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发布时间:2018-01-10 所属栏目: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案

一 :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 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 《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新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
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
3.《春晓》
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
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
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二单元 红旗飘飘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的主题意义,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音乐材料上看,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歌剧《江姐》选曲、有管弦乐、有通俗歌曲、有合唱歌曲。虽然主题相对集中,但音乐表演形式各异,如《绣红旗》为女生齐唱;《红旗颂》为管弦乐合奏;《红旗飘飘》为独唱;《国旗颂》为合唱。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上看,本单元也做了较为细致的处理。比如,“音乐故事”介绍了国歌产生的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在强烈的爱国情感召之下的创作激情,这与20世纪上半叶“抗战”前夕的历史紧密关联;与《红旗颂》同时呈现的配图是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 (董希文作),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同时也从音乐、美术的角度讲述着历史,提示学生关注音乐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红旗飘飘》是xx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壮行的歌曲,所配插图为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照片,将体育与音乐相关联,等等。从时间上看,进行到本单元教学时大约在4月初的“清明”前后,与学校组织的祭扫革命先烈陵园等活动在教育内容上比较贴近。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音乐活动”。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歌》,对《国歌》比较熟悉。本单元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背唱《国歌》”。《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情景。《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合乐谱注意倾听第二声部。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感受《红旗颂》的辉煌气势。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 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1.管弦乐曲《红旗颂》。
2. 歌曲《红旗飘飘》。
3. 歌曲《国旗颂》。
教学目标: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
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
2. 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4. 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5. 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
8. 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
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
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
15.反馈与评价:

第三单元 华夏古韵
一、编写意图
这一单元是为深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成就,培养其热爱民族音乐而设立的。这一单元与八年级上册的《八音之乐》是姐妹篇,都是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的具体材料。设置的栏目中,在介绍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时,欣赏古琴曲《流水》。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作为歌词谱写的歌曲《阳关三叠》旋律古朴苍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安排“音乐情景剧”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阳关送别的情景,以便更好地感受音乐。这是在教学一线收集到的教学案例,可操作性较强,易于调节课堂气氛。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以后的教材内容不过多地重复,我们没有不现实地追求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完整性”,而是撷取了“几朵小花”,由点及面地对中国古代音乐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音乐故事”和“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唱歌”和“音乐情景剧”。
在这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神秘面纱。随后出现的《阳关三叠》《楚商》《秦王破阵乐》等或揭示了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特征,或展示了古代雄浑古朴的乐风。在教学时,教师应对不同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合理编排课堂教学环节。
本单元可以按教学计划建议表中所提示的安排分两课时完成。
第三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2. 学习歌曲《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 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 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 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第三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
2.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
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 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了解编钟的音色特点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
5.了解大型乐舞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 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 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
《楚商》《秦王破阵乐》
1.问:听赏《楚商》和《秦王破阵乐》,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你的感受。
2.播放录音。
3. 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两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
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四)总结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一、编写意图
从形式上看,这个单元是七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的延续,在具体内容上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赞颂祖国大江大河的音乐作品,如《长江之歌》《黄河船夫曲》《乌苏里船歌》《塔里木河》等。在这个单元里,不仅突出了江河的自然美,而且还更加强调孕育中华民族七千年文明史的长江、黄河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比如,《江河万古 流》中有“天下兴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等诗句,《保卫黄河》中的“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很自然地,本单元可以和地理知识相互贯通。在音乐知识方面,对旋律、曲式结构、散板、切分节奏等提出了要求,安排了一个综合性练习,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内容。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或“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和各种旨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器乐合奏等内容。
从材料上看,本单元所包含的歌颂祖国江河的音乐作品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有助于学生自由展开联想,认识到音乐的抒情性、描绘性特征。从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包含民歌知识、歌曲结构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搜集大量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影碟等资料,在课堂教学时相互分享。
第四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
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达到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教学过程:
1.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两条?为什么?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
2.教唱《江河万古流》。
(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
(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的作用。
3.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
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
(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
(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排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
4.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
(4)完整欣赏。
5.小结
通过唱歌和欣赏,感知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音乐中的再现、重复,感受和体会歌曲的不同风格,什么叫做钢琴协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乐形象。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2)_欧洲漫游2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
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
(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
(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
(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
(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
(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
(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
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中的内容限定在中外影视音乐上。既有影视主题歌、插曲,也有器乐音乐。从选材的角度看,有较大的难度。这不仅是因为可供选择的材料比较丰富、多样,人们的喜好程度与掌握材料的范围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着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我们力求从音乐与影视这两种姊妹艺术的结合点出发,将音乐与影视不同的结合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力求突出音乐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比如,我们选取了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对电视音乐的价值体现有一个初步印象,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艺术享受。《我心依旧》、《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等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音乐,其中的音乐由大提琴家马友友、小提琴家帕尔曼演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由于影视音乐的特殊性,它的画面被美术编辑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移植了进来,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第二课时为“欣赏”和一些参与性音乐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情景剧表演等。在教学中应结合音乐体验引导学生总结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如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等),并能够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
第六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送别》。
2.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送别》,并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讨论能够对《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够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电视连续剧中的作用。
3.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讨论: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电影、电视?其中哪首影视歌曲(或器乐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教师简要介绍影视音乐的几种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
3.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人数可根据时间灵活掌握)。
4.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5.播放《送别》录音之后,回答问题。然后参看教科书上的有关文字提示。
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用分小组接唱、表演唱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
8.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9.全班完整地演唱这首歌。
10.比一比,谁先会背唱。
(二)欣赏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吗?
2.请学生讨论四大古典名著中哪些人物形象给他们留下过深刻印象。
3.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中的音乐吗?
4.教师先分别播放《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片段(每首约20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
5.教师:我们接下去要分别仔细听赏这四首主题歌。
6.分别播放。期间要求学生按教科书要求完成讨论及练习。
《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它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的英雄形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说说《西游记》中四人的不同个性。节奏练习要做到准确、整齐,应提醒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类似的节奏。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风格是宽广抒情的,同时具有雄浑、古朴、苍劲、慨叹等情绪。书中的练习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处理,风格多样,只要能够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就达到了目的。如果学生有什么疑问,教师(或请学生)可以向他们介绍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好汉歌》《枉凝眉》后有一个练习,即讨论各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中《好汉歌》塑造的是梁山好汉的形象,而《枉凝眉》塑造的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二者区别很大,音乐上有明确体现。
听完四首主题歌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主题歌的作用或意义等问题。提示学生关注影视中的主题歌等音乐。
第六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
2.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一个真实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送别》。
2.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体会,简单讨论如何欣赏影视音乐。
3.让学生阅读《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后面的文字材料,然后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
4.让学生提出欣赏的顺序。教师依照大多数意见逐一播放并讲解。
5.《我心依旧》的转调知识点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只要学生能够听出音乐色彩上的变化即可。《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它表达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追思;《卧虎藏龙》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大提琴,它表现的是一种洒脱、清虚的情绪和意境。
6.注意让学生对这几首器乐主题音乐的作用加以评述。
7.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录音或观看电影片段。
8.分小组讨论这首歌所表现的女大学生为拯救丹顶鹤献出年轻生命的事迹。
9.各小组讨论音乐情景剧的设计方案。
10.试试用抽签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决定各组演出顺序。在教师的帮助下依次演出。
11.请同学们对各组的演出作出评价。
12.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关于影视音乐感想的小论文,作为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

二 : 荷叶母亲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荷叶母亲
学习目标:
1、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品读,鉴赏诗歌隽永淡雅的语言;
3、通过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4、通过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会感恩母爱。
重难点:
重点:朗读训练和悟读把握作者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难点:拓展仿写,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课前准备:
学习前一天发放导学案,布置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案”,其中有作者作品简介、重点字词、朗读练习,质疑问难四项内容。
课堂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引课题:
配乐播放“繁星”、“春水”的精美图片,教师语言导入: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她就是著名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荷叶母亲》。
二、读“荷”,说印象:
1、1、2小组用小黑板交流展示预习学案上的作家作品简介和重点字词。
2、第3小组选代表进行范读,其他小组听读,一方面准备从字音、节奏、重音、感情方面进行点评。一方面关注诗歌最触动你心灵的内容。
3、学生点评朗读,教师补充:本文适宜用缓慢的语速,轻柔而饱含深情的语调来读。
4、谈谈触动你心灵的地方。教师给予准确而有针对性的肯定和鼓励。
三、品“荷”,赏语言:
1、同学们,你们和作者一样,都被5—7段中展现的画面感动了,请你和着优美的旋律自由的、动情的大声朗读,让美好的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中。
2、小组合作探究:以6人小组为单位对5-7段进行品位和赏析,提示:(1)、为画面拟写小标题、(2)、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合作探究。每组一个主要发言人,一个记录员,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组代表交流展示,教师点评。(板书:荷叶护红莲,母亲爱孩子。)荷叶是脆弱的,但是当它要保护红莲时却显示出巨大的勇气和力量。这不由得让冰心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和母亲无私无畏的爱。母爱的伟大,战胜了暴雨。在母爱的保护伞下,一切暴风雨都仿佛是流转无力的水珠。播放汶川大地震中感人视频,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我爱你!汶川大地震正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母爱的故事却永远不会淡化。正如高尔基说“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4、让我们再次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齐读5-8段,回味这温馨感人的画面)。
四、悟“荷”,感诗情
1、看资料,悟诗情。此时,面对幸福的红莲,勇敢慈怜的荷叶,作者就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作者的母亲。引入冰心母亲在生命垂危之时,还不忘关心自己女儿的冷暖这一感人资料。于是乎,作者在文中不由得发出了深情的呼喊,请大家大声朗读出来并体会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教师明确:这里作者用了借物喻人写法。(心中的雨点)就如那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生命有很多不幸,但是母爱,能将这些轻轻抹去!母亲是保护我们走过坎坷磨难的人。
2、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声音大声背诵第9段,20秒后竞赛。
五、拓展仿写,表达爱
1、讲述母爱故事:
有人说:天下的母亲有着不一样的面容,但唯有母爱,是完全一样的。同学们,我们享受母爱十余载,你们的母亲是如何保护、关爱你们的呢?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讲述自己的母爱故事。
2、写作练习:让我们摘下两颗星星,点亮母亲的双眼;让我们掬起一捧月华,抚平母亲脸上的皱纹;拿起你手中的笔,诉说对母亲的爱。请你模仿本文,不妨用这样的句式仿写:母亲啊,你是,我是,除了你,谁是我_____________
(母亲啊,你是大海,我是小舟,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港湾?)
(母亲啊,你是大树,我是小鸟,除了你,谁是我栖息的家园?)
(母亲啊,你是阳光,我是小草,除了你,谁是我生命的源泉?)
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首诗,诗歌的名字就是:母爱。
六、结束语:小时候,冰心曾经天真的问母亲:妈妈,你为什么爱我?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轻轻的说:傻孩子,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啊,因为爱,所以爱。母爱就是这样的无私,母爱是清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出门前的一句关爱的叮咛;上学时整齐的书包,临睡前掩紧的被角。最后,我提议,我们全体起立,大声说:妈妈,我爱您,谢谢您!
七、布置作业:
1、将课堂上写的小诗,扩展完善后整理在作业本上。
2、课外阅读《繁星》《春水》中描写母爱的小诗并摘抄赏析。
八、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荷叶→红莲

借物喻人

母亲→我

人生无奈

三 : 黄河颂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概述: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二部分,是一首歌颂中华民族的史诗般的颂歌。它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全曲由三个乐段构成。第一乐段音域宽广,气息深长,旋律起伏流畅,深情地歌唱了黄河的英姿。第二乐段以稍快的速度,热情的音调讴歌了中华古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赞颂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第三乐段以情景交融的手法和激越的音调,展示出我们伟大的民族像黄河一样,永远向着胜利前进的形象。
设计理念:
《黄河颂》,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直接诉诸视觉、听觉的画面和音乐来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语言诗意化,环节紧凑,学生激情如行云流水般畅通无阻,以读启悟,品读诗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积累词语,学习本课出现的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②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
③理解歌词中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词中反复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结合语言环境的学习体会语言运用的好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的腾飞而发愤读书志向。
学情分析
1、学生13—15岁,思维活跃,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对生字词自学就可解决;
3、经过一学期的积累,学生已经学习了十来篇现代诗歌,但对于分析、体会诗歌内在的感情还不是很好;
4、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对于黄河大合唱创作的那段历史,学生还不是很清楚,这对于理解诗歌情感有很大障碍,准备的视频资料解决了这个问题。
教学重难点:调动学生情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源与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渲染气氛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正式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把眼睛闭上,用心去听,用心去感受。听完这段音乐后,用语言表达你有怎样的情绪?有什么样的感受?
(《黄河大合唱》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片段)
师问:大家从音乐中感受到了激动、热血沸腾、悲壮等战斗的激情。为什么你会产生这样的情绪?
师自答:当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在这时期创作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反映了国难当头的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在这里我们的诗人放声歌唱,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颂歌。今天我们就学习《黄河大合唱》的第二章《黄河颂》
二、反复朗读,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听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黄河颂》配乐朗诵)
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
大家读的不错,如果想要读得再好一些,这就需要同学们深入了解课文,深刻领悟诗的内涵和意境。
三、内容研讨,赏析词语
(一)序曲
师: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
师: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二)主体:望黄河
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
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
师问:请看图片,黄河在你眼中是一个什么形象?你能用你所知道的词语或诗句对黄河的特征、形象、气势进行描绘吗?
板书:描绘黄河形象、气势
(三)主体:颂黄河
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请欣赏歌曲《黄河颂》中的“颂黄河”部分。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句话?
(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
(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
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四)尾声
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四、问题研究,理解主题
昨天老师把同学们的预习作业本收上来看了一下,在大家的提的疑问中老师归纳出了2条,在大家在老师前面讲课的基础上自行解决。小组交流问题(课件出示)
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请再次感受课文,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切的爱?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
五、总结课文,强化主题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侮。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坚强,为使我们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努力奋斗。
六:作业布置
1.评析《黄河大合唱》其他乐章的歌词。
2.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欣赏《黄河大合唱》第一章《黄河船夫曲》片段。
我好像看到一幅图画,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歌曲的紧张情绪,是船夫们渡黄河时和波涛挣扎的情形,最后一段是比较轻快一点。这是他们在暴风骤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达到了胜利的彼岸。

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
生答: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读朗诵词
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生答:伟大坚强
生答:拟人。
生答: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
生答:望。
生答: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生拿出预习本,自由回答。
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
生答:伟大坚强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1)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2)将小组意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例:“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的诗风格与之不同,显得委婉含蓄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赞美黄河描写黄河歌颂黄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
形象、气势巨大贡献精神

人生无奈

四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春之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唱歌:《渴望春天》

2、欣赏:《春之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www.61k.com]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春之声》即《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这首作品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充满着无限的活力。这首乐曲不同于作为舞蹈伴奏的圆舞曲,而是作为纯粹的音乐会曲目创作的。乐谱中的各段落也没有其他圆舞曲一样,标上圆舞曲的顺序号。体裁则兼具维也纳圆舞曲和回旋曲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乐曲《春之声》,创设情景,帮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

(二)、 欣赏《春之声》

1、聆听舞曲的主题部分,请学生说出乐曲带来什么样的情绪感受?判断这首乐曲的节拍。

2、继续提问:这种生机勃勃的感受更接近于哪个季节给予我们的感受?

3、教师出示作品名称——《春之声》

4、出示课本中的两幅画作,请学生选择与刚才所听乐曲片段更为接近的绘画风格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5、简介曲作者。

6、出示第一主题谱例,带领学生边聆听、边跟着录音哼唱这段旋律。同事画出旋律线,尝试分析这段旋律为何给我们以生机勃勃之感。

(三)、歌曲《渴望春天》

1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1、听赏童声合唱《渴望春天》 ,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www.61k.com)

2、聆听《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一流的音乐本身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演唱的热情。

3、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手指一位音乐大师画像说:“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他创作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关于他,同学们早就充满了好奇,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他是哪国人?写过什么作品?为什么会成为音乐家?学生发言,想知道更多的情况课后查阅资料。让学生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故事引起学生对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

4、师充满激情的讲述莫扎特晚期的故事:世间上恐怕没有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其作品的美好和自身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的一生经历贫穷、疾病、妒忌、倾轧等种种坎坷,特别是到了后来和大主教发生冲突以致决裂,学生认真听故事,再次跟录音演唱歌曲。要求进一步结合莫扎特的人生之路,体会如阳光般灿烂,如春天般和煦的作品风格,使学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缅怀一代音乐大师,并对他的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5、复听歌曲,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作品的体裁 :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作品的情绪 :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伤

c、歌曲的拍号 : 1、3/4 2、6/8 3、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最后一题同桌互答师再总结。

6、师再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录音小声哼唱,并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三连音”符号、“#”号等,让学生理解节奏的变化和特点这些都是为表达歌曲的已经和情感服务的。

7、教师弹奏《渴望春天》,充满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仔细聆听老师左手的伴奏,并模仿一下伴奏音型,拍一拍,让学生感受词与曲的和谐及明朗愉快的情绪,体会对美好春天向往的心情。边听边用手划一划旋律线,或随意律动,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一致、和谐,为后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8、深入介绍莫扎特创作《渴望春天》时的情景:

师: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这时的莫扎特已疾病缠身,贫病交加,可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曲中没有丝毫伤感和绝望,整个旋律清新欢快,充满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在轻轻的歌曲旋律中听着小故事,填出与括号中相类似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歌曲的内涵,引起学生对莫扎特的敬意,做好情感的铺垫。

9、师再放歌曲录音,最后帮助学生分析、写出结构示意图。 学生边听歌曲,边思考:歌曲分几句,有没有重复句?请生边听边用手指出重复句的出现,并在师的帮助下写出结构图式:a+a1+b+a2 以听为主来分析歌曲,锻炼学生的音乐记忆力,使学生在分析出歌曲的结构后,能模仿创作。

10、在教师钢琴的伴奏下,学生进一步练唱歌曲。

1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击拍三连音节奏,让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用钢琴伴奏,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和节奏准确。

2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12、师让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师按学生讨论的意见,采取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打节奏。[www.61k.com]

(四)、艺术拓展;

1、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春》,请听录音范唱,是以提问的方式恰逢学生思考讨论二者在表现春天主题式的共性与特点。

2、教师为学生选配几段音乐,请学生背诵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3、师让学生根据《渴望春天》,尝试进行旋律的创作。

师要求学生注意:

a、词曲风格要统一。

b、可模仿《渴望春天》的结构。

c、最后要有结束感。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师巡视指导,亦可学生哼唱,教师帮助记谱。完成后各组唱唱,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通过创作实践让学生打破作曲的神秘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音乐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 :

师让学生收集各种有关莫扎特的资料、图片等,并布置明确的分工:第一组收集其代表作品和艺术特点;第二组收集关于莫扎特的音乐评论;第三组收集以春天为题材的其他音乐家的作品;第四组收集表现春天的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绘画、舞蹈??下节课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对教学能收放自如,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心灵互动的气氛,学生能有情感并且熟练的演唱歌曲。

教学反思:

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对教学能收放自如,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心灵互动的气氛,学生能有情感并且熟练的演唱歌曲。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春节序曲》

二、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1955年间,这一乐章广受人们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以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通过对热烈欢快的大秧歌舞的场景描写,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同歌共舞的情绪。乐曲结构是带再现的三部曲式,五声调式。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变化,是对小学阶段的一次升华,同时通过多次合理的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还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和音乐审美素质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3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品质。(www.61k.com)

2、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3、欣赏乐曲,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难点:

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等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七、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比较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聆听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春节序曲》

(1)、聆听全曲,欣赏后谈体会。

教师小结肯定成绩并简单介绍李焕之及作品。

(2)、分段欣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作品。

引子:热烈欢快的管弦齐鸣和锣鼓声,把人们带入春节的喜庆气氛中。

教师:课件展示引子的旋律并播放音乐。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对引子的理解。引导学生敲打锣鼓节奏,感受引子带给我们的喜庆气氛。

第一部分:表达了人们欢度新春欢欣愉快的心情和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教师:课件展示主题一、主题二的曲谱并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理解主题音乐。

学生活动:以小游戏的形式进行,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出现主题一时,学生伸出一根手指并高举手臂律动表示;出现主题二时伸出两根手指并律动表示。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

第二部分: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前程的憧憬。

教师:课件展示第二部分主题音乐的曲谱,完整播放音乐,欣赏之前提出问题,主题音乐出现几次,分别用什么演奏?音乐播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律动起来并轻声哼唱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本部分音乐情绪、节奏、节拍的特点。

学生活动:随琴哼唱第二部分主题音乐。

教师:课件播放歌曲《新春秧歌闹起来》,让学生比较第二部分主题音乐与《新春秧歌闹起来》的异同。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旋律相同而节拍速度不同塑造的音乐形象是不同的。师生共跳大秧歌,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得出这两部分存在着鲜明的对比。

第三部分:

教师:课件播放,之前提出这一部分与前面所听音乐是否有联系?欣赏之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是第一部分的缩短再现,并引导学生认识这一部分音乐比第一部分音乐在情绪上更加热烈,速度也更快了,特别是民族打击乐器的加入,形成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的歌舞联欢的场面,在沸腾的气氛中结束全曲。简单介绍三部曲式结构。

(3)、完整欣赏全曲。

教师:课件播放《春节序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学生:喜欢做小指挥家的到前面指挥,其余学生起立,引子部分利用凳子做锣鼓打节奏;第一部分同小游戏的做法律动;第二部分师生拉手律动并哼唱音乐主题;最后一部分 4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也要动起来,可以拍手,可以利用凳子做锣鼓打节奏。[www.61k.com)

2、复习歌曲《渴望春天》

三、拓展阶段:

感受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给大家带来的歌曲《春之声圆舞曲》,感受其节拍特点,领同学们旋转在圆舞曲中,陶醉在美好的春天里!本节课我们接触了不同节拍、不同情绪、不同形式的有关“春”的音乐作品,平常你们欣赏音乐时注意这些了吗?

四、小结: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吧!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完成的比较出色,但若能在感受音乐、想象音乐的基础上,创造音乐,(例:让学生自己谱写节奏谱,并在乐曲表示欢庆的地方,用自己的谱子进行打击乐的伴奏)学生的创造力将得到极大的发挥。

第二单元 飞翔的翅膀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鸟,小鸟》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教唱《小鸟,小鸟》,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 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三、教材分析:

《小鸟,小鸟》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它以小鸟为题,尽情抒发了少年儿童“爱春天、爱阳光、爱树木、爱花香”的心情和壮志凌云的崇高理想。

教学重点:

能较熟练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习及旋律演唱。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几幅风景画,展示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景。老师说:“小鸟非常的可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下面我们就来听一首歌曲《小鸟小鸟》,听后请你们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感受歌曲:

1、学生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2、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欢跃、亲切地;活泼地……

师:这样一首欢快的歌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生你们想不想知道它唱得是什么内容呀?(生回答)

下面就请大家认真听一听歌曲中都唱了什么?

3、学生听歌曲内容,听后复述:春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小鸟在自由地飞翔,在田野,在草地,在湖边,在山岗,小鸟迎着春天歌唱……

4、生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内容。

5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三):学习歌曲:

1.节奏的学习:

A、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

xx| x0xx x0xx | x0xx x0 |

爱春 天 爱阳光 爱湖 水 爱花 香

B、展示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提示附点的时值)

xx| x xx x xx| x. xx x. |

小 鸟 小 鸟 迎着 春 天歌唱

C、按节奏朗读歌词。(www.61k.com]

2、再听歌曲。学生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3、学生轻声跟琴演唱歌曲,教师适当指导。

4、“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后再连起来唱。

5、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教师提问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2、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

6、在学生较好的演唱第一段后再演唱第二段。

7、处理歌曲: 全曲可用 mp - f - mp 等力度记号来处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唱一唱,比一比,选择一组设计恰当的统一下来。

(四)、全班熟练演唱歌曲。

(五)、分男、女生演唱。

(六)、背唱歌曲,跟录音伴奏唱。

(七)、小结: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反思:

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所以复习是必要的,在聆听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6/8拍的强弱规律的认识和乐感,效果明显。歌曲的学唱不难,关键是对歌曲情绪的表现。我从一开始就强调旋律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情绪。在学习中不仅抓住拍子的特点,也要体会歌词的含义,时刻注意情绪的表达,以情带声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人类与小鸟的关系。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百鸟朝凤》

二、教学目标:

1、培养爱护鸟类的观念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认识唢呐,体验唢呐的音乐表现力。

3、欣赏《百鸟朝凤》能主动感受、体验、模仿动作,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欣赏《百鸟朝凤》,认识唢呐,感受其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难点: 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有独创性的表现音乐。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6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一)、组织教学:

出示《百鸟朝凤》图,讲故事。[www.61k.com]

师:大家都知道凤凰被誉为“百鸟之王”在我国人民心中是象征吉祥、幸福的神鸟。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个有趣的《百鸟朝凤》的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一下? 学生讲故事(放幻灯片)

(二):新授课程:

师: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我们能够感受到百鸟朝凤时的热闹气氛。今天我们欣赏的乐曲就仿佛能看到百鸟争鸣的景象。

1、请同学们欣赏《百鸟朝凤》的片段,大家猜一猜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出示幻灯片)教师介绍唢呐(区别于长笛)

师:唢呐不仅能惟妙惟肖的模仿鸟叫,还能模仿个别小动物的叫声及人的声音等等。唢呐的音色是这样的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唢呐会用它独具魅力的音色把我们带到鸟的王国里畅游。我们一起来欣赏《百鸟朝凤》,出示主旋律,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幻灯片)

(1)你能听出唢呐模仿了哪几种鸟是鸣叫声?

(2)这句音乐表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剪切蝉鸣声) 师:乐曲用欢快的旋律,生动的表现了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热闹场景。

3、音乐活动:

师播放音乐,学生分组活动 第一组做吹唢呐的姿势,表演那种满足、激动的情绪 第二组表演各种小鸟的姿态

4、教师介绍乐曲的背景

5、下面我们就来逐段的欣赏乐曲 《百鸟朝凤》

欣赏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边欣赏边即兴的做动作。

6、思考: 这首乐曲名叫《百鸟朝凤》“百”、“朝”是什么意思?你还能给乐曲取出另外的名字来吗?

乐曲中这种欢乐的气氛是形容鸟类还是人们?

(三)、小结:

同学们,每首乐曲呈现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音乐都是表达人类真实感情的,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音乐作品。

最后请大家边听音乐边发挥自己思维的独创性,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可让学生用画画或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想象)

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

教学反思:

经过尝试和探索,我觉得在课堂上应设景造境,让学生边听边做律动,多给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表演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7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单元 八音之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八音”的种类及相应的乐器,并听辨其音色。(www.61k.com)

2、欣赏:《二泉映月》。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音色,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2、 运用讲解、合作、探究等教学法,在了解“八音”激起乐器组成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的音色;运用聆听、分析等教学方法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

3、简介“八音”及相应乐器,初步辨别主要乐器音色;学习理解《二泉映月》所采用的变奏是中国民间音乐比较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八音”的基本含义,并能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听辨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

2、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二胡、锣、琵琶、唢呐等乐器演奏的音频片段,请学生分别听辨乐器的音色,并说出乐器名称。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民族乐器之林,学习第三单元《八音之乐》。

(二)进入新课

1、结合音响片段,简介“八音”。

“八音”是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分别出示乐器图片并播放音频,判断属于哪类乐器。

2、欣赏《二泉映月》。

a、聆听全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情绪感受?为什么?

教师:演奏乐器为二胡,属于丝类。作品音乐情绪哀怨、深沉,是哪些音乐要素的运用与变化使作品充满这样的情感基调?

b、分析作品。

①出示引子部分的谱例,学生边听边画出此乐句的旋律线。

②再次聆听引子的部分旋律,学生分析:旋律线是上行还是下行?节奏邢台是前紧后松还是前松后紧?力度由弱到强还是由强到弱?

教师总结.

③出示谱例,学生聆听作品的音乐主题。

④建议采用学生可熟练演奏的乐器,例如:口风琴、竖琴、口琴等练习演奏音乐主题。 ⑤学生演唱并熟记音乐主题。

⑥复听《二泉映月》,音乐主题在作品中以变奏的形式出现了几次?

教师小结。

8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⑦作品中是如何进行变奏的?音乐情绪又有哪些变化?

教师:对比聆听变奏一与变奏二音乐片段,分辨出其旋律上有何异同?

教师小结。[www.61k.com)

3、简介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三)、小结

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

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2、欣赏:《春江花月夜》。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古典音乐名曲的欣赏,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学习熟悉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与“换头合尾”。

3、复习“鱼咬尾”这一民族音乐旋律发展手法并体会民族调式的风格,了解“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重点:

简单了解民族器乐曲“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民族乐器的音色,并欣赏了二胡独奏曲。那么我们想想把所有的民族乐器放在一起合奏是不是别有特色?下面给同学介绍一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展示民族乐器的图片和民族管弦乐队的位置图,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民族管弦乐队。)

通过大屏幕的图片以及题目,大家能联想到什么?今天欣赏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它是一首有标题的音乐,你能通过标题想象一下它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学生:春天、江水、花朵、月亮。

教师: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张若虚,他用诗的语言描写过春天、江水、花朵和月亮。(板书: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今天我们看看如何用音乐的语言,用民族器乐来描写这些情景的?

(二)、进入新课

1、初听全曲

教师出示乐曲标题并介绍乐段顺序。请同学们初听时注意乐曲的发展规律,特别是每一段音乐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9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教师小结。(www.61k.com)

2、复听选段:江楼钟鼓、花影层叠、渔歌唱晚。

a.引子—江楼钟鼓

教师:我们初听这部作品时,是不是感觉到作品非常有民族性?你们知道这种民族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出示乐曲主题乐谱,引导学生分析乐谱,特别注意结束音,结束在“2”音应该是什么调式?

学生:商调式。

① 视唱这段主题旋律,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

② 视唱乐段结束句并背唱结束句旋律;

③ 启发、学习传统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连锁传递“鱼咬尾”。

b.花影层叠

教师:请同学们听赏,6小节之后,节奏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6小节后节奏变得密集,出现了琵琶用轮指和滚奏的方法演奏的一段旋律。 教师:同学们联想小标题,设想一下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辨听主奏乐器怎样表现“风弄花影,纷乱层叠”。

教师小结。

c.水深云际

①启发、感受江中云、月的倒影及天水合一的意境;

②旋律进行中“八度音程”大跳,表现了水中云的倒影;颤音、波音描绘天水合一的意境。

学生:感受旋律的变化。

d.渔歌唱晚

教师出示乐谱,请学生分析节奏特点,关注后半拍起唱。

教师:在我们中国传统音乐以及民歌中,有很多在表现吟唱时都运用了后半拍起唱的节奏,唱起来很有含蓄之美。

思考乐曲的力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弱—强—弱。

教师:这样的力度力求表现什么场景?

学生:细心聆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e.回澜拍岸

速度快而热情,加之琵琶扫弦技法的演奏,能够感受到渔舟竞归、江水激岸的艺术情境。

f.欸乃归舟(全曲高潮)

①欸乃——拟声词,用来表现摇橹声。

②音乐速度的变化:由慢到快。

③乐器数量的变化:由少到多,实际上是力度的变化

教师:这些音乐中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产生什么联想?

学生讨论。

g.尾声

①感受音乐的意境:归舟远去,一片幽静。

②听辨主奏乐器——箫;

③知吹管乐器——箫。

10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学生:听辨回答问题。[www.61k.com)

了解吹管乐器箫的音色。

h.完整欣赏

①介绍“换头合尾”这一传统民族音乐结构特点。

②思考:为什么几乎每乐段结尾都一样?实际上这首作品如同巨幅山水画卷,慢慢展开呈现春江美景。

③这种创作方式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教师小结。学生思考展开联想。

(三)、小结

1、民族管弦乐队编制。

2、“换头合尾”的音乐发展手法。

3、民族调式的风格。

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二)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唱歌:《凤阳花鼓》

欣赏:《幸福歌》《洞庭鱼米乡》

二、教学目标:

1、在演唱体验和欣赏实践的动态解读中,领略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品质;在与教师共同的学习中,积极思辨、开启心智,初识民歌在其形成的过程中一直有着外向的吸纳和融合与动态流变的特性。

2、在学民歌《凤阳花鼓》和欣赏民歌的过程中,分析歌曲的旋律、节拍、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感受、体验各地区民歌不同的音乐风格;在民歌的学习中,用聆听作品、找出骨干音等方法,辨别民族五声调式。在歌曲乐段的分析中,探究民歌的创作方法——鱼咬尾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

3、能够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准确表达民歌风格的实践能力;欣赏歌曲《洞庭鱼米乡》,对节拍的韵律及变换具有感知能力。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背唱歌曲《凤阳花鼓》。

四、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把握民歌《凤阳花鼓》的风格并加以表达。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学生听《凤阳花鼓》音乐进教室。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凤阳花鼓》。

3、观看视频:介绍《凤阳花鼓》的短片。

11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设计意图:以敲锣打鼓的形式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www.61k.com]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设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范唱,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2、用模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的歌词部分。

(1)教师提问:鼓敲击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用“咚”模唱歌曲的歌词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模唱歌曲,用正确的发声状态歌唱,为学唱做好铺垫。)

3、填唱歌词,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跟着钢琴,慢速地填唱歌词。

(2)解决歌曲的难点部分。

难点部分先学唱歌谱,再填入歌词演唱。

(3)用原速演唱歌词部分。

(4)合着伴奏演唱歌曲,学生唱歌词部分,教师唱衬词部分。

(设计意图:由慢速到原速逐步学唱歌词部分,降低了学唱的难度。歌曲的难点部分先学唱歌谱,在唱准歌谱的基础上再填上歌词。)

4、学生学唱衬词部分。

(1)学生跟琴学唱衬词部分。

(2)加入力度处理衬词部分。

(设计意图:衬词部分是这首歌曲比较有特点的地方,进行了强、弱的力度处理,使衬词部分活泼、有趣。)

5、学生合着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6、进行歌曲处理。

(1)为歌词部分加入二声部演唱。

(2)在教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由齐唱歌曲到二声部演唱歌曲,丰富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感染力。)(三)、对比欣赏歌曲《幸福歌》《洞庭鱼米乡》

初听湖北民歌《幸福歌》

教师:作品展现了怎样的情绪?在演唱形式上运用了何种方式?

学生:生动活泼,情绪热烈欢快,具有乐观向上的态度。领唱和齐唱。

教师:这首歌曲采用了民歌中常用的演唱形式“一领众和”。请看谱例,“领”的旋律与“和”的旋律,在旋律发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旋律基本相同。

教师:乐句很相似,“和”在“领”的旋律上发展而来。

教师:现在由老师来“领”,同学们来“和”,我们唱一唱。(教师领的时候速度渐快、力度渐强。)

教师:老师在演唱时在音乐要素上出现了哪些变化?你们也跟着变化了吗?老师“领”的力度和速度影响了大家的“和”,“领”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领”是指挥者,“领”掌握了节奏。有了指挥,就能步调一致。“领”带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使情绪更热烈了。

(设计意图:演唱情绪、演唱形式是本曲突出的特征。问题设计既明确了所要关注的内容,又给学生留出听辨及思考感悟的空间,带领学生一起参与体验,能更好地总结演唱 12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形式上的特点。[www.61k.com))

2、教师简单的分析歌曲

3、初听湖南民歌《洞庭鱼米乡》

①教师:作品描绘了怎样的一幅壮美的画面?

学生:白矾远影的湖光山色,湖区人民的淳朴乡情尽在歌声之中。

②分析作品

(设计意图:发给学生学案,认真聆听音乐后,以填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 ③了解此曲创作背景,总结再生型民歌的特点。

(设计意图:民歌来源于劳动人民,音乐家的创作更离不开民族的沃土。)

(四)、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民歌,领略了江淮和荆楚地区不同的民歌风格和音乐文化。民歌是我们民族的魂,是民族文化的基因,它延续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不仅需要我们传承,更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光大。

(五)作业

欣赏钢琴曲《花鼓》片段,此作品是由哪首民歌改编而成?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内容多,检测在课后作业中完成。让学生体会钢琴曲《花鼓》对民族传统音乐既是传承、发展,又是创新。)

教学反思:

首先将安徽黄梅戏唱段与戏曲、美景的图画结合,给学生第一次感受。有了安徽戏安徽景的渲染,教师提出让学生唱出歌曲韵味的要求得水到渠成。

《凤阳花鼓》作为一首喜庆歌曲,还要唱得活泼、热烈。于是,给学生第二次视听冲击,选择凤阳花鼓队在喜庆节日里的表演和演唱会现场情绪激昂的互动演唱,两个场景的展示,学生会通过歌声告诉老师:什么叫热烈,什么叫欢快!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姑苏行》《将军得胜令》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我国江南地区多元化的民族音乐文化,探究传统音乐的表现方式与艺术魅力。

2、聆听作品,了解《将军得胜令》中使用的打击乐器,进一步了解这些乐器的音色和特点,并通过打击乐段落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段落分析;分段对比欣赏《姑苏行》,进一步了解乐曲的结构及每一段的音乐情绪。

3、欣赏《将军得胜令》,了解作品“夹吹夹打”的表演方式;在视唱《姑苏行》主题音乐的同时,初步了解笛子谱中对技巧的记谱及吹奏方法。

三、教学重点:

1、欣赏《姑苏行》,欣赏自主进行段落分析,并视唱主题。

2、欣赏《将军得胜令》,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段落分析。

四、教学难点:

对《将军得胜令》的段落分析,了解“夹吹夹打”的表演方式。

13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复习歌曲《凤阳花鼓》。[www.61k.com)

(二) 欣赏《将军得胜令》

1、 完整欣赏作品。

教师:聆听作品,了解作品的情绪及表现内容,并关注乐曲中运用了哪些打击乐器?学生:作品描写了英雄凯旋归来时的欢腾景象。作品情绪热烈、欢快,用到了十面锣、排鼓、小锣、小鼓、木鱼等打击乐器。

乐曲由四个段落+尾声组成,每个乐段之间都由锣鼓乐过渡连接。

2、 复听几个打击乐段落。

教师:打击乐在这个作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咱们再来欣赏这几个片段,认识这些乐器的同时,关注一下它们的音色。

学生:进一步聆听、观察、了解这些打击乐器。

教师:这里使用的最重要的打击乐器是什么?

学生:十面锣。

教师:介绍“十面锣”

3、了解浙东锣鼓。

4、教师:哪位同学知道这首作品是什么地区的音乐?

学生:我国南方地区。

教师:介绍浙东锣鼓。

(三)欣赏《姑苏行》

1、初听作品。

教师:出庭乐曲,作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能否根据乐曲的旋律判断其地域?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根据速度变化,简单划分段落。

学生:乐曲是一首笛子独奏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节奏轻松明快,如同一幅江南美景的水墨画卷。

教师:(出示乐曲名称):《姑苏行》是一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笛子独奏曲,乐曲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浓郁的江南风味。

教师:在曲式结构上作品采用了带引子的三段体结构,引子A+B+A’,段落非常清晰。

2、简介作者。

3、旋律特点。

教师:分别欣赏两句旋律,听一听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两句有相似的地方,其中一句被拆成了两句。

4、观察乐谱并进行分析。

5、简单介绍曲笛。

6、完整的欣赏作品,进一步感受这首作品的艺术魅力个风格特点。

14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四)小结:

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 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

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www.61k.com]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

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斑鸠调》。

欣赏:《赛龙夺锦》《赤兔嘶风》。

二、教材分析:

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

灯歌是人们在农闲时的一种自娱自乐的载歌载舞的以唱丰收、唱太平年景、贺新年为主的歌曲。曲调欢快活跃,常伴以锣鼓或丝竹乐队的伴奏。因为唱词头一段以“斑鸠鸟”为引题,故又称“斑鸠调”。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音乐作品的演唱和欣赏,认识并了解我国赣南、福建、广东的音乐艺术

作品,能够对当地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聆听并学唱《斑鸠调》,体会赣南民歌特点;欣赏乐曲《赛龙夺锦》,了解广东音乐

的特点及代表乐器;欣赏《赤兔嘶风》,认识福建南音这一音乐艺术形式。

3、了解赣南民歌是客家的支脉,强调五声徵调式、小三度和纯四度的乐理知识;了解

广东音乐、福建南音的主要演奏乐器,具备判断其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能够区分广东音乐、福建南音。

四、教学重点:

准确学唱《斑鸠调》的旋律和歌词。

五、教学难点:

辨析广东音乐和福建南音所用的主奏乐器音色。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音频。

教师:听完歌曲,你们眼前勾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

教师:曲中有哪几种动物在歌唱春天?(斑鸠、杜鹃、哈蟆)

教师:这首歌曲是赣南客家民歌《斑鸠调》。《斑鸠调》原名《上山调》,是流行于赣南

的客家民歌,曲调原是赣南的一首茶歌。

(二)学唱《斑鸠调》

1、再听歌曲

教师:我们再次聆听《斑鸠调》

①想一想它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是齐唱还是重唱、对唱?

②这首歌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15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③它属于什么调式?

学生:对答、齐唱。(www.61k.com]

教师:一问一答(范唱前两句),“春天嘛个叫(哟嗬嘿)”,“嘛个”是“什么”的意思,这是问句;“春天斑鸠叫(哟嗬嘿)”,这是答句(师唱问句生唱答句)。前两句一问一答,后两句齐唱。这首歌有几个乐段?

学生:一个乐段。

2、学唱歌曲

教师:单乐段,它有几个乐句?来一起视唱旋律。

教师:它有几个乐句?

学生:两句。

教师:分别是那两句?

学生:第一句第1小节至第四小节;第二句第5小节至结尾。

教师:这是一首两句体单乐段的歌曲,结束音落在哪个音上了?

学生:5音。

教师:那么从终止音5能判断出《斑鸠调》是什么调式吗?

学生:五声徵调式。

教师:下面我们填上歌词,学唱这首歌。感受赣南民歌的特点。

小结赣南民歌的特点。

教师:在我国的丝竹乐中除了江南丝竹还有广东音乐和福建南音。下面我们就分别欣赏它们各自的代表作。

(三)欣赏《赛龙夺锦》《赤兔嘶风》

1、欣赏《赛龙夺锦》

教师:聆听《赛龙夺锦》,想一想它是不是广东音乐?

学生:是广东音乐。

教师: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又叫《龙舟竞渡》,作品是广东音乐名家何柳棠的代表作。 教师:《赛龙夺锦》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赛龙舟的场面。

教师:什么节日赛龙舟?

学生:端午节。

教师:简介《赛龙夺锦》

教师:下面我们再次欣赏,同学们边聆听边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另外,听一听音乐中有哪些你熟悉的乐器。

学生:唢呐、扬琴等。

教师:有没有听到音调高的胡琴在演奏?

学生:有。

教师:介绍胡琴——高胡。

2、欣赏《赤兔嘶风》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福建南音套曲《八骏马》中的一个片段《赤兔嘶风》,能不能从音乐中感受到骏马展足的动态,聆听时,辨析一下乐曲中有哪些乐器。

学生:笛、二胡、箫、三弦、琵琶等。

教师:介绍曲颈琵琶

教师:能感受到骏马走路的步态吗?是从旋律中还是从节拍的律动中感受到的呢? 学生:从节拍的律动中可以感受到骏马走路的步态。

教师:它的节奏近似民间“马腿”的鼓点,这种节奏在《八骏马》全曲中反复出现。 16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唱了江西赣南民歌《斑鸠调》,它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歌舞音乐;欣赏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和福建南音《赤兔嘶风》,了解了除江南丝竹以外的丝竹乐器以及它们的主奏乐器。(www.61k.com)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应很好的继承并发扬光大。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让学生听《斑鸠调》的时候,初听歌曲时,有的学生做出一些表情,皱紧了眉头表示听不了这种女高音的唱腔,有些同学甚至把耳朵堵上,以表不满的情绪。听完一遍后,我没有直接对这首歌曲作任何讲解,再用扁平的声音与通俗随性的声音又作范唱,提出问题:“这次听完以后,大家觉得哪种声音更合适来演绎这首《斑鸠调》来赞美春天呢?”学生的回答很另外满意,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教师的范唱与比较,在听觉上渐渐能辨别美声、民族、通俗在歌唱中的一般特点,了解到演唱形式是与歌曲的内容、形式、音域相结合的。

本课时,多以讨论形式为主,进行师生交流。对于学生中普遍喜欢流行音乐形式的歌曲,在意识中很多同学体现的是对当今潮流推动下,对高雅音乐与经典音乐审美的不适应和意识减弱的现象。另外音乐课本中曲目内容缺乏更新意识也为其中原因。我想,教材与学生时代、现实生活不能作到相结合与统一,而导致音乐课难以融入到学生心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二)—欧洲与大洋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桑塔·露琪亚》

二、教材分析: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船歌,3/8拍子,二部曲式. 第一乐段音域集中在中音区,旋律平稳,由于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运用,这段音乐张弛有度,使人感受到波浪微微荡漾的感觉。第二乐段音域突然扩大,多集中在高音区,旋律呈现4个大山谷形起伏,乐句都以高音开头,小跳往下而后大跳往上,音符上多标以重音记号以加强本乐段力度,节奏方整,音乐形象地展现了意大利船夫的热情与豪爽。

该曲结构规整匀称,旋律宛转抒情,3/8拍的韵律富有动感,犹如微风吹拂海面,微波在轻轻荡漾,描绘了人们在海面荡舟的动作节律,加上吉他式的和弦伴奏,生动地描绘出海面上宁静的月夜、摇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显示出意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桑塔.露琪亚》的欣赏和演唱,让学生充分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和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与奔放,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2、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四、教学重难点:

旋律中出现的变化音以及高音能够准确演唱。

五、教具准备:

17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多媒体设备,电子琴,录音机、音像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www.61k.com)

1、在《桑塔.露琪亚》的音乐声中欣赏意大利风光。请同学们通过短片,讨论所听到和看到的内容。(世界上有很多宏伟的建筑和美丽的风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洲去领略意大利民歌的浪漫和风情吧。)

学生回答:威尼斯 贡都拉 《桑塔.露琪亚》船歌 歌曲节拍3/8

老师补充:这种三拍子的,给人摇晃荡漾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音乐体裁就是意大利船歌。这种体裁的产生发展与威尼斯的游览船——贡都拉有关。

威尼斯是一个水上城市,全市一共有100多条大大小小的运河。水上的贡都拉就是人们的交通工具。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贡都拉的船身特点,首尾均有翘起,适宜在水巷中航行,这种船体多漆成黑色,用单桨划船。船家们都喜欢唱当地的民歌,歌曲节奏韵律与划船节奏韵律一致,久而久之形成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师讲解:在那不勒斯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海滩。它是以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看做是美好幸福的象征,这就是桑塔露琪亚。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桑塔.露琪亚》。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6页,下面由老师来范唱这首歌曲,在我唱的同时,请同学们感受一下音乐,并对照歌词,听听这首歌都描绘了那些景色?(自弹自唱)

(二)、老师范唱、(学生对照歌词,感受歌曲描绘了哪些内容?)(描绘出海面上宁静的月夜、摇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显示出意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

(三)、初步感受,学唱新歌。

1、出示旋律,用以下旋律哼唱出自己的感受。

3/4 5 5. 1 | 17 7- | 4 4. 6 | 65 5- | 师弹琴,生哼唱。

第1遍 师示范,学生找气流从鼻孔中出来的感觉。

第2遍 口中象含口水,鼻子闻到了海水的腥味,脸上吹拂着海风。

第3遍 闭眼想象声音从头顶出来一直传到海面上。

第4遍 随海水边摇晃边唱。

第5遍 保持状态改用lu母音唱。

2、学唱第一乐段。

⑴随琴哼唱第一乐段,体味乐段中有几个起伏?(4个)

找出4个顶点的位置,想想有什么奥妙?(2小节一个起伏,顶点出现很有规律,都出现在2小节中间。)

⑵用手边划旋律线边哼唱体会旋律起伏所形成的荡漾感。

⑶听辨两种旋律有什么不同?

a.有附点节奏

b.没有附点节奏(附点节奏推出了音乐的起伏。)

a.有十六分节奏

b.没有十六分节奏 (十六分节奏加强了音乐的荡漾感。)

⑷视唱乐谱,找出自己感觉唱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

⑸想象美景,演唱歌词。

3、学唱第二乐段。

⑴随琴声视唱乐谱,注意抓住第二乐段的特点:高,强。

18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⑵边哼唱边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起伏,想一想与第一乐段起伏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是从低到高再到低,象山形,而第二乐段是从高到低再到高,是山谷形。(www.61k.com))

4、复听廖昌永演唱的《桑塔.露琪亚》,边欣赏边想象如果此时你在桑塔露琪亚海滩上漫步。你的心情如何?

在哼唱了熟悉的旋律之后,优美的歌声再次响起,同时提问:“他在呼唤谁来到小船上?”有学生说,是请乘船的人;去观光的人;邀请桑塔露琪亚。那邀请她干什么呢?你想象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议论纷纷,答案不一。这时,老师伴随着悠远的歌声,将故事娓娓道来:露琪亚是一位那不勒斯出生的女教徒,后去西西里岛传教,遭到迫害,殉教身亡。原来,桑塔露琪亚中的‘露琪亚’原文意为‘光明’,后被引申到天主教里,指驱走黑暗,带来光明的圣女(也就是光明女神)。后来为了纪念被封为光明女神的露琪亚,就把那不勒斯郊区的一个小港口,命名为桑塔露琪亚(santa lucia,圣露琪亚)。下面就用我们美妙的歌声来呼唤光明女神的到来吧.

6、完整演唱。在第2乐段时边唱边表演船夫招徕游客的动作。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演唱的两首歌曲都是来自于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美丽国家——意大利。其实在欧洲蕴藏着很深的民间音乐文化,他们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她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语言。所以,我们以后不仅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音乐,还应该多接触、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让我们通过音乐来和世界接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演唱歌曲时的发声和气息的技巧,把演唱的技能技巧融合在教学之中,学生并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始终以音乐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音乐,又增加了知识内涵,丰富了情感世界。学生一边划船一边唱歌,歌曲的节奏韵律和划船的动作一致,很自然地感受到船歌这种音乐体裁形成的条件和背景,船歌所特有的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摇荡动感的韵律。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体裁,让学生感到自然、生动,易于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吹竖笛;

2、欣赏:《弗拉门戈》、《优雅》。

一、教学目标:

1、在主动探寻中了解欧洲及大洋洲音乐文化特点,开阔视野,学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事了解音乐元素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地图明确欧洲音乐文化分区;通过竖笛吹奏和赏析《波兰圆舞曲》,初步感受、了解波兰音乐文化风格——特别是节拍特点及相关知识;通过对《弗拉门戈》的赏析,进一步感受、体验西班牙音乐中节奏的独特魅力;通过欣赏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感受风笛独特的音色及五声音阶的旋律特点。

3、掌握竖笛1、2、3、4四个音的演奏指法,熟练演奏《波兰圆舞曲》,体会快速三拍子的节拍特点;了解西班牙弗拉门戈节奏特点及苏格兰风笛音色、五声音阶旋律特点。

二、教学重点:

感受欧洲极具代表性音乐的特点,了解其文化。

19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三、教学难点:

竖笛准确演奏民歌《波兰圆舞曲》,做到气息平稳、音色干净、声部和谐。(www.61k.com]

四、教具准备:

六孔竖笛一支、六孔竖笛多媒体课件介绍、构造及演奏姿势图、竖笛演奏曲音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律动练习

3、检查出勤及学生带竖笛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体会了船歌的摇曳荡漾,今天让我们继续在欧洲漫游,第一站是波兰(在地图上标出波兰的地理位置)。

(三)、新课教学:

1.学习演奏竖笛:《波兰圆舞曲》

(1)学唱《波兰圆舞曲》旋律

①听琴,默唱高声部旋律,分析曲式结构,找出相同乐句。

②学生边划三拍子图示边随琴默唱,做到节奏准确。

(2)学习竖笛123、4的演奏指法。

①随琴分声部演唱旋律,找出与竖笛指法相对应的唱名。

123、4演奏指法图,先采用无声的方式练习指法,待熟练后再进行有声练习。

③教师出示竖笛音级指法图,复习已学过的各音级指法,随教师手指图谱熟练变换各音指法。

(3)分声部练习吹奏《波兰圆舞曲》。

(4)合奏全曲。

教师重点强调气息平稳、音孔闭严。

2、欣赏《弗拉门戈》

(1)导语:刚才我们感受了波兰舞会上起伏荡漾的圆舞曲,现在让我们大家再到西欧的西班牙去感受那个国度里音乐的魅力吧!

(2)欣赏一段《弗拉门戈》视频,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

教师:弗拉门戈是一种源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民间歌舞,其表演形式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吉他伴奏、感受其节奏特点)

学生用拍手和踏脚的方式表现弗拉门戈典型的节奏型

教师:弗拉门戈是西班牙国粹,就像我国的京剧艺术。

3、欣赏《优雅》

(1)教师:刚才我们体验了来自欧洲的两首舞曲,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苏格兰的民间乐曲,听后回答:演奏乐器是什么?旋律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

(2)介绍乐器——风笛

播放视频或图片,了解其构造和音色特点。

(3)介绍苏格兰民间音乐 教师出示教材谱例,播放音响,要求学生边听旋律边看谱例,并说出其旋 20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律特点——五声音阶。(www.61k.com]

(四)小结

1、欧洲音乐丰富多彩——原生态的弗拉门戈舞曲、欢快热烈的华尔兹、音色独特的风笛等等,它们就像一朵朵奇葩,屹立于世界艺术殿堂。

2、知识点回顾

(1)“五声音阶”在哪些国家乐曲中出现过?请在下列国家中选出并说出其不同之处。(中国、日本、苏格兰、朝鲜)

(2)将下列乐器与所属国家连线

笛 日本

尺八 中国

伽倻琴 苏格兰

风笛 朝鲜

教学反思:

竖笛教学一定要注意规范化。从演奏姿势到手形、用气都要一丝不苟,认真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竖笛教学可以分散在各节音乐课中进行,也可以集中一节课进行。学生有了竖笛后,不管有没有兴趣,会不会吹,都会乱吹,一声高过一声,此起彼伏,这时候,老师就要对这种“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我要求学生做到:在课内要做到行止一致,可以在课间和家里进行练习。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卡拉卡拉》、《哈卡·马努马努》。

2、知识与实践:大洋洲地理、人文概况;汤加、马克萨斯地区的音乐舞蹈风格特点。

3、演唱:《剪羊毛》。

二、教学目标:

1、欣赏马克萨斯群岛舞蹈《哈卡·马努马努》、唐家王国武道《卡拉卡拉》,在欣赏中感受大洋洲的音乐舞蹈风情,体会不同地区音乐文化的审美感受。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或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马克萨斯群岛及汤加王国;通过欣赏《哈卡·马努马努》《卡拉卡拉》两种舞蹈,尝试用类比的方式探寻两种舞蹈之间的联系;演唱歌曲《剪羊毛》,通过分组合作进行音乐创编。

3、大致了解大洋洲马克萨斯群岛,汤加王国的自然习俗和人文习俗;通过对《哈卡·马努马努》的模仿掌握这种舞蹈的基本手位和舞态,并尝试了解当地地理和历史人文对音乐舞蹈文化形成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

对两种舞蹈的欣赏、实践体验。

四、教学难点:

地理、历史、人文因素对这两种舞蹈风格形成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大洋洲风情的舞蹈视频。

大洋洲因为地理、历史的关系,一直很好地保持原著民的风情,他们的音乐文化有鲜 21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明的海洋文明特色,值得我们去探寻。[www.61k.com]

(二)、进入新课

1、汤加王国的《拉卡拉卡》。

(1)播放《拉卡拉卡》舞蹈视频,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这一段拉卡拉卡舞蹈,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2)知识传授

a.汤加王国简介。

b.拉卡拉卡舞蹈简介:形式、内容、社会功能。

(3)再次欣赏舞蹈《拉卡拉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歌唱和舞蹈的分工是如何进行的?

学生:歌唱为混声合唱;舞蹈为男女分组,他们同时表演不同的动作。

教师小结。

2、马克萨斯群岛的《哈卡·马努马努》舞蹈。

(1)马克萨斯群岛简介。

(2)哈卡·马努马努介绍。

(3)欣赏舞蹈“哈卡·马努马努”。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表演者在服饰、装扮上有什么明显不同于其他舞蹈的特点? 师生研讨。

通过观察欣赏学生能够了解“哈卡·马努马努”的服装、表演特点。

(4)再次聆听“哈卡·马努马努”的片段,找出典型节奏。

(5)以《剪羊毛》为内容,用《哈卡·马努马努》的形式,学生分组表演。

学生演唱《剪羊毛》。

教师:《剪羊毛》是大洋洲澳大利亚的一首非常著名的民歌,是一首旋律性很强的歌曲,那么相对于以级进为主的《哈卡·马努马努》,《剪羊毛》在旋律的进行上多了什么呢?

学生:多了一些跳进。

鼓励学生改编,教师在旁边观察并指导。

(三)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领略到爱好自然、热情好客的大洋洲原著民的音乐和舞蹈。在大洋洲还有许多不同的岛屿,他们都有各自的音乐、舞蹈。以后有机会,请同学们多加关注。

教学反思:

一节音乐课结束了,但这节课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应该是久远的,这首歌的旋律应该能永远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歌曲所蕴涵的对劳动、对生活热情更是影响着学生对生活、对劳动的态度。这节课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老师和孩子们一样,在一次次的磨砺当中不断成长,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会发现问题的慧眼,有一种愿意为音乐教学投入精力的热情,我们每个人都能千锤百炼出好课。

22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唱歌:《音乐之声》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音乐之声》,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www.61k.com]

2、在聆听歌曲中初步学习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结合发声练习熟悉歌曲旋律,掌握缓呼缓吸的换气方法;对歌曲中的变化音采用先对比听辨,再用模唱的方法进行学唱;通过聆听、对比、讨论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把握,并能通过声音体现出来。

3、在歌唱中学习气息的控制,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复习弱起小节,能够在前奏结束后准确地进入演唱;能准确表达歌曲中的音乐情绪,准确演唱《音乐之声》的旋律和歌词。

三、教学重点:

准确掌握歌曲《音乐之声》的优美旋律及演唱情绪的变化,了解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以及变化音。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do re mi》。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回忆一下这首歌曲的曲名是什么?是哪部电影里的插曲?你能讲出电影的故事梗概吗?

(二)进入新课

1、初听歌曲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歌曲《音乐之声》。

(1)感受音乐的情绪,歌曲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感受主人公玛利亚的性格特点。

(2)对比分析《音乐之声》与《do re mi》因为哪些音乐要素不同而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

(3)两首歌曲有共同之处吗?

学生:谈感受。

2、歌曲介绍

3、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速度的变化

请学生挥“V”字拍聆听歌曲,注意弱起拍的进入要准确。

(2)复听歌曲。

(3)发声练习

用歌曲的第一乐句作哼鸣发声练习。

(4)学唱旋律

指导学生找出并分析乐句阶式进行的旋律特点。

(5)加入歌词

(6)歌曲处理

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加入表情术语(深情地、舒展地、稍快活跃地),力度术语(渐弱、渐强、mf、mp),对歌曲演唱加以处理。提示学生对歌曲情绪的把握,用歌声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3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音乐之声》。(www.61k.com]

(三)小结

影片中故事的发生地是享有“音乐之乡”之称的奥地利萨尔兹堡,是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乡。浓郁的音乐氛围使这一片优美的自然风景更具灵气。影片体现出来的真善美是献给人类灵魂的音响礼物,这种美我们将继续传唱。

(四)作业

学生选择适当的时间完整欣赏《音乐之声》这部影片,体会影片以及歌曲的魅力。 教学反思:

“细节决定成败”!在这节课中,我不仅注意了整体的设置,更注重了细节的把握,体现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例如:教学语言简练;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紧密;教态亲切自然;另外,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找到精美的电影剧照和电影视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最直观的视觉享受和最优质的音乐听觉享受。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悍牛与牧童》

2、欣赏:《日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悍牛与牧童》《日出》,能够对本课时所学的电影音乐产生兴趣。

2、聆听《悍牛与牧童》这首电影配乐,让学生听音乐选择画面,使学生真正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欣赏《日出》,想象乐曲所表现的情景,并了解其在影片中的应用。

3、能够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积极参与探讨电影音乐的特点;能够体验、领会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能用所学的电影音乐的知识,为电影片段或画面选配合适的音乐。

三、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感受、体验乐曲的艺术美,了解其在影片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

理解电影音乐的作用与类别。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给同学们播放两段视频,观看无背景音乐动画片《狮子王》片段,再看有背景音乐的《狮子王》片段,思考问题:

1、两段视频有什么不同?

2、有背景音乐的片段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教师:音乐能给我们带来更强烈的视听感受。

(二)进入新课

1、播放无声动画片《悍牛与牧童》

(1)画面表现了什么内容?

(2)应该为画面配什么样的音乐?

学生分组讨论《悍牛与牧童》表现的内容,并试着为其选配音乐。

24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播放有声动画片《悍牛与牧童》

(1)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人声、笛声、牛叫、打击乐器)

(2)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选配画面。(www.61k.com]

(3)为什么这样安排?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4)为什么牧童能把牛驯服,说明什么道理?

3、练习:分析电影场景,选择适当的音乐。

(1)播放两段没有音乐的电影画面之后,再播放四个音乐片段,让学生进行分析,这两段电影换面适合选用什么类型的音乐?

画面:《音乐之声》片段、《猫和老鼠》片段

音乐:《土耳其进行曲》、《猫和老鼠》音乐片段、《do re mi》、《单簧管波尔卡》

(2)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一名代表发言,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注意让学生说明选择的原因,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3)播放配乐之后的两段电影画面加以验证。

4、欣赏《日出》

(1)导入:

教师:给大家播放两段电影短片,请大家分析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播放香港影片《长江七号》和美国影片《超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相同的配乐。

(2)进入新课,简介作品创作背景。

教师:两部影片相同的配乐诗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所创作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乐章《日出》。

(3)听作品,想象乐曲所表现的情景。描绘一下从乐曲中感受到的情境?

乐曲表现的是日出时辉煌而壮丽的情景,作曲家利用了早晨鸟啼等声音形象,使听众借助联想产生“早晨”的视觉形象。

(4)复听作品并分析。这首作品还被其他影视作品采用,如美国影片《2001太空漫游》《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它代表了影视作品中的一个类别,在影视作品中运用已创作的音乐作品进行配乐,了解音乐的丰富功能和灵活实用性。

(5)完整欣赏《日出》。

(6)什么联想一下还有哪些影视作品运用了已创作的音乐作品进行配乐?

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感受了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已创作的音乐作品在影视配乐中的应用,在以后我们观看电影、电视时,可以关注其中的音乐并加以分析。

教学反思:

《悍牛与牧童》是选自电影动画片《悍牛与牧童》的音乐,它始终配合动画片牧童驯服悍牛的剧情发展。作者运用了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使音乐与画面、情节紧密配合相得益彰。

让学生利用音乐的表现选择画面,讲解音乐表现的特点,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25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欣赏:《你是这样的人》

二、教学目标:

1、能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你是这样的人》,尝试用自己 设计的力度、速度和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感。[www.61k.com]

2、感受诗、歌、画、摄影等艺术作品,是如何塑造总理 的光辉形象、表现人们对总理的深厚情感。体会音乐及相关的诗歌、美术、摄影作品塑造任务形象的特点。

3、能对表现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音乐感兴趣,从中感受 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情怀和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人民对总理的热爱、崇敬之情。

三、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使用了一组歌颂周恩来总理的音乐、诗歌和美术作品。

主要歌曲:《你是这样的人》是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而作的大型电视艺术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歌。歌曲以深刻凝练的语言。表现了人们对周总理的敬仰之情,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深切缅怀和无限爱戴。这首歌曲融合了西洋歌剧、音乐剧和流行歌曲的诸多元素、听来荡气回肠。大调式,4/4与5/4的变换拍子,结构是带再现的单三部式。第一段由“3 2 4 ? 3 | 2 — 6 — | ”的核心音调发展而成,旋律深情委婉,抒发了人们对总理的无限怀念和痛失总理的哀思之情;第二段由两个平行乐句构成,“ 1 2 | 3 6 — ”的音调反复出现,仿佛是人们对总理的热切呼唤,情绪悲壮,第二乐句的“ 1 2 | 3 7 — ”把全曲推向高潮,人们对总理的怀念崇敬之情。如火山般迸发出来。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相关的诗、画和摄影作品:《雪花赋》片段(朱琳朗诵) 《沉思中的周恩来》(洛迪拍摄)、《人民和总理》(周思聪画)、周总理你在哪里?》(配乐诗朗诵)。

四、教学重点:

体验、感受歌曲的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包含深情 地演唱。体会音乐及相关的诗歌、美术、摄影作品塑造任务形象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通过讲故事、欣赏、体验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之情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感受音乐)

请同学们观看投影,让我们来欣赏我国第一男高音戴玉强演唱的一首歌曲片段,投影《你是这样的人》,让学生感受音乐,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老师补充:周总理是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光辉的人物之一,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为中国与世界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既有多方面的卓越才能,又有高尚品德和宽广的胸怀。虽然他离开我们已经快三十年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仍然在人民之中广为流传,他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在纪念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十二集大型电视系列片《百年恩来》,你们刚刚看见听到的就是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你是这样的人》。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这首感动中国的《你是这样的人》。(多媒体板书课题《你是这样的人》)

(二)新课:学习《你是这样的人》

1、多媒体播放《百年恩来》主题曲片段。

2、学生朗读歌词。多媒体投影歌词,录音机录下

3、轻声跟着音乐哼唱。(CD)

26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打击典型节奏型、找出运用5/4拍子的地方并打击节奏,提醒演唱顺序及反复记号(黑板板书)

4、跟琴带词唱一遍,注意提醒学生唱准附点节奏和大跳音程。(www.61k.com)

5、带词演唱。演唱要求来进行指导,要求气息连贯,吐字清晰、柔和,注意口腔的打开。

6、再次欣赏戴玉强演唱的《你是这样的人》

两分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设计的力度、速度和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情感。

7、分组演唱

8、比较朗读和歌唱(播放录音片段)

老师总结:歌曲除了有歌词还有音乐,而且音乐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音乐的表达方式也有规律,平静时旋律起伏要小一些,节奏平稳一些;激动时节奏密集一些,旋律起伏大一些。力度、音区都有变化,有了音乐,人的情感能得到更丰富的表现。(投影板书)

同学们!大家看了歌颂总理的艺术作品,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总理是多么地受世人的爱戴!同时意识到他是怎样一个人,让我们再一次用我们的歌声来表达我们对敬爱的受总里的深切怀念吧!(跟CD音乐演唱)

(三)结语:(播放《你是这样的人》)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你是这样的人》,并欣赏、表演了一组音乐作品,感受和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敬爱的周总理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周总理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辛德勒名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初步了解音乐的姊妹艺术——影视音乐。

2、通过对本节课所接触的音乐进行了解与感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并乐于参和讨论相关话题。

3、在鉴赏影视音乐的过程中,能初步区分主题歌、插 曲、主题音乐及场景音乐;能简述出音画“对位”及“同步”的表现手法和涵义。

4、 在为影视片段配乐的活动中,能根据特有的影视画面,尝试选择恰当的音乐为电影画面进行配乐。

三、难点与重点:

1、重点:影视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2、难点:理解影视音乐分类的特点和要求。

四、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学唱有关影视方面的音乐作品和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图片、音响、音像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对比导入、激发兴趣:(约5分钟)

27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1) 师:我们首先观看三段电影片段,找出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然后请你谈谈观看后的感受(允许学生在观看过程中小声讨论;教师也可以用一定时间运用学生所收集、整理的材料作为导入,然后再进行电影片段视听的教学活动)。[www.61k.com)

2) 观看三遍《无间道ⅱ》片段(第一遍有画面、没有声音;第二遍是配一段欢快的电子乐;第三段是电影原音画面)。

3) 学生对所观看的电影片段展开讨论并表达自己或小组的感受。 4) 通过三遍的观看,学生讨论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地位和音乐与电影的关系(师生讨论与交流)。

5)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音乐在现代电影中是必不可少的艺术成分,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探讨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2、欣赏与体验

1) 了解影视音乐的发展过程(约4分钟)

(1)播放无声电影的片段,通过提问 “这是哪位喜剧大师?他用什么来向观众表达和诠释剧情呢?”。(喜剧大师卓别林用丰富的表演经验和精彩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剧情)

(2)教师简单介绍影视音乐的发展历程及表现形式。(课件演示) 2) 影视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 —— 插曲(约8分钟) 《牧羊曲》

(1) 学生观看电影《少林寺》片段,教师同时提出第一个问题:此曲表现了女主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2) 师生共同分析此曲的歌谱、配器、歌词,体会歌曲本身的艺术魅力。

3) 影视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 —— 场景音乐(约6分钟) 《卧虎藏龙》

(1) 引导学生欣赏电影《卧虎藏龙》的场景一和场景二,思考与对比这两个场景音乐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又是怎样表现特定内容的?(课件演示)

(2) 学生交流与探讨,教师小结。(音画同步)

4)影视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 —— 主题音乐(约9分钟) 《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

(1)教师介绍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相关背景。(课件演示)

(2)出示主题音乐的曲谱,通过曲式分析、哼唱主题旋律、分段欣赏、完整欣赏等手段来感受音乐。

(3)观看电影的高潮部分(主题音乐第一次非常突出而完整地出现的片段)。 学生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非常投入,大部分同学被音乐所感染。

5)影视音乐的表现形式之一 —— 背景音乐(约5分钟) 《辛德勒的名单》(童声合唱)

(1) 观看《辛德勒的名单》片段(无声,犹太人被屠杀,男主人公心灵受到撞击的场景)后,给学生提供三段音乐,让学生聆听并讨论哪一段音乐是电影原音(第一段是《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音乐,由小提琴奏出的哀伤音调,第二段是一段具有恐慌紧张气氛的音乐,第三段的旋律纯净、节奏简单的童声合唱)。

(2)师生交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选择音乐的理由。

(3)播放电影原音,音乐是与电影画面屠杀背景形成对比的第三段音乐 —— 童声合唱。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并讨论为什么电影采用这段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4)教师:《辛德勒的名单》的音乐巧妙地运用了音画对位的手法,表现出渴望生命延续而无奈的祈祷,突出了影片所要表现的深刻主题,并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简单讲解音画对位)

(5)通过课件出示童声合唱曲谱,师生共同哼唱,进一步加强感受。(如时间允许)

3、活动与探究

(1)请为画面配乐:(约4分钟)

28

渴望春天音乐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出示三首不同的音乐和画面,通过聆听和观看引导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交流。[www.61k.com](课件演示)

学生各抒己见,气氛活跃。

(2)表格整理:(约2分钟)

师生共同用表格来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4、 交流拓展:(约2分钟)

师生共同探讨音乐为什么会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组成部分(提醒学生要根据音乐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作为切入点思考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师小结。

29

本文标题:人音版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016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