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职责-产品经理决定互联网企业的生命力

发布时间:2018-05-04 所属栏目:交互设计

一 : 产品经理决定互联网企业的生命力

  月入百万 2018互联网创业项目加盟

  互联网是一个创新为上的年代,互联网产品也因此具有更迭快、生命周期短的特征。而互联网产品的这些特征,就直接决定了产品经理在互联网企业中的重要性。产品经理几乎直接决定了一个产品乃至一个企业的生命力。产品经理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

  产品经理应该是先知

  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必须了解市场。产品经理在做产品策划之前,自身必须对行业与市场有充足的了解,也仍然应该做充分的市场调研,包括消费者和竞争者,从中分析市场现状与产品的市场潜力,才能设计中优秀的产品。产品经理在做产品营销之前,除了做营销策划外,还必须做产品测试和公关模拟,得出可能出现的公关问题,提前做好公关应急做准备。

  从市场的角度而言,产品经理应该是先知,了解消费者、了解竞争者、了解整个市场,才能保证开发的产品具有前瞻性,具有竞争力。

  产品经理应该是领袖

  产品经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带领着你的团队在战斗,所以每一个产品经理都应该是一名领袖。组建团队、对团队成员进行激励、合理安排团队成员的岗位与解决团队日常故障以保持团队和谐与工作力,这是团队管理上一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产品经理必须实行跟进团队工作进度,检查工作效果,保证产品开发的进度与质量。

  因此,就团队工作而言,产品经理应该是领袖,了解团队管理艺术、了解团队成员、了解项目进度,才能保证产品开发进程顺利,间接保证产品质量。

  产品经理应该是父亲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作者苏杰曾经在本书的自序中写到产品经理会给自己的孩子设计各种“功能点”。因而,可以认为产品经理应该爱产品如同爱自己的孩子一般,关心孩子的未来,会在现在为他设计更多优秀的功能点,这种关心对产品而言同样需要。

  产品经理必须考虑到产品设计的消费点在哪里;产品设计后能否量化生产,能否取得规模利益;产品推出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消费者反应,如何应对;产品的更新如何能一次比一次更优秀、更符合用户体验、更受市场欢迎,这样的考虑,如同一个父亲为自己的孩子发自内心的担忧。

  2012年赢时代产品经理大会·杭州站,集火讨论产品经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详尽剖析产品经理的工作,分享产品经理的工作经验。关注电子商务应用,注重网络营销实战,是赢时代会议的核心原则。赢时代产品经理大会·杭州站,将立足于杭州的地域特殊性,以电子商务与移动互联网为出发点,讨论产品与产品经理。杭州站之后,2012赢时代产品经理大会的巡回城市还将走往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南北互联网产品经理将汇聚一堂,共论产品设计与营销之道。会议详情请访问http://pm.timev.com。

二 : 实战经验!7个产品经理/交互新人初入职场时踩过的坑

  @窒息红Leon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聪明的人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学到经验。这次特意邀请了七位迈入职场不久的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同学,分享那些他们踩过的坑。话不多说,收获有多少,就看你有多聪明啦。

  当从象牙塔走入职场,新人们除了兴奋和憧憬以外更多的还有紧张和迷茫:对庞大业务的不熟悉、对工作模式和规范的不了解、对同事和前辈的生疏,都是新人成长的必经之路。有些坑,需要我们亲自踩过才能有深刻的体会,但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聪明的人一样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学到经验。

  这次特意邀请了七位迈入职场不久的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同学,分享那些他们踩过的坑。话不多说,收获有多少,就看你有多聪明啦。

  

 

  交互设计师 鸿影 from 阿里巴巴

  1. 无脑闷头执行

  过程描述:接到需求的时候,对方描述了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案,就直接陷入这个方案里去构思细节。

  原因反思:对「交互设计」的全流程认知不透彻,思考深度不够,以为出线框出界面就是工作大头,目标什么的有产品经理想就够了,而不去思考目标本身、目标和需求方描述的解决方案关联是否合理。

  如何避免:开始设计前一定要和需求方进一步沟通清楚,明确业务目标和用户场景的合理性,并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述放在设计文档第一页。对需求方给出的具体解决方案,不要让它框住自己的思路,而是反推确认方案背后的目标本质,回到目标导向设计上来。

  2. 缺少全局视野

  过程描述:接一个需求就加一块内容,而不思考如何和之前已有的信息结构系统整合,久而久之变成了缝缝补补式的堆砌,产品的整体感、一致性、扩展性变差。

  原因反思:没有从系统的角度来梳理看待问题,对内容之间的关联感知弱,只顾聚焦当前业务需求的细节,忽视了对产品整体层面的影响,或虽有意识到,但因为畏惧工作量、沟通成本等不愿意推进整体角度的优化。

  如何避免:提醒自己不能老抠细节,将需求们整合起来,列举会被影响到的产品功能点,系统梳理优化信息结构,打包进一个解决方案,并在设计时考虑到未来新需求接入后的扩展性。敢于适时打破之前的框架,总是在旧方案上直接加东西,短期思考和设计的成本低了,但难以维持长久。

  3. 忽视UI呈现

  过程描述:觉得自己不是专业视觉设计师,交互稿不用太在意UI上的质量,随便东拼西凑一下能表达出东西就可以了。

  原因反思:对交互和视觉的分工认知太狭隘,实际上,像布局、栅格、字数限制、内容重心层次这些东西都是在交互设计阶段就必须考虑和表达清楚的事情,交互设计师偷懒会导致视觉设计师受到影响(比如因为内容放不下,要完全把布局方式推翻等)。

  如何避免:交互设计师必须懂得基础UI设计原则,用高标准来对待自己的交互稿,这也是专业交互设计师和会画原型的产品经理的区别;在很多公司里交互设计师直接出高保真是常见的现象,不要把自己的技能栈限死,这样不利于长期发展。

  4. 逃避退让沟通

  过程描述:不敢主动向合作伙伴去沟通和争取一些事情,过于站在产品经理和开发的角度着想(这个成本会不会太高了啊我还是不考虑了吧),而缺少对产品体验底限的强势坚守。

  原因反思:新人意识还在,脸皮不够厚,总觉得自己资历浅薄,在合作伙伴面前没什么话语权,所以还没开始沟通就自己把自己先吓退了。

  如何避免:提醒自己已经毕业,已经是正式设计师了,要学会独当一面,不能还用实习生的心态来对待手里的事情。尝试鼓起勇气去和合作伙伴争取,尝试从对方的利益点来解读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带来的帮助,给自己设一个产品体验的底线,几次沟通下来,你会发现对方根本没有自己想像中那么可怕和难说服。

  

 

  交互设计师 宝玲 from eBay

  我就简单说两个。我们公司设计部比较弱,是交互UI混在一起的,可能有些不太适合多数人:

  1. 不追踪开发效果

  过程描述:许多设计师在完成了一个模块的设计之后就进入下一个模块的设计,永远处于设计的状态,而不去追踪设计效果的开发实现。实际上,开发结果和设计效果往往会有出入,特别是设计师不管开发效果的时候,不少前端会自作主张或者错误理解设计稿,最终开发出不尽如人意的产品。

  原因反思:设计师往往认为设计过程是最重要的,提交了设计稿之后自己的任务就完成了,接下来的开发环节不归自己管了,应属开发和产品经理来负责,如果开发不理解设计稿也肯定来问设计师的,设计师只管等着被问就好了。而实际上,人都有惰性,开发也会碰到问题不来问,宁愿自作主张的。产品经理也会更注重大局,而忽视交互视觉上的小瑕疵。将设计稿完美地开发出来需要设计师对后续开发的跟进和反馈。

  如何避免:首先在提交设计稿时就应按照开发写代码的方式将设计稿标注好,如果标注的字太小,也可以在邮件里再写一遍,以便开发能有明确的参考。其次,将设计稿提交之后随时跟进开发进度,对于开发结果出现的诸如没对齐、没有边界线、padding大小不对等等细节进行反馈请求修改。

  2. 不懂技术

  在国内,不懂技术对于设计师来说似乎无可厚非,许多公司的招聘广告里丝毫不要求设计师懂技术。然而懂一点前端开发是你的设计可以被完美开发还原的基础。懂前端可以让你以开发想要的方式来标注你的设计稿,降低了设计师和前端之间的沟通成本,有时甚至可以帮前端改一些他懒得改的细节代码,以使开发作品更符合自己的设计原型。

  原因反思:许多公司招聘设计师不要求设计师懂技术,面试时也不会涉及任何技术问题;设计师理所当然地认为技术属于开发的管理范畴,自己只要能设计出来的,开发一定有办法开发出来;犯难情绪,觉得技术难懂,不想学。

  如何避免:我提倡设计师去接触一些前端知识,即使自己一行代码都不写,不练习写代码,但至少也要看看前端代码是如何构造而产生界面的。推荐http://w3school.com 这个网站,能系统地学到许多前端知识。

  

 

  交互设计师(实习)Thor from 网易游戏

  想提一点我自身感觉特别深,就是在进行讨论时,要懂得始终让讨论在同一个维度上,说白了就是讨论的是同一个问题。

  说两个案例:

  1、在前一份燃健身实习时,boss是大熊,前美丽说副总裁,性格非常直爽的一个人。有一种很明显的体会就是,大熊参加的会议,讨论产品的效率会提升不少。因为每次在讨论某个问题的时候,参与的人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或则思考,得出的结论也会不一样。大熊往往会出来控场,每次的控场都非常的果断,只要有其他纬度的延伸,就会及时的遏制住,确保当前纬度的问题可以更好的进行下去。

  2、第二个案例说一说最近的,目前在网易游戏实习,在这份实习过程中,同样经常需要参加评审以及讨论。有一次在和导师讨论我的设计方案时,导师提出了我方案中做的不好的地方,并具体说明了理由,但当时我并没有就这个角度去回应,而是自己从其他角度进行了更多的解释。不得已导师又继续重复了一遍,并顺便指出了我所提出的角度存在的问题,这才让我两的沟通更加顺畅。

  分析:这两个案例都说明了讨论在一个维度上的重要性,不管是参与评审还是1对1的讨论,假如各方之间的观点并不在一个维度上,是无法达成一个共识的,因为不同的理由只能对应于不同的维度,当维度相同时,各方之间才能够正面的进行碰撞。

  

 

  小菜,Flyme Research & Design Center,准交互设计师

  1. 在进入产品形态发展较为成熟的公司时,常会设计出违背设计守则的设计

  (尤其在手机厂商,设计 ROM 时有着非常多的设计规范。)

  踩坑过程:在入职一周后便进行了 Flyme 某应用的概念设计,在设计时我尝试了很多新颖的交互和视觉,甚至有过颠覆 Flyme 的天真想法。但由于对 ROM 设计规范了解不透彻,以及不够重视 ROM 一致性,最后被同事喷了「真‧概念」。

  如何避免问题再次发生:在进入一家公司时,先不着急接手设计项目,或者利用接手项目前的时间,深度体验公司的产品,并且将规范整理和记忆。

  2. 前辈的指导看作是真理

  踩坑过程:刚入职场时,每次评审面对一群 boss 时都会提心吊胆,boss 也会对自己的设计稿提出各种建议。顶着压力之下和对前辈的认可,往往 boss 说什么都没经过多思考就点头认可,但回头自己一想却四处有问题。

  如何避免问题再次发生:评审实际上也是一场讨论会,经验再丰富的前辈也会判断不准确,更何况他们仅仅是评审时才进入思考模式,多表达自己观点和设计时的思考。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 和同事讨论关于过于激烈而最后引发争吵

  踩坑过程:当时做了一项新功能,就是否需要新手引导的问题和我的导师讨论了起来。我们各自表达了加入新手引导的利弊,但又各持态度,最后谁也不让谁而引发了争吵。过后导师还向自己道了歉,我为此非常愧疚。

  如何避免问题再次发生:当讨论时双方各持态度时,多一些人加入讨论会产生不一样的观点,或许能成为矛盾下的「润滑剂」,也或许会得出更好的结论。

  匿名,Microsoft Research Asia,UX 设计实习生

  作为职场新人,除了锤炼专业技能,工作中的「性格」表现也应当注意。

  踩坑过程:刚开始工作时,常把一些学校的习惯代入到公司中,例如在工作中过多的曝露自己的私人生活与喜好。这样的行事方式容易给周边的同事留下一个在你意料之外的标签,如「爱打游戏」「宅男」「养猫人士」。我就是因此常被不熟悉的同事误认为工作不够饱和,贪玩。或许这样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有趣,容易相处的好印象,但是在工作场合,让人想起你的第一件事更应该是「专业」而不是其他东西,这样才能体现出你在公司的价值和重要性。

  如何避免问题再次发生:工作外的事情在工作场合以外和好友同事分享便已足够。「你有看过你的老板跟你分享他的私生活吗?」

  

 

  from 卿词 聚划算 产品经理(实习)

  问题点:

  初入大公司陷入「螺丝钉」情绪,拘泥于产品细节和功能体验。

  描述:

  上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创业公司兼任产品与交互设计,更多的强调快速迭代拿到结果的执行力和产品体验上的细节雕琢能力,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设计是我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到了阿里后,我的工作职能调整成为了进口业务的产品经理。这是一个更前台化,业务化的岗位。初期在惯性下,我仍然过多的拘泥于单点的执行和前台玩法的视觉优化上,在业务层面的思考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入,没有在一个大的业务方向下去进行长线的规划。一方面,我没有意识和主动承担我对业务的决策能力,另一方面,基于业务浅层的功能设计也很难给我带来提高。

  而当我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行业特点,对待竞品更多的从业务上的竞争力(货品结构、销售模式、目标人群、运营策略等)而非功能设计和视觉展现去分析,积极地约运营和UED同学探讨业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我把自己更多的放在了一个业务经理的位置,愈发的意识到产品只是业务执行中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只有基于业务层面的分析和决策才是决定业务未来发展的核心点,而产品设计和体验设计,更像是业务实现目标的一种表现形式,决定了业务达到“天花板”的速度。

  结论:

  在大公司不要局限于所处业务和团队,将自己束缚于“螺丝钉”的定位中。在产品执行之外,主动承担业务的思考和决策工作,积极的进行跨类目、行业、bu的沟通与合作。虽然每个人负责的业务可能很有限,但是,能够对接的业务确是无限的。

  产品设计本身没有好坏,只看是否能表达这个业务的运营策略。在我看来,做的好(产品执行、问题解决)的同时,更要想清楚(对于业务核心和下阶段重点的判断),前者是职业能力的体现和获取信任的基础,而后者才决定了能在当前位置和业务上走的高度。

  产品经理是一个很大的箩筐,具体到某一公司某一行业的产品经理,其职业发展和能力修炼和方向都是非常不一样的,一定要迅速找准当前业务的重点,明晰自身定位,做到工作效能最大化。

  在我的问题中其实还隐藏了一点,为什么我会拘泥于产品体验和浅层执行上,我认为,恰恰是我对自身能力的不够自信(hold住业务,说服大家),所以才选择了一条更加封闭和短期就看得见反馈的体验优化之路。结论就是,不要用战术(产品执行、功能设计)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业务规划、团队领导)上的懒惰。

  

 

  form 宝鹏 阿里巴巴 产品经理

  不要过度关注于产品本身,避免成为工具人

  工具人: 消耗绝大部分精相对比较确认要做的事情中,而欠缺对于全局、业务或者对于自身的考虑,导致自己成为了公司的“螺丝钉”,可替代性强,就像工具一样,公司用你就用,不用可以随时裁掉。

  在阿里巴巴等偏重业务导向的公司中,“产品”仅仅是业务或者需求落地的抽象工具,因此“产品”并不代表了业务的所有。在这种境况中“产品”实现或者是说放大了业务的价值,是业务价值的主要承载体。

  我认为没有任何业务场景更准确的说没有应用场景的“产品”是没有存在必要的。即便是在因缘际会下某些“产品”进入了大众视野,我相信这类“产品”也很容易死掉。因此不要认为“产品”只要做的足够好,体验足够极致,那么就一定会有可观的用户和可观的流量。

  案例:

  在做无线产品的时候(支付宝-首页下拉更多-云市场),接到一个任务是使用支付宝的扫码支付来提供一个在B2B线下扫码下单(读者请注意,这里是扫码下单并非是走直接转账哈)的功能。我认为保证用户的点击、扫码体验以及功能性是比较重要的,因而花了大量的精力在控件优化和扫码性能、功能的提升上。诚然,这些东西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线下推广我们业务的初期,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少用户连支付宝都没有用过,更不用说扫码;

  2、扫码支付存在用支付宝账号免登陆到1688的逻辑,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淘宝-支付宝-1688的账号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导致登陆失败;

  3、下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扫码到店铺页面,并点击向档口付款来进行支付,存在用户的跳失。

  因此实际上我要做的并不是一个功能,而是一个场景:用户在线下的登陆-扫码查看店铺-向店铺支付-支付宝支付成功,而并非扫码本身,并且还需要从业务角度考虑如何让没有用过支付宝的人进入到这个场景中,以及如何让用过支付宝但是只习惯扫码转账的人使用扫码下单而不再用扫码转账才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归纳:

  产品设计和实现过程中要使用全局业务思考原则和优先级判定原则来解决上述问题。在如上的场景中,需要利用全局业务思考原则来进行“产品”的判定,我做的到底是功能还是场景,如果是做功能那需要聚焦的是哪方面,如果是要做场景则要保证怎样的业务闭环。

  根据全局思考的原则,我们再回来查看以上场景中的问题。

  1、用户没有用过支付宝,则需要通过线下运营的方式来考虑这个问题。因此需要向老板提出配备运营团队或者同支付宝来合作来进行共同地推装机,这个不是产品所能够解决的问题。

  2、首先理清楚账号对应逻辑,能够对应的做到无感登陆;对应关系无法查到的则给予提示告诉用户你目前的账号状态,要如何操作才能够继续接下来的功能。

  3、下单跳失这个问题同样不是产品能够解决的问题,因为扫码支付同直接转账的方式并没有任何的优势,反而操作多了一点点的成本,再次,即便是用户付现金也没有任何差别。那么需要通过确认使用如何的运营策略来勾住用户(比如红包、满减、积分等方式)。

  从如上来看,扫码下单流程的“产品”功能本身反而是次要的了。

三 : 网民的呐喊 治理互联网宜疏不宜堵

  现在整治黄色网站以及非法信息网站的运动正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笔者似乎又看到三十年前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CCTV挟持道德高度,对黄色网站以及非法网站高举高打。工信部以及CNNIC不得不束手就擒,然后一怒之下,迁怒于运营商,最后雷霆之下,倒霉的是各地机房,纷纷关停机房,造成各地企业网站以及正常运作的网站出现种种问题,窃以为实在大可不必。

  我们看待这几个问题:

  1:互联网到底是洪水猛兽还是先进的工具?

  我个人还是认为互联网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在相当程度上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何这样讲?

  互联网让媒体更透明,更加大众化,更大程度上的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信息的获取,使之更便捷。

  互联网让企业经营成本更低,为中国企业与世界对接更加便利,难以想象,如果没有互联网,中国将在世界竞争中落后于何等地步。

  2:互联网有没有害?

  毛主席说过,打开窗户,飞进几个苍蝇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对于互联网这个新兴发展的行业,我们的确看到,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带来了不少的问题,诸如国外新思潮对国人的影响,因为互联网具备媒体属性,所以,让更多的群众有了发言权,当然也包括部分的低俗的,黄色,非法的信息,因此,世界各国范围都对互联网有一定的管制,就好比刀具一样的,我们国家对****刀具是有管制的,这个我们相信肯定是为了社会的安宁祥和。互联网上存在低俗的内容,对于青少年的成长,社会的风气,是没有好处的,我们必须得承认这些问题。

  3:到底要怎么样管?

  笔者人微言轻,但是我清楚的知道,像现在这样高举高打,类似搞文革式的做法肯定不对,我们的行政机关,应该开明的看到作为公民对这种行政作为存在不同的意见。我认为,必须对非法网站进行严格管理,必须对相关坏分子进行严厉惩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其他正常经营的个人网站,企业网站进行一刀切,这样只能说明相关的行政机关作风粗暴,没有与时俱进,胡主席常说到,要与时俱进,都2009年马上都2010年了,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一个相对文明的社会,仍在采取相对粗暴的手段去管控,只能说非常遗憾。笔者所在的企业网站,因东莞电信全部封停80端口,客户抱怨连连,都对运营商以及通信管理部门这样的做法非常的不满。

  来说说备案制度,全世界,只有我们国家实现了备案的制度,我个人认为,备案制度相对是比较落后的,我们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国外是积极开放,有限管理,我们是反其道行之,差不多是积极管理,有限开放。备案这个制度,无论从立意还是到备案系统本身,都存在不少问题,在企业和民间都存在相当大的反对声音。

  一刀切的关停整风政策不可取!重点是对企业网站和正规的网站的日常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先不问缘由,全部关闭,然后挨个挨个检查,让我想起了延安整风运动。

  笔者本人从心底支持对黄色,非法网站进行严厉打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但是对于这种粗暴的执行政策,感到心底的悲哀,适逢祖国六十年之际,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出现这种不和谐,不理性,不高明的执法政策,真真切切的感到备案。

四 : 小米王川:美的将加速产品互联网化

  [摘要]王川表示,小米只做手机等五款产品,对于其他领域的硬件产品保持克制,会投资很多相关创业团队。

  腾讯科技讯(范晓东)12月15日消息,第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今日在成都举行,小米联合创始人王川下午在会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米目前只会做手机、平板、盒子、电视、路由器五款硬件产品,投资美的意味着小米不会做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

  王川表示,小米只做手机等五款产品,对于其他领域的硬件产品不能贪婪、要保持克制,但是小米会投资很多相关创业团队,复制小米模式的成功。

  王川认为,美的便是小米投资的一个大的创业团队,此次投资后,美的会重新以创业心态来生产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家电产品,让产品更加互联网化、更低价。

  小米与美的集团昨日同时发布公告宣布,小米科技以12.66亿元入股美的集团,美的集团将以每股23.01元价格向小米科技定向增发5500万股,募资不超过12.66亿元。

  小米和美的合作内容包括:智能家居产业链全面协同发展;移动互联网电商业务全面合作;智能家居生态链、移动互联网创新的共同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王川今日还表示,小米五年内不考虑上市。

本文标题:互联网产品经理的职责-产品经理决定互联网企业的生命力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2792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