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废墟的召唤》教案4
废墟的召唤二 : 语文版《废墟的召唤》
废墟的召唤
时间:2005年12月14日星期三上午第四节
地点:新都四中
执教:初雪霁
班级:初三一班
记录:摩西
师:这篇文章是苏教版的文章,大家觉得很难,昨天是13日,大家知道什么事情
生:南京大屠杀,昨天南京城拉响了警报,当钟声在上空想起的时候,南京人民会想到什么?所以,今天拿到这篇文章,通过预习,大家会有很多想法,上课
(师生问好)
师: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成为废墟,一个美国兵说日本完了,日本说,没有完,你看,废墟上不是还有一个读书的孩子吗?是的,废墟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大家搜索一下,在脑子里还有哪些废墟映象?
生1:我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战争之后,城市是一片废墟
生2:我们家附近经常有拆迁,那时候房子就成为一片废墟。
生3: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整个城市成为废墟
生4:还有去年印度洋海啸过后,冲垮了很多城市,很多地方只剩一片废墟
生5:9·11事件,它把一座座建筑物都变成了废墟,还有那个残肢。
生6:伊拉克现在到处都是废墟
师:好,请坐下,我们搜索到记忆中关于废墟的映象,那么你能不能一下废墟形成的原因
生(自主回答):战争,灾害
生(举手回答):一部分是天灾形成的,一部分是人祸形成的
师:同学们的思考很到位,大家看看,这是老师网上搜索到的各地的废墟(出示课件)那么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些废墟形成的原因,第一,可以说是自然灾害形成的,比如说,地震;还有建筑风化,大家没有提到,我可以补充,比如金字塔,比如敦煌莫高窟,还有作家张贤亮买了一个影视基地,其实那个地方有很多由于建筑风化变成了土城空城,是建筑风化变成的废墟,这与拆迁形成的的废墟不一样,还有历史遗迹,比如说庞贝古城等等,还有人为破坏,比如战争,那么圆明园废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生:战争,人为破坏
师:对,宗璞在听说圆明园要重建的时候,就跑去看了一下,然后她又想写下自己对圆明园的意见,于是,她三次到圆明园去体会、去思考、去感悟,写下了这篇文章——《废墟的召唤》,今天就走进这篇文章,看看宗璞要告诉我们她对废墟的的印象,看看她再废墟面前所激发的思考。初次阅读,大家肯定会有很多疑难问题,通过大家预习、合作、查找工具书,先解决字词障碍,在解决的过程中,又会有很多收获,现在我们以小组形式,选择魏登科这个小组,每个人听写一个词语,同学们拿出听写本
魏登科:第一个,窈窕,并写出包含它的诗句,窈窕
师:老师插一句,他想到的是窈窕,窈是心灵美,窕是外表美,所以我们的古人的美女标准
标准是
生:窈窕淑女,
师:对,是内外都要美,才堪称窈窕淑女
生:第二个远瀛观,远瀛观
生:请写出一簇簇,并写出形式相同的三个词语
师:请你再重复一遍
生:请写出一簇簇,并写出形式相同的三个词语
师:一簇簇在文章当中是怎样的句子?
生:便是这荒野中……
生:下面一个词语:迷离,迷离,迷离
生:写出迷离扑朔,并解释迷离扑朔
生:第五个迷离,
生:慷慨激昂,慨字的相近字
师:相近的,就是形近字,要求大家写几个?
生:一个
师:大家交换一下,有些同学读的观,应该读什么?guan(四声),第一个在读音上有所要求,第二个在形近字上有所要求,第三个在词语解释上有所要求,这篇文章用到一个,迷离扑朔,我们平时说的是扑朔迷离,在帮助同学们扫清障碍的时候,老师也有一个收获,书上有一个写景的句子,请大家翻到文章倒数第七自然段,就是那段景物描写的重复“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转眼便消逝在已成粉红色的西天”这是黄昏的景,我想到了一个词语——日薄西山,大家查一查词典。
生:日薄西山就是太阳快要落山,比喻衰老的人或者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师:他使用的是电子词典,所以很快,请你再重复一遍
(生重复)
师:在扫除字词障碍的时候,不要只满足于理解,还要想想前后的联系,获得更多的字词积累,好了,下面我们进入到第二个部分同学们发现,宗璞在写《废墟的召唤》的时候,免不了对废墟周围之景进行一番描写,所以有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昨天预习的时候,有的同学读得是如此得苍凉……那么景物描写在课文几个地方都有,大家比较有没有不同的地方,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出怎样的景,就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大家小组讨论一下。比较几处景物描写的异同,谈谈你初次接触的时候的想法。
生:还是在第一页第三句,“西山……”我看这一段的时候,看到上一段也有这种描写,虽然都是在写景,都写出作者心情的沉重,对圆明园变成废墟感到非常遗憾,
师:有沉重感,色彩有没有变化?
生:有,蓝,娇红
师:坐下,把你们讨论结果告诉老师,几处景物描写,还可以从写景的方法上去找,或者从它不同点上去找,散文中写景是离开不了的。
生:还有就是第二页倒数第四自然段,我觉得这里写景给人比较舒适的感觉,因为开始写的黄昏的时候都是比较沉郁的比较压抑
师:这里呢?
生:给人心情舒畅的感觉
师:你念一下
生:水已成冰…………岸边几棵枯树……鲜嫩润泽……
师:你感觉比前面如何?
生:比较不同
师:快乐一点了,不受压抑了,请坐
生:在文章两次写到鸦噪,有凄凉的感觉
师:这是她比较景物的相同点找出来的,还有没有?
生:最后一段的,通红的火球消逝了,只有……紫色,因为紫色是冷色,所以可以透出寒意
师:什么寒意?
生:对圆明园被破坏的心痛
师:你再看下面……这里继续在写景,是实写还是虚写?
生:虚写
师:为什么写紫藤罗?
生:原来她以前写过一篇文章紫藤罗瀑布,里面写紫藤罗是表示对生命的感悟
师:那么这里为什么提到紫藤罗呢?
生:她把圆明园也当作自己生命的一个部分了,
师:好,谢谢,我觉得大家到这一步很不错了,关于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我认为,同学们能读出其历史的苍凉感,其历史的厚重感,甚至能读到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我们也发现,作者的情感是在起伏变化着的,从深秋的暮气想象到来日春天的生命的勃发,当然在这篇文章当中还有很多妙词佳句,我们在理解散文的妙词佳句的时候,往往在修辞上去找,大家找一下文章当中有哪些你觉得很妙的又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生:在第一页的第二自然段,“有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组正在覆没的船只……”
师:这段你觉得是你不懂还是觉得很妙?
生:很妙
师:妙在哪里
生:她把圆明园的遗迹比喻成荒野的海洋
师:然后建筑遗迹就成了海洋当中的什么?
生:一艘船只
师:一列,是一列,然后她继续博喻下去,那么丛生的荒草是什么?
生:海藻
师:杂陈的乱石……那么她写废墟,就用这样比喻的办法表现出来
生:我有一处不懂的,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么样使环境更好地使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他为什么说了这句话以后会微笑,为什么又介于冷和苦之间
师:谢谢,但是我们刚才说的是在你找到的修辞句子中觉得哪些读不懂觉得哪些妙,但是这个句子有修辞吗?
生:没有
师:你这个问题下一个环节处理好不好?
生:第一页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风从废墟上吹过,发出‘留,留’的声音”
师:这个句子是不是只出现一次?
生:不是
师:几次?
生:两次
师:前面一次大家一起读一下
师:再把李晨找的这一段读一遍
(生读两处)
师:你起来说一下,用了什么修辞?
生:拟人
师:你觉得这里是妙还是你不懂?
生:妙
师:妙在哪里?
生:她把风的声音写成是发出“留,留”的声音
师:还有呢?
生:觉得显得很凄凉,还有就是……
师:显得很凄凉,没有了?他能够读到这个句子,很能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主题或者说她所要传递的信息,同学们读到这里很不错了
生:还有那段描写大石龟,“竖立在背上的石碑……”我觉得这用了拟人而且用得妙,因为想尽责任驮石碑不仅是指的是石龟,而且是指中国人民
师:驮着碑,为什么?
生:尽责任,
师:但是碑怎么样?
生:倒了
师:坐下,关于修辞作用,同学们找到的这些,都围绕着这篇文章主题或者作者想要传递的某种观点,其实宗璞的文章讲究诚和雅,大家读的时候,觉得很难,因为有很多隐讳的句子,其实这些句子有同学已经找到了,比如怎么样尽我的责任,怎么样让环境更好,他微笑,而且是介于冷和苦之间,现在请他再说一下自己不懂的理由
生:不懂为什么微笑
师:微笑是他是否懂人应该尽责任
生:懂
师:怎么样才感到冷,你自己的体验?
生:尽不了
师:苦呢?
生:不能
师:一样的是吗?那就没有必要把两个摆在一起了啊!
师:当我们想尽责任的时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那么大的责任,肯定会感到苦,是环境允许他尽责任吗?所以他感到要尽责任非常的苦,好,请坐!还有没有同学感觉到句意很难懂的?
生:第一页第三自然段的这句:“因为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之功罢了”
师:这里的变化是什么变化?
生:年龄
师:同学们帮你回答了,原来年轻,现在老了,是自然之功的变化,懂了吗?
生:懂了
生:还有第一面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这蒙受了奇耻大辱……”这里是指雕漏,应该是废墟的一个部分,然后却在本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第一句中,“废墟不愿永久停留”,我想这里是不是有些矛盾?
师:(重复这段课文)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历史已经停泊在那里了,但是,请你看前面,“我突然醒悟了”,加上刚才说的自然之功的变化,以前年轻,现在年老了,在这个过程中,“我”醒悟了一些事情:它是在干什么?召唤!刚才同学找到的风的声音,我们平常听见的是风在“呼呼”地吹,为什么用“留”?留住废墟是为了什么?
生:不忘国耻
师:凝固的历史需要我们记住,看到废墟,我们没有忘记那蒙受过的奇耻大辱,改造这凝固的历史,请你往前看,他在召唤,召唤什么?
生:召唤留下来,
师:你对这个“留”字的含义,懂了吗?留下来干什么?
生:改造
师:对了,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因为废墟不愿意永久停泊,废墟愿不愿意永久成为废墟,或者说再产生另外的废墟,你愿意吗?
生:不
师:中国人愿意吗?
生:不
师:好,还有不清楚的吗?
生:第二页的第二自然段:“我忽然理直气壮起来,那怎样?不就是内容吗?”我不懂的是这内容是什么?
师:有没有同学讨论这个句子?找到这个不能明白的句子?有没有?
师:我忽然理直气壮起来,前面他要尽什么?
生:责任
师:责任的内容是什么?
生:不知道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
师:确实在我读的时候,它确实是一个难点,我开始不理直气壮,要求年轻人承担责任,但是我能不能要求别人去承担责任?
生,不能
师:应该要别人自觉承担责任,但是我忽然理直气壮起来,这个内容是什么?就是要去改造,就是要去建设。
其实,当我们每个人想到责任的时候,往往觉得它很抽象,或者觉得很难做,但是你真正脚踏实地地从一件事情做的时候,又是很简单的。
(出示幻灯)今天通过初次阅读,已经渐渐进入文本了,那么,废墟的归宿到底在哪里,刚才我提到宗璞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因为现在重修还是保留还一直在争吵,废墟的归宿还没有决定,在散文当中,除了景物描写之外,还写了我和青年人的对话,我作为年老的一代,我眼里的废墟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到具体的文本,年轻的时候,我甚至在废墟照过像,年轻甚至在废墟慷慨过,要改造这段曾经屈辱的历史,但是改造了吗?
生:没有
师:在作者的人生经历当中,在改造的过程当中,在尽责任的过程当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挫折,现在废墟还在这里,废墟还是废墟,于是把希望寄托于年轻人身上,但是年轻人马上接过了责任了吗?
生:没有
师:他微笑,感到承认应该尽责任,但是感到冷,感到苦,那么年轻人眼里的废墟到底是该废还是该留?在预习过程当中,有同学提问,他不是说要走吗?他想到哪里去?他会留下来吗?他到哪里去?文章中说到了吗?找到没有?文本中有没有原句?
师:同学们看到这里有一句:“留下来吧,就是因为废墟需要每一个人,”年轻人说的什么?
生:匹夫有责
师:对,个人力量是小的,但是每个人聚集起来就大了,我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梁漱溟在回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当时候8岁,侵略者在搜查他们家的时候,临出门甩下一句话:“以后你们得把大门口打扫干净!”这使我想起了中国人的一句话:“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大门口再脏,跟自己都没关系。还有,鸦片战争,英军在虎门要塞登陆的时候,沿江两岸成群的居民在观看,看什么?看自己的政府军队跟洋鬼子打仗,好像是看两个不相干的人在打仗,跟他们无关;第三个,当龚自珍的儿子带着英法联军到圆明园,放火烧毁圆明园的时候,很多百姓看冲天的火焰,因为他们没有见过,因为圆明园是皇家园林,哪里知道里面藏了那么多中华民族的瑰宝,智慧的结晶,所以,烧就烧吧。三个事例联系起来就是说,当我们的国家被侵略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还处于麻木的状态,我们没有想到我们的责任,宗璞在与年轻人对话中,她强调的就是,虽然当我们要尽责任的时候,感到冷,感到苦,但是我们必须尽责任,当我们每一个人在尽责任的时候,我们的力量就强大起来了。在对话当中,他们涉及到了一个人,谁?
生:画家。
师:年轻人意识到了责任,所以,他说?
生:他不是画家,他只是在看圆明园的景色。
师:我第一次到圆明园的时候,我很沉痛,但是我的学生一个个忙着拍照留念,他们脸上没有那种沧桑,或者说他们脸上没有那种严肃。我不能怪他们,因为他们还小,但是大家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希望在座的同学,以后再去的时候,别忘了凝神严肃地站立一下,思考一下。废墟的归宿在哪里?我想废墟也许就存在那里吧,就象宗璞说:也许可以保留那些残迹,比如那一座桥,但是,废墟真正的归宿是我们历史上,不要再存在了,破坏一个东西很容易,但是建设一个东西很难,所以,肩负起责任,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那么,废墟到底是在召唤我们什么?大家围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展开讨论。
(小组展开讨论)
师:说这句话很容易,但是做起来难,所以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楚辞的光辉。”楚辞是谁发明的?
生:屈原
师:屈原有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所以天下兴亡,每一个人应该尽自己的责任,我们刚才问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或者说年轻人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废墟到底召唤了我们什么?联系这几天的学习,我们可以有可很多思考,也可以做出正确的回答,这里老师不给一个统一的答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东西都能引发我们的思考,现在留一个作业,记一下,
仿写:
圆明园,你虽然成了废墟,但是,那冲天一火,却惊醒了东方睡狮。
那……,那……
根据大家的感受,思考之后,再仿写,下课。
三 : 呼唤,在废墟之上
这呼唤,虽没有伯牙奏琴般的优美,没有大浪淘沙般的呼啸,没有李杜吟赋般的浪漫,但它却胜过世间一切动人的声音。
——题记
阴森森的天空如铁铸一般深沉,七倒八斜的废墟如戈壁滩一般冷漠凄惨。
“救命啊!”一声无力的呼唤如远处一道微弱的亮光试图驱散这废墟上的冷寂。
我们不顾一切地奔去,犹如扑火的飞蛾,扑向我们心中的火焰,火焰的那端,是生命的呼唤,更是生存的渴望。
可是,当我们同样呼唤着你时,你却如一朵玩闹的白云,静静地飘来,又牵着我们的心悄悄地飞走。时间停滞,如一根断掉的弦停于手中,迟迟不肯落下。(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是啊,我们怎能放得下你――那废墟上的一语呼唤。
千呼万唤,终于唤得你呻吟般的一语:
“救命啊”――声音虽仍不大,但却如一根细线深深地缠住我们的内心,系住我们的呼唤。
双臂为你而挥,汗水为你而流,阴云听到了你的呻吟,大地看到了你我的顽强,死神因爱的呼唤而望而却步!
是的,已没有什么能阻挡你我的呼唤!管它万里阴云,管它废墟如山,你我的呼唤,让它们通通都难堪世面!
终于,你的呼唤与我们的呼唤连到了一起,欢笑与掌声便是最神圣的证明。
也许,是我们已干涸太久了吧,只一听到你湿湿的告白,便陶醉其中,其实,那一遍遍的呼唤才是这废墟上最真挚的祷言,最无边的真爱。
“救命啊!”又一声微弱的呼唤响起,又一道昏暗而又充满生机的光芒射入这废墟的天空,也承载着我们的呼唤……
呼唤,在废墟之上。
四 : 废墟的召唤
信宜又上“630”新闻了,因为一场大火,因为已成为废墟的兆康商场。
兆康失火那天,我在学校的六楼,远远就能看到大团大团升腾的黑烟……次日,我就从网上看到兆康烧成一堆炭的景象,看到商场鲜艳的招牌慢慢衍生出一团火焰,然后大片大片地被火吞噬,烟雾也慢慢遮盖整个画面……
现在每天放学,我搭乘校车途径这废墟事,不由自主地探出头去看。不,不止是我,车上其他人也侧目望去。废墟已成为危楼,所以周围筑起一排刚粉刷完的白墙。炭黑与墙白的对比,刺痛我的眼睛。我分明还看到曾经夺目的大招牌,现在只剩下鲜红的一角,像还没有愈合的伤口,像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并不关心商场老板损失的几千万,我只为一座曾寄存欢乐的地方变成废墟而惋惜。
我听说了很多的小道消息:比如商场着火只因为电线保养不够而出问题的;比如事故刚开始时,员工请示老板,老板亲口说不用麻烦消防局的:比如消防车来到现场时,竟找不到附近的消防栓,而且消防车的水箱同样空空荡荡,无奈地让火势蔓延。
悲哀么?但这些已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什么?我想那些牵连的人心里会比我更清楚。
兆康等不来春节了,它的归宿是倒下,是回归尘埃。
本文标题:废墟的召唤-《废墟的召唤》教案4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