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平面设计的专业描述-平面设计专业实习目的

发布时间:2018-05-05 所属栏目:平面设计专业

一 : 平面设计专业实习目的

  1、提高对事物的感受能力、对时事的捕捉能力、创造能力,同时 提高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2、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了解客户的需求。

  3、学习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职业规范和素养。

  4、熟练应用photoshop、coreldraw 等设计软件。

  5、视觉设计能力、美工基础,色彩搭配能力有所提高,审美观念 成熟。

  6、熟悉公司设计业务的流程、熟悉印前工作及印后加工。

  通过社会实践,熟练专业技能,了解设计机构,其部门、日常业 务活劢、整体状态。并从中认识到艺术设计活劢与人力、资金、社会 的关系。同时,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同时在实际 中吸取经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待人处世的能力。

平面设计的实习目的
平面设计顶岗实习目的
平面设计毕业实习目的
平面设计师实习目的

本文地址:

二 : 必看!创造好设计的25条专业平面设计技巧总结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创造好设计的25条专业平面设计技巧,不论你是要为自己的微博做个有趣的图片,还是为自己的活动做PPT和邀请函,专业的平面设计的技巧总能给你的设计极大的帮助,好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平面设计的技巧很多,但是核心的就那么多。字体的选取和搭配,排版布局的规则,留白的规律,说起来复杂,梳理起来也不是特别多。那么就让这25个史诗级的技巧帮你绕过设计上的坑,帮你打造真正令人难以忘怀的好作品吧。

01、管好你的字体

请务必选择易读性较高的字体,太多的字体类型挤压在一起也是非常难以识别的,尽量使用简单协调的字体组合。

这个案例中仅仅使用了名为Aileron 的字体族,这是一款无衬线字体,整体风格简约而富有现代美感,字体族中包含了多种字重和变体。

02、不要害怕放大

将字体、形状等需要强调的内容放大。适当地搭配色彩,让需要强调的部分看起来巨大醒目,在这个案例中,我用Releway 字体来呈现"Scale"这个词,因为这个字体更加敦实、清晰,放大后看起来体积感十足。

03、控制好各个元素的间距

"Respect"这个词的字间距被压缩,从而让整个单词显得更有凝聚力。排版中,各种元素间距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内容多的时候可以适当收紧,少的时候可以适当放松。间距大小都需要兼顾到基本的可读性,分太开和离太近都很难让人阅读。

04. 明智地选取配色

选取同一色系下的不同色调,可以保持整体的一致性。色调明亮程度的差异能给配色带来对比度,精致的文字需要用深色的背景来衬托,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案例的文字中使用了浅绿色,提高清晰度,增强可读性。

05. 干净,明快,清晰

通过提升文字内容和背景图片之间的明暗对比来提升可读性。通常使用纯黑和纯白的文字可以更为便捷地实现这一点。

06. 字体也有感情

确保你选取的字体和你的内容保持一直的调性。带有圆角的字体看起来会更加友好(这里用的Quicksand),棱角分明的字体看起来更加强硬(比如Sans Serifs),衬线体会看起来更加优雅而精致。

07. 用对齐营造秩序

对齐和对称都是让设计作品更加富有秩序的手段。相对而言,对齐运用范畴更广泛。这里的案例中,左边的直线勾勒出对齐的边缘,提高了设计的整体性。

08. 保持简单

保持简单,但是别忘了最基础的原则。使用有对比度的配色,用稳固而均衡的排版框架。


09. 复制是多页文档设计的精髓

如果你在设计一份多页的文档,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复制页面,然后替换其中的图片,然后编辑文本内容。合理地运用线条点缀,保持样式的一致性。

10. 原创性与创造性

和研究一样,平面设计的技能和思考一样需要原创性和创造性。你并不一定非得使用大家都在用的字体和样式,规避流行并探索自己的风格,会让你的设计工作与众不同。

11. 用层次来梳理内容

将内容和信息排列得更加层次化是视觉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调整你的内容中元素的色彩和比例,可以观察到它在整体视觉中重要性的变化。

12. 对称也很有用

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都会充分运用对称的技巧。运用对称手法的时候,确保对称双方在视觉的厚度上的一致。

13. 时不时让你的双眼放松一下

7×24小时的奋斗固然突出,但是你很难保持并拥有持续的创造力。适当的放松能让你恢复效率,产生灵感。适时地离开电脑屏幕看点别的,常常会有意外之喜。

14. 使用同族字体

想要让文字排版拥有高度的一致性,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套包含各类字重、字形的字体族,这样确保了多样性和一致性。此处我们使用了Libre Baskerville 字体族中的粗体、细体和斜体。

15. 伟大的留白

留白会赋予设计中各种元素以足够的呼吸的空间,给用户以想象的空间。它让内容更加集中和易读,也不会因为凌乱而让用户分心。


16. 先调研,再着手

在你动手开始设计之前,确保你掌握了所有的需求和全部的细节。调研、阅读、搜集素材。素材的搜集让你掌控足够多的事实和内容,而调研则会确保这个设计是深思熟虑之后的成果。

17. 创造情绪板

在设计之前,将你所搜集的相关的图片、色板和其他视觉作品集中到白板上,这样可以方便你寻找灵感,找到共同的特点、主题和调色板,并且最终应用到项目中去。

18. 模仿与创造

使用诸如Canva、Dribbble、behance 这样的网站来浏览别人的作品,借助搜索和过滤来寻找符合你需求的作品、风格和样式,在模仿和创造中构建属于自己的作品。

19. 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情

设计并不是脱离时代的存在。不论你此刻关注的是哪个领域,请务必关注正在发生的事情,保持对新动态的敏锐意识,从社交媒体到新闻时政,最新最重要的信息终归是对你有所裨益的。

20. 跳出来思考

最有创意的思考者总会跳出条条框框来看待这个世界的。不要用随处可见的图标来装点你的设计,也许一个全新的设计更能代表你的想法。

21. 对比是关键

对比所产生的效果是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使用滤镜来提升图片的对比度,用黑白来呈现最动人心魄的细节,用大小差异来呈现不同,这些都是对比。

22. 照亮你的设计

在设计中创造戏剧冲突,将代表不同情绪的色调注入设计,用对抗和冲突来让你的设计令人无法忘怀。

23. 随身携带笔记本

无论你是在火车上,在工作还是睡前,灵感会在任何时刻闪现出来,因此做好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在笔记本上用草图记录下你随时闪现的想法,也许它就是你下一次重要设计的核心思路。

24. 敢于试错

每个人都会犯错,而错误是获取经验,学习并成长的重要手段。如果你想将你的设计推到极致,那么试错是不可避免的。

25. 技巧重要,但不是唯一

排列好各种元素,选好文字,做好配色,确保对比度和留白,这些都是技巧。但是技巧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你还要勇于创新,适时地打破规则,提出创新的思路。

以上就是创造好设计的25条专业平面设计技巧总结,这些技巧都能在设计上对你有所帮助,希望大家能灵活使用这些技巧,谢谢阅读!

三 : 平面设计师如何准确描述自己的设计?

如何准确描述自己的设计,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这篇文章希望通过回溯淘小铺2.1项目的整个设计过程,从另一个角度,尝试解答这个问题。

这篇文章原本的标题是"小铺2.1用户分层引导项目设计总结",我刚在笔记本里敲下这行标题,手机淘宝UED的颜值帝奇维,突然出现在我身后:标题太low了。我一回头,他已经飘走了。数学好的同学可以计算下我当时的心理阴影面积。然后,然后标题就变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是不是颇具神秘主义色彩,还有一丢丢黑丝幽默。

(编者注:关于淘宝的视觉设计总监,剑道潜水爱好者,颜值帝奇维,下个月会有他的专访噢,敬请期待)

对于设计师来说,准确描述自己的设计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视觉设计师。经常能遇到这样的情况,产品经理或者运营旺旺你:患患,有一个项目很紧急,最好今天能出稿,不行明天一早发我也行。大概的需求是这样这样这样的,交互是这样这样这样的,没问题吧?你表示有问题:时间这么赶肯定搞不完!但是第二天一早,你还是发出去一封初稿邮件。对于绝大多数视觉设计师来说,短时间内产出一个看起来不错的设计稿并不难,如果时间充裕,你还能把稿子做得再屌一点。

但是,为什么产出的设计稿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是什么东西让整个设计变成最后看到的样子?为什么你要用这个颜色?如果业务方或者你的老板、又或是你自己提出这些疑问,你会怎么回答?视觉设计师们应该如何用别人能够理解和信服的逻辑说清楚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决策,而不是"这样美那样丑""某应用就是这样处理的""之所以这么设计,来自于我,一个资深图层拖动师敏锐的嗅觉和自我修养"。

今年七月底八月初的时候,用研、设计师、产品、运营同学一起做了一轮针对"小铺新卖家低活跃因素分析"的调研。这次调研的主要目的:1)收集小铺新卖家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将规划中的产品介绍给新卖家,看新卖家是否有相应需求;3) 设计师带去了新版的首页和商品极简发布功能的演示demo,希望得到新卖家的反馈意见;

△ 调研现场

这次调研收获很多。调研之前,我们觉得步骤繁多的"实名认证"和"支付宝开店认证"是两个大门槛,肯定会给用户带来很涉及违禁信息,词语无法显示烦,但是调研下来发现:对于真正想开店的卖家来说,这两个认证流程并不复杂,反而觉得是有必要的。

调研之前,我们认为小铺发布商品的表单需要填的项目太多了,用户一定希望能够更快速的发布商品,于是我们设计了商品极简发布功能:只要上传1张商品图片,填写标题、价格、库存、邮费就可以完成商品发布。我们给受访新卖家演示这个功能的时候,有卖家表示发布商品的时候填写的信息越少,后期买家询单时候的工作量就越大。并且,商品信息填的越少,意味着这个商品在前台展示、能被用户看到的机会也越小,当受访卖家得知通过极简发布功能发布的商品可能无法被主搜搜索到时,几乎所有受访卖家都表示会选择使用之前那个看起来较繁琐的商品发布功能。

△ 左为"极简发布"界面,右为"传统发布"界面

这两个case告诉我们,设计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你要知道你是在为谁做设计。珍惜和用户面对面的机会。他们能助你发现问题,还能帮你厘清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因为无论你觉得自己产出的设计方案精妙到多么无懈可击,最后的使用者是他们。虽然有的时候,我们言必称"用户",但我们并没有如我们想象得那么了解他们。

这次调研我们发现两个主要问题:

1. 新卖家不知道如何使用小铺。

小铺首页提供了很多功能入口,一期上线的时候有6个功能入口,二期上线的时候增加到了10个,陆续还有新的功能正在开发测试当中。就跟开始读一本书一样,开头的几页总是最难读的。刚从买家身份转变成卖家身份的新卖家,不清楚每个功能具体有什么用,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功能。

2. 新卖家不知道如何获取流量。

无论是天猫商城里的旗舰卖家,还是淘宝集市里的芝麻小店,获取流量对他们来说就跟吃饭睡觉一样重要。虽然受访的卖家开店时间都不长,但几乎所有人都表现出了对流量获取的渴望和迷茫。渴望是因为知道流量的重要性,迷茫是因为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做。

这两个问题在数据上面得到了证实:使用基础功能的新卖家居多,数量很少的新卖家在使用营销推广、店铺装修、发布微淘等优化推广店铺的功能。

忍不住要引用某位非著名设计师的话:找到了问题,你的设计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你想和一个妹纸谈一场惊世骇俗的恋爱,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妹纸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找到了问题,接着要做的就是解决它:

1. 我们需要优化现有页面的信息结构,让它们看起来更容易理解。

很多时候,界面设计师做的事情是收纳,屏幕是你家卧室的衣柜,屏幕上出现的所有界面元素是你刚从阳台收回来的衣物。你打开衣柜,把叠好的衣物分门别类,放到对应的格子和抽屉里。外套挂这个格子,毛衣衬衫挂这个格子,第一个抽屉是领带,第二个抽屉是内裤和袜子,第三个抽屉是女朋友的性感睡衣,第四个抽屉是给女朋友充气的充气筒。收纳的目的,除了让你的衣柜看起来干净整齐、赏心悦目,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方便、快速地找到你要用的东西。界面设计的目的也是一样。

我们对小铺首页做了一些调整:

1) 我们将首页的功能入口做了布局上的划分:根据产品的需要结合卖家的使用习惯分成了两个区块:第一个区块是基础功能,第二个区块是高阶功能。目的是让用户感知到两个区块的功能是有所区别的,并不是每一个功能看上去都是一样重要的。




2)我们将首页的功能入口做了色彩上的归类:相似属性的功能图标会定义使用同一种颜色:比如商品属性的如发布商品、商品管理等功能使用一样的橙色,官方规则和帮助属性的如客服中心、小铺学院等功能使用一样的绿色,数据相关的如生意参谋、数据报表等功能使用一样的蓝色。色彩归类能将复杂的界面按照色彩的维度划分区块,使得界面的逻辑性和结构性更强。

设计师们应该都知道"视觉感知的格式塔原理":我们的视觉系统会自动对输入的视觉信息进行结构化处理,因为这样更易于记忆和理解。无论是布局上区块划分,还是色彩的归类,都是为了用户在看到界面的时候能够轻易找到规律并进行结构化处理。这有点像玩拼图,片数越多,结构越复杂,还原整个画面越难。相反,片数越少,结构越简单,就很容易拼好。

△ 小铺2.1新版首页

我们也对营销推广页面做了一些调整。

△ 旧版营销推广页和几个主要营销工具的数据表现

卖家渴望流量,而营销推广页面中有可以为他们带来流量的功能,但是用的人却很少。这就好比你的单身朋友一直抱怨找不到女朋友,可他的周围却明明就有很多优质的单身妹纸,更有几个还对他有好感。这不科学。撇开产品策略上某些营销工具可能存在使用门槛的问题,我们还是希望从设计上做一些调整,能让更多的卖家去尝试使用营销推广工具推广自己的店铺。

虽然第一版的设计我们在布局上做了区域划分,但从用户的反馈的数据上表现来看,这显然不够。还是要举收纳的栗子:衣柜里,你的所有衣物都分门别类放在对应的格子里,但有时候你还是会找不到要穿的袜子。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原因,是放领带的抽屉和放袜子的抽屉,看上去都长一样——营销推广页面中营销工具的"图标"+"标题"列表展示样式太过单一,官方的营销工具和第三方的营销工具看起来是一样重要的。尤其是当功能众多的时候,卖家无法分辨哪个功能更加重要。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的时候,把衣服放进柜子的人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女友或者老婆——用户"衣柜"里的"衣物"不是用户自己放的,而是设计师决定的,因此,当你的用户不知道你设计的列表页面里每个功能具体能做什么的时候,设计师需要像每个贴心的女友会在每一个收纳盒上贴上标签提醒粗心的男友哪个抽屉放的是他的领带哪个抽屉放的是袜子一样:在必要的时候,给每一个功能加上相应的提示。

我们开始调整营销推广页面:

1)通过调整功能区的大小,加大每一个营销工具的显示区域,将使用率较低的第三方工具折叠显示,让卖家一进到这个页面能知道哪些内容重要、哪些内容次之,而不是每块内容看起来都一样重要。

2)我们给每个重要的营销工具加上了相应的提示,告诉卖家这个工具能给他的店铺带来什么。对于新卖家来说,不必对着众多的功能,而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 调整后的营销推广页面

2.我们需要一个卖家成长链路的引导方案,让卖家知道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小铺。

提到引导方案,我们很容易想到在产品启动的时候,以幻灯片的方式轮播精心设计过的产品功能介绍图,或者满屏显示黑色半透明丝袜,呃,是黑色半透明遮罩,上面画着几个冲着不同方向的长尾巴箭头,每一个箭头对应某个功能的说明文字。为了表现出这些说明文字是带有情感的,设计师会选择使用手写字体。如果觉得情感表达还不够,设计师会再精心画上一个卡通小人,冲着屏幕外的用户微笑。

△ 常见的一些引导方式

我们考虑过这些方案,但最后没有使用。

一个原因是:对于用户结构和状态相对复杂的产品来说,纯介绍性的引导方式缺乏针对性。新用户和老用户、小白用户和高阶用户接收到的引导信息是一样的。这就好比某个学校里,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无论这本教材是针对高年级的还是针对低年级的,总有一个年级的学生是不适用这本教材的。

另一个原因是:这一类的引导方式是一次性的,并且用户是被动接受的,容易被用户"习惯性"地忽视。如果用户点了右上角的"X"关闭了引导界面,无论是产品需要向用户宣导的全新功能还是全新改版优化了的功能点,用户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接收到信息,就可能永远都接收不到这个信息。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设计师们用心画的微笑小人的吸引力远没有右上角的"X"按钮来得大。

有时候我觉得设计师就像是一个多情的"小姐"。开始之前,你想和眼前这位心急的"嫖客"先生聊一会儿天、增进一下感情。但是,"嫖客"先生似乎没有这个心情和耐心,门刚关上,他就扑了过来。

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有针对性的、非一次性的、不容易被忽视的引导方案——"任务盒子":我们把引导信息包装成一个个任务,根据用户所处的不同阶段和产品的导向制定不同的任务,以完成任务后获得的奖励作为利益点推动卖家去完成任务,卖家通过任务的引导了解和熟悉整个产品。

"任务盒子"结构模型:

写在最后

简约设计、扁平化设计的风行,令视觉设计师们的工作看起来略显轻松,就这样图片摆一摆色块弄一弄线条勾一勾颜色选一选,一个界面就完成了,"这样的界面我也能设计",你是不是曾听过这样的声音?我不仅听过,而且还看过。一个前端工程师自己搭了一个界面,看起来真的挺不错。虽然这样的个案不多,但是,作为一个专业吃这碗饭的同学,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不禁要扪鸡自问:作为一个设计师,你的"专业"度应该体现在哪里?你设计的界面和前端工程师设计的界面区别在哪里?

我洋洋洒洒啰里八嗦写了这大几千字,就是希望能给自己解答这些疑问,好消息是,以前脑子一些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设计师和前端工程师设计或者产品经理或者开发同学设计的界面,最大的区别,应该是设计师在设计界面的过程中,需要反复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并一一给出答案:

你的设计最终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你的设计会对用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你最终的设计方案为什么比那些被你Pass掉的方案好?

当你的业务方或者老板对你的设计提出疑问的时候,不妨把这些问题的答案说给他们听。

四 : 腾讯专业干货!一份系统全面的敏捷设计用研指南

  编者按:什么是敏捷设计用研?有哪些实践方法?今天腾讯的小杨梅同学结合自身的敏捷用研经验,提出一个让设计和用研结合得更佳紧密的方法,@腾讯ISUX 出品,干货满满,看完你会发现,用研工作绝对不是谁都可以胜任的…… 建议收藏。

  小杨梅:“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设计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实际工作中,作为用户研究员,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这个调研需求比较急,这周就要进入开发了,必须这周之前出结果”,或是这样的反馈,“设计和用研好像结合得不够紧密”。摸索下来,对用户研究本身,我归结到一个问题:设计用研还不够敏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以及尝试的解决办法。

  为何提出敏捷设计用研?

  这里所谈的敏捷用研,主要是设计用研。什么是设计用研?设计用研是我根据用研工作与业务迭代周期的独立关系,以及我的实际工作情况和经历来粗略划分归类出来的。在此之前,先来说说目前互联网企业普遍采用的敏捷开发流程。

  敏捷(Agile)开发的理念源起于2001年,是一种以人为本、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敏捷开发流程包含了一系列小的迭代周期[1](图1)。每个迭代周期3~4个星期,甚至更短。它改变了之前传统的瀑布流开发相对僵化、低效的协作方式。从一般的流程上看,用研环节并不在既定的敏捷迭代业务流程中,并没有预留固定的周期和时间给到用研。

  

  ▲ 图1. 包含了一系列小的迭代周期的敏捷开发流程示意图

  而设计用研一般就是发生在业务迭代周期内的。通常是,在产品经理和设计师针对要做的产品需求和功能点进行需求分析和设计讨论的过程中,会凸显一些问题和争议,还有一些拿捏不定的设计细节问题。例如,这个新功能在产品中的主入口该如何设计,功能流程上应该如何设计?设计用研即是需要在这个产品需求进入业务迭代的快速滚动之前,通过调研和分析,一起解决这些问题和争议,因而与迭代周期密切相关。

  相比之下,用户研究工作的其他两类对迭代周期的依赖性相对较弱。一类是基础用研,是基于某些通用性的基础问题进行的研究,或是针对某类产品的战略和方向性研究,是在产品迭代之前的探索,重要而不紧急,本身就独立于业务流程和产品周期之外。例如,现今时常被提及的90后人群研究,或是为某产品探索契合的生活服务行业研究。另一类是产品用研,是针对已上线的产品的实际使用和反馈层面进行调研,用研结果可能会作为评估产品的指标之一,同时也会探索产品后续的需求方向。通常也有时间和空间给到用研,可以跨越一定的迭代周期进行。例如,常见的满意度调研。当然,用户研究工作不只是以上三类,这里只是对设计用研做个简单界定。

  传统的用研从立项规划、招募用户、执行调研、分析数据到撰写报告,整个过程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而敏捷开发流程则对缩短设计用研的时间长度提出了要求,因而看起来似乎存在一定的矛盾。洽洽因为这样的矛盾,在实际合作中,设计用研的需求可能更少地被提出。设计用研的敏捷之道,就是基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尝试和探索,目标是缩短用研的周期时长,而同时又能将用户导向的需求和反馈有效融于产品设计,并按期落实在迭代流程中。

  怎么实践敏捷设计用研?

  1. 对工作模式的思考

  缩短用研的周期时长,首先应该是尽早发现和提出产品设计中的问题。由于用研不在开发流程中,用研的工作模式,特别是新手用研,常常是乙方模式——产品经理或设计师提出用研需求,用研根据提出的需求进行规划和调研。这种模式下,通常是产品经理和设计师经过几轮讨论,发现遇到的问题无法通过已有资料和现有经验分析清楚,需要用研的参与和介入。用研需求提出的时间点可能已到产品设计中期,这样在既定产品需求开发计划下,用研时间就显得很紧迫。用研中途参与,对需求背景的熟悉和了解,以及对需求本身的深入判断,可能有一定的限制。

  敏捷设计用研,需要用研化被动为主动,将乙方工作模式转变为参与式工作模式(图2)。在心态上,最先需要转变。对待产品的态度,并不是“我是支持这个产品的用研工作”,而是“这个产品是我做的产品”;工作的动力,并不是“为了完成用研项目”,而是“为了做出更好的产品”;角色定位,并不是“我只是用户研究员”,而是“用户研究和体验设计工作”。

  参与式模式一方面是用研全过程参与产品研发过程,与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等团队成员进行密切的沟通协作。如此,用研可以从讨论中主动发现产品和团队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而非被告知,因而可以尽早展开研究和分析。参与式模式另一方面是团队成员也参与到设计用研中来,包括前期规划、调研执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用研需求来源于产品业务,用研结果落地于产品业务,用研过程该是开放式和参与式的,相关实践经验下文具体讲。

  

  ▲ 图2. 用研工作模式之乙方模式 vs. 参与式模式

  参与式模式,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需要花费大量的努力,还需要团队的支持和配合。实践敏捷设计用研,首先必须练就深厚的用研专业功力。为能够参与到产品研发全过程,与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等不同角色进行较好的沟通协作,还需要掌握用研本专业之外的知识和能力,包括产品能力、设计能力,甚至开发能力,需要不断补足和修行。

  2. 相应流程机制

  敏捷设计用研必须形成有效的机制。设计用研主要是围绕如何设计这个产品或功能而开展的,因此,核心是将想法和概念通过设计和原型呈现给用户,得到快速反馈,检验与用户行为模式、心智模型是否相匹配 ,再进行修正优化(图3)。对比敏捷开发流程,这其实是未付诸开发前的低成本的敏捷设计流程。在这样一个流程中,用研是组织和牵头的角色。

  

  ▲ 图3. 设计用研流程机制

  灰度放量常常是敏捷开发流程中的一环,灰度用户调研也可以成为设计用研的一环。有些产品和功能,必须是结合线下使用场景和业务触发的,前面的概念设计用研阶段可能也难以发现一些实际使用情况下的问题。通过灰度发布和调研、灰度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用户真实使用产品后的反馈和评价。

  对于每个迭代都要进行的用研,如版本发布前的可用性测试,可以进行流程化建设,形成机制融入项目流程中,成为其中的一个固定环节。以版本发布前的可用性测试流程化建设为例,可以进行流程化的有:执行时间点和周期、可用性测试操作任务的制定、测试用户招募、问题发现与记录、问题跟进和解决等。这些一旦流程化,可以调动团队一起来进行分工协作,而不单单只是用户研究员的事。

  3. 实践经验和思考

  基于上述工作模式和流程机制,在实践中,要实现敏捷,用户研究员首先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高效的执行力,才能在设计用研的每个环节快起来、游刃有余。

  设计用研以定性用研为主。敏捷设计用研,我总结有3个准则: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有效沟通高于完美报告,以人驱动而非文档驱动。接下来就用研的不同阶段(图4),说说我的一些敏捷用研经验。

  

  ▲ 图4. 用研阶段和流程

  一、立项规划

  参与式模式下的设计用研,由用研或团队一起提出问题和用研需求,已然省去了反复沟通需求背景和目标的过程,从而缩短了立项规划的时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规划准备阶段,还需有合适的工具。在上述设计用研流程机制中,原型工具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就可交互的移动原型工具,如果是在较为前期的设计方案阶段,主要用于呈现页面结构和关系,以了解用户对产品或功能设计的整体认知和反馈,目前我们常用的是 Prott。在 Prott 中,上传产品页面,设置页面间的点击热区和连接,辅以设置页面切换动画,就可以得到快速原型。

  

  视频1. Prott 的使用(来源于 Prott 官网[2])

  如果是到设计中后期阶段,主要用于呈现细节功能的操作和体验,以了解用户对实际设计方案的反馈,目前我们常用的是 Pixate。 Pixate 需要对不同细节模块设定交互和动画,使用上相比 Prott 要复杂一些、耗时一些,因此我们主要用于细节功能模块的完整呈现。

  

  视频2. Pixate 可制作如 Yahoo News Digest 操作效果的原型(来源于 Pixate 官网[3])

  二、招募用户

  通常我们会邀请第三方中介来帮助我们招募,招募用户时间会受到第三方中介对需求理解度、资源范围等因素影响,因而时间上不完全受控。所以找到一家资质好、稳定的、可以长期合作的第三方很重要。

  其他可行的替代办法,一种是建立自己的产品用户库,有需求时可以直接从中筛选和抽取进行自主招募。也可以根据具体产品情况,在社交平台上用产品官方名义进行调研招募。例如,一次针对在华外籍用户的调研,我们在 Facebook 进行了自主招募,利用 Facebook Ad 发布招募信息,并从报名问卷中筛选出有效用户,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用户招募。对于一些简单方案的测试,我们还可以采用就近用户测试。所谓就近,就是在我们身边的用户,根据具体用研需求和情况,可以预调研周围同事朋友,可以邀请公司内部用户,可以拦访工作园区的伙伴。

  另外,在敏捷设计用研中,招募也可以成为调研的一环,既招募用户,同时又先进行某些问题的摸底。招募时不明确给出要求,而是设计招募问卷以报名筛选的方式,在招募问卷中加入需要预先进行摸底了解的问题。招募先行,摸底后可调整调研。

  三、研究执行

  在调研执行过程中,可以邀请团队成员,包括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一同来访问和观察用户。一场调研完毕就可以第一时间讨论发现的问题和对策,甚至可以产生新想法、新方案,而微调后续调研计划和方案。在敏捷设计用研执行阶段,比较鼓励及时有效沟通和响应动态变化,而非按最初计划一成不变。

  另外,在方法运用上,结合实际情况,有可能的话,可以多采用图谱的方式,将研究过程可视化,便于团队后续一起进行分析。

  四、数据分析

  定量调研中,我们可以将常用的数据分析模块进行公式化或编程代码化,这样下次统计分析可以继续使用,减少分析时间。

  针对定性调研,建议可以将用研记录上墙分析(图5)。通常详细的用户调研记录是调研的中间环节,用户研究员一般是自己分析,然后将分析结果在最后的报告中呈现,调研记录最多作为邮件附件,但很少有人会去详看它。将用研记录贴上墙后,可邀请团队多角色一起来进行分析。上墙后的调研记录铺陈总览、横纵对比,相应重点可以用彩笔进行标注,多角色讨论分析的思路可以用便利贴记录贴在一旁。这样分析就打破了用研独自分析的困境,而且快捷有效。

  

  ▲ 图5. 将用研记录上墙分析

  五、结果推动

  参与式模式下的设计用研,并不等到写好完整报告再来和团队进行汇报和沟通,再推动落地,而是在用研的每个阶段都会和相关人员密切沟通和讨论。敏捷设计用研过程是开放的,除了一起参与调研、一起讨论分析,每日进度、结果沟通和快速输出也必不可少。在用研中间阶段就可以开始推动部分结论的落地。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有效的沟通远比一份完美的报告来的更重要。报告可以有多个版本,根据时效性要求,分别输出快速小结版报告及陈述研究分析和结果的完整版报告,用于汇报和演示时,可以调整成演示版报告。

  为快速有效地沟通结果并推动落地,需要依靠的是人的驱动,而非文档。在和团队沟通研究结果的场所,基于之前的上墙分析,可以选在进行研究分析的房间里,通常我会选择在体验室内进行分析和沟通。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直接用快速小结版报告结合贴出来的记录和分析进行沟通,缩短研究产出到汇报的时间,即使是之前没有参与调研和分析的团队成员,也能再次进入研究情境,回顾研究分析过程,更好地理解研究结果。正是这样的紧密合作和沟通,在参与式工作模式下,用研结果也能更好地落实。

  注意点

  设计用研的敏捷之道,不只是为了快而快,而是快速有效地解决产品需求和设计问题,打造好的体验。在一味追求快的情况下,往往会发生疏漏、缺少全局思考。敏捷设计用研需要追本溯源、众览全局、向后铺垫。

  较多的设计用研需求提出是要去了解下这个新功能的概念设计反馈,此时用研应该跳出设计本身,回溯到考察用户场景、行为模式和心智模型来去考量现有的产品设计。

  不仅要关注当前设计的这个新功能,还要跳出这个新功能,思考新功能和已有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如何联动。如何吸引用户来用这个新功能,功能的使用背后是否需要改变用户固有的行为习惯,如何引导这种变化。除产品功能设计和体验本身外,运营、市场、技术等其他方面还可以做些什么。这些都可以纳入研究分析的框架中。

  在功能设计阶段,用研还需要进行数据埋点规划和建设,作为迭代需求联合产品经理一起提出,为功能上线后的数据分析和用研作铺垫。

  结语

  设计用研的敏捷之道,是从用户研究员的角色出发,针对项目迭代内的产品设计,为达成促进团队内合作、增强用户导向理念在产品中落实、提升产品用户体验这个目标而进行的实践。换之,站在产品经理、设计师等其他不同角色的角度,如何践行上述这个目标,也是值得进行探讨和思考的话题。

五 : 标准谈:从多层面来阐述网页设计的专业性

打开百度或谷歌,搜索一下网络公司,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等相关信息。找到的结果中,没有任何网络公司不是标识自己是专业网页设计的机构。但你很难看到网页设计专业性到底如何评判。网页设计专业性的体现,不能是一句空谈或自夸。需要实实在在的效果和评测标准。

我们从多层面来阐述网页设计的专业性。

A、颜色和布局

在网页设计的众多环节中,页面布局、颜色搭配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有很多网站以其成功的色彩搭配、灵活布局令人过目不忘。专业的网页设计,应该遵循最基本的设计准则:

准则一:请珍惜网页使用的颜色。

准则二:颜色对比越强越方便浏览者阅读。

准则三:请使用清晰、方便的网站导航。为了能使更多的电脑正常浏览,不要单独使用纯Flash导航。

准则四:请使用最方便浏览习惯的布局方式,重要的信息放置在最容易看到的地方。

B、网站内容

内容是一个网站存在意义的体现,是网站灵魂所在。

准则一:为浏览者节省保贵时间,客户看网站,是想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不是来听歌或欣赏动画的。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内容。

准则二:尽可能提供原创性的内容,如果一个网站的所有资料全部复制其它网站的。那这个网站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至少搜索引擎是这样认为的。

准则三: 请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假设日期到了2009年,网站还是2005年的新闻,任何人也没兴趣浏览。

C、语言编码和字符集

准则一: 如果您的网站有众多语言版本,例如:中文版、英文版、日文版。 世界各地均有访问者。就必须使用Utf-8编码方式。

查看网站编码方法:单击鼠标右键—编码 就可以看到网站现在所用的编码方式。

准则二:不是所有人的电脑装的字体和支持的字符集都是一致的。请使用标准字体和字符集。这样能保障网站通用性和兼容性。

新派网络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www.0769xp.com

注:相关网站建设技巧阅读请移步到建站教程频道。

本文标题:平面设计的专业描述-平面设计专业实习目的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21712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