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8和9的加减法》说课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56--57页,及61页练习八第8、10、12题。二 : 《小数加减法》说课稿
杭后奋斗小学王鲜梅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所教学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的第一课时。
2.教学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近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小数乘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地基础。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取舍,选择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备课前我对学生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学生对于小数学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能将已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完全迁移过来进行计算,学生对于小数部分位数不同尤其是小数部分位数少减位数多的小数加减法出错率较高,由学生本节课需要“学什么”,决定了本节课我应该“教什么”。对比众多版本教材中对小数加减法知识的呈现,我采用了苏教版中购买文具素材引入小数加减法学习,“元、角、分”知识不论是其实际意义还是小数意义对于学生而言很容易理解,这一主题情境中还蕴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其中的数学问题应用到学生小数部分位数相同、小数部分位数不同、整数与小数加减来解决。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于学生认知的把握与自己对教材的取舍及处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三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2.营造自主探究空间,使学生在尝试与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算法,并从中感受迁移、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3.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探寻小数加减的“新情况”,培养学生的尝试意识、创新意识,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交流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在教学中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新知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再次回归主题情境让学生应用新收获解决课首提出的数学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大胆放手尝试,探索中学习新知
在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独立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探寻小数加减法的多种情况,在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交流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方法,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了:(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法让学生探究;(3)疑难让学生交流;
四、说教学程序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开课直点课题,明确探索问题。
课首直接点题,以“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又为什么这么算呢?”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迁移旧知,探寻新知环节分为三个层次: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小数加减法
2.迁移旧知---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3.探究新知---位数不同的小数相加减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
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导入新知,激活已有知识经验,根据情境中文具单价及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迁移旧知---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以解决“小明和小芳一共花了多少元?”这一问题,引入新知学习,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让学生尝试计算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我没有急于概括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亲历计算过程,这样凸现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体验探究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
3.探究新知---位数不同的小数相加减
放手让学生编题,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的机会,生成探究问题,通过探究交流过程,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来评判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末位对齐”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并从小数的意义及结合具体含义来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列竖式,便于计算。通过学生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到一些数学规则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课堂检测
1.口算对比,以竖式呈现一个数加上不同的计算单位其结果不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法与算理。
2.查一查、改一改中,让学生独立进行订正并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改错,让学生体会在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归纳出计算小数加法减的规则。
3.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学生独立计算下面各题并集体交流,特别注意列竖式的方法,小数点对齐,当位数少减位数多时,先给位数少的末尾添0再算。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列竖式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减法。
4.解决问题。回归主题图让学生应用收获来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谈收获,总结知识,提出学习要求: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
五、反思与重建:
今天随同巴彦淖尔市教研室一行送教下校到乌拉特后旗二完小,执教了《小数加减法》,教学生成与课前的精心预设完全吻合,这也是我近两年来,师生配合默契,教学与预设同样精彩的又一次难忘的课堂。
教学中虽有不少不足:如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编出不同类型的小数加减法题用时较长,挤占了训练时间,其中的原因有以往教师从未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究有关,也与我的要求不够明确有一些关系;课后反馈的信息中,我发现有3名学生在竖式计算中如果计算结果末尾有“0”时将“0”擦掉现象,反思这一情况因教师课堂教学中语言不够精准,将“去掉”改为“划掉”,并强调将结果写到横式的后面并去掉0,教学新知结束应该给学生改错交流的时间,因这一环节没有落实到位,因此学生存在错误没能及时改正。
教学中我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成功而感动,我没有想到借班上课学生生成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为学生的尝试成功而激动,因此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生成处理及评价处理的很巧妙。课后市教研专家对本节课教学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重探究、精练习”、“放手让学生探究,把机会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巧妙的引导” 、“有活力、有生命、饱满的、扎实的”数学课堂。
做为教师不是我们每天都能拥有这样的课堂,能上出一节让自己激动同时感动他人的课堂,着实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情。
三 :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小BOBI2010.01.032010年新年快乐BOBI是个乖孩子~ 每次你认真跟他讲话的时候, 仿佛都能听懂……~ 新年来了! 希望内心的小小心愿可以实现…… BOBI是个乖孩子~ 每次你认真跟他讲话的时候, 仿佛都能听懂……~ 新年来了! 希望内心的小小心愿可以实现…… BOBI是个乖孩子~ 每次你认真跟他讲话的时候, 仿佛都能听懂……~ 新年来了! 希望内心的小小心愿可以实现…… 希望内心的小小心愿可以实现…… 仿佛都能听懂……~ 新年来了! 希望内心的小小心愿可以实现…… 希望内心的小小心愿可以实现…… |
我说课的课题是九年义务教育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减法》(一课时)。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在小学算术运算和刚学过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一种运算,并且在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这一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方程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再用减法法则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法则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渗透了化归的数学思想,即把不熟悉的有理数减法问题化归为比较熟悉的有理数加法来解决,从而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决新问题。同时让学生尝试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2.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觉得本节课主要是理解减法法则,熟练运用法则计算。法则的探究——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要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归纳得出减法法则。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有理数的法则,能根据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难点是: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完成有理数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以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熟练的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过程与方法(1)、经历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2)、理解通过化减法为加法进行有理数的运算,渗透化归的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3)、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学会在活动中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减法为加法进行有理数运算的教学,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这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法分析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进行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总结归纳——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处于一种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洋溢着轻松和谐的气氛,探索进取的气氛。在思考中体会法则的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以增加课堂容量和教学的直观性。
四.学法指导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甘苦,领会到成功的喜悦。接下来,我在具体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在通过练习复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后创设教学情境:爸爸的身高是174cm,儿子的身高是124cm,爸爸比儿子的身高高多少?(并用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出爸爸和儿子身高图片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及设想]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本题是从学生身边随手拈来,学生根据小学掌握的知识都能理解,知道是作差运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与刚学过的有理数加法所解决的问题不一样,有理数的加法所解决的问题都是进行和的运算,而本题是进行差的运算。为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减缓了坡度。(二)、创设情境——观察归纳——形成概念(用多媒体投影出)下表记录了某地某年2月1日~10日每天气温情况:怎样求出该地2月3日最高温度比最低温度高多少?分析:(1)、由上题思维学生很容易理解本题是进行差的运算:5-(-4)= (2)、5-(-4)=?引导学生小学学过的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是互为逆运算,要找一个数使:?+(-4)=5,学生通过试算很易得出:9+(-4)=5,说明5-(-4)=9。同时用多媒体投影出自制的温度计,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液柱从零下4oC上升到5oC的过程。 (3)、而5+(+4)=9,所以5-(-4)=5+(+4)根据上述探究的结果我先后安排如下三个探究题1、等号两边的式子从左式到右式有哪些变化?(思考、与同伴交流) 2、有没有不变的数?能得到那些结论?(思考、分组讨论、交流)3、你能不用简练的一句话来概括所得结论呢?(思考、分组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和大家一起总结归纳。得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然后让同桌各举一个例子验证这个结论)[设计意图及设想]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还可组织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这样也能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意图: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接受知识到探究知识,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教学将会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一种新课程理念。(三)、应用研讨——深化概念例3计算:(课本P20)(1)(−16)−(−9);(2)2−7;(3)0−(−2); (4)(−2.8)−(+1.7)[设计意图及设想]此题考察趁机考察学生运用减法法则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能有条理的写出计算过程,教师要及时查缺补漏,规范解题格式,此题完成后,学生已顺利达到教学目标。鉴于学生易犯“一号两用”错误,可以把第2题设置成错误的解题过程:2−7=2+(+7)=9,让学生找出。例4某次法律知识竞赛中规定:抢答题答对一题得20分,答错一题扣10分,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得分相差多少分?[设计意图及设想]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同时又应用于实际,让学生充分体验历经困难探索结果而轻松用于实际的快乐感觉。同时也巩固了正、负数的意义。(四)、即时训练——巩固新知2、计算:(1)12−17; (2)(−10)−4;(3)0−12; (4)(−32)−(−18)。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即时训练题,通过学生的观察尝试,教师引导来巩固新知识。(五)总结反思——提高认识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注意:(1).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时,两“变”,一不变。(2).运用减法法则时,不能“一号”两用。[设计意图及设想]让学生通过知识性内容的小结,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六)、布置作业1、课本P24习题1.4 22、2体会本堂课你所获得成功的经验,写好数学日记,同学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这种作业形式,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六.评价分析本节课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讨论发现新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在问题讨论、引导发现、巩固训练的过程中,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反馈评价及时,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期盼控制中。结束: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四 : 小学数学说课稿 《连加、连减》说课
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沃的“土壤”,才能使土地上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