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互联网创业成功案例-最富互联网企业家的7条成功原则

发布时间:2018-04-25 所属栏目:成功的企业家

一 : 最富互联网企业家的7条成功原则

许多有抱负的创业者选择互联网领域,并非是出于对互联网的情有独钟,而是认为互联网可以提供快速致富的机会,因为互联网创业要求的启动资金较少而且对技术要求不高。实际上,如果你是热衷于互联网创业,那么也许会创建成功的企业,但如果创业只为了致富,则很可能会失败。

依据我的个人经验,任何创业者都有自己的目标,也有在全新互联网领域实现发展的方法。但即使是抱有良好愿望的创业者也往往不知道,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领域要遵守怎样的关键原则。

在今天的互联网上进行搜索是最佳的学习方法。看看其他创业企业提供的产品,想想能够突显自己独特优势并且是自己热衷的目标市场。还有许多其他不错的创业指导资料,包括scottfox的新书《互联网百万富翁》。

scott在书中写道,许多人都梦想成为互联网领域的富翁,但他强调开始创业时需要评估自己的目标和兴趣。创建一家互联网公司意味着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因此你需要知道互联网创业的成功要素。关于互联网创业,我归纳了他书中的7条成功原则,这些原则常常被人所忽略:

1、确定市场定位为客户提供帮助。找到创业真正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减肥、养生,或者弥补畅销产品的不足。很幸运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成功网站,如脸书、推特等,看起来很吸引人,但风险较大,因为每位成功的创业者都会经历上千次的失败。

2、将自己定位为专家。人们倾向于从他们认为是“专家”的人那里购买东西。专家的称号不再是正规的头衔或荣誉证书,今天这个称号更加意味着一位似乎是真实可见的“可信赖的朋友”,并且这位朋友不会向你兜售产品。因此,互联网创业者应当在自己网站上发布自己的地址、图片、以及直接联系信息。

3、最大限度实现自动化。利用软件工具将公司的常规任务实现自动化,如接受、发送订单等。提供网络论坛,帮助客户解决各自的问题。在开发一款昂贵的定制解决方案前,使用免费的电子商务软件和服务,如paypal,帮助你昼夜不停地创收。

4、使用互联网外包工作。通过互联网将每个具体工作外包,比雇佣并管理全职员工更加经济有效。尝试通过、等外包网站,将自己不能完成的特定任务外包。通过外包由他人处理琐事,留出时间从而处理优先级别更高的工作。

5、让目标受众提供创意帮助。受众的帮助,如产品意见、论坛对话、博客留言都极其宝贵,因为这些内容更加可信,并且能吸引到更多广告商的资金。更有价值的是成功案例的研究和证书。

6、明确一项可实现规模发展的业务。首先,选择一项全球通行的创业机会,如生产环保产品。然后实现生产与产品跟踪的自动化,从而不必为每个订单都投入大量的人工。最后,利用顾客反馈或促销,用较少的工作吸引更多的顾客。

7、关注实现持续营收。一种在网上轻松增收的有效方法就是:使用自动更新订阅而非一次性销售。拥有稳定的产品订阅用户,意味着通过邮件广告、支持或需求建议可以实现持续的营收。

即使做到了以上各点,也不见得创业就会变得容易。创业者不合理的期望只会带来更大的失望,以及更快的放弃。记住,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解决问题,这占去了一半的时间。然后,另一半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甚至可能是获取更多收入。

每天都会涌现出大批的互联网百万富翁。多数人不像markzuckerberg那样出名,但他们同样富有。你会成为下一个最富互联网企业家吗?

二 : 别看不上菲律宾 它可能成为下一个互联网创业热点

  在很多中国人心目中,说到菲律宾,印象最深的就是芒果干和菲佣。春节假期,在菲律宾经过一段时间体验和观察,感觉这个国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继印度之后,甚至会成为全球下一个互联网创业的热点。

  假期一共呆了两个城市,马尼拉与加莱拉港。马尼拉是菲律宾首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度假的加莱拉港(Puerto Galera,以下简称PG),是全球著名的潜水地。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自然海港之一。按说这两个地方,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但是互联网的发展现状还是让我非常意外。

  

 

  正在打电话的当地人

  互联网与中国差距是两个时代

  按说首都马尼拉,还有PG港,都是游客不断、风景名胜的地方,经济状况相对其他地方好很多,互联网发展应该不会太差。但是发展现状还是不太乐观。

  4G网络

  菲律宾的移动电话电信业者主要三家,分别是Globe、Smart以及Sum,不论是打电话、短信或是网络上的使用方式,都能够根据顾客不同的需求,可以有弹性套餐。 中国移动漫游会自动接入Globe网络。同行的朋友买了一张Globe 8G 流量卡,一个月内有效,1000比索。(汇率1:7,相当于140人民币左右,当地一个客服人员月收入约在1000人民币)。

  整体来说,4G讯号在这两个地方覆盖信号都很不错。但是网速很不稳定,有时有信号,明显感受到网速极速下降,甚至发不出微信。当地人建议别往本地手机卡上充值太多钱,因为系统非常不稳,常常会莫名其妙地扣费,有时刚充值还没开始用,已经没有余额了。

  WIFI热点

  这是低头一族也是中国手机党的命。走哪都问密码多少。在国内WIFI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在菲律宾,WIFI在酒店餐厅虽然大多有,但是他们并不会像国内的公布自己的帐号和密码,而是要向服务员咨询,一般会给一个纸条,上面有密码,用完会收走。有些餐厅虽然有WIFI,但不会让客人使用。

  我们通过airbnb在马尼拉订的公寓,在市中心,美国大使馆附近,整个房间完全是西式装修,设备齐全,非常舒适。但就是找不到WIFI帐号密码。最后在路由器底部印着。有些比较现代的车辆,比如通往机场的豪华大巴上,也会有WIFI。但非常非常少。

  关于网速,这个值得吐槽三天三夜的。不管是马尼拉还是在PG港,WIFI的速度会让人联想到中国的拨号时代。图片是一截一截加载的。整个信号,不管是酒店房间单独的,还是餐厅,都是像牛车一样消磨人的耐心。所以我全程都在用4G上网,着急的中国人会让网速弄得崩溃。据媒体报道,当地平均速度为2.5Mbps,仅高于印度。

  

 

  马尼拉高级公寓WIFI非高峰网速测试

  智能手机

  手机等移动终端在菲律宾普及率非常高,但是对于手机的使用差别很大。在马尼拉最大的,也是亚洲最大的商场,SM商场,户外最大的广告是中国的华为。室内柜台最大的广告是OPPO。SM在当地是非常高端的商场,能在里面消费的大部分是当地的有产阶级或者游客。

  

 

  马尼拉SM商场户外广告

  而在PG港,大多经济一般的当地人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更高,在路边和沙滩、小店里的那些闲散的年轻人,他们都是用手机在听歌,玩游戏,游戏基本上类似中国的消消乐之类的单机游戏,从风格上来看应该是中国研发的,或者仿照类似画风的。

  但是手机类型,中国手机很少,大多是三星,苹果几乎没有,都是游客才用的起。酒店服务员用的老式的三星触屏。她说中国人很有钱,很会做生意,只用很贵的苹果,但卖给她们很便宜的手机。当地很多年龄较大的人尤其老年人,还在用中国10年前的按键类型的手机,看款式机型应该大多来自于中国华强北之类的地方。

  

 

  PG港路边的手机店

  平板设备在当地也很受欢迎,很多年轻拿着平板看视频和打游戏。看款式和外观应该都是安卓系列的,不出意外,应该很多来自于华强北。

  

 

  马尼拉正在公寓外玩游戏的男孩

  打车软件

  在菲律宾,滴滴目前没有提供服务,只有uber可以使用,但是提供服务的车辆并不是很多。当地的uber司机都不着急,明明看到很近的路线,非得要绕一个圈再过来接客。Uber司机富于娱乐精神,我乘坐的一部新的三菱越野车,被司机改造成了一个小电视台,边开车边看电视,一点不担心交通事故。

  

 

  马尼拉边开车边看电视的uber司机

  为什么会是下一个移动互联网热点?

  语言和文化便利性

  由于历史原因,菲律宾在很长时间内是美国的殖民地,所以英文在这个国家非常普及。从导游,潜水教练,商场导购到保安,普通服务员,路人甲,都会英文,连我遇到的一个乞丐都是说英语的。虽然有口音,但是基本都能交流。包括户外广告,招牌、本土电视台等很多都是英语的,这个和印度有相似的地方。非常便捷的和世界交流和互动,文化背景上也有一定的相通性。这为融入整个世界互联网背景奠定了极大的优势。

  由于菲律宾四季温暖,日照充分,风景优美,消费较低,所以大量欧美的退休的白人老头会选择在这养老,顺便包养一个当地的年轻女孩,当地的女孩也以找到老外男友为荣幸。这也加强了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

  巨大的人口红利

  全世界人口过亿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共有12个,其中东南亚就占了两个,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菲律宾人口数量,截止2016年,达到了1.1亿人。世界人口数量排名第12位,

  从菲律宾2010年最后一次人口普查结果看,菲人口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在总人口中,65岁以上老人仅占4.3%,约400万人;劳动适龄人口(指15至65岁)占62.3%。菲人口年龄中位数仅为23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人口红利远远没有被发掘,在菲律宾PG,看到各种年轻人,坐在路边或者海滩上,冲着走过去的游客咧着嘴笑,好几天都看到同样的一些人在那坐着,什么事也没干。

  懒惰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在国内,不管是电商,O2O、外卖等,都是因为年轻用户越来越懒,他们需要第一时间的解决这些问题。在菲律宾,年轻人闲散的程度惊人。

  我住在一个还算不错的海景酒店里,这个收费标准即使在国内也不算便宜。一个工人在我住的房间对面砍一根树枝,可能是挡住酒店房间的阳光。我早上出门时,他在树上慢腾腾的用刀砍着,看见我大声的打招呼,然后我下午回来时,那根树枝还没砍断,但他在树上已经睡着了。等我下午出去时,他还在树上慢腾腾的用刀砍着,看见我继续大声的打招呼,等我晚上回来时,才看到那根碗口粗的树枝被砍断了,他坐在地上休息。如果在中国,最多1个小时完工了。

  

 

  正在树上休息的工人

  酒店的早餐套餐是包括咖啡的,我吃早餐时请服务员小妹去倒一杯咖啡,当时只有两桌客人,她答应了马上来,但过了10分钟还没来,我才发现她在和另外的服务员聊天。于是再次示意她,才倒了一杯速溶的给我,而吧台离我餐桌不过5米。在中国估计被投诉或者开除了。

  因为民族的特性,这种慵懒闲散的性格,会更加适合类似游戏、娱乐、O2O、手机支付,等相关服务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跳跃式发展

  菲律宾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一个农业国家,工业占的比例不到30%。由于受经济限制的影响,所以电脑的普及率非常低。这给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直接跳过PC时代,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这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史上,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比如O2O,手机支付等。

  菲律宾人口1. 1亿,但手机数量已经超过1亿,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达46%左右,菲律宾网民平均每天上网6小时,在18 岁到24岁,菲律宾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占了36%, 比东南亚的平均数值高出8个百分点。移动互联网用户中,英语用户占40%。

  根据2014年相关数据,菲律宾移动游戏市场规模约为数千万美元, 在东南亚国家排名第五。移动游戏的下载量普及率为51%,排名第一。移动广告市场达到4100万美元,2015年同比增长51.3%,达到6200万美元。预计2017年将突 破1亿美元。

  菲律宾是全球花费在社交网络上时间最长的国家,每天4.3小时,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4小时。这和手机普及,同时用户闲散时间太多有密切关系。菲律宾移动社交网络普及率32%。预计从2013年到2018年,菲律宾电商的年复合增长率会高达101.4%。菲律宾最大的电商网站Lazada,是东南亚最大的网上购物平台,覆盖印尼、菲律宾、新马泰等。包括电子产品、家居、玩具、服饰、运动器材等。阿里2016年花了10亿美元收入囊中。不过由于菲律宾是由700多个岛屿组成的国家,这给物流和电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阻碍。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7年1月16日报道,菲律宾政府禁止本国人访问世界上最大的色情网站“Porn***”。因为菲律宾人在这个色情网站上平均花费时间为12分45秒,已经连续三年名列世界第一。比排名第二的南非人多两分钟。虽然穷,但并不妨碍菲律宾人民通过网络,追求自己的生活性趣。

  最最关键的是,菲律宾地处于亚洲,靠近中国,但是心理和文化上亲近美国,它能同时吸纳两大互联网发展大国的经验和资源。

  中美科技公司的巨大影响

  硬件设备

  华为在当地的电信行业的五大电信设备供货商之一,目前已经占据了大概10%左右的市场,还在增长中,同事手机业务也在拓展。国内的小米,OPPO等公司也在纷纷开拓本地市场。美国的苹果、黑莓都会有一定市场,主要在白领和高端人士,不过现在黑莓也烟消云散了。但是智能手环、耳机,游戏机主机等方面,美国品牌占据着很大的市场。

  

 

  SM商场内的OPPO展台

  手机软件

  包括支付宝、大众点评等软件在当地都可以使用,支付宝只要是提供给中国游客付款等服务。而大众点评主要也是给中国游客提供本地的吃喝玩乐的信息,但是被部分鸡贼的中国商家利用,比如当地一家打分4星级别的港式茶餐厅,应该是我这辈子见过最贵最难吃的粤式中餐,凡是吃过的中国游客,后来交流时都叫苦不迭,相关的评价水份可见一斑。

  微信在当地有很多年轻人使用,包括酒店服务员,她反复强调说,摇一摇很好玩,她和朋友都是用微信交流的。

  美国的谷歌、Facebook、YouTube是年轻人信息交流、社交、娱乐的主要方式,他们在网络上追捧自己心目中的偶像或者网络名人。从这点来说,他们基本上是与全球的互联网无缝对接,这和国内的情况有巨大差异性。

  但是,由于中国移动互联网经历过类似的发展阶段,所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进入时,凭着对屌丝用户的了解和兴趣发掘,拥有便宜的硬件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经验,同时也有便利的地缘优势,从香港到马尼拉仅需要2个多小时的飞机航程。这些在中美互联网公司对于本地用户争夺上,有极大优势,但是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性,也存在着客观的门槛。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创始人,互联网明星创业公司Faceu等品牌操盘手,关注互联网和科技创业。公号南七道

三 : 2017大变局:互联网创业“补贴式”烧钱或已成末路

  鸡年春节即将到来,以往巨头用真金白银圈地圈用户的红包大战,在微信、支付宝相继宣布退出后显得异常落寞。类似红包大战这种以“补贴”圈地的互联网独有的商业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反面案例,使得创投圈开始反思。尤其是曾经以“补贴式”烧钱获得成功的美团、滴滴、饿了么等新兴巨头,一年来分别陷入不同的商业困境,烧钱所带来的后遗症逐渐显现,预示着未来曾火爆一时的“补贴式”烧钱,或将随着市场的成熟终成为历史。

  靠烧钱做大的新巨头们面临着哪些困境?

  近日,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上,有关滴滴涨价和打车难的讨论喧嚣尘上。以往滴滴与众多对手的烧钱大战,成为移动互联网创业界奇特的一景,一单打车分别补贴用户和司机高达10元的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日。近年来随着滴滴步入商业变现期,补贴的减少抽成的增多,除了引起用户对打车越来越贵表示愤怒外,平台上司机对抽成比例的增加的抱怨也一直是外界关心的问题。

  如果说年底各级官方对网约车的限制性法律法规、春运导致的司机减少等因素是外因,而滴滴作为一个如今估值已经千亿人民币规模的新兴巨头,变现压力导致的用户心理诉求不满才是问题根源。自A轮300万美元到去年6月最高的一轮总额73亿美元融资(此后融资未停),五年时间内滴滴完成了菜鸟向独角兽的蜕变。然而如此高的估值让滴滴骑虎难下,未来无论是上市还是自我造血图谋新出路,提高变现能力都将是唯一出路,在民怨沸腾之下,烧钱得来的帝国,内外交困中能坚持多久让人生存疑虑。

  同样的问题,在美团、饿了么身上一样存在,从2010年至今,美团与后来合并的大众点评双方融资总额已达到57亿6400万美金,从当年的百团大战到后来扩张至外卖、电影票、酒店业务,一路走来美团烧钱不止。为了讨好用户,美团不得不在提高平台商户佣金上下手,导致大量店主对此不满,2016年多地餐饮商家集体抵制美团,今年1月浙江《现代金报》就报道仅宁波一地就有多家酒店出逃美团。

  以饿了么、美团外卖、百度外卖为代表的的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去年被央视等媒体屡次炮轰“黑外卖”事件,归根结底的问题,就是商业变现与打擦边球的矛盾使然。1月份,因不满被投诉,饿了么送餐员发“放屎”短信报复用户的报道,掀起了互联网舆论轩然大波。这背后,是送餐员职业负荷强、罚款重、安全无保障等生存问题重压下爆发的一个特例,虽然平均7000元的工资让送餐员工作看似还算不错。但糟糕的就业环境和苛刻的KPI重压,每天十余个小时高强度穿梭在城市里,送餐员挣的每一分钱都带着血汗,服务“态度”差无可避免。

  “补贴式”烧钱模式,看似让这些巨头们获得了短时间内的火箭式成长,当用户心理“低价”认知养成时,面临着讨好用户与商业变现压力的矛盾。有的如滴滴靠提高客单价,有的如美团依靠对商户的进一步压榨,有的像外卖平台依靠打擦边球与铁血KPI逼迫员工。虽然他们的处境让人惋惜,而这些深陷困境的巨头们无论如何如今还“活着”,万千失败的O2O公司下场更为悲壮。自2015年开始,那些数不胜数的把“补贴式”烧钱作为标配的O2O创业公司,甚至连深陷泥潭的门票都未捞到,更成为赤裸裸的反面案例。

  鸡年春节前夕,支付宝、微信相继退出了烧钱的红包大战,张小龙回应微信使命完成,支付宝回应已不想做社交。烧钱补贴换来的用户真的如想象中那样美好吗?当从来不回避赚钱OPPO、vivo一度成为中国手机的第一,当华为手机的余承东开始大谈提升利润,就连小米在2016年也推出高端机MIX,黎万强在公开场合少有的称MIX的定价可以让小米赚钱。2017年在越来越多巨头们商业思维的转变下,整个互联网创业曾成为标配的“补贴式”烧钱似乎已经到了末路。

  “补贴式”烧钱如何成为互联网创业标配

  科技教主乔布斯,曾有一个经典的经营哲学“让顾客占便宜而不卖便宜”。一语揭露了商业的本质,这句话背后隐藏两个含义,首先顾客的消费心理是习惯占便宜,其次企业不该将便宜作为经营手段。以该定律分析中国互联网创业“补贴式”烧钱的兴起,违背着商业上的根本规律。创业公司推出一项产品或服务的原始价格,会在用户消费心智中定下最早的印象,占便宜的固有思维,会让此后任何提价的错失都面临着巨大商业风险。

  如果说当年360免费模式开启了潘多拉宝盒,后来持续亏损并成功上市转型的京东则是整个“补贴式”烧钱的始作俑者。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第二波互联网创业潮,巨头们指挥小弟滴滴、快的烧钱圈地激烈战争,彻底将这一“补贴式”烧钱模式推广开来。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法则下,既有无数梦想通过“揠苗助长”成为下一个巨头的砸钱创业者,也有因为市场竞争不得不被动跟进的创业新军,尤其在资本狂热助推下,“补贴式”烧钱演变为了互联网创业的标配。

  我们回顾一下彼时市场的疯狂,2014年9月,天天果园推出“现金补贴式”的“水果险”,在水果电商运送损耗率极高普遍情况下,该保险规定用户遇到品质、服务还是价格等方面的任何问题,每单最高赔偿金额可达1000元。2014年11月, O2O 洗衣服务“e袋洗”获得2000 多万美元的A轮投资后,CEO陆文勇称会拿出融资额的一半用于用户补贴,平均每单补贴可达到10元。2015年5月,美业O2O河狸家宣布,将斥资1亿元进行用户补贴。据当时用户向媒体透露,其每单最高补贴能达到50元,如今以上三家的发展情况并未因烧“补贴”而彻底垄断其所在的行业,而这些只是整个O2O的一个缩影。

  从租赁办公地、人工成本、产品研发到市场推广等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撑,创业是烧钱的,无论传统产业还是互联网产业,早期BAT的成长都离不开持续的融资助推,如今几度成为亚洲互联网公司市值第一的阿里巴巴,早期为了快速融资也曾因为10亿美金和流量委身于雅虎,赴美上市后终让雅虎获得500亿美元的回报。彼时的互联网公司成长中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从来没有触碰过靠烧钱“补贴”用户扩张的红线,而如今的互联网创业不烧钱补贴真的不行吗。

  事实并非如此,据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联合宜信公司《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2016)》透露,经过对2015年调研的中小企业跟踪调研。发现,创业中小企业的自身产品和服务,是可以存活的根本,相比之下,资金很重要但并不是最大的问题。现在的创业,尤其烧钱模式,有些违背商业本质,不可持续。

  “补贴式”烧钱四大弊端,战术变标配已是零和游戏

  去年下旬,本人曾在北京和某机构投资人畅聊互联网创业圈的趣事,彼时曾指出这种靠“补贴式”烧钱模式的短板,而对方显然对此深不以为然。在时间就是规模,规模就是估值的偏激思想下,直至今日,烧钱仍然还是互联网创业者们深信不疑的崛起法宝。当共享单车的摩拜、ofo等新兴创业公司们,继续上演着靠烧钱跑赢市场老路时,扑面而来的质疑声音,代表着创投圈成熟的商业思维正在纠正着这一历史错误。

  总结一下,“补贴式”烧钱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四大弊端:

  首先,补贴会吸引大量非刚需用户,忠诚度低流失严重。2013年,一朋友还在中关村某互联网公司上班,平常上下班回到住处地铁出行最为方便,当打车软件双向补贴10元政策推出后,考虑补贴后只需付账4元(当时地铁票还是标准的2元),逐渐开始频繁打车。当补贴结束后,他就成为第一批流失的用户,作为早九晚五地铁一族,除特殊情况很少打车。类似的用户并不在少数,补贴带来的他们除了为创业公司融资时创造漂亮的数据,几乎没有其他贡献。O2O出行由于滴滴成功的多次合并及市场需求量大,这一现象尚不明显,在一些低频的O2O烧钱行业,这种现象的存在几乎是致命的,比如曾发生大规模倒闭潮的洗车O2O。

  其次,靠补贴刺激增长过度依赖融资,资金链断裂几率指数级增长。有着O2O家政鼻祖称号的美国硅谷创业公司Homejoy,于2012年7月成立,2013年3月获得17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后,又在2013年末获得总计3800万美元的A轮和B轮融资。快速的融资,让Homejoy开启疯狂扩张模式,2014年前后陆续在英国、德国、法国等地启动了业务。虽然硅谷创业也极度信仰规模比营业额更重要,但Homejoy却做得有些偏激,祭出大举折扣吸引用户,当C轮融资受阻后,资金链断裂让Homejoy成为了美国O2O家政第一家倒闭的公司,反观同期融资不占优势的客单价更高的竞争对手Handy、Helpling却活的一直不错。如今Homejoy重起炉灶并名改为Homeaglow,在其联合创始人Aaron Cheung的邮件中,着重的反思以往错误的打价格战模式,明确表明Homeaglow只会聘用原Homejoy里最优秀清洁工,彻底宣告了对烧钱过去的一刀两断。

  另外,烧钱补贴已成行业毒瘤,差异化优势不再战术意义丧失。当资本盲目追逐表面的规模和数字时,行业里只要有一家开始烧钱,其余竞争对手皆会群起响应。如果说烧钱补贴以往因为其稀缺性,还可让首个尝试烧钱的创业公司因补贴产生差异化优势,能获得比烧钱更有价值的回报。而当全行业对烧钱补贴早已稔熟于心,一家烧钱政策的推出往往会引来全市场的跟进,这样的烧钱补贴已成为一种零和游戏,其战术价值的丧失,让烧钱补贴意义不再。如2015年外卖平台的烧钱混战,用户在首单高额补贴下,吃完东家吃西家,这样的补贴大战,还有什么实际的商业价值呢?

  最后,烧钱易滋生用户心智依赖,涨价后遗症考验创业团队的运营实力。上文滴滴、美团、饿了么等新兴巨头,因为用户对涨价的反感,各自有着不同的应对策略,然而由于补贴造成的用户心智对“低价”的固有印象,无论是粗暴涨价、还是靠剥削B端还是牺牲服务质量,最终所有策略的落脚点都会回归由用户买单的怪圈。这种天然的矛盾性,大大加重创业团队的运营负担。即使创业公司依靠烧钱做到行业绝对垄断者,但变现期潜藏的铺天盖地用户负面情绪,总是横在创业公司成长之路上的定时炸弹,一旦创业团队运营实力无法解决矛盾,将会引发大动荡甚至造成创业公司半路夭折。

  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终结“补贴式”烧钱已是末路

  《周易·系辞下》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016年6月,曾在《互联网方法论》一书中鼓吹免费的周鸿祎,在失控的“烧钱”创业氛围内开始反思,在黑马课堂的《大咖驾到》现场这位凭借免费将360打造成帝国的周鸿祎吐槽,免费成本这套理论在O2O领域被滥用了。正如周鸿祎所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与互联网时代的创业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移动互联网创业特有的线下线上的融合,致使互联网时代的边际成本递减的优势不存在。

  即使有着边际成本优势的互联网也不曾靠烧钱补贴换快速扩张,免费模式就已经做到了极限。如果说早期的移动互联网由于赶上了人口红利,烧钱补贴除了扩张现有格局外,随着眼球效应还把暴增的新移动互联网用户拉到旗下。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的终结,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也将随着时间退出舞台。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发布的第39次全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我国网民规模经历近10年的快速增长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网民规模增长率趋于稳定。

  近日,在中国天使会、中国青年天使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天使两会双创年度盛典”上,“如何看待烧钱模式”就成为重要的议题,相比以往创投圈对烧钱的迷信,如今许多投资人的观念已发生很大的转变。老鹰基金创始人刘小鹰认为,可以烧,但创业者要思考烧钱的进度,不要把自己给烧死就OK了。君紫资本创始人秦君直言,烧不烧钱本身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对商业模式的识别。

  经历过因O2O泡沫引发的2016的资本寒冬,以及那些曾靠着“补贴式”烧钱成长为巨头的独角兽们,分别陷入不同的烧钱后遗症的前车之鉴。2017创投界将迎来大变局,创业烧钱自然是企业快速成长的最大助推剂之一,然而过火的违背商业本质的“补贴式”烧钱,将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的消失,随着成熟的商业思维对这种模式的集体反思,退出历史的舞台。正如乔布斯所说的那样,“让顾客占便宜而不卖便宜”,当你用补贴让顾客有了占便宜的错觉,等到资本压力逼迫你涨价时,又能凭借什么来挽留用户呢?

四 : 说谎,造假,炒作,互联网创业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门

  最近两个互联网热点负面事件刷爆了我们的朋友圈:一个是宅代洗,剪断大学生自助洗衣机电源线,逼大学生使用他们产品,最后声明是炒作;另一个是楚楚街,副总裁为了推广其品牌节日,在微博、朋友圈、微信群发出求救信号,佯装被绑架失踪,然后出来声明,只是事件营销。

  互联网圈的不诚实现象

  宅代洗剪电线事件,楚楚街蒙克失踪事件,我们不应该当作个体事件看待,因为这是整个互联网圈的普遍现象。宅代洗火了,PR在朋友圈发了一个状态,成都业务涨了一倍,丝毫不遮掩他的喜悦之情。余佳文发一亿工资火了时,发公关稿对大家的骂声表示感谢,因为他们APP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增长。这些从侧面反应出人们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改变,而且是往不好的发面进行了发展。作为“不诚实”行为,有背于我们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之道。事件制造者还乐此不疲,“哈哈,只要我的产品火了,我就是最牛逼的,我才不管用了哪种方式。”现在创业圈的问题大家对数据的追求,对"刷爆朋友圈"的追求,对火的追求,对物欲的追求而弄虚作假。但没有认识到通过不妥的手段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对,应该是他们毫不在乎。

  为什么这些没有道德底线的营销会越来越多。在营销界有一句话,不怕没人骂你,只怕没人关注你。大家的关注焦点都在剪电线,玩失踪是否正确上。但我们恰巧被利用了,毫无疑问,这两个行为有背与我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全网的批判帮助了舆论的升级,宅代洗火了,楚楚街也火了。

  个人的作恶成本也太低了,这属于影响社会、行业风气的行为。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而我们现在是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违背传统的道德观念进行“炒作”,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后我们做营销,是否也可以做一个价值观崩坏的事情出来,等大家的批评引起广泛传播,因为最终大家也只会记得产品的名字,事件的负面的形象也会逐渐被冲淡。

  楚楚街副总裁发求救信息,宅代洗接受科技媒体采访叙述剪电线事件,前期只是在互联网圈进行了传播,但上升到社会批评角度,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媒体喜欢这类素材,群众喜欢围观这类事件,而这类事件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热点,为公司带来了滚滚不断的资源和财富。我们靠自律来进行互联网风气规范是远远不够的。政府严惩,起示范性作用才是最好的方式。

  现在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再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了多大的价值,而是有没有制造过一次朋友圈的火爆,这样你的"青春"就没有遗憾了。

  三里屯视频,逃离北上广,北京建外SOHO丁字裤美女游走,史上最牛“女黑客”。越来越多的营销事件不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忘记营销的尺度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各种博眼球事件层出不穷,如果风气不加整顿,就永远得不到改善。这类营销事件,在付出与收益之间,天平永远是朝向收益倾斜。营销目的达到了,效果还出乎意料的好。企业也会一个接一个的继续使用此类方式搏上位。

  互联网圈的共生效应

  大家都知道从众效应,人会跟风于大众的选择。大家都在进行数据造假和恶性炒作,虽然做法有些不妥,但是利益确实可观,就跟着去做,因为大众也会带给你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可能大多数人会用从众效应来解释互此类现象,但我觉得用共生效应来解释最为恰当。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共生效应的给我带来了一点启示,良好的环境可以使得双方促进,那么较差的环境也会使双方最终产生不好的影响,朝坏的方向进行发展。

  当你还在兢兢业业地创着业,你身边的朋友利用极小的成本通过一些不是特别好的营销方式获得了巨大的效益,他调侃着你,“瞧你,埋头干的那傻劲,还不如像我这样轻轻松松的。”你知道你如果通过那种方式可以做成那样,但违背你的道德准则,所以你对他不屑一顾。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这样,也许你是因为环境影响而被迫无奈,但你也开始逐渐成为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那个人。

  在一个不诚实的环境之中,这些恶性营销炒作使得创业者间的信息传递、互相影响导致不良风气的蔓延。在国内互联网圈的大环境下,数据造假,融资造假,恶意炒作的人才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思考这类现象产生的原因

  作为一名普通创业者,创业故事可能平淡无奇。但为了满足大众的娱乐口味,造就一个鹤立鸡群与众不同的形象。就要开始讲故事了,比如青年创业者最喜欢说高中第一桶金赚了几百万。因为这可以引起大众的关注,而且人们也无法考证,只有叙述者本身知道实情。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关注度就是金钱。在此之前,经常有融资夸大,数据夸大的现象,但是始终没有上升到社会舆论角度来讨论这种现象的产生。

  有朋友问,国内有哪些公司夸大融资规模?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倒过来问:国内有哪些公司没有夸大融资规模?数据造假成为创投圈公开的潜规则,价值两百万的项目,想融一千万;融资一千万人民币,对外宣称一千万美元;刚上线几天的APP就号称几百万用户;一些APP在第三方平台全是好评,几千个好评没一个差评。这就是中国创业现状,泡沫就是这样来的。有一种全民大跃进的时代的赶脚。

  对创业者来会说:造假的理由充分,造假的手段丰富,造假的成本极低。万一有点争议,岂不是更好么?造假的初衷也是为了帮项目争取更多的关注,让我不禁感叹现在依然是注意力经济时代呀!不撒慌,怎么忽悠其他投资人,怎么吓唬竞争对手,不忽悠、不炒作,怎么省广告费,怎么吸引到优秀人才。如果都实打实的报融资,说不定早死了。

  从另一些角度来看:中国造假成本太低,没有一个正确,有力的惩罚机制。反正吹牛不用上税,还能赚钱。面对那些虚报融资,恶意炒作的公司,当然,在大天朝,法律还是支持你的。

  不管是互联网的数据造假还是恶意炒作。都应该有个有力的惩罚机制,光靠行业自律无法阻止这些事件的发生。应该对外实施严惩,对内实施道德规范,双管齐下。

  “成王败寇”是中国式思维,成功后花点钱洗白白,还能当企业精神领袖。如果他们的恶性炒作,引发我们广泛的讨论。反而使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流量与效益,没使他们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时代的悲哀。

  作者95后创业者,科技媒体专栏作家。微信1051878484,微博@星筹宝王子健

五 : 领先行业20年的创业 却成为美国互联网史上最壮烈的破产

  硅谷创业,永远不缺神话般的主角。名校、辍学、车库……这些关键词在一次次膜拜中逐渐演变成创业的时髦标配。

  

领先行业20年的创业,却成为美国互联网史上最壮烈的破产

 

  文丨柠檬

  一直以来,尤其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前的沸腾年代,前赴后继的创业者都在做一个梦——仅凭灵感和好点子就可以当上CEO,上市融资,一夜暴富。

  也是在那样一个时间点,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就出现了一家时髦的创业公司——Webvan。作为一家O2O网上生鲜零售商,Webvan整整比我们如今所熟知的O2O模式领先了20年。

  Webvan在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中存活下来,却猝不及防阵亡在了2001年。甚至于成为了美国创业历史上,乃至是美国互联网历史上最为灾难深重的一次失败。

  一飞冲天的火箭式创业

  Webvan,这个1996年成立的的网上杂货零售商,在头三年,一个客户都没有的情况下,一心一意闭门造仓库,野心勃勃酝酿生鲜行业的风暴。

  三年后,这个仓库总算出世了。从硬件的4000万美元到软件的1600万美元,这是一个全副武装的仓储系统,围绕这个仓库还有专门配送的队伍。

  1999年,Webvan正式公布了他们的线上销售、线下送货的O2O模式,用户只需要点击鼠标,看中的货物就可以在30分钟内送货上门。用当时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

  “用户在网络上订购一杯豆浆,可以在豆浆变坏前送到用户手中。”

  这种前所未闻的购物方式瞬间火遍美国。你可以想象的到的牛逼投资人和投资机构都跑上门来疯狂送钱。红杉、软银、高盛、雅虎……融资金额超过8亿美元,以及组建了超豪华的管理“梦之队”。

  

屏幕快照 2016-06-19 下午12.26.11.png

 

  Webvan的发展充分印证了当时美国互联网创业的“火箭速度”。

  从5月仓库开始运行,6月接到第一个订单,到8月IPO。哪怕公司实际营收只有400万美元,但Webvan首次公开募股筹集达到4亿美元,市值甚至冲到150亿美元。

  拿到钱后,Webvan干的“正经事”就是建仓库,在全美15个地区疯狂的建设成本3000-4000万美元的仓库。

  不仅建立起覆盖60英里范围的居民服务配套系统,还有专门的仓储机器人,甚至有用机器人来实现全自动配送的势头。Webvan完全可以称得上当时全世界最时髦的O2O生鲜零售商。

  疯狂烧钱12亿美元

  暂时先把估值这些放一边,替Webvan算算账。

  还没开张,一个客户都没有,也就是收入为0时,Webvan建仓库烧掉了4000万美元。还有开发仓库系统软件的1600万美元,仓库电线的500万美元,以及拿到融资和上市后在其他15个城市建仓库的扩张需求。

  Webvan走的本来就是零售商的路,这是一个利润空间很狭窄的行业,靠的就是薄利多销。由于Webvan的直接竞争对手还是传统超市零售商,因此只能尽可能放低价格迎战竞争对手。

  能否实现线上盈利还是悬而未决的催命符,线下的运费人工费又都是一笔巨额开支。不仅如此,号称自己物种齐全的Webvan,在无法满足顾客的要求时,会摘掉胸前的Webvan牌子,走进附近的杂货店和超市采购,再以自己平台上的低价卖给顾客。

  据分析师估计,从第一个订单到最后一个订单,Webvan每接一个订单就亏损大约130美元。

  Webvan根本做的就是赔本生意,盈利尚不可期,仓库和人工费用却还在烧钱。从1999年仓库投入应用后,从未达到过盈亏平衡,数据上始终都没有达到它所需要的订单数和用户数。

  在还是信奉流量为王的电商1.0时代,这些隐藏危机全被不约而同的忽略了。烧钱算什么,46%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三大生鲜杂货零售商市值总和的优秀成绩单,足以说服投资人和华尔街。

  1999年上市的Webvan,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烧掉了12亿美元。2001年,Webvan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并裁减2000名员工。

  CEO鲍德斯在Webvan破产后仍坚持:

  “我不认为我们做错了什么,做公司就像发射火箭一样。发射之前,你需要把可能想到、可能遇到的每一件事都想清楚,你不可能在火箭升空的过程中再去给它添加燃料。”

  事实上,整个硅谷开始对“火箭式创业”进行反思。

  伴随着Webvan的破产,美国的风投们对生鲜行业的信心,也随之破产了。美国早在96年就开始的O2O生鲜杂货行业,因此滞后了10年。

本文标题:互联网创业成功案例-最富互联网企业家的7条成功原则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956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