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南怀瑾的人生感悟语录
1. 读书明理难,做人做事有高瞻远瞩而能把握现实更难。为恶易,为善难,而无明智以处善事,翻将善事而成恶果甚易。
。www.61k.com”2. 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
3. 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
4. 人生两样最难舍,一是财,一是命。只要有利于人世,把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施出来,这就是施。但这太难了,虽然做不到,也应心向往之。
5. 功成身退数风流,只有人类的心不肯死,永远想在不可把握中冀求把握。妄想违反自然,何其可悲!
6. 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7. 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8. 佛法不一定在高山、在清净的地方、或在庙子,真正大菩萨可能嘴里一句佛也没有,不要用宗教的外形去看世界看人。社会上到处有菩萨,即使狗牛马这些畜生当中都有。
9. 慈悲就是爱一切众生,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才是广大的修行;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是菩萨道。
10. 少年戒之在色,壮年戒之在斗,老年戒之在得。
11. 想发脾气,把脾气转为慈悲,把烦闷转为快乐,这就叫一步一步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
12. 真正的智慧到了最后,无所谓智慧不智慧,用世俗道理说,最聪明的人是最平凡的人,看起来最平凡最笨的人,(经典语录却有上上智。一般人觉得自己聪明的,其实是笨人。什么理由?因为他不肯平凡;真能够平凡,就是最高明的人。
13. 教育的目标,敬业乐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学问乃一生之事,做人做事都是学问。
14. 每个人养成独立的人格,卓尔不群,就是真的自由。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没有办法表达人的真正思想和情绪,如果有办法那么人与人没有误会。
15. 我平生不欺人,但亦不宁为玉碎,不做瓦全了。但也情不自禁,珠觉难堪。
16. 没有认生观,跟着大家走那是很有问题的。问舍求天本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这才是人生的目标。
17. 一个人内心没有真正的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外表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18.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19. 一個人先要會享受寂寞,才可能了解人生,才會體會到人生更高遠的一層境界。
20. 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做了三件事后走路,自欺欺人被人欺,自骗骗人被人骗。
21.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22. 人生,不管你发了多大的财,永远会觉得房子少了一间,衣服少了一件,钱少了一笔。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23. 孙子兵法真正重要的是一个字势,一个时代的潮流、一股社会的力量来临之时你跳不出来,就会被淹没。什么是势?只有真正有思想的人才能独自站起来,自己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格,不跟着社会风气走。
二 : 南怀瑾:南怀瑾-人物介绍,南怀瑾-人物生平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谱名南常泰,浙江乐清人,学者,诗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实业家。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1949年春赴台湾后,相继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等教授。1966年,南怀瑾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邀请下,到台湾三军各驻地巡回演讲。《论语别裁》1976年出版,香港、新加坡也争相翻印。20世纪80年代末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并于1998年建成通车。晚年在江苏太湖大学堂传道。其论着的主要方向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领域,其生平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哲学。于2012年9月29日于中国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温家宝在唁电中说:“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
南环瑾_南怀瑾 -人物介绍
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乐清柳市区地团乡地团叶里(今翁垟街道地团社区桥头村)。谱名南常泰,祖上世代居住在柳市南宅殿后村,其父在地团叶经商搬迁至地团叶。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中国当代国学大师之一。
(www.61k.com]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抗日战争中,投笔从戎,跃马西南,筹边屯垦。返蜀后,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旋即潜心佛典,遁迹峨嵋大坪寺,阅藏三年。后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
赴台湾后,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及其他大学、研究所等教授。1960年,胡适读了《楞严大义今释》,表示赞许。1966年,南怀瑾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邀请下,到台湾三军各驻地巡回演讲。《论语别裁》1976年出版,香港、新加坡也争相翻印。在港、台及居美时期,曾创办东西方文化精华协会总会、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国维吉尼亚州东西方文化学院、加拿大多伦多中国文化书院、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一直关心家乡建设,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捐资救患,并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等。又将乐清故居重建,移交地方政府做为老幼文康中心,且为厦门南普陀寺修建禅堂,倡建金温铁路,作出巨大贡献,众所皆知。生平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出版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及佛、道两家数10种着作,又经英、法、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多种语言翻译流通。其门生博士,自出巨资,用其名义在国内创立光华奖学基金会,资助三十多所著名大学,嘉惠研究师生等举。一生行迹奇特,常情莫测,有禅学大师、国学大师、台湾10大最有影响的人物等种种称誉,今人犹不尽识其详者。近年为重续中华断层文化心愿,致力提倡幼少儿童智力开发,推动读经及中、英、算并重之工作。又因国内学者之促,为黄河断流、南北调水事,倡立“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考会”,作科研工作之先声,不辞劳瘁,不避讥嫌云云。
南怀瑾非常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反对五四运动,认为五四运动“打到孔家店”是偏激、片面、盲目的,并未真正理解儒家学说(本观点南怀瑾所着书《论语别裁》中有详细介绍),造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南怀瑾先生认为中国能历数朝甚至外来统治仍不亡,乃是中国文化不亡所致。 故近几年来大力推动儿童读经运动,希望能将读中国古书的基础往下扎根, 以挽回目前中国人几乎对中国自身文化毫无认识的大断层。 惟其儿童读经运动,以推动“中、英、算”三者并进,非独厚中国国学也。 而所注重之读经部分,又以四书五经为主,尤以四书为重, 冀能为中国孕育出经世济民之材,而非诗词歌赋之材也。
国学大师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于苏州太湖大学堂安详的与世长辞,享年95岁。
温家宝在唁电中说:“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切盼先生学术事业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
南环瑾_南怀瑾 -人物生平
1918年3月18日,南怀瑾
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县柳市翁垟镇地团村南宅组(今乐清市长林社区殿后村)。
南怀瑾6岁开蒙;7岁时还吃奶;11岁那年爸爸把他送到乐清第一小学上学,他不爱吃饭,小病不断。一次,南怀瑾和邻居孩子吵架,互骂脏话,爸爸一气之下,把他推进门前小河沟里。
1931年,13岁的南怀瑾小学毕业考试倒数第一,只得到肄业证书。爸爸要他去学木雕或去商店做学徒,他不肯,只好在家自修,自修的三年里,爸爸还给他请过博古通今的老师叶公恕。
1935年,17岁的南怀瑾和姨表姐王翠凤结婚,并有了长子南舜铨。之后离开温州,前往浙江国术馆习武,并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并获得了武术教官的资格。
1936年,他回家度暑假,妻子后来生下次子南小舜。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怀瑾投笔从戎,在四川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随即潜心于佛典。
1943年,南怀瑾结识了袁焕仙,晤谈之下,遂为忘年之交。袁焕仙闭关期满,到成都成立了维摩精舍,南怀瑾追随左右,遂拜门墙,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潜心修道参禅,多有会心之处,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其后,南怀瑾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离开成都,奔赴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
1945年,南怀瑾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参访各派宗教,其间为了修学,他在峨眉山中锋大坪寺闭关修行三年。这以后,南怀瑾以修行的姿态到处寻师,中途不断吸取各家知识,逐渐形成对儒、释、道的见解。
1949年2月,南怀瑾初到台湾。一次,一家小旅馆失火,有个来自吉林长春的姑娘杨向薇,成了南怀瑾收留的难民之一,后来又成了他的妻子,婚后的南怀瑾因迫于生计,同温州老乡一起做船运生意,三条船凑成“义礼行”公司。
国民党从舟山撤退时,占用了义礼行公司的船,他血本无归,一夜之间负债累累。两女两子先后出生了,他不得不栖身于基隆海滨1个陋巷里,挤在瓦可漏月、门不闭风的小屋里。
1955年,南怀瑾在窘困的处境下,出版了《禅海蠡测》一书,却一本都卖不出去。不久,他举家迁到台北龙泉街,住在贩夫走卒喧嚣终日的菜市场附近,在这里,他常右手执笔写书,左手抱着幼子,双脚还要不停地推着摇篮,以防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哭闹,困顿中的南怀瑾煮字疗饥,他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两本力作,但在书店堆放在角落里,少人购买。
20世纪60年代起,台湾
官方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举在民间激起强烈的文化乡愁。1960年,胡适读了《楞严大义今释》之后表示赞许,南怀瑾逐渐让人知晓,弟子渐多,并被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俩邀请在台湾三军驻地巡回演讲。
1963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聘请南怀瑾担任教授并兼礼学院院长,南怀瑾接受了教授聘书,附加条件是不到学校上课,由研究生到其家受教。随后,他在台北辅仁大学开设《易经》课程,结果学生增多不少,多名是台湾政坛要人、文化、财经界人士均为其学生。
1969年,南怀瑾创立“东西精华协会”。
1976年,南怀瑾出版的演讲辑录《论语别裁》,趁势而热,多次重版,流行于华人文化圈。
1984年,因据传蒋经国怀疑南怀瑾可能在台湾将成为新政学系的新领袖,为避祸于1985年移居美国,并在弗吉尼亚成立“东西学院”。
1988年,南怀瑾返抵香港定居,期间,时任中共温州市委书记的董朝才前去造访,希望南怀瑾倡导、推动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提及的金温铁路,南怀瑾慨然应允,成为金温铁路的催生者,开始筹资兴建这条中国第一条合资的铁路。
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南怀瑾捐资救患,并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且为厦门南普陀寺修建禅堂。
1992年6月16日,南怀瑾为大陆和台湾两岸密使亲笔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为两岸和谈奠定了基础。
11月18日,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南怀瑾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2月18日,金温铁路正式开工。
1994年2月11日,南普陀寺禅堂落成之时,南怀瑾应邀来主持了禅学讲座。此次活动是南怀瑾以现代科学精神结合传统佛教禅七形式所进行的一次修持实践,在7天的禅修中,由南怀瑾亲自讲解禅修要义,并指导全体学员进行禅修实践,他还将自己毕生修学经验与心得倾囊相授,并且“南禅七日”的视频至今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1998年6月11日,金温铁路开始通车。
在通车前夕,南怀瑾基于“功成身退,还路于民”的想法,将股权转让给浙江省和铁道部,金温铁路现属上海铁路局管辖。
2006年,南怀瑾移居至苏州,并在苏州吴江区创建“太湖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
2012年9月19日,媒体传出南怀瑾病危消息。9月29日下午4时,南怀瑾在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
南环瑾_南怀瑾 -主要成就
讲学参禅设帐收徒
1949年,南怀瑾
辗转赴台,在家设帐授徒,讲授中国古籍经典,同时担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一些撤退去台的国民党高官,如何应钦、顾祝同、蒋鼎文、钱大钧及杨管北等人都前来执经问道。
去台初期,南在台北设立"十万禅林台北道场",成立"东西精华协会",另在新竹县设"十万禅林峨嵋道场",教导众生打禅。后来他在台北、北投、汐止、高雄等地多次举行禅七法会,杨管北、周宣德、叶曼、张尚德等名流均曾参与,主要功课是禁语、打坐、参禅、行香。
倡导复兴中华文化
1966年,南怀瑾配合台当局,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倡导伦理道德。他和钱穆、胡适、林语堂、牟宗三、唐君毅等人在台港两地往来阐述传统文化。后来,他又在台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书院"等文教机构,传扬文史哲佛学说,提升民众文化水平。
为两岸贡献
1998年,南怀瑾在香港定居不久后,当年在成都军校的老同事、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副主席贾亦斌突然找上门来,几个月后又介绍中央对台工作负责人杨斯德与他接上关系。南怀瑾在两岸政治圈中人脉广泛,了解两岸的政治和历史,且能与台湾最高领导人对话,被选为两岸关系的传话人。1992年6月16日,南怀瑾为两岸密使亲笔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一式两分,交密使分别送达两岸最高当局,为两岸和谈奠定了基础。
建议书内容如下:
有关两岸关系未来发展问题,适逢汪道涵先生、杨斯德先生、许鸣真先生等与苏志诚先生等,先后在此相遇,广泛畅谈讨论。鄙人所提基本原则三条认为:双方即应迅速呈报最高领导批示认可,俾各委派代表详商实施办法。如蒙双方最高领导采纳,在近期内应请双方指定相应专人商谈,以期具体。如未蒙批示认可,此议作罢。基本三原则三条:1.和平共济,祥化宿怨;2.同心合作,发展经济。3.协商国家民族统1大业。
南环瑾_南怀瑾 -人物评价
对于南怀瑾的学术造诣,则有着非常
不同的评价,但不管人们如何评价南怀瑾,都掩盖不了他在文化上的光芒。(《海南日报》)
南怀瑾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除此之外,对于医学、卜算、天文、拳术、剑道、诗词等皆有专精,可谓是博学多才。南怀瑾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着述极为丰富,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 《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三十多种着作
,曾被译成英、法、荷、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8种语言,影响了众多中外人士。(搜狐网)
南怀瑾的写作,是学术通俗化的1种成功尝试。(复旦大学历史教师姜义华)
南怀瑾为奇人,虽与严谨学者异其道,但其修养确有高人之境。(历史学家许倬云)
南怀瑾看似严厉,但说话常常诙谐幽默,是弟子们心里的“老顽童”。他认为自己是属于社会的,天下的儿女就是他的儿女。他有4个理念:共产主义理想;资本主义财富;社会主义福利;中国文化精神。(南怀瑾弟子张耀武)
南怀瑾的一生不能仅当作“国学大师”、“禅学大师”看待,在学术研究中也多有创新,在有的读者看来,可能有常识性的错误,但总归成绩是主要的。他经历的事情很多,不管是怎样的质疑,他看得都很淡,甚至很少去谈论,在他看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书法家王国平)
南怀瑾不畏人言,为大陆和台湾两岸和平发展奔走,虽然临终功亏一篑,但仍然功不可没。(中国统一联盟发起人之一邓可瑾)南怀瑾没有被任何1种知识,或者是1种文化所束缚。他写了那么多传统文化的书,但在他身上人们却看不到传统文化的“后遗症”,不做作。(台湾曾子南文化基金会董事长曾王君)
南环瑾_南怀瑾 -轶事典故
习武缘起
童年
南怀瑾自幼个性就好动,并嗜读武侠小说,刚在十二岁时即开始习练种种武艺。起初,随师习练时,固然不知道以南怀瑾衰弱之躯而学此刚猛之拳是否适当,又不能分辨拳艺的优劣,每回习拳之后却有头脑昏昏之感,莫知其所以然,但以从小志慕侠客义行,所以也就勉强自己而照练如仪。
访师
其后负笈四方,人事接触渐广,以心喜武术道功,乃不计耗资,不论宗派,凡遇有一技之长的人,或具神通,或有道,或有武功,即顶礼叩拜为师。因此到20岁前,所拜的师父,各门各派,积加起来亦多达八十余人。所学范围包括南宗、北派,长拳、短打,乃至十八般武器,至少亦习弄过十四件左右,外加蒙古摔跤、西洋扑击等。有一次,中央国术馆张清江,于杭州国术馆主办全省性国术比赛,南怀瑾亦参与其盛,以姿势优异而获冠军。抗战前,各县市普设国术馆,都有专人负责,武风维扬,盛极一时。然南怀瑾私自反省所习武艺实未精到,各路各派,亦不过略窥其门径而已,乃决心继续寻师访道,亲近高明。
老道指点
南怀瑾当时听到杭州城隍山上有一老道,传说系满清王室公子出家者,这位老道须眉皓白,童颜鹤发,神釆奕奕,据传已成剑仙;得此消息,心中万分兴奋,即行前往拜谒数次,都未得见面。听说这位道长当时逢人来求皆推称不会剑术,若欲习画他则教人画梅。几番周折后,南怀瑾终于见到了他,即向他再三恳求学剑,只学此项,不求其他。因为南怀瑾意诚心坚,终于获得进1步约谈。
他见面一开头就问曾习何剑,南怀瑾回答:“学过青萍剑、奇门剑。”于是道长即命南怀瑾当场试练所习。南怀瑾练了一阵以后,道长批评说:“这真的只是儿戏,不可再练,徒费光阴,还是以读书为好,你所听说一些小说书上说的白光一道,口吐飞剑,这类的话,在世界上并无其事。剑仙虽有,但并非如同小说上所描述的那样;今天你暂且试练一下,每天晚上把门窗紧闭,房间内不点灯,使内室漆黑,仅点香一枝,尝试用剑劈开香头,手腕着力,而臂膀不动,等练到一剑迅下,香成两半时,才进入第一阶段。第二步再把豆子掷向空中,用剑劈在空中成两半,功夫能练到这里,再来见我,再为你解说剑路。”
当时听了以后,心想这实在太难了,虽然心知天下无难事,这样练剑,也不是不可为,但因当时立志学文兼学武,俾能经世济时,而诸事分心,惟恐心不专一则反而一事无成。鱼与熊掌,不可得兼,遂作罢。放弃作剑仙,然而对于学拳仍旧勤劳,每日凌晨三时,必起床练拳,两三小时后,再沐浴更衣。当年杭州西湖一带,武师甚多,南怀瑾亦朝夕浸润其间,跃马佩剑,臂缚铁环,腿绑铁砖,也相近于那时的“太保学生”了。以后访遇僧道甚多,皆各有专长,然所说与城隍山老道大抵相同。
拯救巨赞
1947年,南怀瑾去了上海。期间,杭州灵隐寺的巨赞法师被国民党特务列入黑名单并计划暗杀,罪名是巨赞法师、陈铭枢、虚云大师等人向共产党靠拢,同共产党有关系。巨赞法师得到这个消息后,便来找南怀瑾求救,南怀瑾问他到底和共产党是什么关系。巨赞说:“他和共产党已经联系上了,共产党来了,他不走,他想留下来和共产党合作,目的是保护佛教。”南怀瑾听说他要保护佛教,认为他这个想法很好,这个忙一定要帮,一定要救巨赞一命。
南怀瑾马上奔赴南京,找到保密局的负责人郑介民。南怀瑾同郑介民私底下还是能说上话的。南怀瑾说:“灵隐寺住持巨赞法师不能杀,请手下留情,放他一命,他和共产党联系,是要保护佛教的,其实,你们也最好和共产党联系下。”郑介民口头答应不杀巨赞后,南怀瑾不放心,要他写一张手令,拿回去,让巨赞自己交给保密局杭州站站长,最终救下巨赞一命。
南环瑾_南怀瑾 -个人作品
着述单行本
其他书目
南环瑾_南怀瑾 -人物争议
国学大师还是江湖骗子
1990年,《论语别裁》引进大陆之后引起轰动。时至今日,多数人知晓南怀瑾,誉之者尊称其为“国学大师”;但围绕他的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毁之者直斥其是1个“江湖骗子”。
南怀瑾与伪国学风波
2007年的一天,南怀瑾的一名小学生打电话问南怀瑾是否出版了一本名为《听南怀瑾讲论语》的书,但南怀瑾没有在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过这本书,而该书的作者张保文、许庆元也没有来过太湖大学堂听自己的授课,但在书中却有诸多“南怀瑾认为”、“南怀瑾说”的论断。于是南怀瑾的秘书马宏达找来律师徐涌,南怀瑾走上了诉讼之路。
2009年,徐涌向北京市石景山区和朝阳区人民法院提交了起诉书,首批先是状告了新华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和中国言实出版社,认为这三家出版社没有征得南怀瑾的许可而使用南怀瑾的照片作为书籍封面,请求法院判决这三家出版社立即停止肖像权侵害、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后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决定将南怀瑾在朝阳区人民法院起诉的2个案件并入石景山区人民法院进行庭前调解。但南怀瑾与三家出版社因为没能达成一致的赔偿数额而调解失败。
2010年5月下旬,徐涌向东城、西城和朝阳法院再次提交了起诉状。这次起诉涉及到了近十家出版社的七部图书,提起的是姓名、名誉权之诉。但是徐涌仍然没有得到立案的结果。
三 : 【悟道济怀】
二八年华跃家门,游历数载知国情。
吾则立志兴国门,孺身独怀济世道。
定将他朝展鸿图,天下万民乐开怀!
四 : 南怀瑾:生死轮回的过程 感悟真修行之过程
五 : 胡道南:胡道南-人物生平,胡道南-秋瑾之死
胡道南(1862—1910),字任臣,号钟生,绍兴山阴人。
胡道南_胡道南 -人物生平
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7次会试名落孙山。1906年,与从弟胡缉庭,就原有胡氏义塾,改为公立曙光两等小学堂。大挑时遂授长兴县学教谕。不久回乡致力教育,曾任绍兴中西学堂监学、明道女学校校长、绍兴中学堂监督、绍兴学务公所议员、山阴劝学所总董,筹办张溇曙光两等小学及管墅启林初等小学校。与蔡元培、徐锡麟、章太炎均为故交。
道南一生以道学自居,对革命亦不以为忤,好读书,雅诗文。著有《愧庐杂文》、《愧庐诗稿》、《齐唾蛰庐杂志》、《长兴学官记略》、《越谚考》、《客谈录》等。
胡道南_胡道南 -秋瑾之死
据蔡元培为道南撰传记述,宣统二年(1910)中秋日,因涉嫌出卖秋瑾,道南被人枪杀。直至辛亥革命后,公布“秋案”始末,其冤才大白于天下。蔡元培撰传曰:“民国纪元前二年八月十五日,吾友胡君钟生被暗杀于绍兴之清查公产事务所。”“是日黎明,有两人为佣仆状,趋事务所谓门者曰:胡先生家昨被盗,特来报,愿见胡先生。门者入,一人尾之。是时,君未起,闻门者言,急披衣出。尾者忽出手枪击君,末中,君却走。尾者追之,连发两弹,中要害,众闻警毕集,则击者已遗两屦而逸矣。”“君之将卒也,自谓平生待人以诚,无私仇意,颇以此日之祸为源于秋案。子豫至询刺者为谁,君又以下流学界答之。于是闻者拟议此案之所由,亦辄曰秋案。”“秋君一案,论始于绍兴知府贵福之电请,而说者则谓其端实发于告密人,或且以君为告密人之一,君之不为此,其时即有人保证之,至今日而尤大白。顾其时,构成此案之渠魁,如张曾易攵、贵福、李光益辈。”蔡元培曰:“予之始交君也,在二十年以前,君之于予,周其困而规其故,若昆第然。后在绍兴中西学堂及学务所数载共事,予之激进主义虽不为君所赞同,而吾二人之相信相爱,初未之有改也。秋案之起,予时在德意志,观上海报纸,颇集矢于君,予之于君固如儒行记,所谓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者,能决君之必不为此也。予未归而君乃竟以此遇害。清祚既移,秋案之始末公布,而君之冤乃大白。然死者不可复生,君则长此已矣,哀哉!说者谓自君之死,号为秋复仇者,遂慑于同志之责备,而不敢复肆其冒昧之毒手,凡与君同被嫌疑者遂皆缘是而保全,然君一死,盖亦有牺己为群之义。”
本文标题:南怀瑾参悟人生-南怀瑾的人生感悟语录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