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三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发布时间:2017-12-20 所属栏目: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一 :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三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六的习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观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计算表面积。
    3.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建立表面积概念,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学习难点    会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因为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不需要算出长方体(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
    1.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 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图)这是一个(    ),它的校长是(    )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    )厘米。
    (二)学习新课
    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出示长方体纸盒,如果用彩纸包装这个纸盒,需要用多少彩纸,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需要测量出纸盒的长、宽、高,再计算出六个面的总面积。
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演示:把长方体盒子、正方体盒子展开,剪去接头粘接处,贴在黑板上。也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准备的长、正方体盒子的表面展开铺在课桌上。
    电脑演示展开图: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口答。)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a.出示例1,学生讨论解题方法。
根据给出的微波炉包装箱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想出每个面的面积应该怎样算。
上、下每个面,长0.7m,宽0.5m,面积是0.35m2。
前、后每个面,长0.7m,宽0.4m,面积是0.28m2。
左、右每个面,长0.5m,宽0.4m,面积是0.2m2。
要求这个包装箱的表面积,可以发现有四种不同的解答思路:
思路一:依次将6个面的面积相加。
0.7×0.5+0.7×0.5+0.7×0.4+0.7×0.4+0.5×0.4+0.5×0.4
上面      下面       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
面积      面积       面积      面积      面积      面积
思路二:因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把6个面的面积分成三组来计算。
0.7×0.5×2+0.7×0.4×2+0.5×0.4×2
上、下两面  前、后两面  左、右两面
面积的和    面积的和    面积的和
思路三:先计算出三个(上、前、左)面的面积之和,再乘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由思路二变成思路三方法的算式,相比较而言,这种方法更简便些。
(0.7×0.5+0.7×0.4+0.5×0.4)×2
上面      前面     左面
面积      面积     面积
思路四:把长方体的表面看做2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上,下面,另一部分是前、后、左、右面组成的侧面,将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底面的周长,宽相当于长方体的高,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用底面周长×高加上两个上面的面积就可以了。
(0.7+0.5)×2×0.4+0.7×0.5×2
底面周长      高  上、下两面面积的和
    总结: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可以先算出三个相邻面的面积,然后分别乘2,再相加;还可以算出三个相邻面的面积和再乘2。
    练习:第34页“做一做”
    b.学习例2: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dm,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学生试算。汇报(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都相等,并且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因此,只要算出一个面的面积,再乘6即可。)
写法一:1.2×1.2×6=8.64(dm2)          写法二:1.22   ×  6=8.64(dm2)
正方体的一                                       正方体的一
个面的面积                                   个面的面积
    说明:这两种写法都是对的,都要先算出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写法二比较简便。
    练习:第35页“做一做”
    小结: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
    (三)巩固反馈
     判断:(1)一个棱长 4分米的正方体,求它的表面积的列式是42×6,结果是48分米2。 (    )
     (2)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小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
   注意问题:
    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不需要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全部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例如,制作没有盖的鱼缸、木箱或铁桶,上下面不贴商标纸,粉刷房间的墙壁等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应该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
(先确定要求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再确定不同面的面积怎样算。)

二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第五单元 
1、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0页例题及“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七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步步深入,比较异同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2)教师出示: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看它们图形有什么异同?
(3)教师出示:学生用和铅芯和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要知道它们的大小分别用什么单位来测量?
(4)学生动手测出铅芯的长度和纸片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近正确。)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动手进行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计情况。(教师进行指导怎样才能减少误差。)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们学习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那么,我们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来干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用1米来测量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各是多少?用1平方米来测量黑板的面积是多少?教室地面的面积是多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并向学生说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
4、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5、教师总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板书课题)。
二、巩固反馈,深化认识
1、教科书第120页第2题。
2、教科书第120页第1题。
3、练习二十七第4题。
4、练习二十七第5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用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任意拼图形,看拼成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5、练习二十七第7题。
                                          长方形 长:5厘米 宽:1厘米
6、练习二十七第6题。要求学生围出3个图形 长方形 长:4厘米 宽:2厘米
                                          正方形 边长:3厘米
板书设计 :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学生板演算式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124页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一张长5厘米、3厘米;长3厘米、宽4厘米;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
学生估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面积大约是多大?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最好是做成多
媒体课件显示给学生看。)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看它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本第124页上面“做一做”: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2、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4、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建议把此题改编成图画题,多媒体显示电视机画面,再显示它的长和宽分别是44厘米、34厘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练习二十八的第5题。学生先自己做,然后交流。教师小结:半场的面积是操场总面积的一半。
板书设计 :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页正方形的计算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面积是1平方米的硬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先测量,再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1)        (2)          (3)         (4)
学生做完后进行交流。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点拨。
如果有的学生选了(2)、(3),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首先学生说明自己的算法,再让学生讲明这样做的道理。教师引导: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长变短与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也可以这样想,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其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选(2)、(3),教师直接引入:图(2)、(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明想法,教师再引导。
练习:课本第125页第7题。 2厘米  9分米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厘米  9分米
2、学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教师板书公式,并说明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3、学生把课本例题填完整。
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动手测量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遇到有小数的情况,计算结果可以用整分米来表示。)
2、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还用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提问:“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是什么意思?”(要配的玻璃面积与桌面的面积一样大,也是边长8分米。)
2、练习二十八的第6题。口算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13×14、84÷4、
630÷30是怎样口算的。
3、练习二十八的第9题。让学生拿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实际做一做。
4、练习二十八的第10题。学生先独立做,然后说明为什么这样列式。
5、练习二十八的第1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分米
                         
3、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7页的例题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九的第1、3、5、6题。
教学目的
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清长度和面积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小手帕。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对比不同
1、多媒体演示(或幻灯片):一块长方形的白菜地,周围围上篱笆。学生根据这个情境提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继续演示:菜地的长是5米、宽是2米。
然后选取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的主要问题: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多少?让学生进行解答。
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问:求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实际上是求什么?方法有什么不同?
2、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3厘米               6厘米

              12厘米                  6厘米

3、学生估计教科书封面的面积大致是多少?
4、学生讨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指什么?
             周长和面积各是用什么计量单位?
5、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总结出示下表:
 周 长 面 积
含义 四条边的长度和 四条围成的面的大小
计算方法 (长+宽)×2
 长×宽
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三 : 五下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2课时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根据正方体特征,理解并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仔细读p35的例2
2、长正方体的特征是什么?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表面积?
3、试着完成p35的做一做以及p36练习t4~6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
学生说说想法。
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看图并回答。(课件出示例2)
3、分组操作, 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正方体、剪刀 ,看看把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4、观察正方体展开图,6个面的面积相等吗?每个面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5、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三、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 学生到前面演示并汇报探索思维过程 )
1.反馈预习的p35例题2。说出以下内容:
①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
②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1.2×1.2×6
=1.44×6
=8.64(dm )
答: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要用8.64 dm 包装纸。
2.练习:完成p35“做一做”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鱼缸有什么特征?学生解答
3×3×5
=9×5
=45(dm )
3.表面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如:油箱、罐头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是5个面,而水管、烟窗等都是4个面。
(2)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
⑤给水池抹水泥
四、课堂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四、课堂反馈:
1.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
2.用一根长72cm的铁丝做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它的表面糊纸,至少要用多少纸?
3.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
5、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说明 " 至少 " 的意思。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板书设计: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例2  1.2×1.2×6
=1.44×6
=8.64(dm )
答: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要用8.64 dm 包装纸。

课后反思:
教学环节中,学生借助实物模型,通过“看、想、算”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我大胆让学生尝试计算表面积,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进一步加深对表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四 : 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p33、34页的内容及例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
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5.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 :师:长方体表面积展开教具。生:用附1、附2做成的长方体、正方体盒子、剪刀、尺。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图略,长4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哪些面的的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宽是()。
前、后两个在的长是(),宽是()。
二、自主探索
1、分组操作,
探索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吗?现在就请大家利用课前准备的长方体、剪刀 ,看看把一个长方体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展示不同的展开图。
大家知道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吗?现在大家在没剪的那个盒子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然后与剪开的那个作个对比,在展开图上标出6个面。
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展开的正方体图,回答:剪开后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有几个相等的面?
师:长方全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2、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过渡语:其实,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如果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能不能计算出它的表面积呢?
出示例1,问:要求至少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看教材上的立体图形思考后填书,全班展示不同结果。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厘米)
方法二: (0.7*0.5+0.7*0.4+0.5*0.4)*2=1.66(平方厘米)
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把第一种列式变成第二种,第二种方法可以命名大会计算简便些。
三、巩固练习
1、p36第1题。只列式,不计算。
2、p34做一做。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出其中几个面的面积。究竟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出示做一做后问:要给简易衣柜做布置,要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少的那个面面积怎样求?
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3、p36第2题
方法指导:先确定一个面做下底面,写下“下”,然后想象折叠的过程,折叠一面确定一个出它是哪面,就在此面标上相应的文字,如果定为是右面,就在此面标上“右”。最后如果能不重复不遗漏的在六个面上分别标上上、下、前、后、左、右,那么这个展示图就能折成正方体,否则就不能。如果学生想像判断困难,可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些展开图,再剪下来,动手折一折。
四、作业:p36第2题
板书设计:
上、下面=长*宽
例1 (1)0.7*0.5*2+0.7*0.4*2+0.5*0.4*2=1.66(平方厘米)
前、后面=长*高
(2)(0.7*0.5+0.7*0.4+0.5*0.4)*2=1.66(平方厘米)
左、右面=宽*高
答;至少要用1.66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五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这个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3、想一想.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6个面)

二、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有关这6个面的一些知识.

三、教学新课.

(一)长、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

“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老师先示范,学生再做)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教师明确: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

(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1.这题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2.长方体的表面积包括几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每组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分组讨论.

解法(一)

6×5×2+6×4×2+5×4×2

= 60+48+40

= 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

(6×5+6×4+5×4)×2

=(30+24+20)×2

= 74×2

= 148(平方厘米)

4.比较上面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面的面积之和;前后面的面积之和;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解法(二)是先算出上面、前面、左面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可将解法(一)改变成解法(二).

四、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用两种方法计算)

2.一个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1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

五、课堂小结.

通过解答例1和做一做,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吗?

结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六、课后作业 .

1.一个长方体的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2.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

(1)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2)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3)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

七、板书设计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的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答:至少要用148平方厘米的硬纸板.

 

探究活动


小小设计师

活动目的

1、理解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形式

每4名学生为一组,分小组设计.

活动题目

纸箱厂要用硬纸板制作立方体.用下面的六个正方形连接在一起,组成的平面图形经折叠后正好能构成立方体,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立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你设计不同的立方体表面展开图.

参考答案

在立方体展开图的设计中,为了使图形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分类.我们称立方体展开图中最长的一条为主干,这一条如果由四个正方形组成,就称主干为四方连,同样主干有三方连,二方连等.这样,我们把展开图分成以下几类.

(1)主干为四方连.

(2)主干为三方连.

(3)主干为二方连.

【思考】立方体展开图中是否有主干为五方连的?

本文标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三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442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