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关注李开复 走访创新工场
李开复离开谷歌中国创办创新工场,已经快一年了,期间我从未去过位于清华科技园的创新工场。今天中午,我第一次吃到了那里的免费午餐——不如谷歌中国的丰富、高档,但很家常、很可口。
创新工场的办公环境,可以说拥挤不堪,但似乎有种魔力。工友们乐于呆在这里,或许这就是白手起家的那种感觉吧。不过很快,他们就会搬到第三极大厦,四倍于目前的办公面积。
创新工场从第一天起,就承载了很多的怀疑。李开复似乎并不在意,他只是为了自己的一个愿望,原本就不是为了打消别人的怀疑。尽管他也承认,创新工场一年来的发展,很多都跟最初的设想不一样。比方说,没有预期的那么多跨国公司的高级人才加盟,互联网大公司的中高层加盟的也不太多,同时,体内孵化也并未成为创新工场的主流,主流是带项目加盟,创新工场负责配置人员、资源,优化商业模式。不过李开复说,按当初的设想,创新工场一年后的状况应该可以打70分,实际上他现在愿意打95分——远远好于预期。QQ空间素材
开始大家都习惯按孵化器的模式来理解创新工场,李开复说,创新工场其实是一个介于孵化器和风险投资之间的角色。他希望创新工场每投资100个项目,可以有两三个达到10亿美元规模,二十几个达到数千万到1亿美元规模,即使有七成的项目都会失败,创新工场也是成功的。不过眼下,他要求所有的项目,生存第一。
加上实习生,创新工场的人员规模已经达到170人,并且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达到300人。目前已经在运转的项目有十几个,大部分跟移动互联网相关,第一个对外公开的是豌豆荚——一个Android手机管理软件。豌豆荚的项目负责人是王俊煜,大学毕业就进入谷歌中国。问他在谷歌工作跟现在自己运作项目有什么不同,他回答:快。开发快,进展快,变化也快。
我问李开复,自己创业,相比在跨国公司做高管,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快。李开复也是同样的回答。在创新工场,似乎所有人都在以四倍速前进。我的朋友黄继新是创新工场的分析师,他每天像打了激素一样到处找项目、看项目,精神十分亢奋。尽管他喜欢办公室的氛围,却常常不敢呆在办公室,一旦被他的老板汪华发现,就会挨批:分析师怎么能呆在办公室里?
创新工场的项目有大有小,小的只有几个人,大的几十人。比如基于Android的手机OS项目,也许人数很快就会达到70人。李开复把一个装了他们OS的手机拿给我看,待机屏幕上没有一个大大的搜索框,因为中国手机用户没有拿起手机就搜索的习惯,他们更喜欢直接打开某个应用。创新工厂的OS集成了一些中国用户喜欢的应用,比如手机阅读、照片修改美化等等。
创新工场关注Android基于两个考虑,首先,Android将在中国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其次,对Google内置应用的替换实际上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但是特定的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很难做好手机OS,因为他们会努力内置自己的服务,排斥竞争对手的应用。创新工场的手机OS,可以以更开放的心态,满足二三线手机厂商甚至运营商的需要。
手机OS作为一个平台,还可以为其他的项目提供发展空间,比方说豌豆荚就可以无缝地与之整合。电子商务也是一样,创新工场不希望投资一个直接卖东西的网站,它更希望投资一个平台,能够将用户与企业更好地衔接的平台。李开复认为,一般的团购模式,是一种难以持续的模式,但若能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客户关系管理,就成为平台。
创新工场跟谷歌中国有一个重大不同,就是政府的态度。谷歌中国在政府眼中,永远都是个外人,但创新工场却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减免税收、低廉的办公室成本,到员工的北京户口,甚至有可能创新工场的基金中,会包含来自政府的钱。
二 : 李开复-创新工场CEO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是一位信息产业公司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学者。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一职。2009年9月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13年9月李开复称罹患淋巴癌。
李开复-自媒体
李开复,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微博内容主要围绕行业发展、创业经历,生活感悟为主。李开复私下为人随和,和蔼可亲,但在戴旭、方舟子等相关事件中,敢于揭发违规行为,维护相关利益,深受网友热议。李开复关爱青少年成长,定期在微博中进行成长、学习、情感、留学、职业等话题的讨论,鼓励帮助年轻人成长和学习,被誉为新一代心灵导师。
基本信息
姓名李开复
外文名KAI-FULEE
毕业院校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出生地中国台湾
出生日期1961年12月3日
祖籍中国四川
妻子谢先铃
女儿李德宁、李德亭
现居住地中国北京
创业成就09年创办创新工场
主要成就曾任Google、微软全球副总裁
大家在关注:
目录
人物简介
罹患癌症
人生经历
大事记
履历表
导师之路
谷歌大事
十句箴言
经典语录
创新工场
谈创新工场发展
谈创业
人物著作
著作摘录
既有成就
个人影响
公开聘书
相关新闻
最新资讯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李开复获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学士学位。1988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
机学博士学位。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1]创立创新工场,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以及创新工场开发投资基金的执行合伙人。在创业之前,他在谷歌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博士于1998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极短时间内创建了一个国际一流的计算机研究院,曾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李博士也曾在SGI公司担任互联网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Cosmo软件公司总裁、苹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在加入苹果公司之前,李开复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两年。他的博士论文是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黑白棋)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世界团体冠军美国队的一名成员而名噪一时。[13]
编辑本段罹患癌症
2013年9月5日晚
22点17分,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发微博,暗示自己可能已经罹患癌症。李开复在微博中感叹“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原来,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随后创新工场联合创始人、新闻发言人王肇辉转发该微博称,“很遗憾的告知大家,开复被诊断出癌症。目前正在遵医嘱接受治疗。谢谢大家的关心。”23点38分,与李开复合著《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的范海涛也发布微博,“不用发微信问我了,是真的”。
微博发出后50分钟后转发和评论已达3万次左右,很多网友和李开复先生的粉丝对这一消息表示难以相信,同时大家也纷纷送上祝福。有网友评论道,“心酸了,祝愿每天给我们正能量的李老师早日康复!”
据了解,王肇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确认了这一消息,王肇辉表示,9月5日上午已初步获悉李开复罹患癌症的消息,9月6日上午或将有进一步的情况对外披露。[14]
之后李开复亲口确认自己罹患淋巴癌。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大事记
1961年12月3日生于中国
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
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0年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李开复是国际知名的语音识别技术专家,原为卡耐基梅隆大学assistant professor[2],曾获《商业周刊》1988年“年度最重要的科学创新”称号。
2004年7月创立“我学网”,是一个致力于帮助青年学生成长的公益性网站。
2005年7月20日加入Google公司,并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负责Google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2009年9月4日,从Google中国离职。现任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现在手机上用到的语音拨号功能就是李博士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发出来的。[3]
履历表
1966 - 1972 台湾就读国立小学。
1972 - 1979 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
1979 - 1983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1983 - 1988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1988 - 1990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系RCS(研究计算机科学家),并在1990年七月获得AP(助理教授)的职位。
1990 - 1996 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 - 1998 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子公司总裁)。
1998 - 2004 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
1988 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音识别)。
1989 世界Othello对弈冠军(黑白棋)。
1991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最佳论文奖。
1998年7月加入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博士曾任微软公司副总裁,负责公司的自然交互服务部,致力于开发使用户界面变得更加简便自然的技术和服务。
2000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前谷歌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于2009年9月4日正式辞职,自我创业,将创立一只风投基金,支持中国青年创业者。Google公司未说明离职原因。
2009年9月李开复离开Google(离职)。
2009年9月李[4]开复博士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
2010年2月创新工场帮助第一位大学生成功创业。
编辑本段导师之路
李开复与我学网
“我学网”是由Go[5]ogle公司前任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博士联合一批海外优秀华人学者为中国广大青年学生而建,帮助他们成长和学习的社区网站。网站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青年成长离不开的互助平台”。活跃在网站和论坛跟学生们交流的不仅有开复、社区最有价值专家和MVP、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者,开复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每天有大量的学生参与有关成长、学习、情感、留学、职业等话题的讨论,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情结
李开复与中国大学生的近距离接触始于1990年,那时他受联合国邀请来华演讲两周。他到了很多高校,每次演讲结束时,满屋子的学生都不愿离去。他们不停地抛出问题,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微软这样世界顶级公司认可的人才。“一定要帮帮他们。”李开复说,自己被大学生渴望成才的热情感动了。之后,只要学生们给他写信,或者邀请他做演讲,他能做的,都会不遗余力。
李开复还为中国学生创办了开复学生网,现已改为我学网。现在活跃在网站社区各版和学生交流的不仅有开复、社区最有价值专家,还有很多热心的各界专家学者。在网站论坛里,开复长期坚持在网上和学生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正如他所说的:“我希望能以这个网站为平台,为中国的学生们提供多方面的帮助成长的资源,包括相关的教育文章和网站学习资源、各地高校学生们的经验介绍和心得交流,从而帮助中国学生的成长。我也希望通过这个网站,和中国的学生们建立友谊,和大家一起交流成长的经历和心得、探讨人生规划和发展。当你遇到挫折时,能以度量、勇气和智慧帮助你渡过难关。” 二十年后,中国最伟大的企业,和成功走向世界舞台的企业很可能就是在下五年所创立的。因此,很多大学生现在的跃跃欲试地想毕业后创业。另外,创业板的推出,许多创业公司的成功,还有很多成功创业家都鼓舞着中国的大学生,让他们也希望跟随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的步伐,走向创业之路。一方面,我赞赏大学生拥有创业理想,但是另一方面,我建议大学生: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
1、李开复曾有多封给中国学生的信
2000年4月,[6]李开复结束在中国的任职回微软总部做全球副总裁。他突然萌发冲动,在网上给中国大学生写了《我的人才观》及《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不久,两篇文章在互联网上和中国高校中广为流
传。
《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2003年12月,李开复在写了《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之后,又写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这封信侧重于谈领导者的重要品质。
《给中国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2004年5月,李开复在知道了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事件后,写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这封信“写给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觉得成功遥不可及,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怨自艾,渴望快乐但又不知快乐为何物的学生看的”。
《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2005年2月,李开复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其中一位即将毕业学生的信让开复有了写第四封信的想法。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生们的。”
《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
还有《给中国学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选择的权利》和《给中国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 写给中国学生的其他信件
2005年2月,李开复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中叙述了“就读大学时,你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包括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培养兴趣、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世。”
《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2005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加入Google,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和评论的焦点。我们来看看李开复自己是如何谈这次“跳槽事件”的。
详细阅读:《Google和中国--追随我心的选择》
相关资料:2008年12月“金融海啸中的商机--IT推动商业变革”论坛,李开复先生发表演讲:《谷歌靠云计算成就最好搜索引擎》
名人姓名:李开复
摘录: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引言
曾三次获得“普利策奖”的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新近推出了一本名为《世界是平坦的:二十一世纪简史》的书。中国在这本书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其中几页还特别提到了我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传奇。该书出版才几周就一跃成为了排行榜上的第一名。在书中,弗里德曼高度评价了中国人的天分和毅力。他还认为:“经过科技革命和世界性的合作,历史的潮流已将世界各地间的隔阂消除殆尽,如果你不努力赶上时代的潮流,你终将会被历史所遗弃。”
我决定回到中国时,曾经与托马斯·弗里德曼有过一次深入的交谈。我提出:我非常赞赏他的“平坦的世界”的看法,其实,“平坦的世界”需要的是同样的人才,无论你在美国、中国、印度。我同意他提出美国青年需要进步,才能不被时代遗弃。但是,我提出他的书里面谈到的问题似乎把中国与印度的教育过于完美化了。我认为中国的教育和青年也需要同样的激励与进步,才能成为21世纪顶天立地的人才。同时,他也同意他可能为了唤醒美国青年与教育家,特别强调和加深了问题的严重性。
因此,我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的内容主要就是围绕优秀的人才都应该具备国际化、现代化的特点;21世纪里成功的跨国企业需要的也正是来自世界各地,虽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在个人素质和满足时代要求方面同样出色的人才群体。因此,这封信不仅仅是写给中国青年的,也同样是写给世界青年的,是写给任何一个希望在21世纪里获得成功的人才的。
人才的标准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东方的战国时代和西方的骑士时代里,最受器重的是力敌万夫的勇士和巧舌善辩的谋臣;在中国的科举时代里,靠着“死记硬背”和“八股文章”而金榜题名的书生最容易出人头地;在西方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日子里,善于用机器的力量改变世界的发明家以及那些精通专业、埋头苦干的工程师成了所有人才中的佼佼者;即便是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中,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停留在专注、勤奋、诚实、服从等个体层面……
但时光荏苒,21世纪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今天这个机遇稍纵即逝,环境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更多的人拥有了选择和决策的权利,更多的人需要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中完善自己,也有更多的人拥有了足够自己施展才能和抱负的空间……大多数人的工作不再是重复的机械劳动,也不再是单打独斗式的发明与创造。人们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人们也需要更加紧密地与他人沟通、合作。
2、李开复博客透露大学生活曾做过很多无聊事
破灭的哈佛、法律、数学梦
,上大学前,我的梦想是做一个哈佛人。我有这样一个梦想,一是因为那个笼罩着哈佛大学的光环,也因为我一直把学习法律当做我的目标,并把学习数学当做我的“后备”,而哈佛的这两个专业都是全美最好的。1979年的四月,一封拒信打破我的这个梦想。至于原因,我估计是因为我的SAT英语成绩太差了,只有550分。
在申请上大学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自身条件有不足,不能保证一定能上哪所大学,所以我一共申请了12所学校,这样,我觉得才能把主动掌握在自己手里。回想当时,我的老师们可能都快恨死我了,因为申请大学的材料中需要老师给学生写的推荐信,而对我,他们要一下子写那么多份(当时没有电脑,每封推荐信都需要老师亲手写成)。
最后,我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法律系和数学系也很有名。哥大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允许学生学习的课程范围很广。我在大一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在学美术、历史、音乐、哲学等专业的课程,接触了很多东西,我觉得这是找到自己兴趣的机会。直到今天,我还记得哲学系的一个老教授说的话:“知道什么是make a difference吗?想象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有你,一个世界中没有你,让两者的difference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再来说说我的哥大法律梦。当时,我主要学的是“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属于一种“法学博士预科(pre-law)”的专业。但是,上了几门“政治科学”的课后,我发现自己对此毫无兴趣,每天都打不起精神来上课,十分苦恼。其中一门课实在太枯燥,我基本上每堂课都在睡觉,惟一的选择只是在教室里睡还是在宿舍里睡。睡到学期过半后,我的平均成绩勉强够得一个C,我赶在限期的前一天把这门课退掉,才避免了因为平均分不到3.0导致助学金被取消的灾难。
我向家人提起学习法律的苦闷时,他们都鼓励我转系。姐姐说:“你不是高中时就把大二的数学读完了,还得了全州数学冠军吗,怎么不转数学系?”但是,这又让我碰到了我的第二个苦恼。进入大学后,学校就安排我加入了一个“数学天才班”,那里集中了哥大所有的数学尖子,一个班只有七个人。但很快,我就发现我的数学突然由“最好的”变成“最差的”了。这时,我才意识到,我虽然是“全州冠军”,但是我所在的州是被称为“乡下”的田纳西州,而当我遇到了这些来自加州或纽约州的真正的“数学天才”,我不但技不如人,连问问题时都胆怯了,生怕我的同学们看出我这个“全州冠军”的真正水平并不怎么样。这么一来,我就越来越落后,到今天我对这门课还是“半懂不懂”(这又是一个“沉默不是金”的证明)。当我上完这门课后,我深深地体会到那些“数学天才”都是因为“数学之美”而为它痴迷,但我却并非如此。一方面,我羡慕他们找到了最爱;另一方面,我遗憾地发现,自己既不是一个数学天才,也不会为了它的“美”而痴迷,因为我不希望我一生的意义就是为了理解数学之美。
就这样,我与我向往的哈佛、选择的法律、自豪的数学一一挥别。
因为懂计算机成了校园里的牛人
失去了哈佛、法律、数学,我的未来之路将往何方?幸好还有计算机。
其实,我在高中时就对计算机有很浓厚的兴趣。高中时我很幸运,学校就有一台古董的IBM机器,当时是1977年,计算机还需要靠打卡片的方式使用(就是先在一张一张的卡片上打洞,然后再把这一叠打了洞的卡片输入电脑)。有一个周末,我写了一个程序,让它去解一个复杂的数学方程式,然后把结果打印出来。因为机器运行速度非常慢,写完程序后我就回家了。周一回到学校,我突然被老师叫去骂了一通说:“你知不知道我们所有的纸都被你打印光了!”原来,这个数学方程式有无数的解,周五我走后程序一直在运行,也就一直源源不断地在打印结果。当时的打印纸都是每张连在一起的厚厚一叠,而这样一箱纸可能要花掉学校几十美金,结果被我一个程序全部打光了,老师当然很生气。
大一时,我很惊讶不用打卡片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而令我更惊讶的是
这么好玩的东西也可以作为一个“专业”。于是我选修了一门计算机课程,得到了我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A+”。除了赢得老师、同学的赞扬,我还感觉到一种震撼:未来这种技术能够思考吗?能够让人类更有效率吗?计算机可能有一天会取代人脑吗?解决这样的问题才是一生的意义呀!
大一期末,我找到一份工作,是在计算机中心打工,他们会按时间付点钱给我作为酬劳,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种鼓励。同学们有什么计算机方面问题都会来找我解决,而且当时“会计算机”在学校里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太COOL了。甚至那时候我的ID都跟别人不一样:一般人的ID都是“院系名+姓名”,比如学计算机的就是“cs.kaifulee”,学政治的就是“ps.kaifulee”,而我的是“cu.kaifulee”,cu代表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李开复,和校长一样,多牛啊!
当然,我也做了很多无聊的事情,比如做程序去猜别人的密码。那个时候,大家还不知道密码是可以被破译的,当我“黑掉”别人的帐户以后,就用他的名义发一些恶作剧的信。有一次,我用一位男同学的账号在BBS上发了一个“单身女郎征友”的启事,害他莫名其妙地收了一堆情书。这位同学现在也在北京工作,估计他到今天还不知情,下次见到他我一定要记得告诉他,那个其实是我发的。
当时,哥大法律系在全美排名第三,而计算机系只是新设的一个专业,如果我选择计算机这个基础不是很厚重的专业,前途看起来并不很明朗。如果选择法律系,我的前途大概可以预测到:做法官、律师、参选议员等等。因为在我之前有很多范本,我可以照着规划。而选择计算机专业,我甚至连将来要做什么都想不出来,当时也没有软件工程师这种职业。但是,我想的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和“我的兴趣”(做一个不喜欢的工作多无聊、多沮丧啊!),并没有让这些现实就业的问题影响我。于是大二时,我从“政治科学”转到“计算机科学”。当时,一个物理系的同学开玩笑说:“任何一个学科要加‘科学’做后缀,就肯定不是真的科学。看看你,从一个‘假科学’跳到另一个‘假科学’,跳来跳去还是成不了科学家。”
编辑本段谷歌大事
1.2005-2006:加盟Google 惹官司
2005年9月13日,美国金县高等法院就李开复违反竞业禁止协议案做出裁决:李开复可以立即为Google工作,但工作范围将受到限制。这一限制在2006年1月的庭审之前一直有效。12月22日,微软公司终止了对Google以及李开复的诉讼。
2.2006-2007:大举招聘推进人才本地化
2006年4月12日,“谷歌”——Google的全球中文名称在北京正式发布。2006年9月4日,谷歌正式入驻清华高科技园谷歌大楼。这一年里李开复大力推进人才本地化的工作,通过高校招聘工作赢得了Google总部的信任,并在中国获取了巨大的声誉。从2005年9月开始,李开复就在全国各大高校宣讲,最后在中国招聘了70多名员工。这些员工于2006年7、8月陆续开始上班。
3.2007-2008:发力研发 结盟合作伙伴
从2007年上半年起,谷歌开始频繁地发布新产品及搜索的整合功能,陆续发布了地图、图书、热榜、生活、输入法、金融Onebox等10多种新产品,还有若干诸如搜索建议、相关搜索等等一些搜索功能的优化。与此同时,谷歌阵线联盟还在不断扩大,联盟中的成员越多就越能让谷歌摆脱舆论一边倒的劣势。正因为如此,李开复反复在各种场合说的四步论:人才、技术、流量、收益,终于将走到最后一步。
4.2008-2009:防守反击运营本地化
截至2008年底,谷歌中国针对中小企业的营销论坛一共举办了26场。在这一年里,百度遭遇央视曝光,让许多原百度的代理商和客户转投正努力开拓市场并标榜“不作恶”的谷歌中国,也使得谷歌中国业绩突飞猛进。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08年谷歌中国营收达到14.32亿元,同比提高6%,谷歌和百度的市场份额差距缩短了接近8%。
编辑本段十句箴言
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
李开复1961年出生于台湾,母亲在43岁高龄时生下他前,被医生数次劝阻。因为医生透露,如此高龄的产妇很可能生下白痴。但是母亲不顾一切劝阻生下了这个幺儿。这个幺儿在母亲的极度宠爱下自由自在地成长着,喜欢做很多恶作剧。把家里所有的钟表调慢一小时以便晚上床睡觉。把邻居池塘里的水放干以证实邻居池塘里有没有100条鱼。这一切母亲都只是报以宽容的一笑。但是母亲不允许孩子傲慢和目中无人。
当5岁的李开复得意洋洋地对邻居阿姨表示“上小学以后就没有见过99分”后。母亲不允许这样的狂放存在于孩子身上,有史以来第一次打了开复。母亲告诉他,“不只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骄傲的毛病。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母亲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做人的道理告诉开复。这一次强烈的记忆,使得开复懂得如何在谦虚和自信中保持平衡,而不会在自卑或自负中跌倒。
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李开复11岁留学美国之后,一直在美国成长。1979年,他进入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科学”专业。然而两年的学习让他知道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政治方面。学习的枯燥经常让他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学习成绩也不尽如人意。但是,他发现他在选修的计算机课上,有着惊人的天赋。往往是别人还在苦思冥想如何写出程序时,他早就把程序写完而无所事事。后来,他发现他像发疯一样爱上了这门学科。因此,在大学二年级时,他自己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系!”这意味着他将从一个全美排名第3的专业转到一个毫无名气可言的专业。但是,他听从了内心的选择,还是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而这个决定,改写了他一生的轨迹。
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
李开复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以后,顺利进入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在读博士之前,他的系主任Haberman就告诉他,读博士的目的,就是要做出世界上一流的博士论文。至少在本领域是世界顶尖的。这句话让李开复十分震撼。然而,下面一句话,让他受益更深,Haberman说,“做出一流的博士论文,也不是读博士的最终目的。而是你在读博士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思考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将使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获得顶尖的成功!”而李开复的努力证实了这种说法。李开复关于统计学方法做出的语音识别博士论文至今还是语音识别产品的理论基础。而李开复也在博士生涯中,学会了解决问题,拥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
李开复在读博士期间选择的研究方向是“语音识别”。师从博士生导师罗迪。罗迪教授鼓励李开复用专家统计的方法来研究语音识别,而李开复在这个领域经过了一番研究后,发现语音识别用这个方法可以获得特定语者95%的语音识别率。李开复把整个研究过程写了一篇论文。一经发表,得到了很正面的回馈。但是他最终发现,专家系统是有严重局限性的,无法延伸到做不特定语者的语音识别。他认为有数据的支持的统计模式是唯一的希望。当他把想法告诉导师,罗迪告诉他,“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这样的说法让李开复备受感动,成就了李开复博士论文的成功。他的论文当年被评为《商业周刊》最杰出创新。
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李开复在博士生生涯里,成绩依然优秀。他用统计学做出的语音识别率大大地提高了,而博士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让全美的科技界震惊。这样一个明星学生可以说在卡内基·梅隆里没有什么忧愁可言。然而,一次暑期课程让他经历了不小的挫折。
1983年暑假,李开复得到了暑期工的工作。其任务就是教宾夕法尼亚州60个最聪明的高中生计算机课程。李开复自己对那段时光非常享受,每天忙碌地备课,还想出各种教学方法。但是,他领取薪水的那一瞬间看到学生的评语,才知道学生认为,“李老师的教学就像催眠曲!”这样的评价无疑使得李开复备受打击。
然而,李开复并没有气馁。他把失败当成了学习的机会,因此获得了成功。他在此后的生涯里,尤其是回到中国以后,做了上千场的演讲。这无疑得益于学生时代的练习。
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在苹果和SGI李开复度过了八年科学家到产品副总裁的路程。在这段路程上,他有许多成功,例如苹果的QuickTime,但是在SGI他碰到了巨大的挫折。他的团队发明的三维浏览器,在市场上失败,整个团队和产品被公司廉价卖掉。这时,他又发挥了“从挫折中学习”的反省。他理解了,仅仅有科学家的“新”、“酷”的创新是不够的。创新必须是针对用户的,必须是有用的。做产品的管理,必须把用户放在第一位。李开复1998年夏天回到中国,在中国开创微软中国研究院。这时,他把这个教训带入中国团队。
完美的工作,成长,兴趣,影响力
2000年,李开复被调回微软总部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几年工作后,他深深地体会了一个完美工作的标准,那就是自己有浓厚的兴趣,能有成长的空间,并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他怀念着在中国研究院的兴趣,还有在刚调回美国的学习,但是他期望着有更大的影响力。当他发现谷歌将开始在中国创建时,他主动找到了谷歌CEO施密特,并表示愿意加入谷歌。而施密特十分高兴,在一个月之后就给了李开复OFFER。李开复说,当你遇到喜欢的工作机会,不需要任何的迟疑,而需要积极主动来争取。因为这样的机会往往炙手可热,一秒钟的犹豫你就可能与之失之交臂。
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2005年,是李开复的转折年。他没有想到,一次普通换工作的经历引发了一次地震。微软的诉讼使他陷入了人生最低的低谷。对他的虚假负面报道铺天盖地而来。但是,他想到了他一生的座右铭: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两者的不同。
于是,他全力以赴地投入了这场战斗,不再理会那些不能改变的谣言。将从微软提取的30万份邮件资料中找寻有利的证据以证明自己的清白。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法庭同意李开复到谷歌工作。最后,当李开复回到媒体面前开始工作时,他发现,没有一个记者还提问与诉讼有关的问题,因为作为官司的胜利者,媒体不再相信那些谣言。
做最好的领导,让员工做有兴趣的事
谷歌公司聚集着世界上最天才的工程师们。如何管理这些“天才”,是摆在李开复面前的另一个课题。李开复非常推崇“放权”式的管理,他深知在以创意为主要生产力的公司里,不能严格地恪守那些死板的规定。他可以让员工自己提出研究的方向。大家讨论决定。也可以让员工用20%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项目。他甚至可以让员工对公司提出建议。如果合理就采纳。谷歌里自由的环境非常有名。作为管理者,他主要是在公司战略、每年的目标、合作伙伴、总部沟通上努力,其他的时间,他更是一个企业文化的维护者、公司的发言人、员工的教练。
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
什么是成功?是否拥有了名利就算成功。对此,李开复回答,你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当他的一个同事赚够了钱而发现失去人生目标时,才意识到,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和对他人的影响。
李开复曾经有过一个独特的梦想,就是在中国创建一所一流的,有世界影响力的私立大学。他甚至身体力行地为此多方奔走。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用另外的方式实践梦想。他说:“我不能改变教育,但是我可以帮助学生。”他给中国的大学生写信,写书,办了“我学网”,每年面对十万学生做演讲。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李开复看到中国大学生的成长。他说,他曾经想过自己的墓志铭应该有科学家或者企业家的注脚。但是,他说他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想法,如果他的墓志铭上有热心教育者的字样,他会感觉到内心的温暖。
编辑本段经典语录
[7] 1.国内现在有一种“二十岁创业”现象,很多人看到的是Facebook、苹果这些公司,都是由20岁左右的创业者建立的, 可是中国人二十多岁创业比较难……[7]
2. 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
3. 你不可以只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应当尽量学会与各阶层的人交往和沟通,主动表达自己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和意见。
4. 一个一流的人与一个一般的人在一般问题上的表现可能一样,但是在一流问题上的表现则会有天壤之别。
5. 只有积极主动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获得真正的机会。
6. 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现实,有勇气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达到卓越的境界。
7.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8. 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9. 无论是驱逐悲伤或是获取快乐,我们都需要从倾诉和沟通中得到正面的激励。
10.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11.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12. 有些同学在大学里只为了考过四级、六级而学习英语,有的同学仅仅把英语当作一种求职必备的技能来学习,甚至还有人认为学习和使用英语等于崇洋媚外。其实,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掌握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沟通工具。
13. 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中努力实践,做到融会贯通,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牢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外出打工或做项目时,不要只看重薪酬待遇(除非生活上确实有困难),有时候,即便待遇不满意,但有许多培训和实践的机会,我们也值得一试。
14. 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
15.本人以为诚信和正直、主动意识、交流和沟通、努力一生学习是中国学生最需具备的几个个人素质。
16.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成功的领导,最重要的不是你的智商(IQ),而是你的情商(EQ)。最重要的不是要成为一个有号召力令人信服的领导,而是要成为一个有“谦虚”、“执著”和“勇气” 的领导。
17.最好能不断和自己竞争—不要总想着胜过别人,而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断在自身的水平上取得进步。
18.自觉、同理心、自律和人际关系是四种对现代人的事业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
19.只有那些不懈努力、善于把握自己、勇于迎接挑战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20.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21.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
22.自信是自觉而非自傲。用毅力、勇气,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23.加强自己的优点,并管理自己的缺点。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24.为自己而生活就是要为了自己的快乐、兴趣和人生目标而努力,不要活在别人的价值观里。
25.乐观、正面思考的力量是无穷的。你没有试过,你怎么知道你不能。
26.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27.学生应该学的七件事:学习自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
28.只要有了积极主动的态度,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29.一个人被击败,不是因为外界环境的阻碍,而是取决于他对环境如何反应。
30.被动就是弃权,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消极的解决和决定将使你面前的机会丧失殆尽。
31.每一扇机遇之门,都有一个守门人,石沉大海却不代表徒劳无功。
32.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是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让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
33. 积极主动的步骤:拥有积极的态度,乐观面对人生→远离被动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不要盲目听信人言,应冷静辨析,积极求证;不要让事情找上你,应主动对事情施加影响;不要习惯性地同意或追随别人,应当学会“有主见”;不要说“我办不到”,应当积极去尝试)→对自己负责,把握自己的命运→积极尝试,充分准备、积极争取,创造机遇积极地推销自己。[8]?
编辑本段创新工场
2009年9月7日,李开复在博客内首度公布了新公司的名字“创新工场”,并对新公司做了简短的介绍,称“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最后很有自信地展望了公司的前景——一个崭新的模式,是一条未选之路。
“创新工场”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是天使投资+企业孵化器+创业指导的混合。
“创新工场是一种新的天使投资和创新产品的整合。我们是一个公司,自己做创新产品,但是做到一个阶段,会为这个产品开一个公司,再找其他的风险投资,一起投这个新公司。所以,创新工场的产品就是更多的高科技产品。” ——李开复
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帮助中国打造一批新一代高科技公司。创新工场立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每年尝试20个新的创意,并拆分出3-5个独立运营公司。
谈创新工场发展
创新工场的发展不具有预测性
我们要做中国创业的黄埔军校[11]
谈创业
第一点:创业者的经验不够。
第二点:创业者缺乏主人翁心态。
第三点:团队缺乏信任和能力的互补。
第四点:创业者的执行力不足。
第五点:心态浮躁,经不住诱惑,缺乏耐心,甚至只是为了钱而创业。
第六点:创业者有太多点子、不够专注。
第七点:更加关注技术,而没有把用户需求放在首位。
第八点:履历漂亮,但是不接地气,技术已经过时。
第九点:对产品不够热爱和投入、对创业缺乏信念和执着的坚持。
第十点:直接山寨,不深入思考。[12]
编辑本段人物著作
《做最好的自己》
人民出版社,2005年在这本书里的许多想法都是作者在过去的文章或信函中表达过的。
而且,如果由职业作家来写本书,语言以及文字一定能更加流畅、更加生动。但是,作者自己总有一种提笔写作的冲动,因为作者相信自己在青年一代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作者希望能尽力帮助他们。
作者深信,读者无法理解说教或难以产生共鸣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读者接受的。在年轻人看来,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最值得学习和品味,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如果说作者的写作还有某些特点可循的话,那就是,作者更倾向于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来阐释成功的秘诀。虽然这本书不是一本自传,但是在本书中,也有许多发生在作者身上的有意思和价值的事情。
作者把这本书献给我深爱的祖国,献给渴求进步的青年一代,因为我深信:
惟有更多的青年找到了自信和快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与未来同行》
人民出版社,2006年
本书汇集了近八年来作者所撰写的25篇与人才成长、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关的文章。它们中的每一篇都是用写作的方式关心中国科技与教育事业,关注中国青年学生成长历程的缩影,它们中的每一篇也都凝聚着对中国科技、文化与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中国的青年,希望这本书能伴你同行,帮助你用坚定的步伐和无限的激情走向属于你自己的美好未来。
中国的企业,希望这本书能为你带来灵感和信心,帮助你的企业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从容应对,决胜千里。
中国的高校,希望这本书为你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你在建设世界一流学府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中国的家长,希望这本书给你带来启迪和智慧,帮助你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本书以“未来”为主线,划分为三个主题。
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这一部分收录的是我自2000年以来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公开信。以公开信的方式与广大青年学生交流思想,向他们介绍学习和成长的经验。
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可以说是写给中国企业的“公开信”。在这些文章中剖析了微软、Google等著名跨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探寻了网络时代中IT产业和现代企业所要面临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并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与文化等话题介绍了他的想法和建议。
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均与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青少年的成长相关。其中不但包括写给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人或高校管理者,探讨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公开信,也包括我向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人以及广大学生和家长介绍国外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推荐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文章,甚至还包括回忆李博士自己的大学生活的一篇“趣文”。
《一网情深:李开复与学生的网上对话》
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本书是李开复在“开复学生网”(现我学网)上和中国青年学生三年对话内容的梳理和总结,它不仅凝结了李开复和三十万位注册访问者“零距离”接触的思想火花,也有多位热心网友、专家、志愿者的回帖、建议和文章,供大家参考。李开复对内容重复的问题进行了合并整理,对过于零碎的文字进行了过滤浓缩,最后按照话题内容做了简单的分类。无论问题还是回答,都使它们保持了原有的对话感和现场感,把当时那种无拘无束、自由开放的交流气氛传递给读者。
《世界因你不同》
中信出版社,2009年
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这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4年前,两家全球最大的IT公司,微软和谷歌对簿公堂,演绎了一场轰动世界的世纪官司,这只为争夺一位优秀的华人职业经理人。
10年间,他在中国的高校中,做了上百场的演讲,超过百万的中国年轻人受到他的鼓励和指引。
他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创办了谷歌中国,如今,一个更加宏大的计划正在酝酿,那就是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创业!让中国的年轻人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平台!
如何从一个淘气的“小皇帝”,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员工们喜爱的开复总裁,成为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
这本书是李开复唯一一部自传,他将毫无保留地讲述他
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烛照人生的心灵史。
并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
“在过去的20年,我有幸在乔布斯、盖茨、施密特等身边学习成长。
有幸在PC时代历经了苹果和微软,有幸在互联网时代历经了谷歌,
我有幸看到这三个世界一流的公司的成长和成功。
我有幸在美国硅谷和中国中关村崛起的时候,在这两个地方做过最有创意的工作,
这些职业经验才是我最有价值的资产,我非常希望把这些告诉中国的青年人。”——李开复
内容简介
这是李开复唯一的一本自传,字里行间,是岁月流逝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职场经验。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
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
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目录
引言从心选择
第一章 顽童
第二章 飞往美国
第三章 我的大学
第四章 博士生涯
第五章 工作在苹果
第六章 SGI
第七章 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
第八章 西雅图五年
第九章 最艰难的六十天
第十章 谷歌的童话世界
第十一章 世界因你不同
后记走进李开复
《微博:改变一切》
2011年1月11日下午消息,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新书《微博:改变一切》,今日在京举行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联合首发式。李开复通过新浪微博对新书进行了在线发布,众多微博名人也同时转发进行共同发布。
任志强、潘石屹、徐小平、汪潮涌、薛蛮子、蔡文胜、李承鹏等知名微博活跃用户,以及草根微博第一名冷笑话精选,出席了李开复新书的发布仪式。
在《微博:改变一切》一书中,李开复将分享如何玩转微博,其中包括如何写好自我介绍、如何写好微博的140个字、如何增加微博的粉丝、最佳发微博的时间以及频率等。“我除了微博控,还是方法论、写书的控”,李开复说自己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微博。
此外,这本书中李开复详细分析了微博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的深刻改变,并结合微博征婚、热点新闻等例子,介绍了微博的起源和特性。
据介绍,这本书去年12月31日才最终交稿,现在能够出版已经接近行业纪录。李开复解释说赶在这个时间点出书,是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所有热爱微博的人,能够利用这本书打开自己与家人的世界,更广泛的普及微博的理念、影响力。
鉴于微博的巨大影响力,这本书的首发式特意选择在新浪微博上同步进行,与会的其他微博名人与李开复一起,在发布会现场登陆自己的微博帐号,通过转发的方式进行共同发布,见证了《微博:改变一切》的新书发布。
不同于其他图书的是,这本书还采取了中国图书发行界的首创形式——数字出版书与纸质书同期发布。中国移动数字出版基地获得了这本书的数字版权。
在《微博:改变一切》一书中,李开复详细分析了微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商业模式发生的深刻改变,并结合微博征婚、热点新闻等例子,介绍了微博的起源和特性。另外,重要的内容是分享如何玩转微博,其中包括如何写好自我介绍、如何增加微博的粉丝、最佳发微博的时间以及频率等。
记者在书中看到,李开复总结了写微博的五点技巧:第一句话非常重要,是吸引眼球的;用全型标点符号,不要让文字挤到一块儿;用1-2-3分开你的主观点,让微博更易读;最后一句有引导性作用,可以发问来引导留言或“请转发”引导转发;发出之前,检查错别字。
看李开复把写140个字的微博还总结得头头是道,真是难以想像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李开复说自己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微博。他还告诉记者,他蛮喜欢做这些不务正业的事情,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趣事,正确、积极地影响社会,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工作没受到负面影响,最多只影响睡眠”。
李开复出新书,同样是“微博控”的地产大佬任志强、潘石屹也来捧场。在现场,两人各持IPAD,利用各自粉丝众多的优势,发微博直播新书首发式。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11年1月21日)
平装:192页
正文语种:汉语
开本:16
品牌:北京磨铁图书
ASIN:B004IK9G9E
著作摘录
“乔布斯回归苹果后,我猜想他应该是从过去巨大的错误之中学到了教训,他了解了本质上是要做完美主义、封闭式、巨大的软硬件加起来的系统。虽然它的软硬件还是封闭的,但它跟音乐的结合,跟开发者的合作,产生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态系统,现在你去打他的话也有很大的挑战。”
——《李开复:我与乔布斯曾有一面之缘》(2011年08月15日)
“乔布斯最大的失败是第一代苹果的失败,当时苹果没有产生非常强而有力的产业链支持,而微软就有。乔布斯本质上还是要作“完美主义的封闭式的巨大的软硬件加起来的系统”,但后来他在产业链生态方面就改进了很多,先是跟音乐版权方结合,后来跟开发者合作,产生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态系统,现在挑战苹果的难度已经很巨大了。”
——《李开复周鸿祎谈乔布斯:“把他拉下神坛”》(2011年08月15日)
“乔布斯的成功真的无法复制 !乔布斯就是乔布斯。你不可能像他那样单靠自己一个人把握未来的能力就足以保持苹果这个世界最大科技公司的领先优势;也不可能像他那样一边动辄对员工咆哮,一边又用超强的感染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更不可能像他那样一边拥有着嬉皮士和禅宗修士的双重性格,一边又像个摇滚明星一样引得无数粉丝顶礼膜拜。”
——《李开复:乔布斯是难以复制的传奇》(2011年08月15日)
编辑本段既有成就
第一,在位于匹茨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任assistant professor[2]期间,他以精深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享誉全球。就在这里,他开创性地运用统计学原理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被《商业周刊》授予当年“最重要科学创新奖”,确立了他在信息技术研究领域的泰斗地位。
第二,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
第三,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第四,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博士任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第五,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编辑本段个人影响
李开复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加盟微软公司前,李开复曾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此前他还曾在苹果公司工作了六年,主管该公司的多媒体部门。李博士在Cosmo任职期间,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方面的研发工作。在此之前,他曾担任SGI公司网络产品部门的副总裁和总经理,负责多个产品系列的发展方向和公司网络产品策略的制定。李开复在苹果公司任职六年中的最后一个职务是其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他们后来开发出QuickTime,QuickDraw 3D,QuickTime VR,PlainTalk等产品。
在加入苹果公司之前,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assistant professor[2]副,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黑白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李博士曾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计算机学士学位。李开复同时还是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的院士,在网络工程学上获得巨大的成就。谈教育体系 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 在天津举行。2010年9月15日下午,在未来的概念会议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下一个苹果、下一个Google可能会出现,大概不会在中国、不会在亚洲出现,更可能会在美国出现,因为美国的那些企业家由于他们教育背景突破思想框框。很久都不会出现中国的苹果、中国的Google,至少五十年到一百年不会这样。
编辑本段公开聘书
2011年11月30日,针对方舟子连续多日对李开复职称提出质疑,李开复通过微博公布了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声明和聘书。李开复表示,这些文件表明其毕业后留校先任研究教职(RCS),之后任助理教授(AP);除教学责任外两者职能相似,工龄皆可计入终身职。
基于此文件,李开复补充说自传中描述的“26岁副教授”与担任AP时的28岁事实不符,对此“深感歉意”,而且将在下一版自传中进行修正。[9]
编辑本段相关新闻
微博抵制事件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2012年在微博发起投票活动,倡议抵制《非你莫属》。李开复称,该节目的面试官和主持人高高在上、强势刻薄,求职者已是弱势,BOSS有权灭灯,但请给求职者最基本的尊重。截至6月6日,已有四十余万网友转发支持,并有95%的投票者支持抵制《非你莫属》。
痛斥Citron报告欺骗投资人
2012年9月,中国新创公司投资人及中国谷歌创始人兼总裁李开复痛斥Citron发布的一篇报告——《奇虎进入搜索引擎领域与搜狐对抗》,缺乏对中国网络搜索市场的基本认识,甚至使用杜撰和歪曲的信息欺骗投资人。
李博士于2012.9.3在中国投资交流平台雪球发表的一篇文章中,逐一指出Citron在上周发布的一篇报告中的错误。[10]
编辑本段最新资讯
李开复,现年52岁,中国IT业传奇人物,曾先后在苹果、微软、谷歌等公司任职,2009年卸任谷歌中国区总裁,创办创新工场,目前担任董事长兼CEO。又因经常为年轻人提供指导性意见而被誉为“人生导师”。
9月6日,李开复发布微博,确认自己患上了淋巴癌的消息,目前正接受治疗。李开复感谢网友祝福的同时,表示“会选择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的起伏。”同时还微博中列举了很多成功战胜癌症的案例。根据医生的说法,李开复患病的原因是作息时间不规律和承受压力太大,他亦在微博中反思了自己的生活方式。[15]
参考资料:
1. 创新工场李开复: 团购会成为互联网先烈
2. 李开复闪电回应方舟子打假
3. 创新工场总裁 IT界传奇人物李开复
4. 李开复-天津大学报告会现场实录
5. 李开复-西安电子科大演讲
6. 李开复-你是人才吗
7. 李开复 中国人二十多岁创业比较难
8. 曾任Google,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语录经典大全
9. 李开复公布卡内基梅隆大学职称和聘书声明
10. 李开复痛斥Citron报告欺骗投资人
11. 李开复:做中国创业黄埔军校
12. 李开复:创业的五个建议和误区
13. 李开复:先参与创业 再主导创业
14. 李开复微博自曝罹患癌症
15. http://news.wudao.com/20130909/7359
扩展阅读:
1 李开复创新工场 http://www.61k.com
2 李开复解读乔布斯
3 李开复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演讲
4 李开复互联网公司做手机大部分会失败
5 李开复中国人二十多岁创业比较难 创业艰辛三点原因
标签:
IT 人物 风云人物 名人 IT人物
三 : 独家揭秘,李开复碰撞苏州版“创新工场”
想必大家今天朋友圈已经被李开复老师刷爆了。(www.61k.com]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大家知道,创新工场是一个特别的孵化器,因为除了孵化项目,创新工场一个更重要的属性就是,项目的天使投资。今天小编独家揭秘,李开复来访苏州的重要一站,苏州版创新工场-”蒲公英孵化器”。
话说“顺融资本”和“蒲公英” 今天负责接待开复的,是顺融资本的投资总监,张明。张明带一行人马来到蒲公英内,便开始介绍蒲公英及顺融的情况:其实,蒲公英是顺融资本内部做的项目,它包括创业吧和孵化器两大组成部分。顺融资本作为投资平台,与蒲公英紧密互动,形成了一整套从项目的发现,到项目孵化,再到投资直至上市的产业链。顺融资本本身,是主投TMT领域的投资公司,团队成员之前投的互联网项目包括,同程旅游、齐家网、沪江英语等。要知道这些项目顺融团队都是最早一轮的投资者,目前这些项目都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估值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了。顺融这两年布局的互联网天使项目,也保持了极高的下一轮融资率,近两个月就有六个项目被报融到了下一轮,团队投资能力可见一斑。创业吧和孵化器,作为线下平台,起到了项目孵化的作用。目前蒲公英创业吧是苏州乃至江苏最活跃的创业咖啡吧,每天都坐满了前来洽谈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也经常有各种活动在这里举行;就在李开复来的这天,同程旅游也刚刚在上午搞了一场培训活动。而孵化器,里面入驻的全部项目都经过了顺融资本团队的指导,包括商业模式的调整和团队搭建,其入驻项目申报云彩飞获奖励比率达到100%。让李开复惊讶的投资领域的“生态系统”张明介绍说,很多行业都在被互联网影响,投资行业亦是如此。顺融团队自己打造的互联网创业圈平台“创业大集”,也是想做成一个互联网项目的流量入口,上面汇集创业项目CEO、合伙人、潜在投资人,以报道创业相关活动作为切入点。听到这里,李开复同学突然感兴趣起来,当场表示,建议顺融孵化的项目,以及创业大集,可以和创新工场的“群英会”系列活动建立合作。可见,顺融团队已经覆盖了,从项目发现(创业大集App)-项目洽谈(蒲公英创业吧)-项目孵化(蒲公英孵化器)-天使投资(顺融天使基金)-后续融资(顺融成长基金)-上市及并购,一整条互联网创业产业链。
和李开复开心玩自拍 张明介绍完,李开复把创新工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过来。在整个参观活动接近尾声之时,张明突然对李开复说道“我们蒲公英创业吧美女店长小薰从高中时候就看您写的书,很崇拜您,今天您过来,能否和小薰一起合个影”。李开复会心一笑,于是就有了三个人的这张自拍合影,全场笑声不断。
其实,它的背面是这样滴:⊙﹏⊙ O(∩_∩)O ~↖(^ω^)↗ o(╯□╰)o %>_<% ~\(≧▽≦)~ ( ⊙ o ⊙ ) O(∩_∩)O Y(^o^)Y (╯▽╰) \(≧▽≦)/ ╭(╯^╰)╮
今天李开复滴话题就到这里了,最后那一句他的话来做共勉-“做最好的自己”!大家晚安~~
四 : 创新工场李开复:6年投资成绩和逻辑大起底
创新工场创始人兼CEO李开复表示:“我们很自豪,未来还会更好。[www.61k.com)创新工场目标成为中国最好早期投资机构之一,甚至成为世界最好早期投资机构之一。”
那么在创业早期死亡率高于99%的早期投资中,拿到这样的成绩,创新工场的投资逻辑和保驾秘诀是什么呢?
纵横合力的产业链式投资
创新工场是一家有特色的风险投资机构,因为除了投资,创新工场是国内最早,也是在国际上领先提出“投资+孵化”的运营模式的服务型投资机构,而今这样的模式在各个基金学习应用。
在投资上,创新工场一直坚持产业链式的投资,这点在09年开始的安卓生态体系的布局上可以很好地观察到。当时中国处于移动互联网的早期,iOS还没有起来,Android还没有一家独大,甚至Symbian都还过得不错。这时候就需要去判断,哪个平台会发展起来?哪个平台未来会真正形成自己的生态和产业链,有更多的APP能以之为渠道和平台去生长?所以就需要去考虑五年后的事情,如果投资Symbian会怎么样?而创新工场最终从趋势判断上,选择了Android系统,并开始一系列的投资布局。
创新工场的Android产业链的布局是从底层ROM/OS(点心OS),到中间层分发:应用商店(应用汇)和PC-移动连接软件(豌豆荚),再到应用层较活跃的场景化应用,魔图精灵(移动拍照强需求)、布丁优惠券(O2O)、涂鸦移动(移动游戏)。这是一个一条枝干上开三朵花的结构。虽然后来这几家公司有各自的成长情况,但是思路还是延续了下来。此后不管是内容娱乐、O2O与共享经济、互联网汽车、开发者服务、企业级服务、在线教育、智能硬件和个人工具等各个领域的项目投资,坚持产业链的布局和生态圈的搭建,成为了创新工场相比其他投资机构最显著的特色。
而在领域选择上,创新工场的投资思路,从大方向上分,一条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改善整个行业效率,也就是真实世界的自动化,比如O2O与共享经济、互联网汽车、企业级服务、在线教育等,另一条则是提供精神消费品,尤其是针对95后的精神消费品,这是虚拟世界新经济。
在虚拟世界新经济这条线上,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曾经解释:“物理世界效率变的越来越高,人会有更多闲暇的时间,社会将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和就业岗位,未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以前从事所有行业,包括制造业和服务业,未来只需要20%、30%的人去做。接下来的时间人类要做什么?我们当时设想的一个答案就是,大量的人将会生产和消费虚拟世界里面的精神产品。所以从2011年开始,创新工场就确定一个投资方向,尝试去回答:假设现实生活中效率提高了,将来的人是如何生产和消费文化内容?”
截至目前,创新工场目前在内容娱乐这条产业链里已经布局了近20家公司。不谦虚地说,最起码在二次元领域,创新工场可能已成为国内产业链布局最深入最多最完整的VC。这种布局在数字内容娱乐产业链上因为其所有产业链环节是可以全部都在互联网上完成,而特别容易达成。我们将这条产业链分成3个部分:内容的创作(ContentProvider/Content Platform)、内容渠道(Content Channel/User Platform)、内容的最终变现方式(E-Commerce, O2O, Game)。在这条产业链上,创新工场从2011年开始,投资了众多相关项目,经过4年的发展,有许多当年名不见经传的项目如今已经广为人知,比如暴走漫画、有妖气、十万个冷笑话的导演团队、半次元、被窝、人人影视、ImbaTV等等,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新的成员,刚开发布会宣布离开爱奇艺并投入创业的马东所创立的米未传媒的第一轮融资也得到了创新工场的领投。
智能硬件是真实世界自动化的重要环节,对智能硬件领域的投资思考,首先是注重产品的功能,而不仅仅是产品的智能,另一方面也关注产品能够回归硬件本身,而不过分依赖后台商业模式,对团队的选择上,也比较看好有核心技术,服务并敬畏供应链的团队。就像创新工场在六年前对移动互联网做的预测,这是我们今天对智能硬件产业的一些展望,而创新工场对硬件投资的布局是基于这些展望的。如今,我们走到了李总理也非常认可的工业4.0时代。创新工场在硬件领域投资做了全面布局,希望在这个时代能够有贡献,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个平台出现,硬件创业成本会下降,真正迎来智能硬件创业的黄金时代。
比如在教育方向上,创新工场在中美两地一共投资了十几个项目。对于整个产业链的思考也有自己非常深入的思考和布局,特别关注面向K12体制内的优质产品或者服务,在这样的思路下投资了包含盒子鱼、VipKid、Kodable、课程格子、多贝公开课等一系列的在线教育领域的探索者和先行者。
还有垂直社交领域的知乎、糗事百科、51vv、knewone、微拍、Fview、Artand、创投圈、G友、亲宝宝等针对不同垂直人群的社区产品,互联网汽车领域的博湃养车、买好车、Goluk、微车、好车驾到等覆盖互联网汽车从出行、到养护,硬件到服务的各个环节;O2O领域的卡考、要出发、多彩饰家、51用车、天天用车、等覆盖房产、旅游、家装、出行等多个重点环节;企业级服务领域不论是月流水过14亿的化学品电商平台Molbase、还是被淘宝采用的人像识别技术提供方Face++、以及微猫、安全宝、eBest、我的打工网等各领域的企业服务提供方。各个领域都是延续这样的思路,由不同的合伙人带着投资团队,在专注的领域投资布局。
独一无二的孵化器式投后服务
除了产业链式的投资布局特色以外,创新工场的孵化功能就是提供完整的投资后服务,由专业的全职工作人员组成的法务、财务、市场商务、PR、人事、IT等团队,为已经投资并处于创业早期的项目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和资源对接。
同时定期组织投资的各个领域的创业者定期聚会,比如创新工场教育月度夜宵会、内容娱乐峰会等等,大家一起分享观察到的业界发展动态、自己的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等,很多合作在这样的沟通中就促成了。并且在不同行业之间延伸拓展,创新工场的教育项目、工具类app、垂直社区、数字新内容项目、硬件项目等等,在技术、营销、内容生产等各个领域之间的兄弟项目通过各类内部聚会、分享、培训等实现各类合作。
扩展:李开复 创新工场 / 李开复的创新工场 / 李开复创新工场vipkid
投后部门除了提供一对一的按需服务和资源对接外,从2014年5月开始,以年度为单位组织创新兄弟会的内部训练营,旨在为创业者提供一个交流经验、互换和共享资源的平台。每年,创新兄弟会将处于相似阶段的产业链上下游的项目聚集到一起,传授创业技能,将投资的各个项目孤岛横向纵向连接在一起,在产业链上形成相互的助力和业务闭环,在这个过程中,投前投后高管全部上阵,并更多引入外部讲师资源、投资人资源等等,为大家拓宽视野、扫除创业道路上的绊脚石、找到抱团的兄弟一起向前冲,可以说切实帮助已经投资的项目更好地相互助力,快速成长。
也是在2014年5月份,创新工场根据5年来的累积,将对创业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为未来趋势的判断分享给更多外部创业者,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非创新工场系的创业者,在这样的初衷下,推出了创始人公益训练营,而2015年,在去年的经验总结基础上,更加开放合作,联合业界更多更大的天使、媒体等机构、开放更多的资源、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提出“与天使同行的新型VC”的创新工场2.0模式,升级为与真格基金、隆领投资一起开创了面向创业者的免费创业辅导计划——群英会。
可以说,创新工场自2009年9月成立至今实现了六年“三级跳”的变身历程:创立之初是帮助中国青年才俊成功创业的新型孵化器模式,将美国硅谷的先进理念和服务模式带到中国,并结合国内的创业环境和特色,为国内早期创业者提供法务、财务、招聘、商业、技术、产品、市场、公关等一揽子创业服务。伴随创新工场发展基金规模的壮大,创新工场在帮助早期阶段的创业公司顺利启动和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向投资重心倾斜,坚定地成为‘孵化+投资’模式的践行者,不仅为年轻的创业者提供资金,同时保持完善的投后服务。而如今,创新工场希望能够为更多的创业者带来价值,为更多的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创业辅导,一起创造更加接近硅谷的更健康的创业生态,也希望能够发现、帮助、吸引更多优秀的创业者和创新工场一起创业。
扩展:李开复 创新工场 / 李开复的创新工场 / 李开复创新工场vipkid
五 : 李开复:兴趣驱动成功,创新不限于技术
从多年前的“给大学生的七封信”到如今的创新工场,李开复正通过不同的平台、凭借其导师气质影响着很多青年人。随着创新工场的创立,李开复通过这一新的平台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导师”价值,并经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对于创业的感想。
李开复认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模式创新、细节创新、品牌创新和跨领域结合。对于成功和兴趣的关系,他表示,兴趣可以最大化生产力和影响力,兴趣驱动的工作会带给来工作的渴望、意志、专注、自信和正面态度,并最终带来成功。
以下为李开复微博语录整理:
1、看到“ipo不审行不行?”的讨论,其实这是个伪命题。1)重点是公司上市过程中的披露要完整、精确、透明,2)如果没做到,上市公司、券商、审计单位、律师事务所都要担负责任。3)如果股民不够成熟,也许审可以保护股民利益,但是审的目的是保护股民、质疑有问题的公司,而不是滥用选择权、墨守成规。
2、去年谈读博士对创新工场影响的视频:1)系主任鼓励我深耕细分领域,目标世界第一。创新工场也这么鼓励创业者,2)系里让学生根据兴趣选博导,培养学生自信,创新工场也让毕业生选择项目加入,3)导师给我的论文巨大支持帮助。创新工场也提供平台助创业者。
3、一个创业者请我给他五句话:1)判断未来趋势,顺势者昌,逆势者亡,2)最重要的成本是机会成本,3)关键在执行,魔鬼在细节,4)专注你的用户,一切都会接踵而来,5)简约聚焦,学会说不。
4、今天和传统中小企业家谈创新:创新不仅仅是技术,更是1)模式创新,2)细节创新,3)品牌创新,4)跨领域结合
5、【创新工场风险巨大吗?】虽然创业肯定有风险,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投资的项目失败比例很低:1)2个关闭,但是人员基本全部被别的项目雇佣,2)2个被收购,包括刚宣布的百度收购魔图,3)10个拿到vca轮500-1000万美元融资,4)剩下来还在奋斗中。
6、创新工场成立时,曾数次拜访y-combinator,认为它的精髓是:1)专家精确的行业判断,2)细腻的产品指导,用leanstartup创业。我们学习这几点,但是创新工场不同之处:1)提供较大的资金,招揽较大团队,一次到位把产品做出,2)提供场地和全方位服务,3)创新工场自己有基金。
7、有关毕业生高科技创业,我的建议:1)创业需要理解趋势、汇集精英、实践经验,因此大学毕业不要主导创业,只能参加创业公司,2)最好远在毕业前就寻找创业公司实习机会,因为也许创业并不适合你或你想象那样,3)毕业时若想学习创业,最好到创业公司。到大公司学习能学技术但不够针对性。
8、互联网公司绝对不能忽视后台的可扩张性。如果一个公司产品火了,但是无法负荷快速成长需要的后端,让用户失望流失,那是非常可惜的事情。google,youtube,facebook这方面做得很好,成为了他们崛起的重要因素。但是,orkut,friendster就败在这点,否则今天社交格局可能会改写。
9、在瑞士和一些超级富豪和他们的关系经理谈中国风险投资:【欧洲人】:开始相信中国概念,愿意投资产5%,遗憾过去太保守,依然担心听说的贪污、契约精神等问题。【亚洲人】:多年相信中国概念,早已投资,考虑加码,【中国人】:过去自家传统行业得到巨大回报,远超中国风投,没兴趣,只想分点钱到国外。
10、外国媒体问我中国科技公司可能走向国际吗?我的回答:很难,就和美国公司进中国碰到的问题一样:本地化理解、放权给本地人等问题,但是有三个案例值得关注,都可能得到成功:1)联想采取并购+重视外国经理人方式,2)华为采取走开发中国家方式,3)华为采取走开发中国家方式,3)腾讯采取投资模式投资方式。
11、给创业者的建议:1)重视用户体验,不要过于复杂,2)跟踪调查用户行为,不断优化体验。3)大部分人常用的的服务只有5-7种,让你的服务成为这5-7种。4)和你信任喜欢并能互补的人一块儿工作,并放权让他们做他们擅长的事。5)选择投资者,不能只看估值,6)与投资者利益结合。
12、给创业者建议:1)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产品能力最重要,2)看准未来趋势比点子更重要;3)发现创业机会就要抓紧,每个创业机会都有时间窗口,不会等你的;4)核心团队特别重要,招人要互补,期权要大方;5)充分用平台推广,避免与平台竞争;6)用最短的时间做出可用产品,再基于用户数据迭代改进。
13、给平台的几点建议:1)划定界限,公示自己要做的和永远不会做的应用,2)帮助开发者赚钱,哪怕开发者赚得比平台更早更多,3)在不损害用户利益,不影响平台生存的前提下,做到最极致的开放,4)当政策变化,或开始和开发者竞争前,提早预警,5)有耐心,不宜短期收益评估平台,6)提供完善辅导和帮助。
14、成功和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面对没有兴趣的事情,也许只能产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感兴趣的事情,也许能够得到200%的效果。若要最大化你的生产力和影响力,找你真的爱做的事情。兴趣驱动的工作会带给你工作的渴望、意志、专注、自信、正面态度。然后成功就离你不远了。
15、对天使投资的错误认知:1)有些认为做天使的都是做善事。其实最好的天使失败率很低,进价又低,长期回报非常好。2)有些认为天使就是给钱,其实最大的帮助一定不是钱,而是不容易取代的价值,例如知识、人脉、方向、战略、招聘。做天使最大的快乐就是看到创业者因为有了天使帮助,大大增高成功概率。
16、与天使们在深圳海上交流:1)帮助创业者,而且有自由的生活很快乐,2)离开原来的岗位需要勇气与决心,3)刚开始做天使要付出不少学费,4)大家投资方式差异很大,但是看五个项目却有惊人的共识,5)小平是故事大王!
本文标题:
李开复创新工场-关注李开复 走访创新工场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8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