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大学生创业想选择VR? 失败率或为99%

发布时间:2018-01-12 所属栏目:创业失败故事

一 : 大学生创业想选择VR? 失败率或为99%

在当下大学生群体当中,创业似乎和读书、恋爱一样,成为大学四年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而时下最受人关注的行业——虚拟现实,更是吸引了不少大学生的目光。

如果你也是一位准备创业的大学生,并且也对虚拟现实产业也十分感兴趣,想要在这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那么,我在这里要给你先泼点冷水。要知道,VR热潮虽然火爆,但是盲目随大流入市,失败率将会是99%。

event1.jpg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现阶段,VR产业并没有达到市场大规模爆发的程度,也并没有出现固定的盈利模式。不论是视频、游戏、旅游、教育还是医疗等投身VR行业的,都还未能实现盈利,我们也并没有看到一个必须让消费者买单的应用出现。

同时,我也不建议各位大学生进入硬件领域。要知道,VR硬件前期的研发投入与宣传费用都是一笔不菲的成本,并且如今市场上的VR硬件已经接近饱和,但消费者的数量却远远不足。总而言之,目前的VR硬件领域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商圈生态链,因此,想要靠销量来赚钱也绝非易事。而大学生的资本积累有限,并不足以支撑他进入这个短期内无法带来利润的行业。

要不,去开个VR体验店?

的确,在当前虚拟现实的行业现状下,体验店似乎是变现最快的方式了。相信大家也都在各大商场看到过VR体验店。VR体验店不仅能够帮助消费者认识、体验VR,也能为VR行业进行用户普及,直接解决实际的盈利问题,因此迅速成为了产业资本的首选。

但是,也有数据统计表明,线下体验店能盈利的不足三成。

通常情况下,VR体验店都会选在人流量集中的综合商场、游乐场、影院等地,这也是考虑到了消费者人群定位和客流量。但高人流量的场所也伴随着高物业成本。有创业者算了一笔账,以一台HTC vive预留的空间是必须在10平米左右的,场所实际面积至少以20平以上为主。所以租金:当地价格*(20+公摊面积)。

event2.jpg

租金只是一方面。与此同时,VR体验店缺少能够让用户愿意多次体验的内容,也就是低复玩率。目前VR体验店的游戏中很少有联机对战类的游戏,多为VR体验类的内容,每次体验10-15分钟,收费30-50元;或是按照100-120元/小时收费,玩家可以在时间段任意更改自己想玩的游戏。虽然比起一台昂贵的设备来说,这种收费方式并不贵,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性价比并不高,因此很少有回头客进行二次消费。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加入到VR这一行业,也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分流情况。创业初期的大学生由于资本限制,很难有条件打造一个大型VR主题公园。而一个较小的体验店不论是在内容还是体验上都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期待值。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VR体验店都处于亏损状态。

那么,大学生创业真的不适合选择VR么?

也不尽然。在我看来,虽然大学生在技术方面无法匹敌拥有多年经验的技术人员,在商业创新方面也难以比拟各大商业巨头,但可以先做好准备。大学是一个学习的绝佳场所,如果你决心想要进入VR行业,倒不如先踏踏实实地学好建模、引擎、程序、美术、光学硬件、动作捕捉传感器等等,储备好自己的知识。

VR行业目前尚未成型,现阶段别说是十几二十万,就是十几二十个亿投入VR行业中都不一定能有回报。毕竟这是一个风口领域,成功的几率太低了。但是,如果你是出于学习的目的,想要利用大学的时间来探索,那么你完全可以做点尝试。毕竟,即使失败,也会对自己的成长有所好处。只是,记得给自己留好后路。

如果你能跟着有经验的VR行业专家学习,并在知名投资企业的指导帮助下进行创业,那自然是个再好不过的机会了。这样一来,不仅不需要自己四处筹集创业资金,还能获得业内前辈的指导帮助,并迅速获得市场渠道。这种对于想要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几乎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event3.jpg

这么好的机会要去哪里找?

由福建省发改委携手网龙网络公司举办的“2017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就是这样一个机会。本次大赛奖金总额高达500万,同时邀请到了知名业内专家与投资机构作为评审团。参赛者不仅能够获得专家一对一的指导,优秀作品还有机会获得丰厚大奖以及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此外,主办方在大赛结束后还将举办优秀作品全球巡展,让你的作品获得各大主流媒体的关注与宣传。

本次设立了三大赛区,其中101创想世界赛场就是专门为大学生以及0基础开发者所准备的。该赛场所使用的101创想世界是由中国福建VR产业基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一款简单易用的编辑器,拥有海量素材资源,能够帮助用户在短时间内打造出令人惊叹的VR场景。

目前大赛仍在火热报名阶段。感兴趣的大学生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与大赛:

报名方法: 点击这里访问“2017全球VR创新创业大赛” 101创想世界赛场,点击“我要报名”进行报名。

移动端访问:

yddd.png

报名时间:2017年6月20日- 8月7日

创业也许会失败,但学到的知识与经验永远属于你。相信在5-10年或是更长一段时间后,VR行业一定会发展成熟起来的。届时,不论你是想创业还是想加入顶级VR公司,都会是最炙手可热的人才。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有新产品或者项目希望我们报道,猛戳这里寻求报道

二 : 出国留学必读:一个失败的留学案例

《别了,澳大利亚》的作者李清曦经过一年的反思鼓起勇气将留学生活写成了一本书,在书中他坦言己留学生活的诸多过失和悔恨。[www.61k.com)他毫不讳言,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每年留学失败回国的成百上千,又何止李清曦一个,而李清曦被视为第一个敢于公开承认自己是失败的人。他自称“脸皮比较厚”,因此不介意成为其他要出国的同龄人汲取教训的样本。不过说起有些事情来,他仍旧会支吾,怕“丢人”。
2002年,18岁的李清曦中断高中学业,告别父母师友,独自去澳大利亚留学。两年后,他疲倦地拖着一个箱子回了国,里面没有文凭,没有居留证明,甚至连在国外买的衣服,也统统没有。里面只装着一个陪他度过大半留学生活的游戏机。他变成一个“海带”(海外归来的待业青年),前途一片渺茫。

出国留学“父母的面子工程”

2001年,李清曦的父亲没有犹豫决定送儿子出国留学。为什么要出国留学,国外的教育和中国有何区别,留学以后会怎么样,他父亲李洁没有考虑太多,更别提做一个系统的职业规划了。

“潮流。”他使劲憋出这个词儿来。然后,他开始扳着手指算,不到一分钟,就列了一个长长的名单,几乎不停顿地说出十几个同事的名字。在2002年前后,这些人全都先于他,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了国外读书。“我生活的圈子里,送孩子出国的,不夸张地讲在80%左右。”李洁说。而他的一些比较成功的商界朋友,孩子也多在国外。这让他“几乎不用选择”:有点钱,又有这样一个交际圈子,自己的儿子也一定要出去的。

至于儿子想不想出去,以及出去以后是否能够适应,他并没有过多考虑。

反对的声音并不是没有。李清曦的母亲一度坚决反对儿子出国。她的理由是,儿子从未独立生活过,出去以后肯定“管不住自己”。

从小到大,李清曦的生活和学习完全是在父母管制下度过的。那时的他和同龄人一样,听话,努力学习,生活规律,没事喜欢关上门玩电脑游戏。

在生活上,他也有着同龄人共有的“低能”。在出国前不久,家人让将满18岁的李清曦去邮局寄一封信,他都觉得心里“发怵”。不过,这些并未能动摇父亲的决心。

“那个时候,他的确还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把他送出去,是早了点。”李洁反思道。他自称,当时完全被一种憧憬和期待所支配,对自己的儿子认识“不够清楚”。

在很多事情上都还“不够清楚”的时候,出国的日子临近了。李清曦特意把行期定在自己18岁生日那天。他“豪情万丈”,觉得广阔的未来在等着他。“属于我的这一天已经到来了。”他在书中写道。

尽管他自己也不清楚,“这未来到底怎么个广阔法”。



现实与理想开始出现差距

在飞往澳大利亚的飞机上,李清曦甚至不会填写自己的入境申请表,多亏临座一个陌生人帮助才对付过去。

澳大利亚给李清曦的第一印象,堪称完美。天空是从未见过的蓝,空气很新鲜,别墅掩映在花丛绿树里,路边栽满花草。

“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生活,不是像在天堂里一样享受吗?”李清曦这样告诉自己。可是第一堂语言课就击碎了他的梦想。

走进教室前,他又一次想象起自己向往的留学生活:一个大部分是西方人的学校,班上只有一两个留学生,课堂气氛浓厚,课下气氛活跃,身处英语的环境……

结果,他看到了“一张张黄种人的脸”。且都讲汉语。“你好,你从哪儿来。”坐在他身边的一位用标准的普通话问他。然后,大家继续用汉语聊天。除了校园环境优美,这里和他在国内的高中竟然没什么不同。当然,也有区别,男孩子坐在阳台上大大咧咧抽烟,没有老师来管。

总之,来之前的所有期盼,一下子落了空。他懵了。

想得什么病就得什么病 想病多久就病多久

在国内上高中的惯性,让刚到澳大利亚的李清曦憋足了“好好学习”的劲儿。不过他很快发现,环境变了。周围的小留学生,大多都是在百无聊赖地混日子。

他发现,澳大利亚的老师,除了讲好自己的课外,其他的方面很“尊重”学生的选择,听不听课,甚至来不来上课,他们都不太在意。

虽然这所学校对出勤率也有要求,可是身边大多数中国小留学生,天天逃课,不写作业。而且他们一点也不担心。

很快,李清曦洞悉了这些小留学生的一些“小把戏”:找当地华人医生开假诊断书。“想得什么病就得什么病,想病多久就病多久”,只要交了钱,这样一份像模像样的诊断书,就可以成为他们逃课的借口。

而为了钱,这些华人医生已经把开这种诊断书,当成了常规生意。

另一方面,一些澳大利亚语言学校的校方也在纵容,只要留学生们交够学费,就放任自由。李清曦的一个朋友,出勤率只达到了5%,远远低于规定的80%,却丝毫不妨碍他继续留学。

这样的结果是,很多小留学生出国以后,读了几年的语言,英语水平依旧很蹩脚。有一个小留学生,在澳大利亚读了一年多英语,平时不上课也不交作业,结果迟迟不能毕业。

有一次,他给学生顾问送去了400多块钱的茶叶“意思意思”,对方很高兴地接收了。结果,这次贿赂还是没能让他通过考试。

不过,在这样的环境下,李清曦逐渐开始放松自己,他不再坚持听当地英文广播,也不再费力地去搜想英文单词表达,而是开始和周围的中国留学生一样直接用中文交流。



他在澳大利亚读高中时,学到的东西也过于简单。直到如今,回忆起当时的上课内容,他还会把头向上一扬:“那就是我们小学学过的东西。”



过去在国内堆积如山的作业不见了。每天,他花一个小时就能写完作业,然后给自己留下大段的空余时间。



这个18岁的男生感到寂寞。电脑游戏和聊天成为他闲暇时间的主要陪伴。



被骗传销的小留学生并非只有他一人

滞留澳大利亚26个月,李清曦总共花费,超过了20万元人民币。不过,李洁后来偷偷问过送孩子出国的家长,他们都认为,“你儿子花得并不算多”。

李清曦为了自己挣些钱,选择的“生钱之道”,是传销。像许多涉世未深又渴望赚钱的孩子一样,他狂热地被发财梦控制,交钱入伙,好友怎么劝他都不听。那时,他认真记笔记,背诵产品资料,虔诚地向“上线”请教真传,然后,不停地邀请同学做自己的“下线”。后来干脆直接到人家住处进行“推销”,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最终,李清曦付出了近万元人民币的代价,才从中抽身而退。

等他醒悟过来之后,他才知道,被骗传销的小留学生,远非他一人。他的室友和他一起进入传销组织。而他的另一个好友,后来也被骗进了这家组织,任凭他苦口婆心劝说,都无济于事。



国际长途电话都变成了一种“生活负担”



第一次打电话回家时,李清曦在电话这边哭了。“每天早上再也没有妈妈叫醒起床了”。他想家想得厉害。那天,他一口气给父母、亲戚、同学等十几个人写了信。

最初,给家人打电话被当成很重要的一件事。每周日的下午,他会准时拨通家里的电话,向父母简单汇报一周情况。

大多数小留学生和家人的联络,都只能通过电话。因为国内拨国际长途很贵,所以,多数电话都是由小留学生从国外打过来。

“每次打电话他们总是会问相同的问题,像能不能吃饱,钱够不够花,学习紧张不紧张等。”李清曦逐渐开始学会应付。

“报喜不报忧”,这是李清曦所熟知的大多数小留学生惯用的方法。他们习惯用一连串“挺好”来回答家人的所有询问。

结果是,很多家长都以为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过得“挺好”:不错的住处,不错的食物,不错的学校,还有不错的前途。他们要做的,就是按时把钱打到孩子的账户上。

时间久了,打电话便成了一种“负担”,除了互相问候外,可说的话变得越来越少。最后,干脆电话也不打了,甚至有家人打来电话,也不想接。这样的场景经常可以看到:一帮小留学生聚在一起打牌,正到热闹时,电话响了,接起来的人捂住话筒喊:“×××,你老爸的。”那个人头也不抬回一句:“说我不在。”

“以前干什么总要被管着,现在好容易离开了他们的势力范围,当然不想再听唠叨。”李清曦说。这也是很多小留学生的共同想法。

最长的一次,李清曦有近两个月没跟家人联系。当时,他和几个小留学生合住在一间房子里,每天玩游戏,昏天黑地地过日子,根本想不起打电话这回事,更怕打通电话家人听到这边的声音会“露馅儿”。

那一次,可急坏了家人,他母亲以为儿子出了什么事,都急得哭了。

父母已经不能再控制我了,我到了天堂

“父母已经不能再控制我了,我到了天堂。”李清曦在心里多次这样想。

他实在是被“过于残酷、高度紧张的”国内高中教育束缚怕了。而恰好,一群像他一样经历、一样年纪的小留学生,聚到了一起。

经过几次搬家,他和另外3个小留学生住到了一起。这种合租方式,被称为“扎堆”。许多小留学生都过着扎堆的生活。

这是他最开始接触其他小留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的室友整夜都在与女友“煲电话粥”,开销巨大;有的室友每到上课时就睡懒觉,不去是常事,但遇到打工的时候却精神抖擞。

后来,他和几个游戏迷住在了一起。没过多久,从国内训练出来的自制力,便被电子游戏俘虏了。他“入了伙”,并且逐渐越玩越晚,每天至少要玩到12点以后。

一开始,李清曦还坚持着每天爬起来上课,只是因为时间紧张,早餐往往来不及吃。不过,渐渐的,因为没人管,他从上课变成迟到,最后干脆演变成旷课。

他的头发永远是乱糟糟的,晚上玩游戏累了,倒头就睡。第二天起来,接着坐在床上玩。有一个星期,因为下暴雨,他干脆整周呆在屋子里玩游戏。

游戏是这么令人沉迷,以至于他完全忘记了学校对小留学生80%出勤率的要求。



结果,因为出勤率不够,在澳大利亚度过一年4个月之后,他收到了对小留学生最严厉地惩罚:注销签证,被逐回国。

这是2003年的8月4日,李清曦19岁刚过。回忆起这一天,他总是会突然收住笑容,抿抿嘴唇,摇下头,然后又笑一下,好像在为自己的少不更事而追悔。

尽管这样的失败者,远远不止他一个人。

你算是很老实的小留学生了

上个月,几名从小认识、后来到不同国家留学的小留学生聚在了一起,李清曦也在其中。这些人,有的在国外漂了几年,没有认真读过书,最后回国;有的已经拿到了永久居留权,正在国外读研究生。

他们一起畅谈起自己的留学见闻,七嘴八舌。

“你算是很老实的小留学生了。”一个男生打趣儿地对李清曦说。一旁有人附和道:“不赌钱、不犯罪,只是玩玩游戏。”

王洋(化名)也是在高中没读完时,便去了德国留学。尽管两次进出德国,但他始终连一所正规的语言学校也没读过。

吃喝、游戏、打工,构成了他在德国的生活内容。他的身边,同样有一批混在德国的小留学生。

每当有人问起他在德国的留学生活,他总是借机避开。实在被追问急了,才说出他认为去留学的最大收获:他知道了柏林墙到底是什么样的,知道了“从柏林墙往哪个地方走有个公共厕所”。只有在闲谈中,他才会偶尔透露一些他留学时打架的细节。不过这些,他的父母并不知情。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国外学了语言。

另一名叫顾云(化名)的女生,已经大学毕业,并已取得了新西兰的“身份”。在很多家长看来,这已经算是成功的例子。不过这个过程却很坎坷。尤其使她难忘的,是她3个月的“黑民”经历。

所谓“黑民”,就是没有签证留在该国的外国人。在几名小留学生接触的人群中,“黑着”的人并不在少数。顾云是因为遇到了黑中介,所办签证不是正规签证,而被迫做了3个月的“黑民”。

不过,3个月后,她通过找关系,重新办了签证。用小留学生的话说,这叫“洗白”,而洗白并不那么容易。王洋的两个同学,为了能“洗白”,偷偷跑到附近一个国家,等待该国“大赦”,那样就可以摆脱“黑民”身份。结果没有等到,便被抓住了。



许多小留学生,因为出勤率等原因签证被注销后,往往不敢跟家人说,选择“黑”在国外,按时提取父母寄来的学费,提心吊胆地活着。



“这样的人太多了。有的人为了骗父母,会把自己说成在一所特别有名的大学读书。”王洋说,“在国外,要编造谎言骗家人,实在是太容易了。”



在他身边,还发生过另外的故事。有一名父亲一直以为自己的儿子在国外读研究生,可是有一天,他去上海出差,却在路边看到儿子正陪着别人逛街。

还有一个小留学生在外欠下巨额赌债,最后偷偷卖掉一个肾还债。回家后一直身体虚弱,家人带他做检查才知道真相。

卖淫、吸毒等有关小留学生的负面报道,在有过留学经历的人看来,并不仅仅是一种妖魔化的传说,现实中切实存在着这种现象。顾云所在的市,曾经连续发生过多起中国小留学生杀人绑架的案件,有的甚至就发生在她身边。

个别小留学生甚至在国外包养暗娼。曾经有小留学生为了斗富,放假时乘飞机到香港红灯区“潇洒”一番,然后带着照片回来比试,看谁找得“更靓最嫩”。



儿子出国出得胆子变小了

在青岛市区的某个路口,来往车辆并不多,李清曦不断左右顾盼。远远开来一辆桑塔纳轿车,他顿时收住脚步,很有耐心地等车过去,才快步近似小跑地过了大约5米宽的马路。

“我已经进步了。”他仿佛在解释。刚从澳大利亚回国时,过马路成了李清曦最紧张的一件事。他只敢在有斑马线的地方过马路。

父亲李洁当时的印象是,儿子出国出得胆子变小了。那时候,20多岁的大小伙子,过马路要紧紧拉着他的手才行,“有时候手心都出汗”。

李清曦怀念澳大利亚人车互让的交通秩序,并对一切不遵守交通秩序的行为深切反感。为了是否从斑马线过马路的问题,一次,他和一个回国后关系很要好的女孩子闹翻了,以后很少再来往了。

同样让李清曦不习惯的还有很多。从机场回家的路上,他坚持要父亲系上安全带,并为此很不快。而在途中,一名同车的人将塑料袋随手扔出车窗,他当时就跟人急了。

澳大利亚的留学生活多少已经改变了他。“天怎么这么灰?空气怎么这么差?”对着青岛的环境,他不住地抱怨。

他下意识地觉得高人一等。在出租车里,他会故意用带着南方口音的普通话跟同学聊天。等着司机问他“你不是本地人啊”,然后,他会得意地说:“我是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学会的”。

现在,他在青岛一家文化单位有了自己的工作,每天按时上下班,十分认真。他已经能安静下来,正视自己留学的经历。用他的话说,“留学已经失败了,不能再让人生也失败”。

三 : 《大学生创业基础》章节作业中的案例

第四章

【案例学习4-26】

兰迪·怀斯的鸡用隐形眼镜

兰迪·怀斯从小就有一个梦想:要制作一种鸡用的隐形眼镜,以此来提高鸡蛋的质量,提高养鸡场的经济效益。(www.61k.com]这个念头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那时他的父亲曾经是一位养鸡场的场主。他发现,鸡在一起养殖时,经常有自相残杀的事件发生。为了减少鸡们自相残杀,他幻想可以生产一种红色的专门给鸡佩戴的隐形眼镜,可以使鸡的视力受影响,从而减少这种影响鸡场效益的行为。

19世纪70年代初,兰迪·怀斯在哈佛商学院深造期间,曾写过一篇颇受欢迎的案例分析。他讲述了父亲事业失败的经历,并且设想了一家新的公司,他不仅研究了鸡蛋生产业的经营状况,还考察了新兴鸡用眼镜的可行性。

当他从商学院毕业以后,兰迪·怀斯就希望自己可以建立这个公司,但是没有投资者给他投资。他认为:“投资者并不关心鸡蛋的生产情况。”15年后,当他在银行有一定存款之后,又一次充满热情地开始自己得事业。兰迪·怀斯认为塑模技术已经大大提高,而且鸡农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抵触也比以前有所减少了,他说:“现在最大的危险可能是过于自信,我们一定可以让人们接受我们的产品。”当然,只有产品卖出去以后,人们才可以确信这一点。 而事实是,鸡农们考虑:谁来给鸡佩戴这个隐形眼镜呢?这个产品并没有叫怀斯的公司门庭若市,鸡农们认为这个故事太动听,以至于叫人难以置信。因为,如果是一个70万只鸡的鸡场,光给鸡佩戴眼镜这一项工作,就要花费多少时间和人工?佩戴好之后怎么保证鸡们不乱动,而眼镜的位置准确无误呢?

问题:

(1)你认为兰迪?怀斯“鸡用隐形眼镜”项目会成功吗?为什么?

(2)一个企业要想使自己的经济效益好,就必须生产出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说说你对下边这段话的理解:“不是你来决定要生产什么,而是由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市场来决定你来生产什么,只有这样,你的企业才可以成功。”试想,这种隐形眼镜产品要如何改进才可以被客户接受?

(4)如何修改鸡用眼镜的设计方案,才可以使该项目运作成功?试列出改进的三个创新方案。

鸡用眼镜 《大学生创业基础》章节作业中的案例

【案例学习4-27】

做自己喜欢的事

吴限在大学毕业后,先后换了七个工作岗位,都感觉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最后他决定自主创业。[www.61k.com]他开始选择的项目是开办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全球制造商”。虽然这个项目是他喜欢的,但这时的他,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亲戚和朋友也没有可以帮助他的人,何况当时已经有了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最初的困难可想而知。

他开始利用电话黄页上的信息,对上边登记有电话和地址的公司进行地毯式宣传和推销,几个月下来,不仅没拉到一个VIP客户,反而因房租和员工工资、网站运营欠了一屁股债。 这时候,好多人劝他放弃,但他坚持要做下去。为了争取浩博公司这个大客户,他一次次登门,一次次被拒绝,最后他争取到一个给这家公司的管理层讲课的机会,对方说,如果他的课可以打动在座的管理者,他就可以拿到这个合作机会。但是,在他讲课的时候,参加听课的人竟然有的睡着了。

面对这样的挫折,公司的员工也劝他放弃努力,但是,吴限在此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又在众人的反对声中,去说服这家公司。最后吴限锲而不舍的精神终于打动了浩博公司的老总,成为全球制造网第一个VIP用户,仅仅浩博公司一家,一年的订单就有480万元。正是吴限的不放弃,使他最后成为了赢家。

问题:

(1)当你认为一件事不可能做到时,你还会不会去做?说明你不去做的理由,分析一下如果去做了,会出现什么后果?

(2)当你决定去做一件事的时候,遇到大多数人反对时,你还会不会去做?

(3)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如果感觉自己不适合创业,应该如何去做?

鸡用眼镜 《大学生创业基础》章节作业中的案例

第七章

【案例学习7-9】

大众化定制时代来临

设想你走进一个房间,一组白光向你投射过来,只用几秒钟,你身体的三围立体曲线就被收集,数字化后存在一张信用卡内,用这张卡你就可以顶取为你量身定做的服装,这个不是幻想,而是目前很多企业正在规划的未来制作衣服的方式。(www.61k.com]他们正在合作开发这种人体扫描技术,期望这种大众化定制在普通人中出现。

在人体扫描及智能卡携带人体数据技术正在研发的同时,许多公司正用现有技术为顾客提供定制化服务。如众所周知的戴尔计算机公司,在为它的顾客定制个性化计算机。其实还有很多公司也正在进行这样的服务。

问题:

(1)你理解的创新是什么?

(2)设想一下,这款软件开发出来以后应怎样做好营销?

(3)你认为在传统行业里怎样找到新的商机?

【案例学习7-10】

互联网时代新的消费模式

从美国亚马逊书店的书架边上,人们看到这样一个条幅:“在这里看到,就在这里买吧!请让我们生存下去吧!”不知从何时开始,女孩们买衣服的习惯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首先,网购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了;其次,购物的方式也变了。通常情况下,女孩在网上看到了一件品牌服装,但是对面料、是否合身还拿不准时,往往就来到现实中的品牌店了。她们根根据自己在网上看到的服装,按图索骥的找到该衣服,然后试穿、挑选,最后回到网上购买。 因此,当她们网购的服装寄来时,女孩已经知道这件衣服肯定是自己满意的了。 问题:

(1)你认为互联网时代的购物与传统商业模式的购物有哪些不同?

(2)分析女孩们为什么喜欢这样网购?说明了女孩的什么心理?

(3)给未来品牌服装设计一个新的营销模式,并说明道理。

鸡用眼镜 《大学生创业基础》章节作业中的案例

【案例学习7-11】

外资零售巨头纷纷撤出中国

2013年3月11日,欧洲最大的电器零售巨头万得城宣布退出中国,关闭在华的所有七家门店。[www.61k.com]这时,距离万得城进军中国仅仅两年时间。同时,我们发现这并不是个案:美颂巴黎宣布退出中国;芭比中国唯一旗舰店永久关门;百思买退出中国····外资零售缘何在华水土不服?解读巨头们撤出中国背后的原因。

扩展: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 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 / 大学生创业案例

问题:

(1)在互联网时代,哪个行业没有受到冲击?

(2)思考传统电器如何贯通线上和线下?

(3)设计一个未来的创新模式并说明原因。

第八章

【案例学习8-3】

中原地产规避经济危机风险的策略

中原地产代理集团创建于1978年,专职代理一二手房地产买卖及租赁服务,历经28年壮大发展,已名列香港最大的华资地产代理行,现有内地、香港、澳门分公司1000余家,员工总数为20000多人。业务遍及建筑设计,营销规划,一二手住宅、写字楼、商业、酒店、商铺租赁及买卖,物业估价、地皮买卖等,并以每年100亿元的成交金额、超过10亿港元的营业额和近20亿港元的年佣金收入额,占香港地产代理之实力首位。目前市场占有率已达到香港交易市场的50%的业绩,傲视同济。

公司创始人施永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这二十几年中原的发展历程说起,就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他果断地把那时的分点全部关掉,最后只留一家总店,把优秀的人才集中起来,等经济危机过去之后,每个人都能成为新店的经理,所以他能在经济好转的时机到来时,一下就开出遍布全国的分店,重现往日的辉煌。

鸡用眼镜 《大学生创业基础》章节作业中的案例

问题:

(1)你怎样理解产品和企业的生命周期?

(2)在产品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应该设计怎样的财务策略?

(3)如何判定行业或产品目前处在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

第九章

【案例学习】

顾客使产品成型——戴尔计算机公司根据顾客的要求制造产品

“为顾客着想”,是在德克萨斯朗德罗克的戴尔计算机公司2栋大厦之一的戴尔3号大厅的巨大的招牌。(www.61k.com)这一提示物看上去几乎是多余的,但从1983年迈克尔·戴尔在简陋的宿舍里开始创业时,它就成了戴尔计算机公司的标志,以促使计算机中间商调解公司和顾客之间的关系。戴尔创立了一种激进的不同于以往的商业模式:把计算机直接卖给顾客,并为他们提供直接的技术性的支持。“我们有庞大而清晰的商业模式。”年轻的创业者迈克尔*戴尔说。这样的经营思路给戴尔公司带来了惊人的利润。1998年,戴尔的收入是123亿美元。公司以每年52%的速度增长,已经超过了IBM,成为美国第二大商业计算机卖主,并正在入侵惠普的领地。

直接面对顾客的商业模式,使戴尔公司可以很快获得市场信息,因为戴尔是先有订单再生产,所以它可以有效的降低存货,并保持较低的成本,因此,戴尔把他的产品价格降低到比他的竞争者最低价还低10%-15%。现在,当顾客需要元件时,只要数分钟,戴尔公司就可以把元件送到。在戴尔工厂,一台计算机装入软件,进行测试,8小时后包装完毕。然而,速度只是戴尔模式的一部分,服务则是另一部分。公司创造了一种“戴尔视野”的服务能力,力求使每一位顾客“必须与一种质量经验,并且必须获得满足,而不仅仅是满意”。

实际上,通过成功的商业模式的转变,公司发行了顾客的重要性。戴尔公司的顾客有两种:企业和个人消费者。个人消费者的购买因素是价格,与此相反,企业购买者需要一种慎重发展的关系。像大多数成功的公司一样,戴尔把大多数资源放在与其最有利可图的顾客建立关系上。

鸡用眼镜 《大学生创业基础》章节作业中的案例

公司的顾客占戴尔业务的90%,并且公司用高层的销售团队管理企业客户。(www.61k.com)现在,戴尔也安装定制软件,并追踪企业客户的存货,它早已经获得许多大型的客户了。戴尔用于顾客关系最为创新的工具是互联网。作为最早通过在线销售获利的公司之一,戴尔现在把在线业务作为企业增长的一部分。网络销售已经迅速成为公司直接面向顾客的销售模式,迈克尔·戴尔说:“而且,这也是使我们和顾客相互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

问题:

(1)重视顾客跟企业的利润有关系吗?为什么?

(2)企业为什么要抓住顾客的需求,并为满足这些需求而努力?

(3)提高企业利润有什么好办法?

【情景模拟】

某个酒店董事会提出:如果酒店不能让顾客完全满意,顾客可以不承担住宿费。尽管这一提议是显示酒店对自身服务质量的自信,并会增加酒店竞争力,但是,大多数酒店经理还是持反对态度。

扩展: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 / 在校大学生创业案例 / 大学生创业案例

四 : 盘点十位商业大佬们的创业失败经历

创业之路上,哪个人没有栽过跟头呢?就连马云、雷军、周鸿祎、刘强东……这些互联网大佬也都经历过血的教训,不过他们并没有因为一次的跌倒就一蹶不振,而是从失败中总结吸取了不少创业的经验和教训,并重新振作起来。

盘点十位商业大佬们的创业失败经历_创业失败故事

雷军(小米创始人,现估值450亿美元)

【失败经历】在成功前,他曾创立三色公司,因无法盈利破产。

在大学时,雷军读了一本讲述盖茨、乔布斯早年创业传奇的书《硅谷之火》,对他有极大触动——“我深深地被乔布斯的故事所吸引。在武汉电子一条街打拼一段时间后,自我感觉良好,就开始做梦:梦想写一套软件运行在全世界的每台电脑上,梦想创办一家全世界最牛的软件公司。”

于是,他在大四和三位朋友创办了三色公司。可惜的是,这家公司半年就被迫解散了。

【失败感悟】对此,雷军有三点反思:一是要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二是要有前瞻的市场意识;三是要有一定的团队管理能力。

盘点十位商业大佬们的创业失败经历_创业失败故事

陈欧(聚美优品创始人,市值24亿美元)

【失败经历】曾创立GG游戏平台。

在南洋理工大学读书时,陈欧凭着一台电脑,搭建起了一款在线游戏平台GG,并邀请到了两位顶级魔兽高手,WCG冠军和ESWC冠军进行巅峰对决。这为他赢得了第一批用户。

但随着用户量的增加,没有资金储备的陈欧日渐窘迫,能拉到的赞助杯水车薪,投资人对他不屑一顾,这让GG的发展举步维艰。

而这时,陈欧要去斯坦福读MBA,于是他便引入一位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并出让了部分股权。随后,这位职业经理人引入其他天使投资人,通过运作,使陈欧手里的股权只剩30%多,失去了对公司的掌控,最终被排挤出公司。

第二次创业,陈欧在国内成立了一家游戏公司,模仿美国的商业模式,在社交游戏中内置广告。但是由于国内市场与美国差别较大,这个公司很快也破产了。

【失败感悟】这两次失败的创业经历让陈欧有了两个收获:一是公司需要有健康的股权组织构架;二是照搬国外模式行不通。

盘点十位商业大佬们的创业失败经历_创业失败故事

甄荣辉(前程无忧创始人,市值20亿美金)

【失败经历】曾投资声音邮件和磁性材料。

甄荣辉在创业前是一名咨询顾问,年薪百万元。在大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中,他想做“亿万富翁”,于是兼职做了一个声音传递邮件的系统,还投资了磁性材料。但这两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

【失败感悟】在总结教训时,他说:创业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必须全职去做;创业不能只从产品出发,有了好产品不意味着就有了客户,客户需要完整的服务,创业需要从产品导向转为客户导向。

盘点十位商业大佬们的创业失败经历_创业失败故事

吴欣鸿 美图公司CEO

【失败经历】曾创办520社交平台,后停止运营。

1999年,还在上高中的吴欣鸿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叫做“business.com”的域名,在美国卖了750万美元。于是他便从家里借了1万元钱,开始投资域名,由此,他赚到了一些钱,并结识了后来的公司投资人蔡文胜。

2002年,辍学在家的吴欣鸿发现了一个好域名:520.com,于是他山寨腾讯,并通过收会员费来赚钱。

两年之后,“520”积累了几十万付费会员,但由于产品和运营都跟不上,大多数会员仅付费一个月就停止续费了。最后,吴欣鸿被迫关闭“520”,并将域名卖掉。

【失败感悟】回顾这段经历,吴欣鸿说有两个教训:一是逆向创业行不通,不能仅仅因为有一个好域名就来成立一家公司;而更重要的是,自己不善交际,不知道用户的需求,何谈做好一个交友网站?

盘点十位商业大佬们的创业失败经历_创业失败故事

王兴(美团网创始人,估值70亿美金)

【失败经历】曾创办校内网,后被迫出售。

2003年冬天,在美国读博士的王兴回国创业。在经历了几次失败的项目之后,王兴发现学生之间的熟人社交是一个可以切入的点,于是便着手打造校内网。

当时在北京,去火车站坐车很麻烦,所以放寒假期间,王兴在清华、北大、人大发起了一个注册校内网即可免费乘大巴去火车站的活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凑足 50人便发车。为了凑人数,学生到处拉老乡注册,等于在为网站做宣传。这个活动为校内网拉来了8000个种子用户。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盈利模式,资本方不看好这个项目,最后资金链断裂,内部团队产生分歧,王兴只能被迫将其出售。

【失败感悟】这个项目的失败,给了王兴如下启发:第一,创业团队必须分工明确,CEO必须从公司事务中解放出来,关注业界、时代、社会的发展潮流;第二,应该尽早接触资本,放低姿态,做出妥协;第三,必须和信任的人一起创业,这样才能在低潮期依然团结一致。

盘点十位商业大佬们的创业失败经历_创业失败故事

刘强东(京东创始人,市值403亿美金)

【失败经历】曾在中关村开餐馆,被骗钱后关门。

大学毕业后,刘强东盘下了中关村附近的一家饭馆。之前,店员薪水很低,住在地下室,平时只吃剩饭剩菜,老板亲自把控资金;刘强东接手后,给员工涨了工资,改善了住宿环境,把采购和收银权放给员工。由于管理松散,员工变着法子侵吞店里的钱,没过一年,原本盈利的饭店赔光了他的投入。

【失败感悟】刘强东由此得到的教训是——对员工一定要信任,但信任不等于没有管理。

盘点十位商业大佬们的创业失败经历_创业失败故事

陈一舟(千橡互动创始人,后更名人人,市值11亿美金)

【失败经历】曾创办ChinaRen社区。

当年,还在斯坦福求学的陈一舟等人根据当时美国流行的几个社区网站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结合体,取名ChinaRen。但硅谷没人愿意投资他们的项目,最后在斯坦福的同学那里“众筹”了20万美元。

1999年3月,他们回国注册公司,在得到了高盛投资之后,很快推出ChinaRen社区,并获得了千万美元的新融资。之后,ChinaRen开始疯狂烧钱砸广告。

开始时,陈一舟他们觉得害怕,但投资人说没关系,烧完了还会有投资,不烧就没办法上市。但很快,2000年美国股灾,资本进入寒冬。于是,原本支持烧钱的投资人态度大变,明确告诉陈一舟,不会再有新的投资,赶快把公司卖掉。陈一舟只好把ChinaRen 社区卖给了搜狐。

【失败感悟】其实,这个案例与校内网有相似之处:创业,需要对现有的资本合理利用,最好有自己的造血能力,这样才能在资本寒冬时度过危机。

盘点十位商业大佬们的创业失败经历_创业失败故事

周鸿祎(360创始人,市值64亿美金)

【失败经历】曾打造3721,国内最早的搜索引擎之一。

在做360之前,周鸿祎曾做过一个搜索引擎叫3721,而百度也推出了类似服务。双方竞争十分激烈。周鸿祎在3721的客户端中加入了一个模块,专门用来删除百度的客户端,而这个模块自身是无法删除的。这让周鸿祎戴上了“流氓软件之父”的帽子。

后来,周鸿祎觉得百度的搜索模式比自己的更好,而且当时互联网行业低迷,所以他在自己市场占有率占优势的情况下,把3721卖给了雅虎,导致搜索这块10亿美金的市场最后被百度占领。

【失败感悟】对于这些过往经历,周鸿祎称:“大家做事情不要只盯对手,一定要盯住用户需求,而且一定要坚持,不要轻易说放弃。”

盘点十位商业大佬们的创业失败经历_创业失败故事

张小龙(微信之父、腾讯副总裁)

【失败经历】曾开发的Foxmail.

张小龙开发的Foxmail曾拥有200万用户,是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共享软件。周鸿祎说,当年的Foxmail没有商业模式,所以他经常批驳张小龙,说要加广告,要盈利,但张小龙却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啦。

后来,Foxmail成了张小龙的大包袱,每天会有无数的人催他往前跑,但知名度和用户量并没有给他带来收益。

一年后,张小龙将Foxmail 出售给了一家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

【失败感悟】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创始人[www.61k.com)都说:我们现在不需要考虑钱,有了用户之后,自然会找到盈利点。但张小龙的经历告诉我们:创业前,一个清晰的盈利模式是极其重要的。

盘点十位商业大佬们的创业失败经历_创业失败故事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市值1825亿美元)

【失败经历】马云历经三次创业,直到阿里赴美上市。

1994年,马云创立第一个机构: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马云独自背起麻袋去义乌,摆小摊养活翻译社。

1995年,马云意外在西雅图接触到互联网,他认定了互联网是未来的方向。回国后马云和妻子、朋友筹集2万人民币创立了海博网络,并且启动了中国黄页项目。但是和杭州电信合作后,双方产生分歧,让马云决定放弃网站。

1997年底,马云受邀担任中国外经贸部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总经理,开始接触到外经贸业务,马云做B2B网站的想法开始逐步成熟。1999年,35岁的马云决心南归杭州创业,开始自己的又一个创业公司——阿里巴巴。

【失败感悟】在马云看来,企业成功的经验各有各的不同,但失败的教训是相似的。“我最大的心得就是思考别人怎么失败的,哪些错误是人们一定要犯的。”马云表示,做企业着实不易,“95%的企业都倒下了”,避免犯倒下的人犯的错误,“把错误变成营养”,就能成为那幸存的5%。

五 : 为什么说“前门大街的改造,是个失败的案例”?


网友崔愚蠢[新前门大街]为什么说“前门大街的改造,是个失败的案例”?给出的答复:
关于前门大街的改造是否失败,我有一些个人不成熟的意见,与大家讨论。

我们如今谈起前门大街的改造的功与过,好似过于纠结在一个问题,就是新前门大街是不是恢复了老前门大街的原貌(或者说,风貌)?如果都是以这个基准来打分,新前门大街很难得高分,甚至及格都困难。

我感觉,其实“复建”这个事,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这还得从前门大街的历史沿革说起。明清时期,大运河的终点从积水潭南移到了前门外东便门一代,这才引领了北京城商业中心的南移,前门开始以老北京商业中心的身份走上历史舞台。但是当人们叹谈起前门这个商业中心地位的时候,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就是老北京的前门地区,实际上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并不是如今我们看到的改造的那一小段前门大街。到了清中叶,用句流行词,“大前门”地区已经扩展到了东西河沿(西及琉璃厂),南至猪市口(今珠市口),触角伸到了天桥地区。这个大前门地区除了今前门大街,还包含了大栅栏、廊房胡同、珠宝市、粮食店、打磨厂、鲜鱼口等等地区,这些地区您看名字也知道个大概,各卖各的东西。茶楼酒肆、铺户商贾、曲艺说唱,各个地区各司其职,是个有机的整体,又恰逢地理位置是北京城的中心,北京城外城的起点,这才造就了前门地区商业中心的地位。

也就是说,前门大街当年的商业地位,是天时(古代商业不发达,鲜有商圈的概念),地利(外城的起点,全城的中心)和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您再看看当代的北京实际上这几个条件都不是很具备了。

首先北京现在是多元化经济,各大商圈在北京星罗棋布,前门再怎么改造也很难堆出一个新的商业中心。况且现代城市建设理论中,就不提倡商业中心这个理念,这里就不赘述了。

“地利”这个问题我重点探讨。其实,北京市政府为什么改造前门大街?可能对于外人看来,是重建一个北京文化地标顺便开发一个旅游项目。但是对于我这个世代生活在北京南城的本地人来说,我觉得还有另一层明显的意思。前门大街是2006年开始改造的,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前门地区逐渐演变成了北京城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前门大街也是北京市交通干道中轴路上的重要一段。于是渐渐地前门大街变得拥挤繁忙,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问题在于,这条路的先天条件和他的重要性十分不匹配。南中轴路听着很气派的名字,实际道路特别窄,虽是双向各两条车道但是却都是机动车道。同时,这几十年来前门地区都是买卖铺户集中,低端三产繁荣;再加上每天去天安门故宫地区游览的旅客途径此路,您就看吧,这条路一般来说汽车没有走着快。我这里并不是夸张。2002年的时候,我家住在永外沙子口,在前门西大街的161中学念书。我坐公交车2年,骑车1年。平均下来,骑车单程20分钟足矣,公交则是单程40分钟起步,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前门大街和珠市口那个路口上了。

因此前门大街的改造工程,除了重建文化地标,重新规划、整合前门地区的交通在我看来恐怕是更加迫在眉睫的任务。

那么改造工程中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结合文化需要,工程把以前前门大街的主路改造成了步行街。而在前门大街的两侧,另行开辟了两条与前门大街平行的南北向干道。东侧为前门东路,西侧为重新打通的老煤市街。这两条街与前门大街一样,均是南起骡马市大街(两广路),向北插入前门楼两侧的月亮湾。这样一来,原本拥挤的一条主干路变成了两条,与此同时又重新规划了月亮湾一代的公交停靠站。这样道路的承载力大大提高了,虽然偶尔拥堵,但是和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这样一来,改造后的前门大街(即今日的前门步行街)成了一条“死街”,失去了贯通南北城的价值,变成了相当纯粹的旅游景点。这就失去了老前门大街商业繁荣的地利。自清朝以来,前门大街都是连接内外城的必经之路,因而商贾聚集。因此,历史上在前门大街上表明挂号的生意也都是些茶楼酒肆、日用百货,摆地摊的居多。但是如今前门大街变成了旅游景点,这条路的使用者、受众人群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另一方面,如今的北京,琉璃厂、鲜鱼口、天桥都早已风光不再,仅仅大栅栏还在勉强为继,失去了和周边商圈勾连协作的新前门大街,自然没了以往的热闹与繁华了。

因此,一条道路的生命力,人是核心,道路本身只是载体。现在的旅游景点前门大街倒是恢复了老北京的建制,本地人的比例却大大不如从前。你再怎么打着老北京的旗号,终归没人买账。
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可能理解一些,交通改造和文化继承,前门大街对于这两者是个矛盾体。但是对于一个城市的行政管理者而言,交通改造优先的原则,我是能够体会并理解的,事实上这个目的也基本达到了。前门大街的改造,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工程。借着奥运的契机,北京市在二十一世纪初推出的南中轴路改造计划,前门大街只是其中一部分。永定门城楼、燕墩的复建,南中轴路走廊,天桥珠市口改造也名列其中,政府确实下了很大的工夫。当然,也着实迁出去一大批老北京。

有人批评过前门大街的经营:同样是步行街,王府井步行街怎么就人头攒动,经久不息呢?看官明鉴,王府井说是一条步行街,实际上是一个大的商圈。各个层次和消费水准的人都能找到与其购买力相适应的消费目标。说白了,你是一穷人,你吃不起王府井那些五星级酒店自助餐,麦当劳你吃得起吧?东方新天地你买不起东西,那您马路对面百货大楼瞅瞅。前门大街则不然。拢共那么大点地方,全是中高端品牌和老字号。全聚德、都一处、一条龙这些个老字号动辄人均上百,确实不是人人消受得来。你想找便宜的吧,可能就天兴居的炒肝那么一家。一是不是所有游客都能吃得惯,二是实在太过拥挤。

因此大概还是前门地区的产业结构有问题。事实上把新前门大街的招商管理权卖给SOHO可能就是个极为愚蠢的决定。潘石屹这目光短浅的土包子,心里面的想法恐怕是连前门城楼和箭楼都扒了盖他的写字楼才痛快呢。

我们的执政者,这几十年盖了这么多大城新城,修路和盖楼的本事很有一些,但是你让他经营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他真的很不在行。你比如永定门城楼的复建,是个成功的案例。以前的永定门桥也是破烂拥挤异常,2004年改造永定门桥——留出一块地方让他盖一个城门楼子戳在那,他完成的很不错,永定门地区的交通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早些年间修建的平安大街,建设之前打着集交通历史旅游为一体的新东西大动脉,如今也就剩下交通的职能正常运转。当年扒了无数的四合院,拆了数不尽的胡同,然后盖了一排又一排的仿古建筑,现在也吹灯拔蜡了。以历史文化为载体的街区、街道究竟怎么经营,执政者们应该停下手来,好好思考思考。现在正在进行的鼓楼地区改造工程(要建老北京时间博物馆),听起来也是和前门差不多的路子,如果继续前门大街的经营模式,恐怕还会重蹈覆辙。

个人而言,我还是怀念90年代的前门大街。那时候的前门大街,真的很配不上北京市中心的地理坐标,也配不上崇文区自诩的“首善之区”的封号。除了交通拥堵,那时候前门地区推着三轮车、与城管藏闷闷儿的煎饼摊、白薯摊、玉米摊们随处可见,地下通道里堆满了乞讨、卖艺(都是骗人的)的社会底层生计。但是我深切地觉得,那时候的前门,很有一种“人味儿”,一种感同身受的市井生活的真实。

前门大街改造以后,以前在这里川流的街坊邻居们搬出了五环,很多老字号因为地租太贵就彻底告别了这里,而我也离开了生我养我的北京城。偶尔翻起网上那些90年代前门大街的照片,眼前就会浮现起去老正兴给姥爷买生日寿桃、拉着奶奶去吃开封灌汤包、去永久自行车店买人生第一辆自行车这一幕幕往事。我想念老正兴们,也想念去世的姥爷,也深情地眷恋我快乐的童年和那纯粹的,属于我的北京。


网友蒙面大侠[新前门大街]为什么说“前门大街的改造,是个失败的案例”?给出的答复: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本来就是一个容易引发争论的话题。
文化遗产保护的利益链条复杂,简单的说,一条老街,你让一个无私的商家,经过无为的有关部门批准,欢快的给你加固了一切建筑,然后让卖茶叶蛋的老头依然卖茶叶蛋,卖布的依然卖布。这不可能。
前门大街,仅从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说,它破坏了街区的原有肌理,物质遗产的原真性绝对丧失了大半(请问还在么)。大学时候,曾经在一个小课程上以前门为反面案例做了几张ppt,批判了它重建时候的细节一箩筐。现在只记得,前门的灯饰,是一串糖葫芦,请问你是搞原创设计呢,还是重建历史文化街区呢亲。
除却历史记忆的物质基础,人文氛围也被人家毁坏的差不多。是的,原有的老品牌还在,老品牌有多老,暂不评论。只是,这就仿佛一个城市,只剩下地标,城市不在了。往往,对于咱普通人而言。儿时那条大街它依旧是那条大街的迹象是,小时候吃早点的那个摊子还在,有了店面,面还是那个味道,还是那么老大一碗。还有儿时摊贩中气十足的那么几声叫唤,啧啧,口水瞬间留下来。
然而前门大街的失败,被世人瞩目的主要原因是,他没有成功。
差不多的案例看看什刹海,看看南锣鼓巷,看看武汉新天地(咳咳)。
众多外来资产的涌入,众多外地人的入住,使得一个城市不再那么敝帚自珍,懂得包容,那是好的。只是无比不要失去自己的个性与信仰。往低里说,不要阉割了自己,媚瞎了别人的眼。
抛开文化遗产保护不谈,北京中轴线上的那几片小地,请不要再做商业开发。您就在楼上做私人会所吧,越高端人越少越好,把底商给人家小贩子留着,想参观小贩们亲切笑容的人们,那就去参观。商业街什么的,您想让交通堵死嘛,还好没啥人去你那地儿?
要是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谈商业开发,那您就不要改造太多,不仅省钱,也不至于伤害原有的一切太深。加固下建筑,改善下内部环境,总结下可以重复的元素多重复重复,拆掉点危房和挡了道的加建房,整理一下沿街立面。曾经人家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巷子也不深了,啧啧,酒跑哪去了呢。赶走了老客户,又没新顾客来。只有稀稀拉拉看你笑话的游客。没文化的商人们矜持点,要么多研究研究再来,自己一边赚钱去,不要专接伤人感情的活。


网友熊林珂[新前门大街]为什么说“前门大街的改造,是个失败的案例”?给出的答复:
个人看法。

前门大街改造过程中定位不清,既想保留旧时景观又想打造成现代商业街,就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即旧时商业街的景观与现代商业街的商业集群不协调。

简单说,想去前门看老北京风情的人会有“我操,耐克!”这样的感叹,想去前门买东西的人会有“我操,好贵!”这样的感叹。


网友孟三水[新前门大街]为什么说“前门大街的改造,是个失败的案例”?给出的答复:
哈哈~上面说的很生动~个人认为潘石屹确实毁了北京人心里的前门大街,前门的前后职能确实都是商业,这点没有改变,但是改变了太多的风土人情,就像上面那位说的,变得不伦不类,说是现代的商业街,但是跟西单又不同,你说是老北京的样子,但是宽敞的步行街和门脸都一样的字号,又区别不出什么,还没有南锣有老北京味儿。这么说吧,把一个好好的文化变成了商业。


网友匿名用户[新前门大街]为什么说“前门大街的改造,是个失败的案例”?给出的答复:
秀水街也犯了类似的错误,无辜的受害者填饱了破坏者的肚子。想看好案例,可以去一下杭州的南宋御街,同样是老街改造,当时设计师提出“坚决不做强制拆迁,保持足够数量的原住民,要保持生活的魅力”,这种原则虽然不能满足少数人大赚一笔的需求,但是能把城市资源和文化积淀良好利用,这种价值是金钱换之不来的,连他自己也说这种项目“利益链太复杂”,御街“很难复制,不可推广”。你想,当官的通常都急功,开发商通常都近利,一条老街的文化几十上百年才形成,急功近利的官商能改造出好结果么。我不是在否认发展经济,只是想说太关注既得利益会造成不良后果。

本文标题: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大学生创业想选择VR? 失败率或为99%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967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