队就是负责把用户需求满足,至于流畅。而且更有趣的事,美国产品主要拼智商,相仿的产品寥寥可数,这也给了市场更多观察真实用户需求的时间,给了一个“选对路,做好事”的公司发展壮大的时间,这很重要。
比起豪门产品Remind,Chegg这种“土鳖”用最普通的方法最快的赚到钱。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能赚到钱很重要,这证明你有一个可以2VC的完整商业逻辑,就会更容易拿到融资,进行扩张。Chegg在美国昂贵的教科书市场,凭借购买教科书租赁这个看起来很重的业务,用回收学生一本旧书种一棵树的公益噱头火速传播,覆盖数百所美国大学。2008年到2014年,营收翻了30倍。融资也水涨船高,C轮5700万美元达到A轮的20倍。
租赁教科书为Chegg带来机会,也带来了持续的亏损。截止到上市前,Chegg的书目达到18万条,成本巨大可想而知。而后根据公开的财报也证明了这一点,2014年这项业务收入2.13亿美金,但是公司的亏损从5580万攀升到6470万美金。
甩掉这个包袱是必然的结果。2015年5月1日,Chegg正式把教科书租赁这个长期亏损的庞然大物转给更具备运营能力的美国英格拉姆内容集团,不再为此项业务投入资金。而Chegg将全力投入电子教科书、答疑和帮助大学生找工作,此三项均为数字业务,并启用新品牌“学生中心”。
最有效的手段圈用户,完整的商业逻辑圈钱,完成布局后全身而退。你还能简单的把这家公司定义成“土鳖”吗?在过去不到十年的时间,迅速积累起1800所美国大学的渠道资源,有2000万的美国学生在使用他们提供的服务。用户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而此时此刻,需要的就只是选择性链接,链接起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
好吧,为什么Chegg能成?它在发展过程中至少做对了两件事:第一就是用图书租赁,尤其E-textbook获取大量学生的学习数据,基本信息、专业、学习时长等,为数据沉淀和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基础;二是专注一群用户做产品,把服务需求做好做透。,比如根据用户首次搜索信息提问,通过原始大学数据信息分析学生专业和课程表等更细腻的内容,用好产品黏住用户。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10年原雅虎COO罗森维格的加盟,彻底帮Chegg做了一次全身诊断,开展了一系列公司业务机会探索。从一个学生进入校门之前到毕业之后,都能通过Chegg今天提供的优质产品满足需求,而Chegg因此也得以几千万用户牢牢把控在自己手中。
收购zinch触及到了高中生源,在中国与百度这样的流量入口合作封住每年留美的50万学生用户(提醒高喊留学DIY的同志们要好好考虑下节奏);大学服务从选修课CoursRank到带来500万用户的辅导产品Insta EDU和student of fortune;收入学生在线交易平台Campus Special,收购internship一脚踩进大学生就业圈,并合作Inside track做就业咨询服务。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想不到的。
确实,Chegg这一类公司不够性感,但其目标明确,定位清晰,考虑周详、杀伐决断,没有丝毫犹豫。所以,当沿着他的发展轨迹画完产品路径图之后,一棵意外的大树跃然纸上。为了更充分的服务,他们甚至收购了3D3R这样的软件公司强化阅读功能,与运动品巨鳄合作包圆校服等美国大学必备纪念品渠道赚钱。
你可以凭借智商做一款牛逼的产品,但打造商业航母靠的还是世界观。另外,做真实用户的产品总是有机会,不管你信或者不信,它就在那里,树木成林。
作者:花一朵;转载自:芥末堆
三 : 如何玩转粉丝经济:看透粉丝经济本质和利益,构建粉丝策略
一直认为,未来品牌的竞争非常考验各公司构建粉丝团体的能力,今天我们来谈谈粉丝经济的本质,经济利益和构建粉丝团体的几个策略。
很多年以前,粉丝这个词一般只出现在娱乐圈,只有娱乐圈的大明星才有不计其数的铁杆粉丝追捧。然而,今年互联网圈却也掀起了粉丝经济热潮,比如小米有米粉、魅族有魅友、华为有花粉,各种名目的粉丝层出不穷。
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所说:未来的品牌没有粉丝迟早会死。未来很多企业可以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但是必须要有自己的粉丝会员,否则难以应对日益激烈的互联网竞争。
今天我们就要和大家谈三个问题
1、粉丝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2、粉丝经济的经济利益?
3、构建粉丝团体的几个策略。
粉丝经济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无论是 PC 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人们的第一需求都是信息获取。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稀缺的不是信息,而是寻找有价值信息的时间和精力。
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人们通过PC及电视、报纸媒体等单向获取信息,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移动APP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信息传播更加精准与个性化,这为互联网企业培养积累自己的粉丝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粉丝经济的本质其实是C2B经济(Business-To-Customer),也就是按需供给或以销定产,产品还没正式上市已经开始接受用户预订,并且企业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多来源于用户直接的需求汇总。只有汇聚了大量粉丝用户的企业,才能通过提前预售及时评估市场销量情况从而更加精确安排产品生产避免过去盲目生产导致的库存积压,从而让产生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经过互联网信息化粉丝经济模式,企业将全程掌控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物流、生产加工、终端零售到售后服务六大环节的整条微笑曲线价值链,全程高度信息化,最终走向以销定产的C2B 模式,企业将与消费者建立起长期反馈,而不再是一锤子买卖关系。
传统经济是遵从B2A2C(Business-To-Agent-To-Customer)的产供销模式,链条长、效率低、成本高,导致产销脱节、产能过剩。一件商品从厂家到省代、市代再到终端门店最后才落入消费者手中,中间经过层层代理商,不但中间耗费大量人工成本及物流成本,而且会造成制造企业与最终消费者沟通不畅,从而难以从消费者得到及时的使用反馈信息,对于产品用户体验的改善也就无从谈起
粉丝经济的经济利益
营销学上公认的一个常识:发展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挽留一个老客户的 3-10倍。因此,通过互联网低成本积累自己的粉丝会员已成为未来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ip”是知识产权的英文缩写,而知识产权指的是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从2012年起,这个词在互联网大佬的演讲中频频出现。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消费心理学里的名词—‘归属感’消费。
消费的概念有两个要素:一是满足欲望,二是经济行为。
归属感消费,带来的正是消费上的欲望满足,他具有极强的吸纳性,往往可以让用户付出远远超出商品价值本身的消费行为,但是要打造用户的归属感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好的品牌可以让用户来带极强的归属感,如苹果、LV这些业界大牌,但是这些品牌的宣传、包装,成本都是惊人的,而且往往无法复制。
通过对归属感消费心理的反复研究,大家发现,一个好的IP,也很容易给用户带来归属感。
IP就像是一个舞台上的明星,他可能是一个游戏、一个人物、一首歌、一部作品又或者甚至是一个名词,他们通过在某一个领域内的成功,绽放出无可比拟的光芒,吸引了众多粉丝的眼球,通过一定的运营方式和沉淀,最终让获得用户心目中的归属感,那么当这个IP推出其他‘跨界‘的产品时,用户就会不顾一切的去购买。
比如小米手机火了,他的小米盒子,小米电源也就跟着火了,极大的带动了粉丝用户的消费。这才是大佬们真正在乎的事情,要知道,在粉丝群中进行推广,推广成本是极其划算的,毕竟用户对于小米形成了较高的心理认知度后,这种粉丝经济的效应的消费又是不理智的归属感消费,产品的价值会被成本的放大
创办粉丝团体的几个策略
资源稀缺性
之所以是他们而非别人,首先因为本身他们具有的那些演绎能力资源具有稀缺性,这种稀缺性引来粉丝追捧,少则值钱。
A、产品稀缺:最开始常用的做法是产品稀缺,比如小米的饥渴营销,当然现在“饥渴营销”已经烂大街了。
B、格调稀缺:所以后来用互联网思维做品牌的企业,如雕爷牛腩,黄太吉等玩起了格调稀缺。好好的服务员一定要学海盗,卖个煎饼一定洋气配奔驰,这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格调,在耳边处处回响高(www.61k.com)富帅、白富美、土豪我们做朋友的年代恰中一批人的下怀,他们喜欢分享格调来获得满足。但是很明显实体经济中是具体可参照、可衡量的产品,品质高低,一用立见。言过其实的表述,概念烘托的产品,会逐渐现形。
C、服务稀缺:最后一种,则是姑婆非常欣赏的,服务稀缺。海底捞和顺丰这是两家真正的粉丝经济,在海底捞可以有服务员带来的精神愉悦,他们用服务稀缺性提高了餐饮产品的整体品质。顺丰同样,微信下单的便捷,后端大数据下优化的速度,让人用过方知好,他们是在用真正的实质产品和服务赢得用户,这两家不用费心的抛概念,开大会,四处站台秀该是他们的用户很难跑到别人那里,因为别人提供不了。我看到很多人从来不喊我喜欢海底捞、顺丰、但是吃火锅就去海底捞,需要快递就打顺丰的电话,这不就是粉丝吗?
参与感:
按照《参与感》中所说,人们的消费观,最开始是看功能好不好,然后是看品牌,接着是看体验,到现在已经是参与式消费。即消费者对于自己参与设计的产品最有认同感。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用了一部质量不错的手机,那么当有人在买手机向你咨询时,你会推荐它;但是有一部手机在设计的过程中,采取了你的意见,就算别人没有问你买手机的问题,你都会主动向别人推荐这部手机了。
参与感让粉丝体会归属感消费,并且成为产品的狂热推销员。
认同感
给与粉丝特权,加强粉丝对品牌的认同感。这个就很好理解了,产品运营离不开活动运营,围绕粉丝的特权,可以开展很多的活动,比如赠送礼品,比如优先购买,比如邀请参观企业。对于粉丝来说,这些特权能够给予粉丝不错的实惠,加强粉丝对品牌的认同感,同时也是对潜在粉丝极好的招募广告。
四 : 情色经济学:知性社区、坏男孩学院、春水堂如何玩转两性创业
摘要:仅是成人用品B2C行业,在2017年也会突破百亿人民币的产值,与性相关的需求是最原始也是最基础的人性之本能,其市场繁荣必然将至。
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决定出版一本用于改善社会风气、弘扬正确价值观的图书:《怎样鉴别黄色歌曲》。
全书近5万字,收录了中国音乐界各大名家的指导思想,如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化工作系主任周荫昌、歌剧《白毛女》的编剧之一瞿维、儿歌《小燕子》的作曲者王云阶等,他们将邓丽君的《蔷薇处处开》、《何日君再来》定性为“糖衣裹着的毒药”、“色情引诱之声和精神麻痹之剂”,代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不治之症”,试图苦口婆心的告诫年轻人不要堕落。
不过,即使有着基于意识形态的自上而下的训斥,邓丽君的歌曲仍然是民间社会的主流兴致及谈资,从“文革”动荡中走出不久的人们开始脱离集体主义,将荷尔蒙的释放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了个人价值。“白天听老邓(邓小平),晚上听小邓(邓丽君)”,也极其生动的诠释了中国这个传统古国在观念开放上的矛盾与维艰。
直到1997年,“流氓罪”被从《刑法》中删除,关于那段荒诞岁月的记忆,才有了淡化的机会。有历史资料显示,在当年的“严打”中,喜欢跳舞、与多名异性发生性关系、甚至是身穿过于暴露的服装,都是可以被最高判处死刑的犯罪行为。据传,一名因与十多名男性发生性关系而被处以死刑的王姓女子,在临死前说了这么一句话:“性自由是我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我的这种行为现在也许是超前的,但20年以后人们就不会这样看了。”
她的话应验了,但那条逝去的生命却无法挽回。
从提心吊胆,到争奇斗妍
耻于谈性,是中国在大一统时代的政策共性。如康熙盛世,就不乏国家法令对情色文艺的干预,贩卖“小说淫词”者,需被杖责一百,流放三年。相反,当国家或是王朝并不稳定时,市井反多纸醉金迷,魏晋时期的声色犬马、民国年间的十里洋场,皆为佳话。
现代中国在上世纪尾期的体制转型,再度以市场经济为驱动,开启了有着中国特色的“性解放运动”。最显著的标志,莫过于1988年,性教育被正式纳入中国中学教育的学科内容,尽管在具体执行上仍有诸多非议,但是“谈性色变”的紧张,已经刹车。
中国第一家性用品商店——创建于1993年的北京——的店主回忆,他在开门营业时,常会发现店面橱窗又于昨夜被不知是什么人贴上了大字报,尽是辱骂词语,“有时候气得没办法,也只能撕下来继续做生意。”
这家店铺的品牌“亚当夏娃”因为没有及时注册商标,被后来的许多模仿者沿用,将这对出自圣经的两对名字铺到了全国各地,也都经历了从遭受异样眼神到习惯坦然自若的阵痛过程。
中国情趣电商平台春水堂的创始人蔺德刚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完全的性解放鼓吹者,他将自己的原则称为“性关系要保守,性行为要解放”,希望在伦理常纲的框架内解决商业问题。他说,“性,首先是人道,其次是乐道,最其次,是淫道。讳淫阉性,典型的泼脏水把孩子倒了,让人性分裂,让乐趣不再。”
而起家于科普事业的果壳网,也将其网站上极其热门的一个群组“果壳性情”拆分出来,划了一支有着相同文化基因的团队来独立运作,并更名为名为“知性”的社区类产品,尝试深入这个细分市场。果壳网的创始人姬十三认为,“科学改变生活”可以有很多种,果壳是其中之一,知性也可以是其中之一,在统一的目标下,他乐见多种手段的实践。
另外,与不失谨慎的前辈相比,没有历史包袱的“90后创业者”在两性产业上表现得更为乖张,对话题的制造能力也更加高效。马佳佳的“泡否”情趣商店、刘克楠的“大象”安全套、施俊钰的“icup”智能飞机杯,都在短时间内引爆公众眼球,玩法亦是天马行空。
根据易观智库的市场调研显示,仅是成人用品B2C行业,在2017年也会突破百亿人民币的产值,与性相关的需求是最原始也是最基础的人性之本能,其市场繁荣必然将至。
朱熹的理学思想多言“存天理,灭人欲”,同时期的西方也受宗教影响而大肆宣扬禁欲主义,这种错误和偏见延续了近千年,终因科技与经济的并进而落下帷幕,人们将其写入荒诞不经的覆满尘埃的史册,却并不怀念它。
知性社区:用理性思维传播床笫之欢
姬十三极为推崇果壳网的“孵化模式”,这在他看来,这是全员创业的企业文化与尊崇个性的团队气质相互糅合的产物,也是果壳在科普和人文两根桥梁之上的平衡之术。
“我们只有激励,没有惩罚。谁提出了想法,得到了认同,我就给他配置团队去做,做砸了,你可以回来,有起色,就一直做下去。”所以在很多时候,姬十三并非果壳网的唯一决策者,比如果壳网在上轮融资时最被看重的资产MOOC学院,就是源自果壳用户自发组建的MOOC小组。
知性的轨迹与MOOC学院十分相似,在果壳网的社区里,知性小组的流量始终居高不下,姬十三也没料到,汇聚在科普品牌底下的那帮“死理性派”在遇到两性话题时竟然别开生面的有些火花。
陈言是知性的立项主导者,他说服姬十三,让知性可以脱离果壳的固有社区,相当于“自立门户”。“我们希望独立后有更多用户讨论‘如何让女友高潮’,而非‘当你高潮时大脑是如何运作的’”,陈言在招募团队时,也尽可能的选择那些有着相同经验的队友,比如两个运营,一个是人大性学会成员,学术是研究过中国娼妓史,另一个曾作为联合国志愿者,远赴埃塞俄比亚从事安全性行为宣传工作。
“尽管可以,但我们并没有强化知性里的社交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私信约见,但这类信息不被允许出现在社区里,被约的用户如果感觉不好,也可以通过拉黑等手段来维持体验。”陈言认为,知性的独特性在于它解决用户问题的路径之短,在PGC方面,知性的大量文章出自中国知名性学家及男科、妇科医生之手。UGC这边,则有着一个匿名社区,一些可能不太愿意与具体身份关联起来的话题——诸如出轨、同性恋等——用户可以更为大胆的参与信息交换。
在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是,草榴社区是知性的第三大流量来源。草榴社区的“技术讨论区”虽然近年来多以社会时事的自由讨论遐迩闻名,但其版块宗旨却是顾名思义:以讨论情爱技巧为主题。因此,仍有不少严格意义上的标准用户,会将知性的内容往“技术讨论区”搬运,这些碎片化的回访,使知性社区平添许多从草榴社区慕名而来的“狼友”,这让陈言颇为忐忑。
目前,知性的移动App有效激活用户为150万,年龄段在20岁到30岁之间。“这个阶段用户遇到的两性问题我们有把握解决,但我们还是希望在更早阶段的性教育方面做更多尝试,希望能够和联合国人口基金、卫计委、国家疾控中心以及教育部门一起改变中国性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现状”,陈言同时表示,知性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产品,而是各种来自民间的保守势力,这让团队比较苦恼。
商业化方面,知性已与一些情趣用品的厂商开展合作,想要提供包括渠道在内的品牌及粉丝支持。另外——或许存在不小风险——知性的合作伙伴还包括民营医院这类专业机构,知性或可为它们输送医疗客户资源,而这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规模。
有点类似新浪微博和新浪的关系,知性也步入了独立融资的旅途,果壳网承担着天使投资的角色,未来逐步引入新的VC,团队也会和独立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坏男孩学院:走在“去两性化”的途中
“扔掉你的球鞋和T恤,去量身剪裁几套精品西装,永远别踏进GAP哪怕一步,请她喝一杯,即使她不要,你也要坚持,不要谈论自己,只谈她的事情,保持倾听和神秘,让她产生被讨好的感觉,把约会当成一场游戏,让她最终非常开心因为自己有机会和你一起离开酒吧,到你的家里去……”
这是2011年的美国爱情喜剧电影《疯狂愚蠢的爱》里,由瑞恩•高斯林饰演的一名泡妞高手的言传身教。而这部电影,也被称为“PUA”的商业教科书。
“PUA”是“Pick-up Artist(搭讪艺术家)”的缩写,它发源自美国的前沿两性文化,主要用于剖析男女之间的思考模式、以及站在男性立场上培养情场达人。2010年,美籍华人巫家民回到中国,被他一并带回来的,还有一整套PUA理论及技法。
巫家民的创业项目是坏男孩学院,其用户绝大多数为男性,共同特征是感情失败——或是干脆就没有开展过一段感情——这群雄性地位受到打击的用户,希望在坏男孩学院师从某一位导师,并顺利学得御女之术,走上人生巅峰。
“在我们网站上,用户最高峰的购买时段是夜晚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和很多电商平台是不同的。因为在这个时间段,通常是男人最空虚和最脆弱的生理期——搞不好他才刚刚撸完管,或是跟女神发短信而没有收到回音——所以就会在我们这里完成冲动性消费。”巫家民的坏男孩学院汇聚了中国大多数的“PUA”导师——是的,这个行当也有着一个圈子——这些导师在网站卖课,包括标准化的录音、远程的课程直播以及线下手把手的实战,最后由平台和他们进行分成,坏男孩学院通常会收取18%的佣金,并以流量扶持某些优秀的导师。
2009年,巫家民和英美等国的“PUA”大师一起,7个人在纽约一间酒吧用一个晚上的时间成功搭讪了200多名姑娘,最后他们就像挑选猎物一样,把“看得上的”80多个姑娘轮流带到VIP包厢“锁定”,巫家民形容他的这些同僚为“战神”,“有女人在当场为他的大腿内侧吻了一个口唇印,除了没能当场做爱之外,其他能做的都做了,最后带了两个妞回酒店。”
巫家民自幼生活在美国,早年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但是当他从纽约飞到北京,很快就发现了母国的变化,以及某种违和感。“社会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中国正在适应全球化的趋势,这点很好,但是金钱在男女关系中的比重直线上升,这就太畸形了。”
在坏男孩学院,用钱搞定一个女孩,是最被看不起的行为,巫家民将之称为“嫖客思维”,“很简单的,很多新人进来都会问,该在哪儿请女孩吃饭,然后那些导师就会扭转他的习惯,说你应该让女孩请你吃饭,我们就像是一群跟社会主流价值观对着干的人。”
尽管“约炮”已然成为一种都市场景的流行心态,但是巫家民却不太愿意将他的事业锁定在两性领域。他常将《花花公子》作为坏男孩学院的远景参照物,认为由开创一种生活方式进而实现商品化,才是坏男孩学院的使命。“我去过一次休•海夫纳(《花花公子》创始人)的派对,八十多岁的他,身边还围着三个美艳惊人的女友,而那个兔子头像,已经印到了杂志之外的箱包、影视、服装和化妆品上,我当时就想,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吧。”
春水堂:有放纵,才有放心
“情趣用品行业的大时代到了。小而慢的,会被边缘化。小而快的,也许长大,也许呛水而死。这行业将很快成为大家伙们的竞技场。高下,两年立判。”2013年,春水堂的创始人蔺德刚发了这么一条微博,接下来的两年,春水堂连续融资总额达到1亿人民币,快速奔跑起来。
但是,若是考虑到春水堂早在2003年就已成立,也就是说,此前,蔺德刚和他的春水堂在未获任何资本支持的条件下,独自活了十一年。
2008年,苦于宣传乏术,蔺德刚自己跑到天涯社区上发帖,长篇连载《情趣店里那些事儿》,帖子很快逼近百万点击,外面转得也到处都是,出版社的编辑找上门来,说服蔺德刚出版了一本书,他也成为了一个小有名气的两性生活专家。
但是春水堂的业绩,还是没有显著提高,蔺德刚事后总结得失:“当一个人敢拿自己的脸去营销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信任的。但是,身份并不是业绩的发动机,充其量只是润滑剂,所以在上面浪费太多时间,不好。”
当两性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由相对保守的“60后”被更注重个性表达的“70后”和“80后”所取代时,市场的爆发让坚持下来的春水堂很快尝到了第一波红利。“2005年以前,以自慰为主要目的的消费占到消费总额的七成以上,这个比例在3年内就下降到一半,最后萎缩到了不到20%”,在蔺德刚看来,这才是高频、稳定且能够提升商品品质的市场需求,而来到春水堂的消费客户,有伴侣的比例也上升到了80%,这是一个相当健康的数据。
获得投资之后,春水堂开始试水一些大手笔的商业化活动,如自造“69节”促销概念、试水针对特定人群的智能硬件等,蔺德刚还称春水堂未来可能会推出“亲密关系培训业务”,教导用户如何处理二人世界里的一些问题。
以及……
计生委曾在2013年发布报告,称中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实际可能超过2000万),已经位居世界第一。这个数字引起截然不同的争论,一方坚持这是性开放带来的恶果,让年轻女孩频频躺上流产台是社会之耻,另一方则认为,中国的性教育未能跟上性观念及性行为的开放,才是导致流产率畸高的罪魁祸首。如前文提到过的知性,其团队初心之一,就是希望普及两性的健康常识,让因为各种失误而不幸死于人流病床上的女性数量可以因此而减少。
美国曾在二战之后经历婴儿潮,并诞生了被后世称为“垮掉的一代”的断层标签,他们在越战时期打起“Make Love,Not War(要做爱不要战争)”的口号在公开场合大行云雨之欢,并整日沉醉于大麻等软性毒品。但是,也正是这“垮掉的一代”,为美国创造了一系列的科技与经济腾飞,包括比尔•克林顿、史蒂夫•乔布斯、斯皮尔伯格等人在内,都深受那个主张人性自由的时代影响。
两性是人性的起点,其能否挣脱枷锁,决定着人们有无权力在不被阉割的情况下行使自由,并确信“人是身体的主人”这一底线。连陈旧的《圣经》都认为两性是在神的框架内所约定的美好活动:“要使你的泉源蒙福,要喜悦你幼年所娶的妻。她如可爱的麋鹿,可惜的母鹿。愿她的胸怀使你时时知足,她的爱情使你常常恋慕”。(箴言5:18,19)
所以,针对两性产业的空前兴盛,野生的卫道士不必气势汹汹的指责世风日下,因为这是从蒙昧到明智的必经之路,也是从工具到使用者的共同选择。
更重要的是,相比日本和美国在这个行业里的探索,中国尚且处于邯郸学步的阶段,这里的创业空间恐怕大得惊人。
本文标题:如何玩转粉丝经济-透视电商手机之路:如何经营粉丝经济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