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浅谈饮食文化中的美学-中国民族食文化:山西面食的美谈

发布时间:2017-09-18 所属栏目:浅谈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一 : 中国民族食文化:山西面食的美谈

慈禧太后一生所为似乎没在大家的记忆里留下什么好印象;但有一件事山西人还是应该感谢她的:正是老佛爷西逃时的一句话,让三晋大地的面食一下子成了华夏第一,虽然其实早在那之前山西人会做面就已经声名在外了。山西面食种类繁多山西面食种类繁多,如果详细论述起来,应该足够洋洋洒洒写上一部书到烹饪学校开课的;然而我却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于是只能东拉西扯地写上几句皮毛的东西,断不敢说是抛砖引玉,就算是一种自我表达,闲着没事润润笔头吧。现而今人们说起山西的面,最常提起的应该是刀削面,拉面似乎陕西的是公认的更好,便也就不提了。山西削面师傅之所以出名,不外乎是因为那头顶面坨左右开弓刀光剑影的形象,至于面本身的味道,其实到被遗忘得差不多。说句实在话,面放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削,故意摆到眼睛看不见的地方,毕竟是表演的成分居多;反正在家乡二十几年,我是没怎么见过哪个饭馆或路边小摊真的叫厨子站定了在自己脑袋上霍霍地耍削面刀的--眼瘾倒是过了,面却不一定好吃,还要花钱付演出费,这招对于山西人自己实在是没什么必要。这就好比大米饭之于全国人民,刀削面在山西的真正价值还得说是充饥用的粮食:一块五或两块钱买上一碗当作早点,爱吃鸡蛋的就再掏五毛钱要一个和面一起煮熟的鸡蛋。因此,别看刀削面名气响,普及程度却是相对一般;在大同还不如凉粉儿,毕竟大街上人来人往,要铺开架式噼里啪啦的抡开了摆弄,地方也成问题呢。我虽然是山西人,其实却并不是太爱吃面;主要就是不喜欢它连汤带水,粘粘乎乎地不利落。在国外呆了一段日子,迫于财政因素好容易习惯了煮二十分钟才能熟的意大利面,一回到国内偏偏又只有“正常”的手擀面和挂面了,都挺难做出那种硬邦邦的口感--于是又不争气地怀念起意面起来,自然也就没有因为这段经历而喜欢上了“国面”。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整体上我的确不喜欢吃面,例外也还是有的,这就是大同的一种叫做“抿扒锅”的东西(和“块垒”一样,这么写纯粹是大同话的“音译”,我也不知道这个词具体是什么意思),我最愿意拿来当早点的面食。做“抿扒锅”的原料除了白面,莜面和豆面的也是不错的选择--口感略微糙涩一些,带着种特殊的粗粮香味。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分类存在,在大同摆摊卖“抿扒锅”的师傅一般都要备齐三种面团支起两口锅盏,一口通常用来煮白面,毕竟还是点它的客人最多;另一口就把剩下两种将就在一起了,水中微微泛着豆面和莜面的浅棕色。赶上人多的饭点儿,明智的选择是白面“抿扒锅”,毕竟它做得多上的就快;要是非点另外两种,少不得要耐心的等一会儿。“抿扒锅”的原理其实和压面没有多大区别,不同的只是工具:滚水上面架的不是压面机,而是一个类似擦胡萝卜丝用的刀一样的家伙。面要和的很稀,放上去才能直接从小孔里漏出来落入下面的水中,基本用不着施加什么外力。这样做出来的小面坨粗细和一般面条并无二致,却只有指关节差不多长短,所以熟得很快,过一下开水捞出来淋上浇头洒上香菜就算大功告成。这种小巧的特征让“抿扒锅”至少具有两大优点:一是吃的时候用勺而不是筷子,一大口一大口的很是爽快利索,甚合我心;二是个子小容易入味,用不着就什么便能让人食欲大开。话虽然是这么说,周到的摊主一般还是会摆上一小坛“烂腌菜”(其实就是腌圆白菜,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大同话里它被冠以这样一个不雅的称呼,可能也是赖名好活吧)免费让食客自由取用。菜是那种刚腌了两三天左右的最好,酸味适中而恰恰又不太咸--于是一顿热气腾腾的、鲜亮的面食早餐就可谓十全十美了;而你全部的花费的不过是一块钱而已。说到面食的便宜,不由得想起一些题外话来。言情小说里讲帅哥男主角,总是有个固定的套路:除了那令人窒息的英俊模样大同小异(此处省略120字)外,连他们的习惯品味都是一样的:必定穿那几个大家都叫得出来却又很少能买得起的“名牌”,必定喜欢古典音乐,和女主角谈恋爱时必定要躲到西餐厅里去玩儿情调。我猜我大概是个真正的俗人,听不懂古典音乐,做不对西餐礼仪,剩下的只有一点自知之明,于是便也不去做梦憧憬这种冷冰冰的帅哥。相比之下,我倒觉得那些肯在路边摊或大牌档坐下来大快朵颐的帅哥身上会平添一股可爱的孩子气,变得更加生动也更加真实,就像《同居密友》里的围着围裙卖牛杂的梁朝伟和《食神》里一朝落魄的周星驰--当然这又是那种叫做“love comedy”的类型电影的俗套了。还是从帅哥回到早餐的话题上来吧。我和我们小区的许多人吃“抿扒锅”地方是附近公园门的一个小摊--说小倒也不小,两张长桌拼起来,大概足够三十个人一起吃饭。经营着这爿摊面的是一家子,男主人负责烧火换水这样的粗活,女主人笑盈盈的一边煮面一边招呼客人,他们的女儿则在一旁端碗收钱打下手。父母两个都是人到中年,长期辛苦的劳作已经让他们而风华不再,但女儿却很是漂亮,眉清目秀且身材高挑,只是不笑也不大说话,总微微的蹙着眉头。我猜她应该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吧--就像莫泊桑笔下的那个美丽的玛蒂尔德;可不管怎么样,我在心里是感谢她的,如果不是她们全家,我肯定天天睡到自然醒,谁知道又要长胖多少;而我家附近像我和亮亮一样的居民,谁又知道为了像这样一顿便宜而美味的早餐,他们得走多远呢? 来源:世界美食网

二 : 浅谈《西洲曲》的美学意蕴

摘要: 《西洲曲》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美学意蕴,受到历代欣赏者的喜爱。这首脍炙人口的纯情恋歌,通过女子从春到秋的执著、缠绵相思,展示其秀丽轻灵的外表美和真挚纯洁的内在美。诗歌抓住季候特征和景物变化,用梅、莲等清丽的意象营造清新淡雅的意境,其结构精巧婉曲,语言清新自然又含蓄深婉,音节流畅,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

关键词:《西洲曲》 相思 纯洁 情景交融 清新淡雅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西洲曲》是一首经文人润色的最长且艺术成就最高的南朝乐府民歌,与《诗经?蒹葭》、《春江花月夜》一起,被称为古今情诗“三绝”。其作者众说纷纭,《玉台新咏》署江淹作,《乐府诗集》署“古词”,陆时雍《古诗镜》、沈德潜《古诗源》署梁武帝,但更多人认定是经文人润色改定的一首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艺术价值极高,“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清代陈祚明更赞之曰“言情之绝唱”(《采菽堂古诗选》)。诗人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充分挖掘审美内涵,尽情展示人物情态美、情景和谐美、意境清秀美、结构婉曲美、语言典雅美等美学意蕴,从而使《西洲曲》具有优美动人、恒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让欣赏者获得“杏花春雨江南”般赏心悦目的审美感受。
一 人物情态美
诗歌写离别相思,多幽怨、无奈和悲凄。而《西洲曲》通过描摹女子的外表美、动态美,进而揭示其真挚、纯洁的内在美,展现女子柔情蜜意和悠远缠绵的相思之情, 即使愿望没有实现也满怀憧憬,清新明快,全无苦闷、绝望之感。
描摹女子的仪容,没有像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写罗敷那样大量铺排,而是用写意笔法,抓住人物最显著、最感人的特征来写,“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她穿着杏红色单衫,一头秀发像鸦雏的羽毛清黑油亮。江南的春季,原本就诗意十足,再融入美丽热情、稚嫩秀美的女子,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致啊!仅用短短两句,女子的体态衣着,甚至音容笑貌已跃然纸上。“垂手明如玉”,再用玉的圆润晶莹状写女子肌肤的白皙娇嫩,加之“翠钿”的美丽妆饰,寥寥几笔,一个清丽而有韵致、清水芙蓉般的女子形象“飘飘然仿佛出于人目前”。
诗人不仅状写女子美丽轻灵的外表,更用动作情态来表现她对情郎的执著相思,展现女子美丽纯洁的心灵。“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春日情郎未归,与情郎相恋至深的女子想起两人初恋的地方西洲,于是折梅寄给远去“江北”的情郎,两句连用“忆”、“下”、“折”、“寄”等动词,节奏十分紧凑,写出女子心情的急切,表现了女子对情郎的一往情深。春去夏来,女子盼望情郎归来,可游宦“江北”的情郎仍不见踪影,女子一有风吹鸟鸣都要开门顾盼,然终是“开门郎不至”。为排遣落寞的心绪,只好去南塘采莲,眼前“莲花过人头”的美景,让她沉浸在美好的遐思之中。“低头弄莲子”的举动传神地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回忆、憧憬,以及温柔羞涩的情态,因此她“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表露少女的忠贞和纯洁。深秋登楼尽日眺盼,“忆郎”、“望飞鸿”、“望郎”、“上青楼”等一系列动作情态描写,展现了女子柔情蜜意的情态和一往情深的至情,即使望穿秋水也无怨无悔。“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借梦境来实现其美好愿望,达成对情人的深切思念。通过动作情态,塑造了纯洁多情的女子形象,展示了少女淳朴、真挚的情感美。这美来得清纯、酣畅,一往情深,充满信任,满怀希望,不带一点功利目的。这里没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行行重行行》)的猜忌,更没有“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的决绝。
二 情景和谐美
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西洲曲》通篇书写女子对情郎缠绵的执著相思,女子细腻婉约的柔情、缠绵真挚的恋情和执著盼归的思情及细腻的心理变化,与季候特征和清新明丽的景物水乳交融,景中含情,景物衬情,显得十分自然和谐。
江南春天芳菲满眼,百花争妍,女子心中也萌生新的希望,此时景“梅”、“杏子红”、“鸦雏色”等也是绚丽多彩的,充满青春的气息。初夏久盼的情郎未归,不免产生些许愁绪,景物“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傍晚纷飞的伯劳(伯劳鸟性喜单栖),劲风中摇曳的乌臼,正合女子的孤独处境和凄清心境。夏秋之交情郎仍不见踪影,女子盼归变急切,节奏明显加快,“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及采莲相思几句,美丽、幽雅的景物与女子清纯的恋情水乳交融。秋天情郎还未归来,女子思绪变得深沉,“仰首望飞鸿”,望鸿雁捎来情郎音讯,又上高楼眺望,“尽日栏杆头”,更盼望情郎突然归来,但都不能如愿,痴情的女子心中不免有一丝惆怅,景物“飞鸿”、“青楼”也伴有灰暗的色彩。“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视野朦胧与女子盼郎归来渺茫相契合。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女子由初春的满怀希望变为深秋的深情凝望,景物也由最初的清新明丽变为迷茫浑厚,正如邬国平先生所说,由春而秋物候变化的描写“渲染女子相思渐转渐深,愁绪越积越重”,景随情转,显其和谐美。
三 意境清淡美
王国维说:“文章之妙……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人间词话》)当代文艺理论家宗白华说:“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意境产生于意象又超越意象,是作品中呈现的情由景生、情景交融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西洲曲》运用一系列意象来展现女子绵绵不绝的相思。梅、莲、飞鸿是最突出的三个意象,清丽深邃,耐人寻味。“梅”言情志坚贞,是爱情的寄托和象征。因梅傲霜斗雪、冰肌玉骨,常用来比喻人品格坚贞、超凡脱俗。《西洲曲》开篇“忆梅”、“寄梅”,既表情思,又喻女子像梅花一样美好,她的心永远是向着情郎的,喻示女子对情郎的的恋情忠贞专一,不会因时间的推移、空间的阻隔而变异。“莲”言情志高洁。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纯净的美学意象。“出门采红莲”七句连续出现“采莲”、“弄莲”、“怀莲”等“莲”意象,鲜明而又突出,景象清丽绚烂,营造了一个如秋水般明澈、洁净的境界,衬托女子悠思之长、情思之深和爱恋之纯。“飞鸿”言情志热切。鸿雁因《汉书?苏武传》典故,常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经历春的相忆、夏的盼归,到秋“望飞鸿”,女子盼望鸿雁带来远方情郎的讯息,同时又不竟遐想,大雁都南归了,游子该回来了吧!表现了女子思念的执著、深沉、浑厚。《西洲曲》运用“梅”、“莲”、“飞鸿”、“青楼”、“海水”、“梦”等意象和女子折梅、采莲、弄莲、置莲、望飞鸿、上青楼、“尽日栏杆头”等一系列动作神态,再加之梦幻般的江水,惝恍迷离的梦境,使诗歌充满了情韵和美趣,营造出清新淡雅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 结构婉曲美
《西洲曲》以女子执著的情爱贯穿全诗,运用时空变换、人物的动作神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女子与情郎分别后的绵绵相思,结构匠心独运,显现婉曲美。沈德潜说:“似绝句数首,攒簇而成。”(《古诗源》)胡应麟亦云:“《西洲曲》,乐府作一篇,实绝句八章也。每章首尾相衔,贯串为一,体制甚新,语亦工绝。”(《诗薮?内编》卷六)
《西洲曲》写女子缠绵、执著的相思,由忆、盼、思、望、梦提领,开篇前六句叙写女子在初春“折梅寄情”,主在“忆”;从“日暮伯劳飞”六句,表现女子“盼郎情切”,主在“盼”;从“采莲南塘秋”以下六句,[www.61k.com)表现女子“采莲思人”,主在“思”;从“忆郎郎不至”以下十句,表现女子“青楼望郎”,主在“望”;最后四句“梦到西洲”,主在“梦”。随着这幅精美卷轴的徐徐展开,女子的细腻缠绵而又委婉含蓄的情思一层深过一层,读起来荡气回肠,令人回味无穷。时间顺序以物候特征来显现季节的变化,“折梅”表早春,“单衫”表春夏之交,“伯劳飞”表初夏,“采红莲”表夏末,“弄莲子”表初秋,“飞鸿”满天表深秋,层次分明;空间顺序以“下西洲”始,以“到西洲”终,中间经“门前”、“南塘”、“高楼”,首尾相应,条理十分清楚。《西洲曲》以季节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来展示女子越来越深沉的相思,结构十分精美、婉曲、和谐,再加之运用民歌惯用的“接字”法,首尾相衔,蝉联而动,使诗歌的结构更加紧凑,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五 语言典雅美
南朝乐府民歌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内容几乎全是爱情恋歌,有的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如“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读曲歌》);有的含蓄委婉,如“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而《西洲曲》长达三十二句,是一首最长的南朝民歌,其语言清新自然又含蓄深婉,显现典雅美。
《西洲曲》的语言首先表现为清新明丽而又淳朴自然,具有一种“天然去雕饰”之美,如“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些语言都清新明丽,毫无矫揉造作之感,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显现出南朝乐府民歌的语言特点。
其次,《西洲曲》语言精练含蓄,用词极其传神,极具表现力。如“门中露翠钿”,一“露”字,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自”、“空”用得最精妙,卷帘所见是天高气爽、江水碧波荡漾的美景,但“尽日”思郎的她却对此十分漠然,“自”说明与己无关,“空”是徒然无谓之意,足见卷帘只是为了更好地“望郎”。《西洲曲》中双关修辞技巧的运用,更显其语言清新明丽而又含蓄深婉。如“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四句,明写秋天莲子成熟时的美景,又用“莲子”谐音“怜子”,表明了女子对情郎的深爱之情;“青如水”谐“清如水”,视自己的爱情若明澈的清泉,如洁净的秋水,纤尘无染。“莲心彻底红”,隐喻爱之深透,象征女子的爱情已燃烧到炽热。这些双关的运用,融情入景,既写眼前景,更写心中情,言在此而意在彼,使女子内心的情思巧妙而含蓄地吐露出来,彰显含蓄深婉的语言特点。诗中运用比喻如“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等,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增加了诗意内涵。诗中还使用钩句、顶真,形成句句相承、段段相绾、连绵不断、回环往复的语言特色。钩句之外如“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等,形成反复回环、余味无穷的情韵。顶真之处有“树”、“莲子”、“鸿”、“楼”等,既加强了内容的连贯性,又增添了旋回婉转之趣。正如沈德潜在《古诗源》中所说“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
《西洲曲》还极具音韵美。余冠英先生说:“音节之美是本诗的特色,代表《吴歌》、《西曲》最成熟最精致阶段的产品。”(《汉魏六朝诗选》)《西洲曲》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换韵自由,“然四句一换韵者,当以《西洲曲》为宗”(郎廷槐《师友诗传录》)。换韵处“接字”法把上下钩连起来,读来声情摇曳,音节流畅,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诗歌声韵美不仅体现在押韵、节奏等有形的审美体验,更在于声与情的交相辉映,如王夫之所说:“当以穆耳协心为音律之准。”(《姜斋诗话》)《西洲曲》就是这样一首声情并茂的上乘佳作,诗情与音律有机结合,显现出情韵美,情味美,音有尽而味无穷。钟惺、谭元春赞之曰“声情摇曳而迂回”(《古诗归》)。
总之,《西洲曲》脍炙人口,流传古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人用清新明丽而又含蓄深婉的语言,塑造了一个美丽轻灵、纯洁多情的女子形象,景随情转,情景交融,构建了一个清新淡雅的艺术境界,言有尽而意无穷,给欣赏者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2] 邬国平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 余冠英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作者简介:尹修贵,男,1963―,四川资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工作单位: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三 : 浅谈金代东北地区女真人的饮食状况

摘 要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金代东北地区女真人以其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饮食风俗,与其他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饮食文化,为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 金代 东北地区 女真人 饮食
中图分类号:K246.4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Food Situation of Northeast Jurchen in Jin Dynasty
ZHANG Weijia
(Liao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Modern Service, Shenyang, Liaoning 110164)
Abstract Chinese food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Northeast Jurchen in Jin Dynasty in its eating habits with the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together with the other ethnic groups to create a Chinese food cult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food culture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Key words Jin Dynasty; northeast area; Jurchen; food
《礼记?礼远》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可见,饮食行为是诸多礼仪文明行为的开端。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历朝历代都在继承前代长处和优点的基础上,创新本朝的特色。以女真人为主体民族建立的多民族政权――金朝(1115年-1234年),其统治疆域较大,前后与北宋和南宋相对峙。女真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斗争中,创造和发展了本民族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饮食风俗。为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为女真人长期活跃于我国东北地区,所以本文着重介绍金代东北地区女真人的饮食状况。
1 金代东北地区女真人的“饮”状况
1.1 饮酒
东北地区冬季漫长,气温极低,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间的女真人,为在冰雪严寒之中求生存,故饮酒风习久远。金代女真人喜欢饮酒,酒文化是金代女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文化渗透到金代女真人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其社会政治生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女真人饮酒历史悠久,很早就掌握了酿酒技术。《魏书?勿吉传》、《北史?勿吉传》《隋书???传》、《三朝北盟会编》、《契丹国志》等书都记载了女真人先世均有“嚼米为酒”、“酿味极甜”的记述。景祖乌古?即“嗜酒好色,饮啖过人”,世祖劾里钵更是嗜酒如命,“尝乘醉骑驴入室中”。①金初的女真人“嗜酒,好杀,酿米为酒,醉则缚之,俟其醒。不尔,杀人。”②女真人饮酒之甚可见一斑。由于金代女真人饮酒极盛,直接影响了粮食的供应和仓储,也对社会风尚和军纪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金朝曾三令五申限制官员饮酒,违者依例治罪。海陵王曾下令“禁朝官饮酒,犯者死”。③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大臣梁肃上疏,“民间粟麦岁为酒所耗者十常二三。宜禁天下酒曲,自京师及州郡官务,仍旧不得酤贩出城。”④大定十四年(1174年),又下令猛安谋克除节辰及祭天外,“并禁绝饮燕,亦不许赴会他所,恐妨农功。虽闲月亦不许痛饮,犯者抵罪。”⑤但是,禁酒令未起到实质效果。于是,“诏宗室私酿者,从转运司鞫治”。⑥到大定十八年(1178年)才下令允许戍边的女真人遇祭祀、婚嫁、节辰可自造酒。此外,女真人也多在文学作品中借用“酒”来抒发感情。比如:著名文人完颜踌在《思归》中写到:“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借酒抒思归之情。
1.2 饮茶
女真人多食肉,饮茶有助于消化,因此,女真人喜饮茶。另外,女真人视茶文化为汉文化的重要部分之一,女真人认为饮茶是对先进文化吸收的重要表现之一。所以,饮茶风气在有金一代女真人中基本长盛不衰。
金代女真人所饮用的茶叶主要来源,“自宋人岁供之外,皆贸易于宋界之榷场”,“商旅多以丝绢易茶,岁费不下百万”。⑦因为,在与南宋榷茶中,金朝大量丝绢等物资流入南宋,耗资巨大。金朝统治者为遏制这种现象,曾两次在民间禁茶,一次在金章宗泰和六年(1206年),“命七品以上官,其家方许食茶,仍不得卖及馈献。不应留者,以斤两立罪赏”。⑧另一次在金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制亲王,公主及见任五品以上官,素蓄者存之,禁不得卖、馈,余人并禁之。犯者徒五年,告者赏宝泉一万贯”。⑨可见当时饮茶风气之盛。事实上,这种禁茶主要在民间中实行,女真人上层贵族饮茶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
2 金代东北地区女真人的“食”状况
2.1 主食
金初,女真农业已达到“地绕山林,田宜麻谷”⑩的程度。随着女真人逐渐接受汉民族等先进文明,农耕技术逐渐发达,农作物品种逐渐增多。主食主要是由这些农产品加工而成的米面制品,如米饭、炒米、粥、馒头等。
炒米,世祖时与桓赦、散达大战,令其士兵“以水沃面,调?水饮之。”(11)这是女真人制作的主食之一,这种主食制作方法简单,便于携带,适合于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的饮食习惯。
粥是金代女真人常见的食物之一。女真人“春夏之间,止用木盆注□粥,随人多寡盛之,以长柄小木杓之数柄回环共食。”(12)
馒头是金代女真人常见的面食之一。古时馒头分带馅和不带馅两种。据史料记载,金代女真人纥石烈牙忽带“因会宴,诸将并妻皆在座,时共食猪肉馒头”。(13)
蜜?,即蜜糕,“以松实、胡桃肉渍蜜和糯粉为之”。(14)   另外,女真人的主食还有芍药饼、烧饼、煎饼等。
2.2 副食
(1)肉食。女真人喜欢食肉,东北地区“兽多牛羊,麋鹿,野狗,白彘,青鼠,貂鼠。”(15)此外,史书还记载过金朝皇帝在混同江以北举行过一次御宴,“金主聚众将其食则于炕上……别以木碟盛猪,羊,鸡,鹿,兔,狼,麂,獐,狐狸,牛,马,鹅,雁,鸭等肉……”(16)
在金代史料中有关于“全羊席”的文字记载。“凡宰羊,但食其肉。贵人享重客。间兼皮以进,必指而夸曰:‘此潜羊也。’”(17)可见金代有食全羊的风俗。
(2)水产品。主要来自海洋和河流、湖泊。主要有鲤、鳃、鲢、鲫、螃蟹、海狗以及产于黑龙江和松花江的大麻哈等鱼类和海带等水产植物。女真人擅渔猎,也喜爱食鱼。“会宁府岁贡秦王鱼,大定十二年诏罢之”。(18)这种秦王鱼即今天所说的鳇鱼,时至今日松花江下游及黑龙江中下游仍然是我国蝗鱼的主产地。
(3)蔬菜。金代东北地区的蔬菜有韭,葱,蒜瓜,回鹘豆等。女真人熟悉采集,经常吃野菜。冬季,东北地区气候寒冷,无新鲜蔬菜可以食用,女真人多在秋季腌制蔬菜,便于储存,称“冬菹”。直到今天,我国东北地区冬季仍有“积酸菜”这种生活习俗。
2.3 调味品
调味品的使用是人类饮食文明的一大进步。在烹调过程中,调味品起到改善食物的味道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金代女真人饮食中的调味品主要有盐、醋、酱等。
盐主要有海[www.61k.com)盐和泊泺盐。“初,辽、金故地滨海多产盐,上京、东北二路食肇州盐,速频路食海盐,临潢之北有大盐泺,乌古里石垒部有盐池,皆足以食境内之民……及得中土,盐场倍之。”(19)
醋,作为调味品很受女真人喜爱,使用量较大。进而在大定初年,出现了“国用不足,设官榷之,以助经用。”(20)
酱。女真人在其建国前就已掌握了制酱技术。把黄豆用锅煮熟捣碎,摔成块状,放置晒干,过一段时间后将酱块掰碎,放到缸里发酵,加入盐和水即制成豆酱也就是大酱。
以上这些仅是金代东北地区女真人的饮食缩影,即使如此,便可知道丰富多彩的金代东北地区的女真人饮食不仅影响了我国北方人民的饮食习惯,更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发展史中绚烂的一页。时至今日,东北地区的许多饮食习俗,都留有金代女真人饮食的遗风。金代的饮食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史上的辉煌一章,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中国后世饮食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与其他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
注释
① 金史.卷一.世纪.
② 大金国志.卷三九.饮食.
③ 金史.卷五.海陵纪.
④ 金史.卷八九.梁肃传.
⑤ 金史.卷七.世宗纪中.
⑥ 金史.卷四九.食货志.
⑦ 金史.卷四九.食货志.
⑧ 金史.卷四九.食货志.
⑨ 金史.卷四九.食货志.
⑩ 大金国志.卷三十九.初兴风土.
(11) 金史.卷一,《世纪》。
(12) 大金国志.附录一.女真传.
(13) 刘祁.归潜志.卷六.
(14) 洪皓.松漠纪闻.
(15) 三朝北盟会编.(卷3).政宣上帙三.
(16) 钦定满洲源流考?国俗.
(17) 洪皓.松漠纪闻.
(18) 金史.卷二四.地理志中.
(19) 金史.卷四九.食货志四.
(20) 金史.卷四九.食货志四.

本文标题:浅谈饮食文化中的美学-中国民族食文化:山西面食的美谈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405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