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用quattro豁车!-40℃体验奥迪冰雪试驾
[61阅读 原创试驾] 作为一个南方人,零下40摄氏度的天气对我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接到此次冰雪试驾任务的时候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次的冰雪试驾又由奥迪举办,同一天举行的还有换了2.0T发动机的宝马X1冰雪试驾(点击进入),当然再过些天紧接着的还有法拉利FF的冰雪试驾,似乎,这几年冰雪试驾成了时髦的代名词。
印象中这已经是奥迪的第N次冰雪试驾了,以前玩过的花样肯定让人腻味,宣传了无数次的quattro技术也已烂熟于心,所以这次举办方也豁出去了——ESP和TCS完全关闭、城市道路长距离体验、达赉湖冰雪“豁车”、A6L 3.0/A7/A8L W12/TTS/S5/Q5/Q7全部上阵、Q5/Q7雪地爬坡……听着是不是挺刺激?
● 前往试驾场的道路:全程近50公里
体验车型:A6L 3.0T quattro/A7 3.0TFSI/A8L W12/Q5/Q7
1月份的满洲里,白天最低温度低至-40℃,对于这个中俄边境的小城来说,这样的温度和历史最低的-52℃还有差距,但满城的白雪皑皑和银装素裹的大草原无论对人还是车辆都充满了考验,即便是道路经过了除雪,危险依旧存在,后驱车也将在这里寸步难行。
关于此次活动会涉及到的奥迪quattro系统——
奥迪的quattro系统发展到了第六代的时候,传统的开放式差速器升级成了C型托森差速器,不仅可以根据路况的不同在40:60和25:75的前后轮动力输出比间切换,并且还增加了EDS电子制动力干预,进一步提升四驱系统的性能。
【点击进入奥迪四驱技术详细讲解】
而在2010年第一辆quattro问世整整三十年之后,奥迪推出了全新的冠状齿轮中央差速器和扭矩矢量控制的quattro驱动系统,该系统专为纵置发动机车型设计,随着新款高性能轿跑车奥迪RS 5的推出而首度亮相,而后搭配在奥迪A7和全新一代A6/A6L车型上。
『冠状齿Crown-gear差速器拆解』
和过去的六代quattro系统相比,冠状齿轮中央差速器全面超越了前代技术,其最关键的特点就在于能够实现范围更大、效率更高的动力分配,最多可将85%的动力传至后轮,或将70%的动力导向前轮,进一步提升了牵引性能。并且结构非常紧凑,仅重4.8公斤,比前代产品轻了近2公斤。
当然,科技的提升无论如何无法超越物理的极限,在冰雪道路上的安全驾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轮胎的选择。我们看到大部分社会车辆都选择了冬季轮胎,和普通的夏季或者四季轮胎相比,冬季轮胎的橡胶配方不易因极端气温而硬化开裂,较粗的花纹也能尽可能的保证抓地力。
和上次试驾一样,本次我们使用的车型大部分都换装了米其林第二代X ICE冬季轮胎以及和邓禄普GRANDTREK SJ6冬季轮胎,也有部分车型选用了带钉的防滑轮胎。虽然后者的动力传递能力更佳,但不合理的使用也有诸多的副作用,所以现如今许多厂家都在研制不含钉的高性能防滑轮胎作为替代。
关于冬季轮胎的知识,大家可以查看我们之前的文章:【点击进入】
好了,驱动形式和“鞋”的问题都解决了,接下去就只有人的问题了。城市中的走走停停,起步需要柔和,强大的动力输出让车轮空转易如反掌,反复碾压的路面即便除过雪,慢慢产生的薄冰也是肉眼无法预判的陷阱,温柔再温柔的驾驶是此时行车的关键,而采用钉胎的车辆此时会有更佳的表现。
50公里的综合路面需要经过不同的景点,反复的上下坡让配置不佳的两驱车望而却步,还记得汉兰达的“爬坡门”吗?不是车的问题,而是“鞋”和配重的问题。解决方案也很简单,买台四驱车吧,或者换上冬季轮胎挣扎一下,若是都有的话,那就会和我们一样轻松了。
进入草原区,厚厚的积雪更容易覆盖路面,这里没有经过反复的除雪,但好在周边的温度足够低,以至于积雪不会融化,也不会积冰。从我的角度来看更像是城市施工时的土方车掉下的尘土,只是更厚了一点而已,但得益于冬季轮胎和quattro系统,车辆在这儿的抓地力则要比除过雪的城市道路更好。
零下40摄氏度,足以把达赉湖冻上好几米深,宽广无边的冰面就好比美国的盐湖一样让人激动,在这儿你可以尽情的豁车而不用担心碰撞。所以在穿越了十多公里百无聊赖的白色草原后,车队终于抵达了达赉湖景区,之前还在车内懒洋洋睡觉的不少同行都开始精神起来了……
● 试驾场地四项目:学会控车才是王道,各种车型豁着上
体验车型:A6L 3.0T quattro/A7 3.0TFSI/A8L W12/Q5/Q7/TTS/S5
和道路驾驶的车辆不同,场地内的试驾车都是事先准备好的,A6L是3.0TFSI的,因为带有quattro系统;A8L直接用的就是W12的,其实全系都有四驱,大型豪华车中独一无二的;至于TTS和S5这样的玩意儿,更多的是体验铺装赛道外的操控性,其实他们的quattro系统是不同的,前者是横置平台,所以采用的是瀚德的差速器。
车辆都装备了带钉的防滑轮胎,看似很无趣,实则对于这样的大排量增压车来说毫无影响,在冰面上要让车辆打转儿实在是太容易了。
1/冰点驾控
第一个项目被称为“冰点驾控”,以简单的0型和8型赛道让大家练习最基本的冰面驾驶技巧,了解冰面低附着力的驾驶特点,学会如何处理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实际上,这就是一个上手的活儿,ASR驱动防滑系统和ESP电子车身稳定系统是全部关闭的,但quattro系统只能让极限来的更晚,而非完全杜绝。
A6L 3.0TFSI quattro和A8L W12具有完全不同的排量,但在冰面上对待他们的方法却是一样的,油门的控制尤为重要,不然即便是配了钉胎的四驱车型,也只能是四个轮子在原地空转,或是在行进途中因为quattro系统的25:75动力分配而直接如同后驱车般的原地掉头。
缓缓的起步,学会在弯中体验车辆的侧滑,通过油门的控制让车辆平滑的“移”出“8字”型,要漂亮的完成一系列动作并不容易,反复的练习和感受车辆的重心转移非常重要。和A6L相比,A8L W12更大的车身和更灵活的转向令人记忆犹新,两款车型更偏重后驱形式的四驱设定让车辆在侧滑发生的同时还能够拥有良好的可控性。
2/登山之王——派克峰登山挑战
在美国有项很著名、刺激、危险的赛事叫派克峰登山赛,奥迪quattro S1赛车曾经历史性的连续三次在此赛事中夺冠。在完成了对冰雪驾控的初步体验后就可以来到这个刺激的项目中,体验模拟派克峰的来回发夹弯赛道。
这个项目中的采用两台公认的高性能车——TTS和S5,这让人感到异常的兴奋。众所周知它们在干地赛道的优秀性能,但来到冰天雪地上,它们的表现同样不会让人失望。
加速起步,尽量控制车轮的打滑,在澎湃动力的推动下侧滑着进入第一个弯角,而后是一连串的发夹弯;别以为这是干地赛道,在这儿“外-内-外”的传统过弯方法是不靠谱的,在入弯减速的同时将车头尽可能的靠近弯心,通过惯性将车尾甩过弯道,而后是反打方向控制油门出弯,这样就可以完成一次漂亮的漂移,坐在车内的你也能够感受到车身在冰面滑动时所带来的自豪和快感。
和TTS相比,S5的V6T发动机使得车头要更重一些,电子手刹设计也让出现转向不足时的修正只能依靠松油和略回方向来调整;而前者就要方便不少,由于车身的重量比更为均衡,即便偶尔出现入弯过快,除了对松油救车的反馈更加灵敏之外,也可以通过拉手刹来使车尾产生更大幅度的摆动进行调整。
3/四驱之冠——圣雷诺赛道
意大利的圣雷诺赛道是一条高速弯和急弯并存的复杂赛道,奥迪曾经在该赛道上凭借quattro技术成就了历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女性拉力赛冠军米歇尔·莫顿。当派克峰已经不能够满足你的时候,圣雷诺就是新的战场,在这里,两台奥迪A7 3.0TFSI车型将成为新的挑战利器。
由于已经习惯了前两个项目中的低抓地力状态,使人难免会忽视这个项目的难度。好在教练会不断的在你耳边告知如何去调整和适应高速弯道中的车辆状态,大幅度的侧滑在这里变得很普通,更快或更慢的修正方向既不优雅也无法让车辆在连续弯道中获得最佳走线,一切原来都是那么的困难。
如何控制侧滑过程中的恐惧也是问题,本能的反打方向后,许多人便不再敢补油,随即车辆便冲了出去。正确的做法是:减速-入弯-眼看弯心-发生侧滑-持续侧滑至车头离开弯心-反打方向-补油并控制出弯方向-加速离开。
拿着A7做这样的体验在平时是难以想象的,好在A7的动态表现结合改进了的冠状齿中央差速器quattro系统,变得格外的稳定,合理的重量分配也提高了操控性,发生侧滑时动力分配的变动线性而可控。可以说,用A7来跑这样高难度的复杂赛道,竟然还能够感受到驾控的乐趣,诡异吧?真的就是这样,别想着踏实开了,这儿就是让你来豁的,A8L W12都豁了,还在乎A7呢?
4/越野体验
在激情的体验完之前的三个项目之后,总得来看看Q系列SUV车型的表现吧?不过越野在这里似乎变得强度并不高,原因在于这是一个湖面,而我们所做的也只能是开着车穿越湖面,然后爬上湖边不远处的小土坡。
作为奥迪在国内销售的唯一两款Q系列车型,Q5和Q7在我们的四驱系统测试中都有上佳的表现,因此对于这样的项目,还是有那么些大材小用的感觉。
为了保持高通过性,我们还是通过MMI将整车设定为越野模式。正常行驶在湖面上,四驱系统发挥稳定,没有任何一个车轮出现打滑,带钉防滑轮胎也功不可没。不过,如果你对油门很放任,肆无忌惮的大油门,冰雪天依然会给你一个下马威,来个小幅度的侧滑吓你一跳。
一个简单的来回,没有任何的难度,甚至连交叉轴的场景都没有发生,但我们都知道日常生活中很难会遇上这样的处境,更何况quattro四驱系统和性能出色的冰雪轮胎已经完全可以满足恶劣环境下的城市道路行驶了。
● 试驾总结:
短短一天的试驾体验,没有任何限制,几乎全是大排量车型,奥迪在今年的冰雪试驾中着实“豁”了一把。各种失控、各种侧滑的场面层出不跌,但正是如此才让我们感受到了平时难以体会的车辆失控状态,也让quattro系统的高效深深的印在每位嘉宾的脑海中。当然活动现场因为操控不当而撞坏的车辆也为数不少,多少算是些反面教材,让我们看到了冰雪路面发生事故其实很容易。
作为奥迪科技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走过了32年的quattro系统承载着奥迪品牌的历史和现在,承载着奥迪汽车的安全与性能,也承载着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忠诚。如果您也想要体验quattro系统,体验在冰天雪地中豁车的乐趣,不妨继续关注新一季的奥迪驾控汇活动。(文/图/摄 61阅读 黄正桥)
二 : 拒绝专业术语!奥迪quattro四驱揭秘
[61阅读 汽车技术] 四轮驱动的形式有很多,例如分时四驱、全时四驱和适时四驱等。而其中全时四驱技术可以说是最复杂最博大精深的一门学问。平时我们总说某某车使用了先进的全时四轮驱动技术,可是到底四轮驱动是怎么实现“全时”的?全时四驱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可能我们多数人脑中的概念都很模糊。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拒绝专业术语”,与之前那篇差速器原理文章一样,力求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原理。我相信99%的读者不是汽车工程专业硕士,不需要用毕生精力研究汽车,而且其实本人是文科出身(大学学的国际贸易,成绩不甚理想),因此这篇文章不可能有什么深度可言,很多词汇的使用也可能不准确,在这里还请各位读者多包含,就当是娱乐帖子看吧!
为什么要全时四轮驱动?
如果各位看过之前那篇《拒绝专业术语!详解汽车差速器构造原理》的文章,一定还记得在文章的最后提出的装备普通差速器的两轮驱动车的弊端:如果一侧驱动轮失去抓地车辆便无法前行。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两轮驱动家用车其实是很“脆弱”的,只要路面铺装得不好或者带点泥泞的话就很有可能抛锚!这和车子的马力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发出四轮驱动装置。
要了解全时四驱技术首先要了解普通差速器的原理,关于普通差速器原理请看之前的文章:
多数专业越野车使用分时四轮驱动,在铺装良好的路面行驶时是一辆两轮驱动车,当车轮陷入泥泞时,驾驶员通过分动箱将前后轴刚性连接起来,从而实现动力在四个车轮间平均分配。这种装置的越野能力非常强,但缺点也很明显:在铺装平整的路面上完全不能使用,因为刚性连接的车轮在高速行驶时非常危险。而且有时候路况是很复杂的,道路面上的水坑或砂石使四个车轮的抓地力随时都有可能变化,这时候分时四驱就显得很没效率了。于是全时四轮驱动系统应运而生。
全时四驱是指车辆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四轮驱动状态。由于车辆在转弯时车辆不仅左右轮行驶轨迹不同,而且前后轮之间也会因行驶轨迹也不同而产生转速差,因此全时四驱车必须装有中央差速器用于补偿前桥与后桥之间的转速差,并将发动机动力分配给前后轴。动力从变速箱输出之后会先经过中央差速器,多数中央差速器都是限滑差速器,也可以是普通的差速器,在经过中央差速器后动力被分成两部分,分别通往前轴和后轴,经过前后轴的两个差速器分配到两侧的车轮。
● 奥迪quattro
提到全时四驱,相信很多人脑海里都会闪现一个词,那就是奥迪的quattro!奥迪是最早将四轮驱动装置运用在拉力赛中并取得巨大成功的车厂。那么究竟什么是quattro?
quattro一词在意大利语中就是“四”的意思,而对于奥迪来说quattro还有其他含义。1980年奥迪公司研发了quattro四轮驱动系统,并把它装备在一辆基于奥迪80底盘的双门轿车上,这辆轿车的名字也叫Quattro。另外奥迪旗下还有一家名叫quattro的子公司,专门实验和研发高性能车型。因此,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
『托森差速器结构图』
提到了quattro,很多人又会紧接着联想到另外一个词那就是Torsen差速器,在这里我们翻译成托森差速器。托森差速器是一个扭矩感应式限滑差速器,在quattro系统中,它作为中央差速器安装在变速箱的输出端,动力从变速箱出来后会先经过托森差速器,之后再分配到前后桥。多数带有quattro标志的奥迪车都装备了托森差速器,对于这些车来说,托森差速器是实现全时四轮驱动的核心部件。
● 关于托森差速器的作用原理,我再次引用百度百科里的解释:
Torsen这个名字的由来取Torque-sensing Traction——感觉扭矩牵引,Torsen的核心是蜗轮、蜗杆齿轮啮合系统,从Torsen差速器的结构视图中可以看到双蜗轮、蜗杆结构,正是它们的相互啮合互锁以及扭矩单向地从蜗轮传送到蜗杆齿轮的构造实现了差速器锁止功能,这一特性限制了滑动。在在弯道正常行驶时,前、后差速器的作用是传统差速器,蜗杆齿轮不影响半轴输出速度的不同,如车向左转时,右侧车轮比差速器快,而左侧速度低,左右速度不同的蜗轮能够严密地匹配同步啮合齿轮。此时蜗轮蜗杆并没有锁止,因为扭矩是从蜗轮到蜗杆齿轮。而当一侧车轮打滑时,蜗轮蜗杆组件发挥作用,通过托森差速器或液压式多盘离合器,极为迅速地自动调整动力分配。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托森差速器是一套纯机械式的装置,其中没有任何电子设备介入,驾驶员也不能手动设定。这就意味着该装置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因此这套系统可以被装在拉力赛车等高性能车上,在复杂路况下提供无与伦比的抓地力。在奥迪产品序列里,装备quattro系统的车往往就意味着高性能!
不过由于在国内的普及度不高,人们对这套系统缺乏了解,而许多零零散散的介绍又不是很详细,渐渐的使人们对quattro产生了很多误解,误解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① 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是一套纯机械的四驱系统;
② 该系统可以保证即使三个车轮全部失去抓地也会将100%的动力传递到没有失去抓地的车轮上;
③ Torsen差速器是quattro系统的核心,而像奥迪TT和A3这种发动机横置的、没有装备托森差速器的车虽然名字里有quattro但实际上不是真正的quattro!
● 奥迪quattro能做什么?
要解释前两个误解,我们还是要从quattro的结构说起。目前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所使用的中央差速器是一个托森差速器,然而我们总是在感叹托森差速器带给车辆的高性能,却忽略了这是一个系统,仅靠这一个差速器是不可能实现完美操控的。之前已经说过,要实现全时四轮驱动必须有三个差速器,作为中央差速器的托森差速器可以分配通往前后轴的扭矩,可是扭矩到了前后轴之后还要通过差速器分配到左右车轮。
『奥迪A4L 3.2 quattro』
其实多数装备奥迪quattro系统的车(除了高性能RS和R8等)在前后轴上只配备了普通的开放式差速器,与普通家用两驱车差速器的构造没什么区别,根本不具备限滑功能。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假如车辆一侧的两个车轮全部因为陷入泥地而失去抓地,即使有托森差速器分配前后扭矩,两个普通开放式差速器仍然会将动力传递到打滑的车轮。如果没有电子系统的辅助,岂不是奥迪四驱轿车就得抛锚?
『奥迪A8四驱系统结构图』
奥迪当然不会允许如此尴尬的事情发生!为此,工程师们在quattro系统内集成了EDL,EDL的全称是Electronic Differential Lock,翻译成中文应该叫电子差速锁。这一装置会监测四个车轮的转速,当某个车轮因失去抓地而空转时,EDL便会通过ABS给空转的车轮单独施加制动力,使得扭矩通过开放式差速器传递到另一侧不打滑的车轮。
由于前后轴的两个差速器都是普通差速器,因而想把动力100%传递到某个不打滑的车轮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托森差速器本身能达到的扭矩分配比例就有限,目前市面上的多数奥迪四驱车的托森差速器的扭矩分配比例只能达到2:1,也就是说顶多有三分之二的扭矩能被分配到一端。不过在中央差速器和电子差速锁的相互配合下使得奥迪车即使仅有一个车轮有抓地力时也能够行进,只是此时动力相对较弱罢了。
要实现全时四驱,需要Torsen差速器和EDL、ABS、ESP等电子系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所以说Torsen差速器是纯机械的这话没错,但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不是纯机械的。
『奥迪TT』
● quattro和Torsen的关系
很多车迷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像奥迪TT和A3这种发动机横置的、没有装备托森差速器的车虽然名字里有quattro但实际上不是真正的quattro。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很正常,quattro和Torsen这两个词通常是捆绑在一起出现的,而在奥迪TT和A3上这两个词没有一起出现,难免会让很多人产生怀疑。
『1980年日内瓦车展亮相的Quattro』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往回翻,刚才已经提到了奥迪quattro既代表着奥迪四驱技术,又代表一种车型,还是一家公司的名字。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是先研发出的quattro四轮驱动技术,之后是在1980年在日内瓦车展正式亮相的Quattro,再往后的1983年,名为quattro的奥迪高性能部门成立。而Torsen差速器直到1987年才被运用到奥迪的quattro四驱系统中。也就是说在1987年之前的奥迪quattro系统是不包括托森差速器的。
『奥迪Quattro赛车』
另一方面,为庆祝quattro技术诞生25周年,奥迪公司于2005年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说明奥迪官方承认的quattro技术诞生时间是1980年而不是1987年。如果说只有装备托森差速器的奥迪四驱系统才能叫quattro的话,早期的奥迪quattro系统和Quattro汽车以及奥迪宣称的“25周年”岂不是成了大笑话?
奥迪quattro技术25周年相关视频: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quattro是奥迪四轮驱动系统的总称,所有奥迪生产的装备四轮驱动系统的车都可以加上“quattro”后缀。这就好像大众辉腾的四驱系统实际上完全移植了奥迪quattro,但在大众品牌下依然要叫“4motion”。如果从机械原理角度讲,奥迪TT和A3上的四驱系统确实没有装备托森差速器,而是采用大众4motion的结构。因此说奥迪TT和A3不是quattro这种说法不正确,但从结构原理上讲也有一定道理。(文/61阅读 罗浩)
三 : 不配Quattro系统?奥迪A1明年3月发布
[61阅读 新闻] 奥迪A1的量产车还有多久才能问世?这个疑问似乎已经困扰我们很久了,近日海外有消息显示,奥迪A1明年8月将会率先在欧洲上市,随即还会在2011年推出敞篷版车型,量产版的全球首发可能会选定在明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
『奥迪明年3月发布A1量产版』
新车在动力方面将推出多个动力版本,其中包括140马力和170马力两种调教的1.4TSI发动机,与其配合的传动系统为6速DSG双离合变速器,新车将是一款前驱车。另外考虑到一些入门级用户的需求,量产的奥迪A1还将推出一台1.6L的四缸发动机,动力大约在102马力左右,当然,还有针对欧洲用户的2.0L柴油发动机,动力范围在140-170马力之间。
『奥迪A1 Targa敞篷版将于2011年推出』
随着奥迪A1量产版消息一同泄露的还有:全新奥迪入门级车型A1可能会成为奥迪产品系列中唯一一个不会配备Quattro四驱系统的车型,但是这则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的确认。
四 : 经典传承30年!奥迪quattro冰雪试驾体验
[61阅读 试驾] 30年前,奥迪将quattro带到了这个世界,从这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了解四轮驱动技术;20年前,当第一辆奥迪quattro问世,并随后在世界各大顶级汽车赛事中夺冠之后,全世界的人们开始认识并了解quattro全时四驱技术。在2010年的今天,quattro已经成为了奥迪这个品牌的代名词,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全时四驱车型出现在他们的产品序列当中。
为了纪念这段传奇的历史,在这个寒冷冬天,我们跟随奥迪一起来到了呼伦贝尔冰湖雪原,在零下40℃的严寒下再次感受quattro带给我们的冰雪驾驶体验。
这一次我们体验的车型主要是以奥迪旗下的A系列轿车以及Q系列SUV车型为主,其中包括A4L、A6L以及刚刚上市不久的Q5等车型。而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除了感受车辆带给我们的驾驶乐于以外,严寒对于人和车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关于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
关于奥迪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我们已经有过很多的介绍,其核心部件就是位于全后轴之间的中央差速器,它引以为傲的地方就是采用了纯机械的结构,没有任何的电子干预,完全依靠物理结构来实现,我们不得不感叹当年奥迪工程师的聪明才智。
而这里很多人将quattro系统与托森差速器划等号,这样其实是不准确的,托森差速器其实只是quattro系统当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其他还包括转向系统、悬挂、变速箱等等这些机构共同组成,才能够称之为quattro全是四驱系统。
『点击查看大图了解详细内容』
到目前为止quattro已经经历了6次进化,最初的quattro系统就是出现在最早的奥迪quattro车型上,其实那时候还没有采用托森差速器,只是三个开放式差速器,后桥差速器带有手动锁止功能。随后的奥迪80/100车型开始采用A型托森差速器,到之后A4/A8采用的B型托森差速器,一直到今天quattro车型采用的C型托森差速器。而托森差速器的几次改进也有所区别,其中A型和B型托森差速器只能前后50:50的比例分配扭矩,而到了C型托森差速器则可以40:60的进行扭矩分配,并且从B型托森差速器开始quattro系统加入了EDS电子制动干预,这让四驱性能又得到了提升。
如果大家想详细了解托森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点击这里】
● 换装冬季轮胎,雪地驾驶的必备武器
在严寒和冰雪环境下,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轮胎的性能,当室外气温过低时,特别像海拉尔这种可以达到零下40℃的地方,普通夏季轮胎的橡胶就会变硬,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和其他性能也会因此而明显降低,而冬季轮胎特殊的橡胶材料让胎面非常柔软,可以大大提高低温环境下冰雪路面的摩擦力,独特的胎纹也大大提高抓地力。
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固然强大,但是再强大的四驱系统如果不使用合理的“鞋”也用不上劲儿,此次我们试驾所有车型全部都换装了米其林第二代X ICE冬季轮胎以及和专为SUV设计的Latitude X ICE冬季轮胎,在这种附着力极低的路面,才能很好的传递车辆的动力。
● 冰雪路面起步加速
虽然我们这次体验的车型全都具有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并且装备了性能出色的雪地轮胎,但是在起步时也切忌不要大脚油门,毕竟冰雪轮胎能提供的附着力是有限的,而大油门起步即使是四驱车也只能是四个车轮在原地空转,所以冰雪路面驾驶时油门还是要给的温柔一些,包括中途加速如果油门过大也同样会出现车轮空转,可能还会出现侧滑。
● 体验项目1:TTS漂移感受
在这次所有的试驾车辆当中,最受欢迎就要数TTS了,它是唯一的一辆高性能轿车,之前我们也对它在干燥路面上进行过详细的性能测试,强大的动力性能和优秀的操控性让TTS成为一款令人向往的车,而今天来到了这冰天雪地上,我相信它也一样能带给我们十足的驾驶乐趣。
很可惜的是这次TTS并没有能安排亲自试驾的机会,而只是试乘体验,不过虽然没有手握方向盘,但是TTS仍然将它的激情充满身体的每一处!加速、入弯、转向、大油门跟进、反打方向……当驾驶员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伴随着阵阵声浪,TTS在冰面上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坐在车里你能感觉到紧凑的车身在冰面上滑动时所带来的快感。
● 体验项目2:感受ESP稳定系统的作用
ESP车身稳定系统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采用,但是真正能够感受到系统作用的机会实在是很少,当然我们平时也并不希望它有启动的机会。不过既然是来冰雪试驾,那么必然要感受一些ESP的工作状态。
开始我们是先关闭ESP,并且在场地中转弯时踩大脚油门,这时车身会出现侧滑,此时如果收油门,并且小幅度的反打方向盘,还可以将车身姿态修正,但是如果持续大油门的话那车身只能是原地转圈了。这时如果打开ESP,当你在弯道转向时大油门,车身出现侧滑的瞬间,ESP会对外侧车轮加以制动来进行车身姿态的修正,并且同时将动力切断避免持续的大油门输出。
虽然体验的过程非常简单,但却是在日常驾驶当中我们最容易碰到的问题,并且在试驾当中我们能看到车辆在失控时的状态,车身会如何运动。所以这里我们也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就是在湿滑或者是冰雪路面行驶中过弯时,首先要减慢车速;第二不要大幅度转动方向盘;第三不要再弯道中踩大油门;第四就是一旦车身失控出现侧滑,要小幅度反打方向盘进修正。
● 体验项目3:雪地穿桩、并线
在冰雪路面上驾驶已经是大大增加了难度,但是如果说再进行绕桩这类的激烈操控,恐怕难度就要更大了,不过quattro四驱系统以及雪地轮胎在这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驾驶难度。
首先穿桩时在关闭ESP之后进行,在穿桩过程中多余油门和方向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方向盘转动的幅度的和速度都不能太大,并有由于冰雪路面上方向盘的反映速度都要更慢,所以需要有一些提前量,而且在通过桩桶时可以小幅度的油门跟进帮助转向,但是过大的油门同样会让车辆失控。
其实除了掌握正确的驾驶方法以外,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在穿桩时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需要合理的分配扭矩,车身稳定性要比单纯的前驱车或者后驱车要更好,另外雪地轮胎也提供了更好的抓地力。而试想如果是一辆两驱车在冰雪路面上穿桩,恐怕在第一个桩桶之后就已经失去控制了。
● 体验项目4:Q5冰雪越野展示
全面说的都是奥迪的四驱轿车,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说说搭载quattro系统的SUV,这次厂商提供的试驾车是刚刚上市不久的Q5,那么既然是SUV车型,那么体验越野项目就是必不可少的。
其实在我们之前的Q5测试当中已经对其越野性能进行了非常充分的展示,那么这次的来到冰雪场地上,我们也还是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吧。
首先就是由圆木交错搭建成的场地,开始时Q5是以一定的速度通过障碍,车辆没有受到任何阻碍,四驱系统也发挥稳定,没有任何一个车轮出现打滑。不过,如果你对油门很放任,肆无忌惮的大油门,冰雪天依然会给你一个下马威。所以,冰雪天最重要的是控制你的操控幅度,尽量的轻柔和踏实。
这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是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状况,特别是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会带来更大的难度,即使是强大的四驱系统和性能出色的冰雪轮胎,如果遇到了太极限的状态和极限的天气有时也是无能为力。
这点我们在测试文章中已经有详细的讲解,大家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点击进入】
花絮: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当年A6上市时的那个广告片,一辆A6爬上一个很陡的雪道,这是位于芬兰开普拉城的一个高空滑雪跳台,角度达到了37.5°,当时大家都怀疑其真实程度,不过现在可以肯定确有其事,不过当时爬坡的车辆还是做了两处改动,第一就是将自动变速箱固定在一挡,为了保证持续的动力输出,第二就是安装了带有6毫米钢钉的雪地轮胎,以保证足够的抓地力,而爬坡过程并没有借助任何外力。
而今天在我们的活动现场,为了纪念quattro的30周年,主办方也同样搭起了一个陡坡,当然角度和长度都没法跟广告片里面相比。
试驾总结:
虽然说这次冰雪试驾只是短暂的一天,但是所带给我们都是平时难以体验到的,我们了解到车辆真实的失控状态,并且也学习到了如何更好的掌握雪地驾驶的方法,同时我们也体验到了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在冰雪路面驾驶当中带来的好处。
quattro走过了30年的历史,它凭借着独特的设计如今它仍然可以说是最先进的四驱系统之一,而Quattro也不单单是一项技术的名称,更多的它已经成为奥迪先进科技的传承,我们也希望未来quattro技术可以更先进,可以更强悍!(文/图/摄影 61阅读 梁巍)
● 车型详细参数配置表
车型图片 | ||||
基本参数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厂商指导价 | 57.70万 | 53.88万 | 65.57万 | 65.90万 |
厂商 | 奥迪(进口) | 一汽-大众奥迪 | 一汽-大众奥迪 | 奥迪(进口) |
级别 | 中型SUV | 中型车 | 中大型车 | 跑车 |
发动机 | 2.0T 211马力 L4 | 3.2L 265马力 V6 | 3.2L 256马力 V6 | 2.0T 272马力 L4 |
变速箱 | 7挡双离合 | 6挡手自一体 | 6挡手自一体 | 6挡双离合 |
长*宽*高(mm) | 4629*1880*1653 | 4763*1826*1426 | 5012*1855*1485 | 4198*1842*1345 |
车身结构 | 5门5座SUV | 4门5座三厢车 | 4门5座三厢车 | 2门4座硬顶跑车 |
最高车速(km/h) | 220 | 250 | 244 | 250 |
官方0-100km/h加速(s) | 8.6 | 6.9 | 7.9 | 5.2 |
实测0-100km/h加速(s) | - | - | - | 5.1 |
实测100-0km/h制动(m) | - | - | - | 38.1 |
实测油耗(L/100km) | - | - | - | - |
工信部综合油耗(L/100km) | 9.4 | - | - | 8 |
实测离地间隙(mm) | - | - | - | - |
整车质保 | 两年或6万公里 | 两年不限公里 | 两年不限公里 | 两年不限公里 |
车身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长度(mm) | 4629 | 4763 | 5012 | 4198 |
宽度(mm) | 1880 | 1826 | 1855 | 1842 |
高度(mm) | 1653 | 1426 | 1485 | 1345 |
轴距(mm) | 2807 | 2869 | 2945 | 2468 |
前轮距(mm) | 1617 | 1564 | 1612 | 1555 |
后轮距(mm) | 1613 | 1550 | 1618 | 1546 |
最小离地间隙(mm) | 185 | 130 | 142 | - |
整备质量(kg) | 1900 | 1750 | 1840 | 1415 |
车身结构 | SUV | 三厢车 | 三厢车 | 硬顶跑车 |
车门数(个) | 5 | 4 | 4 | 2 |
座位数(个) | 5 | 5 | 5 | 4 |
油箱容积(L) | 75 | 64 | 80 | 60 |
行李厢容积(L) | 540 | 480 | 501 | 292-700 |
发动机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发动机型号 | EA888 | CAL | AUK | EA113 |
排量(mL) | 1984 | 3197 | 3123 | 1984 |
排量(L) | 2.0 | 3.2 | 3.2 | 2.0 |
进气形式 | 涡轮增压 | 自然吸气 | 自然吸气 | 涡轮增压 |
气缸排列形式 | L | V | V | L |
气缸数(个) | 4 | 6 | 6 | 4 |
每缸气门数(个) | 4 | 4 | 4 | 4 |
压缩比 | 9.6 | - | 12.5 | 9.8 |
配气机构 | DOHC | DOHC | DOHC | DOHC |
缸径(mm) | 82.5 | 84.5 | 84.5 | 82.5 |
行程(mm) | 92.8 | 92.8 | 92.8 | 92.8 |
最大马力(Ps) | 211 | 265 | 256 | 272 |
最大功率(kW) | 155 | 195 | 188 | 200 |
最大功率转速(rpm) | 4300-6000 | 6500 | 6600 | 6000 |
最大扭矩(N·m) | 350 | 330 | 330 | 350 |
最大扭矩转速(rpm) | 1500-4200 | 3000-5000 | 3250 | 2500-5000 |
发动机特有技术 | AVS两级可变正时系统 | - | 可变长度进气歧管 | - |
燃料形式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汽油 |
燃油标号 | 97号(京95号) | 97号(京95号) | 97号(京95号) | 97号(京95号) |
供油方式 | 直喷 | 直喷 | 直喷 | 直喷 |
缸盖材料 | 铝 | 铝 | 铝 | 铝 |
缸体材料 | 铁 | 铝 | 铝 | 铁 |
环保标准 | 欧IV | 国IV+OBD | 欧IV | 欧IV |
变速箱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简称 | 7挡双离合 | 6挡手自一体 | 6挡手自一体 | 6挡双离合 |
挡位个数 | 7 | 6 | 6 | 6 |
变速箱类型 | 双离合变速箱(DCT) | 手自一体变速箱(AT) | 手自一体变速箱(AT) | 双离合变速箱(DCT) |
底盘转向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驱动方式 | 前置四驱 | 前置四驱 | 前置四驱 | 前置四驱 |
四驱形式 | 全时四驱 | 全时四驱 | 全时四驱 | 全时四驱 |
中央差速器结构 | 托森式差速器 | 托森式差速器 | 托森式差速器 | 多片离合器 |
前悬架类型 | 五连杆式独立悬架 | 五连杆式独立悬架 | 轻质四连杆式独立悬 |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电磁减振 |
后悬架类型 | 梯形连杆式独立悬架 | 梯形连杆式独立悬架 | 梯形连杆式独立悬架 | 四连杆式独立悬架 电磁减振 |
助力类型 | 电动助力 | 电动助力 | 机械液压助力 | 电动助力 |
车体结构 | 承载式 | 承载式 | 承载式 | 承载式 |
车轮制动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前制动器类型 | 通风盘式 | 通风盘式 | 通风盘式 | 通风盘式 |
后制动器类型 | 盘式 | 盘式 | 通风盘式 | 通风盘式 |
驻车制动类型 | 电子驻车 | 电子驻车 | 电子驻车 | 手刹 |
前轮胎规格 | 255/45 R20 | 245/40 R18 | 225/50 R17 | 245/40 R18 |
后轮胎规格 | 255/45 R20 | 245/40 R18 | 225/50 R17 | 245/40 R18 |
备胎规格 | 非全尺寸 | 非全尺寸 | 全尺寸 | 无 |
安全装备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主/副驾驶座安全气囊 | 主● / 副● | 主● / 副● | 主● / 副● | 主● / 副● |
前/后排侧气囊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后排头部气囊(气帘)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 |
膝部气囊 | - | - | - | - |
胎压监测装置 | ● | ● | ● | ● |
零胎压继续行驶 | - | - | - | ● |
安全带未系提示 | ● | ● | ● | ● |
ISOFIX儿童座椅接口 | ● | ● | - | - |
发动机电子防盗 | ● | ● | ● | ● |
车内中控锁 | ● | ● | ● | ● |
遥控钥匙 | ● | ● | ● | ● |
无钥匙启动系统 | ● | ● | ● | - |
无钥匙进入系统 | - | ● | ● | - |
操控配置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ABS防抱死 | ● | ● | ● | ● |
制动力分配(EBD/CBC等) | ● | ● | ● | ● |
刹车辅助(EBA/BAS/BA等) | ● | ● | ● | ● |
牵引力控制(ASR/TCS/TRC等) | ● | ● | ● | ● |
车身稳定控制(ESC/ESP/DSC等) | ● | ● | ● | ● |
上坡辅助 | ● | ● | - | - |
自动驻车 | - | - | - | - |
陡坡缓降 | - | - | - | - |
可变悬架 | 软硬调节 | - | - | 软硬调节 |
空气悬架 | - | - | - | - |
可变转向比 | ● | ● | - | - |
前桥限滑差速器/差速锁 | - | - | - | - |
中央差速器锁止功能 | - | - | - | - |
后桥限滑差速器/差速锁 | - | - | - | - |
外部配置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电动天窗 | ● | ● | ● | - |
全景天窗 | ● | - | - | - |
运动外观套件 | ● | - | - | ● |
铝合金轮圈 | ● | ● | ● | ● |
电动吸合门 | - | - | - | - |
侧滑门 | - | - | - | - |
电动后备厢 | ● | - | - | - |
内部配置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真皮方向盘 | ● | ● | ● | ● |
方向盘调节 | 上下+前后调节 | 上下+前后调节 | 上下+前后调节 | 上下+前后调节 |
方向盘电动调节 | - | - | ● | - |
多功能方向盘 | ● | ● | ● | ● |
方向盘换挡 | - | ● | ● | ● |
方向盘加热 | - | - | - | - |
定速巡航 | ● | ● | ● | ● |
前/后驻车雷达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倒车视频影像 | ● | - | ● | - |
行车电脑显示屏 | ● | ● | ● | ● |
HUD抬头数字显示 | - | - | - | - |
座椅配置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座椅材质 | 真皮 | 真皮 | 真皮 | 真皮 |
运动风格座椅 | - | - | - | ● |
座椅高低调节 | ● | ● | ● | ● |
腰部支撑调节 | ● | ● | ● | ● |
肩部支撑调节 | - | - | - | - |
主/副驾驶座电动调节 | 主● / 副● | 主● / 副● | 主● / 副● | 主● / 副● |
第二排靠背角度调节 | ● | - | - | - |
第二排座椅移动 | ● | - | - | - |
后排座椅电动调节 | - | - | - | - |
电动座椅记忆 | ● | ● | ● | - |
前/后排座椅加热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后排座椅通风 | - | 前○ / 后- | - | - |
前/后排座椅按摩 | - | - | - | - |
后排座椅放倒方式 | 比例放倒 | 比例放倒 | - | 比例放倒 |
前/后中央扶手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后排杯架 | ● | ● | ● | - |
多媒体配置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GPS导航系统 | ● | - | ● | - |
定位互动服务 | - | - | - | - |
中控台彩色大屏 | ● | ● | ● | - |
蓝牙/车载电话 | ○ | ● | ● | ● |
车载电视 | ○ | - | ● | - |
后排液晶屏 | - | - | - | - |
CD支持MP3/WMA | ● | ● | ● | ● |
多媒体系统 | 多碟CD + 单碟DVD | 多碟CD | 多碟CD | 单碟CD |
扬声器品牌 | - | - | BOSE | - |
扬声器数量 | 8-9喇叭 | 8-9喇叭 | 8-9喇叭 | 6-7喇叭 |
灯光配置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近光灯 | 氙气 | 氙气 | 氙气 | 氙气 |
日间行车灯 | ● | ● | - | ● |
自动头灯 | ● | ● | ● | ● |
转向辅助灯 | - | - | - | - |
转向头灯 | ○ | ● | ● | - |
前雾灯 | ● | ● | ● | ● |
大灯高度可调 | ● | ● | ● | ● |
大灯清洗装置 | ● | ● | ● | ● |
车内氛围灯 | - | - | - | - |
玻璃/后视镜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前/后电动车窗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前● / 后- |
车窗防夹手功能 | ● | ● | ● | ● |
防紫外线/隔热玻璃 | - | - | ● | ● |
后视镜电动调节 | ● | ● | ● | ● |
后视镜加热 | ● | ● | ● | ● |
内/外后视镜自动防眩目 | 内● / 外● | 内● / 外● | 内● / 外- | 内● / 外● |
后视镜电动折叠 | ● | ● | ● | ● |
后视镜记忆 | ● | - | - | - |
后风挡遮阳帘 | - | ● | ● | - |
后排侧遮阳帘 | - | ● | ● | - |
后排侧隐私玻璃 | - | - | - | - |
遮阳板化妆镜 | ● | ● | ● | ● |
后雨刷 | ● | - | - | - |
感应雨刷 | ● | ● | ● | ● |
空调/冰箱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空调控制方式 | 自动● | 自动● | 自动● | 自动● |
后排独立空调 | - | - | - | - |
后座出风口 | ● | ● | ● | - |
温度分区控制 | ● | ● | ● | - |
车内空气调节/花粉过滤 | ● | ● | ● | ● |
车载冰箱 | - | - | - | - |
高科技配置 | 奥迪Q5(进口) 2010款 2.0TFSI 运动版 | 奥迪A4L 2009款 3.2 FSI quattro 旗舰型 | 奥迪A6L 2008款 3.2 FSI quattro 豪华型 | 奥迪TTS 2008款 TTS Coupe 2.0TFSI quattro |
自动泊车入位 | - | - | - | - |
发动机启停技术 | - | - | - | - |
并线辅助 | ● | ● | - | - |
车道偏离预警系统 | - | - | - | - |
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 | - | - | - | - |
整体主动转向系统 | - | - | - | - |
夜视系统 | - | - | - | - |
中控液晶屏分屏显示 | - | - | - | - |
自适应巡航 | - | - | - | - |
全景摄像头 | - | - | - | - |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