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一个运转在互联网上的国家

发布时间:2018-02-27 所属栏目:互联网金融上市第一股

一 : 一个运转在互联网上的国家

  前两天在美国出差,返程前在酒店check out时出了点小意外,因为酒店的IT系统从前一天晚上就无法正常工作,无法看到我的消费总额,所以没人知道应该从我的信用卡里扣出多少钱,我正担心等待系统恢复的时间会影响航班,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切仍然照常进行。

  前台的服务员给我一个小信封让我填写E-mail,告诉我系统恢复以后就会立刻寄消费清单,我可以凭此核对酒店扣缴的金额。然后她把我放到一边,大声说:“Next one, please!”

  我猜想如果是在国内,旅客已经可以指着服务员的鼻子开始训话了,而服务员则是满头大汗的说对不起。 当时我很不放心,没有签字,没有当场核对,出了差错我找谁?用E-mail和你沟通?你不认帐怎么办? 但这个猜想在这里并不灵验,我身边那些拿着不同国家信用卡的旅客最后都迅速的check out,他们得到的答案全是,“I will mail you, thank you. ”

  在去机场的路上,一位在外企工作经常出国的同伴向我解释,这种情况其实很普遍。他们公司国际性活动的费用如果回本地公司去报销,美国人都很简单,最后把银行E-mail来的对帐单转发给公司财务就可以了,而咱们却很麻烦,通常对纸介凭证很依赖。

  在从美国西海岸到北京的漫长的飞行中,我开始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在讨论了无数关于电子商务、互联网共和国的话题后,我真切感觉是,这是一个已经运行在互联网上的国家。在旧金山机场转机时,我买了一本11月刊的《PCWorld》,很多电子商务、网络服务公司在杂志里打出了大幅广告,他们把广告页印刷成了有按钮有插图的网页模样,一本书哗啦哗啦翻起来,网页飞动,煞是好看。

  在美国停留的时间,我就像生活在网络里。从酒店打出租车去购物中心fashion show的路上,右臂带有纹身的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他拥有一个网站,网站提供交通信息,并利用Google公司的AdSense赚钱。另外,我逛了两次书店、两次Apple shop、一次Best Buy(未遂),每次都很”互联网“。

  第一次逛书店是帮FTChinese.com的一位评论员朋友买关于罗斯柴尔德银行的“Paper and iron”,书店老板书有两个版本,英文和德文版,现在都没货了,正当我失望的在书店里瞎转时,老板满脸微笑的走过来说,他在网上书店找到了很多,建议我去网上买,比他这里便宜。第二次逛书店是在机场,老板问我需要不需要E-mail的receipt(收据),我迟疑了一下说不用了,但我发现这似乎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

  第一次逛Apple shop,两个美国小伙子正在一台黑色的Macbook前比比划划,后来我发现他们俩正在用Macbook变换彼此的Facebook.com(美国很火的一家社区网站)链接,虽然他们就站在一起,但互联网可以把他们拉得更近一点,虽然这听上去不可思议,但似乎他们真的因为Facebook.com开始称兄道弟。第一次去我买了一台Macbook,收银的时候,店员问我,“E-mail your receipt ?”

二 : 站在风口创业:3个骚年创立的3家互联网金融企业

  导语:风来了,猪就能飞起来?且看这3个骚年们如何将互联网与傲慢的金融融合起来。

  清末,光绪帝遣袁世凯在小站练兵的时候,绝然想不到,此举建立起中国第一支现代化陆军的同时,也为未来几十年中国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埋下了种子,甚至抗战期间,国府都因军阀派系形成诸多掣肘。

  大到国家,小到一个行业,都因不起眼的细节,形成后期巨大的蝴蝶效应。放眼互联网行业,每一个成熟行业的领先企业,都深深烙着创始人的印记,并且对整个行业形成了巨大的引导、影响甚至牵制。借用《亮剑》中一句台词:军队的首任最高长官,赋予了一支军队独特的气质。

  风来了,猪就能飞?

  2013年,“余额宝”的火热迅速将人们的视线聚焦,“互联网金融”尤其P2P行业的瞬时升温,不但赢得资本青睐,还吸引了一大批创业者纷纷加入。

  “P2P网贷”平台在我国最早兴起于2007年,2011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国网贷平台数量在2012年猛增至2000余家,比较活跃的有400多家。进入2013年之后,网贷平台的数量仍以平均每天1-2家上线的速度快速增长。据第三方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列入统计范围的430家具有代表性的P2P网贷平台总成交量约为112亿元。

  而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密切监测跨境资本流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

  的确,时代的进步需要先行者。春江水暖鸭先知,诸多嗅觉灵敏的创业者早已将触角伸向这个领域。然而对于这些创业者而言,大多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业务为突破口:或学习研究多年,或对业务流程较为熟悉,然后寻找合伙人、组建团队,迈入创业行列。

  《亮剑》中曾有一句台词:军队的首任最高长官,赋予了一支军队独特的气质。在互联网金融创业中也存在一些特立独行者,他们往往不按照常理出牌,或离开无数学子艳羡的名校,或放弃原有的安逸生活而只为圆年少时的一个梦,还有人居然放弃稳定体面的国企编制、数以百万计甚至更高的薪水,甚至冒着风险去说服自己的老板一起创业。

  风来了,猪就能飞起来?且看骚年们如何将互联网与傲慢的金融融合起来。

  “别人家的孩子”——学生CEO申磊

  

 

  你26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大部分人正在谋划人生的第一次跳槽。而申磊——“理财范”的创始人,已经拥有了一家融资过千万的P2P公司。理论上,申磊还是一名学生:2010年,申磊被保送清华博士,2012年选择停学创业。理财范已经是申磊的第二次创业,他的首次创业——大学生P2P服务平台“师兄帮帮忙”,并且也获得了融资。

  申磊认为自己是一个典型的大学生创业者,自己和创业团队都充满了学生情怀。年轻、敢闯、冲劲儿,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带领年轻的团队,半年就做到了近4亿的业务量,成为P2P网络投融资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

  和很多学生创业者一样,申磊的首次创业着眼于学生群体的具体需求,从“师兄帮帮忙”这个名字都能看出,这是一个为在校生提供目标社交服务的平台;申磊开始创立理财范的时候,师兄帮帮忙已经做到了500万注册用户,并且获得了融资,但爆火校园的平台却很难找到盈利模式,“不盈利的企业未来会很痛苦”。2014年1月份,申磊迅速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加强版的“师兄帮帮忙”——理财范。“我们之前是为学生提供帮助,现在是直白的和金钱打交道,为小微企业提供帮助。

  从学生的理想主义,到职场的理性,不仅是创业项目的变化,申磊也从背心拖鞋地下室,换成了西装领带写字楼。年轻依然是这个团队和创始人最为可贵的优势,更为难得的是年轻的团队已经有着相对成熟的创业经验。环境和外表的变化只是表象,申磊的理想主义、学生情怀依然还存在,从理财范的业务中也能见到些许端倪。

  “理财范”上线三个月后,便完成了20歌融资项目,总融资近2亿元,同年6月获得来自IDG的千万级别人民币投资,而据理财范官方最新数据显示,截止9月15日,其融资已达到近4亿元。

  除业务上的增长外,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风险,理财范还首创了三层风险分担模式,即融资性担保公司推荐上的借款企业项目,一旦发生逾期或者坏账,由该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代偿;平台收取融资性担保公司整体收益的30%作为风险保证金;借款企业向担保机构提供足值固定资产抵押作为反担保措施。

  同时设立的还有法律援助基金,这是一项专为投资人维权所提供的法律资金援助,所持资金用于为投资人聘请专业律师处理法律问题,协助追回投资收益。对此,申磊介绍称,“理财范从公司自有资金中划拨100万元人民币作为专项法律援助基金,专项用于为理财范平台上的融资项目提供法律支持,如本平台上任一融资项目发生争议事项需提起诉讼或仲裁程序解决争议的,理财范将迅速启用法律援助基金为投资人聘请专业律师代表投资人处理相关法律争议,协助投资人追回投资收益,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权益。”

  当然,申磊也从不避讳自己有创业梦。“我曾经思考我创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赚钱么?其实我更希望看到我做的事情的社会价值。理财范,是离‘钱’近了点,但我还是希望它能为小微企业带去便利。”申磊坦言,他永远不愿丢弃的是创业情怀。

  申磊:创业是寻找现实的情怀

  草根凶猛——张扬

  

 

  相对于P2P创业圈来说,张扬过往并不简陋的履历并不起眼,甚至,可以用“草根”来形容。没有当过高级经理人,没有海外或者投资圈背景,没有创业经验……张扬形容自己“原来就是一个打工的业务员”。

  但他所创立的新新贷,却已经是P2P行业的元老级企业,顺利度过了惨烈的初期洗牌,交易额已经从初期的每月100万,增长到现在的1.5亿。这位草根创始人的创业,经过了一段“创业+打工”的阶段。

  新新贷成立初期,公司仅有张扬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陈志飞——张扬在银行工作时的领导。从行政、HR、业务员,两位光杆司令都亲力亲为,初期的业务,也都需要自己亲自出马。

  在传统银行业积累的信贷管理经验,以及“打工”的心得,使张扬更为看重人的作用。因此,新新贷也是行业内最早引入管培生制度的公司。“P2P行业很新,人才的培养速度远远跟不上。”管培生制度引入了一批高学历人才,初期的管培生由创始人亲自培养,并且组成了公司的管理骨干人才依然是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在中国,P2P行业很新,这两年飞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人才的培养速度则远远跟不上。”

  为了应对这一棘手的问题,张扬决定引入管培生制度,引进一批高学历、人品过硬的人才,因材施教,加以培养。据张扬介绍,公司第1批和第2批管培生都是由其亲自带的,现在已成为公司各个岗位上的骨干。

  时至今日,新新贷已经走过3年多的历程,始终专注P2P领域。而张扬对P2P的钟情,正是源于对该市场的看好。2011年,张扬开始了解P2P行业,并接触到一些优秀的公司。

  创业总是很累的,据张扬介绍,当时其唯一的合伙人就是现在的新新贷联合创始人陈志飞,也是他以前在银行工作时的领导。虽说是创始人,但他们在创业初期也要自己跑业务,两个人在上海选办公场地、到工商局完成注册、一起展开招聘工作。“刚开业的时候我们公司只有6个人,一个月做出的业绩也只有100多万,现在一个月能够完成的交易已经达到1.5亿。”张扬不无感慨地说。

  在传统银行业积累的信贷管理经验,对于张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正因为有传统金融的基础,转型互联网才能更顺利”,张扬如是坦言。

  “钱”二代——许泽玮

  

 

  从2011年成立到今天,从几个人的团队到如今年收入过亿的互联网综合金融平台;从朝九晚五的固定工作模式到自己寻找投资并完成两轮融资,一直有着金融创业梦的“钱二代”许泽玮对于互联网金融也有他自己的解读?

  祖父母、父母都在银行工作,出身金融世家的许泽玮,自幼就萌生了从事金融工作的念头。因为银行有着每年12月31日年终结算的制度,徐泽玮的父母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坚守工作岗位,而年幼的徐泽玮只能一个人在家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当天晚上零点开始结算所有业务,我爸妈都得上班,元旦那一天的假期永远我一个人过。”因此,许泽玮当即就产生了一个念头:“希望有一种工具提升银行工作人员的效率,那样爸爸妈妈就能陪我过元旦了。”

  200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专业的许泽玮,先后在新浪和一家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工作。安逸且固定的工作让徐泽玮越来越觉得乏味,于是他开始思索新的方向。

  2011年,时值互联网高速发展及网络购物普及的时候,通过互联网购买金融产品的消费者也渐渐多起来,而受限于当时的金融制度等问题,客户往往在沟通与购买体验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于是,许泽玮又开始萌生新的念头,能否以一种高效价廉的方式连接金融机构和客户?

  基于这样的设想,许泽玮感觉时是时候大干一场了,于是便只身踏上了互联网金融创业之路——建立91金融平台。然而,建平台容易,要想真正的在上面跑商务,而且还是金融业务,对于年轻的许泽玮而言,可谓困难重重。

  首先团队的搭建与组合就是一门学问。经过反复的试错,目前在他的团队里,具备银行、基金背景的人员就占到一半,他们都拥有很丰富的传统金融资源和经验。“但目前我仍然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招聘。”许泽玮介绍说。

  或许是因为自幼受家庭熏陶,以及之后对于传统金融以及互联网行业的从业经验,许泽玮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解很深刻。他依然清晰地记得,91金融的第一款产品诞生的过程。“起初我们只是想着帮金融机构在网上卖产品,后来做着做着就做成了一个平台,于是就有了91金融超市,对金融机构收取佣金,对客户免费,这也是91金融的第一个产品”。

  目前,91金融覆盖贷款、信用卡、保险、理财等多种金融服务,在外界看来,91金融好像“什么都做,多而繁杂”。但在许泽玮看来,相比传统金融业,互联网拥有更好的渠道,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和设计产品,因此更要做普惠金融,从而服务更多的人。

  同时,许泽玮常常认为他的选择没有错,“我们是在正确的时间节点,依据已有的资源,做了正确的事”。提及未来的发展规划,许泽玮表示,“我们依然会根据现实的发展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会选择在A股上市,初步预计是在2016年,当然其中也要看整个证券市场的变化。如果严格按照现行上市公司的规则,现在我们已经合规了。”

  互联网金融创业才刚刚开始,以上几位只是这个领域千千万创业者的缩影。但无论质疑、冷眼甚至不怀好意的讽刺,他们依然坚持走在这条路上。或许正如人们所言,互联网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而当金融遇上互联网,未来或许还有太多的可能。

三 : 一个互联网金融创业者的自白:站在风口上,猪真的可以飞

  

 

  作者:惠轶 花果金融CEO

  3月16日,花果金融(www.huaguo.com)正式上线第75天,累计交易额2亿8639万元,比最初计划多了30倍。

  当然,做为一个P2P类的贷款产品,2亿多的业务量放在银行里,也就是一个二线以上城市的一个高级信贷经理一个季度的业务量,也就是说我们用几十个人PK掉了银行的一个业务经理,也没啥值得骄傲的。

  当然,聪明的读者肯定看出来了,上述的一段话属于隐式装逼,对于一个初创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这样的成长并不容易,但在今天的P2P的行业里,这样的成长速度也还真算不得快,特别是最近几个月,一个P2P公司月度增长达不到50%,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说。

  进入2014年以来,尽管媒体朋友们还沉浸在去年P2P倒闭潮的悲观情绪中,还在忧心忡忡的不断讨论业务模式可不可行,P2P公司怎么才能生存下去;而市场端的情况确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场景:几乎是每天,几乎是每个靠谱级以上的P2P平台,都在上演着如12306般的火爆场景:

  每日发标时间前半个小时,成千上万的用户开始不断F5刷新页面,希望能在从发售到抢购完毕的几十秒钟时间窗口内,能幸运的买到。甚至有一个平台,曾经发生过最后一毫秒同时涌入资金过多,硬生生把程序设定的总额挤爆了几十万的诡异事件。

  为了处理每天积压的几百万至几千万用户闲置资金(充了值但抢不到产品),网站不得不开发出各种奇奇怪怪的资金排队系统或者摇号系统,以减少用户抱怨,客服每天都得接到几十个投诉电话,怒气冲冲的用户在咆哮:“我都抢了二十几天了,为什么还买不到!”。

  为什么一夜之间,这个市场会变的如此火爆?大概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吧:

  首先,得感谢媒体。P2P这个生意其实由来已久,在中国已经有了5、6年的发展,它本质上属于风险贷款,即那些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个人或企业,用一个更高的资金价格去获取资金,资产质量不算高,也有风险,比较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者,在2013年前,把P2P作为常用理财手段之一的互联网用户,不超过5万人,是一个小众市场。

  而2013年下半年的媒体热炒,为这个市场带来了很多的关注者,而其中有不少精明的关注者,发现这个市场即使是一个高风险市场,但在扣除了所有损失(违约、跑路等)后,这个市场给用户带来的平均理财收益率为13.8%,90%以上的理财者实现了年化15%以上的理财收益,于是乎,有大约25万名精明用户在2013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进入了这个市场。虽然25万名用户并不算一个大数,但相当于以前5倍资金量的快速涌入(总量大约600亿),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个市场可以承接的资金量。

  第二,感谢各种宝。由于宝宝们的强劲表现,银行存款1月份就流失了9000亿,这些存款流失带来了一个副作用,就是银行贷款额度也相应随之减少,这样把很多原来能够从银行获取资金的企业和个人,挤到了P2P市场,而P2P市场增加了更多的借款资源,资产质量就提高了很多。花果这个月完成了一个里程碑式的项目,北京某个体育馆的修建,项目融资总额2亿,原本是通过银行渠道解决,但银行额度不够,最后采用混合募资的方式,通过花果平台完成了其中5000万的募资。对于此类大型、优质的贷款项目,以前都是银行和信托的专利,通过P2P平台来承接这样的项目,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而今天,它真的发生了。

  第三,感谢银行。长期以来,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都处在一个绝对强势的地位,这种强势不仅表现在欺负储户上,也表现在欺负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合作方,比如融资性担保公司,银行给予担保公司的保费过低,而又把很多的风险转嫁到担保公司端,让担保公司几乎无法通过正常的银行担保业务获得利润,于是乎,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各个传统上银行的上下游机构,纷纷开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各种各样的业务资源对接到互联网平台上,一时之下,还真有点树倒猢狲散的意思。

  下面,就是各位创业者可能很关心的问题:这个市场看起来挺牛逼的,如果今天才进入,还有机会么?

  我的答案是,有,但要难一点。虽然从用户端来看,目前这个市场只有大约30万名真实用户,似乎还有不少增长空间,但在另一端,即与传统金融资源对接,经过这一年来的快速跑马圈地,留给后来者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但这些其实我说了也不算,如果你认定了你能在这个领域干出一番事业,就去大胆的干吧。

  但有两件事我还必须得给想进入这个行业的同志们提醒一下:

  第一,P2P这条船,上去容易,下来很难。尽管从政策层面,最近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利好消息不断,但金融无疑是国家管控最严格的领域,从去年倒闭的P2P平台最后的下场来看,无论是因为正常的经营不善,还是恶意诈骗,最后都是警察蜀黍介入收场的。至少在当前,我国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管还是维稳思维,不论是什么原因,你只要给老百姓造成损失了,让老百姓把政府大门围了,都是先抓起来再说。这个确实有风险,你得想清楚。

  第二, P2P无论披上什么样华丽的外衣,它都只是中国民间金融体系的一个部分,要想在这个行业做好,你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与中国民间金融体系中的各种力量共舞,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民间放贷人、甚至B社会,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要说服他们接受互联网,还要防着他们不要把你坑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OK,分享完毕,谢谢大家。

本文标题: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一个运转在互联网上的国家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334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