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杭州学军中学:杭州学军中学-历史沿革,杭州学军中学-学校概况
杭州学军中学(原杭州大学附中),创建于1956年。1978年被省教委确认为浙江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1998年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军中学也是浙江省及杭州市政府确定的最早的对外开放学校,自1992年至今,已接待了56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多位朋友,同时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著名国家的中学结为友好学校,保持着互访、相互交流的友好关系。
学军中学_杭州学军中学 -历史沿革
1995年,被浙江省教育委员会确认为浙江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
1997年,被中国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1999年被国务院侨办命名为“华文教育基地”
学军中学_杭州学军中学 -学校概况
杭州学军中学现有高中教学班二十八个,初中教学班十二个,学生2200余名,教职工200余名。其中特级教师9名,高级教师70名,一级教师65名。学校校园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学校素以素质教育好,师资队伍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精良而蜚声于省内外。
校风
和谐、求实、创新
校歌
《光荣啊!学军》作词:宋怡文作曲:宋可夫
办学目标
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发扬“和谐、求实、创新”的校风,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高水平、现代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一流学校,使之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的实验性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性学校,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
学军中学_杭州学军中学 -领导班子
党总支书记:任学宝
任学宝,男,1962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现任杭州学军中学党总支书记、教学副校长,兼任浙江省第五届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学科审定委员、浙江省5522名师名校长工程导师团成员、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杭州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任学宝1989年9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4月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系统先进者,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高中化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并多次获中国化学会化学竞赛“园丁奖”。
学军中学_杭州学军中学 -历任校长
学军中学_杭州学军中学 -办学特色
学军中学从创建起就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十分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十分重视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从事教育改革;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学校强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出“学教和谐、因人施教、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办学思想和“弹性课堂教学、弹性作业、弹性考试”等弹性教育的教改举措,以及加速进行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的做法,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教育界同仁的肯定。十几家报社、电台、电视台予以报道。学校确立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学生3大发展目标和以学生为主体、“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意识、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成效显著,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军中学_杭州学军中学 -教育成果
学军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与应用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教育科研成果显著。全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及评比获奖的论文达300余篇,其中“中学英语TSC教学法实践研究”教学成果分别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整体德育工作格局初探”获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学军中学素以教学设施精良、师资队伍强、教学质量好、学生品德优秀蜚声省内外,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首批绿色学校、浙江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教育部首批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成果突出学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实验学校。
学军中学_杭州学军中学 -对外交流
学军中学对个交流的开展,加深了外国朋友对中国学生的了解,树立了中国教育的良好形象,也使学生开阔了眼界,促进了外语教学水平和学生听说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与各国的青少年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为今后步入现代化、国际化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军中学_杭州学军中学 -友好学校
学军中学_杭州学军中学 -名师垂范
黄刚,男,1964年8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黄刚老师于2002年8月正式加盟杭州学军中学;历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主任助理、年级主任、党支部书记等职。
自86年从教以来,黄刚老师严于自律,积极进取,热爱教育,勤奋工作,在英语教学、教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中作出了比较突出的成绩。有十多篇教育教研论文发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英语知识》(大连外国语学院主办)、《中小学语数外》(华师主办)等英语刊物上;他还担任了《NMET实用手册》(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和《高考英语综合指导》(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两书的副主编。
二 : 郑州大学:郑州大学-学校概述,郑州大学-历史沿革
郑州大学(Zhengzhou University)简称“郑大”,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10日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河南省惟一一所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截至2013年底,郑州大学校本部包括新校区、南校区、工学院、医学院4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493亩。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9万余人,各类研究生1.5万余人。有46个院(系),9个附属医院,104个本科专业,5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1个专业博士学位点,19种专业硕士学位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郑州 大学_郑州大学 -学校概述
新郑州大学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于2000年7月10日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涵盖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河南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
[www.61k.com)郑州大学办学资源充足。校本部包括新校区、南校区、工学院、医学院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493亩,其中坐落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校区占地面积4845亩,计划建设总投资19.7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
郑州 大学_郑州大学 -历史沿革
郑州 大学_郑州大学 -办学规模
师资力量
截止2013年,在岗教职工6000余人,其中院士30人(专职6人,双聘24人),教授670余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人选等35人,副教授1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00余人。学科建设
截止到2013年,郑州大学有10四个本科专业,5五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七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二十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二十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一个专业博士学位点,十九种专业硕士学位点,二十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六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十六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十四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学科
截止到2013年,郑州大学有10四个本科专业,5五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七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二十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二十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另有一个专业博士学位点,十九种专业硕士学位点,二十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六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十六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十四个省级重点学科。
院系设置
教学建设
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国家特色专业十四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两个,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166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一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一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一个。
国家级精品课程
教学措施
“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新体系,双学位、双专业、辅修专业培养模式,营造了精英人才脱颖而出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郑州大学的平均考研录取率在40%左右,大部分的专业都达到或超过了50%,化学基地班接近100%。考研被录取的基本上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为主,层次较高。学校每年实施优秀本科生推免研究生(保送)制度,2012年推免比例达到15%,2013年推免总人数1340人,位列全国高校11位。
郑州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卢嘉锡化学菁英班”。“卢嘉锡化学菁英班”由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牵头,协同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与学校联合共建。共建单位将共同参与“卢嘉锡化学菁英班”的学生管理、课程设置、科研实践等的全部培养过程,优秀学生将优先保送到中国科学院攻读研究生。
教学成果
在近3年的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上,郑州大学辩论队2次夺冠;在CUBA比赛中,郑州大学男子篮球队称雄河南,名扬在西北赛区,进入2012年联赛决赛阶段。
2012年7月,郑州大学代表队凭借“能爬楼梯的智能轮椅”,战胜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其他31支队伍,摘得国际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创新团队队长侯九霄同学也荣获了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桂冠。2013年,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2级研究生李帅辉荣获“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据了解,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由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已连续举办7届。我校共有5名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5名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1名同学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入围奖,校团委共两次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校级优秀组织奖。
2013年,学校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十三个项目获得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立项,4门课程入选教育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在科技竞赛和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荣获全国“挑战杯”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中国机器人大赛冠军4项、亚军3项
科研成果
郑州大学现有各级、各类科研机构16九个。其中,一个国家橡塑模具计算机辅助工程研究中心,一个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十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七个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一个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一个省部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个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九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郑州 大学_郑州大学 -校园规模
规模概况
郑州大学办学资源充足。校本部包括新校区、南校区、工学院、医学院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493亩,其中坐落在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新校区占地面积4845亩,计划建设总投资19.7亿元,总规划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郑州大学办学规模宏大,师资力量雄厚。校本部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4万余人,各类研究生1.3万余人,外国留学生1100余人;在岗教职工6000余人,其中院士28人(专职4人,双聘24人),教授633人,副教授161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校区分布
校区名称邮编地址郑州大学校本部450001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南校区450052河南省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郑州大学北校区450002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97号郑州大学东校区450052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40号出版馆藏
图书馆郑州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积累后,迎来了辉煌的时期。2000年7月随着新的郑州大学的诞生,又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在的郑州大学图书馆是由设在新校区的1个中心馆和分布在老校区的3个分馆组成,总面积达到8.4万平方米,阅览座位6000多个,总藏书量为531万册,中外文现刊35十六种,中外文数据库3四个,是目前河南省规模最大、馆藏最多、技术手段最先进的高校图书馆。坐落在环境优美新郑州大学的中心馆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巍峨壮观、清丽典雅,它庄严地承载着郑州大学师生们的深切厚望,从设计到建成,倾注了各级领导对图书馆的高度重视,凝聚了新郑大人对知识的满腔热情。从中心馆的平面图形上看它就像是一本翻开的书,寓示着图书馆是1个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期待着辛勤的园丁和莘莘学子来研究、来探索、来开发。学子来研究、来探索、来开发。 电话67781660
档案馆
郑州大学档案馆成立于2001年3月,馆舍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专用库房十九个,库房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馆藏档案有六个全宗,珍藏档案9万余卷(件)、照片76000余张,总排架长度1900余米。2009年7月顺利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管理单位。为方便利用,编制有多种检索工具,欢迎校内和社会单位以及个人垂询。
电话67763055
郑州大学出版社
郑州大学出版社是1个理、工、医、文、史、哲、经、法、管、教等多学科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出版社
电话66936216
学报编辑部
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现有哲学与社会科学版、医学版、理学版、工学版、生命科学学报5个期刊
电话67781271
郑州大学校报
《郑州大学报》刊号CN41-0802(G),是郑州大学党委机关报,现为对开四版周报
电话67781215
《磷肥与复肥》
1985年创刊,由郑州大学与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41-1173/TQ,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6220,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电话63887037
郑州 大学_郑州大学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职务姓名校党委书记郑永扣校长刘炯天副校长高丹盈、宋毛平、常俊标、王宗敏、别荣海、张倩红、阚全程历任校长嵇文甫(1959年——1963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首任校长,历史学系的创始人,中共早期党员,曾任河南省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史学家、哲学家。
樊道远(1979年——1983年)曾任河南日报社副总编辑、河南省出版局副局长、郑州大学校长和河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
车得基(1983年——1994年)国内著名化学专家,中共河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省管优秀专家,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曹策问(1994年——2002年9月)政协河南省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校兼职教授。
申长雨(2002年10月——2012年8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塑料成型及模具优化设计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获得者。
刘炯天(2013年5月3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获奖者。
郑州 大学_郑州大学 -知名校友
科教界
李朝军——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绿色化学首席科学家。党政界
吉炳轩——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黑龙江省委书记,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工商界
张宏江——现任金山软件CEO,曾任惠普中央研究室主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IEEE)院士。传媒界
南振中——原新华社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郑州 大学_郑州大学 -院系专业
理工类院系
环境与水利学院
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的前身是原郑州工学院水利系,成立于1959年。1986年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招生后,更名为水环系;在1996年郑州工学院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后,我学院更名为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2000年7月10日新郑州大学成立后,更名为环境与水利学院至今。学院下设水利系、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地理信息系统系、交通工程系、实验综合管理中心和综合管理办公室。
学院现有一个水利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一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五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一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十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十一个二级学科授权点:水工结构、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水电、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铁路工程,工程安全管理,水利信息技术。其中水工结构和岩土工程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现设有四个河南省特聘教授岗位:水工结构工程、环境工程、岩土工程、土壤学与环境。学院还设有国家基础工程设施检测评价技术中心(筹建),两个河南省重点科研机构:河南省道路技术检测中心和河南省工程材料与水工结构重点实验室(筹建)。十七个研究所(室):结构工程研究所、结构可靠性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所、水力发电工程研究所、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研究所、水资源与水利经济研究所、市政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水工抗震研究所、环境评价研究所、新型复合材料及结构研究所、岩土工程研究所、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水科学研究中心、膜科学与技术应用研究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另外,学院还设有河南省石化环保科技培训中心,消防安全工程中心(甲级)、环境工程中心(乙级)、环境评价室(乙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室(乙级)、市政工程设计室(乙级)、勘察测量室(乙级)等培训及设计单位。
学院目前有本专科生1500余人,各类研究生350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295人,在职研究生55人。教职工134人,其中双聘院士4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教授23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3人。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的54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55.1%,目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15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12.1%。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53人。
学院学生工作根据校党委和学生处的要求,结合学院的实际和特点,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党建为首,学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精神,围绕学校创建全国一流大学和节约、和谐、创新型校园的目标,按照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狠抓“三成”教育,重视接受理论研究,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等工作,以新的面貌、新的思路和举措,务实创新,使学院学生工作再上新台阶。近几年有66人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二、三等奖,103人次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二、三等奖和全国GIS大赛二、三等奖,获国家专利三项;2007年学生发表科技论文11篇,考研率在郑州大学一直名列前茅,03年36%,04年33%,05年45%,06年41%,07年45%,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等全国重点名校。2004、2005、2006连续三年荣获郑州大学 “大学生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先进集体,2005、2006年连续两年荣获郑州大学学生工作先进院系。
目前,学院不仅具有较为完善的教学与科研基础设施,而且拥有FWD和探地雷达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测试设备、现已在"高等级公路无损检测与评价技术"、"新型混凝土材料和结构理论与应用"、"水资源系统规划与管理"、"电站非恒定过渡"、"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等学科方向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优势领域。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973"项目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横向课题100余项,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有16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22项。出版专著、统编教材30多部,主编国家规范1部,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被EI、SCI、ISTP收录论文36篇。
物理工程学院
为适应河南省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强化学科优势,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促进学科的全面发展,1995年4月成立了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其前身为始建于1956年的原郑州大学物理系。学院现由物理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测控技术系、材料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基础及应用科学研究所、电子科学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郑州大学物理实验中心等单位组成。现有教职工174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6人,正、副教授58人,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6人,教职工中有博士学位的63人。
学院能够进行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多层次人才培养,拥有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博士授权点,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博士授权点;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4个一级硕士授权点;生物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物理电子学3个二级硕士授权点;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5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2005年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专业。学院目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400人,本科生1400人。物理工程学院已成为河南省物理及相关学科多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在“211工程”九五建设期间,学院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先后投入“211”项目建设资金1794万元,使学院在办学规模、办学水平、教学科研条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重要科研项目的能力等方面获得长足进步。目前,学院承担着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和河南省重点学科(第一层次)“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的建设任务,同时还承担了“211工程”十五重点建设学科
“结构材料与生物材料物理”的建设任务。主要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加速器物理、核技术应用、物理电子学、光学工程、测试计量技术、材料物理、离子束生物物理、凝聚态物理等。学院拥有静电加速器,冷场发射扫描显微镜、高温性能实验机、热等静压机、CVD薄膜沉积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目前承担多项国家 “97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河南省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经费2400余万元。
学院重视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活动,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京大学、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玛丽女王学院-伦敦大学等一批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在学生培养、合作研究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同时学院面向河南经济建设,与登电集团、中铝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
机械工程学院
工业设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学院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生物医学工程
信息工程学院
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由原郑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郑州大学电子工程系、原郑州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以及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计算中心相继合并组建而成。学院建立之后,确立了搞好五项建设:即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环境建设;达到四项目标:即会聚一流师资,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创造一流业绩的发展思路。大力倡导勤奋、求实、开拓、创新之风,着力营造创业、育人的良好氛围。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在全国第十批学位点申报评审工作中,我院一举获得2个博士点和2个一级硕士点,标志着我院的建设上升到了1个新的台阶,为我院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目前学院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无线电物理、物理电子学、光学等11个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电子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3个工程硕士领域;具有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个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电路与系统4个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郑州大学软件学院附设在我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中科院院士1人(双聘),有教职工188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和高级工程师66人。在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6人,正在攻读定向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总数38人,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5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400人,是郑州大学学生人数最多的院系。学院教学设施优良,设备先进。拥有“河南省激光与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电磁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信息网络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郑州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郑州大学电子工程研究所”、“郑州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所”,“郑州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郑州大学知识工程与信息处理实验室”等产学研机构。学院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7000余平方米,具备各类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学院资料室拥有图书15000余册,信息类学术期刊200余种,为教学科研以及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条件。
学院积极承担或参与完成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攻关、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众多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各类项目,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省部级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省部级教学优秀成果奖30余项,近年来学院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20余部。
学院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要求,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有20余名骨干教师被派往美国、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讲学、访问和进修学习。郑州大学和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中外联合办学项目由我院承担。我院与德国马格德堡大学自2004年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以来,每年选送30名左右的本科毕业生赴德国攻读硕士学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加工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成型过程及模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温功能材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现有教授38名、副教授46名,占教师总人数的76%,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材料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博士生导师1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6人,河南省优秀专家5人。学院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63”高技术项目、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包装工程2个专业,2005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被评为河南省首届名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涵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成型与模具、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5个方向《材料科学基础》荣获2005年国家级精品课程,现正承担国家教学改革项目,拟从2006级开始建设材料创新人才基地班,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科学、安全工程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的前身为原郑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于1958年建立;1963年郑州工学院成立,土木建筑工程系由原郑州大学整体调整到郑州工学院;1996年6月郑州工学院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1998年6月土木建筑工程系更名为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00年7月原郑州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医科大学3校合并,翌年1月由原郑州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和原郑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工系合并,组建新的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6年8月土木工程学院整体迁移到郑州大学新校区。
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和交通工程等三个本科专业、两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两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40人、博士研究生17人、硕士研究生140人、工程硕士研究生137人;另外还有本专科成人教育学生1000余人。
学院目前设有“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结构理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四个教研室和“工程防灾与结构工程”、“新型复合建筑材料”、“交通与结构工程技术”、“城乡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五个科研机构和“河南省工程材料与水工结构重点实验室”一个省级重点科研机构;拥有一个综合实验室,下设结构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4340m2;资料室专业藏书4.4万余册,并建立了计算机检索系统;拥有十五个本科教学实习基地;充分满足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需要。
土木工程专业于1997年、2002年连续两次通过了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标志着本学科的本科教育己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是河南省最早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本科专业之一。
建筑学院
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数学系
郑州大学数学系创建于1956年,是郑州大学创建最早的学科之一。师资力量由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调入的教师组成,经过近50年的的建设,现已成为河南省培养数学理论人才和理科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
郑州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1981年获得国家首批硕士授予权,1993年获得博士授予权;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应用数学分别于1995年、1998年、2003年获得硕士授予权;1999年经人事部批准设立数学博士后流动站。基础数学和计算数学是河南省的重点学科。
郑州大学数学系现有专职教师70人,其中: 双聘院士2人、河南省特聘教授2人、教授18人、副教授3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7人、博士生导师10人 、硕士生导师3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国家级名师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6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7人 、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11人次在全国和省一些重要学会兼任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等职 。已先后承担国家攀登计划子项目,“973”项目“非线性科学”的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人事部回国留学基金、霍英东科研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50多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河南省自然科学论文奖等一等奖和二等奖二20多项。在孤立子与可积系统、组合数学与最优化、有限元、偏微分方程、控制论、代数与几何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学术梯队,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英文期刊“J,Part.Diff.Equa.(偏微分方程)”编辑部设在郑州大学数学系,该期刊已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
郑州大学数学系一贯重视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培养工作,1997年获得国家第一届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高等数学、数学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省级优秀课程。李梦如教授2003年获得国家名师称号,他还是教育部 非数学专业数学课程指导委员会的成员。近年来本科生的考研率达35%,硕士生的考博率超过60%,本科生毕业就业的签约率接近100%。
在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金、河南省重点学科基金、郑州大学投入基金及自筹基金的支持下,郑州大学数学系的教学、科研、办公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建设了多媒体教室2个(每个有160个座位),微机室五个(拥有微机320台),博士生学习室三个,每人一台电脑,并可上网,硕士生学习室和微机室三个,系资料室拥有中外文藏书2.87万册,外文期刊累计53六种,共4.8万册,中文期刊累计24两种,共2万册。
化学系
化学、应用化学
生物工程系
生物工程系现有教职工56人,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0人,是一支以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为主体, 专业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专任教师中,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管优秀专家、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和省医药创新人才工程培养对象,以及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加快学科发展,生物工程系还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季伦先生等10余人为兼职教授。近几年来,依托我校生命科学长期发展的深厚基础和学校的大力支持,生物工程系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上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实现了快速发展。
生物工程系下设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七个教学研究室,共承担本科生专业课和素质教育课70多门,在教育技能和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有多人次获得“郑州大学十佳师德标兵”、 “郑州大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奖”、“郑州大学多媒体讲课大赛奖”、“郑州大学三育人优秀个人”、“郑州大学学生最满意教师” 等先进荣誉。 参照《国家级生物学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建设的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投资87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近3000㎡,承担十五门专业实验课近100项实验,是我校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平台。昆虫标本室藏有河南昆虫二十七个目400多科的近13万号标本,全省馆藏量最大,特别是近期发现的700多个昆虫新物种模式标本,是极其宝贵的科学财富。正在建设和完善的生物信息室、资料室和动植物标本室以及列入学校规划的动植物实验园区是我系重要的教学辅助场所。
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目前在校学生497人。在本科生培养体系建设上,高水平完成了教学平台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实验中心建设。在教学理念上,注重学生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现代生物技术基本技能、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模式上,借鉴国内外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对学生实行“导师制”,使学生在学习方法、科学思维、研究能力、专业素质等方面得到迅速提高。
生物工程系学科建设发展迅速,现为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在职人员生物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有农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目前已招生的二级学位点有:细胞生物学、植物学、生态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植物遗传育种、特种经济动物和生物工程硕士点。在校全日制研究生105人,工程硕士20余人。在圆满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同时,全系教职工根据国家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逐渐形成了肿瘤标志物与基因工程、多肽生物化学、微生物发酵与代谢工程、遗传育种、动物生态和保护生物学、烟草生物技术、动物疫病快速检测技术等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并有“郑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和“郑州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筹)”2个研究机构。近几年来,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4项,横向项目9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6项,发明专利12项,发表论文64篇。近3年拥有科研经费223万元。
在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生物工程系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与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合作交流,积极探索服务于区域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模式。目前,按照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和“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办学的建系方针,生物工程系在人才、经费和学位点建设上,依托校内资源,加大校外的引进和合作的力度,积极凝炼明晰的学科发展方向、汇集较强的学科队伍、构筑一流的科研基地,逐步把生物工程系建设成教学研究型院系,成为河南省现代生命科学的人才、技术和研究中心。
管理工程系
工业工程、工程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工程力学系
郑州大学工程力学系是在原郑州工业大学1984年成立的数理力学系(前身是郑州工学院基础部,始建于1963年)基础上,于新郑州大学成立后2001年更名而来的。在新郑州大学成立及院系、专业调整以前,主要设置有与工科基础课相关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力学等学科。新郑州大学成立后,2002年工程力学系转变为专业院系,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系发展规划确立了“以人为本,注重内涵,走内涵与外延共同发展,办出特色”的基本发展思路;明确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加强系全面发展建设”的实施原则。目前,工程力学系凭借新郑州大学发展的优势,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力争建设成为河南省一流力学院系。
工程力学系现有在职教职工63人,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13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20人;省特聘教授2名,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校级学科带头人5人。
工程力学系现有“工程力学”、“安全工程”2个本科专业,目前拥有力学一级学科点所属一般力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二级硕士点和安全工程硕士点。“工程力学”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
工程力学系设有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力学实验中心、光力学研究室、工程力学研究室、振动与噪音控制研究室,拥有万元以上大型试验设备80余台,能够为科学研究和力学及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实习、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练习的条件。其中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以郑州大学校长、中心主任申长雨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力学学科为技术支持,形成了产、学、研于一体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结构强度、振动与稳定性、计算力学、系统动力控制工程、机械设备运行监测及故障诊断、模具CAD/CAE/CAM技术、疲劳与断裂及实验力学等。
力学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并列为自然科学的7大基础学科,是许多工程技术学科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它与其他学科结合形成众多的交叉学科门类,其研究成果往往引起1个新的产业部门的诞生、革新和发展,是建筑、土木、机械、化工、材料、交通、航空、水利、能源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力学与工程技术学科一样是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学科。工程力学系教师在多个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均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几年来,承担并完成国家攀登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级与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等110余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各30余篇。这些厚实的科研、教学资源,将为工程力学系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为他们架构良好的学术空间,同时为他们的就业和事业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前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科技服务。
二 人文类院系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
历史学院
专业:考古学、历史学(人文科学实验班)
外语学院
专业: 英语、日语、俄语、德语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哲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法学院
专业:法学
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统计学 、会计学
概况:郑州大学商学院前身为郑州大学经济系,郑州大学经济系创建于1980年,是河南省高校中最早的经济学系。1993年在原经济系的基础上组建成郑州大学商学院,1999年郑州大学经贸管理系与商学院合并,1个兼经济、管理2大学科门类为一体的商学院显现出理论经济、应用经济与工商管理交*融合的学科优势。建院10多年来,商学院遵循“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提供一流服务”的宗旨和目标,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商学院拥有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2人,教授17人、副教授41人。全国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省特聘教授1人,省级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优秀骨干教师4人,博导2人,博士32人,在读博士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80%。学院还聘请了30余名国内著名专家为兼职教授。学院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近几年来学院师资力量、学术梯队实力加强,科研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商学院现有普招本科生165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60人,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445人,专升本及各类成人教育2884人。
商学院成立以来,逐步形成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一直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了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与工商管理学相互结合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学科体系。目前设有一个博士学位方向“复杂系统与系商学院商学院商学院商学院统经济学”;十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企业管理学;一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工商管理硕士(MBA)。另外学院还设有六个本科专业: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
商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建院以来,先后成立了河南省经济发展研究所、系统经济学研究所、城市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证券期货研究所、中小企业战略研究中心、市场调研中心等研究机构。其中系统经济研究所是我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商学院依托学科的综合优势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先后承担了20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学科基金项目;承担了8项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和1项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科学研究项目。同时还承担了几十项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300余篇,并且在国家级等重要出版社出版专著80余部,共获省部级以上奖50多项。
商学院在社会服务方面,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咨询,举办企业家高层次论坛;开办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管理策划;并且与国家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金融界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应有贡献。
旅游管理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教育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体育系
专业:体育教育
音乐系
专业:音乐表演、音乐学
美术系
专业:绘画、艺术设计、雕塑
信息管理系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图书馆学、档案学
三 医学类院系
郑州 大学_郑州大学 -招生就业
招生办公室
招生办公室为校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主要负责全日制本科生和成人教育的招生工作
67781111
研究生部
负责校研究生招生
67785289
远程教育学院
负责远程教育招生
67763900
国际教育学院
负责招收、管理、培养留学生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67780669
就业指导中心
郑州大学就业信息网
67781193
人才交流中心
郑州大学人才网
67781210
郑州 大学_郑州大学 -文化传统
校训
明时风,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
校风
笃信仁厚,慎思勤勉。
学风
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科技创新,奉献社会。
精神
不畏艰难,勇于拼搏;
团结合作,协同攻关;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三 : 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历史沿革,郑州轻工业学院-设施建设
郑州轻工业学院(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位于中国的“核心”铁路交通枢纽中心城市——郑州,创建于1977年,是原国家轻工业部为培养行业高级人才在全国设立的八所本科高校之一,1998年转为中央和河南省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形成以工科为主,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9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是河南省唯一的雅思考试中心,是省属重点特色大学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骨干院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省部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郑州轻工业学院是河南省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省部(局)共建高校,是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地址_郑州轻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
2011年11月3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与河南省政府共建郑州轻工业学院。目前正在筹建“郑州轻工大学”。
(www.61k.com]2013年新增专业:烟草学、工艺美术。
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地址_郑州轻工业学院 -设施建设
郑州轻工业学院分2个校区办学,占地总面积1600余亩。
学校设有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网络中心、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体育场、校园景色体育馆、标准游泳池等良好的体育设施。配备有电子阅览、语音听力等现代化设备。截至2011年底科研教学设备总价值达2.5亿元,高速宽带信息网便捷地连通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等校园的每一角落。学校是“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工程单位”。
东风校区
郑州轻工业学院东风校区位于郑州市东风路5号,占地600余亩。紧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桃李园学生公寓。
科学校区
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大道166号。与郑州大学新校区相邻,北沿枫杨西街和法青街,西依红松路和牵牛路,南临科学大道,东靠须水西路,新校区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占地面积:981.7亩。正在筹建三期工程。新校区发展规模为在校生14300人,控制规模按20000人。新校区位于西大学城内,与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烟草研究院等院校相邻。交通便利,有着安静的环境,学校目前正在加快脚步建设新校区,例如,学校的暖气管道已经开始实施运行;学校开始修建足球场;学校第二食堂已经投入使用半年等等。这些充分展示了学院办学的实力,学院正在大力发展自己,完善各项指标,向着“充满生机与活力、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
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地址_郑州轻工业学院 -教学理念
学校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科学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主辅修制、导师制等,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世纪,新跨越,郑州轻工业学院将按照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确定的目标,发扬优良校风,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科研体系,把郑州轻院建设成为在省内高校位居前列,在国内有较大影响,专业特色突出,学科优势明显,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达到相当规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培养面向经济建设第一线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及应用研究型人才,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大学。
校训
为之则易,不为则难
校训“为之则易,不为则难”出自清代学者彭端淑一篇文章《为学》,原文是:“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难者校训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校训体现出学校在改革发展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时刻警示、导向他们在谋求更大的发展过程中要敢为、勇为、善为,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校训也激励广大同学不畏困难,勇于进取,不断完善自己,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地址_郑州轻工业学院 -学科建设
学校现设有艺术设计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九个二级学院,设有外语系、技术物理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法政系等四个系和体育教学部、艺术教育中心, 3三个本科专业,二十六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两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具有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院系设置
院系名称硕博学位
重点学科
电机与电器学科于1999年获得第五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于2004年成为第六批河南省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于2005年增补为第六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学校省级重点学科的数量达到四个;在2008年第七批河南省重点学科的评审中,学校积极组织协调、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成功申报机械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四个一级学科(涵盖十二个二级学科)和电机与电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应用化学、材料学、化学工艺、发酵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设计艺术学、企业管理十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在建设省级重点学科的同时,学校还扶持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了社会学、应用数学、物理电子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四个校级重点学科
硕士点和重点学科表
硕士点一级硕士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十个)二级硕士点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生物化工、发酵工程(九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艺术硕士(河南省2个之一)、MBA、工程硕士(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技术、物流工程、工业设计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控制工程、材料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工程、项目管理、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十四个)目录外硕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科学与工程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法治、国际商务英语(四个)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资助一级学科(两个):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方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一级重点学科(十三个):电气工程、机械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二级重点学科(三个):社会学、凝聚态物理、环境工程校级应用数学、物理电子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四个):工业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六个,在省高校排名第二):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工程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级特色专业(十四个):工业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艺术设计、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应用化学、市场营销、朝鲜语(韩语)
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三个):热能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六个):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市场营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社会工作。
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地址_郑州轻工业学院 -教学资源
郑州轻工业学院校园环境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专职教师1016人,其中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省级特聘教授岗位八个,省级特聘
教授8人,教授150人,副教授29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28人,硕士学位的59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一个,河南省科技创新
团队七个,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五个,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两个,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五个;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
人、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等高层次教学科研人才100余人。
教学团队
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六个、总数在全省高校排名第五):烟草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电器控制技术教学团队、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团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两个):河南省高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2012年)、河南省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2013年)
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五个):郑州市数字化制造与轻工装备研究团队、郑州市制冷设备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团队、郑州市表面活性剂合成与应用研究团队、郑州市应急管理信息技术科技创新团队、郑州市功能性多糖科技创新团队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一个):多尺度复合功能材料(方少明)
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七个):
河南省多尺度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团队(方少明,2008年)
河南省电器智能控制中的信息处理与算法研究团队(崔光照,2008年)
河南省中式卷烟减害增香关键技术研究团队(毛多斌,2009年)
河南省数字化制造与轻工装备研究团队(罗国富,2010年)
河南省应急管理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团队(甘勇,2010年)
河南省制冷与低温设备节能技术创新型科技团队(吕彦力,2012年)
河南省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王新杰,2013年)
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地址_郑州轻工业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
研究机构创新团队
序号科研成果
截止到2013年,学校共有近450余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或结项验收;共获各类科研成果奖励400余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发展研究奖等省部级奖励77项;围绕学校电机电器研究生实验室电机电器研究生实验室重点学科及特色学科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共出版著作500余部;发表论文6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900余篇。特别是SCI、EI、ISTP3大索引收录的论文数量显著增加,共收录1000余篇次,授权专利20余项。学校与郑州、许昌、洛阳、南阳、焦作等地方政府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红塔集团、红云红河集团、许继集团、宇通客车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化工、烟草、食品、机械、工业控制等一批具有学校轻工特色的科技服务领域。在推动产学研结合,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学校充分利用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先后承担横向科技开发项目近400项,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
学术
学术期刊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地址_郑州轻工业学院 -合作交流
交流
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于2002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项目学生,现已有4届毕业生和6届动态连接到英国龙比亚大学学习的学生。
2013年12月12日,印度RVS教育集团常务董事、巴拉蒂尔大学RVS文理学院执行校长K.SenthilGanesh一行对学校进行了友好访问。 学校与印度巴拉蒂尔大学RVS文理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同年,郑州轻工业学院和英国皇家农业大学签订的友好合作协议,两校间3+1+1学士、硕士研究生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合作
郑州轻工业学院校园环境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学院发起并成立了河南省职业教育工艺美术职教集团和轻工职教集团,加强产学合作,探索产学紧密结合的办学模式,在半工半读、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轻工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厅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地址_郑州轻工业学院 -现任领导
职务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地址_郑州轻工业学院 -荣誉奖项
截止到2013年,学校获得“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10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高校综合实力20强”等荣誉称号,入选“2012年度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轻工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佳职业院 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厅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高校‘五好’党组织”、“全国高校军训先进单位”、“郑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两度被评为“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
2012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所评高校有600所本科院校,我学校在该榜的排名为271位,位列河南高校第8位。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一般大学排行榜被评高校有610所本科院校,我校位列河南高校排名第7位。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武书连)的被评高校达705所本科院校,学校在该榜排名中位列河南高校第9位。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第291位,此次学校在该榜排名中位列河南高校第8位。
四 : 泽州县:泽州县-概况,泽州县-历史沿革
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为三晋大地通向中原的要冲,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县域环绕晋城市城区。总面积2023平方千米。总人口50万人(2004年)。州县是中国人类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源远流长。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煤铁之乡”美誉。先后荣获“中国文化工作先进县”、“中国科技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中国泽州_泽州县 -概况
丹河特大桥泽州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为三晋大地通向中原的要冲,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镇”。这是一块积淀着千古文明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厚土,在这里秀丽而雄浑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把山川秀美的泽州装点的婀娜多姿。
泽州县境东北与陵川县为邻;南和东南与河南省的辉县、修武、博爱、沁阳、济源等市、县交界;西与阳城县毗连;西北与沁水县相邻;北与高平市接壤;晋城市城区居县境之中央。地理坐标为北纬35o12ˊ一35o42ˊ,东经112o31ˊ,一113o14ˊ,南北长约58.85公里,东西宽约62.75公里,总面积为2023平方公里,约占山西省总面积的1.2%,占晋城市总面积的21.3%。泽州北依上党、南邻中原、东眺冀鲁,西望洛阳,自古以来即为三晋通向中原大地的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泽州_泽州县 -历史沿革
泽州县审计局高都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人类就在此定居。是隋代著名高僧慧远、天文学家刘羲叟、诸宫调发明者孔三传、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卜、明代大臣张昺、中将王继堂、著名深海潜水员刘开周等著名人物的故里。相传大禹曾经治水于此(今晋城市郊东北有龙门峡,丹水从中流出,传为禹迹)。
陶唐时期,尧分天下为九州,为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
舜建虞朝,舜帝继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左传》云:分冀东丹山为并,东北医无闾为营夏代,十二州复合为九州,此属冀州。《禹贡锥指》曰:夏符合于冀州,与尧时同。
夏末,商汤讨伐夏桀,夏桀居住在天门,后迁于垂都(天门即本境著名关隘天井关,垂都即今本境高都镇,以产垂棘之壁而著称)。
殷商,祖乙定都于耿城(今河津),属畿内地。周武王三十三年,封庶弟于原,古史曰:文之昭有原。周襄王十三年,晋侯围原,原国降,迁原伯贯于翼,以赵衰为原大夫。
春秋时期,为晋国高都邑,赵、魏、韩三家置晋静公于晋国端氏邑(今晋城市沁水端氏镇),后又迁晋静公于高都邑祭祀,而后三家分晋。
战国时期,初属魏国,后属韩国、赵国,本境均为高都邑。周烈王二十年,楚国围困雍氏,韩国徵甲粟到东周,苏代说韩以高都城予东周。
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36郡,属上党郡高都县。
汉代分属上党、河内二郡。
曹魏时期,本境俱为曹魏所有,分属上党郡、河内郡。
东晋太元中年(386年),五胡乱华,西燕慕容永称帝,割上党、平阳、河内三郡,置建兴郡,郡治阳阿城,本境属建兴郡。
北魏永安二年,改建兴郡为建州,属建州高都郡,治高都城,为州治。
北齐,仍属建州高都郡,为州治
北周,废州制为郡制,属高平郡,为郡治丹川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制复为州制,建州改为泽州,仍为丹川县,为泽州州治。
隋大业三年,复州制为郡制,改泽州为长平郡,本境为长平郡高都县。
隋义宁二年,复改为泽州丹川县。
唐武德元年,分置盖州、建州、泽州三州,本境分属建州、盖州,均为州治。
唐贞观元年,盖、建、泽三州复并为泽州,本境为泽州晋城。
唐天宝二年,泽州改称高平郡,属高平郡,乾元初年复称泽州,属泽州,均为郡治和州治。
唐天佑二年,属泽州,为州治丹川县,隶属河东道,后改隶昭仪节度使、昭仪军、河阳节度使等。
五代时期,属泽州,仍为州治,先后隶后梁、后晋、后唐、后周各朝。
后唐元年,复称泽州晋城,宋、金、元、明历代因之。
宋代,属泽州,隶河东路。
金天会六年,泽州改南泽州,属南泽州,隶河东南路。
金天德元年,复属泽州,仍隶河东南路。
金元光二年,泽州升忠昌军,属忠昌军节度使。
元代,仍属泽州,隶属平阳路、晋宁路。
明洪武九年,属泽州(直隶州),州治晋城省入泽州,本境即为州治,直隶山西布政使司。
清雍正六年,属泽州府,设本境为泽州府所辖凤台县,为泽州府府治。
民国二年,撤销泽州府,府治凤台复称晋城,泽州府所辖五县均隶属于冀宁道,民国十七年,冀宁道撤销,直隶于山西省。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于晋冀鲁豫边区,成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分设晋(城)沁(阳)、晋(城)东、晋(城)北三县,分别隶属于太岳四专、太行八专抗日革命根据地领导。
1945年4月28日,全境解放,恢复建制。
1948年10月,析晋城城关区兼置晋城市,1949年8月撤销。
1958年,划归晋东南专区领导,1958年3月,高平、陵川两县并入,1958年7月陵川县分设,1961年5月高平县分设。1971年,划归晋东南地区领导。[2]
1983年9月,为晋城市郊区,仍归晋东南地区领导。
1985年5月,为晋城市郊区,由晋城市领导。
1996年8月,郊区改称泽州县,由晋城市领导,辖区不变。
中国泽州_泽州县 -行政区划
泽州县现辖十七个乡镇,即巴公、大阳、高都、金村、南村、犁川、晋庙铺、周村、大东沟、下村、北义城、柳口、山河、大箕十四个镇和南岭、川底、李寨三个乡,63三个村民委员会。
县人民政府驻南村镇。邮编:048012。代码:140525。区号:0356。拼音:Zezhou Xian。2001年底,泽州县辖十四个镇、三个乡,63九个行政村,120四个自然村,269五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3.9万户,其中农户12.6万户;总人口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5万人。
中国泽州_泽州县 -地理地貌
玉皇庙泽州县地处太行山南端,东与陵川县相连,西与阳城、沁水县衔接,北与高平市毗邻,南与河南省济源、博爱、沁阳等县市交界,县域环绕晋城市城区。晋城市城区居县境之中央。地理坐标为北纬35o12ˊ一35o42ˊ,东经112o31ˊ,一113o14ˊ,南北长约58.85公里,东西宽约62.75公里,县域东西宽62.75公里,南北长58.85公里,总面积2023平方公里。
泽州县东、西、南三面环山,山岭陡峻,倾向中央,北中部为丘陵地带。地貌呈黄土高原和褶皱山板相间分布,具有山地、丘陵、平川区等多种地貌类型,构成了北高南低波浪式的地貌景观。山地地貌分布于本县东南部的高山地带,境内起伏大,相对高差一般为800米左右,面积197.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0.8%。本区以急剧的升降结构作用为主,伴之以流水侵蚀及风化剥蚀作用,山体主要由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及变质岩组成。多为直立陡峭的单面山及高度不等的突起山峰。尖棱的山脊,重迭的岗峦,陡缓不均的山面和狭窄的山谷。丘陵地貌分布于大阳、东沟、下村、川底、周村、北义城、水东、金村、高都等乡镇。相对高差一般为200米左右,面积100.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0.9%。本区的石灰石、沙质岩、沙岩全为黄土、红土、红黄土覆盖,在长期的风化剥蚀及流水侵蚀作用下,下切强烈、沟底狭窄,多呈V形,由于侵刨基准面不断下降,加之覆盖深厚的黄土,抗蚀能力差,大部分被冲刷沟分割成狭长的梁地。山梁呈波浪式,山坡为阶梯状,自山梁和山坡继续覆盖厚薄不一的堆积物,有较规则的排列。登高斜望,黄土丘陵呈波浪起伏、沟谷纵横之状。平川区地貌分布于南村、巴公等乡镇。相对高差一般只有50米左右,面积2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8.3%。本区地势平坦开阔,有垄岗起伏的微域变化,为河流近代洪水淤积物,上细下粗呈二元结构。土层主要为较厚的更新统黄土堆积,其厚度为5-15米,下层为砾石层。境内山地、丘陵、平川面积之比为6:3:1。最高点为西北部的吾圣山主峰,海拔1346.6米,最低点为丹河出口处的三姑泉,海拔296米,相对高差为1050.6米。平均海拔在650--1000米之间。境内山岭纵横,北疏南密,均属太行山脉。海拔1100米以上的山有吾圣山、香山、大圪垴山、伊侯山、大尖山、方山、岳城山、晋普山、圣王山等。
本县境内河流纵横,主要河系干流流向多由北向南,其支流流向多为由西向东,境内河流分为黄河及海河2大水系,其中海河水系所占面积很小,黄河水系在本县又分为沁河和丹河2大流域。沁河的主要支流有长河、白水河、犁川河、龙湾河、范河;丹河的主要支流有东丹河、东大河、巴公河等。主要泉涌有三姑泉、白洋泉、郭壁泉、延河泉、赵良泉、黑水泉等。河流的主要特点是,河流众多,但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故形成雨季排洪,旱季断水。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814亿立方米,属相对富水区。因大量水源分布于高山区,山高水低,开发利用较为困难。
中国泽州_泽州县 -气候特征
泽州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一般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全县年平均气温10℃-11℃,气温总的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盆地由平地向山区递减。全县多年无霜期192.6天,最多为226天,最少为138天。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地方,无霜期平均只有160-170天左右,比盆地少30天左右。1956年以来的气象资料表明,全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8.3毫米。最高的1956年,降水量为1010.4毫米;最低的1965年,降水量仅有295.9毫米;高低相差714.5毫米。年际间降水量的相对变率较大。降水量的区域分布总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山区多于平川、丘陵;南部和东南部山区大于北中部地区。降水量主要分布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
中国泽州_泽州县 -自然资源
花炮有限公司泽州县物华天宝,自然资源丰富,地下乌金遍布,是中国煤炭生产的主要产区之一。雄厚的矿产资源,使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305.8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1.64万亩,占总面积的29.96%,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90%以上;在总耕地面积中,21.11%为平地,9.45%为沟坝地,56.65%为梯田,12.78%为山直坡地。园地有2.15万亩,占总面积的0.7%,其中3亩以上的成片果园面积为2.06万亩,占园地面积的95.81%,主要有山楂、苹果、梨、葡萄等。桑园面积为826亩,占园地面积的3.85%。
矿产资源
泽州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以煤为主,依次有铁矿、硫铁矿、铝土矿、白云岩、石灰岩、水晶、萤石及铅锌矿等。境内含煤面积528.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13%。探明储量480503.1万吨,表外储量7845.8万吨,除国统区外,泽州县保有储量124645.8万吨;铁矿探明储量2575.15万吨,其中上表储量879.4万吨,远景储量2500万吨;硫铁矿探明储量1324.6万吨,其中上表储量963.9万吨;含锰铁矿探明储量615万吨,其中上表储量473万吨;水泥灰岩6805万吨;铝土探刃储量264.48万吨,远景储量315.05万吨。
煤炭资源
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部的巴公、北义城、高都及西部与南部的大阳、东沟、金村、南村一带。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共含煤8-17层,总厚宽9.18-14.23米,其中山西组3号、太原组9号及15号为主要可采煤层,为单一的无烟煤种,变质程度由北向南增高,晋普山一带变质程度最高。洗煤挥发分达4.47-6.2%。煤质及煤质特征为:山西组3号煤层,厚度最小5米,最大6.44米,平均5.97米,至太原组9号的层间距为53米,夹石层为5层,性能稳定。原煤灰分为14.26%,精懈发分为6.82%,原煤含硫0.4%,发热量为839一大卡/公斤。属无烟煤。太原组9号,厚度最小0.5米,最大2.9米,平均1.55米,夹石层为3层,性能较稳定。原煤水分为19.01%,精煤挥发分为3.18%,原煤含硫为6.92%,发热量为836八大卡松斤。太原组15号煤,厚度为0.95--5.50米,平均2.16米,与3号煤层的层间距为35米。夹石层为3层,性能较稳定。原煤灰分为18.51%,精煤挥发分为6.60%,原煤灰分为3.38%,发热量为833五大卡/公斤。3种煤均为无烟煤。三个煤层比较,3号煤煤层厚,含硫量低,原煤灰分低;15号煤层厚度中等,为富硫及高硫煤,俗称臭煤;9号煤层较薄,含硫量略低于15号煤,原煤灰分最高。开采技术条件,奥陶系为主要含水层,以晋长断裂为界,向南向北运移,水位标高640米,向三姑泉与郭壁泉排泄。其它基岩含水层富水性较弱,第四系冲击层含较丰富的潜水,开采3号煤层的生产矿井,含水系数0.46-0.63立方米/吨煤。现有生产矿井,大多开采3号煤层。顶板管理较易,但也有个别井因顶压大而出现片帮现象,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12--2.64立方米/吨煤.日。晋普山一带为19.43立方米/吨煤.日,属高沼气井,境内很少发现煤自燃现象,属无爆炸性煤层。
铁矿资源
泽州县境内之铁矿,主要分布于高都、郝庄、李寨、关山一带。系沉积矿床。矿体大都产生于奥陶系侵蚀面上。少量夹于粘土页岩中。矿体形态受侵蚀面形态控制,呈大小不等的透镜状、窝状及团块状。厚几十厘米到2-3米,长度几米至几十米不等。矿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褐铁矿,局部为菱铁矿。含铁量20-60%,一般为30- 40%,硫磷、含量低。因矿体规模小而分散,不适合规模开采。已探明储量2575.15万吨,上表储量 879.477吨。境内山西式铁矿埋藏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适宜小规模开采。
含锰菱铁矿资源
境内含锰菱铁矿产于下石盒子组,属河湖相沉积矿床,主要分布于下村--湾里一带。矿床赋存于下石盒子组中上部。上石盒子组中下部亦有菱铁矿薄层,质量欠佳。探明储量615万吨,其中上表储量473万吨。
有色金属资源
铝土矿是泽州有色金属的重要资源。分布于境内南部之追山、晋庙铺、南岭、李寨等地。矿体赋存于本溪组铁铝岩系内。矿体呈透境状,似层状及窝状。A/S值为3-3.5,属中低品位。规模较小,全县D+E+F储量180.86万吨。
化工原料矿产资源
分布于境内神南、大箕、南村、犁川等十九个乡镇,主要产出层位多为浸染状,少数为致密块状。矿石属中低品位Ⅱ-Ⅲ级品。探明储量1324.6万吨,其中上表储量963.9万吨。
可食用野生植物资源
直接供人类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水果类。境内野生果树分为7科16属二十五种。7科是蔷薇科、葡萄科、胡颓子科、榛科、楝科、鼠李科、亮斗科。16属为苹果属、梨属、枸子属、悬钩子属、桃属、杏属、樱桃属、山楂属、葡萄属、蛇葡萄属、沙棘属、胡颓子属、榛属、楝属、枣属、栎属。二十五种是山荆子、杜梨、褐梨、水枸子、毛叶水枸子、灰枸子、西北枸子、茅莓、山桃、毛桃、山杏、毛叶欧李、毛樱桃、甘肃山楂、华北山楂、桑叶葡萄、华北葡萄、掌裂草葡萄、沙棘、木通、牛奶子、榛、楝树、酸枣、槲树。此外还有软枣、羊桃叶、山金针、山木瓜等。这些资源主要分布于山丘地区。其中杜梨零星分布有0.45万株,褐梨0.15万株,山荆子0.40万株,各种枸子有25万余株,茅莓2万株,山桃和毛桃约有1.2万株,山楂约0.4万株,毛叶欧李约8.5万株,野生葡萄约5万株,毛樱桃约 0.02万株,牛奶子约10万株。作为饲料、料米、蜜源的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黄花、荆花、野苜蓿、野豌豆、马榴、无芒雀麦、灰菜、莲子菜、苦苦菜、牵牛花、刺角菜、野蘑菇等,数量较多,分布较广。
野生动物资源
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爬行类、水生类、鸟类和兽类等,约100余种。爬行类主要蛇、蟒、大壁虎等;两栖动物主要蛙、蟾;鸟类主要有山鸡、灰鸽、喜鹊、麻雀、山雀、乌鸦、红嘴鸦、山鹰、黄莺、黄鹂、啄木鸟、大雁、小燕子、水鸟、杜鹃、斑鸠、猫头鹰、含唪鸟、布谷鸟、鹌等;兽类动物主要有狼、豹、獾、狐、猴、野猪、野兔、山羊、黄鼠狼、山猫、松鼠、刺猥、山鹿、麝等。按经济用途分类:珍贵稀有动物,主要有猕猴和麝,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猕猴分布于境内南部与河南省接界的深山里,麝也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区,数量很少。皮毛动物,主要有黄鼠狼、狐狸、豹、野兔、蛇,分布在山丘地区。其中豹数量很少。肉用动物,主要有獾、野兔、山羊、野鸽、野鸡等,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药用动物,主要有蟾蜍、山鹿、麝、豹、山羊、麻雀、蛇、大壁虎、含沔鸟等。其中大壁虎属国家3类保护动物,豹属珍贵药用动物。羽用动物,主要有野鸡和野鸭类以及鹰雕类,广泛分布于山丘地区。有益于农业生产的动物,主要有青蛙、蟾蜍、蝙蝠、喜鹊、猫头鹰、小燕子、啄木鸟等。有害动物,主要有狼、田鼠、野猪、黄鼠狼、獾、野兔、狐狸等。
水资源
泽州县境内天然水资源总量由本区水资源量、过境水资源量和过界客水资源量三部分组成,总量为17.58亿立方米。本区水资源量是指在本区范围内由于降雨人渗补给所形成的天然地表、地下径流量。通过计算求得,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27亿立方米(保证率95%时为2.43亿立方米,75%时为1.86亿立方米,50%时为1.44亿产立方米)。其中地表洪水为0.79亿立方米,地下水源1.943立方米。入境水资源量是指区界外由于降水补给形成流经本区的天然、地表、地下径流量。境内多年平均由上游的高平、陵川入境的水量为 2.25亿立方米(保证率95%时为1.977亿立方米, 75%时为1.509亿立方米,50%时为1.16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洪水0.589亿立方米,地下水为 1.66亿立方米。过界客水主要指沁河从本区的西南边境流过的水量,其天然河川径流量为12.61亿立方米。按水资源分类划分:境内天然水资源总量为4.974亿立方米(不包括过界客水)。其中地表水资源为为1.38亿立方米,地下水3.594亿立方米。境内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由于漏水地层多,造成地表洪水少,地表洪水仅占全县水资源总量的 7.8%,而地下水却占到水资源总量的20.89%;水资源分布与工农业生产需求不协调。东南部山区工农业生产需水量少,而年降雨一般比中北部地区多100毫米左右,许多地方又地处河流下游,泉水出露较多,流量大,水资源较为丰富;工农业比较集中的中北部和丹河上游地区需水量多,但年均降雨量和清水流量较少,水资源相对比较贫乏;蓄水工程造价高,成本大;降雨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又分布不均,丰水年和旱年往往连续发生(一般丰水年连续3-4年,干旱年连续2-4年);地下水资源的 60%是埋藏于地面400米以下的深水层,打井费用高,提水成本较大;流量在0.1立方米/秒以上泉水大都分在东南山区,出露标高为300-500米,因远离工农业密集区,开发利用困难。由于水资源总量的70%分布于东南山区,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7.584亿立方米,但经测量计算,全县天然水资源可利用总量P:75,时为1.37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洪水可利用为0.307亿立方米,可利用地表清水为0.30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0.76亿立方米,其中浅中层水为0.231亿立方米,深层水为0.439亿立方米。
中国泽州_泽州县 -交通运输
泽州县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境内的铁路有太焦线和侯月线。国道有二零七国道64公里,省道有陵沁、晋阳、长晋、碗周、晋焦等公路202公里,加上县级公路、县乡公路和专用公路,全县公路通车里程共达2600公里。
基本上实现了乡乡村村通油水泥路。到2004年底,全县各种机动车辆达到6127辆 , 客运量566万人 , 旅客周转量达到 23113 万人公里,货运量 1524万吨 , 货运周转量达到 68339 万吨公里。
中国泽州_泽州县 -经济建设
泽州县交通局改革开放以来,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泽州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1997年成为山西省首批小康县。2000年以来,泽州县委、县政府立足泽州县情,以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建设宽裕型小康为目标,在认真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事关泽州可持续发展的“三三三”发展战略,即:抓好“三业经济’’(绿色农业、生态工业、新兴产业);启动“三创动力”(机制创活、环境创优、党建创新);实现“三县目标”(宽裕型小康县、中西部经济强县、中国一流文明县)。
全县紧扣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两条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开放活县、城镇立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5大战略,先后争取上级资金3.42亿元,引进外来资金5.4亿元,融通银行资金12.76亿元,自筹建设资金22.24亿元(累计各类资金43.82万元)。通过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到2004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7.5亿元,财政总收入连破4亿、5亿元大关,完成5.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48元。三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创建县以来新高.县域经济综合实力2003年位居山西省第二,2004年跨入中国中部地区百强县行列,排第90位。
绿色农业
借鉴陕西杨凌经验,规划建设了泽州“小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卧龙山、霍秀、水北等十二个功能比较齐全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已初具雏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培育了晋大奶业,另一面方便食品、绿源甜糯玉米,瑞和油脂、种子公司、畅鑫面粉等一批初具规模的龙头企业,初步建成了优质小麦,优质玉米、优质小杂粮等6大特色生产基地,花卉、中药材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成功培育了“泽优一号”、“晋麦76号”优质专用小麦和“泽玉二号”粮饲兼用高产玉米新品种,填补了晋城市空白。卧龙山、丰青源园区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上亿元,组织实施了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旱作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等重点工程,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先后成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县、山西省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和晋城市蔬菜生产基地县。
生态工业
按照“扩大规模、延伸链条、提高档次、增加,效益、控制污染”的方针,共实施调产项目38项,其中投资在亿元以上的5项,千万元以上的20项,加快了传统产业上档升级。煤炭业,关闭小煤矿106座,建成150万吨矿井1座、30万吨矿井3座,新建洗煤、型煤企业十二个,2004年煤炭产量达到1151万吨。特别是王坡煤矿与天地科技股份公司、中国煤炭科学院联合组建了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成为本地企业与上市公司、科研院所联合发展的成功典范。冶炼业,取缔了小冶炼、小铸造企业55四个,建成179立方高炉6座、318立方高炉2座,优质生铁产量达150万吨。铸造业,近两年建成中高档球墨铸造生产线100余条,形成了以晨晖铸管、金工铸业、惠远散热器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中高档铸件占铸件总产量的40%。在延长产业链条方面,依托煤、铁资源优势,引进了福建福盛公司100万吨轧钢项目,新上了太昌印刷机械公司300台铣床、康达日产2000吨水泥熟料、高都电厂2X13.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到2007年,全县经济将实现“1511”产业目标,主要产品产量达到一个千万(1000万吨煤炭)、5个百万(150万吨生铁、100万吨中高档铸件、100万吨钢材、100万吨建材、日发电150万千瓦)生产规模,产值达到120亿,税收超10亿元。
新兴产业
在抓好传统产业上档升级的同时,泽州着眼长远,积极发展市场前景好、发展空间大、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新上了思科高岭土、强华万吨铝硅钛、天九制药、坤达磁材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思科5万吨高岭土项目,通过技术创新,产品达到了国内同行业最好水平,销往沈阳、青岛、广东等地,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已跻身中国煅烧高岭土企业三强之列。天九制药扩建项目已基本完成,即将试生产。坤达磁材万吨四氧化三锰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进入试运行阶段。钢岭地稀土合金、泽远烧烤炭等产品已进入美国、韩国和欧洲等市场。安华牌门锁、晋铸牌铸管、增威牌水泥成为山西省名牌产品。同时,依托境内丰富的自然景观、厚重的历史人文景观和独具特色的小康村优势,先后举办了三届“泽州金秋小康旅游月”活动,推出了“山(珏山)、水(山里泉)、湾(中国第一湾)”和“小康特色游”
中国泽州_泽州县 -社会事业
南村镇南村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以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为载体,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0年以来,累计投入科技三项费用1200余万元,争取市以上科技资金近2000万元,实施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50余项。成立了山西泽州铸造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金工铸业获中国铸造协会“铸件展品金奖”,14家企业通过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15家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荣获中国质量兴市先进县称号。累计引进各类技术和管理人才300余名,初步形成了引进、培养、培训三位一体的人才机制。
农村教育
200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3亿多元,改造中小学危房8.3万平方米,新改扩建校舍12万平方米,兴办寄宿制小学86所。整合教育资源,全县中小学校由829所合并为762所,成为山西省“两基”成果巩固先进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全县高中发展到7所。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李寨中学先后被团中央列为“中国中学生绿色证书与实践教育活动试点学校”和“中国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学校”。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作为山西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2003年在山西省率先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乙数达37.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83%,除常年在外务工人口外,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两年来,共为患病农民报销住院费用508万元,试点工作走在了山西省前列。
此外,新建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进入等级医院行列,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成为山西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县和山西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县。
农村文化建设
县委、县政府把农村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依托民间深厚的文化底蕴,连续开展了“科技教育年”、“文化卫生年”等主题年活动,加强“文化大院”、“特色文化户”以及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影剧院等文化阵地建设,挖掘泽州鼓书和八音会等传统民间文化,涌现出了下村镇、南村镇等一批文化先进乡镇和特色文化村,《泽州欢歌》夺得“山西省首届民间吹打乐大赛”头奖。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特色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省级文明小城镇三个、市级两个,2004年新创省级文明单位6家、市级12家。
中国泽州_泽州县 -人民生活
青莲寺农民增收
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农民增收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山西省率先推行了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农民人均减负达61.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2975元,增加到3848元。2004年,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一是加大减免补贴力度,减免农业税232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500万元、良种补贴79万元、农机具补贴20万元。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全年县财政直接用于“三农”的支出达2898万元,同比增长36.6%。发放农户小额贷款和联保贷款2。8亿元。三是加大农民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共培训农民10万余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5万人。目前,全县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8.23万人,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6.7%。
基础设施
先后组织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饮水解困,村村通水泥(油)路、县城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9955万元,实施了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投资3733万元,实施了农村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37六个自然村、11.81万农村人口的吃水困难。投资3.2亿元,实施了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新建乡村公路1500余公里,93%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泥(油)路,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农村公路建设优秀县。为改变有县无城的现状,先后投资近3亿元,完成了县城建设总体规划以及总体规划模型,兴建了凤城居民小区和可容纳1万余名学生的四方教育城,建成了凤城北路、凤城南路、南环西街、鑫达大街、凤城桥等县城主干通道。
生态环境
2000年以来,全县先后投资1500余万元,实施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太行山绿化、通道绿化、小康乡村生态园林化等一批生态建设工程,植树立320万株,造林21.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9年的23.6%提高到2004年的26.7%,提高了3.一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在不断健全和完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又先后启动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截止2004年年底,全县100%的企业、70%的事业单位参加了失业保险,参保职工达到11530人;1947名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56%,6399名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3656名农民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8.2%;1.6万名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厂矿企业职工加入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80%;19六个企业、14687名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2408名职工参加了生育保险。1999年开始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年来共为16283名贫困农民发放低保金334.7万元,为24000名老、弱、病、残等农村弱势群体发放社会救济金110万元。2001年开始实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止2004年底,共为10576名城镇贫困人口发放低保金619.5万元。
小康建设
1997年成为山西省首批小康县,2000年全县整体达小康。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山西省10个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之一。结合泽州实际,制定了《泽州县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建设规划》,确定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3步走的奋斗目标,即:2005年基本达宽裕,2010年实现全面小康,2020年率先在山西省基本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到2004年底,全县已有三个乡镇、1二十四个行政村跨入宽裕型小康行列。
中国泽州_泽州县 -党的建设
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按照“3个代表”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1步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创新“三级联创”活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1步加强,特别是在农村广泛开展“民主日”活动,普遍推行党支部“两推一选”、村务公开、村帐乡管三项制度,村级组织建设进1步规范。探索建立“首位重奖、末位淘汰”的激励机制,干部的进取精神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坚持标本兼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不断引向深入。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性地实施正面教育“5个一”工程,受到了省、市委的充分肯定,广大党员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作风有了明显转变,成为了群众满意工程。
中国泽州_泽州县 -旅游发展
碧落寺位于泽州县巴公镇南连氏村泽州县的旅游景点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县内旅游景点有20余处,古凤台“4大景观”有三处在泽州县境内,具有旅游价值和开发前景的自然景观珏山、丹河、晋普山、娲皇窟、丹河龙门、莲花洞、五龙宫、天井关、三姑泉、拴驴泉等十多处。属于人文景观的有金川的崇寿寺,南村镇冶底村岱庙、府城关帝庙、周村东岳庙、陟椒三教堂等文物古迹,另现在开发、创造、建造起来丹河大桥拴驴泉水电站、东四义人造湖、巴公镇农民公园等旅游景点。纵观全县旅游现状,泽州县的旅游业正处在资源认识和景点开发阶段。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珏山风景旅游区”为龙头的一区五线旅游新格局。
中国泽州_泽州县 -本县荣誉
先后荣获“中国文化工作先进县”、“中国科技工作先进县”,“中国创建文明城镇工作先进县”、“中国质量兴市先进县”、“中国绿化先进县”、“中国电气化建设先进县”、“山西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山西省饮水解困红旗县”、“山西省小康建设十强县”、“山西省农民增收先进县”,“山西省民营经济十强县”等荣誉,成为山西省首家“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中国泽州_泽州县 -地方特产
泽州甜柿泽州甜柿
泽州甜柿喜温暖,适生区主要为阳城、泽州、沁水、高平、陵川等地海拔1100米以下的丘陵区和土石山区,多长于山麓。
甜柿在晋城市栽培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为传统土特浆果类果品。据清同治年间《阳城县志》记载:“县旧无柿,明万历中,知县新郑王良臣悯其地瘠寡产,人少物利,乃自其乡携种至,使户植之。初以烦苦,后嫁接成林,取材落实,民悉受其利。”
泽州甜柿含糖高,品质佳。暑黄柿、造柿,早熟迎节,果肉橙黄,质地紧密,纤维少,味甜汁多无核。熟柿质如果浆,味如蜜糖,是秋季滋补佳品。柿叶可制茶,有消暑、降压、减肥之功。柿叶所含维生素C很高,比被称为维生素宝库的柠檬的维生素C还高一倍。
柿子具有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柿子脾胃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咳止血之功”。现代医学认为:柿子有清热润肠、降压之功效,对痔疮出血、便秘有一定疗效。
泽州红山楂泽州红山楂
泽州红山楂是中国山楂之精品,味酸中带甜,个大,被称为“山楂王”。
据化验分析,泽州红山楂含碳水化合物22%,蛋白质0.7%,脂肪0.2%磷,0.025%,铁0.0021%,钙0.085%。铁和钙含量居水果之首。总糖量10.15%,含酸量4.93%,总黄酮含量0.44%,含维生素C91.3mg/100g,,比苹果高17倍。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红萝卜素、核黄素C、维生素B2,尼克酸等营养成份。药用可配制成4九种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散淤、化痰、提神、止血、醒脑、消食开胃、降低血压之功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明显疗效。近年研究,泽州红山楂内含抗癌元素牡荆素较高。其叶能提取“山楂黄酮”,是安神类药品主要水成份。
巴公大葱
产于巴公镇,体大味浓,崩花多,耐贮存。以其粗壮又称扁担葱。肉厚心实,结构严密,收藏一冬一春,除表层干外,里面不烂,不干、不减味。
本文标题:郑州历史沿革-杭州学军中学:杭州学军中学-历史沿革,杭州学军中学-学校概况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