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计量经济学(王少平版)案例分析4

发布时间:2017-09-27 所属栏目: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

一 : 计量经济学(王少平版)案例分析4

案例分析4—带有序列相关的实例分析

本案例将结合实例来分析如何在实际建模中处理序列相关性问题及其在EViews软件中的实现过程。

某地区1988-2006年人均消费金额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数据资料如表6-2所示,其中X表示人均国民收入(元),Y表示人均消费金额(元)。

表6-2 1988-2006年人均消费金额与人均国民收入的数据资料 单位:元

3000

解:在EViews软件中建立工作文件,输入样本数据X、Y,并绘制散点图,初步判定模型的函数形式(如图6-6)。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变量X、Y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将模型函数形式设定为:Yt??0??1Xt??t。对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估计结果见图6-7。

X

02000

Y

1000

0200040006000

8000

图6-6 人均国民收入与人均消费金额散点图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8/21/06 Time: 19:33 Sample: 1988 2006 Variable C R-squared

Adjusted R-squared S.E. of regression Sum squared resid Log likelihood Durbin-Watson stat

Coefficient 37.40373 Std. Error 11.23918 t-Statistic 3.327978 Prob. 0.0040 923.2771 9.852522 9.951936 15210.93 0.000000

0.998884 Mean dependent var 1093.224 0.998818 S.D. dependent var 31.74299 Akaike info criterion 17129.50 Schwarz criterion -91.59896 F-statistic 0.872764 Prob(F-statistic)

图6-7 OLS法求解模型结果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拟合优度R=0.998884,说明该直线对原始数据拟合较好;

2

t1=123.3326表明参数显著不为零, F=15210.93说明方程显著不为零。然而,根据图6-8

所列的估计结果:DW?0.873,给定显著性水平??0.05,查D—W统计表,

n?19,k?2,得下限临界值dL?1.18,dU?1.40。由DW?0.873<dL=1.18,可知随机

误差项存在一阶正序列相关。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adjusted): 1988 2006

Included observations: 17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Variable C X AR(1) AR(2)

R-squared

Adjusted R-squared S.E. of regression Sum squared resid Log likelihood Durbin-Watson stat Inverted AR Roots

Coefficient 41.54768 0.453180 0.884505 -0.601375

Std. Error 13.71973 0.004632 0.226428 0.239068

t-Statistic 3.028316 97.84710 3.906345 -2.515499

Prob. 0.0097 0.0000 0.0018 0.0258

0.999434 Mean dependent var 1192.779 0.999303 S.D. dependent var 24.46368 Akaike info criterion 7780.132 Schwarz criterion -76.19394 F-statistic 1.899762 Prob(F-statistic) .44 -.64i .44+.64i

926.7876 9.434581 9.630631 7650.144 0.000000

图6-8 迭代法估计结果

由广义差分过程,我们知道该模型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二阶序列相关性,即 ?t??1?t?1??2?t?2??t,所以在LS命令中加上 AR(1)和AR(2),使用迭代估计法估计模型参数。Eviews给出了自动处理带有序列相关问题的处理程序。在命令窗口敲入 :LS y c x AR(1) AR(2)。估计结果如图6-8所示。

输出结果表明,估计过程经过4次迭代后收敛,?1,?2的估计值分别为0.884505和-0.601375,并且t检验显著,说明原模型确实存在一阶、二阶序列相关。DW?1.899762,n?17,k?2,查表得dL?1.dU1?3,,dU?1.38?DW?1.899762<4-dU,表明模型已经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性;再进行偏相关系数检验和B-G检验,也表明不存在高阶序列相关性。因此,模型已消除了序列相关性的影响,人均消费金额与人均国民收入的回归方程为:

yt?41.54768+0.453180xt [AR(1)?0.884505 AR(2)?-0.601375 ]

t? (3.028316) (97.84710) t?(3.906345) (-2.515499)R2?0.999434 DW?1.899762

其中,AR(1)、AR(2)为模型?t??1?t?1??2?t?2??t中?1、?2的估计值:?1?AR(1)、??2?AR(2)。 ?

二 : 真情感悟 激情共享――《一粒种子》教学案例分析

背景:
《一粒种子》是一篇常识性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种子发芽出土的条件和过程。课文的语言浅显易懂,富有童趣,深为儿童喜爱,学生自读课文不会有多大的困难。但如何引领学生感悟课文生动的语言,天真的童趣,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中种子的“情感”,体会种子对春天的向往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一粒种子发芽动作(无声)
师声情并茂地讲述,导入课题:一粒种子
二、 自主学习,读中识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在读之前给自己说说应该做到什么?[学生自己提出读书要求,有利于学生今后发展。]
2、 抽读课文,纠正读音,随课文媒体出示“生字宝宝”认读。
3、 认读“生字宝宝”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方法
4、 全班交流识记生字方法,让学生当小老师:你会带领大家学习哪个生字?
三、 再读课文,了解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四、 读读演演,感悟内化
师:现在我们还要当一回配音演员,给无声动画配音。要做一名好的配音演员,可不容易,先要反课文读好,读出感情来。你愿意读哪一部分?(屏幕出示4块内容,根据学习需要分成3块1-2节、3-7节、8-9节顺序不固定,根据学生选择可任意调换。)
1、 指名读1、2两节,师生共同评议――自由练读――齐读。
2、 多媒体出示3-7节(蚯蚓和种子的对话)。
师:要读好这段对话可不容易,我们先来过这一关。出示:
①括号里该填 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填?
a、 种子()地问蚯蚓:“外面是什么声音?”b、 蚯蚓()地说:“那是春风。春风招呼我们到外面去。”c、 种子()地问:“外面什么样儿?也这么黑吗?”
②根据你的理解试着读读看――评议――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③师小结:是呀,同一段对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读起来也可以有自己的感觉。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都是可以的。
3、 媒体出示:8-9节课文和文中第三幅插图。
①指名读这两段。
②看图,想像,重点感受“热闹”。
春风怎样只听唱歌的?(大家轻声呼一呼)
泉水怎样唱歌的?(试着唱一唱)
小鸟怎样唱歌的?(叫一叫)
小朋友会唱什么歌?(唱一唱,感受春光的美)
③表演“合唱”,理解“热闹”。
④外面既然这么热闹,泥土里的种子可等不住了,自己试读――抽小组读――齐读。
⑤再看图。种子又抒身子挺一挺,它终于钻出了地面。它看到了怎样的一个光明世界?看图说说。
⑥指名读最后一段――评议――齐读。
五、 演读课文,享受美文
多媒体放无声动画,要求二人一组分工合作,给无声动画配音(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1、 二人一组自由练习。
2、 抽学生来配音演读――师生评议。(学生一个个涨红了小脸,兴奋不已。)
3、 全班表演读读课文。
六、 给画添话,创造想像
1、 种子从睡在泥土里到发芽,肯定有不少心里话吧!请你在每幅图下写几句。
2、 交流欣赏。

分析:
“新课程”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教师要营造民主、快乐的学习氛围,创设开放、活泼、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的情境,保证学生自读、自悟、自创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感受语言特点”和“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接触语文材料的自主活动中,在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中,体验语言学习的规律,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反思:
1、 营造开放的、浸润性的积极互动的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乐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大在呼吸。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让学生填写种子和蚯蚓对话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去填,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尤其是对文中的情感因素各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体验,而这正是课程标准 “尊重学生阅读时的独特体验”的最好诠释。
2、 唤发情感,提供充足的空间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态度上产生的反应,积极的情感能够使语文课堂充满人文魅力。如在对于热闹一词的理解时,老师充分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部分,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说话、表演的基础上理解“热闹”,同时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想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的方法,并在情景的体验中得到人文的熏陶。并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演读,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种子、蚯蚓……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尝试演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体会到了文中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并享受着自己获取知识的成功喜悦。

《一粒种子》教学案例
学会善于倾听
  “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要“倾心”,要求听别人说话时要用心、细心。这其实是一种文明礼貌,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小学生一般注意力都不够集中,课堂中较容易活泼好动,这时作为老师的我们有责任要经常提醒,提醒同学们注意听清别人的话语。同时,还要善于树立榜样,表扬鼓励那些乐意听别人说话的学生,让其余学生都能向他学,逐渐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第二层意思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说话的要点。总之,听,是一种本领,需要我们老师从小对学生加以训练和培养。
下面是我在教学《一粒种子》一课时课堂上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师:小朋友,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一说,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什么呢?(前后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教室里沸沸扬扬的,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
师:谁想说一说?
生1:种子钻出地面以后,会看到小溪流在流着,太阳放射出金光。
师:说得不错,能不能再说得具体一些呢?(小溪流在怎样地流着,太阳放射出怎样的金光?)
(这位同学一时语塞,答不上来。)
师:没关系,哪位小朋友听清楚了她的发言,能帮帮他的忙?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可能先前只顾着讨论,根本没听清楚同伴的发言,就在这时,有一只小手举了起来,作为老师的我在失望之余欣喜不已,心想:在他发言后,我一定要好好表扬他一番,在班中树立一个善于倾听的好榜样。)
生2:种子钻出地面以后,看到小溪流在潺潺地流着,太阳放射出千万道金光。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倾听的好孩子!不但听清楚了同伴的话,而且说得更具体,更生动了,让我们为他的精彩发言鼓鼓掌吧!
……
   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几乎处处都有这样的训练点,教师要善于把握和利用。

三 : 《与象共舞》教学案例分析

抓住生成,挖掘文本内涵,延伸课堂 《与象共舞》教学案例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反思,大胆想象,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课堂上努力捕捉一切可以生成的机会,使学生的阅读深刻。我以我上《与象共舞》的第三自然段的感受做一下简单分析。
师:认真默读第三段,看看从哪里能感受到“在泰国,人与象之间没有距离。”
(学生默读课文,并作批注)
生:我从“那对眼睛相对于它的大脑袋,显得极小,目光却晶莹温和”这句话中体会到人与象很亲近,作者观察很仔细,他看到了大象的眼神“晶莹温和”,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大象如此温和,肯定是它与人们的关系非常好。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晶莹温和是大象内心的独白,那谁能替大象说出自己的心声呢?
生:泰国人民就如同我们的亲人一样,见到他们就感觉很亲切。
生:有了泰国人民的帮助,我们的生活好舒服呀!
生:感谢泰国人民平时对我们的细心照顾。
生:我们喜欢泰国人民,相信泰国人民会带给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
师: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信赖也是相互的。大象与泰国人民如此亲近,你知道他们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象吗?
生:泰国人民对待大象平静坦然。
师:什么叫坦然?
生:他们对大象很熟悉。
生:他们对大象已经见怪不怪了。
生:他们在街上看到大象就如同我们看到猫和狗一样平常。
师:好一幅人象和谐共处的画面,你能想到泰国人民如何与大象相处吗?它们会为大象做些什么呢?
生:节日时,他们把大象装扮一番,与大象一起跳舞。
生:结婚时,用大象做婚车。
生:夏天里,他们会给大象洗澡。
生;他们会喂大象可口的食物。
生:他们会把大象当成自己的家人一样对待。
师:如同学们想的一样,在泰国,大象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每当重要的节日,大象都会隆重登场,与人们一起庆祝。
师:那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一下大象与泰国人民的关系吗?
生:亲密无间,和谐美好……
在这个教学环节当中,当学生抓住“晶莹温和”体会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时,我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机会。说明学生在阅读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教师此刻最需要做的是,抓住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大胆想象泰国人民是如何对待大象的,站在大象的立场,他又是如何看待自己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从而创设出人与象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最后回归文本,让学生运用一词、一句形容他们的关系。水到渠成揭示了中心——在泰国,人与象之间没有距离。
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处理好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能灵活的根据学生生成的资源驾驭课堂,达到思维的碰撞,使我们的课堂纵向无限延伸。

四 : 《经济统计学》案例分析

本文标题: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计量经济学(王少平版)案例分析4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045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