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摩拜单车涉侵权案开庭,共享单车哪些纠纷会触及要害
品牌推广就用这几招,好推宝助力品牌打开知名度
以ofo、摩拜等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没有遭遇来自车辆领域的专利围攻,也没有卷入单车租赁方面的技术较量,反倒是在“锁具”方面多次成为被告。
2017年8月16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胡涛诉摩拜(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拜公司)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其中,涉案专利为“一种电动车控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的发明专利。
而这已并不是第一件摩拜卷入与“解锁”相关的专利纠纷。
2017年3月7日,围绕摩拜单车涉嫌专利侵权,深圳市呤云技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向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程序,并分别获得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立案受理。其中,涉案专利为“互联网门禁临时用户授权装置和方法”的发明专利。
虽然两件涉案专利归属不同主体,但其核心都在于“解锁”,但以以ofo、摩拜等为代表的共享单车,其最大的创新点应该属于“商业模式”——“互联网+单车租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运营系统及技术方案等。
那么,为什么在决定共享单车生死的商业模式上,ofo或摩拜未卷入相应的专利侵权纠纷呢?
共享单车专利纠纷盘点:两案与解锁相关,一案与系统相关
截至目前,已公开的与共享单车相关的专利纠纷,主要有三件,分别涉及三件相关专利,分别为“一种电动车控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互联网门禁临时用户授权装置和方法”和“无固定取还点的自行车租赁运营系统及其方法”。
三件专利纠纷可分为两类,一类与解锁技术相关,一类与租借系统管理相关。其中,摩拜作为被告的则占两件,均与解锁相关。
摩拜被诉专利侵权两件涉案专利,其中,“一种电动车控制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发明专利于2013年6月29日提交申请,于2016年5月4日获得核准授权。
该专利的主要特征在于由微型摄像头、图形解码器、存储器和二维码比对器构成二维码识别器。当用户用微型摄像头拍摄了图像后,二维码比对器将对存储器储存的二维码数据和图形解码器解码的微型摄像头拍摄的图像数据进行比对,并发给控制器。比对信号一致时,控制器控制电动车启动;比对信号不一致时,控制器控制防盗警报器报警。
简单说,该专利利用二维码实现电动车解锁管理控制的一项专利。
而“互联网门禁临时用户授权装置和方法”发明专利的申请时间为2013年12月2日,核准授权时间为2016年7月6日。
其技术原理为,允许装有“与门禁系统交互的授权管理模块”通信终端,比如手机或平板电脑,实现与门禁系统的交互,并通过授权管理进而实现门禁解锁。
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方案实现过程中,需要手机等通信终端向门禁系统发送“临时用户手机号码和权限类型”。
“无固定取还点的自行车租赁运营系统及其方法”发明专利的申请时间为2010年12月23日,核准授权时间为2013年10月9日。
其技术原理与当前ofo、摩拜等共享单车运营模式非常相似,包含用户终端(比如手机)、装有车载终端的自行车(比如具有定位功能的摩拜单车)、运营业务管理平台和车辆搬运系统。
共享单车服务的创新在于“互联网+单车租赁”,并非只是锁具
以ofo、摩拜等为代表的共享单车,从其服务提供来看,包含线下车辆及线上的车辆管理、用户识别、支付结算等一整套系统。
至于其提供服务的车辆是使用智能锁,抑或非智能锁,所带来的用户体验可能略有不同,但对其核心服务模式或商业模式并无太大影响。
简单说,“扫码解锁”是共享单车服务中的关键一环,但并非全部。反倒是类似车辆设计及车辆借还管理等,更具竞争性,因此,“无固定取还点的自行车租赁运营系统及其方法”发明专利,对该领域的影响更大。
事实上,在无固定取还点租赁的运作模式上,该专利所涉技术方案与当前ofo、摩拜等共享单车的“预约用车”模式基本一致,但与其普通用车模式的技术方案有诸多不同点。
但令人不解的是,2017年4月18日,“无固定取还点的自行车租赁运营系统及其方法”专利持有人顾泰来,以侵害其发明专利权为由将永安行先后诉至苏州、南京等法院。
而作为当时车辆投放及用户更多的ofo、摩拜等共享单车企业,并未被起诉。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累计超过70多家共享单车企业或平台市场格局中,不论是ofo、摩拜或其他排名靠前的品牌,彼此之间的竞争局限在“抢地盘、争用户和比融资”,比的不是谁的技术更先进,也不是谁的商业模式更可持续。
这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商业模式创新,使得市场主体之间竞争的手段比较单一,彼此之间无法通过技术实现遏制或平衡,而这也是值得行业深思的一个问题所在。
二 : 文明与安全并行 摩拜单车带领全行业共同抵制乱停乱放
品牌推广就用这几招,七月活动立减500-1000元
“共享经济,绿色出行”,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新兴事物,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发展开来。由于共享单车可以随时取、随时停,能够解决很多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再加上绿色环保,符合低碳理念,共享单车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不过,共享单车在解决人们出行问题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乱停乱放现象严重。近期,行业领导者摩拜为了解决这一现象,在行业内率先发布《共享单车文明停放倡议书》,誓要带领全行业共同抵制乱停乱放。
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不仅意味着资源的共享,更意味着文明的共享。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摩拜从自身做起,摩拜单车辆智能共享单车现已全面支持“北斗+GPS+格洛纳斯”三模卫星定位系统,并以此建成全球最大物联网平台,让每一辆单车都能24小时“在线”,对车辆淤积、乱停乱放等现象进行时时监督和调度。
摩拜单车还推出了“摩拜智能停车推荐点”。智能推荐停车点采取了通过智能停车桩智能模块的无线信号发射技术,加上精确定位算法迅速判断单车停放位置及状态,实现了亚米级的定位。
同时配合行业首家运用的“电子围栏”技术,摩拜单车的车辆停放管理更加精准和高效。此外,摩拜单车还建立了一支高效、专业的线下运维团队,在技术手段的帮助下主动调度车辆、规范停车行为、处置乱停乱放和车辆淤积。
同时,摩拜还呼吁文明共享人人有责,每个用户都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文明、规范、安全地骑行和停放单车,为城市交通的井然有序贡献一份力量。
而面向共享单车用户,摩拜倡议文明、规范、安全骑行和停放单车,遵守交通规则,听从交警指挥;不要将共享单车提供给其他人,尤其是12岁以下孩童;使用完毕后及时关锁等,助力骑行安全。
摩拜此次率先发布《共享单车文明停放倡议书》的行为被各界认为,这充分体现出摩拜单车作为行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此举也将拉近共享单车企业、用户之间的距离,促进双方共同努力,共同打造共享单车文明生态圈,培养“文明骑行、规范停车”的良好社会氛围,使“骑行让城市更美好”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 : 补贴玩法再升级 摩拜打响共享单车下半场的第一枪!
品牌推广就用这几招,七月活动立减500-1000元
在宝箱车、集卡片、限时免费等多种补贴手段几乎都玩个遍的时候,共享单车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此时摩拜推出月卡,而且任性免费送3000万张,这种可能改变共享单车格局的运营动作背后的意味和目的到底是什么?
上个月29号,摩拜单车推出了骑行月卡,每张定价20元,能够享受30天的免费骑行,不限骑行次数和骑行城市,同时送出了1000万张免费月卡:老用户进入活动界面即可领取,新用户在完成常规的实名注册、押金缴纳后,即可自动获得一张免费月卡。仅仅3天,1000万张免费月卡就被用户抢购一空,随后,摩拜再次大手笔发放2000万张免费月卡回馈用户。
通过百度指数的搜索热度和App Store 的总榜排名变化可以看出:摩拜此次的月卡活动无论是从曝光量或App的下载量来看,取得的成绩都是不俗的,特别是在ofo与小黄人联合营销如此火爆的情况下,能取得这般成绩,实属不易。
在宝箱车、集卡片、限时免费等多种补贴手段几乎都玩个遍的时候,共享单车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此时摩拜推出月卡,而且任性免费送3000万张,不得不联想到在E轮融资6亿美元仅仅几天后,这种可能改变共享单车格局的运营动作背后的意味和目的到底是什么?
接下来,我将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试着从这一举措背后的逻辑、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运营方式两个大方向分析这次摩拜月卡的活动。
一、看过往历史因素
共享单车的两大巨头摩拜和ofo在之前的运营策略中,均采用结合热点新闻,节假日的骑行做限时免费活动,如:周末限时免费,以及最近的高考期间免费骑车活动,都是利用免费补贴策略来教育用户,获取市场。但都是在短期拉升骑行次数,这种间断性的“附加条件的免费”无法覆盖全部骑行场景,而且很可能出现哪个免费就用哪个的“羊毛党”,一旦恢复,收费用户缺乏粘性 ,就不可避免流失。
在迅速抢占规模,大量线下投放阶段,这种免费策略的效果是巨大的,但是在随着一、二线城市的单车数量趋于饱和,单一的策略无法保持有效指数性增长的情况下,也就意味着这种补贴策略对于现有的用户,无论从增强认知,抑或忠诚度培养上,都显得差强人意,势必会出现另外一种区别于过去“限时免费”的补贴方式。
另外,与当年滴滴和Uber的疯狂补贴不同,滴滴和Uber每次打车产生的费用至少是15、20元,而反观单车的费用就是1、2块钱,同样的补贴策略,用户对于单车价格优惠的感知能力就减弱很多,根据边际效应理论,用户必然会对这种免费方式逐渐失去兴趣,同时在近半年的补贴中,用户根据客观环境(如经常骑行场景下某种单车的数量多少)、个人喜好(如外形,舒适度)、口碑等因素,基本形成了对某一个单车的使用习惯。
这时要做的重点就不再是疯狂铺线下单车数量,或持续保持这种补贴方式,而是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过更加精细化运营的方式捆绑住核心用户,抓住更多认可品牌并且有付费意愿的用户群体。
从以上历史因素可以看出,月卡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那为何摩拜要选择在此时结束不定期的免费补贴活动,开始推出骑行月卡呢?
二、月卡背后的逻辑
早在今年5月份,ofo就推出了“9.9元免费骑行30次”的月费制共享单车使用规则,这对共享单车使用频次高的用户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优惠力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不常使用共享单车的用户提高使用频次,这一项服务经过市场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经过这次验证,可以说这种“固定金额包固定次数或固定时间”的形式在流程上是可以跑得通的。
通过月卡这种短期会员制形式,捆绑核心用户,不仅在优惠力度上让用户感知更深,更暗含了通过月卡构建用户忠诚度体系、巩固重度核心用户,与零散、不固定的免费活动相比,摩拜单车免费送出月卡最终将收获一大群高活跃度、高付费意愿的忠诚拥趸。
同时,利用月卡的长周期免费属性,摩拜将吸引大量三、四线潜在用户的注册使用与留存,挖掘市场长尾末端用户,拓展更广泛的用户群。
另外,从企业现金流角度来讲,长周期免费的玩法意味着更大的资金压力,在其他成本无法减少的情况下,对于短期的现金周转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作为第一家倒闭的共享单车——悟空单车,究其背后最大的原因,就是在没有拿到融资,以及合伙人模式失败后,由于平台运营成本、大量单车的制造成本、耗费大量人力寻找分散单车的成本并未减少,用户的押金和产生的费用并不能平衡支出,导致资金链断裂,原定的一万量单车也由于未能付清尾款而损失大量定金。
这也是为什么摩拜会在E轮融资6亿美元后,储备充足的弹药,才开始大肆推广月卡的原因之一。
最后,可能还有个潜在的次级原因:狙击ofo的小黄人大型营销活动。上个月28日,小黄车与热映的电影《神偷奶爸3》里面的热门IP小黄人进行深度合作,联合营销。微博预热,线上H5,海报刷屏级传播 ,线下大量投放小黄车,用户的品牌感知和营销效果都大有提升。而摩拜于次日推出的月卡,算是正面回应了ofo的营销活动,强行拦截用户,吸引火力,狙击ofo此次营销活动,火药味十足。
通过分析双方在活动期间的百度指数,App Store总榜排名可以看到:ofo在28号开始预热活动的情况下,在6月30日-7月1日这两天甚至有明显的指数下滑,反观摩拜在这个阶段达到最高的波峰。
在应用市场方面,可以看到摩拜单车在活动期间及后续的一个星期里,由于月卡可持续性的特性,始终保持着总榜第二的排名,而ofo在活动开始排名猛升,但是强曝光的营销活动并没有带来持续稳定的下载转化,ofo在7月4日就跌出总榜前十。
通过上面两项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到:虽然ofo此次的营销活动获得了大量的曝光和口碑效应,但摩拜免费送月卡活动对ofo的营销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还有几天,就是第一波免费月卡的截止时间,月卡失效后,摩拜将会通过什么方式留住用户,进一步培养用户习惯?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一些思考。
三、未来的方向
从正常思路看下来,最可能出现的就是继续开发围绕这种形式的其他玩法,比如季度卡、年卡,对于骑行频率较低但总体需求较稳定的用户,也可以推出频次卡。
在日常骑行中,随机获得月卡碎片,5个碎片即可兑换一张月卡。另外在与其他品牌深度合作中产生更多玩法,如最近在与咕咚跑步的合作中,双方打通数据,通过咕咚进行扫码就可以解锁摩拜单车,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尝试推出咕咚用户骑行里程兑换月卡,或者通过运动消耗的卡路里值来兑换不同面额的月卡,季卡等。
从社交传播思路来看,今年年初星巴克推出的微信礼品卡的出现,表明微信支付团队做“社交礼品”的思路。显然3、5块钱的咖啡券或礼品卡比红包来的更有逼格和谈资,在摩拜与微信合作如此深入的前提下,以社交礼品卡的形式好友之间赠送摩拜月卡、商家作为礼品赠送用户月卡,组织活动奖品奖励月卡的形式均有可能出现,在传播的同时,与社交结合更利于品牌的传播。
既然猜测未来的玩法,不妨开一下脑洞,拥有搭载“北斗+GPS+格洛纳斯”三模卫星定位芯片和物联网通信芯片的摩拜,在不同类型的月卡,年卡,频次卡推出后,收集大量用户数据,进行用户分层和精细化运营,构建每一类用户骑行的行为模式,进而推荐不同的卡券优惠组合方案,甚至细化到每个人的消费单价不相同。
另外可以通过分析你常骑行的路线和时间,并区分不同的场景,如果是工作日通勤场景,会在你改路线解锁时推荐最近路线;如果是日常锻炼场景,会在解锁时推荐非拥堵路段,并标记处路线中的补给站和危险地段;如果是景区旅游场景,会推荐风景更美的骑行路线。
四、总结
可以看到,在摩拜和ofo双双E轮融资的情况下,寡头化格局逐渐清晰,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摩拜尝试在下半场通过全新的补贴方式和更加精细化的运营方式结束这场战争,在共享单车之间差异化越来越小的当下,也许这是一条致胜之道。
期待在推出宝箱车、月卡两种颠覆式玩法之后,单车市场上还会有更多新鲜有趣的运营玩法出现。
四 : 共享单车老大ofo推出免费骑行月卡与摩拜黄橙之争再升级
品牌推广就用这几招,七月活动立减500-1000元
目前的共享单车市场,摩拜和ofo是最强劲的两个巨头,黄橙之争一直牵动人心。继前段时间掀起的资本狂欢,近日,ofo、摩拜都相继赠送免费月卡,用户争夺和市场占用率之战再度升级。从赠卡规则来看,摩拜以2元发售3000万张限量30天月卡,而ofo则是真正0元赠送不限量免费骑行月卡,ofo竞争实力无疑更胜一筹。
共享单车正在加速清场,霸主之争实为橙黄之争
依据ofo的 0元抢月卡活动规则,凡ofo 认证用户,正常缴纳押金(包含免押金用户),只需0元即可抢购一张畅骑30天的骑行卡,享受共享单车带来的便利出行服务。这是ofo 在首创并多次推出共享单车免费骑行活动后,首次以月卡产品的形式推出骑行包月服务,也是“无门槛骑行”的活动升级。由于ofo免费月卡没有明确的数量控制,可谓“见者有份”。
从深层次来分析,这种以月为单位的免费骑行卡,不仅在优惠力度上一举“秒杀”各种零散的免费活动,大大降低共享单车新用户的使用门槛,以吸引市场尾端成为新兴用户群体,还能有效构建用户忠诚度体系,巩固核心粉丝群。所以无论是ofo小黄车还是摩拜的免费骑行月卡,已经不是单纯双方之间的竞争,而是加速了当下竞争激烈的共享单车行业的洗牌期到来。例如,摩拜月卡原价20元,3000万张月卡意味着高达6亿元的支出;ofo则优惠力度更大,没有数量上限,尽显龙头老大的豪气和任性。很显然,在没有足够资本支持的情况下,其它竞争对手根本无力跟进,双雄争霸的市场格局也在这一轮争夺中进一步向头部聚集。
ofo和摩拜的商业模式孰强孰弱 市场数据来说话
随着共享单车市场渗透率的提升,二者的用户重合率也在增长。2016年10月已有超过21万用户是ofo和摩拜单车的双用户,11月增加至49.05万,12月达到72.82万,2017年1月达到了121.56万。随着近期2家免费月卡的推出,更是加速了用户重合的速度。但是业界一直对ofo和摩拜的商业模式孰强孰弱争论不休。经过ofo和摩拜长达半年的拉锯战,双方综合实力谁更突出尚不能早下定论,但是从目前市场的反应上来看,ofo似乎更胜一筹。
虽然摩拜“重资产,轻运营”与ofo“重运营,轻资产”的模式各有所长,但毋庸置疑的是,ofo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市场策略、持续提升产品体验和不断推陈出新营销手段,如信用免押金、无门槛体验、免费骑行月卡等产品及服务的接连推出,在赢得用户方面早已积累了无可超越的领跑优势。
第三方的市场数据也足以印证上述观点:近日,知名权威数据研究机构易观发布了6月《移动APP TOP 1000排行榜》,其中ofo以4073.5万月活数排在榜单第69位,位居行业首位。摩拜以3548.6万月活数排在80位。
TalkingData监测的6月数据显示,ofo用户覆盖率为2.00%,位居共享单车行业第一,而市场第二名的用户覆盖率为1.75%。对比可知,ofo的用户覆盖率高于市场第二名近15%,稳居行业第一的地位。
不仅如此,美国数据研究机构7 Park Data,国内艾瑞、极光、QuestMobile 等众多数据机构一致显示ofo位居共享单车行业第一。可以说,尽管目前共享单车市场还远未达到饱和,但市场已经选择出了行业领头羊。
五 : 摩拜发布上海共享单车骑行报告:人均骑行距离1.8公里 高考第二日骑行量最高
品牌推广就用这几招,七月活动立减500-1000元
如果地铁是上海的交通动脉的话,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
摩拜一直表示自己是拥有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智能单车,还发布了一个大数据平台“魔方”,在单车骑行次数,单个用户的使用次数、单次行驶里程上积累了大量数据。
7月26日,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摩拜单车联合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度上海城市摩行指数。摩行指数都分享了什么数据?
如果你一直好奇大家在什么出行情境下,会选择共享单车?现在答案来了,使用共享单车最多的情境是“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接驳。
据上海城市摩行指数的显示,2017年上半年,在地铁站点周边500米的区域范围内,共享单车的停放占全上海总停放点位的51%。可以想象,今后地铁站的设计需要将共享单车的存放纳入考虑范围。
当然,你可以直观感受到的现象是,地铁站周围的“黑摩”消失了。
同时根据指数,80%的上海市民骑行距离在三公里以内,人均骑行距离1.8公里,在全国参与统计的城市中,上海是骑行距离最短的城市。
摩拜认为,这与上海地铁覆盖广、渗透高有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共享单车接驳地铁的方式出行。
上海是拥有全世界最便利地铁系统的城市之一。截止今年3月份,上海地铁累计运营总里程达617公里(含磁浮),运营里程数世界第一,全网客流达33.97亿人次,居世界第二;目前还有216公里轨道交通新线在建,到2020年将形成超过800公里的地铁网络。
即如果地铁是上海的交通动脉的话,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
另外指数显示,松江上班最早,闵行下班最晚。早高峰出现最早的区域是松江区,23%的用户集中在7:00-7:30之间出行。
据不完全统计,松江区集聚着大量在这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每天清晨他们都要去往CBD开始一天的辛苦工作,因此松江区成为早高峰中出行高峰出现最早的行政区。晚高峰的区域则略有不同,闵行区则是晚高峰出现最晚的区域,20%的用户选择在17:00-17:30出行,作为中外环间的主要区域,闵行区集中着大量上海本地居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趣的数据。
夜骑最活跃地段?
上海素有“不夜城”的美誉,根据指数平台显示,共享单车在夜间仍然有许多活跃的骑行者。其中,大学路、徐家汇和田子坊是夜间骑行比较集中的商圈。在这些地方,火热的夜生活持续到午夜2点之后才逐步冷却。
骑行最多和最少的一天?
过去半年中,2月16日大年初一,是上半年度共享单车单日骑行量最少的一天,许多在上海工作的外省市居民,都回家与家人其乐融融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一天单车也过起了新年假期;而在今年高考第二天的6月8日,则是过去半年中,单日骑行量最高的一天,为了避免打扰考生,许多区域禁鸣喇叭,许多市民都选择骑车出行。
男女用户“之最”
长宁区的女性共享单车用户占比最高为48%,或许与长宁区集中了较多互联网公司的客服中心等女性集中就业的企业有关;金山区男性共享单车用户则有压倒性优势高达74%,则可能与以石化为中心的重工业产业格局有关。
从2016年底,摩拜开始联合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研究从这些数据,发布城市摩行指数,每半年更新一次。
当然,这些只是摩拜对外可以披露的数据,后台数据最大的功能更多在于辅助摩拜自己的运营调度,以及或许为政府部门的交通管控提供帮助。
除此之外,在前几天的一场演讲中,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还分享了几个有趣的数据:
我们在上海投入的第一辆自行车,被1975个不同的人解锁,奔跑了4850公里。
在中国摩拜没有出现之前自行车在整个交通出行比例是5.5%,现在因为有了共享单车,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11.6%,我们在不断的提升自行车出行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的比例。
2016年4月,摩拜最先在上海投放单车时提出,“让自行车回归城市”,而现在,单车出行确实已经成为城市出行的一个重要选项。
本文标题:摩拜 易到用车 共享单车-摩拜单车涉侵权案开庭,共享单车哪些纠纷会触及要害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