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高考病句专题复习-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发布时间:2017-10-07 所属栏目:句子结构

一 :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病句 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二 : 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

“名句名篇”是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华。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是《语文教学大纲》所说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涵养学生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学底蕴、提升其审美情趣的必由之路。在高考试题中,从1993年开始了对“名句名篇”的考查,其形式通常是给出一个名句,要求写出其上句或下句,这种考查形式一直延续到1998年,共六年。1999—2001年作为轮空内容停考三年,2002年恢复后一直延续至今。

一、考查内容

所谓“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纵观2005—2006两年的高考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和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的句子,描写优美意境的句子,反映传统美德的句子,诗文中的中心句以及较有文采的句子。考查途径基本上是默写。

二、命题特点

根据近两年高考试卷关于“名句名篇”考查,其命题大致有如下特点:

1、试题的数量增多,分值增大。大多试卷该题的分值都增加到了6分,2006年福建卷已将分值增加到了8分。

2、“名句名篇”和作者结合考查。如2005年湖北卷将作者李清照与其名句结合起来考查。

3、“名句名篇”考查与课文理解相结合。如2006年北京卷就是要求根据给出的问题,用课文原文回答,能否得分完全依赖于考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4、课内考查和课外考查相结合,但主要还是以课内名篇为主。

三、命题形式

“名句名篇”的考查全以主观默写题形式出现,大多采用“三选二”或“二选一”的形式,难度不是太大,不过这类题评卷要求高,错写、多写、漏写一字均不得分。

1、填充补足型

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作者),让考生写出全段(或全篇),或给出文中的首句、尾句、过渡句,要求考生据此把原段(或原文)补充完整。如2006年(广东卷)

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并写出相关的作家的诗文篇名。

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理解默写型

根据题干提供的对所考查“名句名篇”的分析或提示,要求写出诗文内容。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句名篇”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更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的具体情况来填写句子。如2006年(北京卷)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三题)

①《劝学》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日累,持之以恒,因而譬喻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②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③《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④《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抒写离情别绪的名作,词中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答案: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②山不厌高、水不厌深;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情景预设型

所谓情景预设型,是指命题者为考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考生通过对情景的揣摩、品味,推断出所填写的答案。这就要求考生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把“名句名篇”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答题时要注意看命题者所设计的“情景”究竟怎样,据此调动记忆仓库中的积累来填写句子。如2006年(天津卷)

请在横线上补写所引词作的句子。(4分)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菊花,在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看来“,,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而在革命领袖毛泽东笔下则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采桑子·重阳》)。

答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4、综合考查型

“名句名篇”默写和文学常识、文言词语解释相结合来考查。如:2005年(湖北卷)

补写出下列一段话中空缺的部分。(4分)

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送我至剡溪”;王维《》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姜夔《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

答案:湖月照我影山居秋瞑李清照波心荡,冷月无声

5、创新开放型

这类题型要求默写的句子也不限于课内,有时答案甚至不是惟一的,。解题的关键是平时在大脑中多贮存古今诗文名篇名句。2006年(全国卷Ⅰ)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晏殊《蝶恋花》);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柳永《凤栖梧》);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辛弃疾《青玉案》)

答案: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四、考点蠡测

尽管教育部考试中心张伟明先生曾撰文指出:“‘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同属知识性内容,为了不减少试卷中对能力测试的分量,在高考试卷中两项内容将只选一项。”但从近两年高考命题的实际来看,“名句名篇”仍是“重头戏”,“文学常识”只不过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出现的可能性较小,最多与“名句名篇”综合来考,2007年备考重点仍应是“名句名篇”,在立足填充补足型的基础上,情景预设型和综合考查型等关注考查能力的形式将是今后高考的发展方向。

五、误区点窍

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许多学生虽然会背诵,但一旦落实到个别字句时,往往不是写不出来就是写成了错别字,就是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为了克服因记忆模糊而导致的失分,建议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记住生僻难写字

“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如:①,秋水共长天一色;②,形影相吊。

以上二题的答案为:“落霞与孤鹜齐飞”“茕茕孑立”。其中“鹜”“茕”就是生僻字,比较难写,学生往往容易多写或少写笔画。

2、区分同音异形字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着,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做分析比较,能够既知其形,更知其义。

如:①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可怜身上衣正单,。

以上二题答案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心忧炭贱愿天寒”,其中“暗”“愿”容易与同音字“岸”“怨”混淆。其实这二组同音的意义根本不同,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

3、区分异形同义字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如:①出师未捷身先死,;②,两朝开济老臣心。

以上二题答案是:“长使英雄泪满襟”“三顾频烦天下计”,其中“长”“烦”容易与音近字“常”“繁”混淆。

4、区分形近异义字

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屡见不鲜,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近,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更应予以注意。

如:①众口铄金,;②,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上答案为“积毁销骨”“无边落木萧萧下”。其中“销”容易写成形近的“消”,“萧”容易写成形近的“箫”。

5、要留心语句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白白丢掉了分数,

如: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②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以上两句,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把“春色满园”写错为“满园春色”;把“肠断处”错写为“断肠处”。

六、学海指津

诚然,名句名篇主要靠的是点滴积累,但在高三复习有限的时间里,多些方法,多些技巧,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要保持一种兴趣,以之位享受,以之为需要,诵读时,大脑要保持最佳状态,以求得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确性,一旦面临试题,便能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地写下来。否则,遇到较生疏的句子,大脑“短路”,一片茫然,后果自然可知。

2、巧学巧计,提高识记效果

复习名句名篇,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记忆。在复习时,不妨讲究以下方法:①逐步“缩小包围圈”,即每次复习时都要动笔将自己掌握的排除掉,下次复习时“集中火力”对准没有掌握的;②注重平时复习,心理学实验证明,分散复习要比集中复习效果好,名句名篇的复习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③根据个人实际,还可以采用诸如分组进行、回忆与记忆相结合、互相提问和反复复习等方法。④加强理解记忆,名句名篇考查的内容大多是那些表现积极进取意义的句子,诸如治国治家、志向追求、友谊亲情等表现中国人民传统美德的名句名篇,理解之后,记忆当然深刻。

3、借助运用来巩固记忆

根据记忆规律,一定量的名句名篇在一定量时间内背诵下来后,还可能会遗忘。如果能经常将所掌握的名句名篇引来运用,是抵制遗忘的好办法。

七、备考策略

1、在“名句名篇”的复习时,不能仅仅局限在“背诵篇目”或“背诵段落”,还要兼顾非“背诵篇目”或“背诵段落”中的名句的背诵。记忆名句,应该注意教材中出现过的名句,除古代诗词散文外,现当代作品、知识短文、注释中的引语,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都应作一番系统梳理。

2、备考复习时,一定要既动脑又动手,避免书写上的错误。

3、答题时,可以凭借语句的内容和形式,推断所填的名句。如试题已经给了“不能成方圆”,让填出上句,到底是“无规矩”,还是“不以规矩”呢,这就要根据下句的“不能”进行推断,古人行文,很注意讲究对仗,因此可确定应填“不以规矩”。

4、在答题时,如果有选择余地的话,应选有把握的写,如果实在不会写,就要果断放弃,不要想当然地瞎碰,那样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因为凭空不可能写出和原句一样的句子来。

三 : 病句专题

正常语序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定的状地得后补, 形式标志要记住;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辨析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或赘余

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核按钮》 191页

? ①熟悉六种病句类型;

? ②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法辨析病句;

? ③用造句类比法辨析病句;

? ④用逻辑意义分析发辨析病句。

语序不当的类型:

①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②多状语语序不当

③定语与状语错位

④虚词的位置不当

⑤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⑥分句语序不当

1、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教练。

多层定语的次序

①表领属的名词或短语(谁的);

②指示代词数量语;

③动词或短语(怎么样);

④形容词或短语(什么样的);

⑤表性质的名词或短语(后带“的”);

⑥表性质的名词或短语(后不带“的”)。

【05广东卷】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解析】句中定语“180多家”的位置不当,应放“单位”前面。

提示:注意数量词

记忆口诀

名词代词或短语,表示领属置最前;

指示代词数量语,表示多少紧跟后;

动词之后是形容,各表怎样与啥样;

最后接上名词语,表示性质是什么。

2、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多层状语语序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目的或原因、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对象。

那位失主在电视台昨天为表谢意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解析】那位失主为表谢意昨天在电视台又诚挚地为小赵点了一首歌。

表目的或原因的短语+时间词+处所词+情态动词或形容词+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中心词

3、定语与状语错位

(1)定语错放于状语的位置

(2)状语错放于定语的位置

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位置不当

(2)介词位置不当

(3)关联词语的位置不当

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4、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5、分句位置不当

语序不当方法总结

1.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位置失当症。

2.望见修饰语长的句子,即多重状语与多重定语,检查是否患修饰语语序不当症。

3.望见句中有数量词语,检查是否患数量词位置不当症。

4.望见分句较多的复句,检查是否患分句间语序不当症。

1、主谓搭配不当。

主要表现为谓语不能陈述主语,有时主语或谓语由联合短语充当,其中一部分不搭配

? 主谓搭配不当

? 动宾搭配不当

? 主宾搭配不当

? 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 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

? 关联词搭配不当

? 并列短语做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4、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5、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

6、关联词搭配不当

7、并列短语做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1.望见句中有关联词语,检查是否患关联词搭配不当症。

2.望见句中有数量词,检查是否患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症。

3.望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彼此失应症。

4.望见“是”字句,检查是否患动宾搭配不当症。

5、看两面词

(1)看是否为一面对两面的错误。

(2)特征:有 “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优劣”、“上下”、“左右”、“高低”、“轻重”之类的两面词。

(一)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2、谓语残缺

3、 宾语残缺

4、介词残缺

1、主语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抓重点介词  (由于、通过、经过、由于、为了)

(2)暗中更换主语而主语残缺

提示:不能把前一分句的宾语当作后一分句的主语。

2、谓语残缺

句首陈述对象缺乏相应的谓语,却另起一个头,造成谓语残缺。

3、宾语残缺

4、介词残缺

成分残缺方法总结:

1.望见定语过长的句子,检查动词是否带有宾语。

2.望见介词打头的句子,检查是否患主语残缺症。

(二)、成分赘余

句子结构已经完整了,句意已经明确了,如果再多出些不必要的词语,就会出现成分赘余的毛病。

从赘余的性质来看,可分:堆砌词语、词义重复、画蛇添足、虚词多余

例题引路

这些问题,可以诉诸于司法部门来解决。

【解析】“诸”即“之于”的合音字,与其后的“于”重复,可将“于”删去。

提示:注意虚词也会重复

例题引路

我们的报刊、杂志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解析】刊与杂志重复

提示: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意义包容症。

4、介词残缺

成分赘余方法总结:

1.望见有隐性词语出现,检查是否患同义重复症。

2.望见句中有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意义包容症。

3.望见句中有虚词出现,检查是否患虚词多余症。

结构混乱主要两类:句式杂糅和中途易辙

(1)、句式杂糅

此类语病的特点是,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2)、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 1、错误:本着……为原则

正确: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 2、错误:以……即可

正确:以……为宜; ……即可

? 3、错误:是为了……为目的的

? 正确:以……为目的的;是为了……

? 4、错误:对于……问题上

? 正确: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 5、错误:由于……下

? 正确:由于……;在……下

6、错误:原因是……造成的

正确:原因是……;是由……造 成的

? 7、错误:经过……下

? 正确:经过……;在……下

? 8、错误:出于……决定的

? 正确: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 9、错误:借口……为名

? 正确:借口……;以……为名

? 10、错误:是因为……的原因

? 正确:是因为……;……是原因

11、错误:有……组成

正确:有……;由……组成

12、错误:靠的是……取得的

正确:靠的是……;是……取得的

13、错误: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正确:关键在于……;…… 是十分重要的

14、错误:围绕以……为中心

正确: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 15、错误:大多是以……为主

正确:大多是……;以……为主

? 16、错误: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正确: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 17、错误:是由于……的结果

正确:是由于……;是……的结果

表意不明类型:

①词的多义导致歧义

②停顿歧义

③指代不明

④修饰两可

1、词的多义导致歧义

2、停顿歧义

3、指代不明

4、修饰两可

(1)望见“数量词+名词”检查是否患句意歧义症

(2)望见有和(或)连接的成分,检查是否患歧义症。

(3)望见多定、多状、多补,检查是否患歧义症。

“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间的逻辑关系。

不合逻辑类型: 1、自相矛盾 2、范围不清

3、强加因果 4、主客倒置

5﹑否定失当 6、不合事理

1、 自相矛盾

例题引路

【06湖北卷】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解析】前后矛盾,平均数是一个确数,而“三百公里左右”则是一个概数,应删掉“左右”。

2、范围不清

例题引路

【09湖北卷】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解析】“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有些不属于“工艺品”范畴,所以应该改为“商品”。

3、强加因果

例题引路

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解析】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4、主客倒置

例题引路

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解析】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5、否定失当

例题引路

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解析】“忌”与“不可”重复。

6 、不合事理

例题引路

【08全国卷】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解析】日前”是指几天以前,与“正在……之中”矛盾。

? 看数词

? 1、看数词前后是否重复;

? 2、看数词前后是否矛盾;

? 3、注意点: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等;

? 4、“倍数”、“增多”、“提高”、“超过”等词语只能用于数量的增加。

? 看否定词

? 有“避免”、“预防”、“防止”、“忌”、 “缺乏”、 “杜绝”“忘”等词用在否定句中也相当于否定词,要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

? 看并列词

? 句中有“和、与、及、以及、和顿号”等表并列的词或并列短语。

? 要注意并列是否合理(注意交叉、包容关系)。

四 : 中考专题复习——仿句能力

中考专题复习

——如何提高仿句能力 

一、观察自然景物

很多仿句题的材料和自然景物密切相关,多描写自然界的风云雷电、日月星辰、云霞霜雪、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名山大川等。例如:

①选择一个话题,仿照前面的形式,通过情境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

我爱这新生的土地,

——羊群漫草坝,

金麦伴红荞,

春风追骏马;

流不完的诗和画。

[答案示例]

我爱这乡村的傍晚,

——炊烟飘屋顶,

虫唱和蛙鸣,

夕阳照人家;

看不够的云和霞。

②围绕“美”这一话题,在横线上补写相关文字,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有人以傲雪怒放的腊梅为美,

有人以超凡脱俗的荷花为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有人以灼灼其华的桃花为美,

有人以倾国倾城的牡丹为美。

完成这类试题,除留心观察自然景物外,还要多积累书本中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语句,做到“心中有自然”,遇到相关试题,就能产生丰富联想,水到渠成。

 

二、积累文化知识

很多仿写句式题的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地理知识,例如:

③仿照下面句式,改变地点和内容,要求有表现感情的古代诗句。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我梦想,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情。

[答案示例]

我梦想,来到广阔的平原,在满天的星光下,欣赏“星垂平野阔”的博大;我梦想,在幽静的山林里,在秋天的暮雨后,领悟“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④仿照下面句式,另举事例,写两个结构与例句相同的句子。

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怎么会身败名裂,葬身火海?

[答案示例]

假若当初楚怀王能选贤任能,严明法度,怎么会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假若当初西楚霸王能知人善任,获取民心,怎么会全军覆没,自刎乌江?

做上述两题,如果不理解掌握相关的古代诗句,不了解有关历史人物的故事,就会无从下笔。如果知识储备丰富,做题时就会信手拈来,毫不费力。

 

三、感悟人生哲理

要求仿写的例句很多是包含人生哲理的格言警句,例如:

⑤按下面句子的格式仿写语句,组成一个四个分句的排比句。

顺利时得意忘形是可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挫折时一蹶不振是可悲的,成功后奋进不止是可敬的,失败后亡羊补牢是可喜的。

⑥仿照下面句式,以“金钱”开头,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意义相关的句子。

金钱,能买到佳肴,买不到胃口;

能买到书籍,买不到知识;

[答案示例]

金钱,能买到药品,买不到健康;

能买到时钟,买不到光阴。

这些试题要求我们对生活多思索,对人生多感悟。语言的背后是思想,文字的背后是“人”字,只有对人生有深刻的理解,才能仿写出含义隽永的语句。

 

四、留心修辞句式

仿写的例句有时既描绘自然现象,又阐述人生哲理,同时运用一定的修辞句式把材料有机地组合起来。例如:

⑦依照例句,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

[答案示例]

太阳生光辉,花生香,信任生力量。

⑧仿照下面句式,变换描述对象,另写两个句子。

阳光普照山河,并不需要山河的理解。

[答案示例]

春风吹拂大地,并不在乎大地的表情。

雨水滋润禾苗,并不等待禾苗的成熟。

例⑦涉及比喻(“蚜虫吃青草,锈吃铁”是喻体,“虚伪吃灵魂”是本体)、排比(三个分句句式结构类似)的辞格,仿句也应具备这两种辞格;例句由谓语动词相同的三个分句组成,而第三句由前两句类比而来,仿句句式也须具备这个特点。

例⑧用拟人手法描绘自然现象,揭示真正的善良不需要回报的道理,仿句自然也要用拟人手法揭示这个道理

本文标题:高考病句专题复习-2014年高考病句专题课件(实用)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699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