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答案-《论厄运》教案

发布时间:2017-09-02 所属栏目:语文教案

一 : 《论厄运》教案

一、导语设计
人生在世与逆境总是相伴而行。顺境,人之所求,却未必有求必应,逆境,人之所畏,却往往不期而遇。那么,我们该怎样面对人生的逆境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论厄运》,看看培根会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走近作者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哲学史上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和哲学家。《培根论人生》是他文学上的代表作,问世400余年,几乎被翻译成成人类所有语言。文章见解深刻独到,分析周密严谨,文风老辣锐利,体现了他“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开创了英国散文的传统,影响极大。他在《沉思录》中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个著名论断。
三、解题:厄运:即中国所说的逆境。
四、《论厄运》
1、齐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层:(开头——“横渡波涛翻滚的生活之海”),引用名言与神话指出“战胜厄运令人惊叹”,对厄运无所畏惧的人才是 “真正的伟人”。
   第二层:(“幸福所需要的美德”——“比对所罗门财富的刻画要更动人”),用《圣经》、圣诗指出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
   第三层:(“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结尾),用比喻与对比说明厄运中孕育着希望,更能显示出我们最美好的品格。
2、思考:用一句话概括培根的观点。 我们要以坚忍的品德战胜厄运。
3、速读,划出《论厄运》中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名言警句。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难能可贵。”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示的。”
“一切幸运都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绝非没有希望。”
“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4、谈谈你的理解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伟人:他无所畏惧而成就了自己的伟业;
凡人:他也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厄运。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难能可贵。
坚忍,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是一种开阔的胸襟;是一种成熟的潇洒,是一种淡定的从容;是一种悲天悯人的宽容和理解,是一种饱经沧桑的充实与自信;是一种大浪淘沙后透明清澈,是一种惊涛骇浪后的风平浪静。坚忍,不是苟且偷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一种勇敢面对厄运的精神。
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从这图象中去汲取启示吧。
明丽的花朵:人的奋斗与抗争;
暗淡的背景:人生中的厄运。
5、本文观点:
本文论述了厄运的作用和价值,认为战胜厄运是“超越自然的奇迹”,赞颂与厄运搏斗磨砺出的坚忍的美德,并指出“这种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出来”。
6、这篇课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 引用、举例、对比、比喻
五、扩展延伸

本文地址: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尼采《偶像的黄昏》
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琼森《确实可靠》
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阿霍蒂诺
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
——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克伦理学》  
 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j•雷《英国谚语》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贺拉斯《歌集》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最好是通过别人的厄运而不是通过你自己的厄运来学得聪明。——《伊索寓言》
与图国艰,以度厄运。――扬雄《元后诔》 厄,困也。――《苍颉篇》
厄难,勤苦之事也。――《诗•谷风》笺   能济其厄涣。――《易•解注》
仲尼厄而作《春秋》。――司马迁《报任安书》
六、思考:你又是如何看待“顺境”与“逆境”的?
七、课堂小结
在人生道路上,顺境和逆境总是交替出现的。因此,一个人的成才环境总是有利有弊。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在逆境中磨炼自己,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皇天不负苦心人。积极与逆境作斗争,并善于抓住顺境这一点,在顺境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努力成才。让自己在这难得地机遇里快速的成长发展。促使自己在学习上不断进步。
谁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航程是一帆风顺的,谁都不想受到命运的愚弄。然而,良好的愿望并不能代替现实,身处逆境之中不要因为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或喜或忧。正所谓得何足喜,失何足忧。因为生命不可避免遭逢低谷,但生命又是顽强的,往往当人们为之哀伤叹息时它又话焕发出新的活力 。 所以我们要一次又一次的在失败中学会战胜自己,战胜脆弱,学会坚强地去面对人生中的暴风雨。学习如是,工作如是。在失败面前勇敢地站起,你便成功了一半。当你在踏上人生征途时,路就会在你脚下延伸,只要你继续在一望无边的大海上扬帆,风便会从你的四面八方吹来……

文章地址:

二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案

一、读题导入,介绍《国榷》: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生齐读课题)
这是什么样的信念?再读课题,读出坚定。
2谁有如此坚定的信念?谈迁的信念是什么?
3、教师介绍:(出示图片)这是流传千古的明史巨著――《国榷》。关于它,课文第三自然段是这样介绍的。
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谁能读出新《国榷》的价值。)
二、一用“新《国榷》句”,扣“原先”,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编史艰难。
1、这是文章中很重要的句子。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发现问题。由“原先”这个词语(显示红色),你想到了什么?
2、原先的那部《国榷》是什么样子的?生读、画,指名读,出示: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这句话中有几组数字(显示红色)。数字是枯燥的,但组合到文章中却有别样的意味。当这些具体的数字跳入你的眼帘,你读懂了什么?你眼前仿佛浮现了什么情景?
(感受到20多年中,谈迁付出了大量的心血。20多年——时间长,6次——反复地查证、修改,内容在不断地充实,50多岁——从30岁的青年写到了老年,500多万——书稿的工程浩大。)
指名读。带着感受,读出有生命的数字。
3、二十多年,几千个日日夜夜,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在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吧。
出示:“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自由读这段话,比较,联系这两句画线的句子,读出了什么呢?
(降坡度,帮助理解:一点是多少?付出的代价?一般人肯定不愿这么做,不值得呀!他为什么心甘情愿呢?谈迁这样风餐露宿,啃干粮喝冷水去抄史料仅仅是只有一次么?不,肯定还有许多许多次。是的,正是这许许多多的一点,20多年,才造就了一部翔实可信的著作。指名读。)
为了详实可信,谈迁历经艰辛。编书难啊,编史书更难,编翔实可信的史书难上加难啊,谈迁克服千难万难,终于完成了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是可想而知,你们为他高兴吗?用你的朗读告诉谈迁先生
齐读,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三、二用“新《国榷》句”,扣“新写”,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人物意志。
1、出示句子: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
这次老师在“新写”上加了色,由这个词语,你又想到什么问题呢?
2、讨论:为什么要新写?(请你默读课文第二小节,寻找答案)
3、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是偷走了什么?
4、是啊,天有不测风云,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痛不欲生、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灾横祸、祸从天降等)。这真是厄运啊!
这样的厄运要给谈迁带来多大的打击呀,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生圈画,指名读,出示句子: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谈迁怎样?他在想些什么?
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难怪当时的谈迁老泪纵横,仰天长叹:“噫,吾力殚矣!”
一个无比坚强老人的,此时此刻也发出这样的长叹,所受的打击可想而知啊,谁能读出谈迁此时的痛苦。
4.“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当生活遇到狂风暴雨时,真的男儿就能显现出不屈不饶的英雄本色。同学们,谈迁垮下去了么?谈迁就此沉沦了么?他是怎么做的?(读)
普通的人,遭受这样的厄运打击后会怎样想?而谈迁又是怎样做的呢?
是什么原因让谈迁很快就挣脱痛苦?
力量的源泉就来自于坚强的信念。让我们读好这句话:他目光坚定,暗下决心:——
从同学们的朗读中,我深深感受到他那坚定不移的信念。为了这个信念,他已经奋斗了20多年,经历了20多年风雨洗礼的信念是更不可能轻易放弃的,他重新回到书桌旁,此时,他肉体上是个体弱多病的老人,而精神意志上呢,他就像什么?
(打不垮的勇士意气风发的青年百折不挠的铁人)
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感受老人背后的坚强(很多人以为……这部史书)
四、三用“新《国榷》句”,扣“更加翔实、精彩”,细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谈迁打不垮的精神。
1、让我们第三次读这个句子,从“更加翔实、精彩”,你想到了什么。
2、师:为了让这部巨著更加翔实、精彩,谈迁是怎么做的?生默读、圈画,师巡视。
出示第四小节,请同学们注意句中的四字词语,你从这些词语中读懂了什么?
①“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这段话中,你注意到哪些四字词语?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谈迁?
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翔实、精彩,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②“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你是怎样理解“终日”的?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翔实、精彩,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③“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一天劳顿下来,已是筋疲力尽,本该好好休息,但谈迁,读——
他为什么要奋笔疾书?他是在和时间赛跑,在和短暂的人生赛跑。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翔实、精彩,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会走过险境,获得胜利。谈迁就是如此,经过几年不懈地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生读新《国榷》句。
3、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出来而名垂青史。
五、升华认识与情感。
1、谈迁成功了,谈迁用自己不幸的经历,精彩的人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出示:在漫长的人生从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师:让我们牢记这句朴素的真理,让他成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同学们,咱们生活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在航行中很可能会遇到大风大浪,甚至会翻船,但只要我们记得,不管我们遇到了什么,请记住: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再次齐读。
作业:
1.搜集诗句或格言作为座右铭来激励自己。
2.调查生活中和谈迁一样有着坚定的信念的人物故事,准备一次故事演讲会。

三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地信念,就会有成功的希望。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运用的数据在表现主题时所起的作用。
   2、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

  一、基础达标
    我能把下面词语读准确
    家境贫寒 一贫如洗 家徒四壁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志向远大
    茶饭不思 夜难安寝 痛不欲生   四处寻访 考察历史 奋笔疾书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不屈不挠   明史巨着 鸿篇巨制 名垂青史
  二、设问导读
   1、本文记叙了__________史学家__________在艰难的困境中______次撰写明史巨着__________的感人故事。在课文中,谈迁所遭受的厄运指的是__________。
   2、细读第1自然段,思考:你从哪句话感受到《国榷》被偷的确是一场厄运?并说说理由。
  三、巩固练习
  (一)
    读课文第2自然段,并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思考:
   1、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很多人以为谈迁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是什么力量让谈迁重新站了起来?
  (二)
    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有感情的读一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______”画出能打动你心灵的词句,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打动自己的原因。
   2、展开想象,完成填空:
     也许,那是一个黄沙漫天的清晨,此时的谈迁正_________;
     也许,那是一个雷雨交加的深夜,此时的谈迁正__________;
     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练习
    积累有关磨难的名言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道
     奇迹多在厄运中出现

四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本篇课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之一是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如“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翔实可信”、“家境贫寒”等等,据统计,本文的四字词语不少于24个。这些四字词语概括性强,包含的信息量大,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读起来也琅琅上口。学生积累这些词语,有利于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促进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益于巩固所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读了课文之后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些词语。
案例描述
师:课文中有许多四个字的词语,你们发现了吗?以小组为单位,先读一读每个自然段的,再用浪线划出每个自然段中的词语且理解他们的意思,然后说说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生进行小组活动。
师参与其中的讨论。
师:找好了吗?老师请各小组来说说自己查找的结果,被请到的同学就站起来说,其他同学可要注意听:他念到的你画下了吗?你画的他是不是也画下了?如果没有其他小组得帮他补充。
生汇报。
第一组
生1:我读第一节。
生2:我们小组划出的词语有“博览群书”、“刻苦好学”、“翔实可信” “家境贫寒”……
生3:经过我们小组的讨论,理解了词语“家境贫寒”,它的意思是家里穷,本文中指谈迁的家中很穷,没钱买书。
生4:正如第二小节所写的“家徒四壁”,他的意思和家境贫寒一样。
生5:我们小组对“翔实可信”这个词语不理解。
师:其他小组有同学理解这个词语吗?
生6:我认为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详细而确实,可以相信。就是指谈迁编写的《国榷》很详细,很真实。
师:理解的不错。请其他小组继续汇报。
        …… ……
案例评析
    合作时, 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老师布置完任务后便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组内,组员间的分工明确,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相应的任务,在汇报时都一一体现了。但是合作时学生只抓住了四字词语,老师忽略了本文的其它词语,如“撰写”、“诞生”等词语。还有老师第一课时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导致理解课文内容时有了一定的难度。

五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学案

班级

学科

导学内容

课时

主备人

五 169

语文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第二课时

张枢云

导学

目标

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成功的希望。

重难点

体会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具

多媒体课件,文字投影片

学具

 

导   学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课——

生: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师:同学们,提笔即是练字时,请抬起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生随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

生:谈迁

3、那么他所遭受的厄运是指——

生:《国榷》原稿被盗。

二、设问导读

(一)《国榷》原稿被盗为什么对于谈迁来说是一种厄运?他为之付出了多大的努力?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一自然段。

(学习方法:默读批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过渡:刚刚同学们自学的可真专注,交流也很热烈,下面请同学们来谈一下自己的收获。(师随生动)

(1)通过数字来理解。

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a、学生谈从一个个数字中感受到什么?(可以针对某一个数字,也可以整体说)

b、交流,相机点拨。(这些数字真实、具体的写出了谈迁所付出的惊人代价,表现了他的坚定信念,治学的刻苦。)

c、有感情地再次朗读句子。

(2)、通过事例来理解。

句子:“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a、生谈为了这一点的史料,谈迁就走了一百多里路,那完成这部500多万字的巨著,谈迁该付出多少的努力、多少的辛苦、多少的心血呀!)

b、除此之外,谈迁还可能付出怎样的努力?这部《国榷》对谈迁意味着什么?(生发挥想象感悟谈迁付出的努力,升华情感。)

小结:其实,著书的艰辛又岂是我们三言两语能讲得清的,其中的不堪屈辱、生活的贫困又岂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到的,所以对50多岁的谈迁来说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原稿的被盗的确是一次致命的打击。这真是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板书)

(二)那谈迁是怎样战胜厄运的?从中你认识了怎样的谈迁?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按前面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学生按要求自学并讨论交流,顺序可以打乱)

1、汇报(学生谈自己的感悟及体会)

(1)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2)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3)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出示情景,想象画面(演练)

过渡:虽然文章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来描述谈迁重写〈国榷〉的情景,但用心读来,那一幅幅“四处寻访”图,“风沙奔波”图,“孤灯奋笔”图又清晰而又生动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那么就让我们用自己的笔把这一幅幅生动而又心碎的画面写出来吧!

“四处寻访图”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                                                            在瑟瑟的寒风中,在漫天的风沙中艰难地行走,饿了                        ,渴了                           ,累了                                  。但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风沙奔波图”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    ,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    ,当人们       ,谈迁一袭破衫,             。但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孤灯奋笔图”

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也许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                                ;也许有一天谈迁累倒在病床上,                           ;也许                                       ;但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3、小结:是的,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来而明垂青史的。这真是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板书)

4、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诵这首赞美谈迁的小诗吧!

三、演练

1、谈迁的故事学完了,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让我们带着谈迁那份坚如盘石的信念,捧起手中的课本,高声朗读最后一段吧!

生读:“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绝望之云。”

2、一个人该如何面对挫折,面对厄运,谈迁就是榜样!由谈迁、由文章的最后一段话,你想到了什么?写在文中插图空白处(哪些人、哪些事、或是一句名言)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可以对谈迁说,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说)

四、总结

心若在,梦就在;看成败人生豪迈。让我们伴着音乐,怀着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起把这首诗送给谈迁。(生读)

板书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二十余载成巨制,一夕之间化云烟。

厄运不改男儿志,拨开云雾见青天。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导学案

 

张兰中心小学

 

新编导学案在课堂上如何使用

学案教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也有导教的功能。学案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合理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的价值成了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新编导学案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合理使用,我们也只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现将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想法介绍如下:

1、选择性的使用导学案的题,引领学生课前自学教材。

“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能实现“主体先行,先学后教”的关键环节,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我们学生的学情不同,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老师的理解及设计思路也不同,所以我们现使用的由太谷教研室主编的导学案中的题型,即可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大胆进行取舍,必要时,我们可将题稍作更改或补充修订。如 :我在教《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的第一课时时,便选择了基础达标中的看拼音写生字、查字典理解词及设问导读中的1、2题作为本课时要达成的目标安排学生去自习,而又由于这些题中未涉及到要求认识的字和多音字,所以我又补充了一道为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题。当然,与此同时,我还对学生的预习方法予以指导,如:要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完成这些题,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题做好标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样做,一方面逐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老师要尽可能在课前抽批部分学案,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情,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堂上让生带着问题自学、激情研讨、展示,教师释疑(自学、合作、解疑)

课堂上让生带着问题自学、激情研讨及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对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这一环节尤其是第二课时时如何合理使用导学案,在11月份我们张兰一中小学部举行的“八字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语、数教研会上,我校李林俊老师的一堂课带给了我这样的启示:我们所使用的导学案上设问导读中的问题虽都抓住了文章的“魂”,但都比较概括,这比较适合学生课前预习使用,如李老师上的三年级《军神》一文设问导读中的二题:有感情朗读课文,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刘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就属于这一类型,而在上课时李老师根据需要将这一问题细化、补充为两个问题,这更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师的设计思路,我们在今后不妨效仿此法。

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对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即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要让生自行解决,只须一带而过,教学中的重、难点即学生力所难及的事情则应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形成共识,而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即学生力所不及的事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其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 ① 在学生讨论交流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避免草草了事。②要高度重视课堂展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展示首先可督促课前自主学习,学生一旦到课堂也要展示,无形之中增加了学习的动力,增加了紧迫感;其次,课堂展示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交流的良好机会,能实现生生互动。再者,课堂展示时教师了解学生、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为老师发现章节内容的难点、疑点提供了更直接的依据,为教师点评、释疑提供了更直接的切入点。

3、演练

新方案中的拓展练习和巩固练习一般为本文的重点语段练习及本文同类型的文章拓展,即可拿着两部分内容作为本课的同步练习课。

“自学、合作、解疑、演练”八字教学模式从七月培训至今,仅几月时间,对于导学案在课堂上如何使用这一课题我们仍处于初步摸索阶段,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正如马主任所说:新方案应创造性地使用,自编性地充实。相信在我们全体同仁的努力下,我们所推行的八字教学模式一定能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导学案的使用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本文标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答案-《论厄运》教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824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