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发布时间:2017-08-06 所属栏目:高中信息技术

一 :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开展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实效——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作者:章海兵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会考和高考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众多信息技术教师努力思考和探索的一个新问题。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应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并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关键字】   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 有效反思
【正文】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教师来说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则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要始终围绕这两个因素展开。本人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积累和探索,就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应对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益,谈谈对实施有效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明确课程宗旨 认清教学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信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基础学科,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充分的交互特点;学习方法上具有典型的相互协作的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结果评价的开放性等特点。把握好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特点,是明确实施有效教学的方向。
二、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系统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是:备课应该分析学情、了解现有的教学条件、把握好教材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学情分析,一方面要清晰地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深刻地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有十分清晰地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基本上都是在机房中进行,计算机设备的运行情况、网络是否畅通、多媒体教学软件是否达到实时监控,这些因素在备课时要给予充分考虑。
 内容的有效:梯度、适度。教学内容应该针对差别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翻阅教学参考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努力从方方面面搜集吸纳备课信息。在看到学生共性的同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承认差异的存在、尊重学习个体的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努力的新方向。要围绕教学目标和认知内容有梯度地灵活设计,教学环节要循序渐进,预设问题要有多个应对方案,案例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真实”学习任务、技能水平等,把来源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并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时间的安排要适度,要让学生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时间思考、操作和探索。要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互动平台,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
 教法的有效:灵活、和谐。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灵活地选用教法。对备课信息进行构思加工,设计教学方案,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突破常规对教材进行处理,以便以简驾繁,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对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等。跳出书本的局限,转换角度,更新内容,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有效的备课完成后,再把整个上课思路从头到尾理一遍,尽量达到完美,然后再设计一个简案,把上课步骤、时间分配、知识要点等简要说明一下,教案编写应详略得当,言简意赅有操作性,做到点面结合,纵横相连。上课时把简案放在讲台前,按简案进程走下来,以便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三、课堂的有效组织
 课堂教学是在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是实施有效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把握好每一个教学进程。当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仍然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何克抗教授提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论有时还过于形式,得不到充分的落实,这给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信息技术课程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是值得大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维持秩序,促进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达到组织教学活动、讲授教学内容、保持课堂纪律、监控教学过程等活动的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管理者,教师的行为是在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操控的基础上才施加给学生的。例如当一个学生在上课时说闲话,教师首先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学生身上,并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的教学行为,而学生的行为与自己的期望并不相符,于是教师会采取策略对学生进行干预。特别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方式与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行为的态度和反应。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计划、监控和协调。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心理世界,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或情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因地制宜,打破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有效的自我管理保证有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情境创设,激发兴趣。有人认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都有浓厚的兴趣,是不需要培养的,其实学生仅仅有兴趣未必就能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因此教师要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较为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上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学生在课程学习搭建一个有情境、有任务、有挑战的学习平台,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充分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学习的乐趣。比如,本人在教学“算法及其表示方法的时候”,什么是算法?我先不忙着回答,而是给学生演示下面这则小故事:“从前有1个农夫带着狼狗、山羊和萝卜去赶集。当他来到渡口时发现过河的小船除了能装下自己之外,只能再带2样东西过河。这使他有点犯愁了,因为如果农夫不在场的情况下,狼狗会咬山羊,山羊会吃萝卜。假如你是农夫,请你来解决安全过河问题。”同时把FLASH动画发给学生操作,学生一看是游戏动画,兴趣马上就来了。通过动画操作,就排除了“农夫过河”错误方法的发生,然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正确的操作步骤写下来,结论是:有两种可行的方法。通过这则小故事,我再引出算法的定义: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接着我又抛出问题:算法的特点是什么?算法有几点表示方法?同学们兴趣未减,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等着我把内容讲下去。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从游戏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彻。
 3、任务驱动,有效指导。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上课时,首先给学生演示“成品”,如flash动画,一张统计表,一幅图画等,然后边演示边讲授做“成品”的步骤,过程中涉及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例如:我在上flash动画的第一课时,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避免了以往讲新软件时先介绍过多的理论而引起学生的厌烦,准备了一个PPT课件和一个学习任务单。利用PPT演示了动画的基本原理,然后就打开flash软件,介绍了工作界面,在PPT中引出例子:制作一个从第1帧移动到第50帧的圆。操作任务为:
 1).选中第1帧,在舞台的合适位置画出一个圆(作为起点位置);2).在第50帧处右键插入关键帧(或按F6),同时在舞台上把圆移动到合适位置(作为终点位置);3).选中第1帧,在属性面板的补间处选“形状”即告完成。
 我演示一遍后,学生根据任务进行操作,而且都很快制作出来了,由于是第一次学会做动画,学生异常兴氛,有的学生叫了起来:“老师,爱死你了!”我问大家:“会了没有?”同学们都说:“会了!”我再问:“圆的移动大家会做了,那么想不想做圆的变形呢?”“想!”我抛出了第二个操作任务:
 1).选中第1帧,在舞台的合适位置画出一个圆(作为起点位置);2).在第50帧处右键插入空白关键帧;同时在舞台上合适位置画一个其他的图形对象(作为终点位置);3).选中第1帧,在属性面板的补间处选“形状”即告完成。
 这次我并不演示,而直接让学生自己操作,大家也很快完成了任务。我问大家:“这两个操作共同点在哪里?区别在哪里?”学生甲回答:“共同点是:①画出起点;②设置终点;③补间形状。”我说:“非常好!那么区别在哪里呢?”同学乙回答:“区别是:在关键帧的内容设置不同。前者是插入关键帧,把圆移到合适位置,后者是插入空白关键帧,在合适位置画一个矩形。”“太好了,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下面我们做一个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我发下了任务单、已经做好的效果动画和半成品的flash文档,同学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独立思考完成、有相互协作完成、也有老师指导完成,问题较多的地方我再统一进行答疑,整堂课效果非常好。
 这样的课不胜枚举,在一节课的40分钟里,仅用10多分钟讲授和演示,剩下的时间统统给学生上机练习,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只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有通过小组协作方式解决,也有通过教师指导解决。教师对同学们遇到问题较多的地方对全体学生进行答疑,这样,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学生操作及时,学有所得。高中信息课中大部分操作题都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如 “EXCEL”、“网页制作”、“FLASH”、“PhotoShop”等等,这是本人用得最多、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4、分层教学,注重评价。同一个班级里存在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为了避免教学进度难于把握、控制,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达到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目标,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点等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的小组,对于能力强的小组要求相对高些,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则在巩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前提下加强上机实践练习,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就要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重新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设计分层的课堂教学时,应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都有进步,都能发展,都有收获。如我在上“网页制作复习课”时,把表格属性、超链接、水平线等内容设置成基础题;把图片大小、滚动字幕设置成提高题;把观察图片文件夹中不适合使用的图片文件、纠正主页中图片不能正常显示等内容设置成探究题。
 其中“基础题”和“提高题”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而“探究题”主要是针对成绩好、能力强、反应快的同学,正确地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对本学科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该关注过程性评价,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任务完成其结果是多元化的,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以更大的支持与帮助,使之逐步掌握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能力。
四、课后的有效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后的回顾和总结,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反思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多样,但要围绕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两个方面来反思,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寻求改进的对策,为自己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勤于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教育理论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实践智慧,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感受到反思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自觉地把教育反思视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更好地有效教学。
 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多样,我们只要面向学生,坚持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就能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提供保障,促进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
 
【参考资料】
 [1]陶增乐:《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浙江教育出版社)
 [2]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德显:《课堂秩序论》(广西师范法学出版)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 : 以《孔繁森》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设计,简言之,即教学策划、教学蓝图、教学预设。它是指教育者在一定的课程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于教材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教师角色及教学活动过程所做的整体、系统的策划和具体安排。教学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个实践课例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对有效教学设计的看法。
【课例】:孔繁森(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目标:1、课始整体感知人物品质,课中通过研读细节,深入了解并感受孔繁森的感人事迹,体会他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2、理解“请求”、“恳求”等词语的意思。3、在深入感受人物品质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创设语言情景,结合感情朗读,感受孔繁森的感人事迹,体会他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感受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课前准备:听歌《公仆赞》,边听边想想歌中赞美了谁?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刚才同学们听的歌里赞美了谁?板书:孔繁森(学生伸手书空)教师边写边说笔顺。
2、看图,这就是孔繁森生前的照片。
二、精读课文,感悟升华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孔繁森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告诉你的?(板书:优秀)学生在书中加点。
齐读第一段。(出示幻灯句)引导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优秀”,了解“援藏”,再读这句话,注意读好“优秀”。
2、他到底有哪些优秀的表现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那动人的故事。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看看这一段哪儿打动了你?用“——”划下来。
(2)、指名汇报,相机板书,出示幻灯句。(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一时间,天崩地裂、狂风大作、房屋倒塌,许多藏族同胞在这场灾难中离开了人间,许多孩子也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5岁的贡桑就是其中几个……(出示课件)
引导理解“孤儿”,成了孤儿,他们的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多么可怜的孩子!指导朗读。
3、这时,谁来了?他怎么做?(板书:抚养藏族孤儿)(出示句子,读一读)小朋友,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抚养你的?能讲讲爸爸妈妈爱你养你的感人小事情吗?(教师:想自己的父母一样关心他,照顾他,就叫“抚养”。)
出示: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三个孤儿。读一读,与孩子一起走进孔繁森家里,看看他是怎么抚养三个孩子的?
填一填:自从收养了这三个孤儿后,孔繁森每天一下班,顾不上休息,就给孩子们();吃过晚饭,就在灯下耐心的教孩子()。夜深了,孩子们都睡了,孔繁森发现曲印的衣服破了,他就在灯下()。有时,孩子生病了,孔繁森更加着急,他立刻()
……
孔繁森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亲!谁能用优美的朗读来赞美他?个别,齐读
4、同学们看(课件)这就是他们一家,他白天当市长,晚上当爹娘,他默默地为孩子们付出,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就这一点,同学们你能做到吗?你的父母能做到吗?老师也不一定能做到,而孔繁森做到了,这就是孔繁森优秀的体现。这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把这个词语写在课文插图上。师生对读:孔繁森你真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孔繁森的优秀还不止这些呢,看课件,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困难的乡亲,都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曲尼、曲印已到了上学的年龄,可他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给他们缴学杂费,那他是怎样供这三个孩子上学读书的呢?学生回答。课文第几段写了这个内容?
2、默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哪儿打动了你?仍然用“——”画下来
(1)汇报交流,相机板书:献血,指导读准“血”多音字。
(2)提出疑问,交流学习
在这一段中你有哪些词的意思还不大明白,又产生了哪些问题呢?对文中的一个词一个句都可以提问。
a、孔繁森为什么要献血?他为什么要在夜里悄悄地去献血呢?(引导学生自由说。)
b、请求:先指名读句子,再引导:平时你求你的爸爸妈妈给你买过什么东西吗?你是怎样请求的?如果你是孔繁森,你要向医生请求献血,你怎么说?(出示填空,学生自由说)师述:像这样告诉自己的要求,希望别人答应,这就是请求。这样让我们感动的话,一起来读好它!个别指导个别
c、看大屏幕,导读,加上动作、表情,分角色读课文。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来到医院,他有礼貌的对医生说:“()”
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就耐心的劝他说:“(你)医生不同意,孔繁森更着急了,他诚恳的对医生说:“()”
………
读句子: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d、孔繁森这样坚持着,诚恳地表达自己要献血的意思,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语?(恳求)师述:像这样“诚恳地、迫切地,一次又一次地请求”就是课文中的“再三恳求”(这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词义。孔繁森请求献血,医生答应得痛快吗?这就是——勉强。
3、看图,孔繁森挽起了衣袖,医生正给他抽血呢!多感人呀!同学们,如果你是那个医生,或者你是当时在场的一个护士,当你看到这么感人的一幕,你想对这位可敬的共产党员,说些什么?让我们边读边想象一下这动人的场景。齐读第三自然段.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由衷地说(再读:孔繁森真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三)、学习第四段。
1、设问:孔繁森献血到底是为了谁?(幻灯出示第4段的句子),然后指导朗读。看,这几个孩子能够上学了,他们多高兴啊!(板书:帮助上学,指导写“助”)
2、师补述:1993年,孔繁森曾经三次献血共900毫升,共得到营养费900元,全部用于三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同学们想想900毫升有多少啊!大约两瓶啤酒那么多,弄不好还会出人命的。如果换了是你,你会不会这么做呢?而孔繁森却做到了。这就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品质。(板书:舍己为人)写在书的插图处,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正是孔繁森优秀的体现。(这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3、过渡:孔繁森用献血得来的营养费,帮助三个孤儿上学读书这件事,让藏族同胞们知道了,藏胞们的千言万语都汇成了一首歌:
4、齐读最后一段。
5、后来,这件事让三个孤儿知道了,他们也感动得——(再读最后一段)
6、现在,这件事也深深地感动了老师,我也想深情的说(教师范读第四自然段)
7、师述:关心藏族孤儿,只是他一生平凡而伟大的事情中最微不足道的,课前老师搜集了这样一个电影短片,现在请同学们来看看。(播放电影《孔繁森》片段)
8、同学们,学了课文,看了这个短片,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地说)师小结:孔繁森关心藏胞、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品质……这些都是他“优秀”的体现。正是有了像孔繁森这样的援藏干部,才有汉藏一家亲的情谊,是孔繁森架起了汉族和藏族人民的友谊桥梁。(听一听这首歌:一个妈妈的女儿)
三、总结延伸,加深情感,配音乐《公仆赞》朗读全文。
1、出示幻灯图片:1994年,孔繁森在去新疆办事途中,因出了车祸,不幸遇难,年仅50岁。人们从他的遗体上只找到了8元6角钱,在场的人都感动得流了泪。1995年,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xxxx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孔繁森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2、听着音乐,默读课文。
3、课堂总结,读课题,加深感悟:
让我们永远铭记他的名字——孔-繁-森!
让我们齐声呼唤这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
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喊一声——孔-繁-森!!!
四、课件出示作业:
1、孔繁森这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他的事迹已广为流传,课后请同学们去观看电影《孔繁森》或搜集关于他的故事,在班里召开一次孔繁森的故事会。
2、教师表扬班里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孩子,点出他们的名字,希望同学们以孔繁森为榜样,以班里的这些爱心天使为榜样,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
板书设计:
16孔繁森
抚养藏族孤儿
优秀的援藏干部
无私奉献
舍己为人献血帮助上学
下面就这个案例,谈谈自己对“有效教学设计”的几点认识:
一、有效教学设计要牢牢把握“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孔繁森》教学设计中,教育的着眼点不只是传授知识,不只是停留于孔繁森精神品质的传授,而是放在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人的主体性、发现自我价值上,通过表现性朗读走进角色内心,结合生活实际感悟人物品质,让学生获得语言与精神的共构共生,很好的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二、有效教学设计应基建于对教材的准确解读和恰当把握上。
《孔繁森》教学设计中,教师抛开了一贯说教、强压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品课”传统设计,使这一课的教学更具语文味,如:读一读,与孩子一起走进孔繁森家里,看看他是怎么抚养三个孩子的?(填一填练习)又如:孔繁森再三请求鲜血的感人画面再现等的设计,留给了学生多遍与文本对话、与师生对话的时空,让学生对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重建,文章的寓意也逐渐在脑海中清晰起来,这样的读书收获,才是最珍贵最有价值的。
三、有效教学设计要“备学情”。
学情是学生学习的晴雨表,是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只有深入的研究学情,准确的了解学情,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设计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最大程度上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首先,要了解学生发展的需要。要全面透彻地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智力发展水平。如果学生对原有认知缺乏一定的了解,掌握不够牢固,那么就有必要在备新课的同时适当的加入一些学生已学知识或补充一定的资料。如:设计《孔繁森》一课时,我事先让学生阅读有关孔繁森的资料,让学生对人物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学文做好铺垫。想到学生可能无法想象地震给西藏同胞带来的灾难之大,我上网查找了当时的一些图片给孩子们看,加深孩子的情感体验,进而悟化孔繁森无私奋献的精神品质。其次,要了解不同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地区差异、班级差异。知识储备、技能、智力发展水平差异等。只有知之准,识之深,承认差异,顺应差异,才能教到点子上,才能叩响学生的心灵之弦。在《孔繁森》一课中,由于考虑到二年级的孩子对地震、对人物的认知较少,感知人物品质成了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表现的把握及指导自然贴切、胸有成竹,均是出于对学情的准确把握。
四、有效教学要注重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引领学生感知语言,丰富形式、创生语言。
教材虽为静止的语言文字,却也隐含着诸多的“实践性”因子——有的教材适合表演,有的教材适合诵读,有的教材适合语言转换,有的教材适合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文本的精彩之处,寻找能有效引领学生的“语言点”,通过多方式多层次的读进行深化。在孔繁森一课的设计中,教师设计“走进孔繁森家里”、“孔繁森一次又一次请求医生献血”这些小练习就是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文字“亲切体会”,积累、发展语言,提升言语能力,抓住了能活化教材的活性因子,让教材“为我所用”,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学生理解,品味、应用语言的功效。让学生在练习、朗读中理解语言,汲取语言,创造语言,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天地。
五、有效教学设计应关注教学细节。
一棵树最能体现其生命活力的是枝繁叶茂,一堂课的精彩莫过于“成长”其间的闪光细节。教学细节虽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却不容忽视。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含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正是许许多多真实而又生动的教学细节,使教学现场具体、丰富而又充实,而且使教学充满着变化和灵动,充满着诗意和创造。在《孔繁森》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就关注了几个细节:开课,让学生与老师一起书空板书;在人物插图处积累与主人公相关的词语;“再三”这个词语的理解,老师创设了医生与孔繁森的人物对话,让学生知道“再三”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请求。每一次教师的小结都围绕课文的中心句“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让学生加深对“优秀”的认知。再如:教师拓展了孔繁森为了供孩子读书三次鲜血的资料,充实了课文,更让学生领会了孔繁森的伟大、无私。课文最后的三次呼唤更是学生情感的迸发,也把一堂课推向了高潮。所以,只有关注细节,把我们备课时的预设工作做细、做实,才能让我们拥有一个灵动的课堂,才会使我们的课堂意味深长而又回味无穷。
总之,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凭借,课堂则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我们教师只有精心预设,做好充分准备;深入了解,掌握学生发展动向,及时反思,才能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最后用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三 : 谈谈语文课的有效教学

 

东阿实验高中   许爱霞

 

当我们观摩某个优秀教师上课时,常被他那精湛的讲演艺术所折服。材料的呈现、板书、提问等教学活动的安排,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但那究竟是不是有效教学呢?那只能算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方面。有效教学并非只是有效讲演,关键还要看学生是否真的动了脑筋,思维是否活了起来,否则越是设计的过分精致的课,反倒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窒息师生的灵性。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费时多、见效慢的局面,究其原因,是语文课堂缺乏有效性。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才具有有效性呢?我认为应当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教师必须有清晰的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一般地说,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主要是循着教师的思路进行的,因此教学思路就有了鲜明的实践性的特点。它不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中、教案中,而必须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教学思路清晰,语文课就会呈现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教师的个人思维品质集中地体现在教学思路上,又以非常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清晰的教学思路应是有效教学的首要特征。

    二、教师讲授需把握分寸

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当的讲。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恰当的讲解分析课文的某些句段,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是极为重要的。恰当的讲,才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其鉴赏水平。教师若面面俱到,讲的太多太泛,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休眠”状态;教师若引经考据,讲的太深太奥,学生听课时的思维会处于“茫然”状态。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恰当的讲,还要注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根据维果茨基的学习潜力理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力量所许可”,即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强调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在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展示才华。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恰当的讲”的引导下,渐入课文的佳境,渐入学习的佳境。

三、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导向文化感悟,导向品格修养等,促进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养成。另外,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使课堂交流呈现多向性。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划一的或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学生必须对课文作进一步探究。开放式提问含有很大的容量,但决不是大的不着边际,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课文,让学生有开掘的天地,对课文情节或人物作深入的、探究性的讨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多向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与教学任务相去甚远,教师应珍视学生的提问,保护学生的思考成果,真正的语文教学是应摒弃某种狭隘功利的。学生思考的过程——包括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提问、引导等——才能真正有助于智育,也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

    四、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文中跌宕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等构成美好的意境都需要教师的发现,更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也获得发现。让学生因美识文,即通过剖析课文中语言美、形象美,从而收到认识的效果。学生因审美活动产生对课文、对语文教学的兴趣,智力也会随之活跃起来。这种活跃性,能够凭借审美活动的不断深入而日益得到延续和强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品位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感知作者塑造的形象,让学生获得审美知识,进而陶冶他们爱美的情趣,并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是语文教学尤其是艺术作品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五、有效教学应倡导朴实的教风

    当前,教学中形式主义仍然存在,如不需要讨论的也要分组讨论,不需要用电教手段的也要用,不根据学生实际照搬教参规定的授课时数等。这样的形式主义,只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内耗,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有效教学必须克服形式主义,倡导朴实的教风。所谓“朴实”,指的是课堂气氛以及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上的纯朴无华,不耍花枪。教师应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朴实,无疑是克服教学中形式主义的一剂良药。

    课堂40分钟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应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尽可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使每堂课都成为有效教学。这样,语文教学效率低的局面得到改观便指日可待了。

 

 

主要参考书目:

1、《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课堂教学艺术》   上海教育出版社

3、《教育学》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组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四 : 也谈课堂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宁波信懋学校     周开亲

内容提要: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性质虽然已经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确定,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但并不意味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唯一一种正确的形态,或者要在一堂课中两者并重。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因课而异”,抛开工具人文之争,不求一堂课的面面俱到,而要着眼于整个学习阶段,既注重语言能力培养,重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同步发展,又注重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健康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指出,在具体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非壁垒分明,遥如两极。                     

关键词:课堂教学,工具性,人文性

钱梦龙说过:“一位语文教师,如果确实教得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民族语,能读会写、能言善听,则厥功至伟,此外还有什么呢?”韩军曾发问道:“语文教育到底应着重于语言技术之应用,还是应着重于奠定人的精神根底?或者说透一点,语文教育说到底是一门语言技术应用性课程,还是一门精神奠基课程?”然后斩钉截铁地回答:“语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像上面这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在语文界似乎从未停止。而对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来说,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尽管“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说”成为一种共识,但真正落实到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却有颇多迷惑与分歧。近几年许多优质课、观摩课后的评棵时,经常会听到类似这样的话:这节课突出了语文的人文性,却没有体现工具性,抑或相反。记得宁波万里学校的干国祥老师在慈溪某中学上《斑羚飞渡》一课,在干老师有效引导下,师生互动良好,学生思维活跃,整堂课充满了思想与情感的激荡与流淌。课后,干老师的这堂课成了评课的风暴中心,赞誉的称为“耳目一新,给语文课注如强烈的思辩色彩,人文色彩”,“语文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等等,批评的则认为“没有体现工具性”,“虽然从文本出发,但是如同哲学课,主题活动课”,褒贬的依据便是人文与工具之争。由此,我发现对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个问题,有一些老师陷入了误区,那就是以为一堂语文课必要其既明显体现工具性,又明显体现人文性。

其实,做到这样的“折衷”或者“全面”有些课完全可以,但堂堂课如此我觉得不太现实。“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从大语文的角度来说的,并非针对一堂课。湖南师大的程达老师从现代语文终身教育的观点出发,就曾提出语文课堂学习小学侧重汉语文字,中学侧重汉语文章,大学侧重汉语文学。显然,从一个人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过程看越是在学习的起始阶段,语文的工具特点越鲜明,越是在高级阶段,语文的人文精神越凸现。评价一个老师的课,单凭一堂课就作结论,有失偏颇。因为小至一个单元,大到整整三年,语文老师要给学生的既有知识、技能,又有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等,“教学有法,亦无定法”,只要依据具体的课型,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因课而异”,可以是一堂课的知识技能的讲授训练,也可以是一堂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的启迪、熏陶。只要这堂课从语言文字出发,从文本出发,老师成了语文课程的开发者,对文本的解读既到位又不乏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或开拓了视野,激荡了思想,都是一堂值得称道的语文课。就如同看武侠小说,最认同金大侠的“天下武学,殊途同归”。学一句李镇西的“管他工具不工具,管他人文不人文”(《关于活动课“绿的畅想”的争论》,《语文教学通讯》)。现在,有关语文评价正在深入改革,由以前的过于注重选拔和甄别,改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其目的是改进教,改进学,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对我们的语文课堂的教学,在肯定其在整体上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的前提下,针对一堂课,我们是否可以有更弹性,更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评价尺度,不要求一堂课的“面面俱到”。这样,我们的语文课程会更开放有活力,更促使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拥有独立思考,做课程的开发者,注重自身的阅读积淀,拓展自身的精神领地和人文视野,不以一二堂表演课为榜样,不仅仅满足于“技术崇拜”或“理论快感”。真正给学生以“语文”的素养,替学生打开通往更广大世界的一扇窗。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某些看上去是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环节,其实也体现了“人文性”。或者说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非壁垒分明,遥如两极。语文这门学科,由于其承载的内容所具有的“百科性”,在古代曾是无所不包。在今天,她在促进各门学科相互联系、整合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龙门新语文》顾问顾黄初曾说,走向综合是世界各国母语教育的大势所趋。各国母语教育的综合性,表现在重视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同步发展,表现在注重语言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健康人格的培养,将语言教育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例如2005年10月,鄞州区语文教研活动在云龙中学展开,马晓奕老师执教公开课《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这是一堂综合性活动课。作为一堂成果展示课,从学生表现看,无疑是很成功的。学生参与面广,以诗歌配乐朗诵、视频战争短片的观后感、战争故事讲述、战争新闻报道、演讲等形式分组展示对战争的认识,对和平的呼唤。学生搜集整合了大量资料,动笔写下了自己的心声,并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无疑从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上都进行了训练,而这种语文能力的实践活动又渗透着学生浓浓的情感,凸现着学生对战争的思考,很难说工具性占多少,人文性又占多少。最后的畅想时分,动笔写下一段和平鸽的话,既是现场写作的训练,又是情感激荡后的井喷。可以说,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都不存在着单纯的“工具性”,也不存在单纯的“人文性”。任何一次“技能”的训练,任何一种“知识”的获得,任何一个教学设想的具体实施,都“沾染着特定价值观的色泽,黏附着特定的价值观”。(王荣生语)

“确定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性质,并不意味着语文课程与教学只有一种唯一正确的形态。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取向之争依然存在……建立语文课程与教学具体形态多元并呈的格局,是迫切的工作。”(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看来,永远不会存在一种一劳永逸的,理想的,公式化的课堂模式,但是,相信通过上下求索,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定可以抵达更高的境界。

          

五 : 浅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教师备好课写好教案的基础,更是反映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教师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www.61k.com)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下面就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老师们共同切磋。

1.依据课程标准和学情——设计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程,起着灵魂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一定要根据课标和学情,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提那些笼统的一节课无法达到的要求;三是要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四是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

2.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首先要思考的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方面,要用好教材,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重点难点;另一方面,要结合校情学情,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课程的整合,增加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内容。在这里,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二是一本为本,照本宣科。

3.依据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要按照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去制定教学环节,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我们制定的各课型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学习环节附和新课程的理念。主要表现在学习环节上注重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二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比较突出;三是各学习环节循序渐进,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各学习环节简便易学,操作性较强。

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之举就是环节备课,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将一节课学习过程分解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一是从整体上设计教学环节,环节之间应强调逻辑性、递进性,做到环环相扣;二是一节课的教学环节不应太多,一般做到五个左右为宜,多了不利于每个教学环节的深入进行,容易流于形式;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进行环节预设时,要留有一定空间,给学生留出思考、消化、吸收及生成的机会。

4.为每个教学环节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讨活动

只有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所体验,进而在交流及老师的指导下有所感悟,达到学习目标,因而这一环节是备课过程中最细化的一个环节,也是使课堂教学生动丰富、独具个性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情境和活动的创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下因素:一是注重活动的内涵,活动要有针对性、深刻性,不切合学习内容的活动,再新颖巧妙也不能使用;二是活动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个体独特的体验留有空间,为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留有空间,为学生的实践留有空间;三是活动的设置要精细化,要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具体步骤、活动中学生可以做什么、教师可以做什么,活动如何步步深入,达到实效;四是活动过程中的总结反思,一方面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及时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将学习内容渗透到活动中去,通过活动要有所提高。

5.对照教学目标,反思教学环节及其活动的教学价值

这一步骤,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再反思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能确保教学设计比较科学、精致并紧扣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在反思中又能不断提高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

本文标题: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096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