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互联网下一个风口-一纸“版权”禁令:杀死互联网精神 以及一个少年

发布时间:2018-01-19 所属栏目:动态

一 : 一纸“版权”禁令:杀死互联网精神 以及一个少年

互联网精神 国家版权局 网盘服务商

文/韦物主义

乔布斯当年在苹果的办公室竖起一面“海盗旗”,它标示着硅谷乃至整个互联网至今的精神——开拓、没有边界、勇于冒险。

互联网精神 国家版权局 网盘服务商

互联网轰轰烈烈交织在人类近二十年的历史中,不但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与商业世界的变化,还制造了很多冲击传统乃至法律边界的争议性事件。

不说当下Uber、滴滴等互联网新经济对旧体制的冲击。16年前开始,第一个互联网音乐分享网站Napster诞生起就开始冲击着唱片界,彼时索尼等一干音乐大佬依靠法律机器叫嚣着“音乐版权保护”把Napster关停,并叫创始团队赔偿数千万美元“损失费”.....

多年过去,音乐产业在互联网重生,人们开始意识到,互联网并不会杀死音乐或出版商,而是只是侵害了传统商业中“老贵族们”的利益,所谓的“版权保护”与音乐无关,而只是商业公司利用音乐的形式而已,互联网现在却用另一种“非版权”的方式去放大音乐的价值。

二十年来,互联网似乎让“开源”与“共享”成为人们主流意识,但有的事情貌似在变,但似乎又什么都没变。

法律不该是老贵族们的“护城河”:SOPA战争以及中国版权局

2012年,互联网史上“最严厉的恶法”SOPA( 禁止网络盗版法案)曾经由佛罗里达州共和党参议员卢比奥提案,呼之欲出。

SOPA的主要内容有四项:

(1)美国政府在得到法院禁令后,可以命令"网络广告提供商"(比如doubleclick)和"在线支付提供商"(比如PayPal)停止向侵权网站提供服务。

(2)美国政府还可以命令搜索引擎(比如Google)不得显示侵权网站的内容,以及命令电信服务商屏蔽侵权网站。

(3)在六个月内获取(包括转贴和上传)盗版材料累计10次者,最高可判处5年有期徒刑。

(4)如果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事先采取防盗版措施,可免除侵权责任;如果明知有人利用该服务进行盗版活动,却不加以制止,将加重惩罚。

可以看到,以上四条措施,都不是通过打击盗版者来防止盗版,而是通过扩大连带责任来防止盗版。这条法案背后,并不是为了促进音乐、影视、书籍的保护,而保护的是现有的利益集团。

支持这项法案的主要是好莱坞和一些大唱片公司。反对方则包括Microsoft, AOL, eBay, Facebook, Google, LinkedIn, Mozilla, Reddit,Twitter, Yahoo,Zynga,Nvidia等一些互联网公司,Wiki百科还以关停两天的方式抗议。

受这一法案影响的互联网公司和用户不只限于美国,波及整个互联网世界。全世界互联网产业的技术和资本聚集地都在美国,中国的知名互联网公司都在美国上市,只要切断资本,其余国家的互联网产业几乎就是等死。在2010和2011年,娱乐行业和其他 的SOPA同盟花了超过2.8亿美元的游说费用。与之相比,谷歌、eBay、Facebook和其他的大技术公司只花了3000万美元。

虽然在众多创新企业的抗争下最终使得SOPA胎死腹中,但互联网精神支持者们仍能感觉到背后的寒意——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当下,仍有许多人因为利益来打击开放精神。

而在中国,10月21日,国家版权局正式公布了《关于规范网盘服务版权秩序的通知》——通知中,国家版权局基本上禁止了网盘中所有有版权作品的传播,并勒令24小时内删除侵权作品。

国家版权局:网盘商在接投诉24小时内移除侵权作品

根据通知,网盘服务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用户违法上传、存储并分享下列作品:

(一)根据权利人通知已经移除的作品;

(二)权利人向网盘服务商发送了权利公示或者声明的作品;

(三)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重点监管作品。网盘服务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用户违法上传、存储并分享下列未经授权的作品:

(一)正在热播、热卖的作品;

(二)出版、影视、音乐等专业机构出版或者制作的作品;

(三)其他明显感知属于未经授权提供的作品。

关于互联网开放精神的斗争仍然在继续,然而斗争就是会有牺牲品的。

那个被杀死的少年

2011年7月19日,艾伦·施瓦茨因“数字偷窃”被警方逮捕,被指控从麻省理工学院(MIT)和科学杂志及学术论文存档机构(JSTOR)下载了大量学术论文并且在互联网上免费共享。MIT和JSTOR指控施瓦茨盗窃400万份文档,声称他潜入MIT戒备森严的计算机布线室,未经许可访问其网络。

JSTOR称施瓦茨下载的内容包括“逾400万篇文章、书评及来自合作伙伴学术杂志和其它出版刊物的内容。”一旦获罪,在政府将其罪名由4项提高至13项后,他将面临最高400万美元罚款及50年以上牢狱生涯。

2013年1月,年仅26岁艾伦·施瓦茨在纽约的公寓里自杀。

互联网精神 国家版权局 网盘服务商

(艾伦·施瓦茨自杀事件仍然震撼整个互联网)

他的家人在声明中指责称:“这是美国刑事司法系统滥用恐吓手段和越权导致的结果。麻省理工学院官员和马萨诸塞州联邦检察官的决定导致了施瓦茨的死亡。”

我们需要在更大的商业维度下思考

开放精神仍然是互联网第一精神以及推动力,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今年就开放了Tesla电动车的全部能源技术,而微软的Windows系统的开放性才获得了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互联网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语音PHP、Java等皆为开源。

互联网精神 国家版权局 网盘服务商

各种技术与版权保护从来不是事物发展的阻碍,而利益一方借助“版权保护”建立利益城墙才是。

包括在中国,在音乐和影视产业自称“被互联网冲击而衰落”的情况下,互联网中诞生了“万万没想到”、“老男孩”、“屌丝男士”等一批优秀的音乐与影视作品,并通过其他商业运作方式获得巨大商业成功,而如今火爆的电影,更是80%都改编自在开放环境下写出的网络小说。

在互联网带来的新环境下,我们需要的是因势利导,而不是不经思考的一纸禁文。

延伸阅读:

  • 国家版权局:禁止用网盘分享盗版资源!网友:隐私呢?

二 : 下一个“互联网+”风口在哪?批发市场!

导语: 不要简单地认为“移动互联网化”,用手机下单,或者完成了所谓的“支付闭环”,就能够比批发市场的小商家更高效!里面的门道在这里......

我的合伙人殷明最近写了一篇讲互联网金融的文章,其实是现在大家在热议的 “互联网+”的形态之一。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我们针对另一种形态的“互联网+”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我们先看一张图。

这张图里面有三个信息。

第一,当一群人的信息化程度超过某个临界点,某个应用就可能爆发,带来效率的提升。这一点不多说。

第二,群体中的一部分人的效率提升,会导致剩下一部分人的信息化程度快速提升。当一部分出租车司机用了滴滴和快的以后,其他的出租车司机的相对效率会降低,然后被迫购买智能机。

第三,一个应用的爆发,对于另一个应用的爆发也有促进作用。如果不是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在2014年的努力,小餐馆老板不会这么快学会使用智能手机,美菜的爆发可能也要再晚一些。注:美菜是一个服务于中小餐馆的生鲜食材移动电商,2014年上线,2015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5到20亿人民币,成立以来融资超过10亿人民币(包括蓝湖资本的1000多万美金的A轮)。本质上美菜是利用智能手机改造餐饮行业的供应链:餐厅老板用智能手机下单,供应商用智能手机竞标,货车司机用智能手机接受调度。

网络越大,每个节点的价值就越大——这个命题不仅适用于社交网络,放在整个互联网上,也是适用的。安卓系统,微信,滴滴快的,美团点评饿了么,这些新节点,把移动互联网推入了下一个阶段,开始慢慢地改造几十万亿的传统产业供应链。

目前中国的各种商品流通的核心环节,是各种“批发市场”。它们起到定价、撮合交易等积极作用,提高了商品的流动性,降低了交易成本。但是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许多形态的批发市场都有一些无药可治的低效环节,处在一种“次优的稳定态”,有机会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本来改造。我们针对批发市场的各种特性进行了研究,挑两个和大家聊聊。

特性一:加速非标商品交易撮合

农贸批发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非标商品撮合平台。听上去这是个低效的事情:农产品摆在批发市场卖,这得带来多高的损耗啊。那采购商为什么一定要去批发市场买,而不能长期锁定一些农场、合作社直接供应呢?因为农场和合作社由于种植时节、气候、病虫害等各种因素,无法保证长期稳定的供应质量和数量。每一批都可能不一样,甚至同一批的产品中的质量也不均匀。农贸批发市场集中了更多的卖方,让买方可以“眼见为实”,现场挑选,现款交易。

看似这是个无解的难题,智能手机怎么能解决呢?观察海内外市场,我们发现答案不在“技术”,而在于“规模”。

事实上,在互联网还不发达的年代,美国的消费者就已经抛弃农贸集市选择了连锁超市;餐饮行业的采购,也已经抛弃了批发市场,主要依靠50家大型的“宽产品线” Food Service 公司、16000家小型的“窄产品线” Food Service公司(平均每家服务40家餐馆)和一些 Cash and Carry (仓储式超市)。“宽产品线”部分的市场集中度相当高,前三家(Sysco,USFood,PFGC)占了70%;老大Sysco比老二大两倍,比老三大三倍,而且规模效应很明显,宽产品线部分的 EBITDA (7.2%)比第三名 PFGC (2.8%)高了两倍多,单SKU创收、单客户价值、单仓库产能,都明显高于 PFGC。

中国由于地理、政策等原因导致供给太分散太不稳定,流通环节缺乏规模化的土壤,几乎没有“宽线” Food Service公司。

那智能手机的机会在哪里呢?我们认为机会在于能够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的形态,先解决需求端的“规模化”的问题,快速整合小餐厅的采购规模,进而从销地批发市场走向产地批发市场,再慢慢伸到源头。巨大的采购规模,能够让流通企业获得更准确的上游的农产品产量、质量的信息,倒逼生产方做好产量预测和等级区分,从而增加供给的稳定性,同时减少货品摆卖和搬动次数。另外,流通环节的整合,还能提高物流的效率,长期来看,还将推动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

当有了巨大的规模,分散的上游反而是机会。Sysco和PFGC都提供几十万个SKU,但是都只有几千个供应商(而且估计有大量的重叠)。在中国,未来有可能一个SKU就有几千个供应商,每天都用智能手机来竞标。

特性二:定价

在聚集了很多买方和卖方之后,市场的流动性会促进价格发现,起到定价的作用。

蓝湖曾经调研过云南的花卉市场。卖方通常是产地的花农和经纪人,买方通常是销地的批发商。鲜花的需求波动很大,一个节日甚至一个大型的活动,都可能会显著地影响价格,但是由于花卉种植不容易规模化,花农的产能都很有限(每天就十几扎到几十扎),而且卖不出去就浪费了,所以“卖个合理的价钱”对于花农收益的影响很大。

我们发现,卖家(花农)主要是根据每天的市场情绪(询价情况和销售速度)快速调整价格。这种形态的极致,其实就是“拍卖会”。事实上,荷兰和日本的鲜切花一度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现场拍卖来销售的。在必须见面交易、供需两端都很分散的情况下,这种定价机制其实比较高效,我们调研的买家的感受也基本上是“市场的价格比较透明”。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也很明显——没有充分发挥需求对于生产的计划的指导能力,而且现场交易成本也很高。

那么互联网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还是整合规模。我们观察日本、欧美市场,发现由于电子商务带来的需求端的整合,预定和合约交易已经成为了主流。日本市场在过去十年间,鲜切花通过拍卖出售的比例从70%下降到了30%。花农其实很希望有长期稳定的采购商,不希望每天在批发市场担心自己的花卖不出去烂掉,所以如果有人能长期稳定地采购,他们愿意优先满足他们的质量标准,在产量不足的时候也愿意优先供给长期的大客户。

另一个例子是二手车的B2B拍卖。擅长零售的车商(买方)需要到车源输出地(通常是一线城市)寻找他们熟悉的车型、年款,而擅长收车的车商、4S店、租车公司(卖方)需要快速消化手里的库存,以回笼资金和购车指标。北京的花乡市场的定价方式基本上是先报一个高价再说,然后通过讨价还价来缓慢调整价格。

移动互联网在快速改变这个行业。我在创办蓝湖之前曾经投资过一家初创公司“优信拍”(是的,就是那家做“上上上上”的广告的优信二手车,当时他们只针对小B,现在还同时 to C 做零售)。 他们当时利用智能移动设备实现低成本和标准化地检测从而快速整合供给,然后利用智能设备进行在线电子拍卖,大幅提高了流动性和价格发现的效率。他们现在的交易额已经一两百亿了,还在快速增长。

特性三:提高商品的丰富度,加快“找货”速度

汽配城、五金城是典型。这两种商品的需求有一个共同特点:着急。汽车修理厂有焦急等待的客人,建筑队和工厂有焦急等待开工的工人。这些都是非计划的采购需求,而且商品种类非常多,从数十万到数百万种不等,单一的供应商很难备齐库存。

这些批发市场给买家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是也有许多的问题。首先,批发市场虽然很大,却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一个“商品总索引”,当商品种类达到数十万的级别时,要找到某一件不常见的、不容易精确描述的商品,也是极难的。现在的解决方案,基本上是依靠批发商的小老板的脑子里的“活索引”,互相之间“调货”,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他们一般知道什么货大致要找哪几家同行,然后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去询价。另外,由于需求不稳定,交易双方难以形成稳定供求关系。这就导致了市场参与者的诚信度普遍很低,以次充好、短斤缺两基本上是常态。

看上去,似乎“丰富选择”和“靠谱”不能两全… 咱们来YY一下,假如一个公司有足够的钱,能建立巨大的中央仓库,备上几十万种商品的库存,是不是能在“靠谱”的基础上,满足客户“丰富选择”的需求呢?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美国就有一些这样的公司,比如NAPA,Grainger等,都是上百亿美金的销售额的公司,他们通过建设若干级不同大小的仓库来做到“又全又快又靠谱”。比他们小一些的公司的生存之道,就是选择一个细分类目,做到比这些大家伙的货还全。

我们有一个理论,叫“蓝湖效率边界线”(Blue Lake Efficient Frontier),可以描述这种市场状况。咱们以五金行业为例,画一张图:

在效率边界线上的业务形态,都能够生存,在效率边界线以内的产业形态,都处在“死亡区域”,会被市场淘汰。

你们可能有点着急了:听上去,没有互联网什么事,更别提智能手机了。别着急,蓝湖资本认为,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不但能在“蓝湖效率边界线”上多打一两个点,还可以把效率边界线移动一下。看下图:

当效率曲线向右移动,宽线批发商、批发市场们,都进入了死亡区域。为什么呢?

首先,互联网让用户能够轻易地搜索,找货变得容易了,电子商务又催熟了社会化物流体系,让供应商们的服务半径变得更大,从而增加了竞争。而移动互联网有可能更重要,它能够整合供应端的商品和库存信息、提高服务响应能力。蓝湖资本在汽配城、五金城调研时,就看见小商家用微信来给客户提供咨询、报价,而且互相之间也利用微信群“调货”。移动互联网已经以粗放地方式增加了信息流动速度。

为了应对互联网的挑战,美国最大的五金批发商Grainger,在从2005年到2013年之间,把库存的商品数量,从不到10万种增长到了60万种,电子商务的比重已经占到销售额的1/3,是全球第15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了。

我们看到,Grainger在努力地跟着效率曲线一起移动。不过,这种依靠海量自有库存的打法也不是唯一答案。在效率曲线的另一端,还有一家日本公司“Misumi”,号称能提供1000万个SKU,而且1到3天就能送到,但是基本上不依赖自有库存。这家公司通过十来年的高速增长,销售额达到18亿美金,市值也接近40亿美金。

最后,还是按照惯例给创业者们一些建议:

第一,要深刻理解产业链中供给端和需求端的需求,理解现有供应链的低效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你的产品和商业模型,不要简单地认为“移动互联网化”,用手机下单,或者完成了所谓的“支付闭环”,就能够比批发市场的小商家更高效。

第二,不要简单地依靠短SKU跑销量,静下来思考一下,你的服务是在“蓝湖效率边界线”的图上的什么位置?如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移动这根曲线,让原有的玩家们进入死亡区?你的商业模式是终极形态吗,是否会有更好地模式,把你再推进死亡区?

三 : 垂直O2O社群化将成趋势 或成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

  在互联网中,各种模式的创业方式层出不穷。而如果将这种创业热潮比作武侠江湖的话,O2O模式经过这两年的修炼,可以堪称已经笑傲江湖。但是随着这种模式野蛮生长的时机过去,其也进入了平稳的阶段,甚至还经历了一系列的震荡,备受质疑。

  因为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垂直O2O可谓如同过山车一般,尤其是汽车类O2O,从曾经的大热转眼就进入了寒冬。这虽然有资本紧缩的诱因,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其在经过发展初期后,无法进行模式的升级而导致的。

  

 

  垂直O2O社群化将成趋势

  所以,在O2O正在越来越普及的当下,创业公司想要在O2O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模式的及时升级完善非常重要。就像金庸武侠中东邪西毒,为什么已经位列四绝,却还要争夺九阴真经?那是因为在竞争残酷的江湖中,一旦别人得到它,极有可能会超越自己。想要不被淘汰,就必须要对自己的功力进行升级和强化。那么,垂直O2O的“九阴真经”是什么?在我看来,当属风头正劲的社群。

  因为,社群将是未来很多模式的重要流量入口,而其产生的社群经济更是效率较高的商业变现方式。不仅仅是垂直O2O,包括电商,甚至自媒体行业等等,社群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加持作用。基于此,社群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也正是因为社群的大热,资本市场的目光都开始倾斜于有影响力的社群。所以,将之说成是互联网下一个风口,也绝不为过。

  事实上,纵观整个垂直O2O领域,社群化这一趋势已经势不可挡。而越来越多的垂直O2O平台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往社群化的方向发力。只是受各平台的眼界和策略水平差异,导致各个平台的社群化程度不同。仅以这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垂直O2O平台为例,移动母婴平台辣妈帮,有了自己的辣妈社群,医美O2O公司新氧,有了关于整容的社群,而移民海外服务平台海那边,也基于移民打造了华人社群。这几家都是比较早就开始经营社群的平台,在占得先机的情况下,社群化的发展势头良好。

  社群对垂直O2O的三大作用

  社群对O2O的改造升级正在悄然展开,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趋势,是因为O2O模式在经历了野蛮增长的爆发继而降温后,正处在一个继续求变的状态,而社群对垂直O2O三个重要作用,可以重塑O2O的商业模式,帮助其突破现有瓶颈。

  1.完善O2O生态,带来流量红利

  之所以说垂直O2O的突破口是社群,那是因为,两者具有非常强的天然的融合性。垂直O2O由于其领域的专业度,用户都会拥有与这个行业相关的关键词。而社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一位成员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特征。同时,社群也因为这一特征,会吸引更多的成员加入,这就如同一个自生长的生物体,到了一个阶段后可以自生长壮大,为O2O带来流量红利。而流量红利恰恰是O2O最核心的生存根本之一。当然,流量转化也是当下O2O成长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所以,社群可以弥补这一点。完善其O2O的生态。

  2.生产并输出价值,增加平台粘性

  社群会让感兴趣的人聚集过来,并分享内容到群体中去,这种用户自己生产并输出价值的方式,将会给用户带来更高效和更精准的问题解决方案。让更多的人成为整个社群的一份子。而垂直O2O用户在形成社群后,因为其专业属性高,可以通过自己的经历进行有效的知识传播,同时帮助普通用户进行一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增加了O2O平台的信任度。

  3.让有价值的用户变成产品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社群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基于共同的价值观、爱好、需求、标签而聚集在一起的圈子。而这些要素,也恰恰符合O2O平台对于有价值用户的用户的定义。但O2O显然没有社群更具吸引力,所以,社群的存在,可以自动帮助O2O吸引和筛选出对自己最有价值的用户,不论是这些用户还是其产生优质的内容,都会变成O2O平台本身的特质。也就是说,社群可以将这些用户从平台的使用者,变成平台的一部分。而仅仅靠O2O自身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如何打造O2O+社群模式?

  不过,虽然整个行业都已经意识到了社群化趋势的必然,但想要打造好O2O+社群的模式,在我看来,需要把握好三个基本方向:

  1.引导用户制造干货

  能够将人从广场上拉到社群里的,只有内容,互联网只是提供了一个手段。比如O2O移民领域的海那边APP的华人社区,虽然名字叫社区,但由于领域的专业性,其实本质还是社群。而之所以能够行形成一个线上的社群,是因为他们的用户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华侨和有移民想法、正在移民的一群人。在海那边有意识的引导下,他们会在里面晒生活、分享移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经验的用户会热心地给刚移民或正在准备移民的用户各方面的专业意见,这不仅是O2O移民的创业及交流形式,更满足了移民用户对于行业知识了解和个人经历分享的需求。就是因为层不出穷的提供干货,所以才让海那边形成了一个线上移民社群。

  2.用需求聚合交易个体

  同时, O2O想要打造一个有意义的社群,有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要把在平台进行交易的用户用一个核心特质聚合在一起。因为社群相对于社区来说,更加的垂直和小众,但用户的价值却可能是社区用户的几倍,所以,不能所有的用户都需要引入社群,因为那样就不是社群而是社区了。也就是说,O2O平台要面向准备交易和正在交易的群体,满足其分享、询问、交流、资源对接等不同阶段不断变化的需求。

  3.用活动进行口碑营销

  而社群和社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社区里的人也许从头到尾从里到外完全是陌生人。而社群人即使不是沾亲带故,也是有共同习惯爱好,在某个思想价值观上高度统一,有交流能认同,甚至达到一呼百应的地步。但要维持社群的活跃,仅仅依靠线上交流分享是不够的。而一旦失去活跃度,社群也就没有了意义。

  因此,定期举行活动是打造社群非常关键的一步。相对于线上活动,线下活动更为重要。小到聚会,大到沙龙、开放日等,都是真正与社群人面对面互动的机会,同时也为社群人之间提供了真实的交流平台。这种效果要比线上强很多。像海那边正在打造的518移民节,不仅站在行业高度去传播移民现状、移民文化,更能让社群成员在现实中进行移民知识的交流,这种真实的交流,将会极大地刺激社群的活跃度,加速其O2O模式实现社群化。

  总之,社群化垂直O2O,在未来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如何让这种趋势成为事实,帮助O2O实现升级,还需要众多O2O平台们进行一步步的探索和研究,毕竟,“九阴真经”不是那么容易练成。但一旦练成,相信收益也将是非常大的。

本文标题:互联网下一个风口-一纸“版权”禁令:杀死互联网精神 以及一个少年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978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