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浅析翻译目的论-浅析目前的三类站长

发布时间:2018-01-28 所属栏目:浅析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 : 浅析目前的三类站长

我个人认为目前的站长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漫无目的类,第二类是盲目跟风类,第三类是持之以恒类。

先说第一类,第一类的典型表现就是做垃圾站,管他什么站,做出来就挂联盟广告,挂马,总之挣点小钱,经济上能补贴点,生活上能充实点,这就达到目的。这一类的典型人群是大学生。他们专注的一个东西就是流量。

再说第二类,第二类的典型表现就是什么吃香做什么,今天做图片吃香,OK,跟这做,明天做交友吃香,好,又接着做,他们总想能走再最前端,但他们忘记了网站也需要时间来沉淀,这可能是一种急于求成的表现。这一类比较典型的人群是刚大学毕业的学生,刚刚创业的人,看到什么都觉得这个不错想试试。他们专注的东西是创新,但他们却总是匆匆过客。

最后说第三类,第三类是我个人认为最为成熟的一种站长,他们善于创新,但也善于守旧,他们有做最新的WEB2.0,也有守着自己的小说站乐此不疲的。他们明白做站的本质,做站既做渠道。任何东西都会有市场需求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做站不能一躇而就,找一个你认为对的方向,哪怕现在的站长都笑话你那个方向是死的,坚持下去。一个想法一个创意如果一开始就得到所有人的认同那请你放弃,反之请你坚持,因为一个绝好的创意的诞生总是伴随着责骂和嘲笑,正如当初马云告诉大家他要让大家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一样。

我并不是评论三类站长哪个好哪个不好,只是让大家看看你自己目前属于哪一类,即将走向哪一类。

惯例 QQ:80569504 欢迎交流指正。

注: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建站教程频道。

二 : 浅析日汉翻译中表达的特征

摘 要:翻译工作者需要具备三个基本功,即外语功夫、汉语素养和专业知识,这是基础。日汉两种语言,由于中日两国的历史发展、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以及生活经验等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也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在语言表达方式上除有某些共同之处外,必然存在很多相异之处。因此要进一步研究翻译,就须研究两种语言的对比。特别是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主要是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日汉对译 词尾变化 敬语 语义暧昧
中日两国文字的交流历史悠久,互相影响很深,日语字母本身就是由中国汉字改造而成,现代日语中还是用着大量的汉字和许多汉语的借用词,而现代汉语里也有许多从近代、现代日语中借用的词汇。在很多语法现象中亦互有影响,但并不等于说日语、汉语的用词相同,更不能说整个词法句法即表达方式上没多少差异。
从语言学看,日语与汉语史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日语在语言谱系分类上一般认为属于阿尔泰语系,从语言形态看是黏着语;而汉语在语言谱系分类上属于汉藏语系,从语言形态看是孤立语。
(一)日语是靠助词、助动词等黏着成分来表示每个词在句中地位或语法职能
日语的特点之一是依靠助词、助动词、语助等附属性词语的黏着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或给他所黏着的词语增添某些意义和语气。汉语的特点是,每个音节单独有他的意义,词内没有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黏着成分,词同词的语法关系依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因此,可以说,学习日语有两个重点:一是助词,二是句尾的附着成分。而日语翻译同样要注意这两点。不弄清就不易准确地理解、传达原文的意思和语气。
例1この店は英?だけで?い物が出来ます。
例2この店は英?でだけ?い物が出来ます。
例1的意思为“这家店只要会说英语就能买东西”,例2的意思则为“这家店只有说英语才能买东西”。前者强调“不需要其他条件”,后者则指“说其他语言都不行”。
(二)日语词的词尾变化
日语语法的又一特点是某些词(动词、形容词、形容动词、助动词等)有各种形态的词尾变化,通过这种变化来连接黏着成分以增添词语的含义。但他的变化有不像印欧语等屈折语那样以词的性、数、格为转移,而是以其后续黏着成分为转移。汉语史孤立语,词的组成单位是词根,每个词没有词尾变化。因而在日译汉中,对于日语词尾变化及粘着所产生的某些语法意义,如时态、语态以及劝诱、推量、意志等含义,多用词汇手段即用某些特定词汇适当地表达出来。
例3もう??だから、一?に行かう。
译 时间已经到了,一块儿去吧。
日语的接续词很多,如“から”、“ので”等等;汉语多根据分句间的逻辑意念来组复句,故汉译时,不必把这些“から”、“ので”助词都译出来。
(三)日语表达的重要特点是句子重点后置
日语句子的重点往往是放在句尾的。也就是说,在正装语序的情况下,表达句子基本体
式和根本意图的词语,一般是放在句尾。要了解一句话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断定还是推测,是请求还是命令,是简体还是敬体,一般说来都要看句尾才能断定。
例4それは成功するかしら。 那会成功吗?(表示疑问)
それは成功するだろう。 那大概会成功的。(表示推测)
それは成功するにちがいない。 那一定会成功的。(表示断定)
それは成功するものか。 那怎么会成功呢?(表示反驳)
译者只有掌握这些句尾的助动词,语助、终助词等词语的用法,透彻理解句尾所表达的情貌,才能更好地了解、表达原文的真实含义和丰姿。由于汉语没有重点后置的特点。汉语在表达上往往是重点前置,即把主要的内容放在前头,而把次要的放在后面。因此,有很多日语句子的后置成分汉译后要移到前面。
例5イギリスの国民性は、?激な?革を好まず、きわめて保守的である。
译 英国国民性格是非常保守的,他不喜欢过激的变革。
在处理日语的长修饰语时,也可以把前置的日语修饰语视为次要成分,把后置的被修饰语视为主要成分。针对日语的这一特点,要多采用“先抓主干、后理分支”的方法。
(四)敬语复杂对日译汉的影响
日本人多很讲礼貌,在生活中的礼节已成为一种固定形式表现在语言上。从日语敬语的分类讲,日语敬语分为尊敬语、自谦语和郑重语。汉语也有一些表示敬谦的词或词缀,但远不如日语敬语那样复杂多变,也没有日语那样用的普遍、广泛,特别是现代汉语表示敬谦的词语更少,对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
翻译这类语言或文章时,首先应该正确理解那些我们不太习惯的日语敬谦表达方式。其次,应考虑如何才能把这些日语敬谦表达方式翻译出来。日语有些敬谦表达方式与汉语类似,当然可以尽量选用对等词汇翻译,有些可以加用一些比较郑重的词汇。并要把原文所表示的长幼尊卑关系表达出来。
例6そんなこ(www.61k.com)とは一向存じませんと。
译 某某谦逊地说,那种事我一点也不清楚。
日语文章多句子较长,大句中包含中句,中句中还包含小句,层层包孕,结构复杂。翻译这类文章,有时也可采用上述关于长定语的拆译方法;但比较常用的是“层层剥开”的方法,在每一层次的剥解中,多用“抓主干、理分支”的方式。关于多层次结构的翻译,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下笔之前,都要先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了解各成分之间的句法关系,然后在考虑疑问译文的安排和译语的选择。
日语文章中,时常出现委婉的表现手法。在表述判断、感动、命令等场合,大都采取婉转迂回的方式,尽量避免直陈,有时甚至达到语义暧昧的程度。汉语一般喜欢简洁明了,不大爱用绕弯子的表达方式,于是在翻译当中就产生一个问题,即如何把忠于原文和注意汉语表达两者统一起来。这就要首先了解日语的这种特点,然后根据不同的文体、语境作出恰当的处理,尽量求的“信达雅”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金富正巳,『中国? 日本?翻?の要?』,光生?.1973。
[2]平井昌夫,『何でも分かる?言?の百科』,三省堂.1994。
[3]平野敬一,『翻?の技法』,早稻田大学出版,1980。
[4]郭建中,《当代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5]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三 : 浅析《名利场》杨必译本的翻译

【摘 要】杨必根据汉语的语义结构,对句子作适当的调整,使得整部译作流利晓畅,将英语译成地道、自然的汉语。

【关键词】英汉“主语”异同;主语的省略;转换和对应
思果先生曾评价道:“杨必女士译的萨克雷的《名利场》是真正难得看到的佳译。杨译不仅真实再现了原文的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而且熟练地使用地道、流畅的汉语,忠实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一个弱肉强食、争名夺利的“名利场”,传达了原作幽默、讽刺的意味,再现了原作的思想倾向。
一、主语的省略
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而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所以汉语中有很多无主句。翻开“Vanity Fair”,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个句子都有主语。杨必一定意识到了汉语的这种意合特征,所以好多句都译得特别简洁,能省略的决不保留。
例1:You may be sure that she showed Rebecca over every room of the house,and everything in everyone of her drawers.
不用说,她带着利蓓加参观家里的每一间屋子,又打开抽屉把一样样东西翻出来给她瞧。
例2:“It is some of Sedley’s wine,”whispered the butler to his master.
佣人头儿轻轻对主人说:“是赛特笠的酒。”
例句一中,主语“you”是虚指,没有实在意义,可以指代任何看到这部作品的人。为了突显“主题”,所以译文中没有必要将其译出。
例句二中,“it”这个代词,在这里代替上文提到过的事物,既然已经提及,就没有赘述的必要了。
二、主语的转换
“人称主语”和“物称主语”也可分别称为“有灵主语”(animate subject)和“无灵主语”(inanimate subject)。英语中的“无灵主语”可以是事物名称,抽象概念,也可以是代表时间和地点的名词,还可以是表外因和工具的词;而汉语要表达同样的意思却往往直接用人来作主语。杨必笔下“物称”主语转换为“人称”主语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3:Love may be felt for any young lady endowed with such qualities as Miss Swartz possessed. 一个女孩子有了施瓦滋小姐一般的能耐,谁能够不爱呢?
例4:Our duty now takes us back for a brief space to some old Hampshire acquaintances of ours,whose hopes respecting the disposal of their rich kinswoman’s property were so woefully disappointed.
现在,我们应该稍微谈谈汉泊郡那几个熟人的近况了。有钱的姑妈那份遗产分配的结果,真叫他们大失所望。
例句三中,“love”这个抽象名词作为被动语态的主语出现,译成汉语时,如或没有必要强调这个受动对象,就应该换成主动语态,需要找到“love”的承受对象,“一个女孩子”这样一个“人称”主语。
例句四,原语中的主语是“our duty”,是抽象名词。如果直接把它按照对等的原则,译成”我们的责任”要把我们带回到……显然句中的主谓语不搭配,也会令读者不知所云。所以译文中选择了人称代词“我们”作主语,理解原句后,以符合汉语语言习惯的表述方式,通顺地将其译出。
三、主语的对应
杨译只要译文在“对等”的情况,既能生动完整地再现原文的风貌,又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和句子的逻辑关系,那么原文的主语就会保留下来。
试看下面这几个例子:
例5:Lady Grizzel was won by her humility,and was mollified towards the little woman.
葛立泽儿夫人见她这样谦虚,心里很喜欢,从此不讨厌她了。
例句五使用了被动语态,但是译文却在没有更换主语的情况下,处理成了主动语态,不仅语义未失,还与原文相得益彰。
四、选词准确
杨译充分发挥了中文词义更精确的特点,把英文里比较宽泛的不对等的词处理的生动传神。
例1:…and their love,which is more precious than all!
译文:他们对你那份儿知疼着热就比什么都宝贵。
例2:But O! love me always―promise you will love me always。
译文:唉,求您疼顾疼顾我――答应我,以后一直疼我吧
分析:这两个例子都是关于love的翻译的,这里的love都是指父母对子女的爱。我们都说爱国,但中国的父母很少说爱孩子,都说心疼孩子。杨必灵活地译成知疼着热、疼顾和疼这些贴近汉语的表达。
汉语作者或译者都对汉语四字结构颇有青睐,在中国翻译史上,优秀的译文都是广用最能体现汉语的语言特色的四字表达。
例4:He may go and tell Miss Pinkerton that I hate her with all my soul。
译文:他尽不妨回去告诉平克顿小姐,说我恨她恨得入骨。
分析:杨必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归化为四字词“恨[www.61k.com)得入骨”。虽然灵魂与骨头相去甚远,但译文更易于中文读者接受。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对偶平仄协调,结构匀称,形式美和声音美兼备,句子节奏鲜明,悦耳动听,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味。
例5:She had to make and receive at least fourteen presents。
译文:她至少收了十四份礼物,当然也得照样回十四份。
例6:The baronet and the Rector…who hate each other all the year round。
译文:老哥弟俩一年到头你恨我我怨你。
分析:这几句如果照原文字面来翻译,句子完全讲不通。杨必巧妙地调整成对偶结构。
五、结语
在翻译一部著作时,难免会有未尽人意之处 。但是瑕不掩瑜,杨译《名利场》不失为一部杰出的译作,同时也为深入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典型实例和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 思果.罕见的佳译――评杨必译的《名利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作者简介:张敏(1982- ),安徽淮南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育。

四 : 论成语翻译的直译法探析

摘要: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本文从直译的理论依据、内涵及功能的角度,论述了汉语成语直译的可行性及具体表现、直译与死译的差异。在汉语成语的英译中,直译法能使译文和原文在形式、内容和功能上保持对等,同时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它是汉语成语英译的一种主要的、有效翻译方法。?

关键词:汉语成语;直译;可行性?

Abstract:AnidiomistheessenceofChinese,whichreflectsthefeaturesofChineseculture.Thispaper?discusses?thefeasibilityandperformancesofliteraltranslation,aswellasdifferencesbetweenliteral?translation?andword?for?wordtranslationfromaspectsoftheoreticalbasis,connotationandfunctionsofliteraltranslation.Duringthetranslationprocess,literaltranslationmakesthetargetandthesourcetextsequivalentinform,contentandfunctions,conveyingChinesecultureatthesametime.Itisoneoftheprincipaland?effective?methodsintranslatingChineseidiomsintoEnglish.?

Keywords:Chineseidiom;literaltranslation;feasibility

直译(literaltranslation)是指不引起联想误会,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于一致,译文和原文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且产生同样的效果。成语是经过长期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独特的固定短语,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具有鲜明的形象,适于用来比喻事物;它既是语言中的重要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它使用广泛,言简意赅,内含丰富,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同时也是最难翻译的。为了保持汉语成语的鲜明个性,英译时最好采用直译的方式。直译法不仅能够传达成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而且能产生较高的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同时还保留了汉语成语的民族色彩和生动形象,使英语读者能更好地感觉汉语文化。[1]这种直译法为英语输入了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

(www.61k.com]一、直译的理论依据、内涵及功能

国内外关于直译的争论由来已久。在国内,著名的译者如鲁迅、瞿秋白,认为宁可牺牲原语的形式或结构也要保证译文在内容上的忠实;钱钟书则认为译文更应该考虑的是其流畅与否或而非与原语在形式上的对应。在国外,PeterNewmark则提出直译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翻译手段,只要其能保证词汇上的指称意义与语用意思,就应当尽量使用直译法。?

直译的原因有二:一是原语与目标语的对等性和相似性。在不同的文化条件下,由于各国在自然环境、社会发展阶段、社会活动等方面存在着相似性,造成了各国在文化的某些方面上产生了相似性。因此,不同语言间常存在着大量相同或相似的概念、词汇、习惯表达等。这就是直译法的基础所在。二是“忠实”翻译原则的要求。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了“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elegence)的翻译标准。人们认为这里的“信”既包括内容上的忠实,也包括对原文形式上的忠实,而这种理解正是直译法产生的原因。按照这个标准,似乎只有直译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直译(literaltranslation)法是指不引起联想误会,在保持原文信息的前提下,力求使译文与原文在选词用字、句法结构、形象比喻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尽可能趋于一致,译文和原文常用相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且产生同样的效果。?

直译法不仅能够传达成语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而且能产生较高的文化信息传递的有效度,同时还保留了汉语成语的民族色彩和生动形象,使英语读者能更好地感觉汉语文化。直译充分传播了原语文化,扩大了读者的视野,更有效地促进了交流。这种译法为英语输入了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英语语言文化。?

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S.Buck)女士的英译作品《水浒传》(AllMenAreBrothers),深受英美读者欢迎。她希望把中国名著原原本本地介绍到西方,因此她尽量保持原著的风格,保留中国古代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和行文习惯。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最便捷的翻译方法就是直译。赛珍珠在翻译中尽量使用直译。比如她将成语“东奔西逃”直译为“raneastandwest”,“江湖好汉”直译为“agoodfellowoftheriversandlakes”。这一直译不仅既保持了原成语的形象比喻,而且又保持了原文两部分的对仗形式;既正确表达了原文的内容,又保持了原文的结构,一举两得。

二、成语直译的可行性及具体表现

直译成语的可行性及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人类各民族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活动有某些共同的体验,因而产生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和概念。这种思维和语言的共性,使汉语的某些词语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句式也占一定的比重。下例中的英文和汉语无论在用词、词组结构或是词序上都大致相等,这样直译即可。直译能保留汉语成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色彩。

?

走马观花——torideoutonhorsebacktolookatflowers?

有的放矢——toshootthearrowatatarget?

见风使舵——tosteeraccordingtothewind?

(2)有些汉语成语并没有形象的比喻意义,它们的字面意义也就是它们的实际意义。这些成语,当然可以按字面直译。例如:

?

牢不可破——tobesostronglybuiltastobeindestructible?

攻其不备——tostrikesomebodywhenheisunprepared?

一语道破——tohitthemarkwithasinglecomment?

(3)直译保持了汉语成语的民族特色,使译文不至于过分赋予西方文化色彩。?

成语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应注意不要用英语中具有鲜明民族地方色彩的成语硬套汉语成语,以免把英语的民族色彩强加到原文上,以致和原作的上下文语境形成矛盾,陷入不伦不类的尴尬境况。即使有恰当的同义成语可借用,在能确切表达原意和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的条件下,汉语成语的翻译还是应以直译为主,这样可以保持汉语成语的民族色彩和生动形象。例如成语“以卵击石”的字面意义是拿鸡蛋去碰石头,比喻意义是自不量力。[2]翻译时是用套用含有类似寓意的英语成语“tokickagainstthepricks”,还是直译成“tothrowaneggagainstarock”更恰当呢?众所周知,用鸡蛋碰石头只会粉身碎骨。因此,直译“以卵击石”不会造成误解,同时保留了原成语的形象比喻,取得了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又如“对牛弹琴”,虽可借用同义成语译成“tocastpearlsbeforeswine”。但这一成语来源于《圣经》,有显著的西方色彩,故最好直译成“toplaytheharptoabull”;“竭泽而渔”可以借用同义成语套译成“tokillgoosethatlaysthegoldeneggs”,但不如直译成“todrainapondtocatchallthefish”更生动、有新意;在处理经典著作和民族或地方特色较浓厚的作品时,更应当如此。?

(4)由于汉英民族在人生体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方面有相通的一面,许多采用明喻修辞手段构成的汉语成语直译后,凭字面意义和人们的生活经验完全可以理解,这类成语可以直译。

?

例如以下由喻词“如”构成的四字成语,通过直译完整地保存了原词的形象比喻,使译文同原文一样富有感染力。?

如获至宝——asifonehasfoundatreasure?

守口如瓶——tokeepone’smouthclosedlikeabottle?

了如指掌——toknowasoneknowshistenfingers?

(5)当汉语成语的隐含意义很明显或很容易推断,读者可以通过字面领悟它的含义时,宜用直译。

?

如“瓜田李下”(来自“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直译为“Neitheradjustyourshoeinamelonpatch,noryourhatunderaplumtree.”读者只要用心体会,就会明白其隐含意义,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形象,而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类似这样的直译成语还有许多。例如:?

悬崖勒马——toreininonthebrinkoftheprecipice?

水涨船高——Whentheriverrisestheboatfloatshigh?

旗开得胜——towinvictoryassoonasitsbannerisdisplayed?

(6)上下文可以直译的成语被译语读者所接受。?

例如:马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乃问范曰:“此何人也?”(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2回)

?

Thewomanwasdressedentirelyinwhitesilkandherbeautywassuchastooverthrowcitiesandruinstates…?

“倾国倾城”用来形容女性的容貌,被直译成“tooverthrowcitiesandruinstates”生动有力。这里如果是一个孤立的成语,外国读者可能很难理解这种直译的英文。但借助上下文,读者既能理解原著的内容,又能欣赏原著的语言。这种直译的成语使读者耳目一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借用外国人用了千百年的比喻或成语翻译,反而还不到再现原作丰姿的目的。?

以下成语直译后效果很好,外国读者结合上下文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独特比喻和隐含意义,进而体会出汉语成语的精妙。?

再如:我就“天诛地灭”,你又有什么益处呢?(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

?

Evenheavenandearthdestroyme,whatgoodwillitdoyou??

“天诛地灭”被直译为“heavenandearthdestroyme”,英语读者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

三、直译和死译(deadtranslation)的差异

所谓翻译,说到底就是翻译“意思”。当代著名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A•Nida)说得好:“Translationmeanstranslatingmeaning.”为了把原文的意思完整而又正确地表达出来,如果基本上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词语、名词结构、修辞方法等),同时译出的文字又明白易懂、符合语言规范,这种翻译方法称为“直译”。[3]直译与“死译”有本质区别。前者是翻译的表现手法之一,后者有悖于翻译的根本宗旨—翻译意思,而不是再现原文的语言外壳。死译的译文看似忠实于原文,实则只是形式上的“忠实”,而不是内容上的“忠实”,即片面强调忠实于原文的文字,字对字、句对句地直译、硬译。这种死译的译文违背了原作的精神风貌,还有可能引起误解。鲁迅指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懂,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成功的直译,是在英语已有的词汇、语法、惯用法等基础上,即从尊重英语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不仅读得通顺,而且在具体上下文中不至于引起误解。如果译文使读者十分费解,即使与原作完全对应,甚至产生音韵对仗的效果,也是失败的,因为它成了“死译”。当然,直译也要注意到汉语和英语的差异。二者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在表达方法上有很多差异,如在句法构造、修辞格律、用词等方面均有许多不同。译者直译成语时不可忽视这些文化差异,一味追求机械对等。?

哪些汉语成语可以根据字面意义直译,哪些只能翻译其比喻意义呢?这完全取决于汉语成语的字面形式和比喻形象能否为译文读者所接受。当汉语成语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直译时,可以考虑意译(freetranslation)。意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重点在于正确表达原文的内容。如“无孔不入”只可意译为“totakeadvantageofeveryweakness”,不可死译成“togetintoeveryhole”;“扬眉吐气”只可意译为“tofeelproudandelated”,不可死译成“toraisetheeyebrowsandletoutabreath”。如果只顾表面的忠实,认为直译就是找对应词,最终只会损害译文的内容,影响译文表达的效果,成为死译。再看下面的例子:

?

开门见山——tocomestraighttothepoint?

死译:toopenthedoorandseethemountain?

海阔天空——(totalk)atrandom?

死译:withavastseaandaboundlesssky?

例如;三番五次,留住宋江,就山寨里吃了一日酒。(第36回)?

Threetimesandfivetimes,theydidtrytostaySungChiangandsohefeastedforadayinthelair…?

成语“三番五次”被一字不漏地死译为“threetimesandfivetimes”。这里赛珍珠忽视了汉语成语的特殊性,字字对译的结果不但没有使译文接近原文,反而容易引起误会,好像在中国留客人吃饭必须有“三次”和“五次”一定次数的挽留。

四、结语

总之,汉语成语英译应首选直译。但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灵活的方法,能直译尽量直译,不宜直译时再采用其他翻译方法。汉语成语直译的好处,在于既能完整表达成语的意思,又能尽量保持其语言风格。切忌直译时,把汉语成语和英语逐字对号入座。如果不注意词义在上下文中的一致,仅拘泥于字面意义上的一致,望文生义,生搬硬套,只会使译文不通顺,不忠实,不达意,甚至引起误解,损害原意,成为死译。正确的做法是先看懂成语的意思,包括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再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句,从语义到风格在英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汉语成语的信息。

参考文献:

[1]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

[3]郑声滔,申厚坤.翻译理论与技巧:上卷[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五 :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化妆品广告翻译分析_林思思

2012年第3期总第113期

外语研究

No.3. 2012Sum 113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文化妆品广告翻译分析

林思思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1)

摘 要:近年来,已有很多关于广告和广告翻译的研究。(www.61k.com)作为广告中的一个小分支,有关化妆品广告翻译的研究仍然不多。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从“源文本”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为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作为功能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目的论,最适合于指导广告翻译。本文以英文化妆品广告为研究对象,运用目的论探讨其翻译策略。

关键词:化妆品广告;目的论;广告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2)03-0339-01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国商品进驻中国市场,其中包括化妆品。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市场的国家,让愈来愈多的外国企业想在这片消费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广告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沟通的桥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妆品广告集中表现产品的个性化特征、时尚因素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精神愉悦。因此,成功的化妆品广告翻译在扩张消费者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目的论作为指导,探讨英文化妆品广告的汉译问题。

二、理论基础——目的论

20世纪70年代末,德国功能派代表Hans 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Skopos Theory)。它突破了以原文本为中心的结构主义等值翻译理论,奠定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基石。根据目的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翻译的策略必须由翻译目的来决定。为了使译文适应新的目标群体,译者在翻译时要抛弃“等值”这一概念,对原文信息加以筛选,灵活采取翻译策略。

希腊词“Skopos”原意为“目的、动机、功能”。Skopos在“目的论”中有三种解释:译者的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使用某种特殊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通常“目的”所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目的论有三个重要法则——目的法则(skopos rule);忠实性法则(intertextual coherence);连贯性法则(intratextual coherence)。目的法则是翻译所要遵循的首要法则,任何翻译行为都取决于翻译的目的。

(二)意译

意译是另外一种较常用的翻译方法。由于中英在文化和语言上的巨大差异,翻译应以不同于原语形式的表达呈现。与直译不同的是,意译比较注重原文的内容而非形式,译者会考虑到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读者在阅读和理解上的差异,翻译出来的译文相当地道,可读性也很强。

例2:Ombre Rose——The One Fragrance that will make you forget all others. 翁伯玫瑰香水,一瓶在手,不恋他香。

这两则英文广告均是由简单句组成,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了中文的语言形式比较青睐四字短语,译者用这些四字短语简洁全面地表达了原文所要表达的信息。虽然在句法层面上对原文作了很大改动,然而译文却达到了传递信息、吸引读者的目的。

(三)改译

改译是译者对目标文本做了较大的改变从而使原文文本和目标文本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译者必须理解原文的意图并在此基础上灵活的采用各种翻译策略。根据不同的语篇,译者还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使译文更易于读者接受。对于原文的某些关键词,译者要进行引申或扩充,使其深层意思加以凸现。

例3:Kiss Me 奇士美

Kiss Me是眼部系列(包括眼线笔、眼影等)化妆品的品牌名称。如果直译为“吻我”,传统的中国消费者会觉得难以接受。译者用“美”这个字指代了消费者对于化妆品所能带来的一种美的渴求,用词也较为保守,因此更能为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三、从目的论看英文化妆品广告的翻译

化妆品广告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最终成功地销售化妆品。用目的论指导化妆品广告的翻译,译者能明确翻译意图,深入了解其目的性本质,灵活的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来完成化妆品广告翻译。

(一)直译

直译是指翻译时没有对原语信息做任何的删改。其优势在于它保留了原语语言的形式和内容。在直译过程中,原语语言是翻译唯一的信息材料来源。例如:例1:The Body Shop 是英国著名的健康美容连锁店。直译为“美体小铺”,目的在于体现了该品牌的最初目的,使肌肤变得更加健康、美丽。

四、总结

化妆品广告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吸引消费者并促成购买,译者在翻译化妆品广告这一特殊的文本时,应考虑到其目的以及目标读者的语言文化差异,这样才能翻译出比较成功的译文,最终达到原文文本所要达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Nord, www.61k.com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Vermeer Hans J. Skopos and Commission in Translational Action[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89.

[3]赵静.广告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osmetics advertis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Lin Si-si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1,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research on advertising and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As a small branch in the advertisement, the studies are still not much. The German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liberates the translation from" source text", to provide translation studies with a new perspective,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y in functional theory -- Skopos Theory, is most suitable for guiding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Taking English cosmetic advertisem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Skopos Theory to discuss th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Keywords: cosmetic advertising; teleology; advertising translation

[责任编辑:刘丽杰]

收稿日期:2012-02-16

作者简介:林思思(1986-),女,湖南邵阳人,从事英语翻译方向的研究。

339

本文标题:浅析翻译目的论-浅析目前的三类站长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528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