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话题作文思维训练

发布时间:2018-01-18 所属栏目:逻辑思维训练题

一 : 话题作文思维训练


    一
    用武力可以得到天下,古时争夺天下,绝大部分都是马上得天下,征战伐猎之后,到处都是血流成河、尸横遍野、鬼哭狼嚎。战争产生了无数的怨妇、冤魂。一方的胜利以另一方的失败为基础,胜利者的欢笑背后,有着无数的泪水,闪烁着无数双仇恨的眼睛。新的局面没有巩固,到处都涌流着危险和杀机,隐藏着造反和叛乱的可能。于是,有智谋之士建议皇帝,马上得天下可以,但是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安抚天下,大赦天下,拉拢天下,重新抬出孔子,听他老人家讲社会秩序,讲礼义廉耻,讲社会的游戏规则,讲老百姓应该如何做一个顺民。大多数皇帝都采纳了。此招果然有效,社会很快就井井有条,局面很快就焕然一新。于是江山又变大治。汉初皇帝干脆来个无为而治,天下照样大治。但个别皇帝不识趣,于是很快就被赶下台。过了一段时间,皇帝不耐烦了,心想我是皇帝我怕谁,于是乱来,于是酒池肉林,于是夜夜笙歌,于是不把老百姓当人,于是惹得天下百姓揭竿而起,而天下危矣,天下倾矣!民犹水也,君犹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信哉斯言!
    二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伯乐手下,良骥荟萃,百鸟齐鸣,群鹰纷飞。而武大郎开店,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一个硬杠杠便是不能超过老武的身高。试想天下才俊之士,绝大部分身高超过老武,于是人才没有用武之地。而国家的烧饼事业,也因此蒙受很大的伤害。一个好领导带出一大批好干部,而一大批干部又带出一支支的好队伍。美玉遇到拙工,可能会被说成是石头,而石头在良工的手中,可能会被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
    三
    司马迁说:“狂夫之言,圣人择焉。”狂徒说的话,圣人也要听他是否有正确之处。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何况在古代,一大批饱学诗书而又愤世疾俗之士,往往散落民间,游走在江湖之间,啸傲于山林之中。如八十遇文王的姜子牙,如果不是文王慧眼识英才,他也只能湮没于杂草之中,安能一展拳脚,纵横天下?而想当初,直钩钓鱼的姜子牙,在凡人看来,不也是一个狂徒吗?其实,历史有很多狂徒,他们的建议都被君王选择性地或全部接受。能够海纳百川的君王,也一般都建立了不朽的功业。
    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的旅程,都很短暂。但人在生命的旅程中,历尽万苦千辛。他负载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人是智慧的动物,人也是抽象的动物。他要思考生存的价值,我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要思考,这个社会如何才能变得更加美好?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他要思考,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如何不断增强?他要思考,我们该为后世子孙做些什么?
    五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为,必要有所不为。有所能必有所不能,有所不能才能有所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十个指头,各有长短。人生在世,时光短暂,要有所为,必要舍弃很多欲望,集中精力,方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一个人妄图吃掉整个世界,一脚把地球踢出一个窟窿,其结果,只能是黄粱一梦!
    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壮轻岁月,迟暮惜光辉。年少不知愁滋味,往往轻抛光阴,消费光阴,而到了人生的暮年,往往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也倍知人生之珍贵,从而加紧努力,珍惜今天,把握今天。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当老太爷老大娘正在打太极拳跳交谊舞的时候,我们的有些年轻人却在借酒消愁,埋怨父母为什么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当老年人倍加珍惜生命的时候,却有年轻人跳楼自杀。如果每个人在年少的时候加紧努力,每个人在人生的暮年,都会有一个累累的收获!
    七
    天生万物,唯人为贵。人是天下的精华。为什么不成为一头猪,不成为一条狗,这是造物主对我们的恩赐。一个人经过母亲十月怀胎后呱呱堕地,到长大成人,历尽多少艰难险阻,经过人士多少风霜。所以,我们应该珍惜人生,应该珍惜我们做人的资格,并且要活出人生的精彩!
    八
    因风吹火,用力不多。我们凡事应该相时而动,顺势而为,因风借力,事半功倍。如果逆天下之势、逆人世之情而动之,终将事半功倍,甚或一事无成。
    九
    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兔走乌飞,岁月如流。古代不少诗人都发出光阴短暂而宝贵的感慨。如李白《惜馀春赋》众说:“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又在《拟古》(其二)中写道:“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还有其他的诗人也发出类似的慨叹,如傅玄《九曲歌》:“岁莫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如白居易《浩歌行》:“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如司空图《杂诗》:“乌飞飞,兔蹶蹶,朝来暮去送日月。女娲只解补青天,不解煎胶粘日月。”陆游《醉乡》:“痴欲煎药粘日月。”生命是一个旅程,很短暂。在大自然面前,人生是如此的渺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多少人在年少的时候抛洒光阴,到头来留下无限感慨:“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老大嫁作商人妇。”百年容易过,岁月不饶人。红颜总有色衰时,切莫轻把光阴度。花有两度重开日,人无两度再少年!
    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各人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判断也不一样。各人的喜好不一样,对事物的判断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事物。唯有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才能比较全面地了解事物,从而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这个世界是多彩的,是千差万别的。就是因为千差万别,才让我们的社会变得如此的精彩!
    十一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有着相同价值观的人,容易走在一起;有着相似经历的人,有着比较多的共同语言。因此在一个单位,人们除了行政划分而形成若干个不同的群体外,还有因为兴趣、爱好、经历、年龄、气质等等差异而分出的不同群体。蜜蜂劳于蜜,苍蝇逐于臭,小人汲汲于利,君子汲汲于义。蝴蝶遨游花海,骏马驰骋草原。牛羊留恋丰美的水草,雄鹰相会于美丽的长空。世界万事万物,因为各种各样的差异,而汇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十二
    我们歌颂老师,往往喜欢歌颂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显得如此的悲壮、凄美而动人,其实老师大多数不喜欢人家这样赞美他。教学的过程不是纯粹耗费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创新创造的过程。教师不是一桶水,不是一口井,而应该是一个广阔的海洋。惟有广阔的海洋,才能给学生的思想不断注进丰富的源泉;惟有广阔的海洋,才能有不同的鱼在上面跳跃,才有自由由的鸟儿在上面自由自在地飞翔。教师的物质也许很贫穷,但他的精神的世界应该无比的丰富。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奉献的过程,不断付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获得的过程、不断丰富的过程、不断成长的过程、不断成熟的过程。老师绝对不是一根蜡烛,因为蜡烛烧完了,个体就消亡了。而我们的老师,在奉献的过程中,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思想在他的学生身上继续得到深化,他的智慧在学生的身上会时时闪出耀眼的光芒!老师,他浩瀚如大海;老师,他深邃如蓝天!
    十三
    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说:“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都有一死,但生命各有它的价值。历史上,很多人面对死亡,铁骨铮铮,决不变节,决不投降,决不苟活偷生!请听叶挺的《囚歌》:“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我深深知道,/人的躯体怎能在狗洞子里爬出?/我期待着有一天,/地下的烈火,/把我连同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将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十四
    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万众一心就会变成坚固的城堡,众口一词就会熔化坚硬的金属。众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唯有同心同德,方能众志成城!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面对内忧外患,我们特别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如果这样,我们将无往而不胜!如果我们的国民是一盘散沙,那将导致整个国家的倾覆!外国人批评中国人说:“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三个中国人是一条虫”,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舆论的力量也是很大的,当社会上对某个事物形成一个比较集中的意见之后,我们的整个舆论导向便会发生不可逆转的一边倒,而这往往是比较危险的!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十五
    孔子曰:“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提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做错,也要引起重视。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整风运动中,也曾经提出这个观点。广开言路,虚心地接纳各个方面的意见,是政治清明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也是保证统治阶级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明智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视这一点。如齐威王,虚心地接受了邹忌的意见,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于是进谏者门庭若市,一年之后,大家的意见都说完了,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于是其他的诸侯国都来朝见,齐国不动一兵一卒,而战胜于朝廷。唐太宗身边有个魏征,上了许多奏疏,绝大多数被唐太宗采纳,并且按照建议,兴利除弊,国家大治,唐朝初年的国力,十分强大。历史事实证明,哪个时代重视采纳老百姓的意见,不闭目塞听,哪个时代的政治就非常的清明,哪个时代的国力就会非常的强大。与此相反,如果闭目塞听,阻塞进谏之路,哪个时代的政治就会一塌糊涂、乌烟瘴气,甚至搞得江山倾覆、国破家亡。周厉王就是一个反面的典型。周厉王是一个贪婪暴戾的统治者,任用“好专利而不知大难”的荣夷公等人,垄断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不让平民前往采樵渔猎。大夫芮良夫规谏厉王说:“王室恐怕要衰微了!那个荣公只知道独占财利,却不懂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谁想独占它就会触怒很多人,荣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能长久吗?”厉王不听劝谏,还是任用荣公做了卿士,掌管国事。周厉王的暴虐无道终于激起了广大国人的愤慨,国人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发现了后就来报告,立即杀掉。这样一来,议论的人少了,可是诸侯也不来朝拜了。三十四年,厉王更加严苛,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了,并警告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厉王不听劝阻。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人民包围了王宫,袭击厉王,他仓皇而逃,后于公元前828年死于彘(今山西霍县)。秦始皇也是如此,他把那些平时叽里咕噜的有不同意见的儒生活活地埋掉,把诸子百家的书籍烧掉,实行愚民政策,其结果,逼得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不要说当代社会不会出现这些事,文化大革命期间对文化的摧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前事不忘,后世之师。作为我们的政治家,可千万要注意!
    十六
    荀子曰:“肉腐出虫,木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意思是说,肉腐烂了就会长虫子,木头干枯了就会生蛀虫。一个人懈怠懒散到了忘乎所以的时候,祸害就会发生。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运动,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生命才能不断活化,肌体才会不断康健,生命的质量才能不断地提高。死水一潭,会生发出很多问题,如长虫,如生蛆。不活化生命,不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一味地沉湎于歌舞升平之中,沉湎于享乐之中,沉湎于虚无缥缈的幻觉之中,事物就会不断向不利的方面发展,甚至走上失败的道路、灭亡的道路。我们都知道,如果把泥鳅丢进热水锅里,求生的本能使他们马上跳出水面,但如果把泥鳅放进冷水锅里,温柔的梦乡使它们没有意识到生命存在的危险,而对逐渐加温的水失去了警惕性,而慢慢地被煮死在水中。人世间的很多事物也是如此。当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的时候,就很容易走进失败和灭亡的深渊。劳累兴国,骄逸亡身,这已经为古今中外的很多事实所证明。越王苟践不忘耻辱,卧薪尝胆,发奋努力,精心准备,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而吴王夫差一味沉浸于胜利的欢乐中,沉浸在温柔乡中,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终于被越王苟践打败。看一看我们周边的形势,美国对中国的合围已经基本完成,为了防止中国的强大,为了防止中国在未来的时间与他们对抗,千方百计地使进各种各样的阴招损招,企图打断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打伊拉克,表面上是为了石油,但其实是在西边对中国实行合围,企图攻打伊朗,其实是为了加快收紧对中国的包围圈。在东边,美国怂恿日本,不断惹是生非,企图借助日本挑起战端,他们认为,此时向中国下手,趁着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没有完成,是好机会,一旦等中国巨龙腾飞,他们将永远对付不了中国。我们只有看清这一点,才能明白美日之所为。如果我们一味高呼中日中美友谊万岁,而自废武功,我们有一天终将成为人家砧板上的肉,并将落下千古的笑柄。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们只有苦练内功。对外,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和解和友谊,灵活运用各种外交手段,对国际上的各种反动力量,进行灵活的斗争。对内,我们要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中华民族能够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十七
    荀子曰:“无冥冥之志气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意思是说,不能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的人,在学习上就不会有明显的进步;不能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人,在事业上就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积累的过程,不进行艰苦的积累,妄图一步登天,一口吃出一个胖子,是不可能成功的。荀子《劝学》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说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积累。只要有恒心与耐力,滴水穿石,绳锯木断,万事可为;而如果心浮气躁,三天打鱼、四天晒网,万事不成。相传李白年少时在峨眉山学习,有一天,他不想学了,想放弃,要下山。路中遇到一个老太婆,正在磨刀石上磨一支铁棒,李白问老婆婆:“您在干什么呢?”老婆婆回答:“我要把这支铁棒磨成针。”李白深受感动,重新回到山上,继续努力学习,为他日后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奠下了坚实的基础。古今中外,很多伟大的学者,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都是勤奋学习的典范。同样的,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也需要默默无闻、辛勤奉献。自古以来,社会的脊梁和中坚,都是那些默默无闻、辛勤奉献的人,少说话多做事的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更需要我们胸怀伟大的目标,凭坚忍不拔的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有可能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进步!
    十八
    《晏子春秋》中说:“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意思是说:“君子对待别人,如果自己超过别人,就以对方为朋友;如果自己不及别人,就以对方为老师。”人,需要这样的胸怀。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也不要鼻孔朝天,看不起别人,而应该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国家之间也是如此。对于弱小的国家,应该帮助他们,支持他们,而不能象美国一样,专门欺负弱小国家,搞得弱小的国家出了很多的人弹,因为他们在正面战场对付不了美国,因此只能在背后搞。如果世界上的国家之间不管强弱、不管大小,都能平等相处,那我们的地球就不会是今天这样的硝烟弥漫的味道。对于超过自己的人,要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与长处,从而争取超过他们。就国家而言,环视全球,我国的经济总量虽然较大,但在平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在世界的排名就远远落在背后。因此,我们不能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应该虚心地向发达的国家学习,吸取世界上一切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争取把我们的综合国力尽快搞上去。
    十九
    《战国策》中写道:“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意思是说,愚昧的人对于已经成了的事实还昏昧不明,聪明的人则在事情还没有萌发的时候就已有所察觉了。这提醒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要有预见性,才不至于被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现代化建设,速度是惊人的。但是,我们的有些改革,被群众批评为烙烧饼。翻过来,又翻过去。比如我们有些城市的市政建设,缺少预见性。这一任领导上台,为了出政绩,城市建设这样搞。那一任领导上台,城市建设这样搞。于是,君不见,中国的城市街道经常开膛破肚,弄得满目凄凉,群众意见很大。城市绿化也是这样,这一任领导喜欢这种树,于是街道上到处都是这种树,另一任领导上台了喜欢另一种树,于是把老树砍掉,种另外一种树。以上列举的事实,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的某些政府在城市规划方面缺少预见性,给我们的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和损失;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还有待于加强。值得欣慰的是,为了避免城市建设的无序和混乱,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实行城市建设规划立法制度,实行城市建设听政制度,这是很好的现象。
    二十
    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中说:“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意思是说,观察一匹马,往往因为它表面瘦弱而错认为是一匹劣马;评价一个人,往往因为它贫穷和地位卑微而错误地认为不可取。”所以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导致有些千里马,因为外表不帅,而虚度青春,错过施展才华的大好时机。历史上,以貌取人的现象比比皆是。以貌取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贫穷和地位卑微的人,也常常被忽视,被看低,造成英雄没有出头之日。但也有一些贤达之士,在用人问题上,能够采取比较正确的态度。如孟尝君,面对门下客冯谖的一再叫穷,并没有心生怒火,而是礼贤下士,尽量满足他的要求。让我们看看《战国策》里的记载:“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鱼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最后冯谖没有辜负孟尝君,替孟尝君做了很多好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你看孙猴子、猪八戒、土行孙,一个个其丑无比,但他们一个个都是工夫了得啊!人的贫穷也不是永远的,因为财富本身长着脚,会到处跑啊!如果我们是因为某人贫穷而全盘否定他那就大错特错了!
    二十一
    有一幅对联中说:“为人莫当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作官且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这幅对联的下半联是对的,而上半联是错的。为政者,需要风物宜长放眼量,要考虑到自己如何向老百姓有一个交代。在台上时,不要胡作非为,而避免等到下台时,为大家所唾弃、所不耻,这是对的。但是,此对联上半联劝人家不要冲在人家的前头,不要当看戏的,而应该当听戏的,这是错误的。如果大家都羞答答,不敢冲锋在前,那么,这个社会就会缺少向前发展的力量。如果大家遇事都互相推诿,这个世界就会缺少民族的脊梁。我们需要大批的敢于开拓创新的又敢于负责任的勇士,而不需要凡事萎缩、停步不前的懦夫!否则,我们的民族就将没有任何希望。
    二十二
    蔡元培在他任职教育总长的演说中说:“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在这里,蔡元培已意识到,我国国民的最大缺点,就是人格不健全。他希望自己在健全国民的人格方面有所作为。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很多都意识到“立人”教育的重要性,从梁启超、蔡元培到鲁迅等,无不把立人教育作为自己的重任。如鲁迅,通过自己的如椽巨笔,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身上的种种劣根性,目的是引起疗效的意思。看来,时至今天,先驱者们的工作还没有完成,还有待于我们的继续努力。
    二十三
    蔡元培在1912年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会词》中说:“我中国人向有一弊,即是自大;及其反动,则为自弃。自大者,以为我中国有四千年之文化,为外国所不及,外国之法制皆不足取;及屡经战败,则转而为崇拜外人,事事以外国为标准,有欲行之事,则曰是某某国所有也。”这段话可谓命中国人性格弱点的命门。由于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所以,不少人动不动就说我们有什么什么,沉浸在对往昔荣光的陶醉之中,而对我们的弱点和不足,却往往视而不见。一旦在外国人的挑衅中败下阵来,便变得妄自菲薄、一蹶不振。鲁迅手下的阿Q身上,便有这种致命的弱点。他要么自高自大,连自己头上闪闪发光的癞疮疤,都把它当作自己骄傲的本钱;要么自轻自贱,认为自己是虫豸,一钱不值。时至今日,我们国民的身上,仍有不少人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阿Q的影子,在这些人身上,还时常闪现。
    二十四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仅凭第一印象是很难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只有在长期的交往中,才能够了解一个人的本性。判断一匹马是否良马,也要经过时间的考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哪一匹马能坚持到最后,哪一匹马就是好马。三国时的魏延,一开始很不错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要造反了,可见时间是检验人世间一切事物的标准!
    二十五
    古人说:“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意思是说,嘴是产生祸害的门,舌头是斩杀自身的刀子。因此,我们必须慎重说话,不要随便胡说八道。我们要学会说话,学会适当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古人曰:“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说的就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说明了语言的威力。这一点,我们在风云变幻的战国时期的那些辩士的身上,已经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从变幻莫测的外交风云中,感受到了这一点;从唇枪舌剑的商务谈判中,感受到了这一点。语言表达固然重要,会带来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不掌握语言的艺术,不注意讲话的分寸,就会给自己和集体乃至国家的事业,带来沉重的灾难。
    二十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说:“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就是说,两只老虎相斗,则必定有一方受到伤害。强强联合,会凝聚成很强大的力量,把事业推向前进;但如果两虎相争,则必有一伤,两强相斗,就一定会互相内耗,从而造成我们事业的损失。蔺相如本来位居廉颇之下,但由于他在外交斗争立下功劳,受到赵王的提拔,位居廉颇之上。这下可惹了麻烦了,廉颇要找蔺相如的麻烦。多亏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礼让廉颇,不然非来个你死我活不可。就是因为蔺相如的识大体,知大局,才避免了一场龙虎斗。历史上,两虎想斗的例子很多。如庞涓面对比他厉害的老同学孙膑,竟然使毒招把孙膑的膝盖挖掉,使他的老同学落得个终身残废。后来孙膑报了仇,打败了庞涓。还有一个例子,三国时的周瑜,也是一个小气鬼。面对比他高明的诸葛亮,他连连使了阴招损招,结果弄得诸葛亮绝地反击,三气周公瑾,让周瑜落得个吐血而死的下场。因此,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人,不要嫉妒,也不要损人家,因为,两相内耗,你死我活,下场将会很惨!国家之间的交往也是如此,比如美国,一再压制中国,不许中国和平崛起。但一旦弄得中国只有采取非和平手段崛起,世界将会变得非常的不稳定,美国的日子也会很不好过。
    二十七
    孙武说:“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意思是说:到了能使自己灭亡的地方,然后能够得到生存;陷入必死的境地,然后能够得到生路。把人逼进绝境,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斗志,从而扭转乾坤,转败为胜,这已经为古今中外的很多事实所证明。如历史上的“背水一战”的故事,就证明了这个道理。话说当年,刘邦出关与项羽争天下,韩信受命东下井陉(今河北井陉县)进击赵国。韩信率军在离井陉口三十里处驻扎,又选轻骑二千人,手持红旗,隐蔽山后观察赵军。吩咐他们如果赵军出营,就乘虚入其营垒,拔掉赵军旗,换上红旗。布置完之后,韩信便率万人先行,背靠大河布下军阵。第二天天一亮,韩信就命令进攻井陉口。赵军出营迎战,双方激战许久,韩信军假装败退,弃旗丢鼓,退入营垒之中。赵将陈余见到这个情景,遂以全军进攻韩信军。韩信军背后是河,无路可退,全都拼死战斗,勇猛拼杀。就在这个时候,事先埋伏在山后的汉军乘虚进入了赵军营垒,拔掉赵旗,将2000面汉军红旗插上。赵军见不能战胜汉军,便想退回营寨,却见营寨已被汉军占领,全都惊慌不知所措。汉军前后夹击,赵军大败。事后,有人问韩信:“按照兵法,应该背山面水布阵,您反其道而行之,却取得了胜利,这是为甚么?”韩信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法的一个原则。我所率的兵,大多没经过严格的训练,只有将他们放在死地,他们才能人自为战,拼死争杀,如果把他们放在生地,他们都会逃走,怎能打胜仗呢?”韩信不愧熟读兵法,并成功地把背水一战的兵法原则运用在实践当中。在现代社会,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生存的危机迫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反思,从而卧薪尝胆,绝地反击,东山再起的事也时有发生。
    二十八
    刘安〈〈淮南子〉〉中说:“井鱼不可与语大也,拘于隘也;夏虫不可与语寒,笃于时也。”意思是说,生活在井里的鱼,无法同它谈论广阔的江海,因为它的视野拘束在狭小的井里;生活在夏季的昆虫,无法同它谈论冬天的寒冷,因为它的感知局限在夏天的节气里。生活在井里的鱼和只生活在夏天的昆虫,因为受到它们的活动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视野不够开阔。海底之蛙的故事,也许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理解这其间包含的道理。《庄子•秋水》中说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青蛙对海鳖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快乐呀!高兴的时候,—就在井栏边跳跃;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累时把身予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步。你看那些懈料、螃蟹之类的小虫,谁能比得上我呢?”海鳖听了青的话,真想到井中看看。然而它的左脚还没伸过去,右脚就已被井栏绊住了。于是,它退回去,对青蛙说:“朋友,你知道海吗?海之广,何止千万里;海之深,何止千万丈。住在那样广阔的大海里才真正快乐自在呢!”井蛙听了既惊讶又惭愧。所以古人说,不登高山,不知天地之高也;不远游,不知天地之大也。古人说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有道理的。只有行万里路,才能不断开阔视野;只有读万卷书,才能胸藏万汇,吐纳百川。
    二十九
    《论语》中说:“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说:“花言巧语就会损害人的德行,小事不知忍让就会破坏大的计划。”一个人有着流利的语言表达,固然是一种本事,但过于花言巧语,就会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而给人浮华和浅薄的感觉。在人生的旅程中,还要学会容忍和谦让。古人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对领导者而言,需要海纳百川的气度;对国家而言,也需要宽广的胸怀,方能客观理性地认识事物,驾驭局势。如果因为一件小事就让它随便燃烧自己的情感,那有可能滑向危险的边缘。
    三十
    《尚书》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说,自满会导致损失,谦虚会得到收益。毛泽东同志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还有一位老先生说过:人生之大祸,只一个傲字。一个人骄傲自满,听不到有益的意见,得不到有益的帮助,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失去很多的机会,甚至逐步走向失败。如果一个人谦虚谨慎,虚心地接受各方面的意见,那么,他就会吸纳各方面有益的意见,得到各方面友好的帮助,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骄傲自满的马谡,最终使蜀国的军队大败,使蜀国的元气大伤。而小心谨慎谦虚听取各方意见的刘备,则带着兄弟们打出了一片江山。
    三十一
    《尚书》中说:“爱人者兼及屋上之乌,不爱人者及其胥余。”意思是说,对喜欢的人,连他家屋顶上的乌鸦都喜欢;对不喜欢的人,连他家的墙壁都厌恶。”成语“爱屋及乌”就是从这里提炼出来。这反映了一个心理学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对人对事往往带着感情色彩,喜欢一个人,连同他的缺点也喜欢;不喜欢一个人,就往往不喜欢他的一切。那就出现了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人的感情色彩,往往影响和左右着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为了能够比较理性地认识事物,把握事物,我们只有减少情感的成分,多一些理性的因素,才能对事物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三十二
    《三国志》中说:“善为国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为。”意思是说,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先修养好自身的德行,而修养好自身的德行就要养成自己良好的习惯。古人把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归根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立功、立德、立言。可见古人是多么的重视德行操守的修炼。古人还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概的意思就是说,自己个人的事情都处理不了,又何以治理好国家呢?讲的是个人德行修养立身处事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国家公务员作为社会的管理人员,要治理好天下,只有带头守法、带头执法,才能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作天下人学习的榜样。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理解中央政府为什么把反腐倡廉看得这么重要。因为,如果对腐败现象不加以抑制,我们的国家和党就有走向灭亡的可能。请问,象陈同庆、胡长清之流的原我党高级干部,能带领人民把我们的国家治理好吗?
    三十三
    汉朝《盐铁论》中说:“土积而成山阜,水积而成江海,行积而成君子。”意思是说,泥土堆积而能成高山,水流蓄积而能成江湖河海,好的行为多了而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积累,在成就一个人的事业的过程中,显得相当的重要。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要成就一番伟业,要进行艰苦的积累。
    三十四
    唐朝王勃在《秋日等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说:“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莫能污。”意思是说,纵然在污浊的环境中,仍能保持清白;即使处在极为艰苦的境地,依然能保持乐观。明朝(1368-1644)中期大臣于谦写了一首诗,叫《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投身改革献身改革而不同流合污的决心。铁骨铮铮,让人叹服。公元1449年,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之建议,亲自出战和瓦剌作战,结果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明朝立刻拥明景泰皇帝朱祁钰登级,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接着瓦剌军直指明朝京城,朝庭危机时候起用耿直大臣于谦,于谦组织了京城保卫战,取得了胜利。后于谦成为景泰皇帝的首辅大臣,推行改革,力求励精图治,造福百姓。由于改革触及了大地主和大贵族的利益,终告失败。后来,英宗复位,重用石亨、徐友贞等人,于1457年杀了于谦。于谦的死,使得他的改革和新法中途而废。于谦虽然死了,但他的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在中国历史上,周敦颐写了一篇《爱莲说》,很有名气:“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白自持,出污泥而不染,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也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二 : 作文3作文训练二:说话要真实,要实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待人要诚实,不说假话,不说空话;写作,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说空话。

建议作文之前班上组织一次讨论。就班上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先由一两位同学叙述经过,也谈看法;然后其他同学作评论。评论时注意两点:①所谈内容是否真实,是否具体;②说话是否啰嗦,有没有空话。

参考题目:

一 在这里我感到……

二 留存照片上的记忆

三 玩得最开心的一次

四 从____到_____

五 _____的一课

(人教长城多媒体教育平台)

三 : 课堂实录: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


时    间:2003年4月22日星期二上午第三节                                    返回 

授课班级:福建连江县凤城中学初三(1)班

执 教 者:薛炳钦(一级教师)

整理评点:郭庭平(高级教师)

师:初三(2)班谢希宁同学的习作,常常被作为范例拿来评议和欣赏。今天,我特地邀请他参加这节课的学习,欢迎嘉宾希宁同学。(学生热烈鼓掌)

 [请邻班学生作嘉宾列席课堂,真是别出心裁。]

师:爱因斯坦曾留下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W=X+Y+Z”。(板书)爱因斯坦说:“X代表艰苦的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少说废话。”当然,公式中的X、Y、Z,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解读“成功”吧。 

 (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1:成功等于勤奋+天赋+运气。 

生2:成功等于勇气+努力+创新。 

生3:成功等于艰苦的劳动+科学的方法+不怕失败。

   ……

师:很好。大家对同一个公式作出不同的解读,不仅表现出独特的认识,也体现了创新的精神,实在可贵!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一个大家熟知的公式(名言),被教者用作开启学生发散思维的钥匙,真是妙不可言!]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的不同解读,就是围绕话题“成功”,展开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立意的结果。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由此可见立意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什么是立意呢? 

生4: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生5: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

师:对!立意有哪些要求呢? 

生6:鲜明,准确。 

生7:深刻,而且要新颖。

师:说得真好!总之,立意要做到:准确、鲜明、深刻和新颖。(板书)其中准确、鲜明是基本要求,深刻、新颖是较高要求。现在我们进行较高层次的立意训练——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板书课题)“条条道路通罗马”,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展开发散思维,抄一条美丽的小路,去找寻立意上独好的风景。 

 [从什么是立意,到立意的要求,从立意的两个层次,到本节课的训练目标,导入  课题不瘟不火,衔接自然。]

 (挂小黑板。上板书作文题:风,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请以""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

 [话题选得好,适合初三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

师:请同学们看清小黑板上的作文题,认真思考,写出不同角度的立意。五分钟后让大家自由发言。 

 (全场寂静。学生思考,动笔;教师巡视。五分钟后)

师:现在请大家停笔。谁愿意第一个发言,把你的立意端出来让同学们共享? 

 (稍作等待,一生举手)

生8:我想到社会上的腐败之风。 

我想到一位歌手唱的《风筝》,它象征着自由奔放,无拘无束。 

我想到春风,想到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的一句话:“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让我想到了最伟大最深沉的母爱,独处异乡的我一想起它,心里就涌上一阵阵的温暖。 

师:真让人感动!继续讲下去。 

生8:(接着)我还想到自然界之风,从沙尘暴联想到环保问题。

师:欢迎嘉宾谢希宁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嘉宾):这位同学联想丰富,能从不同的角度立意。既有自然界的风,也有无形的社会之风;既有揭露腐败现象的,也有歌颂永恒母爱的。立意深刻,也有新意。

师:点评不错吧?(生热烈鼓掌)

 [让嘉宾点评,既能活跃课堂,又不冷落客人,妙。虽然生8回答时表达立意的主句不够明确,嘉宾的评语“立意深刻,也有新意”也不是十分妥当,但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让众生报以热烈掌声,无可厚非。]

师:请同学注意,在联想的基础上,要尽量用简洁的句子来表达立意。刚才这位同学开了第一炮,我相信其他同学的立意肯定也不错,谁来说? 

 [针对存在的缺点,委婉地告诉学生立意时要注意的问题,很好。]

生9:我想到风气,社会上助人为乐之风,歌颂文明新风尚。

我还想到树与暴风雨的抗争,我们应当坚强地面对社会上的风风雨雨。

师:很好!你既关注社会生活,又有对人生的思考,立意表达明确,而且比较深刻。 

生10:我想到风是大自然的礼物,想赞美大自然的伟大。

我想到社会上的风气,好风气能够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坏风气会玷污人们的心灵,我们要多接触健康事物。

我还想到风吹雨打,经历了风雨,才会有成功。正如那首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个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学生热烈鼓掌,气氛活跃)

师:你说得很精彩,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 

 [不作评点的评点,有时更能说明问题,不是吗?]

生11:我想到的是社会之风,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学习三个代表之风、时尚之风,还有受贿之风。 

我还想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风调雨顺和狂风暴雨。 

师:你居然想到事物的两面性,真有点哲学家的味道。从这个角度立意很新颖,也很有深度。 

 [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说者深受鼓舞,听者深受启发。]

生12:我想到流行风,想到见风使舵的人。 

师:流行风有哪些呀? 

生12:崇拜偶像之风,追星之风,交笔友之风。 

生13:(插嘴)还有校园里刮起了“韩流”,来自韩国之风。

师:对这些追星之风、崇拜偶像之风该怎么对待呢?请嘉宾同学发表意见好不好?(学生鼓掌)

生(嘉宾):追星,崇拜偶像可以丰富我们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视野,还可以从歌星的成长道路吸取力量,受到教益。但追星也应该适度,毕竟我们不能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追星上,应该以学习为重。 

 [巧妙地把思想教育寓于写作指导,乃“神来之笔”。]

师:这种意见你们能够接受吗?(学生鼓掌,气氛热烈,情绪高涨)还有什么独到的立意呢? 

生14:我想到了飘飘然的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要不得。

想到了暴风雨——我们要敢于面对挫折。

想到风带来的诗意,风的飘逸,想到了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人类要回归自然。

想到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读书为自己的风气不可长。

还想到火烧赤壁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成功的条件要靠自己去创造。

师:哇,这么多呀,陈玉同学的文化底蕴真深厚啊,让人大开眼界!这些立意算得上抄一条美丽的小路,觅得独好的风景。请大家祝贺他一下吧! 

 (学生热烈鼓掌)

 [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我也情不自禁为之鼓掌。]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显然,多角度立意是使话题作文的立意达到较高要求的途径之一。刚才同学们围绕“风”这个话题,根据题目的提示,分别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个方面切入,有的从有形的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情怀,有的从无形的角度立意,或歌颂新时代新风尚,或揭露抨击坏风气,追求深刻、新颖。多角度立意需要进行发散思维,既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想开去,寻找新的视角,更可以凭借自己的阅读积累展开广泛的联想,使自己的立意高人一筹、别开生面。(板书)

       多 角 度:自 然 界——有形

                人类社会——无形

       发散思维:生活——家庭、学校、社会

                 阅读——古今中外

 [教师的总结恰到好处,板书言简意赅,提纲挈领。]

师: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们以“良师”为话题,再进行一次立意训练。 

 (学生思考,下笔;教师巡视。三分钟后)

师: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立意。 

生15:母亲是良师,教给的道理使我终生受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良师。

自然界里的花花草草,让我们学会热爱生活,它们是良师。

时间是伴随终生的良师,时刻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生(嘉宾):我敬爱的老师是良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有情,献身大地,它教我做人应该无私奉献。落花是我的良师。

失败是我的良师。(鼓掌)

 [嘉宾自告奋勇直抒己见,同学为之喝彩,可见课堂气氛多么热烈、和谐啊!看来邀请嘉宾学生并不只是为了花样翻新。]

生16:磨难是一位良师。 

兴趣也是良师。 

   ……

[学生的思路全被打开了,这是思维训练所期待的呀。]

师:好!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高兴地看到大家已经学会多角度立意。面对“良师”这个话题,有的从人的角度立意,有的从物的角度立意,还有人从事的角度立意;不但有人从正面立意,还有人从反面立意,都能做到深刻、新颖,真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啊。看来今天我们的收获匪浅。同学们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充分展示了创造精神和个性风采,我为大家感到骄傲! 

 [此题略处理,详略得当。教师的总结再次强调如何多角度立意,再次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真可谓“一篇之中三致志哉”。]

师:最后布置一道话题作文。(师翻过小黑板,读题)请以“起点”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不少于3个),然后选择其一写篇600字以上的作文,可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下课。 

 [布置作业 ,这是延伸训练,进一步检验这节课思维训练的实效。]

[总评]

   话题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其思维特点是全方位开放。于是不少教师忽略了话题作文的立意训练,以为审题立意已无关紧要,殊不知这正是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良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契机。薛老师意识到这一点,他设计了话题作文的思维训练序列,“多角度立意训练”是其中之一。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是多角度立意,以实现立意的深刻、新颖为近期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围绕这个中心,作者为课堂教学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创设情境,引导训练;二是依题发散,实施训练;三是布置作文,延伸训练。第二个环节是整节课的重心所在,教者安排了两个训练点,一是以“风”为话题(详),二是以“良师”为话题(略),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整节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简洁流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教师引导有方,激励得法,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课堂气氛热烈和谐,双边活动配合默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四 : 课堂实录: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


时    间:2003年4月22日星期二上午第三节                                    返回 

授课班级:福建连江县凤城中学初三(1)班

执 教 者:薛炳钦(一级教师)

整理评点:郭庭平(高级教师)

师:初三(2)班谢希宁同学的习作,常常被作为范例拿来评议和欣赏。今天,我特地邀请他参加这节课的学习,欢迎嘉宾希宁同学。(学生热烈鼓掌)

 [请邻班学生作嘉宾列席课堂,真是别出心裁。]

师:爱因斯坦曾留下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W=X+Y+Z”。(板书)爱因斯坦说:“X代表艰苦的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少说废话。”当然,公式中的X、Y、Z,还可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解读“成功”吧。 

 (学生沉思片刻,纷纷举手。)

生1:成功等于勤奋+天赋+运气。 

生2:成功等于勇气+努力+创新。 

生3:成功等于艰苦的劳动+科学的方法+不怕失败。

   ……

师:很好。大家对同一个公式作出不同的解读,不仅表现出独特的认识,也体现了创新的精神,实在可贵!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一个大家熟知的公式(名言),被教者用作开启学生发散思维的钥匙,真是妙不可言!]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的不同解读,就是围绕话题“成功”,展开发散思维,进行多角度立意的结果。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由此可见立意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什么是立意呢? 

生4: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生5: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

师:对!立意有哪些要求呢? 

生6:鲜明,准确。 

生7:深刻,而且要新颖。

师:说得真好!总之,立意要做到:准确、鲜明、深刻和新颖。(板书)其中准确、鲜明是基本要求,深刻、新颖是较高要求。现在我们进行较高层次的立意训练——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训练。(板书课题)“条条道路通罗马”,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展开发散思维,抄一条美丽的小路,去找寻立意上独好的风景。 

 [从什么是立意,到立意的要求,从立意的两个层次,到本节课的训练目标,导入  课题不瘟不火,衔接自然。]

 (挂小黑板。上板书作文题:风,有自然界的,也有人类社会的;有可亲可爱的,也有可憎可恶的。请以""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

 [话题选得好,适合初三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

师:请同学们看清小黑板上的作文题,认真思考,写出不同角度的立意。五分钟后让大家自由发言。 

 (全场寂静。学生思考,动笔;教师巡视。五分钟后)

师:现在请大家停笔。谁愿意第一个发言,把你的立意端出来让同学们共享? 

 (稍作等待,一生举手)

生8:我想到社会上的腐败之风。 

我想到一位歌手唱的《风筝》,它象征着自由奔放,无拘无束。 

我想到春风,想到朱自清先生在《春》一文中的一句话:“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让我想到了最伟大最深沉的母爱,独处异乡的我一想起它,心里就涌上一阵阵的温暖。 

师:真让人感动!继续讲下去。 

生8:(接着)我还想到自然界之风,从沙尘暴联想到环保问题。

师:欢迎嘉宾谢希宁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嘉宾):这位同学联想丰富,能从不同的角度立意。既有自然界的风,也有无形的社会之风;既有揭露腐败现象的,也有歌颂永恒母爱的。立意深刻,也有新意。

师:点评不错吧?(生热烈鼓掌)

 [让嘉宾点评,既能活跃课堂,又不冷落客人,妙。虽然生8回答时表达立意的主句不够明确,嘉宾的评语“立意深刻,也有新意”也不是十分妥当,但从鼓励的角度出发,让众生报以热烈掌声,无可厚非。]

师:请同学注意,在联想的基础上,要尽量用简洁的句子来表达立意。刚才这位同学开了第一炮,我相信其他同学的立意肯定也不错,谁来说? 

 [针对存在的缺点,委婉地告诉学生立意时要注意的问题,很好。]

生9:我想到风气,社会上助人为乐之风,歌颂文明新风尚。

我还想到树与暴风雨的抗争,我们应当坚强地面对社会上的风风雨雨。

师:很好!你既关注社会生活,又有对人生的思考,立意表达明确,而且比较深刻。 

生10:我想到风是大自然的礼物,想赞美大自然的伟大。

我想到社会上的风气,好风气能够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坏风气会玷污人们的心灵,我们要多接触健康事物。

我还想到风吹雨打,经历了风雨,才会有成功。正如那首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个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学生热烈鼓掌,气氛活跃)

师:你说得很精彩,同学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 

 [不作评点的评点,有时更能说明问题,不是吗?]

生11:我想到的是社会之风,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学习三个代表之风、时尚之风,还有受贿之风。 

我还想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风调雨顺和狂风暴雨。 

师:你居然想到事物的两面性,真有点哲学家的味道。从这个角度立意很新颖,也很有深度。 

 [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使说者深受鼓舞,听者深受启发。]

生12:我想到流行风,想到见风使舵的人。 

师:流行风有哪些呀? 

生12:崇拜偶像之风,追星之风,交笔友之风。 

生13:(插嘴)还有校园里刮起了“韩流”,来自韩国之风。

师:对这些追星之风、崇拜偶像之风该怎么对待呢?请嘉宾同学发表意见好不好?(学生鼓掌)

生(嘉宾):追星,崇拜偶像可以丰富我们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视野,还可以从歌星的成长道路吸取力量,受到教益。但追星也应该适度,毕竟我们不能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追星上,应该以学习为重。 

 [巧妙地把思想教育寓于写作指导,乃“神来之笔”。]

师:这种意见你们能够接受吗?(学生鼓掌,气氛热烈,情绪高涨)还有什么独到的立意呢? 

生14:我想到了飘飘然的自我陶醉——自我满足要不得。

想到了暴风雨——我们要敢于面对挫折。

想到风带来的诗意,风的飘逸,想到了陶渊明的隐居生活——人类要回归自然。

想到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读书为自己的风气不可长。

还想到火烧赤壁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成功的条件要靠自己去创造。

师:哇,这么多呀,陈玉同学的文化底蕴真深厚啊,让人大开眼界!这些立意算得上抄一条美丽的小路,觅得独好的风景。请大家祝贺他一下吧! 

 (学生热烈鼓掌)

 [学生的回答,教师的评价,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我也情不自禁为之鼓掌。]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显然,多角度立意是使话题作文的立意达到较高要求的途径之一。刚才同学们围绕“风”这个话题,根据题目的提示,分别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个方面切入,有的从有形的角度出发,抒发自己的情怀,有的从无形的角度立意,或歌颂新时代新风尚,或揭露抨击坏风气,追求深刻、新颖。多角度立意需要进行发散思维,既可以从家庭、学校、社会的角度想开去,寻找新的视角,更可以凭借自己的阅读积累展开广泛的联想,使自己的立意高人一筹、别开生面。(板书)

       多 角 度:自 然 界——有形

                人类社会——无形

       发散思维:生活——家庭、学校、社会

                 阅读——古今中外

 [教师的总结恰到好处,板书言简意赅,提纲挈领。]

师: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我们以“良师”为话题,再进行一次立意训练。 

 (学生思考,下笔;教师巡视。三分钟后)

师: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立意。 

生15:母亲是良师,教给的道理使我终生受益。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良师。

自然界里的花花草草,让我们学会热爱生活,它们是良师。

时间是伴随终生的良师,时刻让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生(嘉宾):我敬爱的老师是良师。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花有情,献身大地,它教我做人应该无私奉献。落花是我的良师。

失败是我的良师。(鼓掌)

 [嘉宾自告奋勇直抒己见,同学为之喝彩,可见课堂气氛多么热烈、和谐啊!看来邀请嘉宾学生并不只是为了花样翻新。]

生16:磨难是一位良师。 

兴趣也是良师。 

   ……

[学生的思路全被打开了,这是思维训练所期待的呀。]

师:好!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高兴地看到大家已经学会多角度立意。面对“良师”这个话题,有的从人的角度立意,有的从物的角度立意,还有人从事的角度立意;不但有人从正面立意,还有人从反面立意,都能做到深刻、新颖,真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啊。看来今天我们的收获匪浅。同学们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充分展示了创造精神和个性风采,我为大家感到骄傲! 

 [此题略处理,详略得当。教师的总结再次强调如何多角度立意,再次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真可谓“一篇之中三致志哉”。]

师:最后布置一道话题作文。(师翻过小黑板,读题)请以“起点”为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不少于3个),然后选择其一写篇600字以上的作文,可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下课。 

 [布置作业 ,这是延伸训练,进一步检验这节课思维训练的实效。]

[总评]

   话题作文不设置审题障碍,其思维特点是全方位开放。于是不少教师忽略了话题作文的立意训练,以为审题立意已无关紧要,殊不知这正是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良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契机。薛老师意识到这一点,他设计了话题作文的思维训练序列,“多角度立意训练”是其中之一。这节课的训练重点是多角度立意,以实现立意的深刻、新颖为近期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围绕这个中心,作者为课堂教学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创设情境,引导训练;二是依题发散,实施训练;三是布置作文,延伸训练。第二个环节是整节课的重心所在,教者安排了两个训练点,一是以“风”为话题(详),二是以“良师”为话题(略),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整节课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简洁流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教师引导有方,激励得法,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课堂气氛热烈和谐,双边活动配合默契,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本文标题: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话题作文思维训练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237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