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8-01-02 所属栏目: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 : 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1.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2.加强建模训练,培养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建立适当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是运用数学能力的关键一步。解应用题,特别是解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造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运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亲手操作,如测量、市场调查和分析、企业成本和利润的核算等。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

二 : 英语辩论与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摘 要: 结合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从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中的认知、情感两个维度出发,根据英国议会制辩论的规则,探讨英语辩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

关键词: 思辨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 英语辩论
许多外语界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关注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文秋芳,2008;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等,2010),认为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比较薄弱(黄源深,2010;何其莘,1999)。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等(2010)更是用实证数据检验了英语专业学生就思辨能力低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的假设,结果表明,虽然总体上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但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1-3年级之间的思辨水平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这就表明,英语专业学生大学三年的学习对思辨能力发展的影响没有其他文科类大学生强(文秋芳等,2010)。
针对这个问题,许多专家提出了解决方法,比如把思辨能力培养融入精读教学和演讲教学中(韩少杰,王小英,2009;刘艳萍,2009),或是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引入英语辩论(师璐,2013)。以英国议会制辩论为例,探究英语辩论如何提高思辨能力的研究还比较少,因为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是近几年才被引入国内的(2010年5月,第十四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首次采用英国议会制辩论模式)。本文将从英国议会制辩论出发,探讨英语辩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
一、思辨能力的涵义
关于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 skills①)的定义和解释很多,笔者在这里主要引用文秋芳(2008)提出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见表1),因为该模型总结了国内外三个有影响力的论述思辨能力的理论模型的优点②,更精辟、更清晰,便于笔者论述英语辩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
该模型将元思维能力置于思维能力之上,说明元思维能力管理与监控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认知与情感两个维度,认知能力又包括认知技能与认知标准两个分项。认知技能包括分析、推理及评价技能;认知标准包括精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及灵活性;情感维度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与坚毅(文秋芳,2008)。该模型层次清晰,内容简明扼要,实用性强。
表1 高层次思维能力①层级理论模型(文秋芳,2008:30)
二、英语辩论与思辨能力的培养
(一)英语辩论对元思维能力的培养
辩论中的点评环节涉及培养辩手的元思维能力。辩论结束后,评委一般不会只是简单地给出成绩,而是先对每一支队伍作出评价,这种评价不是评委对每支队伍整体表现的泛泛而谈,而是根据每支队伍的主要观点作出的。通过评委的评价,辩手可以发现自己提出的观点哪些是具有说服力的,为什么,哪些说服力不够,是由于逻辑不够清晰,还是其本身存在谬误③。此过程可以有效帮助辩手在以后的辩论中自我监控,调整自己思考的切入点及逻辑性并学会自我评价。可见,点评环节可以有效培养辩手的元思维能力。
(二)英语辩论对认知能力的培养
辩论的许多环节都涉及对认知技能的培养,即对分析、推理及评价能力的培养。
辩论中对辩题的准备及定义就涉及对分析能力的培养。由于英国议会制辩论的辩题类型多样,覆盖领域广,很多都是社会热点话题,但是辩题只在辩论前15分钟才会公布,因此辩手通常需要提前搜集各种各样的资料,包括新闻、相关书籍及论文等,并将其筛选、分类。此过程可以提高辩手的分析能力(归类、识别及比较的能力);正方第一辩手的职责之一是对辩题进行定义,这要求辩手在准确理解辩题的基础上,清晰地阐述辩题。可见,对辩题进行定义有利于提高辩手阐述及识别的能力。
推理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辩论过程中。除了正方第一辩手外,其他辩手也要对对方观点进行反驳,另外所有辩手都可以提出质询(POI)④,这些都需要辩手具有很强的推理能力,迅速识别出对方观点中的谬误。对于正反方时第三辩手来说,虽然在辩论中发言较迟(正反方第一及第二辩手发言结束后,第三辩手才发言),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准备,但是由于正反方总结陈词时第三辩手要提出一个与本方一、二辩手完全不同的延展案例,并且他们在准备的时候不可以同本方一、二辩手交流,因此正反方第三辩手要预测本方一、二辩手可能提到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更深刻、更新颖的观点。此过程可以提高辩手提出假设及推论的能力。
评价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正反方第四辩手的职责上。在整个辩论过程中,正反方第四辩手需要记录整场辩论中出现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总结出整场辩论的主要观点及冲突点(clash),并对其进行评价。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辩手整合信息及评价信息的能力。
认知标准是衡量辩手思辨能力的尺度,可以帮助辩手评价自己的思辨能力。辩手能否清晰地陈述观点(精晰性),所选证据是否切题(相关性),论证过程是否有条有理(逻辑性),能否提出更有深度的观点(深刻性),以及能否灵活地变换视角,提出有说服力的POI(灵活性)都会影响辩手的得分,因此辩手会注重对这些方面的改进,从而可以增强辩手思辨的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及灵活性。
(三)英语辩论对思维能力中情感维度的培养
纵观辩论的前前后后,不难发现,在接触不同的辩题,准备各方面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辩手好疑、好问及好学的精神;通过对一个辩题正反两方面的深刻思考,辩手们会认识到容忍与尊重不同意见的重要性,辩手在与自己的搭档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有利于培养辩手乐于修正自己不当观点的态度及合作精神;当辩手用自己的演讲让评委与观众信服,当辩手成功地解决对方辩手提出的质询,辩手的自信心会增强。同时,辩论又是一件苦差事,每次大约一个小时的辩论,需要每位辩手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所学知识,积极思考,灵活应对。此过程对辩手体力及脑力都是极大的挑战,因此有利于锻炼辩手坚毅的性格。三、结语
笔者结合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从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中的认知与情感两个维度出发,分析了英语辩论对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影响。英语辩论中的点评环节有利于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辩题的准备及每个辩手承担的不同职责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培养;在整个辩论过程中,辩手的好奇心与自信心可以得到增强,辩手会更开放、正直、坚毅。因此,英语辩论可以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希望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学生重视英语辩论,参加英语辩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思辨能力。
注释:
①这里的高层次思维能力与国外“critical thinking skills”相对应。文秋芳开始建议将其译成“高层次思维能力”,现在认为译成“思辨能力”更为合适(见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等,2009)。
②一是由美国哲学联合会组织的“德尔斐研究”(The Delphi Research)课题组提出的双维结构模型;二是由美国高层次思维中(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Paul与Elder提出的三元结构模型;三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崇德提出的三棱结构(文秋芳,2008)。
③谬论(Fallacy)包括以偏概全(Slanting)、权威化(Appeal to authority)、发生先后即因果(Post hoc)等,在此无法一一介绍,具体类型及定义参见Moore,Brooke N.&Richard Parker.2007.Critical Thinking.New York:McGraw-Hill(转引自张艺琼,2010)
④根据第17届“外研社.当当网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赛制,选手可以在辩论的第一分钟末至第六分钟末期间的任意时间口头提问或起身要求质询,被提问的辩手可以接受或回绝质询。如果接受质询,提问辩手有15秒时间提出异议或提出问题。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2]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5):350-400.
[3]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www.61k.com)].外语界,2010(1):11-16.
[4]何其莘,殷桐生,黄源深,刘海平.关于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24-28.
[5]韩少杰,王小英.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9,30(6):67-70.
[6]刘艳萍.英语演讲教学与思辨能力的培养[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9(3):49-66.
[7]师璐.英语辩论与英语专业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综合英语教程为例[J].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13(3):60-90.
[8]张艺琼.英语辩论与英语专业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英语辩论规则为指导思想[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21(6):105-108.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课题“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2-GSGXG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 : 学会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幼儿早教)

家长们若是想要培养一个好习惯的宝宝,不仅仅要做到严以律己,还要多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培养宝宝辨别是非的能力,更要从一些小事做起,以下就来详细的了解下吧!
   父母要培养知书达理的孩子,就要从生活中做起,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让孩子自己有一个是非好坏的标准。这样,才能使孩子做到自我控制,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也会做到明辨是非。早教网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在报摊买了口香糖就直接把包装纸扔在了柜台上。既然把包装纸给扔了,那他最后八成把口香糖也直接吐在地上了。这是违反规定的,无视了不可随地乱扔垃圾的这条社会规则。而这么做的孩子八成觉得自己只是想扔才扔的。这个孩子无法控制自己想要扔的冲动和心情,即使前方几米外有垃圾桶也无法忍着到那里去扔包装纸。而任由自己的冲动和性情来生活,是意志力差的表现。因为无法控制自己,只是随性子去做事情,正是自身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的表现。
  相反,意志坚强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会克制自己,观察下周围,如果有垃圾桶的话就会到那里去扔。即使附近没有垃圾桶,也不会乱丢包装纸。懂得遵守规则礼仪,能够压抑自己的冲动的孩子正是意志坚强的孩子。而培养孩子们的这种自控力在父母平时的教育中就可以做到。
  所以请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懂得遵守规则礼仪,能够自我控制的孩子。因为能够做到的孩子才是意志坚强的孩子。人仅仅凭着感性来辨别是非是很困难的。                                                 
  像上述例子中,在这个时候到底要不要乱扔包装纸,如果只凭心情和情绪来判断的话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今天心情不好就随便扔,心情好就遵守规则。这样随随便便的态度是不能好好地遵守规则礼法的。那么能够遵守的要点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心中要有自己的信念标准。如果心中有“无论何时都不能乱扔垃圾”的信念标准的话,那么无论心情好还是不好,无论周围有没有人,都会按照自己心中的信念标准来行动。心中有自己的信念标准的孩子,行动时是不会犹豫动摇的。而这种信念标准正是意志坚强的一部分,通过抑制想乱扔垃圾的冲动也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忍耐力。早期教育
  而让孩子的心里装有正确的信念标准是父母教育的使命。各位爸爸妈妈,请务必把能够明辨是非的信念标准作为礼物,送给孩子,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牢牢地记住。
幼儿教育小编总结:教育宝宝要学会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如果家长们对这一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就请多看一些类似方面的例子,教会宝宝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于宝宝们将来的成长很重要!

四 : 在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究能力的探索

引子

将带有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有许多的优越性。可以使学生拥有丰富全面的资料信息,独立自主地探索研究,尽情地讨论交流,高效轻松地复习。推进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整合,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学习中,通过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探究能力,以任务驱动为手段,探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以自由讨论、充分交流为方式,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探究能力

电子游戏机房一度(也许现在仍是)成为令学生留念忘返的而又让教师和家长头痛的地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游戏吸引孩子的关键因素在于对真实情境的模拟。如果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利用游戏机式的情境因素,那么我们的学校出可能会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乐园。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主要的信息源是课本中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师的讲解、板书和表演等,这是与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相适应的。而在建构性的教学法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信息源空前扩展,而这些真实的问题情境在网络中是可以得到更多地展示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活动会因此而超越教室的界限。为了分析、思考某些问题(比如语文课中的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的心愿表白、诵诗、唱歌),学习者不但要现场表演,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要能了解到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如举办好主题班会),学生们要到图书馆去查阅有关资料,查阅各种多媒体百科全书光盘,也可以通过电话、国际互联网等直接访问有关专家或商店工作者,所有这些信息都可能对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起到有力的支持作用,课程和教材的含义被大大地扩展了。在教学中,我首先把即将进行的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提前获得即将要学习的有关信息,然后 在课堂上进行信息交流,全班资源共享。例如在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青春随想”这一课时,首先告诉学生要举办一个“青春颂歌”主题班会并办一份青春知识的手抄报(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设计),要求学生积极准备,同时我把相关的资料和网站告诉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操作,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学生纷纷将自己准备的内容充分展现,收效颇好。

二、以任务驱动为手段,探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以便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学习方式上,我们的尝试是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启发和带动学生进行基于网络环境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如在《孔乙已》一课的学习中,,先设计几个基本问题(如文中有好几处写了众人的哄笑,作者为什么要写众人的哄笑,这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有什么联系?文章中“孔乙已”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主要人物,作者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他,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怎样理解本文故事情节的安排的?等),任务下达之后,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启动各类搜索引警,就自己所需的关键词进行搜索并从所得到的结果中进行筛选和资源重组,然后存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通过资源共享进行讨论交流,进行探究。

我们在探究中力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为学生创建符合教学内容的学习情境,并提示知识结构和知识联系,使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自己的探索过程。尽管每一个学生提出的观点、检索的资料和提交的结果不一定准确、完整,但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积极思考的协作学习中,通过多次的交流,他们的知识的建构将逐渐变得完整。另外,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把抽象的文字的内容转变成更直观的感性材料(如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还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教学信息丰富,学生获得的记忆数量及质量均大幅提高,日积月累想象力自然也得到提高。

学生作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主体,在一定的任务驱动下,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所提供的“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知识为内容,以网络环境和网络资源为载体,在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更主要的是使他们学会了知识的建构,也培养了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三、以自由讨论、充分交流为方式,利用网络环境,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种事实性信息及概念、原理的记忆、复述和简单应用。而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则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思维活动起来学习,学习者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对新经验和旧经验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的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对此作出检验。网络教学的最大优势之一是教师与全体学生、一部分学生与另一部分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讨论、充分交流,而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这些讨论存在着交流,有相当多的沟通是围绕学习者对某个主题的见解,想法而展开的。学习者就所探索的内容而展开交流,而且在对话中可以激发出他们头脑中的高级的思维活动,如辨别、推论、概括、质疑等,而不止是表述各种事实、经验、定义、程序等。随着交流的进行,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达成共识,而不是靠教师事先的安排、控制来形成的“共识”。

 

五 : 刍议网络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提高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新世纪接班人,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有一些学校还组建了校园网,尝试实施网络教学,在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过程中,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一、培养了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习资料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和录像等这些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这样的信息来源显然是非常有限的,而且缺乏可选择性,学生只能全盘皆收。当今社会,信息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学生每时每刻都受着不同信息的影响,如果学生不加选择地完全接受,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如果学生光是接受信息,而不对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体系,学生也不能完全掌握这些知识。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
在网络教学过程 中,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获取知识,通过协作学习,最终形成知识体系。这种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从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探究的学习主体上来,从中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能力。
        网络技术的发展成就了Internet,同时也为现代社会建立起一种全新的信息观念和通道。可以预见,基于因特网为基础载体的各种信息将成为未来知识的主体,而信息存储、信息交换、信息创造、电子商务等等各种活动均逐渐对因特网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如果仍然以完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教育我们的孩子,这将与社会发展完全不相适应,学生离开校门后完全不适应社会,什么都要从头学起,那么,我们的教育目的又究竟在哪里?
教育应当具有超前意识,网络教学是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流,要求学生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信息的收发。因此,小学初级阶段需要作大量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铺垫,并让学生进入互联网,在网际自由遨游,亲身体验信息世界,掀开互联网的神秘面纱,这就为学生以后适应信息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提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轻松、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学会创造,构建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这需要教师本身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弄清“教”与“学”的辨证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计算机网络以其信息的大容量、超强的处理能力、丰富多采的对象以及生动形象的人机交互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 中,老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注重的是为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存在着严重的“高分低能”问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对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和疑义,刻苦钻研,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热爱真理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良好情感,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习的坚强意志。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自学能力,提高了素质,使学生有了比传统教学更大的收获,这说明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是提高传统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 中,多媒体网络技术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这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情操陶冶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只有靠我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才能充分发掘新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将它们应用于教学,有力地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出更多更能适应社会的人才。
本文标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810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