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陋室铭课件-《陋室铭》说课稿

发布时间:2018-02-10 所属栏目:陋室铭文中说斯是陋室

一 : 《陋室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陋室铭》是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这个单元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的《桃花源记》,有介绍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     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

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二、             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二)相应对策:教师示范背诵,形成师生竞赛;通过互动板书设计,指导学生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诵读文言文的习惯;用游戏法来进行背诵竞赛。

(三)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2、一对一互译课文;

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三、             教学方法的采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利用游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www.61k.com)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在“课前三分钟”(每节课的前三分钟向学生推荐好文好诗好句)环节中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把你想到的事情写下来,按你写下的事情去做,把你做的事情再记下来——这实际是一句关于要确立目标、如何按目标坚持、做好后如何做反思的座右铭。教师与学生交流关于座右铭与铭的关系与相关的知识,并用投影板出,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学的课文《陋室铭》。

(二)示范背诵   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

(三)学生朗读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

(四)学生背诵   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以短文的内容。随后采用游戏接龙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

(五)学生翻译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我根据系统论"整体要素之和大于部分整体之和"的原理,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可做适时的指导与归纳总结。

(六)思考阅读   此环节要求学生完全不打开课本(作笔记除外)。

1、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通过大屏幕展出刘禹锡的生平简介帮助理解,了解了《陋室铭》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情感后再引导。

2、再次背诵全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

3、师生互动设计板书,要求学生抓住中心句,在板书中体现文章是如何“表现中心”——即从哪些方面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句的。为此我又设计了一些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经过足够的时间的讨论与教师的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了学习“创作”,用幻灯展示学生的板书,再用投影板出教师的板书:

山(仙)名     (喻)     陋室(德馨)  

水(龙)灵                               托物言志景 

人  事              不陋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                                                 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诸葛庐       自比     “何陋之有?”

子云亭

此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三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

4、激励学生看着板书再背课文,并引导找出文章韵脚。

ing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七)练习设计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

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2、对于作者的陋室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3、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二 : 《陋室铭》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陋室铭》是编排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七年级是分布在各单元中的),这个单元课文还有借虚构的故事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的《桃花源记》,有介绍表现古人高超技艺的《核舟记》,有描述理想社会,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望岳》、《春望》和《石壕吏》。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二)     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二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二、             教学对象分析(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二)相应对策:教师示范背诵,形成师生竞赛;通过互动板书设计,指导学生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诵读文言文的习惯;用游戏法来进行背诵竞赛。(三)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2、一对一互译课文;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三、             教学方法的采用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利用游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四、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   在“课前三分钟”(每节课的前三分钟向学生推荐好文好诗好句)环节中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把你想到的事情写下来,按你写下的事情去做,把你做的事情再记下来——这实际是一句关于要确立目标、如何按目标坚持、做好后如何做反思的座右铭。教师与学生交流关于座右铭与铭的关系与相关的知识,并用投影板出,由此引出今天所要学的课文《陋室铭》。(二)示范背诵   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三)学生朗读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五分钟内至少读三次。(四)学生背诵   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引导以短文的内容。随后采用游戏接龙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五)学生翻译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我根据系统论'整体要素之和大于部分整体之和'的原理,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可做适时的指导与归纳总结。(六)思考阅读   此环节要求学生完全不打开课本(作笔记除外)。1、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通过大屏幕展出刘禹锡的生平简介帮助理解,了解了《陋室铭》的创作背景及创作情感后再引导。2、再次背诵全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3、师生互动设计板书,要求学生抓住中心句,在板书中体现文章是如何“表现中心”——即从哪些方面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句的。为此我又设计了一些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经过足够的时间的讨论与教师的巡回指导,学生完成了学习“创作”,用幻灯展示学生的板书,再用投影板出教师的板书:山(仙)名     (喻)     陋室(德馨)   水(龙)灵                               托物言志景  人  事              不陋                                                 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                                                 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                                                 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诸葛庐       自比     “何陋之有?”子云亭此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三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4、激励学生看着板书再背课文,并引导找出文章韵脚。ing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七)练习设计《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1、按要求默写    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                   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                      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                   2、对于作者的陋室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你有什么看法?3、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三 : 课堂实录《陋室铭》中的人文关怀

江苏邗江实验学校 天堂  

【关 键 词】人文精神、想像  
全部的人类历史是什么?它们不就是那种有关天才将其无限的渴望,以巨大的能量,不断输入人体的记录吗?(爱默生《自然的方式》) --题记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重点与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指导学生美文美读美背美诵,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  
生1:它们从石缝中钻出来,探出她们可爱的小脑袋……  
生2:她们聚集在一起,在主人的窗下起舞……  
生3:我认为这两句的描写绘色绘声。你看“青”、“草色”状其色,“谈笑”状其声。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们个个学识渊博,心忧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诗作画。  
生3:王叔文在煮酒纷论当今时代英雄。  
生4:韩愈在扼腕长叹。  
生5:刘禹锡持一杯香茗,侧耳倾听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侧帆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转身对刘禹锡说:“梦得,今日有幸拜读,真让我折服,让我感动奋发!”……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哪里还有什么为那狗皇帝当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劳形”与痛苦!  
师:再看室内的陈设,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1:“素琴”、“金经”……  
生2: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读书情趣的高雅。  
生3: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名人名著,。比如:我最近在读《毕淑敏散文选》……  
生4:还有《读者》……  
生5:……  
3.讨论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帐文凭。  
这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生1:我认为这是在商经济大潮冲击下的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纪律松弛的表现…………  
生2:学习松懈,不思进取……  
生3:……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生1:引以为戒……  
生2:奋发向上……  
生3:……  
师:同学们,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生1: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梦阁”,因为我喜欢做梦,它神秘,飘渺,浪漫,富有诗意……  
生2: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港湾”,因为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生3: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碧丹”,因为我喜欢作画……  
生4:……  
师:(小结)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这并不奇怪,因为至今老师也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它,进入刘禹锡的精神境界里,并把这种精神带入我们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读它。  
同学们,一年以后,你还会再读《陋室铭》吗?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生:会。  
师:(引导)美文,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进行长期的孜孜不倦的研习,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我们的学识、做人的涵养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为精神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你可以把它推荐给你的父母、同龄人;甚至你们的未来的孩子、未来孩子的同龄人……  

个案点评  
语言教学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播、承扬、革新的强劲而深厚的助动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给予我们的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进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现代教育生活的理想。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每个人从自我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研究学生,学习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着他们的生活、并由此开始与他们进行一种心灵的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不仅是在教育教学上去关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当我们意识到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时候,语文教学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的交流来解决。  
当我开始教《陋室铭》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在想这么一个问题:  
如何让学生能够承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那种雅致澹泊、豁达乐观的作风,并让这种作风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这就需要想像的介入,想像是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本文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以语言为抓手,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让学生活跃、奔腾、澎湃、充盈在体内的生命之气与作品中蕴藉的豁达之气接通,并让这种想像在课堂教学中很快就会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主体的生存、主体的精神和主体的尊严。于是,想像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为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口。  

附:板书 陋室铭  

陋室 ---- 德馨 ---- 不陋  
自然环境(优美)  
主人情趣(优雅) 雅致澹泊、豁达乐观  
往来客人(脱俗) 

四 : 《陋室铭》课堂教学实录

教室地点:湖北黄石八中初一(8)班 
教师姓名:miao 

   屏幕显示:《考试铭》内容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师:我请一位同学能否用滑稽的语调把这首《考试铭》读一遍,谁愿意? 
   生:读(带有方言的语言;其他同学笑) 
   师:读的很幽默,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实是根据一篇文章仿写的呢? 
   生(齐):《陋室铭》 
   师:对,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文章《陋室铭》。在这里我要提一点,语言的形式总是受制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考试铭”只是一种模仿,虽然可以搏人一笑,但没有什么价值。只有刘禹锡,有真情实感,才写出流传于世的佳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那篇传诵千年而不衰的道德绝唱——《陋室铭》(屏幕显示:课题、作者)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的题目“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应该比较好理解吧,是什么意思? 
   生(齐):简陋的房子。 
   师:很好,那么谁来告诉我什么是“铭”呢? 
   生: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 
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师:看来这位同学注意到书上的注释了,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记号。 
   (学生们在书上做记号) 
   师:现在我来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在文章上标注生字字音以及句子的停顿。 
   (学生们边认真听边做记号) 
   师:好,我请同学读,检查大家刚才是否注意到字音和停顿的问题,其他同学认真听。 
谁愿意试一试? 
   生:读(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读的字音都很准,但是停顿的位置有一处出错,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生:“斯是/陋室”读成了“斯/是/陋室” 
   师:对,就是这个地方。我们再来请一位同学读,好吗? 
   生:读(读完后,学生鼓掌) 
   师:停顿注意的很好,但是在你的普通话当中要注意“z、c、s”与“zh、ch、sh”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准备提问。 
   生:“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我觉得没有什么扰乱的,他后面不是自己也在弹琴吗? 
   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这里面的“奏乐”实际是朝廷的统治阶级每日纵身于歌舞升平的靡靡之音中,所以说这种声音对于那种文人来说是很嘈杂的。其他同学还有疑问吗? 
   生:既然这篇文章是写陋室,为什么在结尾要说“何陋之有”呢?不是自相矛盾吗? 
师:好,这个问题有没有同学可以帮他解答? 
   生:其实这篇文章是要体现主人的品德高尚,虽在陋室,但是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了。 
   师:这句话是出自《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弄懂了吗?(生点头)还有疑问吗?(学生摇头) 
   师:好,那我们一起看看屏幕,注意这些词的用法。(屏幕显示) 
展示: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闻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           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犊之劳形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宾语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其中的“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师:现在我们全班再来齐读一遍,在齐读之前,同学们想象一下古人是怎样读书的? 
   生:摇头晃脑的,声音拖的很长。 
   师: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地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 
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一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如舒缓一些读。同学们一起通过屏幕看 
画面,读的时候要注意句子中标注的停顿。(屏幕显示:文章内容及相关画面和文字)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的是越来越好了,那么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发现这篇文章在文字 
上有什么规律吗? 
   生:有些字很押韵。 
   师:能具体找出是哪些字吗? 
   生:名、灵、馨、青、丁、经、形、亭。 
   师:稍微细心一点的学生应该还注意到,这些字都在第几句的后面? 
   生:二、四、六句等 
   师:也就是说都在偶句的韵脚上押韵,这也是前面我们所讲到的“铭”这种文体的特征,一般都是要用韵的。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文章,看看第一个问题,《陋室铭》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屏幕显示题目)  
   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能不看书上的注解,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吗? 
   生: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师:这八个字当中哪两个字最关键? 
   生:德馨。 
   师:那么文中是如何围绕“德馨”来写?(屏幕显示题目) 
   生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生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雅:可见纵情畅怀、谈笑风生的情状。 
   生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情趣之雅:可见抚琴调弦、展卷读经的怡然情态。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生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生6:“孔子云:何陋之有?”---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来一起看看屏幕! 
屏幕显示: 
                  山、水---陋室 
      点明题旨                           陋室不陋 
                  仙、龙---德馨 
陋                 清幽的环境 
室     具体描述    博学的友人             身在陋室,乐在其中 
铭                 高雅的生活 
                  诸葛庐            何 
      总结全文              陋室--- 陋   自比言志 
                  子云亭            之 
                                    有 
   师:学到这里,哪位同学可以根据屏幕的内容背诵《陋室铭》? 
   生:背(完后学生鼓掌) 
   师:很不错。不过记住在背的过程当中也要注意到句子的停顿。 
   师:之前我请同学们自主查阅刘禹锡的生平和写作背景的资料,那么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屏幕显示题目) 
   生:我觉得刘禹锡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有着立志为国的远大抱负。虽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改革,长期遭受贬谪的生活,但是这种际遇没有消磨刘禹锡与当时朝廷的腐败官员对抗的意志,正如这篇课文就是他被贬为安徽和州通判时所写,当地的官员是个小人,见刘禹锡遭到贬谪,就故意百般刁难他,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的这首《陋室铭》。 
   师:很好,这位同学将自己的见解与时代背景结合的很好,其他同学还有看法吗? 
   生:我觉得刘禹锡虽然有才华,但是既然朝廷不重视他,还不如像陶渊明一样隐居在山上过着田园生活,不过他还是抵挡不了官衔的诱惑,最后朝廷封了个朗州司马给他做,他也没说辞官归隐。难道他写首《陋室铭》就能表明自己清正廉洁了,要知道说是说,做是做,关键还是要看他怎么做。 
   生:我不这么认为,如果每一个正直无私的官员因为受了挫折就不去做官,那么朝廷不都成了腐败子弟的天下了。刘禹锡虽然遭受了这样长期的贬谪生活,但是到最后他仍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他拿起笔杆子愤然写下这首《陋室铭》就是对他们最有力的无声对抗。 
(全班鼓掌)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回答的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最终对刘禹锡的评价是肯定的,他的不慕荣利、安贫乐道还是值得大家去学习的。不过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师:好,最后我们来一起看看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屏幕显示:托物言志的定义)我们知道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荣利的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那么这篇文章的“物”和“志”分别是什么? 
   生:“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师:很正确,那么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物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师:这篇文章就学到这里,请同学们关上书,让我们现在再一起背诵这首《陋室铭》重新回味它的意境隽永与韵味深长吧! 
   生:齐背。

五 : 课堂实录《陋室铭》中的人文关怀

江苏邗江实验学校 

【关 键 词】人文精神、想像 
全部的人类历史是什么?它们不就是那种有关天才将其无限的渴望,以巨大的能量,不断输入人体的记录吗?(爱默生《自然的方式》) --题记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 
1.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读罢此文,我们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重点与难点: 
领悟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是研习本文重点,读完本文后,从中获得的启示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教学过程 : 
一、导语  
师:提一个问题让大家选择一下:设有一个王公大厦,要得到它,须说若干句违背自己良心的话,做若干件伤天害理的事;设有一简陋室,那里绿色可人,有知音相伴,只要你想拥有它便在你的眼前。你要哪个? 
生:我选择后者,因为…… 
师: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与一名唐代大名鼎鼎的诗人不谋而合,他便是刘禹锡。你有望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还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刘禹锡的《陋室铭》吧! 
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 
二、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 
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 
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 
师:(课外拓展)老师这里有一句话,看看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什么地方? 
(投影)透过窗户看天空,透过天空历史,透过历史看人生。 
生:这句话的语意重点在“人生”,它是通过“窗户”、“天空”“历史”而引出的。…… 
师:陋室陋吗? 
生:不陋。 
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试结合文章的语言加以分析。 
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生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里是写陋室主人的情趣…… 
生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里是写陋室往来客人的不俗…… 
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这里作者援引西汉扬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 
(指导学生美文美读美背美诵,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想像那陋室的自然环境。(创设情境)那青苔是怎样应了作者的心意,一点一点地一坡一坡地慢慢地爬上那斑驳的石阶的?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们聚集在一起,绕过窗帘飘入室内的? 
生1:它们从石缝中钻出来,探出她们可爱的小脑袋…… 
生2:她们聚集在一起,在主人的窗下起舞…… 
生3:我认为这两句的描写绘色绘声。你看“青”、“草色”状其色,“谈笑”状其声。 
师:同学的发言很精彩。请大家想像一下,倘若室内有王叔文、柳完元等人,他们在谈些什么,这些人在一起,又会碰撞出哪些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分别把自己想像成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 
生1:他们个个学识渊博,心忧天下。 
生2:柳宗元在吟诗作画。 
生3:王叔文在煮酒纷论当今时代英雄。 
生4:韩愈在扼腕长叹。 
生5:刘禹锡持一杯香茗,侧耳倾听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 
生6:柳宗元沉吟:“‘沉舟侧帆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转身对刘禹锡说:“梦得,今日有幸拜读,真让我折服,让我感动奋发!”…… 
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哪里还有什么为那狗皇帝当差去收刮老百姓的民脂民膏的“劳形”与痛苦! 
师:再看室内的陈设,文章重点突出了哪些物件?由此你产生怎样的联想?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生1:“素琴”、“金经”…… 
生2:由此我想到了主人读书情趣的高雅。 
生3:我们要有选择地读书,读名人名著,。比如:我最近在读《毕淑敏散文选》…… 
生4:还有《读者》…… 
生5:…… 
3.讨论今天我们读了这篇文章,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 
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帐文凭。 
这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言的? 
生1:我认为这是在商经济大潮冲击下的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纪律松弛的表现………… 
生2:学习松懈,不思进取…… 
生3:……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习生活? 
生1:引以为戒…… 
生2:奋发向上…… 
生3:…… 
师:同学们,你一定非常热爱自己的家吧!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你能不能学一下刘禹锡,为你的家描上一笔,用来表达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生1: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梦阁”,因为我喜欢做梦,它神秘,飘渺,浪漫,富有诗意…… 
生2: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港湾”,因为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 
生3:我给我的房子取名为“碧丹”,因为我喜欢作画…… 
生4:…… 
师:(小结)短短的一节课,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作者的一些思想,这并不奇怪,因为至今老师也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它,进入刘禹锡的精神境界里,并把这种精神带入我们的生活中。我至仍在解读它。 
同学们,一年以后,你还会再读《陋室铭》吗?十年以后呢?若干年以后呢? 
生:会。 
师:(引导)美文,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进行长期的孜孜不倦的研习,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我们的学识、做人的涵养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因为精神的影响是可以超越时空的,你可以把它推荐给你的父母、同龄人;甚至你们的未来的孩子、未来孩子的同龄人…… 

个案点评 
语言教学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播、承扬、革新的强劲而深厚的助动力。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给予我们的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进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现代教育生活的理想。 
我们只能寄希望于从事这个领域研究的每个人从自我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研究学生,学习着他们的学习,生活着他们的生活、并由此开始与他们进行一种心灵的对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不仅是在教育教学上去关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当我们意识到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时候,语文教学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要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的交流来解决。 
当我开始教《陋室铭》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在想这么一个问题: 
如何让学生能够承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那种雅致澹泊、豁达乐观的作风,并让这种作风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这就需要想像的介入,想像是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本文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以语言为抓手,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想像的翅膀,让学生活跃、奔腾、澎湃、充盈在体内的生命之气与作品中蕴藉的豁达之气接通,并让这种想像在课堂教学中很快就会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主体的生存、主体的精神和主体的尊严。于是,想像便理所当然地成了为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突破口。 

附:板书 陋室铭 

陋室 ---- 德馨 ---- 不陋 
自然环境(优美) 
主人情趣(优雅) 雅致澹泊、豁达乐观 
往来客人(脱俗)

本文标题:陋室铭课件-《陋室铭》说课稿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517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