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南通工学院历史沿革-三好学生:三好学生-简介,三好学生-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17-11-28 所属栏目:文化研究

一 : 三好学生:三好学生-简介,三好学生-历史沿革

三好学生是中国对优秀学生的一种荣誉称号。三好是指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三好学生”的评选自1954年开始,以固定的评选比例、基本相同的衡量标准,在中国的所有大、中、小学校普遍推行。“三好”成为学生追求的目标和荣誉,也成为“好孩子、好学生”的同义词。

三好生_三好学生 -简单介绍

三好学生:三好学生-简介,三好学生-历史沿革_三好生
三好学生“三好”概念最早由毛泽东主席提出,1955年开始出现“三好学生”概念。文化大革命中废止了三好学生标准,“三好学生”成了所谓“白专学生”的同位语。
1982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公布《关于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三好学生的基本标准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此外,在各地各类学校评选省级“三好学生”的基础上,按当年毕业生万分之一的比例评选并确定的优秀学生,可享受保送生资格。
“三好”制度以固定的评选比例、基本相同的衡量标准,在中国所有大、中、小学校普遍推行,深深影响了无数青少年。然而,这种荣誉也在其评选过程中受到多重质疑。

三好生_三好学生 -历史沿革

三好学生:三好学生-简介,三好学生-历史沿革_三好生
三好学生

1949年建国之初,中国就确立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1953年6月30日,毛泽东在接见共青团二大主席团时,祝贺青年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这些“青年”,其实是指全国各行各业中工作的青年,并非青年学生。不过,“三好”一经毛泽东提出,很快就被套用进教育方针。

1955年,教育部公布的《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的第一条,都提到“努力做个好学生,做到身体好,功课好,品行好”。自此,“三好学生”的评选活动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尤其是1963年2月,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学雷锋、争三好”成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核心活动。

1953年6~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毛泽东发表了《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特点》的重要讲话,其中,提出把“三好”作为青年团工作的方向,要求青年们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1957年2月,毛泽东在国务院扩大会议上发表题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始终没有着明确“三好学生”的地位。相反,由于全面否定了中国建国17年的教育战线成果,“三好学生”成了所谓“白专学生”的同位语,取而代之的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榜样形象。拨乱反正重申“三好”目标。在文化革命动乱结束后的拨乱反正过程中。学校共青团组织以“三好”为目标开展了各种活动。“三好”被重新提出,并给予重申和肯定。

1982年5月5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公布《关于在中学生中评选三好学生的试行办法》。规定“三好学生”的标准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

2001年1月11日,教育部在通知(教基[2001]1号)中规定:根据《意见》精神,各地各类学校在评选省级“三好学生”的基础上,按当年毕业生万分之一的比例评选并确定的优秀学生,享受保送生资格。

三好生_三好学生 -评选标准

三好学生:三好学生-简介,三好学生-历史沿革_三好生
杭州“三好学生”家庭特征

各个地区的“三好学生”评选标准略有不同,但大体遵循的还是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好3个标准。

1、思想品德好。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热心为集体服务,积极参加劳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同学中能起模范作用。

2、学习好。即为“四化”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学习成绩优良(低年级90分以上,中年级85分以上,高年级80分以上)或有显著进步。

3、身体好。即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身体健康,体育成绩在75分以上(或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三好生_三好学生 -奖励

三好学生:三好学生-简介,三好学生-历史沿革_三好生
三好学生奖状模板

三好学生奖状

被评选为三好学生可以获得荣誉证书。

保送升学资格

2001年1月11日,教育部在通知(教基[2001]1号)中规定:根据《意见》精神,各地各类学校在评选省级“三好学生”的基础上,按当年毕业生万分之一的比例评选并确定的优秀学生,享受保送生资格。

三好生_三好学生 -质疑

“三好”制度以固定的评选比例、基本相同的衡量标准,在中国所有大、中、小学校普遍推行,深深影响了无数青少年。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曾在重庆的一次学术年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2004年他在上海1个教育论坛上再次提出“教育应该是公平的,每个孩子都得有被认可被关注被尊重的机会。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表现是有起伏的,如果过早地给他一些‘你不如别人’的心理暗示,会给他们带来精神压力。要给孩子创造自由发展的环境,才能够培养创造型的人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学者郭宪刚认为,“德、智、体”三方面,其实就是德字为先,重思想轻学习和健康。

陕西宝鸡一所小学担任校长的翟荣生说:“‘三好’的意义无非证明了你是1个‘听话’的孩子,它的价值就在于在同等条件下你比别人有优先权,比如推荐工作升学等。”

著名生物学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从科学家素质的角度对这一评选制度提出新的批评理由。他表示:“我讲过三好学生很难成为科学家,尤其是德智体各方面都是第一名的学生很难成为科学家。我倒觉得有一些脾气的学生很有机会。有个性的学生做研究的潜力较大,而八面玲珑的学生尽管讨人喜欢却常常在研究上坚持不下去。

2012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名誉主席沈鹏发起提案——“中小学停止评选三好生”。

三好生_三好学生 -现状

用别的称呼代替“三好学生”

三好学生:三好学生-简介,三好学生-历史沿革_三好生
三好学生评选“三好生”习惯已经逐渐被一些学校淡化了,例如:
1996年,北京光明小学以“我能行”活动取代了“三好生”评选。

2003年,武汉25中以“阳光少年”代替了“三好学生”评选。抚顺北台小学以十六个单项奖和三个综合奖的设立取代了“三好学生”评选。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以“星级评定”取代“三好学生”评选。

2004年,国家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提出“‘三好学生’评选应废除”。


而三好生的特殊待遇在中国的多个省市被逐步取消:

2004年,上海市淡化“三好学生”称呼,改称为优秀队员和优秀团员。、

2004年,大连市中小学不再把评“三好学生”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项固定内容。

2005年,湖北省“三好学生”在升学时将不再予以加分。

2009年3月,贵阳市教育局出台新规,贵阳市从今年起将不再评选初中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初中阶段仅进行优秀毕业生评选。且区、县级初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将不再享受中考政策性加分。

2012年,北京市实验二小暂停评选三好生,而继续采用“10+1+N”的标准评价学生的的综合表现,其中10包括爱心、健康、诚信、合作等诸多奖励,鼓励孩子全面发展。1指孩子的特长或特色,激励孩子发展自己的优势。N指获得区级以上科技、文体等奖项。西城教委表示实验二小的试点有可能获批,但不会在更大的范围进行推广。

2013年11月,浙江省教育部门表示,从2014年起,浙江中小学将不再评选省级“三好学生”。 在此之前,浙江省已有多个市取消了市级“三好学生”的评选,代替以“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荣誉。

三好生_三好学生 -改进做法



其实,很多变化已在慢慢出现。“三好”的选举方式由班主任内定到民主评议,不少学校鼓励学生自我推荐,演讲“推销”自己。

2004年,上海市开始淡化“三好学生”的称呼,一般称为“优秀队员”或“优秀团员”。武汉市一所中学也取消了“三好学生”的评选,取而代之的是“阳光少年”评价制度。在佛山市第九小学和实验小学的毕业生典礼上,校长分别给毕业生颁发了孝顺父母奖、尊敬老师奖、勤俭节约奖等奖项。

“新概念三好生”刷新了三好的标准。2005年春季起,武汉市中小学的三好学生评选,更强调个体发展和社会性,要求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学校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子女”。

不少学校设置科技创新奖、文体活动奖、见义勇为奖、博览群书奖和举止文明奖等,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小学里有少先队“雏鹰争章”达标活动,这种“争章夺星”取代“三好生”评选的思路也日益被广泛认可。

贵阳市教育局2009年3月出台新规,贵阳市从2009年起将不再评选初中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初中阶段仅进行优秀毕业生评选。

据了解,贵阳市的区、县级初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工作仍将继续,但从2009年起,区、县级初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将不再享受中考政策性加分。今后贵阳市“三好学生”评选将以非义务教育阶段为主。

二 :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始建于1972年,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是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由原中科院学部委员孟少农任首任院长。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的本科院校,2008年被国家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汽车城——湖北省十堰市,占地面积784亩。现已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管、经、文、理、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2011年获批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同年,湖北省政府和东风汽车公司签订共建学校的协议,并决定由东风汽车公司与学校共建东风汽车工程师学院。2012年学校通过国家硕士学位授权建设工作验收,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院规模_湖北汽车工业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又被简称“湖北汽院”。始建于1972年,时为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人大学。
198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湖北省双重领导,以中国汽车总公司为主,中国科学院原学部委员孟少农为首任院长。1985年,学院所有本科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学院划归机械工业部管理;1998年,学院管理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领导为主,但人、财、物仍由东风汽车公司管理;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院办学经费采取中央财政、湖北省财政和东风汽车公司“三家抬”的方案。
2006年12月3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东风汽车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学院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学院的发展完全纳入湖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学院由此进入1个新的发展时期。
学院经过35年发展和建设,占地面积784亩,总资产3.2亿元,教学科研设备价值4976万元,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5913m,体育馆面积2966m,图书馆面积5242m,藏书43.9万余册,中外期刊约1500种。学院设有九个系、两个部、一个中心和继续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93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75%,教授、副教授比例为42%。现有本专科学生5759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5389人。开设有二十九个本科专业,拥有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三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汽车产业)、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产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装备制造产业)、自动化(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产业)等五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四个省级重点学科。

[www.61k.com)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学院规模

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汽车城——湖北省十堰市,位于汉水之滨、旅游胜地武当山的北麓,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学院占地面积784亩,建筑面积24万m2,各类全日制在校生9600余人。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3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75%,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48%,教授、副教授比例为36%。图书馆藏书55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500余种,电子期刊近3万种;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设备精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0.85亿元;为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院规模_湖北汽车工业大学
李园
学院以工为主,工、管、经、文、理、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现设有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马克思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二个教学单位。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等二十九个本科专业;另设数控技术与应用、焊接技术与工程、汽车技术、商务英语等二十一个专科专业。学校拥有车辆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两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两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四个省级品牌专业。学校现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有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建设点。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学校设置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院规模_湖北汽车工业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设有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械工程系、材料工程系、汽车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语系、理学系、研究生部、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二个教学单位。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商管理等二十五个本科专业;另设数控技术与应用、焊接技术与工程、汽车技术、商务英语等二十一个专科专业。学校拥有车辆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两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两个国家管理的专业点,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四个省级品牌专业。学校现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有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建设点。
图书馆藏书55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500余种,电子期刊近3万种;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覆盖全校;教学设备精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0.85亿元;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办有全国公开发行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和《高教研究》等学术研究刊物。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学院特色

学院坚持特色兴校,积极推进本科教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本科教育上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坚持走产学研道路,1987年起,作为全国首批28所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学校,开展了“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改试验,创立了“3+2”、“4+1”、“3.5+0.5”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校外建立了二十个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和包括上海、深圳在内近百个实习点。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专业实习均在生产一线进行,80%的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企业,并采取“双导师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该项教改试验荣获湖北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学科发展

学院紧紧围绕“汽车产业链”凝聚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逐步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学院以“车辆工程”学科为龙头,并从“汽车动力与传动新技术”、“汽车性能仿真与控制”、“商用车辆设计理论与方法”3个方向进行重点突破。在此基础上,学院把其他4个重点学科都调整到围绕着“车辆工程”学科来展开,形成学科链条。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车辆工程”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已显现出来,形成了包括国家863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及东风汽车公司“十五”战略发展项目在内的课题群,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研究与开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科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学术梯队建设,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已崭露头角。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院规模_湖北汽车工业大学
体育场
学校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参加全国各类科技竞赛活动获得的奖项数量和质量远超国内同类院校。在连续七届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我校每届都摘得多个一等奖,被兄弟院校赞为智能车竞赛“梦之队”。2012年,我校东风安胜车队获得“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总冠军,2013年代表中国赴德参加国际比赛。
2013年教育部批准新增加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视觉传达设计
学院在面向汽车工业和地方经济的科研理念的指导下,科研工作坚持“3个创新”。在体制创新上,加大学院科研与东风公司科研体系融合的力度,形成从选题、立项、计划到研究、中试、转化一体化的科研体制,科研工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在管理创新上,打破以往僵化的管理模式,立足于为教师和科研人员创造1种宽松的科研环境。重新修订了管理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研的政策,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实行了立项、目标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成果创新上,始终坚持从生产一线、学科交叉地带选择科研课题,承担或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内的一批具有重要价值、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和企业战略发展项目。
学院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清华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五所院校共同承担国家“九五”教育重点课题子课题“应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的研究,该课题荣获首届全国高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3月,经湖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开始自筹资金招收培养全日制工学硕士研究生。通过上述途径,为中国汽车工业及东风汽车公司培养造就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
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德国乌尔姆工学院、日本国中日本自动车短期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长期校际合作关系,交流访问学者与互派留学生。
学院创建以来,得到了中央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王震、姚依林、李岚清等领导曾先后到院视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分别为学院题词。李岚清的题词为:“希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越办越好,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进入新的世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将发扬“与时俱进,挑战未来”的学院精神。全院师生正满怀信心地朝着建设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目标前进。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师资力量

截止2014年5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有教职工93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比例为76%,教授、副教授比例为42%。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办学特色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院规模_湖北汽车工业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学院坚持特色兴校,积极推进本科教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本科教育上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坚持走产学研道路,1987年起,作为全国首批28所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学校,开展了“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改试验,创立了“3+2”、“4+1”、“3.5+0.5”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校外建立了20个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和包括上海、深圳在内近百个实习点。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专业实习均在生产一线进行,80%的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企业,并采取“双导师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该项教改试验荣获湖北省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学科方向

学院紧紧围绕“汽车产业链”凝聚学科方向,汇聚学术队伍,逐步形成了学科特色和优势。学院以“车辆工程”学科为龙头,并从“汽车动力与传动新技术”、“汽车性能仿真与控制”、“商用车辆设计理论与方法”3个方向进行重点突破。在此基础上,学院把其他4个重点学科都调整到围绕着“车辆工程”学科来展开,形成学科链条。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车辆工程”学科的优势与特色已显现出来,形成了包括国家863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湖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及东风汽车公司“十五”战略发展项目在内的课题群,其中“混合动力汽车研究与开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科建设有力地带动了学术梯队建设,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已崭露头角。

科研水平

学院在面向汽车工业和地方经济的科研理念的指导下,科研工作坚持“3个创新”。在体制创新上,加大学院科研与东风公司科研体系融合的力度,形成从选题、立项、计划到研究、中试、转化一体化的科研体制,科研工作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在管理创新上,打破以往僵化的管理模式,立足于为教师和科研人员创造1种宽松的科研环境。重新修订了管理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研的政策,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实行了立项、目标管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在成果创新上,始终坚持从生产一线、学科交叉地带选择科研课题,承担或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在内的一批具有重要价值、较高学术水平的技术开发项目和企业战略发展项目。
培养人才途径

学院积极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由清华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吉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五所院校共同承担国家“九五”教育重点课题子课题“应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多样化”的研究,该课题荣获首届全国高等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1995年3月,经湖北省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开始自筹资金招收培养全日制工学硕士研究生。通过上述途径,为中国汽车工业及东风汽车公司培养造就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对外交流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院规模_湖北汽车工业大学
德国留学生在院学习

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德国乌尔姆工学院、日本国中日本自动车短期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长期校际合作关系,交流访问学者与互派留学生。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先后与德国乌尔姆科技大学、斯图加特双元制大学和日本中日本自动车短期大学、中日本航空专门学校等国外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关系作与交流,,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每年聘请一定数量的外籍专家、教师来院进行讲学和任教。

鼓励与鞭策

学院创建以来,得到了中央及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王震、姚依林、李岚清等领导曾先后到院视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分别为学院题词。李岚清的题词为:“希望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越办越好,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院系设置

机械工程系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院规模_湖北汽车工业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历史 机械工程系于1983年在二汽职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基础上建立的,定名为机械工程系。1972年二汽工人大学成立,设置工装设计和非标设计两个专业,学制3年,首届招生150人。1978年二汽工人大学改名为二汽职工大学,设置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学制4年,本科,同年开始招生。设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制造三个教研组。1979年增设汽车教研组。1980年增设热工教研组。1981年学校设置汽车专业,汽车教研组及力学教研组划归该专业。1982年学校设置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热工教研组划归该专业。1983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成立后定名为机械工程系,设置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教研组改名为教研室。1992年增设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专科,学制3年,同年招生30人。1994年增设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1996年根据国家教委统一专业名录,将2个专业合并为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下设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工程三个专业方向。1999年根据国家教委统一专业名录,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更名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立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工程两个专业方向)。2000年增设工业设计专业,学制4年,本科,首届招收50人。2001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增设工业工程专业方向,学制4年,本科,招生59人。

概况 机械工程系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工业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数控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两个专科专业。已培养了本科生2079人,专科生1287人,向各类院校输送研究生50余人,2004年底在校生1016人。200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列为教育部控制与管理的本科专业。2001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建设学科。我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9人。学科拥有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讲师19人、实验师5人、助教8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29人。先后有十多位青年教师出国研修。在岗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东风汽车公司学术带头人3人,省部级优秀教师3人。我系下设五个教研室(计算机与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工业工程与现代制造技术、机电工程、工业设计),四个研究室(数控技术、CAD/CAM、测控技术、机电工程),两个实验室(机械基础、机制专业),一个资料室。全系实验设备400多台,价值1208余万元,有高档微机80余台,设置两个专用机房,可全天候供学生自由上机。

教科研成果 机械工程系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汽车零部件CAD/CAPP/CAM及集成技术、带传动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居高校领先水平,数控技术及应用独具特色。近十年来,完成重要科研课题70余项。获省部级奖14项。如:常治斌等,“结合工程实际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能力”,2000年获湖北省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常治斌等,“SY-001型汽车散热器水管扭转试验台的研制”,2001年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目前全系共承担科研项目24项。近年来,参编各类教材4部,参编各类技术手册3部,在国内外技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239余篇。同时,我系历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96届刘斌同学的毕业课题“少片簧车间工艺改造方案比较及研究”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1至2004年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代表队分别获得湖北赛区一等奖一次和二等奖三次;T013—5班彭浩、T013—6班金静强同学获2001年“湖北省普通高校美术类专业作品展”优胜奖;9813—2班李江山同学获得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颁发的一级裁判员资格;9813—2班方恩同学获得“湖北省校园歌手擂台赛”二等奖;2003、2004年通过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的中南地区港澳特区首届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的第四届“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学生参加的第一届中南地区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2001级于炳光同学的“自救式助力器设计”获国家专利。T113-3班杨光同学在“十堰市大学生网页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近三年本学科有20多名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毕业论文奖。每年考入国家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比例占毕业生总数的10%以上。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优势与目标 学院置身于国有特大型企业——东风汽车公司之中,本学科在汽车制造业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学科从1987年起卓有成效地参与了“五校一厂联合培养工程硕士”的工作,并长期与其它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本系与东风汽车公司工艺研究所,汽车工程研究院等十六家单位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并签有产学研合作协议,本学科人员所研究的课题直接来源于现代化大企业技术进步的现场和实际的需要,课题成果直接转化应用于企业生产实际。在今后5年内,本学科将培养8~10名教师获博士学位,新增教授8~10人、副教授25人以上。本学科发展思路与目标为:以创新设计为核心,以数控加工为龙头,以CAD/CAM为主线,以东风汽车公司为工程背景,学产研相结合,强化现代教学手段,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应用技术人才,力争开办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点。

现任系主任 常治斌教授 系党总支书记 邹玉

材料工程系

始建于1981年,现有教学、科研人员60余人,其中教授12人(含兼职)、副教授17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有硕士学位者27人。拥有热加工实验中心和金相实验室2个专业实验室,专业实验室面积2907M2,仪器设备价值996.8万元,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真空炉、中频感应电炉、高温坩埚炉、差热分析仪、等离子喷焊机、真空加压烧结炉、注塑机、德国Neophot-32金相显微镜、图像分析仪等各种材料加工及材料结构、性能分析仪器、设备,可用于材料制备、成形加工等多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本系长期以来,以汽车制造中的材料成形新技术及其应用、材料表面强化及金属复合材料为研究重点,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形成了相对稳定,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近三年来,共承担了60余项科研课题,包括国家“九?五”攻关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经费900余万元,其中4个项目分别获得了中国汽车工业进步三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东风汽车公司科技进步奖。二000年以来在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37余篇,EI、SCI收录54篇。

在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本学科有本科、专科、硕士研究生3个层次,本科有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专业;研究生培养专业材料加工工程,1998年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机械工程领域内从事材料成型方面的生产工艺、研究开发、技术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卓有成效。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形原理、材料加工工艺及设备、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计算机在材料工程中的应用、模具CAD/CAM等。此外,还通过具有特色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能从事材料加工及相关领域内的设计制造、自动控制、试验研究、生产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材料工程领域内从事研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的基本能力、技术经济及生产管理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电工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工程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复合材料、功能材料、材料表面工程、金属材料强韧化及控制、材料检测与分析技术、计算机在金属材料工程中的应用等。毕业生能从事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相关领域内的试验、设计、控制、生产管理、检测和经营销售等工作。

汽车工程系

成立于1979年,是全国最早设置汽车底盘和汽车发动机2个专业的本科院系之一。现拥有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汽车发动机方向)和交通运输(汽车销售与服务工程)3个本科专业。2005年上半年,在校本科学生930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5人。

汽车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6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34人;现有教授(含研高)15人,副教授(含高工)16人,讲师17人。设有系办公室、学生工作室、汽车教研室、热能与动力教研室、交通运输教研室、测试教研室、力学教研室。实验室有汽车综合实验室、内燃机实验室、测试实验室和力学实验室。

汽车电子和电动汽车开发是汽车工程系主要的科研方向。汽车工程系所属电动汽车与传动省级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湖北省和东风公司多项科研项目,科研项目的实际应用和成果转化率处于全国高校领先水平。此外,汽车工程系的车辆工程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该学科设有楚天学者岗位;车辆工程专业属省级品牌专业;《汽车构造》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

在学生培养方面,不仅重视理论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开设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的同时,积极跟进时代发展,增设以单片机、虚拟实验技术为核心的汽车数字技术课程;积极组织师生开展以科技小组为主体的创新竞赛活动,成绩显著。在第三和第四届全国MOTOLORA单片机应用大赛中分别取得冠军和季军的好成绩;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机械设计大赛中取得好成绩。

汽车工程系重视与企业的交流和沟通,先后与国外多家软件公司合作,拥有UG、Pro/Engineer、CATIA、ANSYS、HyperWorks、Labview等正版软件,成立了Pro/E、UG、Hyperworks和ANSYS软件应用与培训中心,可承担企业技术人员和在校学生的软件培训,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结业证书。汽车工程系还与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共同建立了汽车电子与单片机应用实验中心,可承担汽车电子技术的培训和科研任务;近年成立的十堰市工大驾驶培训有限公司(原汽院驾校),是十堰市文明驾校,也是十堰市最早成立的驾校之一。驾校常年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招生,培训合格者可办理由公安交警机关核发的B或C驾驶执照。

管理工程系

创建于1984年,当时全系只设置了1个教研室,仅有7名教师。1986年4月,由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管理工程系与汽车工业管理干部学院企业管理系,工程系合并,组建为新的管理工程系。从1984年至1988年,管理工程系连续招收了五届本科生,先后开办了财务会计、管理工程、工业贸易等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

1989年至1994年,在人才市场对管理类学生需求缓解的情况下,学院暂停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招生,重点转向专科教育,成人教育和干部培训工作,并于1991年与培训部合并,更名为管培部。这一时期,培训教育达到了顶峰,举办了多期厂长、总师、车间主任及青年干部培训班。

1995年,管理工程系与培训部分离,工作重点又转到学历教育上,恢复了管理工程专业本科招生。特别是1996年开始,借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的东风,管理工程系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办学规模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设有工商管理(物流方向)、工商管理(汽车市场营销方向)、财务管理、国际贸易等四个教学单位,以及财务模拟一个实验室和两个计算机室,拥有计算机100多台,以及投影机、视频展示台、数码相机、复印机、扫描仪等教学设备。还设有一个藏书5000余册,专业期刊和报纸50多种的资料室,为全系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现已开设了工商管理(物流方向)、工商管理(汽车市场营销方向)、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4个本科专业(方向),在校学生600余人。

管理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48人。其中,教授7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0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经济师1人,讲师10人,实验师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有20人,其中有4人在读博士,本科25人,其中有14人在读硕士,出国访问学者和国内访问学者各1人。1人获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称号,4人获东风汽车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青年专家称号。
建系20多年来,管理工程系为东风汽车公司及社会各界输送了35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为东风汽车公司开办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班50余期,培训各级各类领导干部1600余人次。管理工程系与多所国内知名高校及学术团体建立了较为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协作关系,是中国工业工程学会和湖北省工业工程与物流学会的理事单位,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教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在管理工程系,还与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在职硕士研究生。

人文社会科学系

其前身是1978年设立的马列主义理论教研室,1986年更名为社会科学部。1999年为适应学院发展需要,拓展专业门类,扩大办学规模,在社会科学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系。人文社科系是1个综合性强、在营造我院学府氛围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教学单位,是我院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教学单位。

人文社科系现有法学、旅游管理2个专业门类。本系除承担专业教学之外,还承担着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人文素质教育公选课的教学工作。目前在校学生有 355人。

人文社科系现有政治理论、思想品德、法学、旅游管理、文化艺术5个教研室和1个系实训中心。系里设有资料室,有图书资料近7000册。此外,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挂靠人文社科系。

人文社科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 32 人。专职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 12人,高级心理咨询师1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14 人,在读博士、硕士6人。人文社科系遵循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人才强系的基本方针,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构建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基础,旅游管理、法学专业为主干,素质教育公选课为辅助的学科专业体系,建成了系实训中心和优良的实习基地,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取得了好的效果,得到了社会认可。

近年来本系教师主持省级以上科技研究与开发项目13项,另有2项已经申报。发表论文135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篇,出版专著7部,在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

信息管理系

是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加速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努力培养能够推动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高级专门人才新近创建的教学实体单位。本科专业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并设有电子商务和ERP2个专业方向。现有教职工18人,专职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人、国外访问学者1人、硕士学位者3人、在读硕士学位者6人。教师中有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1人、东风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

信息管理系自成立以来,按汽车产业链构建学科特色的思路,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注重教学基本建设,制定了信息管理系“十五”发展规划并努力付诸实施。根据国家十五发展计划纲要“大力推进信息化”的目标,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础上,拓展出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电子商务和ERP专业方向;同时积极引进高水平师资,派出青年教师进修或学习信息技术的新进展,把握信管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开发出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规划、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概论等一系列新兴课程;为适应培养现代化信息技术人才的需要,与国内多家著名的IT企业合作建设了信息工程实验中心,具备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信息管理系的教师坚持以教学为基础,以应用科研为主导,近两年先后承担了3项省级科学研究项目、5项院级研究项目和多项横向课题。获得省级科研奖励2项,东风公司和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学院级和其它奖励8项,撰写学术专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80余篇。

信息管理系下设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三个教研室,数据挖掘与电子商务研究室、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研究单位和信息工程实验中心。信息管理系技术研究分工与组织构架如下图所示:

汽车设计制造管理中 汽车销售流通管理中的
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
(信息系统教研室) (电子商务教研室)

↑ ↑
----信息环境平台支撑技术----
(信息技术教研室)


汽车设计制造管理
3个教研室的基本分工如下:
信息系统教研室:负责信息组织与管理的相关课程,包括“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编码技术”、“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等课程;
电子商务教研室:负责信息平台上新型商务模式的相关课程,包括“电子商务基础”、“电子商务应用”、“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与管理”、“企业竞争情报”、“CRM模式与应用”、等课程。
信息技术教研室:负责与信息处理技术相关的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与应用”、“ERP平台技术”、“商务网页的设计与制作”等课程。

电子信息科学系

成立于2001年7月,是从电气工程系划出部分教师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组建而成的。全系现有教职工28人,专任教师22人,普教本科学生492人。

电子信息科学系现有2个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3个教研室:通信电子教研室、通信技术教研室、信号与系统教研室;6个实验室:通信电子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EDA实验室、电子设计创新训练中心、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和程控交换机房。

理学部前身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基础课部。理学部现下设数学、大学物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3个教研室和物理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包含物理实验室和光信息实验室。

数学教研室面对全校专业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实验等课程。1995年以来,数学教研室还为汽车学院所招收的研究生开设了矩阵论、数值分析、随机过程等课程。数学教研室自2003年起组织我院学生建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2005年湖北赛区二等奖、2006年湖北赛区一等奖的骄人成绩。

大学物理教研室为工科专业开设大学物理、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面向文科各专业的文科物理。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主要针对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固体物理、工程光学、物理光学、激光技术与原理、光纤光学、光纤通信技术、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光电图像处理、光学设计与CAD、光电传感与系统设计等课程。

物理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物理实验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实验。物理实验中心现有实验教学面积2400m2,实验仪器设备近2000台(套),固定资产350万元。

理学系

自2005年增设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并于同年面向全国招收新生,目前已有三届在校生。

光电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的新兴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在知识经济和产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光电信息产业近几年蓬勃兴起,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正在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且对国民经济中的其他产业起着越来越大的支持作用,可以预期光电信息产业必将成为我国和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光电信息产业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特别是通信、电子、材料、器件类行业,发展极为迅速。即使是在汽车工业这样的传统行业,汽车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光信息为基础的汽车自动驾驶、导航已成为汽车工业中的1个亮点。汽车电子信息技术及产品在汽车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由于IT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社会对光电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剧增,掌握了该技术的人才,其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都十分乐观。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光学和物理学为基础,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等多门应用学科。学生在校学习的主干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低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工程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光学、通信原理与系统、光纤通信技术、光纤技术实验、光电探测与信号处理、光学设计与CAD、光电图像处理、光电传感与系统设计等。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具有扎实的光学和光电技术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并有较强的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光器件设计及光信息处理的实用能力。凭借学院的汽车行业背景,使学生能掌握光电技术在汽车制造技术中的具体应用。毕业生能在信息技术产业、汽车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其相关领域从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设计、集成及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图书馆

概况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前身是第二汽车制造厂职工大学图书室,1972年创办于湖北省十堰市。1991-1996年,先后通过湖北省教委的“读者服务水平”、“办馆条件”和“文献工作水平”评估,并于1995年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称号。是全市第一家实现“大流通”管理模式的图书馆。
1988年9月,建筑面积为5242平米的图书馆投入使用。2012年12月,由香港邵氏基金捐资兴建的逸夫图书馆竣工,2013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馆舍建筑面积2.2万平米,工作人员3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24人,8人取得硕士学位。逐步建立起以工、管、经、文、理、法多学科文献为主体、印刷型和数字化文献多种载体相结合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包括图书、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技术标准、专利等多种类型。截止2012年12月,全馆收藏纸质图书64.76万册,拥有CNKI中国知网、中华数字书苑、EBSCO等国内外电子资源。2007年,开始进行馆藏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工作,我馆承建的“清洁能源汽车特色数据库”2012年获教育部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三等奖。
1993年到2012年,图书馆的自动化及网络化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从单机版发展到web版,网络服务从无到有,从局域网拓展到互联网,从有线网发展到无线网。2012年,新门户网站投入使用,实现馆藏所有资源的一站式检索,在本地区图书馆中率先开展了平板外借服务,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已初具规模。2012年图书馆门户当年的访问量达到48万页次。
2000年以来,我馆十分重视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是教育部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与国内高校图书馆、东风公司科技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均建立了资源共享关系。所承建的“湖北汽车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为本区域汽车企业、科研机构提供了具有本馆特色的汽车文献资源共享服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图书馆正向着现代化、开放式的大学图书馆目标迈进,我馆将以更加先进完备的设施、更加优美舒适的环境,更加热情周到的服务迎接各位读者的到来。

景观带建设(汽车文化走廊)效果图

方案以“中外汽车发展史”、“立足东风,放眼世界”、“饮水思源”3大主题,为解决我院开阔性广场及运动场地缺乏的问题,对原有山体进行了适当的平整和开挖,利用台地设计消除场地现有的高差,配以开阔运动场的现状,突显逸夫图书馆学府深蕴。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院规模_湖北汽车工业大学
新图书馆景观带效果图
适应自然的地形决定了以“汽车文化走廊”为设计目标的特殊性,运用东风公司经典车型的核心构件,以及在地面镶嵌不同中外汽车品牌的LOGO来突出东风公司与汽院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表明汽院人“立足东风,放眼世界”的办学理念。
图书馆前面的浮雕墙主要以工业革命以来不同时期的汽车文化名人、标志性事件及发明专利等为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创新,重点突出汽车发展的光辉历史。
主轴水景从图书馆的岩层下自然涌出,壁上书以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寓意着图书馆的知识滋润着每一位曾经,现在,及将来在这里学习过的校友,在知识源泉的滋养下不论经历顺境或是逆境,最后都会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同样也寓意着校友是泉水,只有在校友对母校源源不断的回报下,母校才能永葆常青。
主入口的铭牌如1个经过机床加工后的零件,代表汽院坚持着中国最具汽车特色专业的办学思维。自建校以来对学校发展有突出贡献的校友的名字都会刻于铭牌背面。
老图书馆后生态停车区域建设项目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院规模_湖北汽车工业大学
停车场效果图

老图书馆后停车场主要是为了满足新区、综合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大型活动时停车及师生活动需求。以缓坡消除场地高差,加上阶梯式停车位,

配合小型的灌乔木进行点缀,规划停车位80个,实现人车分流和功能需求,让景观设计创造场地价值。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
王超:汉族,湖北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书记,中共党员,研究员级别。
校长
钟毓宁:男,汉族,江西都昌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1965年12月生,博士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
副校长
罗永革: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主任,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副院长。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知名校友

校友姓名毕业班级现工作单位及职务汪向东7701东风裕隆汽车公司党委书记尹肖彤7812东风装备公司总经理姜建华7921武汉东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立7911东风鸿泰武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桂祥8014北京现代技术中心本部长李振华8012原东风公司十堰管理部党委书记郭武8121东风汽车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林8141上海申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康明8131东风汽车公司工艺研究所所长上官文斌8141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肖江华8141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院院长杨懿8141厦门金旅公司广东市场部经理吕卫东8212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熊励8221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立新8343三一集团集团副总经理及三一集团电气常务副总经理李建刚8312东风公司财务会计部部长刘忠厚8331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副总沈伟8343东风杭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敦明8341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销售本部副本部长徐大千8313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院党委书记乐懿8341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四研究所主任陈立8451—2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陈万兴8451东风有限装备公司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兼工会主席蒋学锋8423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中心长李勍8433华安基金总裁乔阳8423东风公司财务会计总部部长徐天胜8553东风有限商用车公司副总经理曾力8553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仁民9333东风常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春久9543—2中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咨询总监刘文伟9613—1上海瓦科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定文643Wayteam Groups运营总监

湖北汽车工业大学_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学院地址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车城西路167号

丹江路校区地址:十堰市顾家岗丹江路26号
邮编:442002

三 : 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学院-学校简介,平顶山学院-历史沿革

平顶山学院(PingDingShan University)创建于1977年,是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位于中国重要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平顶山市,坐落在新城区平西湖畔,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是读书求学的理想园地。学院现分为本部和北校区(医学院)两个校区,网络中心是河南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平顶山市网络接点中心,信息点遍布教学、科研和生活场所,现代化、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正在形成。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确立了“文理渗透,博学专长,教学与实践结合,理论与技能统一”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学院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和独创精神,经过良好训练的、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有社会责任感,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平顶山学院教务处_平顶山学院 -学校简单介绍

(www.61k.com)【平顶山学院本部】

平顶山学院(英文名:Pingdingshan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该校创建于1977年,现任院长是王文鹏。学校占地面积131.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17万平方米,资产总值6.51亿元,形成了功能完善的教学科研区、体育活动区、学生和教师生活区。学校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图书馆现有藏书13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学校网络中心是河南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平顶山市网络接点中心。

平顶山学院地处中原文化发源地的平顶山市,是春秋时期应国都城,这里有闻名遐迩的紫云书院、三苏坟,有千年古刹风穴寺,有巍峨峻秀的尧山又名(石人山),还有碧波荡漾的平西湖,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景观和深邃的人文景观陶冶世代勤劳智慧的平顶山人民,平顶山市先后被文化部和中国曲艺家家协会命名为中原名城、中国曲艺城。

作为平顶山市建立较早的普通高等学校---平顶山学院,在牢固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河南省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这一基本方向不动摇的同时,积极致力于现代教师教育,着眼于学校的综合性、国际化的长远发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不断凝聚发展力量,增强发展动力,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学校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2013年起,平顶山学院与郑州大学将在生态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区域经济学、环境科学等专业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学院为继承与创新华夏传统音乐文明,已建立了“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所”,在与台湾南华大学就中国古代宫廷音乐研究开展广泛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上,早在2009年就开始着手筹建平顶山学院雅乐团。2013年5月10日平顶山学院雅乐团成立新闻发布会暨专场演出在平顶山市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这是国内高校成立的首个雅乐团。为此,国家文化部艺术司专门发来贺电表示祝贺。

雅乐团由乐队、歌队、舞队组成,表演人员100余人,均为该校专业教师和学生。雅乐团秉承“礼乐相和”的精神,融“歌”“舞”“乐”于一体,重点排演具有中原古韵风格的宫廷雅乐。雅乐团采用中国传统乐器展现千年雅乐风貌,其中包括复仿制的叶县出土的许公宁编钟和建鼓、瑟、古琴、骨笛、埙等古乐器。

【平顶山学院医学院(北校区)】

2013年7月,平顶山学院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基本完成了平顶山卫生学校整体划转并入平顶山学院工作,正式成立了平顶山学院医学院。该院位于平顶山市新城区崇文路,毗邻风景秀丽的平西湖畔,占地面积339.7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实训室面积2.1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6.5万平方米,多功能体育馆面积0.56万平方米,图书馆面积1.4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8万册。建有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验实训室9三个,实验设备总值2000万元。拥有完备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电子阅览室以及现代化校园网络,设有国家医学执业资格人机对话考试中心。

平顶山学院教务处_平顶山学院 -历史沿革

平顶山学院的前身为1977年的平顶山师范大专班,1984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平顶山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建立平顶山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4月更名为平顶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平顶山学院。

历经30多年的发展,学校从1个仅有一两百人的师范大专班变成了如今拥有教职工千余人、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7300人、成人教育在籍生近10000人,十七个院(系),四个教学部(中心),60个本(专)科专业的综合性大学。平顶山学院现在拥有三个省级重点学科,八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五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门省级精品课程(成功转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两个省级教学团队,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0多年来共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优秀人才。

平顶山学院教务处_平顶山学院 -师资力量

平顶山学院:平顶山学院-学校简介,平顶山学院-历史沿革_平顶山学院教务处

平顶山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72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138人,有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国家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河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共计32人。还聘请了两院院士、知名教授、专家46人为学院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外籍教师。学院现设有5三个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历史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八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成人教育在籍学生3537人。学院目前设有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政法系、环境与地理科学系、体育系、美术系、音乐系等十三个院(系),并设有公共外语教学部、成人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教育技能教学部。

平顶山学院教务处_平顶山学院 -院系设置

学院现有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师范教育学院、政法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护理学院、体育系、音乐系等十七个教学院(系)和公共外语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计算中心等教学部(中心)、并设有继续教育学院;现设有60个本(专)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医学、艺术学等十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3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在籍生近10000人。

数学与信息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是平顶山学院最早设立的教学院系之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数学教育专业和综合理科专业,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专科学生近900人。

师资力量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现有在职教师34人,其中正副教授9人,讲师16人,博士硕士14人,他们中有曾宪梓教育奖获得者、省市劳动模范、省市优秀教师、省市文明教师、新长征突击手、省学科带头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青年骨干教师、市青年科技专家。

学术成就
全院教师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中学数学教师为目标,教学、科研、管理并重,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学、科研成绩显著。现有《解析几何》、《教材教法》、《高等数学》三门省级优秀课程。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数学教育学报》《生物数学学报》《数学季刊》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2篇,编写出版教材20余部,主持或参与完成省市级教研科研课题30余项,20多项科研成果和教研成果获得省级市级奖励。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教书育人,曾有2个班级分别被评为省先进班集体、省文明班集体,多人被评为省三好学生。

1.随机人口动力系统问题研究(199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2.生物种群发展系统的定性问题研究(1994年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3.林龄结构模型及有关参数的预测研究(1996年河南省教委科技攻关课题)
4.森林病虫害的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1998年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5.经济增长中的投资控制系统模型及其定性问题研究(1998年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6.生物种群经济动力学模型与最优捕获控制问题研究(1999年河南省教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
7.河南省公共人力资本的定量描述与定性分析(2004年河南省教育厅青年人才基金资助课题)
8.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研究(2002年平顶山市科技攻关课题)
9.高师数学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改革问题研究(2001全国高师数学研究会课题)
10.高师数学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实现研究(河南省教育厅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课题)
等等

学生发展

截至目前,先后有一千三百多名毕业生走向社会,他们中有大学教授、领导干部、博士、硕士,更有众多教学一线的优秀骨干教师。各届毕业生以其良好的素质深受用人单位欢迎。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多年来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这里充满温馨的人文情怀。面向未来,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将广纳贤才,齐心协力铸就更加绚丽的辉煌。

新闻与传播学院

平顶山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新成立的一所培养新闻与传播专门人才的学院,设有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语言文学4个教研室和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现代传媒研究所。
学院现有四年制本科专业两个: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三年制专科专业一个:新闻与采编。新闻与传播学院现有教职工22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5人,在读博士2人。我院与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及河南电视台、平顶山电视台、平顶山日报社等多家媒体长期合作,并聘请一些资深专家、业内著名人士为兼职教授,同时在相关媒体建立了专业实习基地。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510名。
新闻与传播学院是平顶山学院校级重点学科“文化学”以及省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校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的依托院系之一。几年来,学院教师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加强科研工作,已完成学术专著、教材10余种,发表论文近200篇,获省部级、厅级科研奖励20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地厅级社科基金项目30项。
作为平顶山学院最年轻的学院之一,新闻与传播学院秉承面向世界,面向新时代,努力探索先进的新闻与传播学的研究和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政治文化素质高、熟练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精通外语、具有现代管理意识的新一代应用型新闻与传播人才,争创一流的新闻与传播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始建于1978年,是我校创建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现有物理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3个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2个专科专业。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专职教师32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22人),兼职教师10余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级职称16人,中级职称15人,有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平顶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平顶山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平顶山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等。还聘请客座教授、兼职教授4人。郑州大学霍裕平院士、北京大学赵凯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漆安慎教授、河南师范大学鲁公儒教授、兰州大学孔祥忠和王学智教授等国内著名专家曾应邀先后来院讲学。近年来,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教委世行贷款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教改项目、平顶山市科技攻关项目等52项,其中获地厅级以上科研奖、优秀教学成果奖2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82篇,被SCI、EI、ISTP收录29篇,获地厅级以上奖24篇;主编或参编教材32部。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现有3九个实验室,涉及普通物理、近代物理、电工电子、电气与控制、通信技术等专业领域,其中光学、过程控制、电工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与微机控制、可编程控制器、单片机、通信原理、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等实验室设备先进,在我院的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独立于2005年,其前身是管理科学系,最早创办于1992年的实用人才大专班(财会班)。十余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着“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办学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现设置有4个本科专业:会计学、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4个专科专业: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与英国联合办学专业2个:市场营销学、商务管理;成人教育有3个本科专业、4个专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余人,成教生300余人。
经济与管理学院作为重点发展的学院之一,近几年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跨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现有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会计手工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市场营销实验室四所,立足教学、服务社会,建立有多个实习、见习基地。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37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讲师16人,助教11人;博士2人,硕士9人,在职硕士10人。
我院治学严谨,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和教研成果显著。其中:编写、出版教材及著作60余部;在《管理世界》、《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国际金融》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物30篇;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14项),获奖项目及成果30余项。涌现出了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平顶山市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平顶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平顶山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等一批专家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始建于1978年,是我校成立最早的系室之一,也是平顶山市化学化工学会、平顶山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平顶山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所在地。20多年来,已为社会输送毕业生2000多人,他们大多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化学化工学院设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个本科专业,化学教育、应用化工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3个专科专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及高级实验师12人,兼职教授4人。教师队伍中有博士1人,硕士21人,省、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师资队伍强大;有1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人获得李政道奖学金,5人获得省、校课堂教学优秀奖,十余名教师被评为校优质课教师;化学化工学院还有河南省人大代表1人,河南省政协委员1人,平顶山市政协常委1人,平顶山市人大代表1人;河南省"文明教师"2人,省、市"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4人,平顶山市"优秀青年专家"5人,平顶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名,平顶山市"10大女杰"1人,平顶山市"青年岗位能手"2人,社会影响广泛。《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优秀课程",化工工艺专业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新专业",分析教研室被评为河南省"巾帼建功标兵岗",《有机化学》被评为校"精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被列为校重点建设课程,专业力量雄厚;化学化工学院拥有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现代化大型仪器及完备的基础实验设施,设有无机、有机、分析、物化、教法、化工等学科实验室和研究室,教研条件优越。


多年来,化学化工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标,不断加强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树立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化学化工学院教师勤于业务,深入科研,累计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有46篇被SCI、EI、ISTP收录,完成科研课题30余项,获得省、市级科研奖励30余项。2001年5月,在河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中,平顶山市共获得了七个二等奖,其中就有5项是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的论文。2003年,在河南省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中,化学化工学院获得八个二等奖。学院积极组织精干力量开展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勤奋好学,勇于争先,形成了"讲纪律、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的健康风尚,曾有两个班级被评为河南省"先进班级体",2名学生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学生"。学生管理工作成绩突出,位居全校前列。1996年化学化工学院党支部被评为平顶山市"先进基层党组织",1999年化学化工学院被命名为平顶山市"青年文明号",2001年被命名为平顶山市"巾帼文明示范岗"。

成人教育学院

平顶山学院成人教育始于1992年,是河南省高校创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较早的院校之一。平顶山学院成人教育依托学校的教育资源,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管理高效的成人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始终把为基础教育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作为宗旨,坚持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方向。采取以德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严格管理的措施,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
学校成人教育在师范专科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专业设置、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相继开办了网络专升本教育、函授专升本教育及研究生教育。我校除开展学历教育外,还举办了包括教师继续教育在内的多渠道、多领域、多层次培养、培训,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创新和科技发展以及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已形成了涵盖非师范教育及其它专升本教育、各类培训等在内的多层次办学体系。我院是河南省教育厅命名的“河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河南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2005年被平顶山市人事局批准为“平顶山市国家公务员教育培训基地”。目前,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6000多人,专业达3六个。成人教育已成为学校办学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注重按照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组织和实施教学,并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与评估制度,以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为提高平顶山地区基础教育师资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1世纪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的时代,平顶山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按照科技兴国的战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在继续办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学历后的继续教育及各类非学历培训,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软件学院

2004年4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软件学院,并于2005年10月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分离成为学校的二级学院,为软件学院更进1步向正规化、科学化轨道发展搭建了1个良好的平台。作为新兴的IT职业类教育,软件学院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迅速成长。

学生人数从04年的78人,发展到目前在校生规模达到1600多人;从04年的2个专业,发展到目前开设有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影视动画制作五个专科专业,并与2007年成功申办软件工程本科专业,专业涵盖数据库技术、网络工程和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3大方向,可进行九个IT岗位的技能型及高级软件应用2个层次人才的培养。

在专业建设的同时,软件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特别是针对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62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4人,具有中、高级职称教师24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各2人,平顶山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4人,具有微软、IBM、锐捷网络、Adobe等知名厂商认证讲师资格教师34人。几年来,软件学院教师先后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1项,省教育厅项目15项,平顶山市科技攻关项目21项,其中,获得市科技奖12项,省科技奖8项。发表各级专业学术论文54篇,其中核心期刊35篇。参与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1部。初步形成了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具有实际项目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


为满足软件学院实验、实训教学的需求,学校先后投入900余万元进行学院实验教学网络环境的建设工作。先后建成软件实训实验室八个、网络管理实训实验室两个、网络技术实训实验室一个、影视制作实验室一个,动漫制作实验室一个。高性能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品牌计算机等800余台。建立了可同时满足130人训练的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可使学生在校就能进行岗位技能的训练。

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软件学院确立了以专业教学为核心、以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教育为两翼的三线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方面,一是通过课程置换方式引进微软、IBM、锐捷网络、Adobe、大洋等知名IT公司的优秀教育资源和认证证书,保证学习技术的先进性,实施“双证”培养模式。二是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验、实训环节的专业教学,利用课程实训、专业实训和毕业实训提高学生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三是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将理论和实践无缝结合。在岗位技能培养方面,通过组织“1-7”课题小组方式,在实验、实训教学中引进岗位管理流程并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的岗位技能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建立并组织实施“虚拟职场环境”进行学生在校创业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具有一定专业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掌握一、2种较为突出的、符合IT行业要求的专业技能和岗位技能,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组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和各种比赛。并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各种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IT技术的发展。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是我院最早建立的院系之一,现有教师27名。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6名,中级职称10名,初级职称11名,外籍教师3名。高级职称占教工总人数的25%。同时我院有兼职客座教授3名。教师中出国访问学者1名,国内名校访问学者8名,外国语学院有2名教师被定为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被定为学术带头人。现有在读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24名,全院目前共有教学班3四个,在校生1100余人。我院拥有现代化多媒体语言实验室5座,英语广播发射台2座,仪器设备价值138.42万元。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培养现代化英语人才,提高我院学生的专业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院领导班子精诚团结,严格管理,不断开拓进取。全体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敬业奉献,硕果累累。外国语学院曾多次被评为学校"先进院室",院党总支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总支",04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教师总共获省级"高校教书育人奖"1人次;省优质课教学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市"优秀教育工作者"8人次,教学成果奖7人次;校级青年教师课堂优秀奖多次。在全国师范英语专业水平测试中,我院获得全省师专单项第一、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学生在省"园丁杯"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英语演讲比赛中分别获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2人次;获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河南赛区优胜奖2名;在省"教师技能大赛"中分别获一等奖1名、三等奖1名;在学生军训和管理中多次获得好成绩。全方面的锻炼使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基本达到90%。

我院教师以科研促教学,已完成省级科研项目3项,市级项目4项,校级项目16项;公开发表论文140余篇,主编或参编教材20余部;荣获河南省教育院统科研奖励著作类一等奖1人次;市级社会科学优秀论文及著作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3人次;中南七省区外语教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人次;省级科研先进工作者3人次。

严格的管理带来了良好的院风、班风和学风。全院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团结一致、奋发向上,高标准、严要求,为把平顶山学院外国语学院建设成为高水平、高素质英语人才的培养基地而努力奋斗。

外国语学院师生正乘着学校第三次创业的东风、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广纳贤才,力争取得更大的成就和长足的发展,齐心协力铸就更加绚丽的辉煌。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成立于1992年,前身是政史系,现设法学、行政管理(电子政务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教育4个本、专科专业。
法学本科专业主要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及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


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电子政务方向)主要面向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管理等部门培养既懂得现代管理理论,又掌握先进信息技术,从事电子公务和电子政务工作的,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事政务工作,适应21世纪国际化、现代化管理需要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政务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初中政治、历史教师和市、县文化系统工作人员以及少量其他行业人员。
多年来,政法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标,不断加强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政法学院师资队伍较强、发展潜力巨大。现有专兼职教职工46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3人,有博士、硕士学位(含在读)的12人。教师队伍专业基础扎实,教学能力强,职业道德高尚,并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科研水平,先后参加原国家教委高教司、中南五省、河南省教委以及其他单位组织编写的教材二十余部,独著、参编专著30多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四百篇,完成省地级科研项目20多个。曾获中华全国总工会、曾宪梓教育基金以及省、市各级奖励十余人次。


平顶山学院高度重视政法学院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平顶山市检察院签定联合办学协议,先后在平顶山市人民检察院和县(市)区检察院建立“平顶山学院法学教学科研基地”、“平顶山学院法学教育实习基地”,组织开展法学科研项目研究和学术交流,有计划安排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实践活动,既活跃了学术气氛,又加强了我政法学院与法学界的联系。


政法学院学生勤奋好学,勇于争先,逐渐形成了“讲纪律、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的良好学风,学生管理工作成绩突出,常走在全校前列,有十五个班级先后获得“河南省先进班集体”和36名学生先后获得“河南省三好学生”、“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河南省暑期“大学生三下乡”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平顶山学院政法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年坚持开展青年志愿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经过10多年来努力,政法学院不仅在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各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同时也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今后政法学院师生定会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力争取得更大的成就,开创1个更新的局面。

环境与地理科学系

环境与地理科学系(原地理系)始建于1985年。现设有"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旅游管理"3个专业,分别培养地理科学的教学和研究人员;为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培养从事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旅游开发、管理及导游的中高级适用人才。建系以来,为社会输送人才1000多人,毕业生中多人获硕士学位,一人获博士学位。

师资力量:全系教师26人,其中副教授12人。研究生15人,在读博士1人,10人先后到重点大学作国内访问学者。外聘客座教授2名,其中一名为中科院院士刘嘉祺先生。经常邀请专家院士作学术报告,举办或参加省内外学术会议,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


办学特色:狠抓质量、勇于改革、注重实践,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进程中,环境与地理科学系教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狠抓专业课程方案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省市、校等多项教研改革项目,形成了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相结合,必修课和选修课相互辐射的课程方案。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地球概论、地图与遥感、地质学基础、土壤与生物、气象气候学基础、水文地貌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乡土地理、旅游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变化、地理学研究方法、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从2000年起,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该系与政史系互开设辅修专业,合理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注重实践教学:探索教育见习、实习、当代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和教研的新模式,提高学生从师的教学素养。各门课程的野外实习各具特色,已建立了嵩山地质实习基地、石人山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基地以及舞钢市、南街村等区域地理实习基地,石人山平顶山学院旅游管理教学实习基地,叶县县衙导游实习基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拥有较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建有地质地貌、天文气象、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餐饮、客房等实验室。经过多年来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多名学生获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人获省第二届大学生师范技能大赛一等奖。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较为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使该系毕业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表现出明显优势。多个重点高中领导慕名而来,以优厚条件聘用本系毕业生。


学术成果丰硕:设立于该系的"平顶山学院经济研究中心"承担了多项市、校级科研项目,直接承担了"平顶山市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规划"的部分编制任务,为平顶山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设立于该系的"平顶山市地理学会"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联系和团结全市广大地理工作者,为促进平顶山市地理教育事业和地理科技的繁荣与发展、地理科教人才的培养与提高作贡献。环境与地理科学系教师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0篇,编著教材8部,参研课题项目40多项。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1项,其中世界银行贷款资助项目"地理图解化教学研究"获省教委改革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1人获"河南省高校百名师德标兵"称号。5人分别获平顶山市第二、三、四届"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称号。


学生社团:该系现有“天文爱好者协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根与芽小组”、“旅游协会”等学生社团。

音乐系

音乐系创建于1997年,现设有四年制音乐学本科,三年制音乐教育专科2个全日制学历教育层次。有专职教师20余人,高级职称5人,客座教授3人。中级职称11人,硕士研究生9人,先后有多人次赴国内名牌音乐学院进修深造,为音乐系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以来,提出了把音乐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专业主课围绕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特色,确立了本系的学科定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与团队合作精神,重视基础训练,突出创作实践,关注就业需求,鼓励个性发展。往届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完善的知识结构,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教学能力与实践成果已初见成效。


音乐系现有专用教学大楼一幢。内设音乐教室、琴房、多媒体教室、数码钢琴教室、小型演奏厅、舞蹈房等。全体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科研、音乐创作和艺术表演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省市科研项目9项,6人次在国家、省、市级各类声乐比赛中获奖。
音乐系全体师生将全面落实“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导向”的方针,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决心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团结拼搏,努力工作,为发展平顶山学院音乐学科贡献力量。

美术系

美术系成立于1992年,现设有广告学和艺术设计2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200余人,现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副教授3人,客座教授2人,讲师12人,助教10人,其中拥有研究生学历者7人,并有多人赴全国美院学习深造,建系以来,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专业人才。


我系教师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创作和科研活动。公开发表论文80多篇,完成省市科研项目20余项,多人在全国以及省市书画展中获奖。并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河南省大学生艺术节,共有100余幅学生作品获奖,获奖奖次和人数在全省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自建系以来,严格教学管理,注重学科建设,全体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围绕培养目标,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组织学生野外写生和艺术考察,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优化课程结构,根据教学计划,组织学生作品展览,展示教学成果,为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十多年的风雨历程,美术系逐渐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平顶山学院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相信,随着学院的发展,美术系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平顶山学院广播电台

平顶山学院广播电台始建于1985年,是院党委宣传部下属的宣传机构之一,也是学校的重要舆论宣传阵地。自建立以来,广播电台始终坚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配合上级及学校的中心工作,开办丰富多彩的节目,努力发挥宣传政策、传播信息、陶冶情操、倡导新风、架设学校与师生联系的桥梁作用。

在党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广播电台在积极宣传学院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台还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电台每天以各种栏目形式向师生介绍校内和校外各类重大新闻和时事报道;还有文学、体育、音乐、电脑等文化现象和时尚休闲的栏目,极大的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午间及周末特别节目为广大学子提供互动点歌服务。

广播电台同时也是培养播音员和写作人才的基地,是学生锻炼能力、增强交流的重要阵地。从我台走出的播音员和记者编辑们都得到了很扎实的基本功锻炼,有很多播音员在毕业以后也走上了专业播音的道路。

院广播电台现有广播功率1200瓦,为适应学校的发展,将逐步改善提高各种软、硬件条件,努力为全院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在院党委的亲切关怀下,在党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师生的热情支持下,在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广播电台正沿着一条健康向上的道路走下去。创新是我们的追求,精彩是我们的原则,热情是我们的动力,效率是我们的特色。您的关心,我的信心,你我同心,相信我们会做得更好!有声世界,无限风光!这就是平顶山学院广播电台!

平顶山学院教务处_平顶山学院 -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制四年。该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掌握电气工程与控制理论基础知识,具备电机与拖动技术、电力电子、电气工程、自动检测与控制、电力系统等工程技术基础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能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电机与拖动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和科技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法学

学制四年。培养具有现代法制观念、法律知识扎实和实际操作技能熟练,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有中国宪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史、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和国际法等主干课程。

法学(环境保护法方向)

学制四年。该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在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及法律服务机构从事环境保护法方向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学、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经济法、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高等数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等。

行政管理

学制四年。培养能够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特别是行政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和从事科研的初步能力的专业管理人才。开设有管理学原理、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商法学、政治学原理、行政学原理、公务员制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现代企业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组织行为学、宏观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管理信息系统、领导学、地方政府与政治、市政管理学、行政秘书与公文写作等主要课程。

历史学

学制四年。该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有进1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所开专业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文选、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国际关系史。

小学教育(师范类)

学制四年。培养具有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素养,系统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和小学教育基本规律,适应21世纪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与创新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能力,能胜任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人才。设综合文科方向、综合理科方向和双语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小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基本原理小学课程教学论小学教育科研方法、汉语、儿童文学、小学数学教学法、科技发展概论和学科课程。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学制四年。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创新能力的素质全面的中等学校语文教师和功底扎实的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员。开设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写作、语文教学论、美学等专业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

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

学制四年。培养适应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比较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素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中、高级秘书,以及从事行政秘书、电子政务、办公室管理以及文化传播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文秘与公关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基础写作、应用写作、文书学、现代秘书理论、政治经济学、档案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现代管理学、电子政务原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的秘书与公关人才。

对外汉语

学制四年。培养目标:该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1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高级人才。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古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当代西方语言学、语言与文化、社会语言学等。

英语(师范类)

学制四年。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及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英语教学及其他工作。主要开设课程有:综合英语、视听说、英美概况、英国文学作品选读、英语阅读、英语语法、英汉翻译、语言学、语音学、语义学、英语口语、英语写作、日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

艺术设计(装潢设计方向)

学制四年。培养具有现代艺术思维能力,掌握装潢艺术设计方法和具有装潢艺术设计实践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开设有广告设计、书籍装帧、CI设计、版面设计、材料应用、电脑艺术设计、展示设计、广告摄影、印刷实践等专业必修和部分选修课程。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学制四年。培养熟悉我国有关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和发展方向,能够独立完成以环境艺术为主的各种设计任务的高级专业人才。开设的课程有:中外建筑史、现代设计史、环艺概论、室内设计原理、园林设计基础、环境规划、测量学、建筑物理、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家具设计、综合环境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等。

艺术设计(陶瓷艺术方向)


平顶山学院学制四年。通过学习陶瓷艺术有关的基本知识,培养具有独立制作陶艺的技术、技巧,结合现代时尚的念表现、运用陶瓷材料的能力,同时能开办陶瓷工作室,系统、完整地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较高专业修养。开设的主干课程:成型工艺(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拉坯成型、模具成型)陶瓷材料学、泥塑基础、陶塑(壁饰)、陶塑Ⅰ、Ⅱ、Ⅲ、装饰技法、日用器皿Ⅰ、Ⅱ、Ⅲ、Ⅳ、釉料配置,窑炉烧制。就业方向:该专业学生在四年的专业学习中,受到了艺术与设计、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等各方面的训练和知识积累,有着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毕业生就业范围广泛,可在工艺美术部门、教学和科研部门从事专业陶瓷设计、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多方面的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学制四年。该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及教育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中等学校数学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它教育工作者。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复变函数、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概率论、数理统计、拓扑学、近世代数、微分几何、初等数学研究、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离散数学、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C语言等。

物理学(师范类)

学制四年。主要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实验技能,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获得进行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初步训练,能在物理学及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和应用研究的人员。开设的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技术基础、物理实验学、近现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彩色电视原理、物理教育理论系列课程及计算机应用系列课程等。

测控技术与仪器

学制四年。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机械工程、微机原理与接口、电子测量、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自动检测技术、工程光学等。

统计学

学制四年。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丰富的现代统计方法,熟练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门高级人才。主要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微分方程、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应用随机过程、回归分析、抽样调查、统计计算、程序设计、会计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财政与金融等。

化学(师范类)

学制四年。主要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环境化学、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中级无机化学、配位化学、有机波谱分析、有机合成、物理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功能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煤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与健康、绿色化学、现代生活化学、药物化学、食品化学、生物化学、化学文献、专业英语、科技写作、化学电教、精细化工等。

地理科学(师范类)

学制四年,培养具有一定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和区域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地质学基础、气象气候学基础、水文地貌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制四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资源与环境调研、监测、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土地管理、环境管理、城建规划、农业等部门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开发、调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拥有先进的教学仪器和设备,建有地理信息系统、地图遥感、自然地理、资源与环境分析、区域规划模拟等实验室。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地质学基础、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规划、测量与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生态环境规划、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总体规划等。

旅游管理

学制四年。为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从事旅游开发、管理及导游的中高级适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公关礼仪、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学、酒店管理、旅游法规、导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客源国概况、旅游英语等。

生态学

学制四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应用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动物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生态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拥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建有河南省林业厅“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和鲁山县昭平湖林-草-畜复合经营实习基地等。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生态学基础、环境学概论、地学基础、农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动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学、普通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学试验等。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学制四年。该专业培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收严格科学思维与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以及变化、资源环境管理、环境保护、3S技术,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主干学科地理学与环境学。2013年平顶山学院环境科学学院面向全国开始招生。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以城乡资源、环境为对象,着重研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人类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具备地理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城乡建设、国土规划、土地管理、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环境保护、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大型企业等部门从事规划管理、经济策划的高级应用型人才。2013年平顶山学院环境科学学院面向全国开始招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制四年。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计算机学科系统的软、硬件知识和基本的应用开发技能。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计算机导论、C/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数值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编译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软件工程、多媒体技术等。

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制四年。主要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石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制图、化工传递过程、化工设计、分离工程、精细无机化工、精细有机化工、化工过程系统模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系统工程、专业外语、精细化工产品分析、催化作用及催化剂、高分子化学、功能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煤化学、环境工程、化工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化工文献检索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制四年。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能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

市场营销

学制四年。该专业培养具备市场营销、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和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市场营销管理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既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管理的实践性工作,也可在高校、研究机构从事市场营销管理的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主要课程有: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广告与促销管理等。

会计学

学制四年。该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基础会计、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统计学、财政学、会计电算化、经济法、审计学、税法等。

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师方向)

学制四年。主要培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具备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计算机导论、面向对象的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协议分析、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广域网技术、网络综合布线、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故障分析与测试、无线网络技术等。

软件工程(JAVA工程师方向)

学制四年。主要培养具有计算机软件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软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各类Java开发技术,具备企业级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项目实践经验的工程型应用人才。该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计算机导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概论、软件测试技术、软件过程与管理、统一建模语言、软件系统设计与体系结构、JAVA程序设计、J2EE企业级应用开发和J2ME设计等课程。

软件工程(数字艺术方向)

学制四年。主要培养掌握计算机及多媒体基本理论,熟悉各种数字媒体创作工具,具备较高的美术鉴赏和设计能力,具有影视节目制作、动漫设计制作、数码视频编辑等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该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概论、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动画原理、平面设计软件、二维数字动画、数字摄影与摄像、影视三维特效制作、电视频道及节目包装、数字合成技术、数字短片制作、动画剧作等课程。

播音与主持艺术(英语方向)

学制四年。该专业为广播电视系统和其它传媒机构培养能熟练运用英语、汉语2种语言以及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能担当播音主持人、记者、编辑等职业高级专门人才。课程设置:英语语音与发音理论、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英语播音理论与实践、表演、形体、新闻采访写作、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英语节目主持、广播电视概论、播音制作基础等。

播音与主持艺术(汉语方向)

学制四年。该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汉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文艺作品播演、播音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普通话语音规范、用气发声吐字归音技巧、影视配音技巧、节目主持人策划、采访主持技巧、电视专栏主持等。

广播电视编导

学制四年。该专业培养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的编辑、导演能力的多功能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在各类电台、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音像公司等文化传播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公关、宣传岗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的采编、编辑、导演和研究工作。课程设置:大众传播学、广播电视概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选讲、古代文学作品精读、新闻采编、非线性编辑、广播电视编导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艺术概论、摄像艺术、影视剧本创作、影视表演艺术、广播电视节目导演、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名作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剪辑艺术、三维动画、广播影视声音研究、影视配音技巧等。

广告学

学制四年。培养适应21世纪广告市场的特殊经济需要、掌握系统的广告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具备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媒介发布与效果评估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与表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应具有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与表现、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投放及广告效果评估等专业基本技能;具有健全的职业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大众传播学、广告学概论、素描与色彩、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选讲、中外广告史、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媒介、广告创意与案例、广告文案、古代文学作品精读、广告设计基础、电脑图文设计、广告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广告调查与效果测定、CI策划与设计、广告策划、广告摄影与摄像、广告经营与管理等。

戏剧影视文学

学制四年。该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的扎实基础、具备戏剧、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改编、评论能力的专业人才。能胜任戏剧、电影、电视的研究和评论工作,创作和改编戏剧、影视剧本。课程设置:戏剧概论、电影学、影视编剧技巧、戏剧理论与批评、中外戏剧史、中外电影史、艺术概论、美学原理、戏剧影视文化管理、表演学基础、导演学等。

音乐学(师范类)

学制四年。该专业严格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严格系统的音乐理论和技能,熟练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规律和技能的中高等学校音乐教师、教学研究以及其它音乐工作者。主要课程: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中外音乐史、合唱与指挥、民族发间音乐概论、音乐美学基础、形体与舞蹈、乐队配器法、作曲等。

音乐表演

学制四年。该专业培养学生系统掌握音乐表演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技巧,乐理与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器乐、舞蹈、合唱与指挥、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配器法、艺术概论、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钢琴基础、钢琴重奏、指挥法等。

音乐表演(曲艺表演方向)

学制四年。该专业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曲艺表演(河南坠子、大调曲子、三弦书、相声、小品等)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技巧,专业主修(相声、小品、河南坠子、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三弦、二胡、坠胡、板胡、八角鼓等)、乐理与视唱练耳、音乐作品分析与写作、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声乐、形体训练、曲艺概论、喜剧美学、中国民族音乐、外国民族音乐等。

美术学(中国画方向)(师范类)

美术学(油画方向)(师范类)

音乐学(小学教育方向)(师范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小学音乐、音乐教学法、乐理、视唱、琴法、舞蹈、艺术概论。

美术学(小学教育方向)(师范类)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小学美术、美术教学法、色彩、素描、设计、艺术概论。

学前教育(音乐方向)(师范类)

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学、琴法、音乐、舞蹈、儿童文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游戏理论与指导、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课程。

学前教育(美术方向)(师范类)

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学、素描、色彩、中外美术史、简笔画、儿童文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游戏理论与指导、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课程。

学前教育(普通方向)(师范类)

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学、素描、色彩、中外美术史、简笔画、儿童文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游戏理论与指导、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课程。

体育教育(师范类)

学制四年。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应用这些知识、技能的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和研究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有:体育学、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保健学、体育概论、体育统计学、体育科研方法导论、田径、球类、武术、体操、健美操等。

社会体育(师范类)

学制四年。该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系统掌握体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适应性和创新精神,能从事群众性及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运动训练、市场经营管理、体育保健康复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专业主干课程:体育学、管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社会体育导论、体育公共关系学、体育管理学、社会体育组织与管理、篮球、武术、足球、健美操、网球、舞龙舞狮等。

药学

学制四年。培养具有较扎实的化学、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知识,系统地掌握药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备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检验和销售等方面的能力,可以在药物研究单位、医药企业、药品检验、药事管理部门和药房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医药人才。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生理学及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



专科专业


护理

学制三年。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美德和为卫生事业献身精神的高级护理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人体解剖学、西医护理学基础组织胚胎学、药理学、免疫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科、社区、康复等护理学。该专业突出技能训练、锤炼道德情操、强化素质训练。毕业生应具备能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收集病人资料、分析和诊断一般健康问题、制定护理措施、实施整体护理、进行效果评价;有规范的基础护理和各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对极危重病人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服务意识;扎实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医疗技能,掌握和熟悉人类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诊治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医疗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掌握疑难、急重病人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专门监护技能以及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相关知识。掌握一门外语,熟练使用计算机。学生毕业后可在各大中型医院、保健院、卫生防疫等部门从事护理、检验及医药管理等工作。

软件技术(WEB应用开发)

学制两年。该专业与ATA公司合作培养,同步引进全球知名IT公司的相关课程和技术,采用案例式教学。主要培养具有基本WEB的internet应用开发和网站设计制作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学习可取得全球认可的多个专业证书。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C#程序设计、ACCESS数据库、TCP/IP基础、SQLSERVER安装与维护、美工基础及FLASH、DREAMEAVER制作、XML及相关技术、LINUX安装与配置、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软件文档写作、电子商务、软件工程与团队开发。认证课程有C#程序设计、SQLSERVER安装与维护、网络安全与病毒防护。

影视动画

学制两年。该专业与AdobeE公司合作培养,同步引进Adobe公司先进的平面和影视方面的相关课程和技术,采用案例式教学。要培养具有影视后期制作和动画设计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学习可取得全球认证的多个专业证书。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素描、色彩、艺术欣赏、动漫设计绘制技巧、非线性编辑、二维动画基础、Adpotoshop、三维数字动画制作技巧、多媒体动画制作3dmax、MAYA制作三维动漫、游戏影视音乐。认证课程有Adpotoshop、三维数字动画制作技巧、多媒体动画制作3dmax、MAYA制作三维动漫。

计算机网络技术

学制两年。该专业与全美教育技术服务公司(ATA)合作培养,同步引进全球先进的网络集成技术的相关课程和技术,采用案例式教学。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网络建设与集成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学生通过学习可取得全球认可的多个专业证书。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程序设计基础(微软MAC证书)、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操作系统基础、关系数据库基础(微软MAC证书)、Windows2000Server配置与管理(微软MCP证书)、Linux用户基础(Turolinux操作员证书)、病毒防护技术CP/IP基础、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测试与故障诊断、网络设备管理、网页制作、网络入侵的检测与防范、中小企业网络构建(华为认证助理网络工程师)、网络集成案例分析等。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商务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工商管理基本理论,懂得国际国内企业管理的策略及方法,具有综合管理、决策和领导能力,能够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及各类业务部门专业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市场营销、财务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商业环境、商法、商业决定、商业策略、调查报告、职业发展管理、共事和领导、活动管理、通讯和信息管理、市场规划、雇佣关系、电子商务实务、质量管理等。

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营销管理、策划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精通外语、熟悉国际商务惯例和市场运作机制,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英语应用能力,适应中外企业营销岗位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市场营销、财务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商业环境、商法、商业决定、商业策略、调查报告、市场营销智能、广告和推销、市场规划、销售计划和实践、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营销、财产法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计算机主业技术、通晓外语、熟悉国际惯例的涉外企业和IT行业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平台、系统分析、编程、数据库设计、网络概念、个人技能开发、信息系统工程、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终端用户支持、网页设计、电子商务技能、电子商务策略、Visual编程、IT管理、数据分析和设计等。

艺术设计(中外合作办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高艺术设计审美素养、从事创意设计与制作、熟练掌握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段,各种平面和网络设计软件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实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历史和现实参考、职业研究、概念衍生、批判学、概念应用、画图技巧和方法、多媒体网络设计、文化诠释、设计和生产流程管理、广告艺术方向、映像学、大众文体应用、设计方法、设计原则、动画技巧等。

艺术设计(陶瓷艺术方向)

培养目标:该专业旨在培养较高艺术设计审美素养、能够从事陶瓷艺术创作、陶瓷以及相关工业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面向陶瓷设计与生产第一线的、具有国际视野和英语交流能力的专门实用人才和具备相关学业基础能够在国内或出国留学继续深造的学术性人才。

主要课程:1.引进英方的16门BTECHND全英或双语课程:ComputerApplicationsinArtandDesign(电脑艺术设计),ManagingtheDesignandProductionProcess(设计与生产管理),Ceramics(陶瓷设计),HistoricalandContextualReferencing(历史背景),ProfessionalStudies(职业研究),IdeasGeneration(创造性思维),CriticalStudy(批判研究),IdeasinContext(背景理念),DrawingTechniquesandApproaches(绘画技法),DesignPrinciples(设计原则),DevelopingaPersonalStyle(设计风格),EditorialDesign(编辑设计),Packaging(包装),CulturalInterpretation(文化解读),2D3D4DDigitalApplications(数码设计与应用),VisualandPersonalPresentation(视觉与个人表现技法)

2.英语课程:英语读写,英语听说,演讲与口头陈述。3.专业基础课程:陶瓷材料,陶瓷烧制工艺,陶瓷模型制作,雕塑,装饰画,立体构成,图案、陶艺等。4.实践课程:艺术考察,艺术实践,毕业设计等。[3]

6重点学科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建设凝炼方向,以学科建设汇集队伍,以学科建设创品牌。筛选确定了四个A级重点建设学科:生态地理学、区域经济学、文化学、应用化学;三个B级重点建设学科:教育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教育训练学;两个重点建设实验室:低山丘陵生态环境与生态修复和应用化学实验室。其中,生态学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实验室被批准为河南省林业厅重点实验室,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小学教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普通话语音与播音发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小学教育心理学和软件工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4]

7科研成果
学校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不断加强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教师出版学术著作275部;完成地厅级以上科研项目730多项,其中获奖项目34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400多篇,其中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80多篇,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或在国际学术会议交流50余篇,地厅级以上获奖论文220多篇。《平顶山学院学报》刊登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和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转载、检索的比率达85%以上,在同类院校学报中位居前列。学校在2013年5月10日正式成立国内高校第一家雅乐团。[5]

8交流合作
对外交流

学校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实行开放教学。先后与国内三十多所重点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学校曾与白俄罗斯大学和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双方互派教师和留学生,加强信息、学术等多方面的交流。与港澳和台湾地区的交往也日益增多。

2009年10月台湾南华大学校长陈淼胜教授访问我校,两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结为姊妹学校。我校派出16名师生赴南华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问学习,受到南华大学的热情接待。双方就教师互访、教学资源共享、学术研讨、学术刊物交换、研究生教育及本专科学生交流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达成了共识,为两校今后进1步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合作办学


与英国爱德思国家学历与职业资格考试委员会合作办学我校国际教育交流学院BTECHND项目。

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CEAIE)、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CCIEE)和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学会(AASCU)共同管理与合作,执行模式为“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BTECHND中英合作办学项目,大专层次,学制三年,计划内招生,设有市场营销、商务管理、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方向)、艺术设计(陶瓷艺术方向)和计算机网络技术5个专业(方向)。学生修业期满成绩合格,可获平顶山学院大专文凭和英国国家高等教育文凭(BTECHND);成绩优秀者可参加国内专升本考试的选拔与推荐,也可申请到英联邦、欧洲、北美高校续读一年以获得本科文凭。

“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学习结束修完规定学分后可获得中美双方的学士学位证书和本科毕业证书。

平顶山学院教务处_平顶山学院 -校园文化

校歌
作词:郑黎阳

作曲:张新民

歌词

清清湛河水

巍巍平顶山

新兴的中原名城

镶嵌一座美丽的校园

桃李春光明媚

杨柳秋色烂漫

这里有科学的殿堂

这里是教师的摇篮

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科教兴国任重道远

用太阳点燃我们的青春

照耀祖国灿烂的明天

照耀祖国灿烂的明天

清清湛河水

巍巍平顶山

悠久的中原文化

滋润一座年轻的校园

园丁尽心培养

学子发奋钻研

这里有创新的阶梯

这里是奋进的起点

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追求真理不怕艰险

用太阳点燃我们的青春

照耀祖国灿烂的明天照耀

祖国灿烂的明天照耀祖国灿烂的明天

平顶山学院教务处_平顶山学院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许青云,党委书记,硕士、教授,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联系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师范教育学院。

王文鹏,男,现任平顶山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张清廉,党委副书记,教授,负责组织建设、人才、党校、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会、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分管组织部、党校、离退休工作处、工会、机关党总支,联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张清林,党委副书记,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统战、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稳定、共青团、国防教育工作,分管宣传部、统战部、文明办、学工部、团委、人民武装部,联系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音乐系。

罗士喜,副院长,博士、教授,负责人事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监察、审计工作,分管人事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监察处、审计处,联系医学院、软件学院。

闫天德,副院长,负责基本建设(教职工公寓建设)、后勤管理、安全保卫、征兵工作,分管基建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人民武装部,联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杨风岭,副院长,博士、教授,负责科研外事、图书资料建设、继续教育工作,分管科研外事处、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联系新闻与传播学院、体育系。

袁桂娥,副院长,硕士、教授,负责教学管理、现代教育技术管理、教育科学研究、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分管教务处、教学督导办公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网络计算中心,联系文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

苏晓红,副院长,博士、教授,负责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学报工作,分管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学报编辑部,联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田建伟,纪委书记,硕士、副教授,主持纪委全面工作,联系化学化工学院、政法学院。

张久铭,工会主席,教授,主持工会全面工作,联系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平顶山学院教务处_平顶山学院 -学校地址

地址:新城区未来路南段

邮政编码:467000

四 : 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学校概况,忻州师范学院-历史沿革

忻州师范学院(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成立于1958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坐落在佛教圣地五台山脚下的温泉之乡——山西省忻州市,有北同蒲铁路、京原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经过,交通十分便利,经高速公路60分钟即可抵达省会太原。学院本部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有23个教学系部,32个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近800人,其中,山西省教学名师1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近50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00多人。院本部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近16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7000余人。

忻州学院_忻州师范学院 -学校概况

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学校概况,忻州师范学院-历史沿革_忻州学院
忻州师范学院

忻州师范学院(Xinzhou Teachers College)坐落在佛教圣地五台山脚下的温泉之乡——山西省忻州市,有北同蒲铁路、京原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经过,交通十分便利,经高速公路35分钟就可以抵达省会太原。忻州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经教育部批准组建的全日制普

通高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院为教育部确定的“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全国获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称号的9所师范类院校之一,也是山西省唯一获此称号的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教育部确定的第一、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物理化学学科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五台山文化研究、元好问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院本部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有二十三个教学系部,3两个本科专业,二十七个专科专业。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近800人,其中,山西省教学名师1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近50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00多人。院本部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153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7000余人。

忻州学院_忻州师范学院 -历史沿革

[www.61k.com)⒈忻县区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6月,经山西省人民委员会“(58)省文中字第604号文件”批准,忻县区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学制2年,开设语文、数学、生化三个专业,四个班,在校学生146名。1959年9月,忻县区师范专科学校与大同师院合并组建为晋北师专。学校经费由山西省教育厅拨发,行政业务由晋北专署文教局领导,学制2年,在校学生550名。1962年7月,经山西省人民委员会“(62)晋教王字第276号文件”批准,晋北师专裁撤。

⒉忻县专区耕读师范专科学校
1965年2月,忻县地委、忻县专署筹办耕读师专。耕读师专附设在忻县师范,共招收学生92名。1966年5月,经山西省人民委员会“(66)晋教复字75号文件”批准,忻县专区耕读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学制3年,开设政治与汉语、数学与物理两个专业。1966年8月,经山西省人民委员会“(66)晋教字164号文件”批准,忻县专区耕读师范专科学校纳入国家计划,从9月1日起由省核定编制,经费列入省高教事业支出项。1969年11月,忻县专区耕读师范专科学校与忻县师范等7所区直学校合并组建为“忻县地区五七学校”。

⒊忻县地区师范专科学校
1972年1月,经忻县地区革命委员会研究决定,撤销“忻县地区五七学校”,成立忻县地区师范专科学校。学制2年,开设中文、理化、数学、英语四个专业。在校学生440名,教职工总数170名。1973年9月,忻县地区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忻县地区高级中学。

⒋山西师范学院忻县地区专科班
1978年1月,经山西省计划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山西师范学院忻县地区专科班,附设在忻县师范,开设物理、化学、语文、英语、数学五个班。1981年1月,山西师范学院忻县地区专科班与忻县师范分离,设立独立的财务帐目。

⒌忻县师范专科学校
198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82)教计事字215号文件”批准,

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学校概况,忻州师范学院-历史沿革_忻州学院
忻县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忻县师范专科学校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学制3年,规模900人,设置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五个专业。1984年8月,经山西省教育厅“晋教高字(1984)第31号文件”批准,忻县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忻州师范专科学校。

⒍忻州师范专科学校
1984年8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忻州师范专科学校成立,学生规模900人。建校之初,开设中文、英语、政史、数学、物理、化学六个教学系(专业),后陆续设置体育、计算机、电子等教学系(专业)。 至1998年9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山西省教育厅批准,忻州师范专科学校学生规模1200人,共设置中文等八个教学系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等十个专业。

⒎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教发(1998)15号文件”批准,忻州师范专科学校与忻州地区教育学院、忻州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98年10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1998)127号文件”批准,忻州师范专科学校与忻州地区教育学院、忻州职工大学、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忻州分校合并组建成为以师范教育为主,包括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内,面向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普通专科学校——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由山西省政府领导,山西省教委管理,学生规模3500人,其中普通专科学生2500人,成人教育学生1000人,事业经费和基建投资从1999年起由山西省政府有关部门安排。学校设置中文等八个教学系和汉语言文学教育等二十个专业。

⒏忻州师范学院
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教发(2000)23号文件”批准,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忻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成立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忻州师范学校建制同时撤销。2000年6月,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函(2000)117号文件”批准,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忻州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成立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忻州师范学校建制同时撤销。忻州师范学院系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学院发展所需经费由山西省统筹解决。学院以师范教育为主,适当发展非师范类专业,尤其是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同时承担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学院近期本、专科教育并重,逐步扩大本科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6000人。2000年9月,忻州师范学院首次招收六个本科专业的学生。

2006年6月1日,山西省教育厅下发“晋教发[2006]25号”文件,批准学院到2008年院本部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0人。至2008年1月,忻州师范学院设置汉语言文学教育等专业4八个,其中汉语言文学教育等本科专业二十一个。

忻州学院_忻州师范学院 -学院领导

党委书记王秋生
男,1954年9月生,中 共党员,大学本科。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68年1月至1979年10月在原平市阎庄镇插队;1979年10月至1984年6月在忻州地区农业银行工作,历任:政工干部、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调入忻州师专,历任:总务处副处长、处长、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党委书记;2000年3月任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2000年4月任忻州师范学院筹备工作协调领导组组长;2000年10月至今任现职。

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学校概况,忻州师范学院-历史沿革_忻州学院
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志连
男,1963年1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8月参加工作。1994年8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完成博士学业,获法学博士学位。历任:山西师范大学教师,山西大学教师、校办公室副主任、主任。2000年10月任忻州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11年8月任现职。党委副书记韩泽春
男,1967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函授研究生毕业,经济学硕士,副教授。1988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在范亭中学、忻州师专、忻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忻州师范学院工作。其间历任忻州师范学院党委办公室工作筹备组副组长、党(院)办副主任、主任。2007年3月当选院党委委员。2010年1月任忻州师范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2012年2月任现职。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白宝林
男,1960年6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副教授。历任:忻州师专化学系教师、化学系副主任、化学系党支部书记、化学系主任;忻州师专学生处(部)处长,忻州师院学生工作筹备组组长,忻州师院学生处(部)处长兼团委书记,忻州师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2006年11月任现职。

忻州学院_忻州师范学院 -办学规模

学院建设

学院本部现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有二十三个教学系部,3两个本科专业,二十七个专科专业。教职工1200余人,专任教师近800人,其中,山西省教学名师14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近500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00多人。院本部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近16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7000余人。

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学校概况,忻州师范学院-历史沿革_忻州学院
学院建有先进的计算机校园网络、多媒体电教系统、计算机房、语音室、近代物理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地理实验室、案例教室、微格教室、心理仪器测试室、琴房、电脑绘画室以及图书馆、体育馆等良好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设有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五台山文化研究所、五台山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陶行知研究会、元好问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忻州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材料科学研究所、生化分析材料研究所、区域规划发展研究与开发中心等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出版党委机关报《忻州师院报》(半月刊)、文理综合版学报《忻州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图书馆藏书130多万册,数字化资源4900GB,其中电子图书200GB。

系部设置

中文系
外语系
政治系
历史系
数学系
物理系
电子系
化学系
生物系
计算机系
地理系
旅游管理系
教育系
经济管理系
法律系
美术系
舞蹈系
音乐系
体育系
公共外语教学部
政教部
基础部

研究机构

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
五台山文化研究所
五台山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山西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
陶行知研究会
元好问研究所
教育科学研究所
基础教育研究所
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忻州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研究所
生化分析材料研究所
区域规划发展研究与开发中心

重点学科

理学学科
物理化学学科(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文化研究学科
省级精品课程

《力学》
《中国近代史》
《有机化学》
《现代语文》
《物理化学及实验》
《高等数学》
《人文地理》
五台山文化研究、元好问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五台山文化研究,是我院的特色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就建在我院,该领域的研究积极服务于我省和地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此外,我院还与忻州市委市政府共同建立了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促进了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
化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历史学、物理学等五个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现代汉语、有机化学、普通心理学、仪器分析、文学概论、中国近代史、计算机导论等7门课程为山西省精品课程;物理化学、中国古代文学等两个学科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物理、化学、计算机、地理、现代教育中心、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六个实验室为山西省普通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为山西省文化强省8大中心之一,五台山文化研究被评为山西省协同创新培育项目。

附属学校

学院设有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为初、高中均为十六轨的完全中学,目前在校初、高中学生5000余人,教师310多人,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占11%,市级和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5%。2004年,首届初中毕业生在全市参考的362所学校中位居均分、及格率、优生率三项综合排名第一名,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六项指标综合权重在全市参考的42所高中中排名第二,被评为优质高中教育学校。2005年至今,附中中考优生率、高考达线率及达线数增幅率每年均位居全市各中学前三名。学院设有忻州师范学院专科部、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人、财、物均由地方政府管理,教学业务均由学院统一管理,招生计划由学院编制,毕业证由学院发放。目前,忻州师范学院专科部座落在忻州市区,教职工近300名,在校生3300多名。忻州师范学院五寨分院座落在忻州市五寨县,教职工近200人,在校生2800多人。

忻州学院_忻州师范学院 -校训

厚学启智、修德树人

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学校概况,忻州师范学院-历史沿革_忻州学院


厚学启智是讲加强学习,不断积累只是,作为一名老师,用渊博的知识才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修德树人是要求学生要提高道德修养,以德立身,用良好的品德来影响和塑造人,即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意思。


忻州学院_忻州师范学院 -院校荣誉

我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受国务院表彰荣获全国高校唯一的“全国‘两基’先进工作单位”称号
我院喜获“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忻州学院_忻州师范学院 -扶贫支教

多年来,学院把“培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愿意服务基础教育的合格教师和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指导思想,以此统领各项工作,长期主动为山老贫困地区服务,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1997年以来,学院实施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组织学生在校期间用1个学期分期分批到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至今已连续组织22批、8500余名本、专科生,到原平、五台等十一个县(市、区)的560多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进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受到了教育部、山西省教育厅、地方党委政府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校的好评。2006年12月,国务委员陈至立批示:“忻州师范学院做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他们的做法,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很值得进1步总结推广。”
2007年5月,教育部长周济同志批示:“要认真总结山西忻州师院的经验,全面推进师范生顶岗实习半年的工作,这是师范生教育中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
2007年9月15日,周济部长专程到学院调研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指出:“实习支教是我们长期以来希望做的意义特别重大的工作,对培养优秀的师范生来说,是培养优秀教师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在这方面,忻州师范学院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十年来组织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实践和理论都是对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是一举多赢、一举数得的好事,意义特别重大。忻州师范学院的同志们在很困难的条件下,坚持了1个很正确的方向,特别是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方向是正确的。现在忻州师范学院走在了全国前列,属于先锋。我们一定要创造各种条件来支持忻州师范学院,继续在实习支教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头。”
2007年9月1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来校考察时,高度评价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指出:“办好一所高校,硬件条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1个好的办学指导思想,有好的人才培养质量。忻州师范学院的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都很好。1997年以来,忻州师院落实陶行知先生的师范教育下乡、平民教育等思想,组织开展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为当地农村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坚持10年,很不容易,抓得很扎实,成绩突出,在师范教育改革方面有示范意义,很有推广价值。”
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1998年来校考察时,高度评价扶贫顶岗实习支教除具有直接支持山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这一现实意义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省情教育、树立和巩固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均有长期的积极促进作用。
1997年以来,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山西内参》、《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黄河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数十次对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进行专题报道。


忻州学院_忻州师范学院 -学校发展

多年来,学院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全面建设和谐校园、节约型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基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2年5月起,学院在山西省高校率先组织开展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并捐赠善款活动,至今已累计捐献1600人份造血干细胞和45万元善款,是山西省捐赠人数最多、捐款数额最大的单位,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学院先后荣获“山西省模范单位”等省级以上表彰奖励40多次,培养合格师资和各级各类人才4万多人,其中师范类毕业生多数成为扎根山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骨干,为国家、山西及忻州的教育、文化、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良好的人才支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各项事业呈现出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机蓬勃的大好局面。
目前,学院正抓住高教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17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2006—2010年发展规划》,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艰苦创业,扎实工作,积极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努力建设办学特色鲜明的教学型本科学校,为山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培养更多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愿意服务基础教育的合格教师和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山西和忻州的基础教育、经济文化与社会全面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五 :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

常熟理工学院(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应用技术教育和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江苏省省属公立本科高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1984年建校的常熟职业大学,1989年两校合并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2004年5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在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_常熟理工学院 -概况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山明水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际花园城市——苏州常熟,学校濒临昆承湖,有隔湖相对的东湖校区和东南校区2个校区,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多科性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组织的新一轮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首所试点高校,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单位、江苏省首所省市共建试点高校。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常熟理工学院历经风雨,卓然自立,至今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10万名各类人才。[1]

学生培养质量高,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的年内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其中2/3的毕业生在上海市及苏州地区就业,被授予“江苏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学校现有东湖、东南2个校区,土地面积近1800亩,建筑面积59.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1.78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34余万册,数据库3五个,电子图书342万种,现有中外文纸质期刊近1900种,电子期刊3万余种。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学校名称:常熟理工学院
高校代码:10333
所在省市:江苏
学校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
联系电话:0512-52251136
学校传真:0512-52251131
学校网址:http://www.cslg.cn/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_常熟理工学院 -历史沿革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一、1989年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常熟职业大学合并组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

苏州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创建

1962年苏州师范专科学校撤销

1970年苏州地区五七师训班创建

1972年苏州地区五七师训班更名为苏州地区师范学校

1978年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地区专科班)创建(合署)

1983年苏州地区师范学校升格为苏州师范专科学校

常熟职业大学

1984年常熟职业大学创建

1985年常熟市职工大学、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常熟市分校)并入常熟职业大学

1979年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常熟市分校)创建

1987年常熟市机械工业大学、常熟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并入常熟职业大学

1978年常熟县工艺美术工业公司七·二1大学创建

1981年常熟县工艺美术工业公司七·二1大学更名为常熟工艺美术职工大学

二、2001年江苏省人口学校并入常熟高等专科学校

1986年江苏省计划生育干部培训中心创建

1987年江苏省计划生育干部培训中心更名为江苏省计划生育学校

1995年江苏省计划生育学校更名为江苏省人口学校

三、2004年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常熟理工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_常熟理工学院 -院系设置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学校现有十一个系和两个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外语系、数学系、物理与电子科学系、机电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生物与食品工程系、化学与材料工程系、艺术设计系、教育科学与音乐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虞山学院),4三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3四个,全日制在校生近11800人,另有成人教育学院在籍学生4500多人。学校现有省优秀学科梯队一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四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五个,校重点建设学科四个,重点扶持学科八个。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_常熟理工学院 -学术研究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科研成果

学校在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四年来共发表论文2115篇,其中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84篇,被SCI、EI、ISTP检索论文104篇,出版专著62部;获奖成果49项,鉴定成果7项,申请专利7项,10多项科研成果被转让或采用,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目前该校教师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专题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农业高新技术等各级各类项目四十余项。

学术交流


常熟理工学院校园风景学校坚持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互动发展。同时,学校重视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国际化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近百人次。并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合作实行“2+2”人才培养,与印度NIIT公司合作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还加入《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与六所美国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2007年6月,学校召开首届党员代表大会,明确提出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文化兴校”战略,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全面实施学校转型,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创建一所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品牌大学。

学院重视与地方的联系,利用人才资源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地方教育,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学院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近年来聘请外籍教师50多人次(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丹麦、芬兰),并多次接待国外来访人员,增进国际间学术交流。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_常熟理工学院 -教学建设


2004年5月至2014年5月,该校共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30多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0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42项。
拥有两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四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两个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五个省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十五个省重点专业(六类)、八个省级品牌和特色专业;建成一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一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一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一个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七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建设点。学校获批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建立了中国首所电梯工程学院、江苏首所国际服务工程学院、苏州首所光伏科技学院和汽车工程学院等多所行业学院。
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自动化、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通润机电——常熟理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江苏省品牌和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工(专科)、机械设备及自动化、营养与烹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生物科学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工程(光伏技术与产业方向)、自动化(智能低压电器技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重点专业:数学类、能源动力类、生物工程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机械工程
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汽车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国际合作、校企合作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经管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综合训练中心、化学基础实验中心、物理学基础实验中心、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_常熟理工学院 -校风校训

[www.61k.com)学校以“立本求真、日新致远”为校训,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抓好教学基本建设,改革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推进教学研究工作,近四年已经结题和在研的校级教改项目41项,省级教改项目25项,获省教学成果奖3项。学校一贯重视校风建设,重视学生学风建设,严格学生的教育管理,被列为高校校风建设达标单位,1997年以来连续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_常熟理工学院 -专业介绍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并掌握现代教育方法,热爱教育事业的中学语文骨干教师,以及能从事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文秘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基础写作、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学概论、美学、语言学概论、中学语文教学法、中国文化概论等。
就业方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从事企事业单位文化宣传、文秘、管理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有创新意识和一定创新能力,胜任秘书、新闻、编辑和其他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以及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实用汉语、中国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实用美学、文艺理论、基础写作、文书学、档案学、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公共关系学等。
就业方向: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文化及新闻宣传等方面的实际工作。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本科) :学制4年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 , 是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千百万创业型人才,高等院校应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推进器和人才培养的最佳孵化器。该校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下开设文化产业管理方向,为学生开辟广阔就业前景。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文化艺术理论素养和现代产业理念及经营技能的复合型文化产业管理人才,为国家文化资源的有效管理、文化市场的科学运营和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提供高层次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文化产业管理、中外文化概论、实用汉语、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美学与艺术概论、文化传播学、文化政策与法规、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营销学、文化人力资源学等。
就业方向: 在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传播公司、广播影视与新闻出版业、文化旅游业、广告业、文博展演业、娱乐业、网络文化产业等)从事相关的实际工作;在海关、银行等部门从事国际文化贸易管理及文化投资咨询等工作。

历史学(师范)(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系统专业基础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并掌握现代教育方法,热爱教育事业的中学历史骨干教师,以及能从事行政机关、旅游文博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考古与文物鉴赏、中外关系史、中学历史教学法、社会学、基础写作、中外文化名著选读、现代秘书学、江苏旅游文化研究等。
就业方向:从事中学历史课教学,从事旅游、文化、文博及其他社会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方法,热爱教育事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教师,以及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社会学、伦理学、世界政治与经济、逻辑学、西方政治思想史、西方哲学史、管理系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
就业方向:从事学校的政治课教学,从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思想教育、管理和宣传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数学事业,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创新能力,有发展后劲的数学教学与数学应用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近世代数、实变函数、概率统计、中数解题研究、普通心理学、数学教育学、计算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英语、哲学等。
就业方向:适合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也可在其他教育部门从事数学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事业,有敬业精神,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训练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解析几何、高等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建模、数值计算与实验、程序设计、数据库基础、数据结构、数学应用软件、线性规划、统计学原理、计量经济学等。
就业方向:适合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各类学校等从事应用开发、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

统计学(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熟练掌握统计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从事统计调查、数据处理、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与统计相关的开发、应用、管理工作,并能适应相关经济、社会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概率与数理统计、统计学原理、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计量经济学概论、会计学、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理论与方法等。
就业方向:适合在银行、证券机构、保险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信息与质量管理、财务管理、资产定价数量分析、投资决策等管理工作,或在教育机构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英语(师范)(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热爱教育事业,懂得教育规律,具有健康人格的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学英语骨干教师。
主要课程:英语读写、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语言学基础、英语教学法、翻译理论与实践。
就业方向: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英语教师。

英语(国际贸易)(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国际贸易与商务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知识。能熟练运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掌握一定的外贸及商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并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说、商务英语、翻译理论和实践、国际贸易、涉外经济法、国际金融、进出口业务管理、市场学。
就业方向:能从事进出口业务、商务管理、国际运输、国际金融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日语(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日企、经贸、旅游等部门从事商务、翻译、管理工作的日语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日语、日语听说、商务日语阅读、商务日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计算机应用、涉外经济法、进出口业务管理、二外(英语)。
就业方向:能从事翻译(口译、笔译)、国际交流、经贸、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城市(社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综合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应用统计、现代管理方法、西方经济学、管理文秘、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战略管理、行政法、公共政策等。
就业方向:在企业、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公益团体及社会中介等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市场营销(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工科背景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或从事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统计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等。
就业方向:能在工业企业从事产品营销链设计和营销运作工作,能在工商流通企业从事各种商品的促销设计和具体操作工作。

财务管理(专科):学制3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从事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中级财务管理、投资学、项目评估。
就业方向: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工程造价(专科) :学制3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工程造价预算、审计、评估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具有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计算、审定与控制能力,会编制建筑、安装工程预(结、决)算,能进行工程招标和投标报价以及合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法概论、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概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测量、建筑企业管理、工程估价与预算、工程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招投标管理等。
就业方向:可在建筑施工和安装工程公司、房地产企业、造价中介咨询单位、建设单位、政府管理职能部门从事工程造价的计算、审定与控制、分析、管理等工作。

物理学(师范)(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实验技能与现代教育技能,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适应21世纪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普物实验、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近代物理实验、理论力学、数理方法、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VB等。
就业方向:能够从事中学、中等学校、职业高中的物理学及计算机教学工作,亦可到教育行政部门从事教育管理工作,还可到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等行业和部门担任技术业务和管理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电子学、电子信息技术和通信等方面的宽厚理论基础和基本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胜任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系统设计及光电子、通信等行业的技术工作,从事这些领域中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或管理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电力电子技术、EDA技术、传感器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C语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光电子技术、微控制技术等。
就业方向:能够到机械、电气、电子、通信、光电子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开发、设备维护、工艺设计、测试检验、技术或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及其它需要电子信息类专业人员的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敬业精神,掌握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够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以及质量监督、设备维护、技术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通信信息网络、信息论与编码。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胜任电子和信息类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岗位,能够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和推广工作,从事电子信息生产与应用领域中的质量监督、设备维护工作,或者从事技术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自动化(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检测与仪表、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管理决策、系统分析、运行维护和研究开发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电气与PLC控制、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胜任工矿企业的工业自动化、生产过程控制等部门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能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气工程、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管理决策、系统分析、运行维护和研究开发等工作,也可到机关事业单位或研究机构从事现代化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工作。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适应长三角区域经济所需的、在现代制造业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普通物理、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学、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等。


就业方向:分别为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机电工程3个方向。从事机制工艺及装备的设计、模具的设计与制造、现代制造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应用、机电设备维护与管理等技术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 :学制3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汽车结构、性能、原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能够使用较先进的设备对汽车进行故障诊断和性能检测,具备汽车维修中级以上的操作技能和一定企业管理能力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汽车检测、维修、保养工作,汽车电器及控制系统的维修保养工作,汽车运输企业的管理规划及销售等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及原理、汽车构造、汽车底盘技术、汽车电器与电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技术、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等。

生物科学(师范)(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即能胜任中学科学课程教育、又有较扎实专业知识、能胜任生物分科教育、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世纪中学基础教学师资。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普通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组织解剖学、中学生物教学法等。
就业方向:从事中学生物课程教学、中学科学学教学和科研及实验室管理等工作,也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生物技术产业方面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生物工程(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及分析、无机及分析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生物学、仪器分析、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发酵工程、生物工程装备及工厂设计、工程制图基础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以及在中、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等多方面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产品和食品的流通、进出口、加工、质量检验等领域,从事食品及相关产品质量检测、质量管理、质量认证、质量研究、质量教育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微生物学、仪器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卫生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食品工艺学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工程等。
就业方向:主要为在食品质量与安全及相关领域内(海关、商检、技术监督部门、疾控中心和企业的生产质量控制部门)从事营养分析、安全检测、卫生管理、安全监督、品质控制、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生产及管理监督等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科) :学制3年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具有高尚思想品德,掌握现代烹饪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既有烹饪实际操作技能又有餐饮食品行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主干课程: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烹饪原料学、烹饪工艺学、中国名菜、中国名点、冷拼工艺、西餐西点、宴席设计、酒店管理等。
就业方向:酒店、宾馆、饭店、娱乐业相关餐饮部门从事烹饪工艺和餐饮管理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基础知识牢固、专业面宽、素质高、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科学研究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初步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的计算机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算法设计与分析、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技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硬件系统设计与调试,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系统集成,系统管理、应用及维护,计算机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等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网络工程(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网络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受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良好训练,能将计算机软件、硬件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应用、维护和管理的高级网络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与印度NIIT合作办学,主要特点是通信与网络结合、网络软件与网络硬件结合,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开发、网络信息控制及网络工程技术方面的基本能力,使学生具有解决网络工程技术与网络开发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信号与系统、计算机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现代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安全、网络工程、网络信息安全、互联网及其应用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宜在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工厂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及网络技术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开发及系统维护等工作。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教学与出版、新闻、影视等文化媒体及其它数字媒体软件开发和产品设计制作行业的要求相结合,培养面向数字网络时代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系统学习,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数字媒体软件开发的良好训练;具有独立工作和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和应用开发的能力。
主要课程: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图形学 、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动画原理与设计、艺术设计概论、摄影与摄像、数字音视频处理、数字媒体后期制作、视觉传达设计与欣赏、流媒体技术、软件工程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将兼具信息传播理论、数字媒体技术和设计管理能力,可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商贸、教育、信息咨询及IT相关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开发、音视频数字化、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多媒体设计制作、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化学(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中学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教师和化学培养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能在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工产品的分析检测、技术开发、生产与管理、产品销售及市场技术服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位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 中学化学教学法 、中教实验、教育学等。
就业方向:能在中学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教师和化学教学研究人员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能在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工产品的分析检测、技术开发、生产与管理、产品销售及市场技术服务工作。

应用化学(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和现代实验技术;具有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熟悉本学科的现状、前沿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学位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化工机械设备、化工工艺学等。
就业方向:能在化学化工、医药、环境、材料、食品、生物等企业单位从事化工生产、科技开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塑料、橡胶、纤维、胶粘剂和涂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高分子助剂、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学位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力学、高分子材料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机械与设备、高聚物结构与性能、高分子合成工艺学、高聚物流变学基础、高聚物材料研究方法等。
就业方向:能在高分子助剂、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各类商品的涂层生产与设计、开发,并可在医药、建材、化工等领域从事相关材料的生产与研发。

小学教育(师范)(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和崇高职业理想,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适应现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骨干教师。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小学生心理学、教育测量与统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研究、课程与教学论、汉语通论、中国现当代文学、计算机辅助教学、音乐、美术、书法等。
就业方向:能够胜任现代小学语文、数学及英语、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教学与科研工作;能在各级各类师资培训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种儿童教育康复机构、广播电视网络、图书新闻出版等部门从事初等教育及相关科研管理、宣传、培训工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学前教育(师范)(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懂得学前教育教学规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和崇高职业素养,能适应现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要求,胜任学前教育及研究的骨干教师。
主要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课程论、幼儿发展心理学、音乐、美术、舞蹈、游戏、儿童文学等。
就业方向:从事幼儿教育,各种儿童教育与康复机构工作等。

音乐学(师范)(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掌握音乐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崇高职业素养,能适应基础教育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音乐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和声学、声乐、钢琴、舞蹈、复调、中外音乐史、曲式、合唱与指挥、古琴及其他器乐、音乐教育学。
就业方向:中、小学专职音乐教师,艺术团体及文广系统音乐工作者及管理者。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软件工程(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规范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良好的组织与交流能力,适合团队开发环境,能从事计算机及其他各领域的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管理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C/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及可视化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程序设计与应用、Web技术与网站规划、计算机通讯与网络、软件工程、软件体系结构、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
就业方向:经过NIIT培训的毕业生,有很多已受聘于世界知名的大企业,有数据显示,目前通过NIIT论证的软件工程师已成为中国软件业的核心力量。毕业生可以在IT行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据库管理员、网络系统管理员、软件开发员、软件项目需求分析员、软件项目系统分析员等工作。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开发、设计、应用、管理和教学等工作,国内外大中型IT企业从事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项目管理

美术学(师范)(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交叉融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美术教师素质又有艺术设计能力,具有较广泛而坚实的专业与理论基础,有较深厚的文化素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等良好素质,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中、小学美术师资和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研究的专门人才;以及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实用美术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绘画(国画、油画等)、 摄影、书法与篆刻、设计基础、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教育学、心理学、艺术概论、美学、美术教法、中外美术史等。
就业方向:中小学美术教师、广告装潢行业、商业美术行业等。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艺术设计(服装设计)(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掌握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知识与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素质全面,能够从事服装设计与策划、服装理论研究及品牌宣传评论等工作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绘画基础、设计基础、服装设计、板型设计、服装制作工艺、立体裁剪、服装CAD、服饰色彩、服装材料学、时装画技法。
就业方向:从事服装设计、贸易、品牌策划、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亦可从事在国内外企业、专业公司、科研所属的部门以及院校从事科学、教学、研究等工作。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掌握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知识与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强、素质全面,能够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媒体艺术设计、广告策划、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设计基础、图形创意、设计概论、工艺美术史、计算机辅助设计、摄影、文字与符号设计、包装装潢设计、设计与印刷、CIS设计、广告创意与表现、展示设计、网页制作、多媒体设计、书籍装帧。
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策划宣传、产品包装、出版印刷)、专业设计部门(媒体艺术、广告公司、设计公司)、科研单位(研究所、学校)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艺术设计(环艺设计)(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掌握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知识与应用能力,基础知识扎实、专业基础全面、创造能力强、有一定实践能力、在室内外环境设计等行业领域素质全面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设计基础、设计概论、专业制图、工艺美术史、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表现技术、材料与构造、空间造型基础原理、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及工程经济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规划设计、展示设计、家具设计、设计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亦可从事在国内外企业、专业公司、科研所属的部门以及院校从事科学、教学、研究等工作。

艺术设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全球近年来创造产业(Creative Industry)的蓬勃发展的需要,具备东西方创造理念和技能的创造型高级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造型基础、设计基础、设计思维、视觉表达、互动设计、品牌管理、服装设计 (Fashion Design)课程群、纺织品设计 (Textile Design) 课程群、平面设计 (Graphic Design)课程群、广告设计 (Advertising Design) 课程群、摄影与数码艺术 (Photography and Digital Media) 课程群等。
就业方向:可在国内外各类研发设计、广告设计、文化艺术、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行业,从事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艺术设计(专科) :学制3年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备掌握现代艺术设计知识与较强设计操作的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设计工具,创造性的从事平面设计、环艺设计、服装设计等高素质专业设计人才。
主要课程:绘画基础、设计基础、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平面设计课程群、环艺设计课程群、服装设计群等。
就业方向:商业美术行业、广告与传媒行业、建筑装饰行业、服装行业等。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_常熟理工学院 -现任领导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书记 许霆许霆,男,1951年9月出生,汉族,江苏太仓人。1975年7月苏州地区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197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8月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88年8月上海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课程班结业。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晋升为教授。历任苏州师范专科学校宣传部长、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等职,2004年12月起任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1997年被评委苏州市劳动模范。担任常熟市第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当选为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苏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兼任常熟市吴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常务理事。


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任编委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被批准为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列为省哲学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点重点项目”《20世纪中外文学交流史》撰稿;主持过“十四行体在中国研究”等6项省属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持过“一体两翼素质教育格局研究”等2项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曾任学校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带头人,1999年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学科梯队。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新诗格律理论研究,中国十四行诗研究,新诗理论批评史研究,新诗诗体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研究》、《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新文学史料》、《中国韵文学刊》、《上海社会科学》、《江海学刊》、香港《诗双月刊》和《诗网络》等刊物发表研究论文百余篇。出版理论专著有《新格律诗研究》(与鲁德俊合作)、《十四行体在中国》(与鲁德俊合作)、《新诗理论发展史(1917-1927)》、《中国新诗的现代品格》、《中国现代诗学史论》、《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百年中国现代诗体流变史论》等。《新诗理论发展史(1917—1927)》和《中国新诗的现代品格》分获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十四行体在中国》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一等奖和省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院长傅大友傅大友,男,1952年7月生,江苏海安人,中共党员,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先后担任苏州大学团委书记、校办副主任、后勤处长、系党总支书记、校党委宣传部长、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南京人口干部管理学院院长,现为常熟理工学院院长,苏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政治学会副会长,全国政策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学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是国内管理制度研究的重要学者,主要研究方向是政府创新与管理体制改革。曾经在《江海学刊》、《江苏高教》、《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苏州大学学报》、《思想战线》)等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行政管理学导论》(合著)(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铸造灵魂之路》(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主持过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重点课题“行政改革与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出版《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主持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3个代表’与高校德育创新研究”,出版《高校德育创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等多部政治学和管理学学术著作。
1999年获得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

刘华民,男,1952年2月出生,汉族,山东牟平人,中共党员。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7年2月入党,1976年1月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1976年2月至1991年9月,在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工作,1991年9月调常熟高专工作,历任宣传部副部长、中文系党支部书记、组织部长、副校长等职,现任常熟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1晋升为教授。
主要著作有《文天祥诗研究》(巴蜀书社,1999年出版)、《宋词导读》(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参撰《唐诗艺术技巧分类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宋词艺术技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实用文写作》(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20世纪古诗研究新思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并在多家学报和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刘华民教授曾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江苏省教育系统百名勤政廉政好干部等荣誉称号。科研成果曾获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副院长朱林生

朱林生 ,男,1962年11月出生,汉族,江苏吴江人。198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数学系,1990年获华东师范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南开大学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2002年在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01年晋升教授,现为苏州大学硕士生导师。历任常熟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副主任、常熟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党总支书记,常熟高等专科学校校长助理等职,2004年12月起任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2003年被聘为学院“基础数学学科”学科带头人。是常熟市人大代表,常熟市科协副主席。
主要从事李代数及其表示理论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教改项目1项.在《以色列数学杂志》、《数学物理杂志》(美)、《代数学杂志》(美)、《代数通讯》(美)、《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12篇被SCI检索。
朱林生教授在1998、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996、2000年两次列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2年被列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999.09获天津市科委颁发的 “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本人为第三完成人;1998和1999年分别获得南开大学研究生奖学金特等奖和一等奖;1998年获苏州市政府颁发的“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一等奖;2000年被聘为德国《数学文摘》与美国《数学评论》的特约评论员;2001年获“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科研奖——“兴业奖”一等奖;2001年获江苏省高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副院长张竹繁

张竹繁,男,1954年11月生,汉族,江苏海门人,本科学历。197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74年9月至1978年1月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学习。1978年2月至1997年3月任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期间1989年至1990年曾任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副主任,1993年主持东南大学科技处工作。1997年4月任江苏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2000年2月至2001年4月间兼任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处处长。2005年12月任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


曾主讲《微型计算机原理》、《电子测量实验》等课程,主编及参编《电子测量实验教程》、《数字信号处理》、《微型计算机原理》等多门教材。主持及参加了“教育部高校‘八五’科技发展规划”、“教育部高校基层科研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江苏省‘九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南京市‘九五’科技发展规划”、“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等10多项部、省、市研究课题。获得过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国防科工委光华科技进步奖1次,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目前承担的研究课题有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各一项。
任教育部全国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苏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长等职。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副院长 陈建华

陈建华,男,1956年3月出生,汉族,江苏大丰人,1982年2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浙江大学硅酸盐材料专业本科毕业,1995年6月华东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2000年6月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教授。
1988年9月任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建材系硅酸盐工程教研室副主任,1995年7月任盐城工学院材料工程系副主任,2000年9月任盐城工学院材料工程系主任,2004年8月任盐城工学院教务处处长,2006年2月至今任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1995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1996年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被授予“盐城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特种玻璃、新型陶瓷、无机功能材料、新型涂料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主持江苏省教育厅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2项,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参加或主持建设的课程获得江苏省1类、二类精品课程各1门;主持“钛酸铝结合莫来石高温材料的研究”等7项省、市(厅)级科研项目,其中4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3项科研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在《硅酸盐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其中3篇获得市级优秀学术论文奖;获得发明专利1项;主编《玻璃制造工艺》,并副主编、参编教材2部。
兼任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江苏省硅酸盐学会理事,江苏省建材工业协会理事,《粉煤灰综合利用》杂志编委,南京工业大学和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丁晓原,男,1958年5月生,江苏常熟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博士后,2000年晋升为教授。历任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党支部副书记、中文系党总支书记、人文系主任、常熟理工学院党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人文社会科学系系主任。2007年5月任常熟理工学院副院长。兼任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文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省级优秀学科梯队、常熟理工学院重点建设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带头人,常熟理工学院首批确定的学术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纪实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现代文学学会理事。苏州大学文学院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报告文学和散文。主持7项省社科基金(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参与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社科规划项目。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有25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中心等转载、复印、摘要;CSSCI收录论文30篇。《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首次发布的(2000年)作者年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排序显示,列全国文学学科第一。先后出版《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上海三联书店2001)、《五四散文的现代性阐释》(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等专著4部,主编《20世纪中国各体文学理论批评》、《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3-2006)年纪实文学》、《新闻阅读与写作》等著作(作品)6部。是中国研究报告文学的主要学者和重要的散文研究学者。
1992至1996年连续三次被江苏省教委授予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称号,1998至2003年两次入选江苏省“333”跨世纪(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工程。1994年获全国曾宪梓优秀教师奖三等奖。1996年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获江苏省高校哲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2003年被中共苏州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5年被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_常熟理工学院 -科研成果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学校在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近四年来共发表论文2115篇,其中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484篇,被SCI、EI、ISTP检索论文104篇,出版专著62部;获奖成果49项,鉴定成果7项,申请专利7项,10多项科研成果被转让或采用,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目前该校教师主持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专题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农业高新技术等各级各类项目四十余项。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_常熟理工学院 -就业情况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培养质量高,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旺盛,毕业生的年内就业率稳定在95%左右,其中2/3的毕业生在上海市及苏州地区就业,被授予“江苏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_常熟理工学院 -资助情况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学校重视贫特困学生的帮困助学工作,在多年的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帮困助学的体系,并以制度的形式落实。主要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和个人资助、困难补助、特困生奖励金等多种途径,很好地解决了贫特困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学校设有多种奖助学金,包括:学校综合和单项奖学金、国家和江苏省政府奖助学金、长方奖学金、鸿星尔克助学金、夏普奖学金等近二十种奖助学金。各类奖助学金从1000元至4000元不等。另外,学校对高考高分考生设立新生奖学金,奖金最高达10000元。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_常熟理工学院 -对外交流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外语系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派出专家、学者赴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等国家交流或进修;聘请外籍教师80多人次(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丹麦、芬兰)。学校还与英国、美国、德国、印度等国外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学校艺术设计系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温彻斯特艺术学院合作实行“2+2”人才培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软件工程系与印度NIIT公司合作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_常熟理工学院 -学报简单介绍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常熟理工学院学报》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吴中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类刊物)和《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在《吴中学刊》和《常熟高专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基础上创办公开出版的《常熟高专学报》(文理综合版),2005年随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常熟高专学报》更名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文理综合版)。由常熟理工学院主办,国内统一刊号是CN32-1749/Z,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为ISSN 1008-2794,《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为双月刊,即每年第1、3、5期为社会科学版,第2、4、6期为自然科学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3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促进学术争鸣和学术交流,努力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加速科技进步,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教育、文化事业的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刊2007年起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出版,全年12期,每期124页。每月15日出版,1、3、5、7、9、11期为社会科学版,2、4、8、10期为自然科学版。6、12为教育科学版。本刊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注重富于创造性以及理论性或应用性较强的稿件。本刊读者对象主要为高校师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
本刊将继续发扬原有的优势,在内容和风格上努力创造出自己的特色,除重点打造“现代中国各体文学理论与批评”、“马克思主义与哲学”、“吴文化”、“数学”、“理论物理”等栏目外,还将根据情况适时增设新的栏目。

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_常熟理工学院 -校园文化


校歌
《向着太阳远航》


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概况,常熟理工学院-历史沿革_常熟理工学院东南校区

校徽锦绣江南,古韵虞山,

常熟理工,在水一方。

立本求真,德才兼备是民族希望,

日新致远,止于至善是我们理想。

我们神采飞扬,用青春铸就辉煌,

我们向着太阳,驾长风扬帆远航!

锦绣江南,古韵虞山,

常熟理工,在水一方。

立本求真,明德博学做时代俊杰,

日新致远,追求卓越成华夏栋梁。

我们神采飞扬,用青春铸就辉煌,

我们向着太阳,驾长风扬帆远航


本文标题:南通工学院历史沿革-三好学生:三好学生-简介,三好学生-历史沿革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506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