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谈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观

发布时间:2017-10-25 所属栏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 : 谈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观

   谈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我认为这是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的简明概括。课堂教学要充分的体现和张扬这一现代教育理念,且在课堂教学策略中实施,在教学效果上体现。因此,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评价理念 。

一、关注学生发展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它的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以人为本。我想从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来说明这一观点。

一是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情绪饱满,在愉快、兴奋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求知欲强。

二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动脑筋想问题,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

三是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在班、组内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平等的交流,课堂气氛民主和谐。

四是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在参与中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每次思考和每个结论都经过独立思考且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启发。

五是学生的生成状态:学生的智能、情感得到了某种程度或一定程度的发展,学有所得,体验成功。

总的说来,要从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是否学得自主,学生有没有学会、有没有会学的角度出发来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具体从学生情绪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 、思维状态、目标达成状态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没有情绪状态、参与状态,就不能激活课堂;单有情绪状态、参与状态,容易形成课堂教学中的“泡沫现象,表面繁荣”;只有五大状态的协调统一,才可能对课堂教学效果作出准确的评价。

二、促进教师提高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它既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也关注教师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说得更具体一些就是关注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关注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关注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的发展等等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的价值。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课堂教学评价重心的转移,将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师教学行为及相关的课堂管理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首先,教师的教学观念会得到更新。“ 以学论教”具有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与更新的实践性。以前教师更多的是“教”的意识,现在开始转到以“学”为出发点、根本点和归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而施教。这不仅仅是接受新观点和新信息,而是把新的教育思想用于实践并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一要有学生意识。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要深入人心。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和群体,需要对其给予充分信任,尊重和关怀。二要有民主意识。教师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情通”才能“理达”,只有“平等交往和沟通”才能有效教学。三要有课程意识。学生的生活有多大,课程就有多大。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就是教育。新的课程处理的基本观点是“以学论教”,从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问题,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收获出发,强调教材处理的过程性、生成性和体验性,不把教材看成“圣经”。

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将发生改变。“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新课程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于突出位置,强调在实践中学,在探索中学,在合作交往中学。强调学习过程的参与和体验。这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分不开的。教师将更多地思考、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教师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课堂教学,而不是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请学生参加课堂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

再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得到提升。“以学论教”将促使教师重新反思与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最有效?“以学论教”作为一种评价模式,将改变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只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也算得上是一堂 好课。作为一种评价理念,它将促使教师对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地抽象和概括自己的实践经验,并努力上升为理性认识。由“经验型”向“科研型 ”转变,这就是教育科研能力!这就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 :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年级学科被评人年月 日

一级

指标

二 级指 标

定性与定量

实得分

教学思想

10分

1. 面向全体,平等、民主。2. 三维目标并重。3. 立足于学生发展。

优≥9分

9﹥良≥8分

8﹥合格≥6分

6﹥不合格

教学设计20分

4.准确领会教材意图,三维目标定位准确、清楚,突出学科特点。5. 教学内容熟悉,重点、难点明确,并能创造性地整合利用多种课程资源。6. 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内容安排合理、适度。

优≥18分

18﹥良≥16分

16﹥合≥格12分

12﹥不合格

教学活动40分

7.环节清楚、结构紧凑,课型功能体现充分。8. 注重营造学习氛围,师生互动,关系融洽。9. 注重过程体验和学法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交流、实践。10.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过程清晰、自然,课堂活动形式灵活多样。11. 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其它教具、学具为教学服务,实验操作规范熟练。使用普通话。12. 评价准确、及时,方式灵活多样,重鼓励。

优≥36分

36﹥良≥32分

32﹥合格≥24分

24﹥不合格

教学效果30分

13.课堂气氛活跃,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14. 学生思维活跃,思路正确,表达清楚,有创造性。15. 知识得到理解掌握,能力得到培养提高,情操得到陶冶。16. 各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在学习经历中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优≥27分

27﹥良≥24分

24﹥合格≥18分

18﹥不合格

总 分

等 级

评估人:

执笔:

注:总体评价由实得总分确定等级,100—90分为优,89—80分为良,79—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二、评价指标说明(一)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的关系课堂教学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为教学导向,是要通过评价,使教师在不断满足评价要求的过程中,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行为,以适应教学改革需要。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该评价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等一级指标是从评价的角度立意的,它们已不是严格意义的教育学、教学论概念,而是指与之相联系的要素和要求。因此,与之相对应的二级指标,并不是对其内涵的揭示和全部外延的分解,而是根据评价的导向需要设置的应关注的要点。指标相对归类是便于操作,各级各类指标都有内在的关联性。 (二)二级指标对应说明二级指标对应说明共16条,与课堂教学评价量表配套使用。 1.知识的广度、深度,活动安排,学习参与,能力训练都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平等交流。 2.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突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整体性,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3.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多种能力的形成,开发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4.准确领会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堂目标明确,符合课标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理解准确,认识深刻,并关注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重点、难点心中有数。过程设计,活动安排,语言运用体现学科特点。 5.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增、删或改编有关内容,增加教材的科学性、实用性;整合多种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 6.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时内容安排适量,难易度符合课标、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7.课堂结构完整,环节清楚,顺序合理,环环相扣,各类课型特点明显,功能体现充分。 8.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配合默契、和谐。 9.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懂得通过思考、探索、交流、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10.紧扣教学目标,选择不同呈现方式和多种活动形式,并根据学生学习状态进行调整、变换;重点切入迅速准确,引导、训练、小结围绕学习重点进行,学习难点突破自然,过程清晰。 11.充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根据需要,恰当选择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具、学具,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有效性。有效利用实验器材,实验室,操作规范熟练,充分体现教学的实践性。教学必须使用普通话。 12.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尊重学生体验,爱惜学生的劳动成果,肯定成绩,鼓励创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 13.学习气氛活跃和谐,对学科学习表现出浓厚兴趣和热情。 14.积极思考问题,主动交流,思路正确,条理清楚,富有逻辑性;实验操作熟练、规范;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独特,见解独到。 15.知识训练巩固,能力培养提高落到实处,效果明显;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情感教育、思想教育。 16.尊重个性差异,各层都有收获,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较扎实的基础。 三、评价量表使用说明本评价适用于使用新课标新教材的1—9年级各学科各类课堂教学。授课者,教师、教研员、管理者均可使用。具体要求与操作如下: 1.做好评课准备与评课记录。评价人事前要了解所评学科课标对本年级的基本要求,了解教材内容,明确本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阅读指标说明,理解指标要求;填写评课年级、学科、被评人姓名及评课日期。听课中作好记录,并以之作为评课依据。 2.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评定。评定时,根据教学情况,结合“指标说明”,重点观察各二级指标的达成程度,然后综合认定一级指标的定性等级。完全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为优;某些方面尚有不足,基本满足各项指标要求,为良;各项指标均有所体现,但缺陷明显,为合格;大多数指标未达到要求,或严重缺漏,为不合格。一级指标的定性等级认定后,就在该等级对应的定量分值区间取值,作为该一级指标的实得分。由于年级、学科、课型的不同,个别二级指标不需要关注,评定时,可以排除,而不影响该一级指标的定性定量认定。 3.课堂教学总体状况评定。根据一级指标的实得分认定总体定性等级。定性等级对应的定量取值区间为: 100—90分为优, 89—80分为良, 79—60分为合格,60分及以下为不合格。一级指标有一项不合格,该课不能定性为优,有两项不合格,该课不能定性为良,多人评定时,取实得分的平均值确定等级。 4. 填写评语。总结性评价的定性定量评估完成后,评课人还应对课堂教学作描述评价,指出优缺点和改进意见,并填写在评语栏内。多人评课时,可合议后,指定评课人执笔填写,并署名。

三 : 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四 : 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初中课堂教学评价表 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

五 : 新课程要有新的学生评价理念

新课程下的中小学评价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地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

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要凸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要脱离以往教学中学生评价的定位和定式,改变对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应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能。这既是学生评价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衡量学生评价改革成败与好坏的重要标准。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学生评价中,要依据基础性发展目标,对他们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给以全面的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学会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树立以人为本的评价观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过程中,应注意教育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灵活运用各项评价指标。通过多主体评价,使学生及时把握自己的发展状态,看到自己的进步、潜能、长处及不足,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评价内容多元化。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其他潜能与特长的发展,尤其是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础要求,也要尊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处境及发展的不同要求,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评价方式方法要科学简便、灵活多样、富有实效。在学生学科学习状况评价中,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课程目标在学生身上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形式应采取自评与互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与课堂观察、管理评价与激励评价、改进建议与发展方向等多种形式,改变过去那种在期末“算总账”的方式,同时改变那种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倡导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27日第4版

本文标题: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谈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课堂教学评价观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679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