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窃读记教学实录及点评-“我说我家”教学实录及点评

发布时间:2017-09-05 所属栏目:教学实录

一 : “我说我家”教学实录及点评

我说我家教学实录及点评

 

??1.教师进行家庭情况问卷调查。

??2.学生完成调查表,收集抒写亲情的诗句。

??教学过程 

师:昨天,老师把家庭情况调查问卷认真读了一遍,对同学们的家庭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今天,我想请大家敞开心扉,向同学们谈谈自己的家,大家愿意吗?    

??生:(齐答)愿意!

??师:(板书)我说我家。

??(师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学会发现和积累家庭生活素材。

??2.清晰、有感情地叙述家庭中发生的事情。

??生齐读“学习目标”)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一些抒写亲情的诗句,现在就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还记得谁作的吗?

??生:唐代的孟郊。

??师:不错。(鼓掌)

??生:“丝丝白发儿女债,历历深纹岁月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本学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些是写家庭成员之间的故事的?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朱自清的《背影》表达的是父子情。

??生:莫怀戚的《散步》描写的是三代亲情。

??生:《金黄的大斗笠》写的是姐弟情。

??生:《金盒子》写的是兄妹情。

??生:《我儿子一家》描述的是三口之家的欢乐情。

??师:这些文章都很感人,为什么能打动人呢?我们能不能从这些文章所选的素材上得到一些启发?

??生:所选的事例其实都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师:很好!作者善于观察、发现身边小事,从中挖掘深意。其实,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前几天,老师在批改日记时发现,崔阳同学的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日记在这一点上就做得很好。崔阳,你愿意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吗?

??崔阳:我姐姐最近交了一个男朋友,他品行、修养都不错,对我姐姐很体贴,但我母亲极力反对,说他家穷,配不上我姐姐。

??师: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生:我认为看人不能仅看他现有的经济状况,重要的是看他的才干和品行。

??师:那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你有没有做出自己的努力呢?

??生:我每次回家都劝我妈,现在她思想观念已转变了!

??师:你能用正确的眼光看待这件事,并且帮助解决这件事,很是难能可贵。(鼓掌)其他同学呢?你的家庭是不是也有一些矛盾经常让你苦恼呢?能不能向同学们倾诉倾诉?

??生:我父母经常吵架,甚至动手,闹得全家不得安宁,(流泪)我是在爸妈的争吵声中成长的,我特别难过。

??师:那你想过一些办法没有?

??生:我想过很多办法,但他们不听。

??师:看来你只有加倍努力,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化解父母的矛盾了。刚才,同学们讲的都是家庭中的矛盾、苦恼,现在就让我们忘掉那些烦恼,回忆一下温馨难忘的往事吧!

??生:小时候,我家很穷,妈妈缝制了一个书包,哥哥很喜爱,但却让给了我。

??师:对这件事,你有什么感触?

??生: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让着哥哥。

??师:无论什么事吗?原则上的问题可不能“让”呀!

??生:一天下午,我肚子饿了,吃掉了母亲留给奶奶的饺子,妈妈责骂了我,我觉得妈妈很孝敬奶奶。

??师:你妈妈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

??生:我也要孝敬奶奶,长大了也像妈妈孝敬奶奶一样孝敬妈妈。

??师:很好!(鼓掌)

??师:其实在我们同学当中,还有个别特殊家庭,比如单亲家庭或爸爸妈妈一方完全丧失劳动力的家庭,这些同学能把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讲出来吗?

??生:我妈妈生前特别疼爱我,但对我的教育却很严格,她去世前一刻,拉着我的手,含着泪说:“没有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应该好好学习,应该更坚强……”(激动得说不下去了)

??(师流泪)

??师:平时多回家看看爸爸,他一定也很难过,你是他的生活支柱啊!

??生:我的妈妈一直重病缠身,爸爸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妈妈,为了妈妈的病,为了我能安心上学,爸爸真是费尽了心血。他看上去比同龄人要老十几岁!

??师:你是住校生,平常空闲时,给家中挂个电话,问候问候妈妈的病情,嘱咐爸爸多注意身体,我想你爸爸会很欣慰的!

??师:听了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大家有什么感想?

??生:这使我想起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帮助他们!

??师:你刚才这句话引用得很妙,是从哪儿得来的?

??生:这是我写日记时收集来的名言警句。

??师:不错!(鼓掌)

??师(小结):刚才一些同学向我们讲述了家中的故事,讲得很好!这足以证明他们平时能够关注生活,观察身边的小事,能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展现自己的家庭面貌。如在反映家庭亲情时,有尊老情,有手足情,也有夫妻深情;在反映家庭矛盾时,有父母、子女之间的观念、见解冲突,也有夫妻间的情感冲突。那么,要把家庭中发生的事情讲述得感人、明白易懂,你们认为需要做到哪几点呢?(师适当点拨)

??生:感情真挚(师板书)。

??生:举例典型(师板书)。

??生:思路清晰(师板书)。

??师:你们能不能根据这三点要求把自己所积累的材料再次进行筛选、润色,迅速打一份腹稿呢?有没有信心?

??生:(齐答)有!

??师:我们来一次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放轻音乐,随后,生走上讲台,开始口头习作)

??生:一次爸爸出远门,妈妈从电视中看到××轮船出事了,而爸爸就在那天准备回来,当时妈妈急得浑身发抖,急忙去拨打爸爸的手机,11个数字好不容易拨完,话还没出口,眼泪已像断线的珠子,可手机一阵盲音,就是接不通。此后妈妈在家直流泪,脸一直很苍白,眼神呆呆的,总是盯着电话机发愣,饭吃不下,觉睡不香。两天之后,爸爸来电话了。只见妈妈扑向电话机,两手直打哆嗦,急切地喊:“平生,平生,你在哪儿,你在哪儿,你没事吧?”爸爸说他很好,因为手机没电了,所以无法联系。妈妈长长地吁了口气,眼泪再次流出来,但脸上分明挂着笑容。(鼓掌)

??师:请同学们作一简单评价。

??生:声情并茂,有真情实感。

??生:他叙述事情很条理,还注意到细节的描摹。

??师:我真要对同学们的习作水平、口头表达能力刮目相看了,其实,归根到底,材料的积累、筛选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发现和感悟。同时,老师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关心家庭,还要学会关注社会,关心他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课后请同学们将腹稿再修改一下,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点评】

??这节课有以下亮点值得回味:

??1.以问卷调查结果导入  新课,既快捷,又别致。为上好一堂作文课,教者课前设计了若干题目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所得设计教学程序,如将家庭生活分为三个层次,即发现家中的矛盾冲突、发现家中的温馨、发现特殊家庭中的不平常经历等,就直接源于调查,可见课外功夫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么重要。

??2.师生的情感都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教者期望着同学们能用真情实感去开启家庭生活的“仓库”,所以,在教学中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地去拨动学生的心弦,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正因为真情喷薄而出,所以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思如泉涌,家庭中发生的故事源源不断地倾吐出来。发现生活的“锁”打开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就不攻自破。

??3.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教者对如何发现生活有理性的思考,但她没有将那些条条框框一股脑儿“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尽情倾吐,人人都能从中获得一份发现的快感,对于如何进行发现后的表达,也同样把问题抛给学生,这样悟出的写作之道再用于实践其效果不言而喻。

??4.营造良好的习作氛围。作文常常被学生视为苦恼的事,讨厌的活儿,可是,这节课上学生没有一丝苦相。教者为激发思维,先回忆描写亲情的诗句,回忆学过的描写家庭生活的课文,然后自然过渡到叙说家庭中发生的各种平凡的、不平凡的往事,这些铺垫都是有效的。尤其是当同学们对自己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再次筛选、润色、快速构思成文的时候,轻音乐飘然而至,大有音乐伴我写,搜句静中忙的乐趣,好一种轻松、愉快的写作境界!

   点评:程韶荣(江苏东台市教研室)

 

二 : 一节作文教学实录及评点_初中教育_学科研究_教育科研_

一节作文教学实录及评点

授课地点:秭归县归州镇中学

授课时间:2009年10月6日

一、导入:建构互动话题

师:提个简单的问题:现在是什么季节?

众生:秋天——

师:“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啊!可要多穿衣服,最好穿件漂亮的线衣外套。可是,我这里并没有现成的漂亮衣服。看看老师空空的双手,你们是不是很失望?

生:(几个学生窃窃私语)有一点。

师:不过,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前几年师哥师姐们在宜昌中考考场上,赢得满堂喝彩的几件漂亮衣服——中考满分作文。大家要不要一起来欣赏欣赏?

评:课堂导入角度新,驾轻就熟,随手拈来。由“秋天加衣”话题,很自然轻松的转入“给作文穿件漂亮外衣”这个作文训练话题。入题既快又准。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构建了互动话题的框架,为整节课师生互动充分展开,铺好了路基。

二、悟读:美美地读,美美的悟

(出示ppt1:)

阅读节选文段,好好想想:作者用什么高超的手法来缝制这件漂亮的“语言外衣”的?

摆在桌上的准考证,像一支魔棒,引起我无限的遐想。

它像一双有力的翅膀,让我安上它飞向梦乡。

它像一艘渡船,载着我走向成功的彼岸。

它像一架通天云梯,任我攀爬接近希望。

它像一块神奇的魔毯,让我飞向未来。

啊,准考证,你究竟是什么?

如果你是风儿,我要挂起帆随你远航。

如果你是白云,我要驾着你遨游在蓝天上。

如果你是锄头,我要用你播种希望。

如果你是镰刀,我要用你收割知识的琼浆。

——宜昌2001年中考满分作文《准考证的联想》

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全班齐声朗读。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归纳方法。边讨论边归纳,教师边板书:

构思方法:联想与想象

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设问

一句话品析:生动形象,富于文采

师(小结):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包装,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显得默然失色。尤其是考场作文,假如你的作文想从浩如烟海的中考试卷中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给你的作文穿件漂亮的外衣!让作文的语言美起来。你们想不想让自己的作文穿一件漂亮的外衣啊?

生:(异口同声)想!

师: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给每个同学的作文穿一件漂亮的外衣。

(ppt2:给作文穿一件漂亮的外衣)

【评】:知识的生成,能力的养成,来源于实践感知、探究和验证。教师设置这个教学环节正是基于这种教学理念。没有灌输,没有填压,只有引导和启发。师生一起自读自悟,自由对话,相互渗透诱导;一起动手,顺藤摸瓜,归纳总结。这既是一种教学智慧,更是一种民主思想。教学就好比植树,找到了适合生长的土壤,给予适当的培植和修剪,就应该让它天空下旷野里自我锻炼成长。

三、品读:咀嚼词句的味道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个作文片段。(出示ppt3)

阅读文段二,找出生动形象、富于文采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闲暇之时,手捧香茗,于花前月下,于春色之间,于清水浣浣、细雨霏霏之时,洗涤

了尘世喧嚣,鉴开半亩方塘,让自己与书倾心交论。

雨天适宜读古诗。古典的雨像飘飘落落的花瓣,芳菲着时空,穿越历史重重尘埃,与各领风骚的代出才人高谈阔论,在沾衣欲湿的氛围中如燕斜翔……

晴天适宜读名著。在阳光倾泻下睫毛洒进心扉之时,惋惜包法利夫人,笑叹葛朗台之吝啬,敬赞保尔之坚韧。正如大闸蟹适用高汤,清江鱼适用水煮。不同书以不同环境相衬,更显精巧。

——摘自2007年宜昌中考满分作文《读极致,读完美》

师:除了生动形象,富于文采之外,本文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还有哪些特别之处?

生:本文段采用了排比,如,“于花前月下,……”,读来整齐悦耳,琅琅上口,给读书设置了一个个美妙的情景;还用了比喻,如,“在沾衣欲湿的氛围中如燕子斜翔”,写出了雨天读古诗的快意。

生:还有“正如大闸蟹适用高汤,清江鱼适用水煮。”那句也用了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还通俗易懂。

生:“在沾衣欲湿的氛围中如燕子斜翔”一句不仅用了比喻,还化用了志南和尚《绝句》里面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前一句。

师:很好!品读得很到位。不仅分析了文段使用的修辞手法,还分析了用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特别“化用”一词用语很准确。它没有用引号,也没有引用整句诗,只取诗句的意境就是化用。化用是一种语言创新。同学们,你们还发现了什么独特之处?

生:最后“晴天适宜读名著”那一段,巧妙的穿插名著《包法利夫人》、《守财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并用“惋惜”、“笑叹”、“敬赞”表达感受,用语精确。把读者带入到了作品的情节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师:(小结)这写的是读书的事,读书的感觉。作者不仅灵活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还通过想象给读不同的书设置了不同的环境,使作文思维开阔起来。于是我们得出下面的启示:

(板书:想象 设置环境 开拓作文思维)

【评】:汉语语言的魅力,在于她用空灵的组合方式来实现丰富的表情达意价值。梅老师善于引导学生钻到文段的骨髓和气韵里去,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阅读经验,解决当下的新知识,新问题。从整体把握文段的意思到追寻作者思维方法,以及运用什么手法来修饰语言等角度出发,把阅读和写作贯通一气。不仅锤炼了学生品味咀嚼语言功夫,而且对开启学生作文思维也是很有帮助的。

四、活读:快活轻松一刻。

师:是啊!美的事情,只有在美好的环境里,才能彰显其美的特质。正如漂亮的衣服只有穿在漂亮的人漂亮的身段上才更美得动人一样。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还珠格格》片段吧。(多媒体播放:《还珠格格》片段)

师:紫薇和我比,谁美?请说出理由,让我输个明白。

生:紫薇姐姐美。她蕙质兰心,才思敏捷。说话很文雅,有一种诗意的美。

(很多同学都认为紫薇美,分别从气质、才气、性格、外貌、衣着等方面作了评价)

生:老师外表虽然没有紫薇姐姐美,但老师美在内心,美在对教学工作的极端认真负责和精益求精。

师:我很感动。真想不到,我竟然能如紫薇比美!

哦!在你们的启发下,我懂了:第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及创造美的思想和行动;第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审美角度。只有“美在我的眼里”,“美在我的心里”,才是属于“我的真美”;第三、优美幽默的语言是智慧和才华的体现。你看,紫薇说话多有水平,多美啊!她真有才!

【评】:“活读”环节,看似画蛇添足,实则颇具匠心。其一,愉悦了身心,轻松了一刻,使课堂平添了不少活力和魅力,使学生的阅读审美疲劳不再疲劳。其二,看似游离话题,实则紧扣话题,在不经意的聊天氛围中揭示了本节课教学话题的实质。

五、诵读: 书声琅琅颂落叶(出示ppt4)

诵读语段三,要求10分钟内背诵。

你飘落了,打着旋儿,缓缓地、悠悠地落下,是留恋枝头,还是忧郁悲伤?不!都不是。那是你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是欣欣然的婆娑舞姿,是向母亲表露着赤子的心。‘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经历了严冬的磨难与春的更新,你坦然化作泥土,以自己的生命去滋养、护理新的生机。于是,叶儿更青翠,花儿更绚丽,果实更甜美。

诵读悟法:(先分组讨论,然后归纳板书)

修辞:拟人 引用

人称:第二人称 营造一种面对面的倾心爱慕的氛围。

【评】“钱学森之问”拷问着每一个国民的心。毫无疑问,传统教育是成功的。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等哪一个不是童年饱学之士?还有钱钟书、朱光潜大师……一个个都从小注重培养记诵、朗读、积累的良好读书习惯,才练就了学养、学识之功德。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国语教学才会有更长足的进步。

六、方法总结

怎样让作文的语言美起来?

构思方法:联想与想象

灵活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排比、设问、拟人、引用

叙事(写人):设置环境(场面)提供生活场所 开拓作文思维

人称使用:第二人称 营造一种面对面的倾心交流氛围

———————————————————————

给作文穿一件漂亮的外衣

【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掘得源头活水,才能水到渠成地引得学生语文思维的如许之清水。方法点拨不在多,而在精要好懂。如果说前面教学环节是放,是放活学生的作文思维,那么,这里就是收。不在收得多,而在收的住,收的拢,收的紧。

七、操练:动静写生 (两个题目,自选其一)

1、多媒体播放2:刘翔100米跨栏特写镜头(出示ppt5)

写作要求:读懂画面,选用上面所学的方法,化静为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2、演示ppt6: 三尊三峡奇石:天鹅戏水、春江水暖、苍松探海

第七届中国宜昌三峡国际旅游节即将举行,学校拟将三峡奇石作为礼物,赠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请你从下边的奇石中选定一尊,仔细观察它的图案,适当发挥想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描绘它的画面,抒写这件礼物所要传达的深情厚意。作文题目自拟。

友情提示:从“仔细观察它的图案,适当发挥想象”,“描绘它的画面,抒写这件礼物所要传达的深情厚意”得知,此文属生动说明。

【评】梅老师的作文练习设计也颇具匠心。一动一静,相得益彰。从叙述、描写、说明的角度来训练,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新鲜感觉。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八、教师总结:

常言道,“文无定法”。精彩的文章来源于生活的历练和感悟。但是多读、多记诵、多积蓄一些精彩的语言片段,从精粹的语言中汲取一些养分,学习一些语言技法,也是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一条路子。只要我们长此以往的坚持走下去,一定能走出一个柳暗花明的境界。

【总评】:“语文学习中的合作互动”是我校当前开展的省级实验课题。培根说:“假如你我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后仍然每人只有一个苹果。但假如每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就有两种思想了。”实践证明,“语文学习中的合作互动”课题实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课内外语文学习活动的参与率,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语文思想和语文思维。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中拓展空间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互动,在互动中交流思想、磨砺思维,创造共赢,正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实践初衷和理论精髓。无可质疑,在这节作文训练课中,梅老师无论是在整合课程资源、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方面,都始终如一地践行了实验的思想主张,体现了实验的主体性、实效性、开放性和渐进性的原则。

三 : 《窃读记》教学实录一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学习重点: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交流读书感受导入
师: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联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生:喜欢!师: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读书感受啊?
生:我觉得读书能带给我快乐,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
生:我觉得读书让我更加聪明了,比如我读过《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那里面有各方面的知识。
生:我喜欢读内容新奇、有趣的书,像《哈利伯特》啊、《淘气包马小跳》啊,有的时候读着读着就会情不自禁地乐出声来。
生:对,有的时候,我为了读完一个故事,都忘记了吃饭、写作业。
师:看来,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就让我们走进一篇描写读书滋味的课文——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板书课题)仔细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生:“窃”是一个形声字,上面的“穴”字头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跟洞穴或者是什么隐蔽的地方有关系,下面是一切的“切”,表示读音。
解题、整体感知、读准读通。
1、 解题、整体感知
师:查查字典,“窃”有几种解释?你觉得在课题里应该取哪一种?
生:(查字典后汇报)“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偷,第二个意思是暗中、偷偷地做一件事,第三个意思是谦辞,古时候的人用来谦虚地指自己的建议,如窃以为。
生:我感觉课题里的“窃”应该选择第二个解释,因为选第一个解释“偷”后面应该是跟着一个表示什么东西的词语,比如窃书就是偷书。而课题中“窃”的后面是“读”,是指做读书这件事,所以选“偷”的意思就不合适了,应该选“暗中、偷偷地做一件事”的意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暗中、偷偷地读书。
师:好,你们都非常善于思考。那么,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到底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我们先不要急着确定答案,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
(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读后提注。)
师:怎么样?有答案了吗?
生:课文记叙了小作者因为买不起书而偷偷地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所以我觉得“窃读”的“窃”选第二种解释“暗中、偷偷地做一件事”是对的。
师:你们通过自己读书做出了准确判断,好!我们再来齐读课题
生齐读《窃读记》
2、 初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师:刚才读课文时,你发现了哪些生字、词语或者是句段不容易读好,提醒大家一起读。
生:第三个自然段有几个生字请大家注意。(读第三自然段)请大家注意“腋下”是指这里,胳膊下面;哟,是个语气词。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这里边来了。”
生:第四自然段有两个生字请大家注意(读第四自然段)。作者把自己比作“一匹饿狼”“匹”要读第三声,饿狼的饿是饥饿的饿。还有“贪婪”是个新词,请大家跟我读“贪婪”。
师:提醒的好。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遍。
(生齐读)
生:第八自然段的句子都很长。我来读一读。(生读第八自然段)
师:请同桌的两个人每人一段,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都读通读顺了,并感受一下作者“窃读”是一种什么滋味?(同桌对读。)
交流初读感受,细品读书滋味。
师:同学们,读书有千百种滋味,通过刚才读课文,你是不是感受到了林海音躲在书店里窃读是一种什么滋味?
生:“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第四自然段的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林海音窃读的感受是既快乐又恐惧。
师: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去体会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生画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汇报自己的体会。)
生:我画了第三自然段的语句,这一段描写了作者寻找自己想要读的那本书时的动作和心情,从表示动作的词语中我体会到了作者窃读时的快乐。第三自然段说“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把短发弄乱了”作者都不在意,还说“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挤进来后,“急切地寻找”,从这些动作里面,我体会到作者窃读时是多么快乐!

《窃读记》教学实录一_窃读记课堂实录


生:补充!当作者找到书之后。有一句话也让我感受作者窃读得快乐“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再昨天的地方了。”
师:那你能来朗读这段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快乐吗?
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快乐。)
师:感受到作者的快乐了吗?
生:我感受到了,从这一句“哟,……”
师:你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啊!
生:还有这一句“啊……”他读出了找到了特别想的那本读书时的高兴滋味,都有些兴奋了。
师:是啊,默读有利于思考,朗读确有利于表达。尤其是当你能通过朗读,让听众感受到你体会到的作者的情感时,那又是一番读书的乐趣啊!下面谁能把自己体会到的作者窃读时的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有感情朗读)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想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师:听出快乐的感受了吗?
生:听出来了,我也来读。(再读)
师:老师也想读一段。(有感情读“我合上书……”)
生:老师,我从您的朗读中感受到作者窃读后心满意足的快乐。我也想读一读。(我合上书……)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获得了知识后的快乐,它在书店里读了两个小时的书,已经是“饥肠辘辘了”,可是,作者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一定从书中收获了很多知识,他的肚子虽然是饥饿的,可是心情却好像享受了一顿美味佳肴那样快乐。

师:是啊,读书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会让人无比的快乐啊!
生:我来读这句“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生:我听出来了,作者身体上很疲惫了,她却感到浑身轻松,说明她读完书后非常的高兴和满足。
师:是啊,怪不得作者在一开篇就写道“转过街角,”(师引读,生接读第一自然段。)
师:从刚才朗读的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窃读时的快乐,那么,窃读时只有快乐吗?还有什么滋味?你们感受到了吗?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窃读时惧怕的滋味。“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作者只读书,不买书,怕让书店的老板看出来,就得想办法隐藏,贴在一个大人身边,躲来躲去的,这种读书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生:还有“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作者读书,是在人多、别人注意不到她的时候窃读,所以当书店里的人少了,她就得丢下心爱的书转移到其它书店。一本书要转好几个书店才能看完,这种滋味也不好受。
生:我对作者下雨天窃读的感受最深。“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作者心里明明喜欢下雨天,它可以假装躲雨而窃读。可是,表面上却还要作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这种感觉很复杂啊!
师:“假装”这个词说的好!一起看看“我”是怎么“假装”来掩人耳目的呢?每人一句,读读这一段。
生:(逐句接读相关句子)
师:哦,作者表面做的和心里想的可不一样啊!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就是──
生: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
师:哦,这么说来,这是一个心口不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的坏学生了?
生:不对,他不是这样的学生!
师:为什么呢?明明就是做一套想一套呀?
生:可是,他这样做也只是为了能读到书呀!为了能多读一会书呀!
师:哦,只是为了──
生:能读书。
师:只是为了──
生:多读书!
师:为了多读书,作者窃读时还要忍受哪些不好受的滋味啊?
生:不好受的滋味还有“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作者读书,常常忍饥挨饿的。
生:还有这种滋味也不好受。“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作者读书太累了,腰酸了,腿疼了,脚也麻了。一直站两个多小时,收获很多,也付出很多。
师:你们通过细细品读,感受到了作者窃读时复杂的滋味。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文章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书读到此时,作者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
生:这是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学生。
生:这是一个在读书中享受到精神快乐,忘记了饥肠辘辘、腿酸脚麻的学生。
生:这是一个嗜书如命,在读书中长大的孩子。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共同感受一下这个“嗜书如命”的孩子吧。
第二课时
听写字词,加强积累
师听写:(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生听写后,同桌互相对照、监察、订正。
赏析词句,感悟写法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是怎样“窃读”的和“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再读一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生:“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写出了作者在下雨天“窃读”时的动作和心理,而动作和心理又是截然相反,正是这样截然相反的对比,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想尽一切办法读书的孩子,仿佛这个孩子的形象就在我面前。
师:是啊,细致的心理描写突出了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的内心世界,再加上具体的动作描写就把嗜书如命的学生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还有那些语句也给你留下了这样深刻的印象?

《窃读记》教学实录一_窃读记课堂实录


生:是第二自然段“我边走边想:‘昨天……’”读了这一段,我仿佛看到了作者慢慢地向书店走去,边走还边回忆着昨天“窃读”的情景。看到书店里人多,很高兴,因为它可以继续“窃读”;同时又有些担心,担心买书的人多会不会把自己没看完的书买走了。
生:我也有和他相同的感受,所以,我觉得这段话应该读得慢一些。
师:好,那你来试试吧。
生:(慢速朗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看,仔细体会细致的心理和动作描写,还可以让我们想象出作者当时的一举一动呢。像这样一边想象,一边朗读,更能感受到作者写的生动、形象。我们一起来这样读一读。
(生朗读,读出慢慢行走、如有所思的感觉。)
体会语句含义,升华情感
师:(过渡)“我”一放学就急匆匆地赶到书店,“我”一读书就是二个多小时,我腰酸腿疼肚子饿,我为了多读一会书,在下雨天变的“表里不一”……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啊?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看看是什么力量在鼓励着作者?
(生浏览课文)
生:我觉得是国文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师:我们都来看看这句话,请大家讨论一下:(课件出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就像我们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多吃饭、增加营养一样,我们现在正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时期,就需要多读书。
生:身体成长需要营养,我们就要通过吃饭来获得营养;我们心灵和思想的成熟,则需要通过读书,从书中获得知识、获得精神上的营养,所以国文老师鼓励作者多读书说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师:理解得很好。大家课前搜集了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能结合这些读书名言说说自己的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生:我读过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要后通过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够学到很多知识、懂得很多道理,才会进步。
生:我国古代大诗人杜甫曾经说过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就是说读书多了自然就会写出好文章来。我觉得读书多了不仅能写出好文章来,还能懂很多道理、获得好多知识,才能健康成长。
(联系名人读书故事谈体会)
师:古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今有论:“现代人要终身学习。”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呀,就象是鱼儿离开了水,生命离开了阳光。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至理名言吧。(指名读、齐读。)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他为了读书可以不吃美味佳肴,他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他为了读书可以象一匹“饿狼”,他为了读书更可以“口是心非”!而这个“口是心非”一定是打了引号的,因为他和我们一样!我们都一样明白了“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喜欢这篇文章吗?
(出示作业)
①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②根据本课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生抄写后展示)


(语文课堂 网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四 : 《窃读记》教学实录二

执教者:罗敏明
一,教材解读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在窃读这种氛围中,一方面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非常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心情变化,使人如历其境.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三,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四,设计理念:
在处理教材前,我感受到本文故事感人,文笔纤致,环境渲染很出彩.但是对现在的孩子进行教学困难很大.其一,作者的生长年代和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差距.这种背景的差距是孩子理解文本的关键.如何让学生接触文本后,尽快地融入到文章的情景中,是设计中的一大难点.其二,本文的故事情节虽然线索分明,叙事有理.但是围绕着窃读这一线索,作者的窃读滋味复杂,矛盾,善变.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人物情感的复杂细腻与学生的学习认知有很大差距.因此,我决定顺着作者写这件事的思路进行教学,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作为本堂课的课眼,就在1—7自然段中通过让学生体味作者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句,去感受作者窃读时快乐,惧怕,急切,坦然等复杂的滋味.文章的题眼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也就是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以及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等教学目标将放在下节课进行落实.
课前谈话: 聊聊历史和生活.
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
有没有去新华书店看书 坐在地上,挑一本喜爱的书可以毫无顾及地看上一下午,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大玻璃,这一切是那么和谐和悠闲.
是的,同学们生活在一个衣食无忧的年代,只要你想读书,父母会给你买上许多书.可是在解放前的中国,(1949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进书店的.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买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有些穷人家的孩子非常渴望读书,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背着书包上学;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读书是富贵人家的享受,没有钱还要读书的人会被别人取笑,认为是不识抬举.在那个社会,男女地位悬殊,女子无才便是德.正因为如此,女孩子读书的很少,读了书的女孩子学几年也就早早待在家中,等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嫁人了.
我们要认识的一位女作家——林海音(1918——2001年),就是出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作家,被成为祖母级人物,她写了十八本书,她的文笔和写作手法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一种写作风格.后来的著书成名完全得益于她小时侯读的那些名家名作.她出生在日本,5岁的时候随父母来到了北京,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她生长的环境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虽然家里供她读书至大学,但是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差,根本没有闲钱给她买书看.但是,她心中酷爱读书的情结一刻都没有放松,她想尽办法读到了许多梦寐以求的书,为以后的写作道路铺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师:你们喜欢读书吗
学生齐答:喜欢.
谁能来形容一下你爱读书的具体表现呢 生表述.(2个左右)
生1:我喜欢上一本书,就会没日没夜地看,常常忘了吃饭和睡觉.
师:咱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情况.
生异口同声答:废寝忘食.
师板书这个词.
生2:我喜欢一本书的时候,总是捧在手中,舍不得放下.
师:真是——生接:爱不释手.
提供一些成语给学生,如: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爱不释手……
2,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走进一位女作家——林海音的童年,看看她是怎样酷爱读书的.
屏幕出示林海音的照片,师口述林海音的情况.(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她是怎样读完一本又一本心爱的书呢 )
初读课文.
1,师:先自己读一遍课文吧!不理解的词语作个记号,不理解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
2,学生读课文,师巡视指导.师随机将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3,师板书词语:贪婪 腋下 饥肠辘辘
师:老师发现这些词语对大家来说有一定难度,读.说说意思.
4,读了课文,你知道童年的林海音是怎样读书的呢
生1:她是在书店里读书的,而且是悄悄的,不能被书店老板发现.
师:正如大家说的那样,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童年的林海音只能在书店里偷偷地读完一本又一本书.
5,课文没有题目,你觉得取什么课题最适合这个故事呢

《窃读记》教学实录二_窃读记课堂实录


生几乎异口同声答道:窃读.
师评价:你们取的题目竟然和作者想的一样.
出示原先的课题.读课题.
师:换个字理解窃的意思.
生:是偷读.
师:窃读并不是偷书,而是偷偷地在书店里读书.
6,课文中一句话直接道出了作者窃读时的滋味,能找出来吗
生思考5秒左右,开始动笔,在书中划出这句话.
师:大声地把这句话读出来吧!
生读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学习1—4自然段.
1,交流:直接表述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
幻灯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齐读句子.
师:作者快乐的是什么,惧怕的是什么 联系上下文,好好想想.
生考虑大概3秒.
生:作者快乐的是她总算找到了想看的书,惧怕的是担心被书店老板发现,会把她赶出去.

师:他说得对吗
生齐答:对!
师:此时此刻,我们无法亲身感受到那种窃读的滋味,但是,作者笔下的文字是鲜活的,这些文字会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先让我们在1——4自然段中去找找作者窃读时的快乐吧!
2,学习1——4自然段.
师:读读这些文字,体会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你能否感受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 学生自己学习,师巡视.
3,交流:结合找出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提醒交流规范一点:我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读语句,说理由.
交流句段一:
生1:我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了作者的快乐,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因为他找到了想看的书,所以心中是很快乐的.
师:你说得真好!这句话中有一个字最真实表现了作者当时极度的快乐,可以用惊喜来表达.
生齐说:啊
师:是的,这是作者看到了她心爱的书时的惊喜,是与老朋友重逢般的惊喜,就这样读.
齐读句子.
出示句子: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作者窃读的快乐,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还感受到了作者寻找书时候急切的心情.
师:就带着这种寻书的急切和找到的快乐,读这句话.
学生自己练习读.
指名读.
出示句段: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师:其实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动作描写是很精彩的,找找动词.
师和学生一起找到动词,用记号表示出来.(跨 踮 钻 挤 )
师:再注意一下一个细节描写,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体会一下这些动作和这个细节,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心中很急切.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已经顾不上去理头发了,一般情况下,女孩子很注意自己的形象,而她却不在乎这些了.
师:一个不顾惜自己的形象也要读书的孩子.
生:我体会到了作者非常爱读书.
齐读这段话.
交流句段二:
生:我从这句话感受到了作者窃读时的快乐,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作者急切想读到这本书,我可以感受到她的快乐.
师:这句话,谁再来说说体会
生:我从像一匹饿狼和贪婪感受到作者读书的急切,她带着快乐的心情读到了这本书.
师: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呢 当你捧着心爱的书,读着读着,你也许会忘记——(生接:吃饭);你也许会忘记——(生接:睡觉);你也许会忘记任何烦恼,这时候的你快乐吗
生齐答:快乐!
师:是的,这时候的作者也是这样快乐,她正快乐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再读这句话.
齐度.
交流句段三:
生: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作者窃读时的快乐,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暗喜告诉我们作者当时很快乐.
师:这时候的她又因为什么而快乐呢
生:作者因为自己溜进店门没被发现而高兴,因为她可以快乐地寻找她想看的书了.
生:还有我可以安心了,也说明作者当时很快乐.店里的顾客少,她就不容易被发现,这样她也可以安心看书了.
4,师: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的心理活动是非常生动的,文字在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很复杂而且善变.除了快乐,你还感受到其他的心情了吗
指名说.
评:这是一个多么酷爱读书的小姑娘啊!
那么,面对惧怕,这个小姑娘又是如何坚持窃读的呢 请大家快速阅读5—7自然段,找找答案.
四,学习5—7自然段.
自由读5—7自然段,想想这三段内容写了什么.
看着屏幕上的句子说说.
当她感到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 ;
为了隐藏自己,她会 ;最令她开心的下雨天,为了让别人更相信自己,她会 .
指名说;(2位同学),自己说给同桌听.
3,也许大家会觉得不可理解,为什么她要费尽周折来隐藏自己呢
生:因为她怕被书店老板发现.
引出句段: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1)师: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你认为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 (假设1:书店的人少了,她容易被发现;假设2:书店的店员或老板已经发现了她,盯着她看以示警告;假设3:书店的店员或老板用语言呵斥,轰赶她出去……)
生1:也许是老板已经发现了她,已经在看她了.
师:会以什么样的眼神看着她呢
生:注视
生:瞪
生:盯
……
师:也许——
生2:也许老板已经准备赶她了.
师:会用什么样的语言
生:他会说:小姑娘,你不要再看了.
师:这是一个相当宽厚的老板,如果是一个冷漠,自私的老板呢
生:他也许会说:小瘪三,没钱就不要来看,滚出去!

《窃读记》教学实录二_窃读记课堂实录


(现场哄堂大笑).
师:一个多么形象的词啊!小瘪三道出了作者当时窘困的生活状况.
如果这是一个相当粗暴,蛮横无理的老板呢 他不但会用语言侮辱她,甚至还会采取一些动作.
生:那老板会用扫把将她赶出门去.
师:好!赶!
生:那老板会把她拖出去.
师:拖!
生:拎!
生:推!
生:撵
……
(2)出示一段课外内容: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话,这段话选自林海音《窃读记》原文中的一段话,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指名一位同学读这段话.
指名生读该段话.
学生沉浸在回味当中,片刻——
师:是怎样的屈辱让这颗小小的心灵受到了创伤,甚至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 你能猜到这段话背后隐藏的一个故事情节吗
生:那个老板用极端粗鲁的话羞辱了作者,甚至还打了作者.
师:那么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又指什么呢
生:指老板羞辱作者没有钱,很穷.
师:就如刚才的那个词——生接:小瘪三
(3)师生合作再现故事情景
师:我需要和几位同学合作着将这个故事用语言表达的方式展现在大家眼前,谁愿意
师与学生一起口述:
(师)有一天,我正贪婪地读着那本我喜爱的书,突然,一个巨大的吼声向我袭来——,

(生)小瘪三,没钱也来看书,给我滚出去!
(师)随即,一只大手攥紧了我的衣领——
(生)将我高高拎起,提着走到门口,将我重重地摔在地上——
(师)我回头一看,看到了一张
(生)充满怒气的脸
(生)一张严厉的脸
(生)凶神恶煞般的脸
(师)紧接着,一扇厚厚的木门碰地一下在我背后关闭……
(4)回旋文本.
师:也许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所以,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伪装和保护自己.所以——接说句式:当她感到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她会 ; 为了隐藏自己,她会 ;最令她开心的下雨天,为了让别人更相信自己,她会 .
(5)小结
这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啊!
五:全文总结
同学们,可以说《窃读记》三个字中充满了作者读书的乐趣,也饱含着作者童年时代的辛酸.下节课,我们再来回味这个感人的故事.
课后反思:
拿到《窃读记》这篇教材到上公开课只有四天时间,我前后设计了四次教案,但是在两次的试教中都宣告失败.从我最初的设想要设计开放的提问,抓住文本中出色的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窃读的滋味,进而感受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那种读书热情,设想是好的,但是实践是困难的.确定用这种稍显得保守的方法来上这堂课后,最初遇到的两个大难题(作者的生长年代和背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很大差距和作者的窃读滋味复杂,矛盾,善变,学生理解困难极大.)几乎迎刃而解,学生不但能体会作者孩提时酷爱读书的兴趣,而且借助铺垫课外相关的一段文字,猜测老板的态度,语言模拟现场情景等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充分感受到了她想要读书是多么艰难,更加深了她爱读书的
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

(语文课堂 网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本文标题:窃读记教学实录及点评-“我说我家”教学实录及点评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514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