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知恩报恩,归正五心

发布时间:2018-01-02 所属栏目: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一 : 知恩报恩,归正五心

知恩报恩,归正五心

知恩报恩是人的本性,一旦进入内心,自然会感恩,人一旦懂得感恩,心就会平和下来。进入内心,也就具有了真心,真心是大爱之心,大爱之心犹如春雨,默默地滋润身体,它能让气变得柔顺,让血变得通畅;爱就像春风,能吹散七情的乌云,驱散六欲的牢笼。

有个成语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个是身体开发一定程度的状态,当人体和天地贯通的时候,到流水从脚底开始,涌泉穴的水势大,倒流水就会强大,身体脏腑的修复能力就加强。

当前不论谈做人,还是谈修行, 都要归于中心,人体是1,五心具备方为人。五心:良心、孝心、爱心、忠心、人心。

为什么会有病?忠言逆耳啊!就是在为人处世中,违背了良心,也就给身体留下了坎,这个坎,在佛家称为业障。也可以说是缺德。身体的坎,如果不去疏通,就会投射到外在,表现为不顺心,或者是磨难。

人要有好的命运,一是要运动,一是从五心上下功夫,每件事都做到坦荡无愧,自然身体就在修补中。(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人来到世上,是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听从内心召唤的人,才能成为自己真实的主人。

2014-3-30

二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www.61k.com]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1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www.61k.com)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2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以上性质可简单说成:

1.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www.61k.com]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四)命题、定理

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3.真命题:正确的命题,题设是成立,结论一定成立。

4.假命题:错误的命题,题设是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

5.定理;经过推理证实得到的真命题。(定理可以做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五)平移

1.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变换 (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2.平移的性质

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

3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个点是对应点。[www.61k.com)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有序数对

1.有序数对

用两个数来表示一个确定个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2.坐标:数轴(或平面)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或数对)来表示,这个数(或数对)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并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这样我们就说在平面上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

2.X轴:水平的数轴叫X轴或横轴。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3.Y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或纵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4.原点:两个数轴的交点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

①关于x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②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③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4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三)象限

1.象限: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也叫四个象限。[www.61k.com)右上面的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象限以数轴为界,横轴、纵轴上的点及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一般,在x轴和y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

2.象限的特点:

①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

(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②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到x轴的距离为|y|;

点到y轴的距离为|x|;

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

③各象限内和坐标轴上的点和坐标的规律: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x轴正方向:(+,0)

5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x轴负方向:(-,0)

y轴正方向:(0,+)

y轴负方向:(0,-)。(www.61k.com]

坐标原点:(0,0)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0,

y轴横坐标为0。

二、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一)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的过程:

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和Y轴的正方向。

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

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

(二)用坐标表示平移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把原图形向右(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把原图形向上(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第七章 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三角形的定: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记作:△ABC

6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www.61k.com]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

7.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高: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它所对的边做垂线,所得的线段叫三角形这个边上的高。

2.中线:连接项点和它所对的边的中点,所得的线段叫三角形这个边上的中线。

3.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顶角的平分线与它所对的边相交,所得的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7.1.3 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内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2.外角: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外角。 ①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②三角形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多边形:由有一些线段首位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2.多边形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3.外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4.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7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角线。[www.61k.com)

5.凸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那么这个多边形就是凸多边形,否则就是凹多边形。

6.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7.如果说四边形的一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角也互补。

8.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

9.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n边形的边=(内角和÷180°)+2 ;过n边形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 ;n边形过一个顶点引出所有对角线后,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并且所含未知项的最高次数是1,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有几个方程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方程组。如果方程组中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那么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8.2 消元

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两种解法:一种是代入消元法,一种是加减消元法.

1.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www.61k.com)

2.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向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一、不等式及其解集

1.不等式:用不等号(包括:>、<、≠)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叫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如果a>b,b>c,那么a>c(不等式的传递性).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如果a>b,那么a+c>b+c(不等式的可加性).

性质3: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同乘(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9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如果a>b,c>0,那么ac>bc;如果a>b,c<0,ac<bc.(不等式的乘法法则) 性质4:如果a>b,c>d,那么a+c>b+d. (不等式的加法法则) 性质5:如果a>b>0,c>d>0,那么ac>bd. (可乘性)

性质6:如果a>b>0,n∈N,n>1,那么a>b,且.当0<n<1时也成立. (乘方法则)

9.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www.61k.com]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方法:

可以先把其中的不等式逐条算出各自的解集,然后分别在数轴上表示出 以两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为例,

①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同向左,就取在左边的未知数的解集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此乃“同小取小”

②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同向右,就取在右边的未知数的解集为不等式组的解集,此乃“同大取大”

③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相交,就取它们之间的值为不等式组的解集。若x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此时一般表示为a<x<b,或a≤x≤b。此乃“相交取中

④若两个未知数的解集在数轴上向背,那么不等式组的解集就是空集,不等式组无解。此乃“向背取空”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组:几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不等式合起来,叫做不等式组。

2.不等式组的解: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组成

10

nn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的不等式组的解集。(www.61k.com]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第十章 实数

一、算术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0的算术平方根为0;

2.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3.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4.平方根性质:正数有2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是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立方根

1.立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2.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立方根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三、实数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2、√3

2.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11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12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三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www.61k.com)

三、乘法中比较大小时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c + b×c

六、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

(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具体量)用乘法) 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一个数×几分之几

1、找单位“1”: 在分数句中分数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2、看有没有多或少的问题;

3、写数量关系式技巧:(1)“的” 相当于 “×” “占”、“是”、“比”相当于“ = ”

(2)分数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数=具体量

(3)分数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数)=具体量;单位“1”的量×(1+分数)=具体量

(已知具体量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1

小学六年级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www.61k.com)(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一、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就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除以一个数是乘这个数的倒数,除以几就是乘这个数的几分之一。

乘法: 因数 × 因数 = 积 除法: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规律: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三、比和比的应用

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的后项不能为0.

例如 15 :10 = 15÷10=3/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2、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 路程÷速度=时间。

3、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4、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比的前项相当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分数的分数值。

注意: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二)、比的基本性质

2

小学六年级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www.61k.com]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3.化简比:

(2)用求比值的方法。注意: 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如: 15∶10 = 15÷10 = 3/2 = 3∶2

5.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第五单元: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区别: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本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3

小学六年级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小学六年级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1、百分数化成分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www.61k.com]

2、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三)常见的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4

小学六年级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二)、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www.61k.com)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0.8=80﹪,六折五=0.65=65﹪

2、成数:一成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三)、纳税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应纳税额 = 总收入 × 税率

(四)利息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则:税后利息=利息×(1-利息税率)国债和教育存款的利息不纳税

第六单元:统计

一、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常用统计图的优点:

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的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三、扇形的面积大小: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越大。(因此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比,同时也是该扇形圆心角度数占圆周角度数的百分比。)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一、“鸡兔同笼”问题的特点:

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要求根据总数量,求出各未知数的单量。

二、“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1、列表猜测法

2、假设法 (1) 假如都是兔 (2) 假如都是鸡 (3) 古人“抬脚法”:

3、列方程法

5

四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精华)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位置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精华)


5、跑道:每条跑道的周长等于两半圆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条直跑道的和。(www.61k.com)因为两条直跑道长度相等,所以,起跑线不同,相邻两条跑道起跑线也不同,间隔的距离是:2×π×跑道宽度。
注:一个圆的半径增加a厘米,周长就增加2πa厘米
一个圆的直径增加b厘米,周长就增加πb 厘米
6、任意一个正方形的内切圆即最大圆的直径是正方形的边长,它们的面积比是4∶π
7、常用数据
   π=3.14   2π=6.28   3π=9.42    4π=12.56   5π=15.7

第五单元、百分数

五 :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 形如a(a?0)的式子。①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②非负性

2、最简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的二次根式。 3、化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

(1)如果被开方数含分母,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二次根式有关公式

(1)(a)2

?a(a?0) (2)a2?a

(3)乘法公式ab?a?b(a?0,b?0)

(4)除法公式aba

(a?0,b?0) 4、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

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互逆命题: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

a2+b2=c2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5、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①CD

2

?AD?BD

②AC2

?AD?AB③

BC2?BD?AB 6、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CD=AC?BC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⑴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⑵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⑶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⑴.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⑵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⑶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⑷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5、矩形的性质:⑴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⑵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矩形判定定理:⑴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⑵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7、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

边的一半。

A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8、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B

9、菱形的性质:⑴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 1 -

⑵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长)

10、菱形的判定定理:⑴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⑵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1、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12正方形判定定理:⑴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

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

1.变量与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为变量,数值不变的是常量。

2.函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想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则x自变量,y是x的函数。

3.函数解析式:用关于自变量的数学式子表示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式子。

4.描述函数的方法:解析式法、列表法、图像法。

5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①列表:一次函数只要列出两个点即可,其他函数一般需要列出5个以上的点,所列点是自变量与其对应的函数值 ②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的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的个点,一般画一次函数只用两点③连线:依次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

6.正比列函数:形如y=kx(k≠0)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

7.正比列函数的图像性质:⑴ 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⑵增减性:①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②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8.一次函数:形如y=kx+b(k≠0)的函数,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9. 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 ⑴图象是一条直线;⑵增减性:①当k>0时, 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②当k<0时,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b.???

?b.?0?1??k?0?

012?k?0??b?0

?b?0

??

b?0?3?

??2??

b?0?3?

- 2 - 10.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⑴设函数解析式为一般式;(2)把两点带入函数一般式列出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3)把待定系数值再带入函数一般式,得到函数解析式

11.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会从函数图象上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既与x轴的交点坐标横坐标值),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既两函数直线交点坐标值)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加权平均数:?x1f1

?x2f2???xkf

k

f1?f2??fk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学会权没有直接给出数量,而是以比的或百分比的形式出现及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的方法。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4.极差: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5.方差: S2?1n

[(x?)2?(x?)2???(x?)2 12n

]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6.方差规律: x1,x2,x3,?,xn的方差为m,则ax1,ax2,?,axn

的方差是a2

m; x1+b, x2+b,x3+b,?,xn+b的方差是m

7. 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计算量大,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一般是人们关注的量;中位数和数据的顺序有关,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8.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步骤:1.收集数据 2.整理数据 3.描述数据 4.分析数据 5.撰写调查报告 6.交流

本文标题: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知恩报恩,归正五心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091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