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散步教案-《散步》教案2

发布时间:2017-11-21 所属栏目:七年级语文教案[新增]

一 : 《散步》教案2

散步
教学目的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预习
试朗读课文。
二、导人
《散步》这篇散文,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
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时要用心领会。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步》。
2.分六个层次指导朗读。
(1)缘由。(第1~3自然段)
①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
讨论并归纳:为了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
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
田野散步。
②提问:怎么朗读第l~3自然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对母亲的孝
心。
③提问:试读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
顿挫。
讨论并归纳: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又
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
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则又听/她的话一样。
(2)过渡。(第《自然段)
①提问: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
②提问:怎样描写?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天
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
声音和形象。
③提问:怎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讨论并归纳:写出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④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
(3)人题(第5段)
①提问:课文写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

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
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②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前一句用平缓的陈述语气,儿子的话应读得天真、高
昂,如有新发现。
仪)波澜(第6段)
①提问: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讨论并归纳: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
思。
②提问: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表现“我”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③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分几个层次读,为了使层次分明“后来”、“不过”、“一
霎时”、“我想”、“我想”、“我决定”、“我说”要重读。读出“我”心理活动的 
几个层次。
(5)一波又起(第7段)
①提问: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
子,更爱孙子。
②提问;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
讨论并归纳: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
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
③提问: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
讨论并归纳: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④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但是”、“摸摸”、“变了”、“还是”、“金色”、 
“整齐”、“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读。从层次来看,“但是”、“那里”、
“我走…·,·”都要停顿。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母亲慈爱、体谅孙子的
感情,读出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6)收结(第8段)
①提问:怎样以散步收结全文?
讨论并归纳:一叙述散步的方向;二叙述在散步中我背母亲,妻子
背儿子;三叙述“我”的感受。
②提问: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
界”?
讨论并归纳: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 
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
③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菜花”、“桑树”、“鱼塘”、“走”、“蹲”、“背”、
“瘦”、“重”、“胖”、“轻”、“慢慢”、“稳稳”、“仔细”及最后~句都要重读。
从层次看,“这样”、“到了一处”、“但”都要停顿。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
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
四、小结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
沉的。朗读时要细心体会。最后,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_2.非比喻句:_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
什么?

二 : 《散步》优秀教案

《散步》

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www.61k.com]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

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

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散步 教案 《散步》优秀教案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www.61k.com]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作者与创作背景。(2min)

莫怀威:笔名 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14min)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4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散步 教案 《散步》优秀教案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www.61k.com)??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

(板书:母亲:慈爱亲切)

关于儿子和妻子:[5分钟]

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请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又如何呢?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教师:我们再进一步思索,从儿子身上有没有折射出家庭教育因素呢?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扩展:散步教案 / 散步教案一等奖 / 散步ppt

学生小结教师评述: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板书:妻子:温柔贤惠)

(板书:儿子:聪明乖巧)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板书:亲情)

教师:通过对四个人物的描写,这个“亲情”又渗透了哪些情感?

(“我”和母亲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母子情)

(“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

(母亲和儿子之间——祖孙情)

教师:本文就围绕着这三种亲情表达了一个重大主题——(学生回答)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五)、研读赏析(10min)

我想老师不用问,也知道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触动了。下面同学再读一遍课文,找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并谈一谈为什么会为此打动。1、2、3谈亲情。4、5责任

1、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明确:摸摸,让我感受到奶奶对孙儿的那种爱抚和疼爱;还有她遵从了孙儿的想法,因为她不想让孙儿委屈。这里能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那你从中能看到自己奶奶的影子吗?

你能做一次奶奶把奶奶说的这句话读一下吗?注意: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心甘情愿。(对比孙儿和奶奶)

2、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体现亲情之美的句子呢?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明确:现在很多人爱幼满分,但尊老却不及格。而我,在尊老和爱幼之间,我做出的选择是首先服从尊老,为什么呢?因为爱幼,我的机会多得是,而孝顺父母能等吗?不能,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孝顺父母要及时啊!

散步 教案 《散步》优秀教案

3、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www.61k.com]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4、从这一家的散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明确: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六).教师总结:(1min)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

(七)、布置作业

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大意。

2.涵咏体味,品读课文中如:“本”、“熬”、“背”“世界”等含

义丰富的语句。

3.感知文中蕴含的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和欢乐纯真的情,培养尊

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整体感知文意,

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读关键词、品评美文,逐步提高赏读美文

能力。

一、导入 :“孝”字引入文题

在翻开课本之前,老师先和大家做一个猜字游戏。

出示甲骨文 “孝”—猜出什么字了吗?再出示金文

甲骨文还有些抽象,刻在青铜器上金文就形象多了。

上半部分多像一个头发蓬松、弯着腰、伸手要扶杖的老人,下

半部分多像小孩,伸着头挥动小手。老人要扶杖走路,孩子就用头扶着老人行走。

这个字就是孝。它包含着子女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的深刻内

涵。

散步 教案 《散步》优秀教案

“孝”不仅是一个汉字符号更是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代相

传的美好品德。[www.61k.com]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散步》就是对“孝”字思想内涵的生动描绘,让我们一起聆听作家莫怀戚讲述的亲情故事,看他是如何颂扬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

老师配乐朗诵,并出示问题,整体感知文意。

听读课文,说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感慨大意。

明确: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散步。

这个句话在课文哪里出现过?开头。

三、

涵泳品味,反复揣摩,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

情感。

1.设疑:同学们都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可是呀,老师发

现作家莫怀戚在写这篇文章开头时候却一点也不简洁,甚至有些啰嗦。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若改成: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好吗?这样不是更简洁吗?

说说原因。

A: 从人物关系上引导学生注意是两对母子, 课文后面用到这

个开头的人物关系了吗?子背母,母背子,为后文的“背”做铺垫

B: 从蕴含感情引导学生感受“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一家之

主的责任感。

C: 那调换顺序好吗?换成:我,我的妻子和儿子,我的母亲。

明确: “我”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顶梁柱”和“主心骨”,

当然排在前面。(排在前面理所当然承担责任。)母亲被排在第二位,看出儿子很敬重母亲,老母亲在家里是有地位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她被家庭成员重视,这是正“孝”的体现。

扩展:散步教案 / 散步教案一等奖 / 散步ppt

2. 3.刚才我们通过品读第一句,读出了“我”对母亲的孝心,

那么文中还有许多地方让我们读出了浓浓孝心。

A----读一读第二段:母亲开始愿意散步吗?那个字表明不愿意

散步。

“母亲本不愿出来散步”

“本”---开始有想法后来改变了。因谁而变?受了儿子劝告。

读一读儿子的劝告之语:“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

揣摩语气,读出真诚读出关爱来。

延伸---读完这句话,再联系一下现实。我们看到的是许多家庭,

年轻夫妻在各种活动中,常常有意无意将老人忘却,给行将辞世的老人平添许多惆怅与寂寞,也更促成了老年人的行为怠惰,从而加速了生命的老去消失。《散步》不然,它塑造了一个极其孝顺关爱老人的儿子,不因老人的自愿在家而简单的听从老人,对老人的关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多走走。”多么平淡朴素的话语,却让人感到一股浓浓的亲情迎面扑来。

C---设疑:儿子明明知道母亲身体不好,走远会累,为什么非要

劝体弱的老母亲出来散步呢?朗读第三段。哪个字最能表明了我迫切希望母亲到春天的田野走走的原因?

散步 教案 《散步》优秀教案

(如果学生找的是“迟”,这里用了两个“太迟”,强调等待春

天之久,是责怪冬天呆的时间太长了。[www.61k.com)严寒的冬天遏制生命,所以,有一些体弱的老人挺不住。

还有没有比“迟”更能准确形容母亲和我对春天期盼之切的?)

抓住“熬”,读出背后的内涵。一个“熬”字让你会产生哪些联

想?

从母亲的角度联想--挺过严冬十分艰难。母亲每活过一天,都很

不容易。

从“我”的角度联想--“我”的恐惧,担心,怕母亲离开,熬的

不仅仅是母亲的生命,更有作者的心灵与情感的无比担忧和煎熬。

“熬”字体现了母亲生命的意志和坚强,体现了儿子的真情与

孝心,有了生命自身的坚强与后辈的关爱,生命将能更地持续与延续。

我们把这个“熬”字读一读,体会下其中蕴含的情感。

我们再用心把这个熬字摸一摸,你会摸到温度,这不是一个冷

冰冰没有感情色彩字,同学们,我们都说文字是生命的酒,都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一个“熬”字,不知包含了作者多少的关切,多少的真情,多少的恐惧,他也惟恐自己的母亲像其他老人一样离开他,在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自己的母亲那份特别的关爱和孝心,而如今,他的母亲终于熬过了冬天,所以迫切的希望母亲能在春机四溢的田野上走走。那春天的田野美吗?有多美,同学齐读下文中写春景的句子。

4.

A---引导:听完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要感叹一下:春天真美啊。

可是老师有个疑问,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到“生命”?这个词背后有什么言外之意?关注“新绿”“铺”“密”等关键词。

明确:“新绿随意地铺着”、“嫩芽也密了”、“冬水也咕咕地起着

水泡”,都给人们渲染着一种生命的活力,尤其是“铺”、“密”这两个动词,充分表现了春天草木萌发的朝气,给人一种享受不尽的生命活力。结合具体语境,可知语句其实是为了渲染散步时的欢乐,并暗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获得了生命的活力,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想到人生命力的不可遏制和蓬勃昂扬。

B---生命如此美好!我的母亲也战胜了严冬,来到了春天。想想,

当作者和妻子、儿子陪着老母亲走在这样春机四溢的田野上散步时,他们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选择一个身份,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提示:话语要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格特点)

春天的原野上,一家四口慢慢走着,再说说笑笑,这是一幅多

温馨的图画。

有一句话说,经历过冬天的冷,最懂得春天的温暖,所以我想

母亲听了些体贴的话,心里会有一份特别的感动。

C---可是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否熬过去,

还是个未知数啊!这次,母亲提出要“走大路”,能不能把这个愿望留到明年春天兑现?能不能把这个愿望留到明天兑现?

出示课件,先看,问谁想朗读或推荐朗读: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

信来日方长??

散步 教案 《散步》优秀教案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

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www.61k.com]当我们懂得的时

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

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节选自《孝心无价》作者:毕淑敏

引导:提问朗读的学生:读完这段话,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同学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及早啊!

哪怕是满足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母亲那么艰难的“熬”过冬天,迎来春天,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做出决定——“走大路”。

这是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请一名学生读出“我”决定时的果

断来。

5.设疑: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我委屈了儿子,我是只爱母亲

不爱孩子的人吗?

(我对儿子的爱可以通过“小家伙”和强调“我”的儿子感触

到)

出示课件:

1.老人和小孩都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态最能

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2.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

(培根)

深化:尊老和爱幼同样可贵,这是一个人也是一个社会和谐文

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所以,作者决定委屈儿子,因为陪他的时日还长,而陪母亲的时日太短,太短了。

扩展:散步教案 / 散步教案一等奖 / 散步ppt

6.刚才我们用“涵泳品味”的读书法抓住文章第一句话,第二

段的“本”字,第三段的“熬”字品出了背后浓浓的亲情、深深的孝心、生命的坚强和关爱,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读一读结尾最后一句。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回答,老师评价点拨。

可层层启发:世界是什么?在世界前加上修饰语:——的世界?

可以是爱的世界、生命的世界、责任的世界等待。

可这样启发:世界由人组成,人属于不同的家庭。无数个家庭

就是世界。。

参考:

这是尊老爱幼的世界---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

散步 教案 《散步》优秀教案

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世界。(www.61k.com]

这也是生命的世界,责任的世界---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

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生命绵延的整个世界。文中的“我”与妻子是两个年轻力壮的成熟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应学会担起责任,担好责任。回想文章开头:子母,母子。小孩那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和文章结尾“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母亲、“我”和儿子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生命的轮回。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亲情的颂歌,还是生命的礼赞。

这是爱的世界----课文里所写的每一个人都富有爱心,爱心不仅

营造了浓浓亲情,而且撑起了一个家庭,也撑起了整个世界。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世界是什么?就是无数个小家庭的集合。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啊。

再次朗读,读出理解和情感:

“慢慢”读的慢一些,让年迈的老母亲多看一些春天的美景,

让幼小的孩子多呼吸些春天的空气。“稳稳”读的稳一些,母亲年龄大儿子年纪小,都怕摔啊。

“整个世界”读的深沉庄严,这里饱含着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四、

拓展体验

1.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我”的儿子的身上吗?

父母的身教胜于言传。责任和孝心会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

中年人(我和妻子)的举动,不仅仅是一种责任的承接,还是给下一代的示范。生命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

2.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吗?

3.感恩的话语我们要说,感恩的行动我们更要做,请同学们欣

赏一则公益广告片《给妈妈洗脚》,希望能有所启发。

4.看完这则堪称经典的公益广告,再结合课文,想想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可以是内容的感悟,可以是写作的启示,也可以由此产生的遐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交流。

五、小结:(配乐)听了同学们的感悟,老师也有很多感慨,就

用一首小诗来结束这堂课吧。

如果有一天

我们的父母也老成了我们的孩子

我请你,请你们,也记着做他们的父母

像他们曾经对待我们一样,藏起生活的艰辛与坎坷

微笑地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

请记得摊开他们的手掌

数一数上面的千沟万壑?

这样

我们的生命原野就会永富春意

我们的生命就会永远朝着那无限的绵长的路走去

散步 教案 《散步》优秀教案

作业布置

题目:学了《散步》再看父母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趴一会,回想下小时候父母背自己的情

形,然后轻轻为他们捶捶背。[www.61k.com)再仔细观察下,父母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是虔诚的做完这些事,请写下你的感受吧。

扩展:散步教案 / 散步教案一等奖 / 散步ppt

三 : 《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四 : 《散步》教案4

【设计总理念】 
一、让学生自己发现写作的话题 


我的写作教学原则之一是鼓励学生自己负责选题写作。 


原则之二是必须在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的基础上才指导学生进行“怎样写”的技巧学习。在我看来,作文的范文不仅提供给学生写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必须教给学生怎样发现生活中的写作话题。 


最好的学生作文不是关于火星或者其他未来世界的描写,而是有意义的家庭情景和个人经历。许多学生之所以觉得没东西可写,是因为他们认为写作的话题应该是非同寻常的。 


二、浓缩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语文教材不是知识的讲解形式,而是知识的使用形式。教师应浓缩教学内容,把“蕴藏于课文中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提炼出来”,把学生必须学习而又可能学习的内容教给学生。对这篇课文而言,这个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就是“以小见大”的作文方法。 


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教师的启发(提问)要努力促使学生的思维覆盖全篇课文,做到“全局性启发”。以提高教学效率,浓缩教学内容,用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较多的教学效果。 


三、尽可能地教出课文原有的“美”来,尽可能把课文交给学生来“读” 


爱默生指出:把自己的生活当做正文,把书籍当做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基于对教师“主导”地位的反思,我尝试在教学中把“点菜”的权力还给学生——即教学不一定根据教师的计划来推进教学,教师将努力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来设计课堂教学,努力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但作为单元作文的范文,应该说它与单元重点(记叙的详略)联系得不很紧密,因为此文无论怎样分析,都不能把“详略”看成是本文的特点或特色。本文的主要特点应该是“以小见大”,是通过一件生活小事来反映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思想和一种传统的美德。因此,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与重点,应依据范文,拟为“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和家庭题材的作文写作”。 


文章的立意比较深远,据作者的自述,这篇文章写作的起点是“孝”,但由于“孝”已经写不多少新意,所以把文章的着眼点放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据此,这篇文章就有了一个由故事层面与哲学层面组成的多层次的中心。在学习时虽然不必讲这些术语,但应该理解这一点。 


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巧妙的结构和优美的语句,这是学生作文“技法”方面的范本,在教学时应注意进行点拔。 


【教学目标】 
1、发现(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写作的素材; 


2、学习《散步》一文,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4、提高散文的阅读能力和对写作的兴趣,进一步坚定写好作文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细节,感受课文; 


难点:在学习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讲解)“小”“大”其实是一体的东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蕴含在“小”(故事、细节、情节)里面的东西,二者是不可分离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谈话:发现家庭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教师尽可能不着痕迹地同学生交谈,以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家庭题材作文的写作。在谈话中,教师可以从以下等方面设问: 


你们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几个人?你们一家人都喜欢些什么?有没有你们都喜欢的事? 


看电视——几台电视机?不争不抢吗?服从谁?意见真的统一吗?哪一部片子给你们的印象较深?大家对剧中的人物评价完全一致吗? 


逛商店——什么商店?几个人?什么柜台?只看不买吗?买些什么? 


看书——各看些什么书?谁先看?谁向谁介绍?有时一本好书不会抢吗?对书中的人物观点大家意见一致吗?有没有发生过争执?你现在你们争执的根本原因(深层原因)是什么? 


下棋等——谁先喜欢的?其他人又是怎么喜欢上的? 


【设计意图:既然是写作指导课,那么这堂课的重点与中心就不应该是《散步》一文,因为课文无非是用以指导写作的“例子”而已,课堂的重点与中心就应该是“写作”的指导,而“写什么”,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课的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先“隐藏”意图,与学生“聊天”,既减轻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又有意无意间让学生发现许多自己身上身边的写作题材。 


因为关于选题,我学到的最好的一点是设法让每个学生都发现他自己身上的有意义的话题。 


前几年,当我说“你们来写什么”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我已经向学生传递了错误的信息,现在我知道应该说:“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什么?有那些值得细细品味的小事呢?” 


所有的学生都有好的话题,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去发掘这些话题。而家庭生活是写作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库,因为所有的学生都带各自丰富的家庭故事来到学校。 


因此这一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丰富性。】 


二、转入范文的学习:导入范文《散步》 
教师作转语:我曾拿这个问题问过一个师范学院的老师,他的答案是《散步》,而且他还拿出了一篇文章,来证明他所说的话。这实在是一篇情真意切,优美感人的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位教师是怎样把家庭中的一件小事写得兴味盎然,引人入胜的。[板书] 


三、整体感知范文——朗读指导 
1.要学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读,这既是一种对好文章的品尝,也是一种理解得对不对的证明。而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快还是沉重等等。这篇课文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参:(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该怎样把握?提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我”是个中年男子。③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设计意图:阅读感知本来就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如果能读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学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以读代讲或多读精讲的效果绝不应低估,“熟读成诵”“背熟记牢”应该大力提倡。 


如果说真有什么最优化的语文教学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练地阅读文本,达到心与言谋,神与文通。所以,拿到课文的第一步,是朗读。】 


四、以问解文,分析范文的语言、结构和内涵 
问题一:要你说说,你看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结合多媒体进行推进。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问题二:文中说“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这是不是小题大作了呢? 


参考——我是一家之主,在母亲和儿子发生争执时必须处理得当,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感情,这是一种使命。作为一个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既要爱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问题三: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 


参考——“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在处理以上大问题时,有可能随意地出现以下小问题: 

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写我们在田野散步,第二段笔头一转,却写母亲本不愿出来,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母亲为什么不愿出来?为什么又出来了呢?从中可以看出儿子对母亲怎样?母亲对儿子怎样? 


母亲听话和儿子听话有什么不同? 

交代散步的原因。 


老了,走远了会累 


儿子劝她该出来走走 


儿子孝顺关心母亲,母亲也很听话 


小时侯我听话出于依赖和尊敬,母亲听话出于信任和尊重。 


“我决定委屈儿子”是不是我不在乎孩子的意见? 

“我决定委屈儿子”并非不爱儿子。只是拿母亲和儿子比较来看,母亲年事已高,在世时日已短,今后像这样的“散步”很难说还有几回了。“我”十分孝敬母亲,想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母亲的愿望,这种孝心是难能可贵的。 


最后,我打算怎么办? 


为什么? 


'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隐含了一层什么意思? 


最后走大路了吗?为什么? 


这反映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 


哪一个动作表现了母亲的这种感情? 

委屈儿子。 


大路方便老人,为了照顾母亲,我打算走大路。 


母亲年老体弱,我陪她的日子不多了 


没有母亲改变了主意。走小路小孩子感兴趣,母亲爱孙子,想让孙子高兴 


对晚辈关心爱护,对孙子真心喜爱 


摸摸 


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不,因为母亲儿子都很轻。 


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和儿子是生命中最重的砝码,在每位儿子眼中,母亲便是全部,在每位父亲眼中,儿子同样是生命中最重的 


    


另:散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的描写。找出来,看看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设计意图: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必须既要教师用问题加以引导,又要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这里虽然设计了一些框架性的问题,却没有具体的一步一步的推进程式,因为过程不应该是完全被设计、被预料的。】 


五、依据范文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以“小”见“大” 
教师提示:这篇散文写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作者有没有面面俱到,把生活中各种事情都拿来写呢?作者是怎样做的? 


[或者:教师设问: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初春全家人散步的事。)本文正是通过散步这样的小事,表现了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进而赞美了敬老爱幼这种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用的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结论:“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什么是“小”?请指出反映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细节? 


s: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思考后决定走大路(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主意,(母亲喜爱孙子)这些细节描写,细致而传神,表现了一家人互相理解体谅的情感 


全篇只写了“散步”一事,但读来饶有兴味,除了真情动人外,再一个原因就是叙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入题写“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予和儿子走在后面”,“散步”已经起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在这里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什么是“大”?(课文短短八百字,却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其思想内涵的三个层面清晰可辨,耐人寻味。) 


故事层面:亲情。 


文章的基本线条是:“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人一块散步→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我”母亲依从了“我”儿子的→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从而写出了一家人之间的互相爱护、尊重、体贴和理解。 


寓意层面:使命感。 


《散步》以第一人称叙述,与其说为了真实亲切,不如说为了强化主体意识,实现使命感。文中的“我”,一个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当“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时,觉得“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里通过特写镜头的定格描写,强化了中间一代人的主体意识,强化了使命感。 


哲理层面:生生不息。 


当我们从生命与时空的意义上来审视三代人的“散步”时,却应该说,这里还隐含着“生生不息”的哲学道理。尤其是儿子的一个“伟大”发现:散步的三代四口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这是生命的延续与发展,具有哲学的色彩。 


【设计意图: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是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它的基础是对文本的学习,因此,它放在对文章的阅读赏析之后。而且由于在课堂之始已着力于“小”(故事、细节、情节)的指导,此处就着力于对“大”的理解。】 


六、读写结合,进行仿写练习 
[这一步未必进行,有必要则行之;无必要则删之。] 


仿写练习一: 


依照句子“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在路平坦;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写一句话,要出“一家人”的一个分歧点或矛盾产生的焦点所在。 


有时候,(           )个人也会—— 


后来发生了—— 


仿写练习二: 


依照句子“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不多了。”写一段在家庭成员产生意见分歧或矛盾时,“我”的心理活动(请注意,你可能不是决定者,所以不能简单地模仿)。 


仿写练习三: 


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是水波粼粼的鱼塘。 


七、由一到多,从“多篇”中悟得“一法” 
[这一步也是机动,有时间行之,时间不足放到下一课时进行。] 


阅读学生习作《散步》,体会换一角度对家庭生活题材的把握方法,进一步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并且体会文章详略的处理方法。 


教师指导: 


1、              莫怀戚的《散步》是从一个中年人的角度来写的,沈愚的《散步》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写的,由于角度的不同,两篇文章在叙述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2、              由于“我”的角色由一家之主转换成需要教育帮助的“孩子”,沈愚的《散步》在详略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它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八、小结: 
1、              大家要相信一点:好作文就是从平常的生活中来;许多细小的事,只要你能用真情去体味,用匠心去构思,就能写成非常感人的文章(结合适应性考试的近满分作文)。 


2、              对初中生而言,尤其是写记叙文,“以小见大”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小处要能见细,即要有细节;大处要落实,即不能刻意夸大。 


3、              这样的好文章很难得,大家要争取把它背出来。这是语言材料的积累,如果说作文的技法是建筑的设计和建筑技术,那么好文章的朗读背诵就虽对材料的积累——没有大理石、花岗岩、好的木材钢筋,我们怎么能建造出美丽的高搂呢? 


九、作业: 
1、仿写; 


2、观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许多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 


【设计意图:真正的作文写作是第二课时的重点任务,所以,这时的作业主要是为下一堂课作铺垫。】 


【板书设计】 
用多媒体演示,详见多媒体。

五 : 散步教案

散步
教学目的
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2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


一、预习
试朗读课文。
二、导人
《散步》这篇散文,通过祖孙三代人散步的过程,表现出家庭成员间
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朗读时要用心领会。
三、正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散步》。
2.分六个层次指导朗读。
(1)缘由。(第1~3自然段)
①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去散步?
讨论并归纳:为了母亲。“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
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
田野散步。
②提问:怎么朗读第l~3自然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轻柔一些,用陈述语气。读出“我”对母亲的孝
心。
③提问:试读出第2自然段的重音和停顿,使朗读有节奏感,抑扬
顿挫。
讨论并归纳: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内又
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
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则又听/她的话一样。
(2)过渡。(第《自然段)
①提问:这段写什么来过渡?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来过渡。
②提问:怎样描写?
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田野的特征——新绿,嫩芽,冬水——春天
的气息,生命在召唤。用拟人手法,写出新绿的形态和色彩,写出冬水的
声音和形象。
③提问:怎样会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讨论并归纳:写出初春的田野生机盎然。
④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应读得有诗情画意,读出初春田野的勃勃生机。
(3)人题(第5段)
①提问:课文写一家三代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

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
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
②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前一句用平缓的陈述语气,儿子的话应读得天真、高
昂,如有新发现。
仪)波澜(第6段)
①提问: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
讨论并归纳: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
思。
②提问:怎样解决这一矛盾?表现“我”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③提问: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分几个层次读,为了使层次分明“后来”、“不过”、“一
霎时”、“我想”、“我想”、“我决定”、“我说”要重读。读出“我”心理活动的
几个层次。
(5)一波又起(第7段)
①提问: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
讨论并归纳: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表现母亲听从儿
子,更爱孙子。
②提问;为什么要写母亲看到的景物?
讨论并归纳:母亲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
的鱼塘,想到这些景物对孙儿的吸引力,更下了变了主意的决心。
③提问:怎样解决小路难走的矛盾?
讨论并归纳:母亲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④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但是”、“摸摸”、“变了”、“还是”、“金色”、
“整齐”、“水波粼粼”、“背”等都要重读。从层次来看,“但是”、“那里”、
“我走…·,·”都要停顿。用平稳、舒缓的语调读出母亲慈爱、体谅孙子的
感情,读出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谐。
(6)收结(第8段)
①提问:怎样以散步收结全文?
讨论并归纳:一叙述散步的方向;二叙述在散步中我背母亲,妻子
背儿子;三叙述“我”的感受。
②提问: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
界”?
讨论并归纳:因为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肩负承前启后的责任,
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
③提问:怎样朗读这一段?
讨论并归纳:从重音看,“菜花”、“桑树”、“鱼塘”、“走”、“蹲”、“背”、
“瘦”、“重”、“胖”、“轻”、“慢慢”、“稳稳”、“仔细”及最后~句都要重读。
从层次看,“这样”、“到了一处”、“但”都要停顿。用较快的语速读,最后
一句要读得缓慢、深沉。
四、小结
这篇散文表现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是欢愉、深
沉的。朗读时要细心体会。最后,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1.课后练习。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辨别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B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C.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D.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_2.非比喻句:_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
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表现了
什么?

本文标题:散步教案-《散步》教案2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306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