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07-30 所属栏目: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一 :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

在教完本单元,并测试联系后,我发现"倍数和因数"这一内容与原来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也出现了很多教学的困惑.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因数倍数。

本单元主要采用的小组或同桌进行交流,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因为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知识,而且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性知识,有些知识就必须由教师来教学,很直白的告诉学生,这是不可避免的。而能让学生去探索发现的,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在让学生去交流时一定要明确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很困难,因为很多学生都会无序的去找,这样就造成遗漏。

一、“自然数的定义”让我困惑。

老教材里只说像1,2,3,4,5,6......这样的数叫自然数,而新教材则把0也放进去了,接下去又说研究(零除外的)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让我有点搞不清楚.又如书上什么地方都没出现素数的说法了,试卷联系上却有了,要不是新老教材都教过,对什么是素数可要去大查一番了.

二、为什么本册书上在讲“倍数与因数”的时候不提整除。

我的头脑也许还受以前书的影响,我认为说到“倍数与因数”必须要谈到整除,似乎只有谈到了整除,才有资格说到“倍数与因数”,但是我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也没体会到书上在这里不提整除到底好处在哪儿,而作业中却出现了,到底是教呢,还是不教。真感到困惑。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教学反思 来自61阅读。

二 : 39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整体说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探究现实中小数乘法的问题,通过合作交流,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获得成功的体验,坚定学习信心。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上述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鉴于此,本单元的编排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内容编排结构如下表:

小数乘法教学总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5”的教学中,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如,教学“1.2×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1.2和0.8”转化为整数12和8的理由,再说出积“96”扩大到原来积的“100”倍,所以必须将“96”缩小到它的1/100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能表达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

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

4.本单元可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二)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重点:

探究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暑假生活过得很愉快吧?你们都到哪儿去玩了

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看图介绍。

教师: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真丰富,我们先到这张照片中的菜市场去看看。

看教科书第2页的买菜图,增加有关整数乘法能解决的问题,如:买每千克茄子6元,买17千克多少钱等内容。

阿姨们在买菜中遇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能帮他们解决吗? 学生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6×17 1.7×60. 3×120. 8×35

选择这些算式中会算的进行计算。

如果学生会计算小数乘法的题,则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为什么会这样算?如果学生不会算小数乘整数的题,则按以下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

大家都会算6×17,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看看大家都不会算的题是什么样的题?

(都是小数乘整数的题)。

教师:同学们整数乘法学习非常棒,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教学例1

我们先来思考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1.7元的西红柿,买6千克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1:用加法计算,因为1.7×6就是6个1.7相加,即

1.7+1.7+1.7+1.7+1.7+1.7。算出来的结果是10.2元。

2:把1.7元转化成用“角”做单位是17角,17×6等于102角,最后再把102角转化成用“元”做单位的数是10.2元。

老师对第二种解决方法很感兴趣,同学们分析一下,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什么?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讨论出: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把1.7这个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计算。他采用的是“转化”的思想和方法。(板书:转化)除了用“角”来计算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以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把这个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做?

39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_小数乘法教案

学生讨论后回答:把1.7扩大10倍就变成整数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1.7×6→17×6

1.7扩大10倍变成17×6

转化成17×6后同学们会计算了吗?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

102是不是1.7×6的结果?如果不是1.7×6的结果,应该把102

这个结果做什么处理?

指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明白102是17×6的结果,要把这

个结果转化为1.7×6的结果,还要把102缩小10倍。

能说说为什么要缩小10倍吗?

因为我们是把1.7扩大10倍变成17来乘的,要使它的结果不

变,应该把算出来的积缩小10倍。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17×6=102 1.7×6=10.2 1.7 →扩大10倍 17

1.7扩大10倍变成17×6=102

就应该把102缩小10倍变成10.2 10.2 缩小10倍← 102

谁再来给大家解释为什么要把102缩小10倍?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

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我喜欢先把因数扩大成整数来乘,再把积缩

小相同倍数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比较简便。

小结:小数乘整数,就是把小数扩大几倍,把小数乘法转化成

整数来做,乘完以后,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在这个菜市场里(指情景图)选择一个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来解

决。

学生自由选择问题解决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

行板书,并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1.7×6=10.2 0.3×12=3.6 0.8×35=28

观察这些算式中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

么?

(因数中有一位小数,算出来的积也是一位小数,但是0.8×35这

个算式除外)。

为什么0.8×35这个算式除外,因为0.8×35=28.0,28.0可以写

成28。就是说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同样多。根据这样一个规律,你觉得该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

算,再看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即:被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三、巩固运用

(1)课堂活动。

(2)练习一第2题。(要求学生不计算,根据规律直接填空)

四、课堂小结

小数乘整数的乘法计算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看因数

中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即:被乘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五、作业

3.6×8= 4.5×6= 7.9×7=

练习一的第3题的第1、2、3、5小题

反思与后记

第二课时:小数乘整数(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例2、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根据例题继续探索与感悟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乘末尾有0的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正确、熟练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将已学知识与实际问题有机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和积的估算。

难点:

当整数末尾有0时,怎样计算并正确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述怎样确定积有几位小数。

0.9×4 0.3×3 0.1×6 2.5×4 0.7×5

2、口答

(1)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因数不

变,积扩大几倍?

(2)一个因数扩大100倍,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缩小几

倍?

(3)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后各扩大多少倍?

0.3 0.785 2.008 0.012 3.12

3、竖式计算

1.9×8= 1.5×5= 1.7×9=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整数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昨天同学们在买菜中学到了解决小数乘整数的方法,真不错!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 (出示教科书例2情景图)

能用昨天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列式如下: 0.25×60

观察算式,发现它仍然是小数乘整数,只是整数的末尾有0.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后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根据汇报进行

板书或者由学生直接板书: 25 扩大100倍← 0.25

0.25×60=15

0.25×60=15.00 1500 →缩小100倍 15.00

① 注意算出积后要补0。②先确定小数点位置,再算式中被乘数共有2位小数,所以积也有2位小数。③划去小数末尾的0化简

注意:必须先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划去0化简,而不能先划去0,再确定小数点位置。

2、即时练习

不计算,你能确定下列各积最多有几位小数?(主要考察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

0.373×1500 0.625×50 3.25×175 6.35×

48

3、练一练

竖式计算:0.373×1500 6.35×48

4、(出示例3的情景图)

要求这幢教学楼大约长多少米,怎样列式? (用每步的长度乘所走的步数,列式为92×0.39。 )

这道题需要精确计算出教学楼的长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题中的叙述可以知道,这里不需要精确计算出教学楼的长度。 )

怎样才能很快估算出92×0.39大约是多少呢?

同学们学过整数乘法的估算。能利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请大家小组内合作讨论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并汇报解决方案。

1:把92看做90,90×0.39=35.1,所以92×0.39≈35.1(m)。 2:把0.39看做0.4,92×0.4=36.8(m),所以92×0.39≈36.8(m)。 3:把92看做90,把0.39看做0.4,90×0.4=36(m),所以92×0.39≈36(m)。 (着重强调)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都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估算结果? (在估算时,有的是用一个因数的近似数来乘的,有的是用两个因数的近似数来乘的,所以估算结果不一样。)

谁的结果更接近准确数呢?为什么?

(通过笔算,我们发现把92看做90,把0.39看做0.4,用90×0.4的结果最接近准确数。 )

哪一种估算快一些?为什么?(把92看做90,把0.39看做0.4,这样估算最快。)

今天学的小数乘整数的估算与整数乘法的估算有什么相同点和

不同点?

小数乘整数的估算是把小数看做最接近精确数的整数或比较简

单的小数再计算。而整数乘法的估算是把整数看做整十、整百……后再计算。

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把比较复杂的计算变成比较简单的口算。

在估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估算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大家能用刚才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解决练习一第7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哪些问

题?

五、作业

0.625×50 3.25×175 6.35×48

练习一第5、7·8、9、10题。

39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_小数乘法教案

反思与后记

第三课时:小数乘以整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

小数乘以整数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小数乘以整数意义的认识,能熟练的根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同时提高学生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累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

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和积的计算。

【难点】

当整数的末尾有0时,能计算并正确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过程】

一、课堂演练

1、口算。

0.9×4 0.35×20 0.1×70 2.5×4 0.7×5 1.11×8

2、口答

(1)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扩大几倍?

(2)一个因数扩大100倍,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缩小几倍。

(3)估算下列各题

0.29×790 1.05×302 0.97×37

3、计算

4.96×17 3.125×18 0.306×15

板演后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4、根据25×5=125很快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2.5×5 0.25×5 0.025×5

5、数学医院。

0.2 8 3 6 3.0 7

1.1 2 1 8 0 1 4 8

1. 4 0 5. 4. 0 8. 8 8

6、列式解答

(1)某人骑自行车从甲城到乙城,每小时行驶12.5千米,14小时到达,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组织学生分析题意后列出正确的算式计算)

(2)王大妈上街买菜,得知每千克大白菜售价为0.48元,她买了12千克,请你帮她计算一下,王大妈应付多少钱?

二、总结与反思

三、作业

4.96×17 3.125×18 0.306×15

反思与后记

2、小数乘小数

第一课时:小数乘小数(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例1和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

乘小数的计算。

2.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密切联系实际,体现自我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而且服务于生活,感受小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归纳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计算法则的正确使用和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揭示课题

星期天,五(1)班两位同学分别测量了自己教室里的黑板和学校操场边大黑板的长和宽。(出示测量情景:五(1)班教室里的黑板长、宽分别是3.1m和1.2m;操场边大黑板的长、宽分别是12m和3.1m);怎样求这两块黑板的面积? (用长乘宽就得到黑板的面积,算式是

3.1×1.2和3.1×12 )

这两个算式中,哪个算式是我们前面学过的?能算出来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3.1×12的? (计算时,把3.1看做31,用31×12=372,再把372缩小10倍得37.2。)

把3.1×12看做31×12来计算,运用了什么方法? (运用了转化的方法。)

3.1×1.2与3.1×12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1×12只有一个因数是小数;而3.1×1.2中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小数乘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尝试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1.教学例1

小数乘小数又该如何计算呢?大家是否都能用“转化为整数”的

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怎样把小数乘小数的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整数?下面请大家以

3.1×1.2为例,4人为一组讨论,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合作讨论,尝试计算。

讨论后,学生一边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一边汇报。学生说思考过程时,重点归纳出把3.1看成31,原数扩大了10倍,把1.2看成12,原数扩大了10倍,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所以算出积后,要把积缩小100倍。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3 . 1 →扩大10倍 3 1

× 1. 2 →扩大10倍 × 1 2

6 2 6 2

3. 7 2 缩小100倍 ← 3 7 2

计算3.1×1.2和计算3.1×12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相同点是都要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乘。不同点是3.1×12中只有一个因数需要转化成整数,而3.1×1.2中两个因数都需要转化成整数。)

如果每道小数乘小数的题目我们都这样想:两个因数各扩大了多少倍,积扩大了多少倍,然后再缩小相应的倍数得到原来的积,是不是有些麻烦呢?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大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这个问题吗?已知456×37=16872,你能马上得到4.56×37的积吗?4.56×3.7,0.456×3.7呢?

通过尝试计算我们已经摸索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那谁能说一说小数乘法可以怎样算?

出示例1的第2问。

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2、教学例2

学会了小数乘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例2情景图)。 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检查。

全班完成后,请学生板书。

8.35×1.8的积的末尾有0,是点上小数点再去掉0呢,还是先去掉0再点小数点?

8.35

6 6 8 0

1 5 .0 3 0

引导学生讨论出在这个算式的整数积里,0只起占位的作用,因此在点小数点时,这个0是占了一个位数的;如果先去了0,再把整数积缩小1000倍,实际上就缩小了10000倍,其结果就不正确了。

谁来总结小数乘小数可以怎样计算?

小结: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小数点,再去掉小数末尾的0。

三、巩固运用

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1)练习二第1题、第2题。

(2)计算:3.5×4.8 2.97×0.3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尝试计算,找到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希望你们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五、作业

39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_小数乘法教案

4.9×7.3 3.78×0.9 5.96×3.4

反思与后记

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0页例3、课堂活动第2题以及练习二中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究规律、发现规律的数

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运用发现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

补零占位的原理

【教学难点】

补零占位和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昨天我用小桶在一个坏了的水龙头下接了1时,得到了4.08kg

的水。大家能算出一个坏了的水龙头一天要白白浪费掉多少水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汇报。 用4.08×24就等于97.92kg。

能说说你是怎样计算4.08×24的吗? 得到这个数据你们有什么

感想?

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都用到了前面学的哪些知识? (小数乘

整数。)

老师这里又发现了一个坏水管,它每时要漏掉0.14吨的水,这

根水管从坏了到抢修好一共用了0.25时,在这段时间里一共漏掉多

少吨水?这个问题又该怎样解决呢?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0.25×0.14=

这是什么乘法?今天我们就要继续研究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同学们会计算0.25×0.14吗? 请学生先独立算一算。

计算中发现什么新的问题了吗?

(积的位数不够。)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同学们能用上一册学的有关小数的知识

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可以用0来补位。 引导学生结合四年级下册学习的“小数点位置

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部分内容思考。

0.25

10 0

0.035 0

在积的前面加0。应该加多少个0呢?

学生尝试后回答,教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0.25×0.14=0.035(吨)

回想一下,刚才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中,当积的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位,再点小数点。

2、探索规律

(1)探索纯小数相乘的规律

请同学们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试一试”。

学生完成后汇报,汇报中重点关注学生怎样用0补位的问题。 板书:0.17×0.02=0.0034,0.43×0.12=0.0516,0.05×0.25=0.0125, 观察这些算式的因数和积,你有什么发现?

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后发现: 1、这些算式都是纯小数相乘,而且用整数乘法算出的积的位数都需要用0补位后,才能点小数点。 2、两个纯小数相乘,它们的积都小于1。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是不是所有的纯小数相乘的积都小于1呢?大家可以任意写一个纯小数相乘的算式来试一试。

学生用算式检验后发现,只要是两个纯小数相乘的算式,其积必定要小于1。

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对乘积进行估计,从而检验计算结果。

(2)探索因数大小变化引起积的大小变化的规律

除了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外,在小数乘法中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数学规律,想去发现吗?

(出示:教科书第10页课堂活动第2题中的3.2×0.8,3.2×1.3,其中3.2用红色显示)

先计算,再把计算的积与3.2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3.2×0.8的积比

3.2小,3.2×1.3的积比3.2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估计与什么有关?(估计与另一个因数有关)

把另一个因数换成0.6和2.3试一试,看你的猜测对不对。 学生换后验证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出示:教科书第10页课堂活动第2题中的0.72×12,1.05×12,其中12用红色显示)

用刚才得出的结论猜测这两道算式的积哪个大于12,哪个小于

12。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一个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比1大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比1小时,它的积要比另一个因数小。

三、运用巩固

1.练习二第3题

要求学生运用规律,不计算直接完成,再通过计算进行检验。

2.练习二第6题

要求学生运用规律直接进行判断,然后再改正。

3.练习二第5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使之条理化。

五、作业

1、口算

0.78×0.2= 2.4×0.5= 5.2×0.01= 4.25×0.4=

1.25×5= 6.4×2.5= 60×0.5= 1.6×0.5=

2、填空

0.6 ( ) 1.5 ( ) 15× 0.9 = ( ) 4.2× 2.4 = ( ) 0.8 ( ) 30 ( )

3、在○上填上“>”“<”或“=”

1.85×0.98○1.85 3.54○3.54×0.99

3.42×0.75○0.75 3.54×1.6○35.4×0.16

反思与后记

第三课时:小数乘以小数(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9页例4、5及练习二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深化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估算方法。

2、学会解答小数连乘的计算题。

3、能够正确的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意义,掌握小数连乘的计算中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进行小数连乘计算,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估算方法,学会解答有关小数连乘的问题。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的正确估算和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0.8元,有的一枚0.6元。

百货商店文具柜,一个卷笔刀0.8元,一块橡皮擦0.5元。 根据以上条件,自主提出问题,并解答。

2、教学例4

39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_小数乘法教案

出示情境图

(1)理解图示内容

(2)引出算式:24.9×1.9

(3)尝试估算

可以把24.9看成25,19看成20,因为25×2=50,所以买这块肉大约要50元。由于估算时,把两个乘数都看成比原数大的数,所以24.9×1.9的积一定比50小,所以50元钱够买这块肉。

(4)拓展延伸

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

二、小数连乘的探究

1、教学例5

动物园中有狗、梅花鹿、长颈鹿,狗的身高只有0.7米,梅花鹿的身高是狗的2倍,长颈鹿的身高是梅花鹿的3.5倍。长颈鹿有多高?

2、问题的提出与算法的探究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0.7×2×3.5

算式中有几步计算?是什么式题?每个题目都是小数吗?这个含有小数的连乘式题应该先算什么?积的小数位数怎么确定?

小结:小数连乘的计算方法与整数连乘的方法相同,都是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积的小数还是积里各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

能否用简便方法来解答?(也可以先用2×3.5=7,再用7×

0.7=4.9)

三、课内反馈

1、在□里填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

11.9×0.9□11.9 0.32×1.01□0.32 22.3×1.0□22.3

四、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估算和小数连乘,大家要牢记方法,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五、作业

0.07×0.8 2.8×0.95 1.45×1.2 0.72×1.01

反思与后记

3、积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14页例1、例2、课堂活动以及练习三中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求积的近似值的意义。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自己确定应该保留几位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能运用数学活动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内涵,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意义,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需要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你们回家查阅了上个月家里用了多少水吗?知道我们当地每吨水多少元? (每吨水1.75元。)

怎么计算你们家应该缴多少水费? (知道每吨水的单价,用单价乘用水量就得总价。)

现在算一算你们家上个月应该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独立解

答、汇报。

李奶奶家也该缴水费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例1情景图)

你能帮李奶奶算一算该缴多少元水费吗?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答情况,选择不同解法的同学汇报。

1、 1.75×8.5=14.875(元),所以李奶奶该缴14.875元的水费。

2、 1.75×8.5=14.875(元),14.875元≈14.88元,所以李奶奶该缴14.88元的水费。

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大家想一想,你赞成哪种?为什么?

1、第1种答案,因为计算出的结果是14.875元。

2、第2种答案。因为14.875元就是14元8角7分5……应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所以李奶奶该缴14.88元的水费。

大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到底选择哪一解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体验感悟

刚才大家计算出的结果,为什么必须求近似值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在收付现金时,通常只能算到“分”。而5厘钱没办法付,所以要把小数点后面第3位这个“5”收起来,约等于14.88元。)

①用“四舍五入”法比较好,因为这样对自来水公司比较公平,可以减少公司的损失。

②那么约等于14元呢? (现在日常生活中收付现金时很少用到分。比如买菜时,几分的零钱人家一般就不收了。 )

③保留两位小数,在税务部门工作的人,她们工作中一分钱也不能少收。 如果每人少收几分钱,全国就会少收很多钱。

④以上几种都有道理,只不过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对,计算钱的数额时,要先计算出应付的钱数, 然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应保留的小数位数,较小的钱数可保留两位或一位小数,较大的可保留整数(特殊情况除外)。

你们能用这些发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出示例1后面的两个练习,学生独立解答。

三、拓展应用

(出示例2的情景图,问题中不出现“得数保留整数”)

学生列式:0.47×3286

积有几位小数?你认为积保留几位小数比较合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积保留整数较合理。因为零点几千克对于榨出的总油量来说影响不大,不需要非常精确。在这道题中,省略的数不影响对3286kg油菜子出油量的预测和判断,为了简便,我们可以把积保留整数。)

能计算这道题吗?

(把0.47看做整数是47,四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我们没学过。 像这种较大数的计算,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算。)

学生用计算器解答例2。

四、归纳梳理

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①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是先求出积,再根据要求一般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的位数。

②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根据实际需要或题目的要求取积的近似值。

③较大数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来算。

五、巩固延伸 (出示第14页课堂活动的情景图)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应该保留几位小数”,让学生明确求积的近似值是生活的需要。

六、小结

对于积的近似值,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体验?

七、作业

练习三的第1题(第一行3题)、2、3题。

反思与后记

4、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用所学小数乘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探索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借助生活中的问题解决,提高学生分析与构建的能力。

39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_小数乘法教案

【教学难点】

解决问题的进程中感悟小数乘法的内涵与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并会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怎样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比较复杂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查看天然气表

出示例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像这样的计算天然气费的问题,城镇的孩子每家每个月几乎都要遇到。同学们帮助你的爸爸妈妈计算过天然气费吗? (计算天然气费包括查看天然气表和计算天然气费两个步骤。)

下面我们先来看第1步,怎样查看天然气表。

天然气表上每天都显示着数,你看到的这个数就是你家用天然气的总数;随着你家天然气用量的增多,这个数也在不断地变大。我们把这个数称为天然气表上的“读数”。

教师板书:读数。

现在你能看清表中的读数是多少吗? 学生读表中的数。

现在图中显示的是两个天然气表的读数,书上告诉我们分别叫做“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你知道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鼓励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则告诉学生,上月读数就是上个月表中显示的天然气用量,本月读数就是你看表这天天然气表上显示的用气量。

你知道在生活中,“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是由几个天然气表

中显示的吗? (让学生明白两个读数都是在同一个天然气表中显示的,只是显示的时间不同。书中是由于不好表示才画了两个天然气表,不能理解成两个读数是在两个天然气表中分别读出的天然气用气

数。)

为什么不同的时间读出的天然气表中的数不同呢?假如要计算一个月的用量,你认为应该在哪两个时间内读天然气表中的数。 (让学生理解一个月的天然气用量就是用这个月的用量减去上个月的用量,所以要准确地计算出一个月的天然气用量,应该在每个月的同一天查看天然气表。比如上次是9月7日查看的,这次就应该在10月7日查看,这样两个时间之间刚好相差一个月,因此就能比较准确地算出一个月的天然气用量。)

我们看看这幅图就能更好地理解两个读数之间的天然气用量

了。

2、教学计算天然气费

我们知道了如何查看天然气表以后,下面我们思考的该是怎样计算天然气费了。看看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计算天然气费的条件。

学生看题后汇报:天然气每立方米1.3元,还告诉了我们天然

气的上月读数和本月读数。

引导学生说出:每立方米的单价×这个月天然气的用量=这个月的天然气费。

在解决问题的这个数量关系中,哪些条件是已经知道了的,哪些条件还不知道?应该怎样求?

让学生理解每立方米的天然气单价是知道的(1.3元),但这个月天然气用量不知道,应该先求天然气用量。 引导学生说出用本月读数减去上月读数,就是本月天然气的用量。

根据我们分析的数量关系,现在可以计算出这个月的天然气费了吗?把它计算出来。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逐步完成下面的板书:

实际用量:506-478=28(立方米)

7月应缴钱:1.3×28=36.4(元)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得不错,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来完成“做一做”

吗?

学生完成后汇报。

2.练习四第1~3题。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后,教师批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了些什么?在解决问题中,应该要注意些什

么?

五、作业

练习四第4、5题

反思与后记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继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并从中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2、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

在运用中提高数学的思维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与读取资料与信息。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资料信息灵活地转化为数学问题,并正确地解决问

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平时乘坐过出租车吗? 你乘坐出租车时,是怎样付费的呢?

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出租车的起步价也不同。

王叔叔乘坐出租车去看展览时,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帮他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师揭示课题,板书题目。

出示例2。

二、新课教学

在这个问题中,哪些词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说出来大家一起分析。

学生在理解“起步价是5元,2km以后按每千米1.2元计费”这

句话时,比较困难。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是:如果有学生理解起步价,可以让学生先说,然后教师再作补充;如果没有学生能说清楚,教师再结合前面学生坐出租车的经验来做解 释,要让学生明白:不是每次坐出租车都是只付5元,只有当你坐的距离没有超过2km时才收5元,这就叫起步价。超过2km以后的路程就要在起步价的基础上按

1.2元/km来收费,坐得越远收的钱就越多。教师在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图理解。

你认为在求王叔叔坐20km一共要付多少出租车费时,该怎样

来算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注:不足1千米时按1千米计算)

引导学生讨论出以下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1:一共要付的费用=起步价+以1.2元计价路程的出租车费 方法2:一共要付的费用=全部以1.2元/km计算+起步价里少算的钱

学生讨论后,教师抽学生在全班汇报。并说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算。

第1种算法在图上表示得很清楚;重点理解第2种算法,让学生明白:如果全部都按1.2元/km来计算,起步的2km就只算了

1.2×2=2.4(元),和起步价5元相比,少算了5-2.4=2.6(元)。所以,如果每千米都按1.2元算,就会少算2.6元,应该加上这2.6元,才是应该付的出租车费。

顺着这样一个解题思路,接着应该怎样分析?先分析第1种解法,起步价和以1.2元计价路程的出租车费这两个条件中,哪个条件是已经知道的?哪个条件还不知道,怎样才能算出这个不知道的条件?

学生讨论后回答:起步价是已经知道了的,以1.2元计价路程

的出租车费不知道,要用“1.2×以1.2元计价的千米数”才能求出以1.2元计价路程的出租车费。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18(KM) 1.2×18=21.6(元) 21.6+5=26.6(元)

教师:能像分析第1种解法一样分析出第2种解法的具体解题步骤吗?

鼓励学生像老师那样一步一步地进行追问,分析出具体的解题步骤。然后抽学生汇报,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通过一步一步地追问,板书出以下的解题步骤:

20×1.2=24(元) 1.2×2=2.4 (元) 5-2.4=2.6(元) 24+2.6=26.6(元)

让学生理解虽然两种方法不一样,但是都能计算出相同的结果,说明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

三、练习巩固

像这样的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出示第20页练习四第8题)同学们能像刚才一样进行分析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汇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

39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_小数乘法教案

解决问题方面的知识?

五、作业

练习四第6,7,9题。

反思与后记

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页第1题及练习五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系统整理,沟通本单元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形成及时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对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的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正确的截取积的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回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

本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呢?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出本单元的知识,并完成下面的板书: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小数口算方法

估算方法

笔算方法

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积的处理——积的近似值——四舍五入法

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可以分成3个部分,其中小数乘整数和小数乘小数是研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积的近似值研究积的处理方式;应用小数乘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属于知识应用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二、复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首先我们一起来复习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哪些不同的地方呢?我们通过这两道题来看一看。

273×25 = 2.73×2.5=

学生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两道题都要算273×25,只是在计算

2.73×2.5时,还要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然后在积中从右起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除了要计算正确外,重要是要数清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

这样的题你们会算吗? 出示0.36×35,4.3×0.28,3.16×0.17。 学生完成后,抽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订正。在这里要特别注意0.36×35计算出的结果在未点小数点以前是“1260”,末尾有0,在点小数点时要从最末位的0开始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后要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完成上面的练习后,学生再完成第22页练习五第1题,先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为什么错了,怎样改正等。

接着完成练习五第2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展示汇报。

在笔算小数乘法中,我们除学习了像这样的一步计算外,还学习了连乘的小数乘法。你认为连乘的算式和一步计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引导学生说出:连乘的算式还是要按照小数乘法的笔算方法来算,不同的是连乘的算式要多一步或几步,有时还可以简便计算。

学生完成第23页练习五第6题,然后全班订正。

刚才我们复习了小数乘法的笔算,但是在计算时,我们不是所有的算式都需要笔算,能口算的我们就要口算,这样可以节约时间。下面我们来复习小数乘法的口算。你觉得什么样的小数乘法我们可以口算呢?

引导学生得出:可以直接想乘法口诀来算的,或是可以转化为简单的整数口算来算的……这些都要尽量口算。

口算下面各题,看你是怎样口算的?

0.5×6,1.1×2,3.2×3。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同学到展示,说清楚是怎样口算的。

下面我们接着复习小数乘法的估算。

你认为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进行估算呢?

引导学生明白:如果题目要求估算,我们可以进行估算;如果在口算比较困难而又不需要太精确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估算。

小数乘法的估算方法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回忆:可以把题中的数看做一个近似数,使这个数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比较容易,然后用口算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师板书:0.49×2.8≈ 4.6×3.99≈ 3.01×5.3≈

引导学生分析出在估算0.49×2.8时,把0.49看做0.5,把2.8

看做3;在估算4.6×3.99时,把4.6看做5,把3.99看做4;在估算3.01×5.3时,把3.01看做3,把5.3看做5。

所以,在小数乘法的估算中要注意哪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归纳出:一是要思考怎样估算才能使计算简便;二是要考虑用于估算的两个数要接近于原数。

请同学们估算出第23页练习五第3题的结果。

学生估算后汇报,要求学生说一说具体的估算过程。

我们复习了小数乘法的笔算、口算、估算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呢? (用计算器计算。)

什么时候用计算器计算呢?

引导学生说清楚:在相乘的数比较大或数位比较多时,就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用计算器来计算这些题 :3.768×2.45,9876×2.7,33.9×564.34。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答案。

三、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同学之间互相探讨,也可以问老师。

四、作业

1、口算

4.5×2= 3.6×0.5= 7.2×0.1 8.9×0.4×5=

2、估算

7.9×4.2 5.7×1.99 8.62×10.01 2.03×9.84

反思与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页第2、3题及练习五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解决问题的复习,进一步学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练习中强化学生对小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小数乘法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中的估算和积的近似值的分析与处理。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5×8= 13.2×0.5= 5.6×0.4= 0.96×50=

45.3×0.7= 10.3×0.09= 4.4×0.6= 0.23×0.3=

二、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呈现窗帘布商店情境

王大妈最近乔迁了新居,忙于购买窗帘布。窗帘布每米的收件是5.1元。请你帮王大妈算一算,(1)买16米布该付多少钱? (2)买21.5米布该付多少钱?

学生解答:5.1×16= 5.1×21.5=

5.1 21.5

2、我们还学习了估算,让我们一起到张大爷的白菜地里去看一看。

这块地里的白菜有71行,每行48棵,每棵白菜大约中2.9千

克。请你帮张大爷估算一下,这块地大约能收多少千克白菜?

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想想怎么估算?

列式:2.9×48×71≈

估算方法有多种,可以把2.9看作3,把71看作70,48看作

50等多种方法估算,结果可能为10500千克、10080千克或10650千

39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教案_小数乘法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

克等。它的准确值是9883.2千克,所以10080千克最接近.今后我们就可以作为估算的一个根据。

三、练习与拓展

1、完成练习五的4、5、7题,先独立作业。

2、对于题5展开讨论:

(1)对于第一问,你是怎么理解的?

(2)求非洲象的体重就是求什么?该怎么列式?

(3)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式?

四、小结

通过复习,结合平时的练习,看看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学得不够好,大家下来要多理解,多问,争取把知识掌握牢固。

五、作业

1、计算

2.14×3×1.5 32×2.5×0.125 8.74×0.6×5

2.4×11×0.2 10.3×9×0.4 18.72-10.47-0.53

2、回收1吨废纸,可以节约17棵树,回收60.2吨纸可以节约多少棵树?

3、一栋大楼有25层,如果每层高2.8米,这栋楼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反思与后记

35

三 :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一、取得成绩

1、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

2、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

3、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

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

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及方法。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感受自己最成功的一课时是截取积的近似值,之所以有良好感觉,主要是新理念,活课堂,多创新,多思维的作用,在此具体就不展开,因为更多的是存在的不足,需要反思过去,成就未来。

二.存在问题。

每次上课总感到课堂时间不够用,教学内容总是完不成,比其他老师要慢半拍;平时作业有学生总也会出现拖拉现象;作业正确率不高;计算性错误屡错屡犯;对于简便计算中乘法分配侓的运用总有学生不明白,总会有人出现把加号改写成乘号;对于单位的换算这一单

元知识涉及较少,学生遇到时出现错误百出的情况。

1、把一部分口算练习放在课堂加上对答案,占用了一定的时间,但对于此涉及本人觉得还是有其必要性,这样的竞赛性口算练习可增强学生口算能力;

2、知识性内容讲的过多;(多些体验,少些灌输)

3、课堂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应使用多种形式)

4、作业一开始没有全部抓住,有松懈;(正在改善中)

5、对于作业质量没有严抓,使学生感到作业对错无所谓,错了改一下也很快;(正在实行[www.61k.com]新的措施,改善作业质量,拒收不合格产品)

三.改进措施。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总之,这单元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思考交流的学习中,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四 :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认数(一)教案

     第 五     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分1~5各数、0、6~9各数、10四段安排。在认识1~5 各数后插入几和第几的教学,在认识0后插入=、>和<的教学,全单元还编排了两个练习。10以内的数都比较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这些数,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教材把1~5各数和6~9各数相对集中起来教学,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效率。适时安排几和第几,=、>和<的教学,能促进学生理解数的意义。0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不同场合往往有不同的含义。10对以后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材把0和10的认识单独安排。

单元目标要求1、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以内的物体个数,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10各数。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以及“多”、“少”的含义,认识符号=、>和<的含义,会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体会数存在于日常生活里,初步培养用数学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

单元设计意图

1.把认识1~10各数的教学都安排成四个环节。

学生认、读、写1~10各数并不困难,但初步形成这些数的概念却不容易,后者是教学的重点。为此,教材把认数教学分成四个连贯的环节,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体会数的意义。下面以1~5各数的教学为例,分析这四个环节。

(1) 在现实情境中数物体的个数。例题的主题图中有人和许多物体,数量各不相同。让学生仔细看图,分别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一方面获得认数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感受数(shù)产生于数(shǔ)。数图中的物体,可以看到什么数什么。如1块黑板,上面有5个字;3个女孩跳舞,1个男孩拉手风琴……通过指出物体及其数量的活动,体会数能反映物体的量的属性。

(2) 用算珠表示物体的个数。1个男孩、1架手风琴、1块黑板的个数都是1,都可以用1粒算珠来表示。2盆花、2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的个数都是2,都可以用2粒算珠来表示。教材通过1粒、2粒……5粒算珠,分别表示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教学的时候,先让学生在主题图中寻找哪些物体是1个、哪些物体是2个……再分别用1粒、2粒……算珠表示个数。

2粒算珠表示2的时候,1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3粒算珠表示3的时候,2粒算珠浅色,1粒算珠深色;4粒算珠、5粒算珠里也各有1粒深色的算珠。这是因为教学1~5各数,是先认识1,再依次认识2、3、4、5。1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1添上1是2;2粒浅色珠和1粒深色珠,表示2添1是3……这里的1粒深色珠表达了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的时候,要渗透这样的关系。

(3) 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不仅可以用算珠表示,还能用数表示。男孩、手风琴、黑板的数量都用“1”表示,盆花、红气球、黄气球都是“2”个……学生从中体会1~5各数都是有意义的符号。对这些符号意义的体会,就是建立数的概念。

(4) 写数指导。通过示范、描红、独立书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规范、工整地在“日”字格上写数。教材十分注重学生把数写好,除了本单元的写数指导与练习,在第七单元仍然安排了写数的练习。

2.几和第几的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

非“0”自然数有时表示物体的数量(一共有几个),有时表示物体的次序(是第几个)。教学几和第几,在生活中恰当地应用数,可以加强对数的认识。学生在认识1~5各数时,已经能够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几和第几,要懂得第几的含义,区分几和第几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1)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①例题中先数出有几个人排队买票,再数出戴帽子的男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在数的活动中感知几和第几的含义,初步体会它们的区别。②“想想做做”第1题,通过涂4个和涂第4个的操作与比较,进一步体会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③“想想做做”其他题,应用几和第几的知识回答实际问题。

(2)所有学生都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几和第几的现象与问题。教学几和第几,要提取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理解。在例题里,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数出一共几个人排队,怎样数出两个男孩分别排在第几。明白前者要数队伍里所有的人,后者只要数到那个男孩为止。体会“5个人”表示队伍的总人数,“第5个”表示不戴帽子的男孩在队伍里的位置。同样,“想想做做”第1题里涂4个和涂第4个,从两次涂的个数不同,两次涂色的灯笼表示的意思不同,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别。

(3)正确表述或判断第几要联系方位,离开方位讲的第几往往是不确定的。教材中有三种情况: 一是规定了方位,如“从左边起”涂第4个,“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二是遵循生活习惯。如在队伍里一般“从前往后”数,楼房的层数都是“从下往上”数。三是允许多样,给学生空间。如猴子捞月亮的图中,戴帽子的那只猴,可以是从上往下第2只,也可以是从下往上第4只。教学时,除已经约定俗成的外,讲第几的同时,应该讲方位。

3.0的含义比较宽广,教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0,在不同场合,0往往有不同的意思。对此,教材有明确的要求。

(1)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这个内容安排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里三只兔都采到了蘑菇,分别用3、2、1表示蘑菇的个数。还有一只兔没有采到蘑菇,可以用0表示个数。学生在这个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第二道例题中,地上原有4个萝卜,都拔掉后,地上一个萝卜也没有,让学生用0表示萝卜的个数。从4个到0个,渗透了“有”与“无”的相对关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2)结合直尺教学0。直尺上有0~5六个数,0在直尺的左端,直观显示出0在直尺上的意思:从这里开始。这是数轴上表示数和用直尺量长度必须具备的认识。从0开始,向右依次是1、2、3、4、5,按顺序整合了0~5各数,这也是“想想做做”第3题按顺序写数的基础。

(3)“想想做做”第4题展示了0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只要学生有所体会,不必解释其中0的具体含义。

4.在=、>和<的教材中突出两点内容。

=、>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概念,认识和使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养符号化思想。

(1)例题从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图中分别提取兔与猴、松鼠与熊的只数进行比较,是让学生知道,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只要把两种物体对齐着排一排、比一比。这是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后继学习中经常进行的数学活动,从现在起就要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通过排和比,获得对“同样多”“多”“少”的体验。

(2)例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和×同样多”“×比×多”“×比×少”等数量关系,分别用符号=、>、<表示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感受用符号表示关系比图画和文字语言简便。教材把>和<同时教学,5>3和3<5都表示松鼠与熊的只数关系,让学生体会符号和关系的表达是可以转换的。这些都是最初步的符号化思想。

“想想做做”通过比较数的大小,加强数的概念。两道题设计成两个认知层次,第1题在图形直观下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题目要求先“摆一摆”,目的是经历两种图形对齐着排排、比比的活动,体会并初步学会这种比较的思想方法。教学时不能仅看教材里的图画就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再根据图形的数量写出数,从图形个数的有多有少,理解数的大小关系,在这些活动中能再次体验数的意义。第2题没有具体情境的支持,直接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借助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题里获得的经验,也可以依据数的排列顺序进行思考,使数的概念得到再次加强。

练习一是0~5认数的综合练习。有三个特点: 一是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1题看直线上的点写数,回忆各个数的意义,进一步掌握数的排列顺序。第5题写0、2、3和5,这些数比1和4难写,给学生多一些练习机会。二是重视知识的现实应用。第2题在数出三种动物套中圈的个数以后,比较这些数的大小才能得出名次。这里就应用了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3题应用数数和比较数的大小的知识回答现实情境里的问题。图中蜻蜓的只数是0,把0和3比大小,知识有了扩展。三是适度地开放。第4题除5=外,其他题都有多个答案。通过自己填写和相互交流,体会思考问题要全面。

5.教学数10,丰富学生的认识。

认识10的教学仍然按“数物体个数—用算珠表示个数—用数表示个数—写数指导与练习”的线索进行。“想想做做”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丰富学生的认识。

(1)渗透10个一是1个十。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这项活动中感受10根和1捆的关系,直观接触10个一和1个十,为以后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作些铺垫。

(2)学习按群数数。引导学生2个2个地数樱桃的个数,5个5个地数手指的个数,既提高数物体个数的效率,又具体感受10与2、10与5的关系。

(3)体会双数和单数。10只鸭排成一行,戴帽子的和不戴帽子的一一间隔。从左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2、第4……第10只,这些数都是双数。从右边数起,戴帽子的鸭依次是第1、第3……第9只,这些数都是单数。学生照这样数一数,感受了双数和单数。

(4)辨认左和右。在数物体的个数时,联系左边和右边等内容,帮助学生正确分辨左和右。

(5)直观看出相差数。正方形和三角形上下两行对齐着排列,不但能比出哪种图形的个数多,哪种图形的个数少,还能数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少3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3个。这些都是以后探索相差数问题所需要的知识。

6.培养数感。

数感是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数感强的人,在遇到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主动地与数学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进行思考、解释和交流。数感是人的基本数学素养,与具有的数学知识有关,但不一定成正比例。数感要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尤其要从小培养。

本单元主要从理解数的意义,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和用数表达、交流信息三个方面培养数感。

(1)理解数的意义。一方面根据已有的物体,通过数一数,用适宜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如第12页第1题、第13页第5题、第21页第1题等。另一方面根据已有的数,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它的含义。如第12页第2题、第22页第2、3题等。

(2)体会数之间的关系。不仅用=、>和<等符号表示数与数的大小关系,还体会数与数的接近程度。如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又如>3,方框里可以填许多数,最小应填4。<10,方框里也可以填许多数,最大应填9。

(3)用数交流、表达信息。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体会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数描述。如果缺少数,交流就不清楚,表达就不准确。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认数1~5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并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操作活动理解5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建立初步的数感。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5各数。(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3、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同桌合作活动,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写数的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与习惯。(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重点与难点: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理解5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1~5各数。使学生理解5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激情引趣二、认识1~5

三、在学生已有基础上指导写数

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2、想想做做23、想想做做3过观察例1,从情境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通过在图中看一看、数一数,数出1-5,再引出相应的个数可以用对应的数来表示。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并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操作活动理解5以内每个数的具体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建立初步的数感。通过写数练习,能熟练地数出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5各数。借助形象的语言来帮助学生认数、学习数的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通过想想做做1、2、3题,多种形式的练习,做一做,小组或全班交流,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建立初步的数感。熟练地数出数量是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1~5各数。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


课题:认数1~5

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练习让学生逐步加深对1~5各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会按一定顺序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2、在写数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更规范地书写1~5各数,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重点与难点:把1-5各数写端正。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复习回顾二、进行练习三、总结全课通过复习写数,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从书写姿势开始,帮助学生尽快地养成规范认真书写的习惯。通过数一数、写一写的练习,渗透物数对应的思想,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个数字的实际意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0

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2、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3、体会0在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重点与难点: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会写0,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活动激趣二、深入学习通过汽车轮子,给学生一种亲切感,生活中蕴含的新知识“0”。 通过萝卜的生活情境、直尺上的0和生活情境中的0三个层次理解0的具体含义;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会读会写0;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通过想想做做1、2、3题,写一写、写数、找规律填数,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多角度、多方位地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中体验成功。三、巩固练四、总评

教学反思

课题:认识>、<、=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不同动物只数的比较,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各种操作活动,如摆一摆,写一写,填一填等,会用=、>和<和语言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感、观察能力,能比较两数的关系。(理解符号<,=,>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重点与难点:会用=、>或<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通过森林情境,一方面找出比较的素材,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通过图形的直观,抽象出= > 和<,并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把感性材料强化感觉效应,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通过摆一摆,写一写,填一填等,会用=、>和<和语言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感,初步的观察能力,能比较两数的关系。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一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填数、摆学具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2、通过对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 训练学生应用数数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信息,应用学过的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加强学生数的书写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重点与难点:指导学生会写、写好难写的数字。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复习回顾二、进行练习三、总结评价勾起学生的经验,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学生刚入学不久,识字量有限,因此独立完成练习困难较大,教师的细致指导体现了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通过数数、填数、摆学具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

反思

课题:认数6-9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并通过操作活动中理解6—9各数的含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2、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6—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9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9以内的物体个数。 3、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理解6~9每个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6~9各数。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通过选择学生身边的事,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通过创设套圈情境,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并通过操作活动中理解6—9各数的含义,建立初步的数感。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 通过数数,写数,补圈等活动,学生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6—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6—9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9以内的物体个数。 通过想想做做1、3题画一画、比一比,采用不同形式巩固新知,学生思维活跃,练中有乐,乐中有效

思课题:认数6-9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2、结合具体的数学学习素材和前面学习的知识,学生进一步认识6~9,加强6~9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练习,掌握6~9的顺序。3、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6~9的大小。熟练符号的用法和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旧知二、进行练习 三、总结评价通过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填写,并且追问还有其他方法吗?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通过想想做做4、5、6、7题填数、读数、比较学生进一步认识6~9,加强6~9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练习。掌握6~9的顺序。 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6~9的大小。熟练符号的用法和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想想做做”第8题比较和填数活动,学生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6~9的大小。熟练符号的用法和写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题:认数10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在现实情境中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发散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情感。重点与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会独立认、写10,并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自主探索三、巩固深化四、总结评价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在例题中从观察、数数、到动手操作捆小棒等活动,学生获得对数10的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想想做做1、2、3、4、5、6、7题游戏、捆10根小棒、数数、写数、比较, 10 的意义,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并初步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意义。


课题:练习二

第1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3、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10以内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数感,发展思维。重点与难点:指导学生会写、写好难写的数字。课前准备:挂图或光盘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一、复习回顾二、进行练习三、总结评价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在例题中从观察、数数、到动手操作捆小棒等活动,学生获得对数10的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想想做做1、2、3、4、5、6、7题游戏、捆10根小棒、数数、写数、比较, 10 的意义,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并初步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的意义。

教学反思

五 :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口诀求商教案

课题:口诀求商(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个方法。

2、通过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地用乘法口诀求被除数小于12的表内除法算式的商,培养联想、推理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例题插图、10个图片。

课前准备  配套光盘,长方形和正方形砖两块,钉子板若干、小棒,橡皮筋每人两根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从10里面连续减2,减去(   )次,正好全部减完。 3、引入新课: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可以看出利用乘法口诀,真的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问题。二(  )得八   三(  )十二    二(  )十二 2×(  )=8    (  )×3=12    2×(  )=10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插图。 提问:这里面有多少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说明: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 (2)想一想:把10个小朋友,每2人一组,实际上怎样分?,根据题目的意思,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板书:) 提问:算式中的10表示什么?2呢? (3)小组讨论:10÷2等于几呢? 看哪一组办法多? (4)指名汇报,老师逐条讲解。 提问:在这么多的方法中,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最简便?小结 (5)指名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思路。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8÷4、12÷3 (2)想一想他们的商各是多少,你是怎样解答的? 3、小结:这些除法算式在求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乘法口诀,很快的解答出来。           (平均分)  10÷2=  小组讨论 每位同学想想办法。 在计算10÷2时,可以先看除数是2,就想2几得十,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的求出商。 (3)指名口述解题思路。 (4)学生们填写课本。        请学生们读一读。  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        在探究商是多少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算法和经验探索。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观察一下,每一组中的乘法算式、除法算式、乘法口诀有什么联系? (3)小结:在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跟相应的乘法算式来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2)提问:你们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 (3)揭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数字图,请看要求。 1、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左边一副图(有8只小兔子,如果每个笼里放4只,需要几个兔笼?) 提问:既然每个笼里放4只,说明什么?可以用什么样的算式表示? (3)集体订正。 提问:算式中的8、4、2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求出8÷4的商的? (4)出示右边一副图。 (桃树上有12个桃子,小猴2天就吃完了她们,平均每天吃几个?)想一想:要求平均每天吃几个,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为什么?(板书) (5)小结:以上这两题,我们都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答的?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请学生们一组一组的完成。(1)学生进行比赛,要求一组一组完成。 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学生默算。 (3)学生开火车比赛。  请学生说说这副图的图意。 (每个笼里兔子只数同样多) (2)学生填出算式。    请学生动脑筋把它编成一道题目,说一说      12÷2= 学生填一填,算一算,并说说算式中答数的意思。        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除法的实际意义,同时巩固口诀求商。课题:口诀求商(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初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另一个数”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除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想想做做”第6题插图,6根小棒。

课前准备  配套光盘,长方形和正方形砖两块,钉子板若干、小棒,橡皮筋每人两根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  1、先摆一摆,再列式计算。 (1)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板书:6÷2=3)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把6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板书:6÷3=2)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出示:有4只小兔子,如果每只兔子吃5个萝卜,一共需要多少个萝卜? (2)说说为什么这题要用乘法算?算式4×3=12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先操作,再列式。    (1)学生列式解答。 二.教学运用除法解决问题。1、教学“想想做做”第6题左边一题。(1)出示插图及左边题目。 提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通过这句话的叙述,它是把20个萝卜怎样去分的?要求可以分给几只兔子吃,就是求什么?(板书:20÷5) 提问:算式中20表示什么?5呢?20÷5得多少?你是怎样计算得到的?(板书:=4) 提问:算式中4表示什么?算式20÷5=4表示什么? (3)想一想:这题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解决? 2、教学右边一题。 提问:从题中可以知道20个萝卜是怎样分的? (2)提问:要求每只兔子吃多少个,就是求什么?(板书:20÷4=5) (3)说说这题是怎样解答的? 提问:算式中20、4、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算式20÷4=5又表示什么意思?说一说这题为什么也可以用除法来解决? 3、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都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的?每道题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小结 比一比:这两题在计算时都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小结:虽然这两题的被除数比较大,但仍然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 (小组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2)学生列式。              学生列式解答  (1)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这两题都在平均分一些萝卜,由于分的方法不同,所以所求的问题就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通过对算式的比较,让学生领会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2)说说每组3道算式之间的联系,强调: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 2、口答:看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二四得八     四五二十   五六三十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4、口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想想做做”第9题。(1)学生一组一组地口算。    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组织观察,体会同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出三道算式,并指导正确的书写方法。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除法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吗?在一般情况下,一句乘法乘法口诀能解决几道除法算式?你能举一个例子吗?  
本文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amp;amp;quot;倍数与因数&amp;amp;quot;教学反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5828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