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移动医疗app盈利模式-资本扎堆移动医疗,都不担心盈利困局?

发布时间:2017-09-17 所属栏目:创业

一 : 资本扎堆移动医疗,都不担心盈利困局?

移动医疗 医疗O2O 趣医网 春雨医生

盛宴在即,豪赌开场。

9月以来,各路资本竞相在移动医疗领域占位。小米2500万美元投资九安医疗旗下的iHealth;腾讯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丁香园;弘晖资本、软银中国两家投资基金近千万美元投资趣医网……此前的8月,国内较有影响力的春雨医生完成C轮融资5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中金公司、如山创投和淡马锡旗下的Pavilion、蓝驰创投,继A、B轮后继续跟投数百万美元。

但对于移动医疗行业来说,商业价值最大化的时点仍未到来,绝大多数公司仍未找到实现商业价值的方法,盈利模式仍在打磨。

资金扎堆进入移动医疗

9月19日,九安医疗公告称,其开发的智能健康品牌iHealth将获得小米2500万美元投资。iHealth是九安医疗旗下的智能健康设备品牌,目前已推出智能健康腕表和移动互联血压计两款产品。

为完成该笔交易,九安医疗将把iHealth相关全球业务调整至拟新设的独立子公司(拟定名为iHealth Inc)之下,小米投资将通过增资2500万美元的方式获得该公司20%股权,并获得董事会3名董事席位中的一席。

前不久,移动医疗领域还有多起融资案例宣布。丁香园宣布获得腾讯7000万美元的C轮投资,丁香园成立于2000年,是面向国内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的专业性社交网站。

在移动端,丁香园拥有用药助手、家庭用药、医学实践等多款APP。丁香园于2010年获得DCM的A轮投资,2012年12月获得雷军领衔的顺为基金领投的B轮投资。

趣医网已获得弘晖资本、软银中国两家知名投资基金近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趣医网是国内领先的智慧医疗技术及服务提供商京颐股份的合资企业,旗下APP“去医院”整合了京颐股份的优质行业资源。

作为移动医疗现在的明星春雨医生,8月宣布完成C轮融资500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中金公司、如山创投、蓝驰创投和淡马锡旗下的Pavilion。春雨医生成立于2011年,主打产品为春雨医生APP,核心功能是轻问诊,为医患沟通搭建平台,方便用户通过移动端快速找到职业医师远程在线问答。

5U家庭医生也宣布完成首轮近千万元人民币融资,由赛富亚洲、挚信资本投资。5U家庭医生不同于好大夫在线、春雨掌上医生等专科医生在线问答模式,致力于推广发达国家成熟的家庭医生模式。

此外,国内互联网巨头BAT们也开始加速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布局。百度7月联手智能设备厂商和服务商推出“北京健康云”,将其基于自身大数据中心得出的分析结果提供给健康服务机构,比如医院、健康咨询机构、减肥机构、健身机构等。阿里巴巴5月推出“未来医院”计划,开始其移动医疗战略,并通过支付宝对医疗机构开放自己的平台,包括账户体系、支付及金融解决方案、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腾讯除了投资丁香园等相关企业之外,还通过微信等工具与医疗机构合作,比如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合作启用微信医保实时结算。

高特佳合伙人郭海涛认为,BAT这些产业资本进入移动医疗一点都不奇怪,移动医疗确实是未来成长的一个大行业,需要提前布局。但是就高特佳基金本身来说,我们看过不少的移动医疗项目后,认为现在还不是投资的时机,还没有找到相应的商业模式。

也有不少创投圈人士认为,移动医疗就是这波投资风潮中站在风口上的“猪”。知名的早期投资VC经纬投资创始合伙人张颖在本年度投资了45个项目后,向所投项目的CEO发出公开信,提醒企业抓住和利用好这波投资高潮的机会。

离盈利还有多远?

作为最了解投资方向标的清科集团CEO倪正东认为,现在是移动互联网融资的好时代,动不动一个项目估值上亿美元,甚至少数项目估值达10亿美元级别。

真金白银的下注,背后自有他们的商业逻辑。

北极光董事总经理杨瑞荣感受到了这波热潮,在他看来,2014年应该是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健康领域比较疯狂的一年。北极光在移动医疗领域已经投资了有芯联达,这是一家做院内移动解决方案的企业。即将正式签约的还有两个项目,一个是慢性病管理企业,一个是医患关系平台企业。

借用流行的话就是用移动互联网的工具解决就医看病的痛点,尤其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里面可做的文章太多了。现在的移动医疗项目都不挣钱,或者说他们现在挣的钱和其真正的商业价值不是一回事。”杨瑞荣认为,移动医疗要体现其商业价值必须基于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医生多点执业、网络可以售卖处方药等等医改措施真正落地。

春雨医生副总裁毕磊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包括他们在内的移动医疗项目都还在探索阶段,他们目前的重点在于用户的积累,变现的考虑还不多。当然,作为专注于“轻问诊”服务的平台,一些用户会在医生建议下,发生购药行为,这是自然的延伸售卖医品。

毕磊说,春雨不会自己做,会找相应的专业机构合作。目前他们只会在各区域选取一家作为独家的合作伙伴,老百姓和好药师是他们的合作伙伴。他们是以服务用户为前提的,在商业合作上也有讲究,没有将“返点”收取药品提成作为条款,“这会促使药品卖得越来越贵,我们没有这个设计,而且要尽可能地保证在这个平台买的药品是最便宜的。”毕磊并没有透露春雨与药品销售平台的具体合作形式。

对于春雨医生这种医患关系沟通平台项目,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出担心,三甲医院主任级以上的好医生没有时间在这个平台上做沟通,而且这些医生给出的只是建议,不是真正的“看病”。对此,毕磊表示,春雨给出的是专业性的建议,告诉用户下一步要干什么。现在春雨对于会员开通了8元/月的收费高级会员,这些会员可以无限次地QA咨询,现在收费会员有4万多。

“未来的商业模式大有想象,血糖仪可以免费赠送,甚至连试纸也可能免费提供。”三诺生物董事会秘书黄安国表示,移动互联网作为工具如同互联网提高医院就诊效率一样,移动医疗在慢性病管理方面作用也很大,很多慢性病不需要常常跑医院。比如,通过移动医疗APP可以提醒什么时候要检测血糖了,现在三诺生物的移动血糖产品早已上市了,可以记录用户的血糖情况。

芯联达董事长杨宏桥则告诉记者,他们现在的产品是卖给医院的,可以做到盈亏平衡,目前阶段是“2B”,但是未来是要走向“2C”的。现在主要是针对医院提供一整套的移动平台解决方案,比如有“移动医生一体化工作站系统”“移动护理一体化工作站系统”等。

在杨宏桥看来,移动医疗从患者角度可以分为院前、院中和院后,从医院的角度可以分为院内和院外。他们现在做的是院中和院内,未来是要打通的。真正商业价值大的是推出2C的产品,但在这个生态链里面最核心的还是医生资源,尤其是优质的医生资源,所以芯联达先通过2B的产品去切入这块资源。

“真正要发挥最大的商业价值,需要观念改变和管理改进,同时医改措施也要落实,要让医生真正地‘解放’出来。”杨宏桥认为,如果没有优质医生,没有建立患者电子病历共享功能,移动医疗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 : 移动APP盈利模式探讨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NPD日前发布报告称,2013年智能手机全球出货将首次超过功能手机。报告显示,预计2013年智能手机出货9.37亿台,功能手机出货8.89亿台。2011年至2016年间,智能手机出货复合年增长率为26%,并在2016年达到14.5亿台,占全球手机出货三分之二。

随着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APP早已成为投资者和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关注的热点。有调查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App Store的应用数量已超过100万,但是,在这个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有四成开发者处于亏损状态。中国网民从使用互联网的第一天开始,就习惯了免费使用,如今这个免费习惯延续到了移动终端。在移动APP的世界里,免费依然是王道,很多人都不愿意花钱购买应用,因此开发者不得不寻求其他的赚钱途径,目前免费下载+应用内广告是APP开发者最主要的盈利模式。但是这依旧无法抵挡创业者们对移动APP的热情,移动APP难收费,收费难,这个局该怎么破?如何实现用户和开发者的双赢?这一系列困扰了我们很久的问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5群一群激情可爱有想法的产品经理、准产品经理们做出了自己的大胆推断和设想。

移动APP盈利模式探讨_盈利赢利

一、移动APP现有盈利模式分析

1、现有支持付费的APP

付费APP有两种形式,一是付费下载,二是APP内付费。付费下载主要是基于App Store平台内的部分应用,是应用的一个赢利点;下述讨论以APP内付费为主,这也是更为大量的移动APP能实现盈利的关键所在。

我们所了解的现有支持付费的移动APP有:汤姆猫、切水果、神庙逃亡;一些道具、虚拟币收费的游戏,比如动物园园长、找你妹、我叫MT;evernote,百度云,dropbox;ireader、熊猫看书,qq阅读,京东,当当电子书;soundhound,weather 、calculator,clock、晚安、line,tumblr、Path、skype、有信;App Store。

2、现有付费APP的盈利方式

从前边对市面上现有的付费APP的理解,现有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付费游戏、付费阅读、付费购买增值服务(空间、贴图、模版等)、平台化分成(App Store)。

3、从应用分类看盈利

为了更好的了解现有APP是如何盈利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类型的应用,都具备其独有的盈利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通用法则。

应用类型

应用名称(举例)

盈利方式

社交类

tumblr、Path

购买付费滤镜、模版、贴纸表情、付费POST

功能类

evernote,百度云,dropbox、skype、有信

付费购买空间、来电显示等服务

特色服务类

soundhound,weather 、calculator,clock、晚安、ireader、熊猫看书,qq阅读,京东,当当电子书

付费购买电子书、音乐下载等

游戏类

汤姆猫、切水果、神庙逃亡、一些道具、虚拟币收费的游戏 比如动物园园长 找你妹 我叫MT等

付费免广告,解模式,购买道具等

平台类

app? store

平台分成

二、移动APP未来盈利模式畅想

移动APP盈利模式探讨_盈利赢利

先来看几位同学的观点:

喵了咪:大体来说,一种是用户那拿钱,一种是企业那拿钱。

境夫:现在移动产品很少有盈利的,各大公司更愿意将这些移动产品作为未来的一个战略布局;互联网原则是,免费+积累用户=思考流量变现=盈利。准确的说,除了广告收入,目前大家还没有看到[www.61k.com)更好的盈利模式,不过还有其它移动产品衍生收入,这个收入是当前各家移动互联网公司能够生存的一个来源。

白羽:就目前而言,付费方式也是一个问题。

有关部门:这是中国互联网模式问题,都是先圈用户,然后再想方设法赚钱。用户在手,天下我有,但中国市场太乱,同质产品太多,虽然圈到了百万千万级用户,却还是没办法赚钱,你收费,用户不买单,转移到其他平台上去了。不像美国,几万/几十万用户就能赚钱了。所以赤裸裸的直接收费不靠谱,只能通过增值服务来赚钱,但是增值服务能做好的在国内也就腾讯。

大湿兄:安卓的开放性,对于培养用户付费是个挑战。

废材-打杂-重庆:转嫁付费方式,转给运营商。

付费习惯是大环境大形势,短时间内不可改变,既然没有办法去改变环境,那么怎么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去,这是我们思考的重点。针对前面的观点一个个的来破。

1、 优先明确自身APP的定位,用户付费OR企业付费,扩展企业付费的思路。

2、 移动产品衍生收入可作为产品盈利的一个来源,如游戏道具等。

3、 付费方式,短信话费支付、网银支付、支付宝钱包支付这都是国内主流的一些付费方式,而国外盛行的信用卡支付可以考虑借鉴,扩展便捷的付费方式。但各种支付方式都是付费行为的基础,基础是什么,就是支撑性的东西。用户不会因为支持支付宝就会付费购买,而是因为你的产品好,我要买,而付费的时候刚好你支持了支付宝,方便了我的支付,仅此而已。所以,支付方式只是基础性功能,试图从支付方式上彻底改变用户习惯,无解。

4、 ?从用户的免费心里考虑,难以直接向APP收费,可采用增值服务的方式,逐步培养用户习惯。

5、 ?安卓的开放性,导致替代性产品过多,难以培养用户付费习惯,通过增加社交元素,提高用户转移成本,这也是现有APP产品在产品功能方面扩展的趋向。

6、 转嫁运营商付费方式不太可行,运营商SP的时代已经过去,运营商已不甘于作为流量入口导入,因此更不愿意为APP应用买单,如前段时间叫喧的微信收费事件。

小结:移动APP应用的客户不仅仅是终端用户,还有企业用户,因此企业付费也是移动APP盈利的一个要点。扩展产品功能及产品涉及面,通用的有增加社交元素,提高用户转移成本,保有用户;另一方面开拓移动产品衍生服务及增值服务,以实现盈利。完善付费方式,为付费用户提供便捷的支付流程,但不能妄想改变支付方式就能彻底改变用户习惯。

题外话(一点小扩展):

何为用户转移成本,怎么提高?

境夫:用户转移成本。第一,一个拥有基数用户的应用,被竞品抢走用户,造成市场运营成本的损失。第二,对于用户本身来说,习惯一个应用,搬迁到另一个应用,需要重新学习的成本。

漓江:很简单,比如让你现在弃用QQ,你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弃用一个你很久之前申请的邮箱,你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你要付出的代价,这就算转移成本,现在如QQ非得要你付费使用,收的不多一个月那么一两块钱,我想还是会乐意买单的吧,当然也可以说是QQ绑架了用户。

地瓜:提高用户转移成本?首先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其次让用户在里面有付出有积累。一个产品能让用户获得荣誉、地位、朋友、特权、道具等等层面的东西,自然就抬高了他的转移成本。比如你用qq,即使有更好的工具,你也不会就转移过去,因为你的朋友都在这里。

更多精彩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5群 217321498

鸣谢各位同学的踊跃参与(排名不分先后):

灵霄? 小雪? 阿猫?? ?包子?? cindy? 大龙? 平? 白羽?? Leo? 小质? 喵了咪? 大湿兄? 境夫?? 有关部门? 废材? 大明?? 漓江? 地瓜?? 小婷

三 : 移动医疗绕不过的三个坎:钱、政策、商业模式

  摘要: 或许张锐代表的不仅是他个人的离开,也映射出移动医疗和其它创业领域一样,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困惑。

  

移动医疗绕不过的三个坎:钱、政策、商业模式

 

  创业,这真是一条难走的路,旁人看到的是高融资、高估值,但谁又知道在这背后,它剥夺了太多原本应该属于生活的美好时刻;

  创业,又是一条让人兴奋的路,那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路,有多少人在这条路上前赴后继。

  “他很拼,很焦虑,经常和朋友念叨着戒烟……”这是一位媒体人对10月5日晚上去世的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的一句描述,张锐倒在了移动医疗创业的道路上,但还有很多个张锐继续在行走。

  或许张锐代表的不仅是他个人的离开,也映射出移动医疗和其它创业领域一样,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困惑。

  创业者说

  政策门槛高:在线诊疗必须有牌照

  “2003年,我第一次把材料递交到某省卫生厅,等了两个星期也没有答复,也不敢打电话催。过了大约两三个月,厅里的人找到我,说看了材料,一是感觉‘你的想法很前卫’,二是‘有知识的人不上网’。言外之意,就是拒绝我了。”

  回想起初创丁香园时的场景,创始人李天天依然记忆犹新,丁香园网站的雏形早在2000年李天天读研期间就建立了,当时只是一个论坛,李天天把自己认为值得和大家探讨的内容放到论坛里做交流,关注人数越来越多,于是,李天天决定转型。

  因为网站涉及医疗行业,必须卫生厅药监局审批后才能上线,而这一审批的过程足足有一年。第二年,李天天再次提交材料,这时,互联网逐渐被世人所认识,厅里的人不再认为“有知识的人不上网了”,才终于拿到了某省卫生厅的批文。

  李天天的例子是互联网医疗早期争取政策扶持的雏形。医疗领域是个特殊的领域,政策对这块领域也始终带着约束力。

  2015年8月29日,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下称《意见》),规定了“远程医疗”的定义:一方医疗机构邀请其它医疗机构,运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并明确规定,“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

  在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看来,政策规定的“远程医疗”的情况有:一种是医院和医院之间的会诊,两家都是医疗机构;二是一个医院对一个患者,医疗机构对患者发生的互联网诊疗行为。如果不是医院而只是互联网公司,则只能做咨询,不能做诊疗。

  对于当下移动医疗的创业企业来说,这个规定的内在含义是,想要做线上诊疗就必须拿到医疗机构的牌照,变成一家医疗机构。为了能够开展诊疗业务,2016年4月,好大夫在线获得了互联网医院运营牌照。

  王航表示,实际上,政策壁垒始终是移动医疗领域的难题之一。为了化解这个难题,大多数移动医疗创业企业都选择在线下和医院合作。

  今年8月,平安好医生和重庆三甲医院西南医院签署协议,成立西南平安互联网医院,日后,患者在诊前可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与在线医生直接交流病情,实现在线诊断、在线挂号、转诊等诊疗服务;

  诊中,患者可以在线查看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订单会自动发送到线下合作药店或医院药房,完成在线支付后,药品将通过物流配送到患者手中;

  诊后,患者可在线查看转诊过程中结算信息、费用清单等凭证和通知,完成出院自助结算等。

  据平安好医生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平安好医生今年5月融资的5亿美元将大笔花在建设互联网医院方面,而和线下医院合作,才能在牌照、资质等方面符合政策。

  除此之外,医疗支付制度也是影响医疗活动的重要因素,目前对移动医疗并没有政策上的偏向与规定,比如社保报销、医疗保险、出现医疗事故怎么办等。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限制整体移动医疗发展的一个大瓶颈,而且短时间内还无法解决。

  融资难:VC只关心“菜好不好吃”

  2012年9月29日,春雨医生完成B轮融资,后来披露的数额是800万美元。张锐那天晚上8点18分发了一条微博:“春雨移动健康的B轮融资今天close,感谢我的两轮投资人,我会对你们的信任和兄弟们的未来负责。做了一年多,我可以说:mhealth(移动医疗),是一件我可以也值得死在上面的事业。”

  那个时候,肯定不会有人真的以为四十岁出头的张锐会因此而逝。对于张锐的这次意外,有分析说,张锐是因为春雨医生上市,投资人给了太大的压力。

  在任何创业领域,“钱”总是绕不开的话题。

  实际上,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丁香园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有时候甚至捉襟见肘。丁香人才网(丁香园旗下专业生物医药求职招聘平台)的年营收不过几百万元,丁香通(丁香园旗下专业的生物医药商业信息平台)的收入规模也不大,有几年时间,丁香园一直靠这两个业务维持运转。

  李天天也曾经四处找融资,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和某VC吃饭,李天天向对方介绍丁香园的商业模式,对方只点评说,“这个菜不错,那个菜也挺好吃”。“我知道他在听,但他并没有跟我对话的兴趣。”李天天回忆,直到2010年,丁香园才完成首轮200万美元的融资。

  2015年,是移动医疗频受资本青睐的“好日子”,春雨医生的C轮融资额为5000万美元,丁香园也获得腾讯的7000万美元投资,杏树林、贴心医生、紫色医疗等企业也公布了数千万美元的融资消息。

  但到了今年,移动医疗领域的融资开始大幅降温。有数据显示,上半年天使投资和 VC 对移动医疗投资额下降了1/3。在易观国际医疗研究总监姜昕蔚看来,今年的资本态度不仅仅是针对移动医疗,实际上是对去年疯狂和盲目资本投资的修正。

  但在执着的创业者看来,融资难并非是个不可逾越的“寒冬”,“现在说资本寒冬也未必,投资人还是看好移动医疗的远景,也会看创业企业的费用控制,如果愿景很好,费用控制又合适,烧钱并没有那么快,投资人觉得能够坚持到盈利的那一天,就会信任你。”王航告诉记者。

  此前,有媒体报道说,好大夫在线开始裁员,对此,王航表示,好大夫在线减少了在线咨询的员工,增加了为互联网医院服务的员工,但运营成本并不增加。

  李天天也同样表示,烧钱是一种表象,关键看目的,“如果烧钱只是为了快速获得用户,获得所谓的‘高流量’,未来的忠诚度和活跃度也会受到质疑,创业企业不能简单地把投资人的目标作为自己唯一的目标。”

  盈利焦虑:有模式有用户却难盈利

  不管怎么说,投资者最终考虑的仍是受益,故事固然美好,最终决定移动医疗项目成败的仍是盈利模式。

  在有的投资人眼里,真正盈利的移动医疗企业并不多,所谓的盈利模式更像是在画饼。

  春雨医生今年以来动作颇多,先是透露将在线问诊拆分上市,随后开放问诊平台,建立互联网云医院。不过,去年宣布的重大战略——线下诊所布局开始收缩。

  如果说移动医疗行业刚起步时,是1.0时代,在王航看来,1.0时代整个行业都在亏,在烧钱。“因为在线上做咨询、建议,这些不能为病人解决根本问题,建议再好,答案回复得再棒,对于患者来说只是进一步了解了自己的病情,但无法治疗,对于患者来说,支付十几块的咨询费用算很多了。”

  1.0时代,像非诊疗业务、咨询类业务、轻问诊业务,这些商业化规模都非常小,不足以支撑平台的运营支出,简单说就是1.0时代没有商业模式。如今进入2.0时代,以在线诊疗为主,并且进入线下。

  今年7月,丁香园推出付费问诊“来问医生”,随后与腾讯联合发布糖大夫二代血糖仪,并透露将推出更深入的个性化付费诊疗服务。“我们在经营线下诊所中找到了另一个可发展的市场,今年和明年丁香园诊所都会有扩张计划。”李天天告诉《IT时报》。

  有平安背书的平安好医生则在探索O2O的盈利模式,今年7月1日,平安好医生在广州上线了“健康到家”项目,推出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并推出体检套餐等,和线下体检中心合作,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购买体检套餐,再到合作的体检中心体检,这一系列的增值服务未来将形成闭环。

  好大夫在线并没有发力线下,王航表示好大夫在线的线上重点是“复诊”,可以和传统医院形成互补。复诊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一年约有70多亿人次的门诊量,其中将近60%是复诊;而医学界分析认为2/3以上的复诊可以通过在线完成,互联网医院的市场空间十分巨大。

  无论是哪种模式,在创业者眼里,生态闭环是形成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关键。但是为什么一些有海量用户的移动医疗企业,动辄就几千万注册用户,但还是很难实现流量变现呢?

  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一是没有抓住医疗资源的核心,中国医疗资源的核心仍然是好医院、好医生,移动医疗企业和医院的合作也是看好医院有资源的优势;二是大多数移动医疗并没有抓住用户的刚需,解决真正的痛点。所以他们无法产生黏性,就像其它互联网行业一样,有补贴的时候,可能就有流量,当取消补贴的时候流量就消失了。

  地心引力创始人、董事长詹正凯向记者表示,移动医疗是医疗行业的前景方向,但确实太难了,资源都掌握在医院手中。而且移动医疗盈利缓慢,对于创业者来说压力很大。

  投资者说

  讲故事便能拿到钱的时代已过去

  讲故事?看收入?拼模式?移动医疗项目的融资正在变得越来越难,对很多投资人来说,看一百个项目投一个标的,已经成为常态。

  像2015年上半年那样,有一本好看的项目计划书,有一个会讲故事的团队就能融到资的时代已经彻底过去了。

  对于移动医疗,投资者虽然放慢了脚步,但也依然关注。在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看来,从短期来看,在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确实是个挑战。

  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移动医疗有保险、用户和药厂三个支付方,目前商业保险制度并不健全,而用户也并不习惯向移动医疗付费,药厂则要看到他们的药有销路,这些都需要过程;

  二是移动医疗的产业链很长,包括医院、医生、药厂、保险等,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要等到赚钱的时间也很长,或许市场好的时候投资人有耐心,但不好的时候投资人也会失去耐心;

  第三,移动的流量红利逐渐消失,获取移动用户的成本比本来高了很多,对于平台来说,移动医疗的创业企业一定要有平台影响力和用户积累,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尽管如此,陈维广依然看好移动医疗的未来。

  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表示,现在的移动医疗行业还是比较浮躁,创业者只想着眼前怎么把量做上去、让公司活下去,给投资人信心,所以一般只看新增和总量,对于留存和活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运营方面,因为医生是诊疗环节的核心,平台会给医生激励,让医生拉用户等,这些到最后反倒成了移动医疗的核心业务,漠视了用户的感受,忽视了用户的最终目标——治好病。

四 : 移动医疗下半场,19家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都在这里了

移动医疗下半场,19家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都在这里了

 

  注:以下是11月24日,Dr.2在汇马MIP移动医疗沙龙活动中的演讲PPT《移动医疗下半场》。在本文中,作者对医改方向、药品零差率下的商业模式、药企、移动医疗的细分模式、医生社区和工具、医疗电商、患者服务、智能硬件、慢病管理、第三方检验等分类作了介绍。此外,文中重点是用图表的形式对移动医疗领域的创业公司的商业模式做了呈现,这些公司有:丁香园、华康全景、珍立拍(编者注:此为作者所在公司,利益相关)、医脉通、MedSci、杏树林、杏仁医生、春雨医生、微医集团(挂号网)、就医160、医联、掌上药店、甜蜜家园、新氧、糖医生、大糖医、医学界、影达科技、平安好医生。此文为不可多得的行业入门资料。

  

a.png

 

  

b.png

 

  

c.jpg

 

  

d.png

 

  

e.png

 

  

f.png

 

  作者Dr.2,珍立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欢迎转载,注明作者和出处即可,愿意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号:2823095726

本文标题:移动医疗app盈利模式-资本扎堆移动医疗,都不担心盈利困局?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664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