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詹天佑课堂实录-口语交际《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

发布时间:2018-05-06 所属栏目:语文教学宝典

一 : 口语交际《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

 


    (本节课开始让学生反复读书,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最后学生向老师汇报,便开始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学生争先恐后,自由发言)
    生:我从文中第4、5段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因为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开凿居庸关隧道,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开凿八达岭隧道又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师板书:两端凿进法       中部凿井法
    生:我还从文中第6段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因为詹天佑 设计了“人”字形线路,使火车巧妙的爬上了陡坡。
师板书:设计“人”字形线路……
    师:大家的理由都很充足,可见我们同学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分组学习,每组推选出一位代表扮演“詹天佑”向“工程人员”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在本子上一边画图,一边解说。教师巡视。)
    [评析:该教学片段为“读书汇报”,学生已通过“汇报课文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过程,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做到对课文内容心中有数。此时,我创设交际情境,让同学扮演“詹天佑”向“工程人员”解说自己的设计方案,进一步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形成本课口语交际的又一个高潮。]
   师:现在有哪位同学扮演“詹天佑”开始向“工程人员”解说自己的方案。
    (一学生走向讲台,面向大家。)
   “詹天佑”:大家好!近几天的工作非常劳累,大家辛苦了!(作拱手状,众笑)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居庸关的情况,并画一张简图,便于同志们施工。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画一高山)
我想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画 →  ←)这样施工会缩短工期。同志们,有什么意见吗?
“员工们”:没有!
    师:(鼓掌)讲的真好!
   “詹天佑”:大家好!(招手)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是和大家商量一下八达岭的开凿情况。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画八达岭)所以,我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画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画 ←   →),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画 →  ←),这样能够把工期缩短一半。同志们,你们认为这样的方法可行吗?
   “员工甲”:詹总,能不能多打几口竖井,增加多个工作面,这样不是能更快的缩短工期吗?
   “詹天佑”:这位员工提出再多打几口竖井,这个办法大家认为如何呢?
   “员工乙”:我觉得多打几口竖井不合适,原因有二:一是我们国家非常贫穷,当时的国力很难承受;二是这样会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
   “员工丙”:我也认为不合适,几口竖井加起来的长度都会超过两端凿进的长度,这样,人力、物力、财力不是白费了吗?哪如就从山顶打一口井呢?
   (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
    师: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真是大开眼界,从中受益匪浅。的确,八达岭隧道太长了,我们的测量设备也很落后,如果仍用“两端凿进法”开凿,容易产生误差,在中间对接有困难,如果多打几口竖井,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又实在有限,所以还是用“中部凿井法”比较理想,大家明白了吗?
    生:(异口同声)明白了!
    [评: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是进行口语交际的根本保证,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这就形成了学生想说、乐说、会说、敢说的氛围。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有一学生踊跃走向讲台,面向大家)
   “詹天佑”:各位员工,大家好!经过长时间的昼夜奋战,我们成功的开凿了居庸关和八达岭的隧道,但是,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怎样才能使火车爬上陡坡呢?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给大家演示一下。(画“人”字形线路图,一边演示,一边解说)
    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面推。过青龙桥,列车就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来推的火车头拉,原来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大家听懂了吗?
    “员工们”:听懂了!
    师:那么此时,同学们想对詹总工程师说些什么?
    (学生纷纷发言)
    生:詹总,你的设计真是太巧妙了!实在令人佩服!(伸出大拇指)
    生:詹总工程师,你真是技高一筹!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生:詹总,您不愧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将来我也要向您一样,当一个出色的工程师!
    生:詹总,您的杰出设计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生:詹总工程师,您在实践中勇于创新的精神非常值得我敬佩!
……
    师:鼓掌
    [评:新修订的小学语文大纲在谈及阅读教学时指出,“要避免烦琐多余的内容分析。”“人”字形线路这一重点段落,如果逐句解析,会显得烦琐多余,学生不易感兴趣,,于是,我改变了传统的讲析式教学方法,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设“詹天佑”向“工程人员”解说工程设计方案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有关角色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使教材中的文字变为学生生动的语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说和谈论的“对话”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二 : 《詹天佑》课堂实录上海李碧云一等奖最佳教学手段运用奖全国第八届青年

《詹天佑》课堂实录上海 李碧云一等奖最佳教学手段运用奖

版本: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

执教者:上海李碧云

整理者: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沿口镇狮子岩小学深海贝壳

上课时间:2010年10月20日11:10—11:50(第二会场上午第四节)

【课前互动】

师:好,小朋友咱们来先来互相认识一下,我姓李,李碧云。叫什么呀?

生:李老师。

师:大家好,我来自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第五小学,在我所在的这个地方呀,现在正在举行着一个世界性的盛会,你知道哇,是一个什么盛会在上海?

生:是2010年的世博会在上海举行。

师:你挺关心时事的,有去过的吗?有去过的吗?有吗?有吗?你去过?很好

生:很好玩。

师:很好玩?怎么好玩?

生:就是有美国馆,有个大娃娃。

师:嗯,继续说那个大娃娃什么样的?什么样儿的?给没有去过的同学多介绍介绍。

生:那个大娃娃穿白衣服,有一个蓝色的眼睛。

师:你说话挺有条理的,听着我们有些没有去过的同学有些心痒痒是吗?没有关系,请坐。我想没有去过的同学也不用遗憾,老师呀,今天带来了一个饰品,咱们就伴随着本次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曲《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来走马观花一番。怎么样啊?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播放主题曲?小朋友看得是目不转睛,刚才我们看到的呀是本次世博会的国家馆,今天老师特别介绍一个馆,看,什么馆呀,这是?

生:宁夏馆。

师: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呀?

生:想。

师:好,咱们一块进去看看啊,走进宁夏馆我才知道,宁夏馆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黄河。所以一进入宁夏馆,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这架流光溢彩的黄河水车,这就预示着宁夏人民对黄河由来已久的开发和利用。宁夏馆里头还有一个高科技呢。你们看看它的地上,环绕着整个宁夏馆的就有这样一条LED的屏幕。LED屏幕是什么知道吗?那个北京奥运会上面那个张艺谋的那个大画卷看到过吧,那个就是LED屏幕,咱们宁夏馆里头也有,环绕着整个宁夏馆,这里头一直播放的呀是黄河的视频。这就让每一个到宁夏馆游览的游客仿佛置身于黄河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如果玩累了在宁夏馆还可以喝喝盖碗茶,尝一尝宁夏的美食,累了还可能听听歌,看看舞,多惬意啊,宁夏馆的活动可谓是丰富多彩,宁夏馆馆美人也美,你们看看,这就是宁夏馆的接待人员,他们穿着回族的服装,脸上始终挂着美丽的笑容,给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美吧,诶。馆内我查了资料,百度,从昨天,截止到昨天啊,咱们宁夏馆的人数已经快要突破250万人了,可见咱们宁夏馆多牛。好,对馆内的宁夏馆我略知一二。但是对馆外的宁夏我却知之甚少,我想今天下午的时候,我就会有一些时间,好好领略一下宁夏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并且还想买一些小礼品,明天带回去给我那些上海的宝贝们。你们有没有好的推荐呀?好吃的,好玩的,有没有好的建议给我?谁来给我一些建议?说说看,好,你说。

生:()牛肉干好吃。

师:牛肉干?有辣的吗?

生:有。

师:我喜欢吃辣的。告诉我在哪儿?我买。

生:在新华北路一些大超市里都有卖。

师:是不是我住的宾馆对面的那个老大楼里?

生:恩。

师:挺好的,那个超市我逛过,里面有两层楼,可大了,我知道了。好,还有谁有推荐?好你来。

生:有枸杞还有木耳。

师:木耳也是宁夏的特产吗?

生:啊?

师:枸杞是吧?我记着了,还有谁有好的推荐?好,你来。来吧

生:宁夏有五宝。

师:五宝?

生1:宁夏的五宝有贺兰石、二毛皮、甘草还有。

生2:发菜(轻轻告诉生1)。

师:还有什么?金梅?

生:(没听清)。

师:讲出四宝。

生:还有东西。

师:有这样五宝,全是吃的,你很爱吃,是吧?我看宁夏到处都是宝,昨天我就喝了宁夏的八宝茶,今天又了解了宁夏的五个宝,好。我上完课一定好好地区浏览一下,咱们休息一分钟,咱们马上开始上课怎么样?好。小憩一分钟。

生休息。

【上课时间】

师:好,同学们,今天呀,咱们要一块来学习第37课《詹天佑》,注意詹,刀字头,里头撇点不能漏,詹天佑哇是我国首位铁路工程师,他毕业于耶鲁大学的土木工程系,专攻的的就是铁路工程,咱们之前预习过课文了吧?

生:预习过。

师:好,上台来默写几个词语,谁来试试?谁敢?大胆一些,大胆尝试下,谁是大队长?有没有大队长?没有,好,这位男孩子,你上来试试,(有一两句没听清)真勇敢。还有谁?谁?哦,女孩子,你来,咱们其他同学拿出作业单来,粉红的那张,你们俩轮流默啊,一人默一个,默在我的横线上,哦,好像有点高了。好没事。你默第二次,我在他旁边,好吗?准备,第一个你默。准备好了吗?好。师念:要挟、毅然接受、嘲笑、毅然接受,要是默不出来,你可以把最后三个字先默。嘲笑。有力回击、有力回击、谢谢这位同学,可以。真不容易,好,请坐。大家看,这位男孩子默的毅然接受这个毅字,的确是这课课文里比较难的字,左半边写对了吗?有其表扬他,你看这个撇点没有露右半边怎么写啊?咱们一块来说说看。来,撇横折弯、继续横撇、捺,这样就补充完整了,给些时间,比正一下,写错的同学可以比正一下。嗯。有一位同学的坐姿告诉我,他做好了。咱们一块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好,还有同学没有比正完,咱们再稍等。好。来,读读这两个词语,女生左边的这两个词语,男生右边的这两个词语。一个词语读一遍。要挟预备起

生读词语。

师:字音读准了而且声音响亮。那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呢?有谁发现?要挟、嘲笑、毅然接受、有力回击,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吗?有谁发现哪?女孩子,你用这个话筒说。

生:这些词语都是按课文顺序进行排列的。

师:你关注到课文的顺序,不错,表扬,还有其他发现吗?男孩子你说。

生:左边两个字是贬义词,右边四字词语是褒义词。

师:这个贬义词是形容谁的?文中指谁?

生:文中,文中是形容詹天佑的。

师笑着说:贬义词是形容詹天佑的?

生:贬义词是形容帝国主义。

师:哦,有些紧张,不着急慢慢说。右边的褒义词呢?

生:褒义词是形容詹天佑。

师:是啊。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今天咱们就要来走进詹天佑。那么文章选择了哪些材料来写詹天佑这个人物的呢?读读课文,想一想,一会儿我要请你概括地说一说,。开始

生默读课文。

师:不妨读出声来。

生读课文。

师:读好了是吗?

生继续读。

师:怎么样?

生继续读。

师:差不多了是吗?好,再稍等一会儿。

生读。

师:好,差不多了吗?读完了吗?好,那咱们来交流一下。作者呀,采取了哪些材料,选取了哪些材料来写詹天佑这个人物的。谁来说说看。胆子大一些,哦,这个女孩子真勇敢。你来说,就对着前面的话筒说。

师:嗯,嗯。

师:詹天佑先勘测线路。

师:对,文章写的第一个事例就是写在写詹天佑是如何勘测线路的。请坐,注意这个勘字啊。它是力字边,我发现刚刚这位同学非常的聪明,她很巧妙地关注到了这一小节的开头部分。这是一个妙招,对你读懂课文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同样的的方法,接下来的材料你试着概括看看。第一个材料讲了他勘测线路,第二个材料。

生:第二个材料讲了他开凿隧道。

师:一点就通。真会学,开凿,平舌音。跟我念,开凿。

生:开凿。

师:开凿。

生:开凿

师:凿字注意它下半部分的书写,里头只有两横,并且竖不出头的。这位同学也马上关注到了文章的开头部分。真会写,继续交流。还有其它材料吗?好,请你说。

生:这个自然段写了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

师:设计了一种线路,而且是人字形的。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些材料。选取这些材料又为了表现詹天佑的什么呢?那咱们从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开始干起,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的这句话找到了吧?用直线划下来。好,这位女孩子请你来读。

生: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师:勘测,跟我读,读准字音。勘测。

生:勘测。

师:再读一次。读准字音。

生:勘测。

师:放到句子中再读一次。

生: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师:大家,请坐,大家看看这句话,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了任务呀?怎样的情况下,你说。

生:詹天佑是在一个别人嘲笑他,但是别人嘲笑他,也很艰苦的情况下接受的任务。

师:好。他面对嘲笑,面对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请坐,内码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遭受到了怎样的嘲笑,联系课文二三两个小节,看看有没有发现,联系二三小节,有没有发现?

有哪些困难,遭到了怎样的嘲笑呢?好,我请你来说。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的一句话中看出来: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师: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就是这种轻蔑地口气,注意轻蔑地蔑下半部分有两个点里头有一点,外头也有一点。轻蔑的预期该怎么读哇?谁再来试试。轻蔑的这句话再来读一读,请你来读。

生: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师:好,作为一个中国人受到这样的侮辱,你会怎样想?你来说。

生:我会非常气愤,我气愤他们这样很轻蔑我。

师:很轻视你对吧?如果你是詹天佑,你会怎么?

生:我也会毅然地接受任务。

师:你的这个想法,长的是中国人的志气。不错,请坐。你来说。

生:我会很气愤,我会用我的实力去向他们证明我们中国人的第一条隧道是很成功的。

师:用实力来告诉帝国主义者,灭他们的威风,詹天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面对嘲笑,詹天佑——

生:毅然接受了任务。

师:再坚决一些,对这样的嘲笑,詹天佑——

生:毅然接受了任务。

师:还有困难哪,你来说。

生:詹,詹天佑,他是他认为帝国主义,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师:为什么这样说呀?这是一条怎样的隧道呀?

生: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师:能把话读完整吗?南口往北——

生: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悬崖。

师: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呀,读好这两个词,就能把山势的显要读出来。你再试一试。

生: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师:这种感觉就对了,大家请看詹天佑修筑的这条从北京到张家口的的铁路称为津张铁路,其中要经过居庸关和八达岭,就像刚刚这位同学说的:高山——

生:深涧。

师:悬崖——

生:峭壁。

师:这就给詹天佑修筑铁路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文中有个词已经告诉了我们工程的困难和繁重了,哪个词啊?

生:(没听清)艰难。

师:真棒!受到的困难仅仅是地势上的吗?还有吗?联系第二到第三小节再看看,你有补充吗?

生:还有心理上的困难,因为这些帝国主义者,都瞧不起詹天佑,认为詹天佑修不好铁路,詹天佑如果重视这些帝国主义者的话的话,他修铁路的时候就会有心理压力,就修不好了。

师:但是他克服了种种压力,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个中国人,好,请坐,看看我们刚刚写的哪个词。

生:要挟。

师:帝国主义者要挟我们什么?找找文章的内容,要挟我们什么呀?你说。

生:他们要挟我们就说,如果在中国修不到京张铁路的工程师,他们就插手修京张铁路。

师:嗯,你对课文的内容很熟悉,请你用文中的语言来回答,是不是更规范一些呢?,看看文中怎么说,要挟什么?

生: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不动工。

师:怎么要挟?具体内容呢?

生: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还是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

师:其实帝国主义者是在强迫我方答应。

生:要他们修。

师:你说。

生:他们要我们答应要他们来修这条路。

师:帝国主义者来修——

生:京张铁路。

师:这样就能——

生:控制我国的北部。

师:进一步控制,这个词不能漏的,这样就能——

生: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师:好,联系前文的内容,我们就把帝国主义要挟我们的目的说清楚了能连起来说吗?帝国主义者强迫我方答应——

生:帝国主义强迫我方答应要他们自己修筑京张铁路,这样就能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师:对呀,面对这样的嘲笑,詹天佑——

生:毅然接受。

师:毫不犹豫地面对这样的要挟,詹天佑——

生:毅然接受了任务。

师:毅然接受,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咱们通过前后有联系的阅读詹天佑高大的人物形象仿佛浮现在我们面前,读好这句话,谁来试试,你来。

生: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师:如果你把它变得短一些,就更有力量了。试试看,不拖音。詹天佑——

生: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师:咱们一块来比刚刚有进步:詹天佑预备起——

生: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师:哪里要开山。

生:哪里要开山。

师:哪里要挖把陡坡铲平。

生:哪里要挖把陡坡铲平。

师:都要——

生:都要经过山洞。

师:都要——

生:都要进行周密计算。

师:读好这4个哪里,咱们再配合紧凑一些行吗?试试看,哪里哪里要开山——

生:哪里要挖把陡坡铲平。

师:哪里要把弯道改直,都要——

生:经过勘测。

师:进行——

生:周密计算。

师: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生: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作人员之口。

师:勉励就是——

生:鼓励。

师:鼓励,有鼓励,鼓励之中还有什么?自己好好读读詹天佑的这句话体会体会。自己小声读读,不妨读出声来,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鼓励之中还有什么?你说。

生:鼓励之中还有要求。

师:是啊,是鼓励也是要求,你又能独好这句话吗?来试试。

生: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话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这是詹天佑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是对自己的要求。咱们记住詹天佑的话,我们的工作首先要——

生:精密。

师:不能有——

生:

师:请读下去。

生: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话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工作态度。

生:一点也不能马虎。

师:用用成语,你说说看。

生:一丝不苟。

师:把话说完整,这是一种——

生:一种一丝不苟的工作的精神,态度。

师:一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是啊,要知道勘测线路可是一项精密的工作,一点差错也不能有的,詹天佑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化做了行动,你看他亲自带领学生和工人扛着——

生: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

师:哪里危险,哪里就有詹天佑的身影,不管条件是怎样恶劣,怎样恶劣的条件呀?

生: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师:可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你们白天他——

生: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

师:晚上——

生: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师: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

生: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师:这就是詹天佑的工作。白天夜晚不间断地工作,能不能也用一个成语来说说他的工作?白天夜晚不间断地工作,没发过言的同学,好,就请你。

生:嗯。

师:怎么样工作,用一个成语。

生:非常地认真,一丝不苟。

师:白天夜晚不间断地。

生:废寝忘食。

:师:可以这么说,但是我再给你这样一个词语:夜以——

生:夜以——

师:有谁知道吗?夜以——

生:詹天佑夜以继日地工作。

师:对拉,要对自己有信心一些,答错没有关系,有小朋友帮助,对不对呀?好,这样的态度,这样的工作源于詹天佑这样的信念,谁来读,好,这位女孩子。

生: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第一条铁路,意义重大,读得好,谁还能像她这样读?请你。

生: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师:一定这个词读得铿锵有力,把詹天佑的这种决心读了出来,请坐,这条铁路始终围绕在詹天佑的脑海里,你看文中说遇到困难,他——

生:总是想。

师:一丝不苟勘测计算时他想到了吗?夜以继日工作时想到了吗?

生:想到了。

师: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想——

生: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刚才咱们就是通过朗读发现作者就是先写詹天佑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再写他夜以继日的工作,最后写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想法,文章就是从三个方面来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的,那么接下来的这两个材料呢。

师: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詹天佑这个人物的呢?要自个儿学了默读五六两个小节,看能读得懂吗?默读,不动嘴不动唇在心里读。

生读。

师:好,咱们来看看你读懂了吗?我这有两座山,你知道哪座是居庸关,哪座是八达岭隧道吗?你说。

生:那座,那座很高的是居庸关。而那个略矮一点但是比较宽的是八达岭。

师:八达岭隧道。

生:是八达岭隧道。

师:答案正确,你是怎么判断的呢?用因为所以,因为居庸关——

生:因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所以说高的是居庸关,因为因为八达岭隧道长1000多米。

师:一千一百多米。

生:一千一百多米,所以稍长一些所以长一些的是八达岭隧道。

师:八达岭隧道,好。这样说话就有根有据有条理了,请坐。接下来又些难度了阿,请你拿出作业纸,能不能用箭头简单的表示一下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向。我话还没有说完,大家先放下笔听清,然后一边划以便再用因为所以说说为什么同样是开凿隧道,詹天佑却要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呢?挺难的,我先来做个示范怎么样,我先说居庸关,好,竖起耳朵听啊,因为居庸关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所以詹天佑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先说山的特点,再说开凿的方法。谁来学着我的样说说。好请你。

生:因为因为居庸关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所以詹天佑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师:同时凿进的办法,不错。八达岭是挺难了的阿,要你自己划了阿,把这个方法读通读懂,然后一边划一边一边说说因为所以,和你的同伴一块说,出出主意,互相,开始。

生讨论师巡视。

师:好,八达岭隧道阿,同伴可以互相说说,一块我来看我知道你好啦,你也好了吗?好了之后四个人可以说说的因为所以。好。,怎么样/哪一位勇敢者上来画一画,阿,我请倒数第二位同学你来画一画,先上来画。

生:因为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所以詹天佑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分别向。

师:先分别向吗?先从——

生:先从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

师:恩。这个话划得对吗?

生:对。

师:划得完全正确,可是这个曲线弯了,虽然我们这个只是示意图,但是我们的工作也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的,你能把它改直大家划对了吗?他划得不错,订正一下。真勇敢。一边划,一边把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通顺地说下来了。不错啊,要表扬,你看啊,短短的一段话,要把它说通顺挺不同意的啊。请坐。咱们一块来说说看好不好啊?因为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所以詹天佑采用的是?

生:中部凿井法。

师:先——

生: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

师:再——

生: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

师:还有谁能来说?因为八达岭隧道,请你。

生:因为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

师:两头也——

生:两头也向中凿进。

师:再说一次,把话说清楚,因为居庸关,八达岭隧道——

生:因为居庸关是八达岭隧道的三倍,所以先在山顶打一口竖井。

师:所以詹天佑采用的是——生:所以詹天佑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然后叶再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凿进。

师:对不对呀?同样是是开凿方法,詹天佑采用的是不同方法。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你说,

生:我觉得这个方法非常地好。

师:千言万语集中在一个字,好,好在哪儿?请坐。

生:我觉得这个办法非常的有工作效率。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同时缩短了时间,也非常安全。

师:哦。你看这就是詹天佑设计这种方法开凿的巧妙之处了。正因为有了之前的勘测线路,才有了现在如此巧妙的开凿隧道的方法。看,人字形线路读得懂吗?挺难的。挺绕口的是吧?老师准备了个视频,看看能不能帮助认识才是人字形的线路,你们看,这就是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的线路,火车开过来,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有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人字形线路岔道口()到回来了。原先推的火车头拉了,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了。呀,这样就减缓了山体的坡度。看了这设计你有什么想说的呀?生:我觉得詹天佑很聪明。师:仅仅是聪明就能设计出这样的人字形线路吗?

生:他还算得非常周密。师:不然怎么说他是个杰出的工程师呢!请坐,你说。

生:我觉得詹天佑是一个非常有聪明绝智的人,他的想法非常让我,让我们吃惊。

师:对呀,因为他是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师,这就是他的过人之处。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像詹天佑设计的这种人字形线路用于达到减缓坡度的目的呢,这可是他的首创。这样别具一格的设计是京张铁路提前完成,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的同时,也为邻国工程师在设计铁路打开了思路。课文学到这儿,咱们不妨关注下,作者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这样来安排材料?先。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来安排材料啊?有没有谁发现拉?你说。

生:按照这样的顺序就能把詹天佑的过人之处表现出来。

师:你注意到了文章的顺序,是勘测线路是前提,开凿线路和人字形线路呢?如果说前面对方法是?这里的方法是?意义重大呀,看选择这些材料是为了表现詹天佑的什么呢?读读课文的第一句话。读读他。

生: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是啊,选择这些材料就是为了表现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才能,你看詹天佑要面对敌人的——生

:轻蔑和嘲笑。师:他经历了( )巧妙地完成了任务,

师:使得京张铁路完全完工。给了——

生:一个有力的回击。师:所以说詹天佑是我国——

生: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师:这也是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音乐起)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回到家把这个主要内容写在作业纸上。下课。同学们辛苦了。再见。

三 : 《詹天佑》课堂实录及评析

《詹天佑》课堂实录及评析

?第一课时

师:今天,陈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5课。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生:(齐)詹天佑。

师:请同学们按《预习》提出的要求自由地朗读全文。

生:(自读全文)

(质疑问难。)

师:这些问题让我们在后面的学习中共同研究解决。谁说说,课文是怎样评价詹天佑的?

生: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师:(板书:杰出、爱国)我们一起把这句话朗读一遍。

生:(齐读)。

师:“杰出”是什么意思?

生:“杰出”的意思是才能、成就出众,超出一般。

评析:由检查预习入手拎出全文中心句,并及时板书重点词“杰出”、“爱国”,解释疑难词“杰出”,收到了提纲挈领的效果。

师: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谁读读?

大屏显示: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

生:(读)

师:詹天佑接受了什么任务?

生:詹天佑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师:谁来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条铁路?

生:京张铁路指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___是联结华北和__西北的交通要道。

师:(板书:困难)修筑这条铁路有什么困难?

生: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师:(板书: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这句话告诉我们那儿的地理环境怎样?

生:地理环境十分恶劣,地形非常复杂,在那儿修筑铁路十分困难。

师:除了自然因素方面的困难外,没有其他方面的困难吗?

生:当时的中国科学技术十分落后,给修筑铁路带来困难。

生:修筑铁路的工具设备十分简陋,连一台抽水机都没有。

生:科技人才极为匮乏。

生:还有,缺少建筑资金。

师:是啊,修筑京张铁路面临着重重困难。这些困难把詹天佑吓住了吗?

生:没有,他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

师:请大家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

师:(板书:嘲笑)詹天佑还不怕嘲笑,不怕谁的嘲笑?

生:不怕帝国主义者的嘲笑。

师:帝国主义者是怎样嘲笑我们的?请大家自由地轻声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帝国主义者嘲笑我们的句子。

生:(读、画)。

生: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

师:(板书:是个笑话)帝国主义者认为什么是个笑话?

生:帝国主义者认为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京张铁路是个笑话。

师:还有吗?

生: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 师还没有出世呢。”

师:(板书:还没出世)“还没出世”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现在一个也没有。

师:他们为什么不直接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现在一个也没有”,而要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

生:他们这是十分瞧不起咱们中国人。

生:他们这是对我们的嘲笑。

生:他们这是对我们极大的侮辱!

师:这些帝国主义者是多么地狂妄啊!还有吗?

生: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师:总而言之,他们的意思概括起来,只有一个,那就是──

生: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只有他们!

评析:通过大屏显示关键句,准确地抓住其中的“任务、困难、嘲笑”三词,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师:从清政府提出修筑计划到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帝国主义者只是一笑了之吗?

生:不是,他们还从中进行阻挠和要挟。

师:“阻挠”和“要挟”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阻挠”的意思是阻止、破坏,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要挟”的意思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接受自己不合理要求和条件。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二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思考:帝国主义者阻挠、要挟清政府的目的是什么?

生:(读第二自然段)。

生:帝国主义者阻挠、要挟清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

师:这是直接目的,还有吗?

生:他们想通过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达到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的目的。

师:是哪位同学读到这里有疑问?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取得修筑权,就能控制我国北部?

师:这件事发生在──

生:1905年。

师:此时,清王朝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即将土崩瓦解。由于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中国,将中国当成了一块谁都可以任意宰割的肥肉。清政府被迫签定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根据这些条约,谁拥有了铁路修筑权,就等于拥有了一系列的权利,他们可以在沿线推销他们的过剩商品,可以沿途架设电线,开办邮局,驻扎军队,逐步由经济上的控制过渡为军事上的控制。使那儿成为一个国中之国,成为他们可以为所欲为的天下。这些帝国主义者都怀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师:这些帝国主义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时,便出来阻挠,阻挠不成便进行要挟,要挟不住便极尽能事地进行冷嘲热讽。从这些词眼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这些帝国主义者真是卑鄙无耻!

生:我看到了这些帝国主义者贪婪、野蛮的丑恶嘴脸。

评析:由“阻挠”、“要挟”二词带出时代背景的介绍,从一个侧面突出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

师:面对险恶的地理环境,面对帝国主义者轻蔑的嘲笑,詹天佑没有退却,而是──

生:(齐)毅然接受了任务。

师:请大家再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地接受了任务。

师:“毅然”是什么意思?

生: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师:他为什么毫不犹豫地接受这项任务?他当时会怎样想?

生:一定要为咱们中国人争一口气。

生:一定不能让帝国主义者的阴谋得逞。

师:这条路──

生:一定要修。

师:而且一定要──

生:修好。

师: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修路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

生:关系到国家的荣誉。

生:关系到民族的尊严。

师:从这个句子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生:我体会到詹天佑强烈的爱国热情。

生:我体会到詹天佑坚定的决心和信心。

师:让我们把这句话好好地再读一遍!

生:(声情并茂地齐读)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

评析:紧扣关键句,再抓“毅然”分析,层层深入,又点“爱国”。以多次齐读的形式,不断加深学生对詹天佑“爱国”品质的认识,做到了语言文字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的有机结合。

师:詹天佑为中国人争气了吗?

生:争气了。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第七自然段。

师:请你把第七自然段读一读,大家边听边体会:从哪里可以看出詹 天佑为咱们中国争回了这一口气。

生:(读第七自然段。)

生: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

师:(板书:提早两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这条铁路修得很快。

师:说得好。

生: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己。

师:(板书:赞叹不己)“赞叹不己”是什么意思?

生:不住地称赞。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条铁路不仅修得很快,而且质量很高。

师:那些嘲笑我们的帝国主义者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会怎样?

生:他们会目瞪口呆。

生:他们会哑口无言。

师:所以,书上说这件事──

生: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师:(板书:回击)对。那些帝国主义者不是嘲笑我们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项任务吗?现在,我们不仅完成了,而且比他们想象的要快得多、好得多!将他们不可告人的阴谋摔个粉碎,给了他们一个沉重有力的回击。据资料记载,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所花费的资金比原计划节约二十八万两白银,全部费用只是他们外国专家所打预算的五分之一。詹天佑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外国人能做到的──

生:(齐)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到。

师:他们外国人不能做到的,──

师生:(齐)我们同样也能做到!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非常自豪!

生:我们为詹天佑感到骄傲!

师:请大家带着这种感情读第七自然段。

生:(自由读)

评析:采用变序教学,由上一环节的“争气”过渡到最后一段的学习,通过“提早竣工”和“赞叹不己”证明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特别是适时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下面的学习起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第二课时

师:要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这项任务,就要巧妙战胜这重重困难。

(板书:战胜)要克服这重重困难,仅靠强烈的爱国热情就够了吗?

生:不行,还得有杰出的才干。

师:课文选取了哪几件具体的事例来体现詹天佑杰出的才干?

生:开凿居庸关隧道、开凿八达岭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

师:同学们认为哪个不太好理解?

生:“人”字形线路不好理解。

师:我们那就先来研究研究“人”字形线路,哪位同学把写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的段落读一读?

生:(读第六自然段)。

师:再请大家看大屏,注意火车是怎么行驶的。

(动画演示。)

师:大家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詹天佑为什么要设计这种“人”字形线路?

生:是为了减缓坡度,让火车上山容易。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楼梯。

生:盘山公路。

师:减缓坡度的方法很多,比如建高架桥就是一种,詹天佑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法而采用“人”字形线路?

生:那样一来就需要大量的钢筋、水泥,还要有先进的设备,而那时我们正缺少这些东西。

生:即使有,施工起来的难度也很大,而采用“人”字形线路则和在平地上修路一样,大大降低了工程难度。

师:是啊,詹天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解决了难题,我们从中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詹天佑──

生:杰出的才干。

师:詹天佑的这一设计是以前的铁路建设史上没有的,是一个创举。难怪那些来中国游览的外宾,见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

生:(齐)赞叹不己。

评析:动画演示“人”字形线路,形象直观,并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辅之理解,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突破了难点,方法得当。

师:常规开凿隧道的方法是这样的:……

(师画。)

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采用的是这种方法吗?

生:不是。詹天佑开凿居庸关隧道用的是两端同时凿进法,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

师: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在纸上画一画。

生:(读、画)。

师:谁到黑板上来画?

生:(分别画、讲解)。

师:大家看看,这两位同学画得对吗?

生:对。

师:这样的施工方法有什么好处?

生:把工期缩短一半。

师:同样是开凿隧道,詹天佑为什么不采用相同的办法?

生:因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高,只有300多米长,如果也采用中部凿井法,会浪费很多时间,也很困难,不划算。

生: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只采用两端同时凿进法,工期仍然很长,而用中部凿井法,能使工期缩得更短。

师:詹天佑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最有效的施工方法,这也是他杰出才干和创新精神的体现。

评析:让学生默读思考,动手画图,并讲明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花时不多,再次加强了对詹天佑“杰出”才能的认识。

师:但是,使用这两种新方法如果稍有差错,就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用两个食指代表两个施工队进行前后、上下错位的演示。)

生:如果稍有差错,就可能出现两个隧道错位,接不通。

生:可能会把隧道打成支离破碎的几截,误时误工。

生:严重的可能出现塌方,造成大面积人员伤亡。

师:为了避免这些差错,施工前就必须进行──

生:认真勘测和周密计算。

师:“周密”是什么意思?

生:周到、细密,不能出一点儿差错。

师:为了达到技术上这种“周密”的高要求,詹天佑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写詹天佑怎么说的句子,用“?”标出描写詹天佑动作的词语。

生:(读、标)

师:詹天佑是怎么说的?

生:(读)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大屏显示)。

师:这类说法指哪些说法?

生:这类说法指“大概”、“差不多”等说法。

师:“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是什么意思?

生:工程人员不能这样说:“大概是吧”,“这个数据差不多吧。”

师:不仅不能这样说,更不能──

生:这样做。

师:你从中可以体会出什么?

生:詹天佑对工程人员要求十分严格。

师:还可以从哪儿体会出詹天佑对工程人员要求严格?

生:精密、一点儿。

师:好的,我们读一读。

生:(齐读)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师:“经常”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詹天佑不是说了一次两次,而是很多次。

生:说明詹天佑对工程人员的严格要求一贯如此。

师:詹天佑为什么不说:“你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生:用“你们”就成了命令的口吻,不是勉励。

生:用“我们”说明詹天佑对工程技术人员很尊重。

生:说明詹天佑对自己的要求也一样严格。

生:说明詹天佑工作态度十分严谨,也很谦虚。

师:谁再来读?

生:(读,将“我们”强调得很重。)

师:并不是所有要强调的词语都要重读,有的词语读得轻缓一些也是一种强调。“我们”要读得轻缓一些,要显得语重心长。

生:(再读)。

师:读得好多了。往后看,还可以从哪里看出詹天佑的工作态度谦虚严谨?

生: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生:他跟工人一起商量,决定取用中部凿井法。

师: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读。

生:(齐读)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师:为了达到技术上“周密”的高要求,詹天佑是怎么做的?

生:(读)詹天佑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经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大屏显示。)

师:谁说说自己标的动词?

生:我标的动词有:带着、扛着、定点、测绘、攀山越岭、勘测线路、绘图、计算、请教。

师:从这些词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詹天佑的工作很繁重,很辛苦。

生:詹天佑工作不辞劳苦。

师:作为总工程师,很多工作他大可不必亲自去做。但这么多工作他都亲自去做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詹天佑工作身先士卒,为大家做出了表率。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詹天佑身先士卒,不辞劳苦?

生: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

生:他常常跟工人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师:正因为如此,在詹天佑的带领下,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同心协力,经过四年艰苦的奋斗,终于高质量地建成了京张铁路,给了帝国主义者以有力的回击。让我们再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詹天佑亲自……

师:不管条件怎样恶劣,条件到底有多恶劣?

生: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师:条件如此恶劣,詹天佑仍然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詹天佑为了建好铁路,不计个人安危。

生:我体会到詹天佑无所畏惧的献身精神。

生: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

评析:詹天佑的言行反映了他工作态度严谨、为人谦虚的优秀品质。陈老师舍得给学生时间去自由读书,勾画圈点,并让学生通过反复读两个重点句子以加深理解,值得肯定。

师:詹天佑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无所畏惧的精神,顽强地工作,为的是什么?

生:修好这条铁路。

生:还为了给中国人争一口气。

生:还为了树立中国工程师的信心。

生:还为了有力地回击帝国主义者。

师:大家怎么知道的?

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师:从中,我们再次感受到詹天佑强烈的爱国热情。让老师带着你们好好地读读第四自然段。

师: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

生:(读)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师:哪里要开山,──

生:(读)哪里要架桥,──

师:哪里要把陡坡铲平,──

生:(读)哪里要把弯道改小,──

师:都要经过勘测,──

生:(读)进行周密计算。

师:为了达到技术上的高要求,詹天佑怎样说的?

生:(读)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师:为了达到技术上的高要求,詹天佑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读)他亲自带着学生……

师:遇到困难,他是怎样想的?

生:(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评析:采用师生引读法再读第四自然段,又一次感受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的强烈爱国热情,以读代讲,读得适宜。

师:人们为什么在青龙桥车站树立他的铜像?

生:为了表达对詹天佑这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怀念。

生:为了纪念他。

师:是的,我们纪念他,是因为我们永远需要他的精神,什么精神?

生:崇高的爱国精神。

生: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生:为了祖国,为了事业甘于奉献的精神。

师:让我们再读读首尾两段,再次感受一下这种精神。

生:(男女生接读第一、七自然段。)

师:旧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告诉我们:贫穷就会受欺,落后就要挨打。祖国的繁荣富强,要靠我们一代代人去奋斗。现在,祖国建设的接力棒就要传递到我们手上。同学们,为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明天,努力吧!

评析:写文章讲究“豹尾”,讲课也要有点睛之笔。让学生接读首尾两节,再次感受“杰出”、“爱国”,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实属点睛之笔。

【总评】

《詹天佑》一课的教学特色有三:

1、变序式教学:

首先从整体入手,拎出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收纲举目张之效;再抓过渡句“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重点分析“任务、困难、嘲笑”,感受其“爱国”品质;然后抓结尾段,进一步感受詹天佑的“杰出”品质和“爱国”精神;接着抓难点部分“开凿隧道”和“人”字形线路,着重体会其“杰出”;最后齐读首尾两段,形成高潮,让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每一环节过渡自然,环环紧扣,课堂结构显得浑然一体。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阅读,以带动对全节、全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尤其重视朗读对理解内容、加强认识和巩固知识的作用,其中“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一句反复出现,多次朗读,层层深入,训练到位,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了詹天佑的精神品质。

3、充分让学生读、议、说、画,自主活动,主体地位突出;老师适时点拔,有效地发挥了主导作用。

四 : 《詹天佑》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学过程 :

出示程序,揭示课题。

挂出写有“学路指导”的小黑板,要求同学们按此步骤进行学习。

(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地开始新的一课的学习。)

一、审清题目,理解题意

师:请同学们边看老师写课题,边思考如何进行学路的第一步。

生: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命题的。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生于1872年死于1919年,江西婺源人。

生:他1872年被清政府派遣出国留学,1881年以出色的成绩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京张铁路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生:文章的体裁是写人。据写人文章的特点,学习本课应弄清三个问题:①这课写詹天佑的什么事?②作者要赞扬什么?③作者要表达什么情感?

生:结合单元重点,还应弄清记叙中的说明。

[学生按教师户时所授的方法完成学路第一步。进行思维定向。]

二、自读课文,捕捉中心

1.这课主要写什么?

2.作者要赞扬什么?表达什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学路第二步。]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按教师提示的小标题分段,(简介;任命;修路;竣工。)说出分段依据,段落划分,段落大意。

四、细读课文,品词品句

教师引导学生深究,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又是怎样层层表现中心的。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讨论两个问题;①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时,表现帝国主义态度的词有哪些?词意是什么,你从这些词知道了什么?②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后,帝国主义的态度又怎样?从哪个词反映出来,从这个词你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关键词语推敲法”学习第一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当时社会环境的目的是什么?(说明詹天佑杰出、爱国。)为什么?

3.第二段作者没有直接叙事,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明)

[初步体会单元训练重点,了解“说明”这一写法。]

4.扫视第三段,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主要做了哪几样工作?

5.理解“勘测”、“隧道”的意思,说明理解词意的方法。

师:默读“勘测线路”自然段,用“段的思路法”、“设问法”自学,同位可讨论,然后汇报。

生:我用“段的思路法”学习这一自然段,这段写詹天佑勘测线路的情况。作者分四层写,第一层写……,第二层写……,第三层写……,第四层写……。作者写这段是为了说明詹天佑工作认真负责,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段的结构为并列式。

生:我用“设问法”学习这一自然段,请同位同学回答问题。我提的问题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这一组排比句说明了什么?(同位同学回答)

生:我也用“设问法”学这段,我自问自答。问题是:“‘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

生:我也用“设问法”学,我补充个问题,请×××回答。詹天佑在勘测线路过程中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被点名者回答)……

[运用“自学段落法”,不少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大家各抒己见。]

师:谁能引读詹天佑说的、做的和想的。

生:(引读)

师:从詹天佑说的话,做的事以及他想到的各说明什么?

生:(答略)

师:作者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叙述,目的是什么?(进一步说明詹天佑杰出、爱国)

[让生择“自学段落法”自学,运用其才智,自身体会理解,讨论,教师仅指点不到之处,充分发挥主导、主体作用。]

对“开凿隧道、“设计‘人’线路”两部分让学生自己读懂内容,然后检查效果,突破难点。知道这些方法是詹天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出来的。更进一步突出了詹天佑超众的才能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白作者在第三大段中采用了叙事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对詹天佑说的、做的、想的作者采用的是叙事法,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介绍采用的是说明法。叙事和说明的结合使詹天佑的形象更为主体化,更为高大。

第四段的学习,着重领会“为什么说京张铁路的修筑成功,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并理解前后呼应的意义。

[“关键词语推敲法”、“自学段落法”、“图示法”、“导读法”多种教法综合使用,在第四步的学习中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浓。]

五、圈点批注,总结交流

师:(指小黑板)现在进行学路第五步。

生:(按以往老师教的方法圈点批注,准备交流。)

师:请大家畅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阻挠”、“要挟”这两个词的意思。“阻挠”的意思是……

生:我知道了这课主要写什么,主要写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

生:我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赞扬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要表达自己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生:我知道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从内容方面讲,作者分四段写,第一段写……,……,第四段写……。写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组织材料,二是作者在文中采用了叙事、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生:我知道了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采用的方法和采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生:我知道北上的火车是怎样沿着“人”线路爬上陡坡的。

生:我知道这课的中心思想。

[聚零为整,统一思路,消化吸收,升华理解,多层反馈,检查效果。]

师:(总结略)

程序导练,多法并举

——《詹天佑》课堂教学评析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教研室

梁老师的记叙文教学采用“五步导练法”。这既是“整体——部分——整体”课堂教学结构的具体程序,又是学习方法的动态展开。由于学习目标明确、方法具体、程序清晰,使老师的“导”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学生的“学”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输入,兴趣盎然,自读、自学、自问,自得其法,成为学习的主人。《詹天佑》一课的教学体现了梁老师的这一教学特色。

导练的第一步审题,第二步捕捉中心,这是第一个整体的展开。由于学生熟练这一操作程序,使这两步的自学有广度,有深度。课前参阅了人物的有关资料,掌握写人记叙文的学习方法,明嘹重点训练项目在本课要落实的任务,并迅速、准确地概览全文,了解大意,捕捉了中心。

导练的第三、四步是引导学生对部分进行深入理解。课文的第二、三段是文章的重点,集中表现文章的中心。梁老师根据不同段落的特点,学生理解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方法引导训练。第二段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具体的说明,既是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采用问题导练。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阻挠、要挟、轻蔑”这三个关键词。学生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深入理解。从而对詹天佑受命于危难之中的勇气、胆略,拳拳爱国之心产生了强烈的敬佩之情。第三段详写了修筑京张铁路困难最多的三件事。“勘测线路”,这一节,语言文字不难理解,教师揭示了两种自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分层,设疑、质疑,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但分清了段中层次,而且对关键的词、句抓得准,分析得透彻。“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采用操作法检查自学课文的效果。教师出示三个象征图让学生动手画箭头,标方向,演示推拉的火车头。这简单的几个动作把抽象的事物变形象了,陌生的变熟悉了,使詹天佑高大的形象跃然于学生眼前,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深刻的教育。

导练的最后一步是回归整体。梁老师的做法仍是放手让学生操作。从词句到段落,从内容到中心,从写法到感受等要求学生圈圈划划批批注注,然后互相交流。既达到巩固提高,升华认识的目的,又注意了读写迁移,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还注意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五步程序导练”遵循了阅读的心理过程和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注意了它的科学性。使之成为学生自学一篇课文可操作的程序,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训练课。梁老师善于运用模式,又不拘泥于模式。在展开整个程序的过程中注意了它的艺术性。不平均用力,因文而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竭力优化程序中的每一个要素。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照此训练,一个“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局面一定会早日形成。

本文标题:詹天佑课堂实录-口语交际《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7124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