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04-29 所属栏目: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一 :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贵驷小学 丁敏骏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本篇课文是选自王尔德童话集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自古以来,童话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章体裁,尤其受孩子们的青睐。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当他看见孩子们在里面玩时很生气,把孩子们都赶了出去,后来他的自私换来了花园的寒冬,后来经一个男孩的提醒,巨人明白了自己的自私和冷酷,他把花园送给了孩子们,自己也获得了快乐和幸福。这篇童话要让学生明白是巨人的冷酷剥夺了孩子的快乐,气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乐的花草树鸟,教学生懂得待人要宽容,要学会给予、奉献。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
在教学时,我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这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都为之一颤,为他们点燃心中的一盏明灯,让他们学有所获。
具体的措施:
1、抓住巨人的言行细细品味,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巨人性格的变化。
2、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美好的东西应与别人同享。
上完课后,蔡老师和石老师给我提了两条宝贵的意见,第一,在学习“同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呢?”这个问题的时候,由于我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出示了“当巨人外出,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时,花园里(  );巨人回来后禁止孩子们玩耍,当春天来临时,花园里(  );当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里玩耍时,花园里又(  );当巨人训斥孩子,孩子纷纷逃窜时(  )”这一系列的填空,结果好心办坏事,这些填空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学过于死板。两位老师认为,应该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说说原因,再回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第二,在抓住巨人的言行仔细品味时,总是从巨人看到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心里会怎么想,进行朗读指导,体会巨人任性、自私、冷酷的心,教学方式太单一。
要上好一堂课真的很不容易,今后要多上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资料提供者:

二 :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童话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故事情节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也正是因为同学对童话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如何让学生在感受到童话带来快乐的同时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话以及其中蕴涵的道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堪称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完美之做”,揭示了快乐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深刻道理。 
  本文以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为主轴展开故事情节。在教学本课时我从美丽又神奇的巨人的花园入手,让学生从中感受花园的美丽,为之后花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做好伏笔。在引导学生找出主线“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后进入课文的主导部分,引导学生找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以及“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学生通过对比,反复的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使学生感受到巨人的花园冬天时的寒冷与冷清,巨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孤独,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孩子加入花园后的春景。然后以“原来四季交替正常、景色美丽的花园,为什么巨人的加入会使花园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找出巨人的所作所为。通过想象巨人发火时的神态动作引导学生从“生气、训斥、叱责”的意思中感受巨人这三次发火是一浪高过一浪,指导读出语气,加深理解。再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最后揭示巨人终于明白的道理,让同学随着孩子们的欢笑声一起进入这美丽的花园。
  在揭示课文的道理之后再回过头来引导学生发现童话语言上的特点,让同学体会到童话可以带领我们去到现实不可能去的地方,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童话中也可以通过奇妙的语言展现在大家面前,从中进一步感受童话带来的无穷魅力。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得心应手。对于读的部分读得不是很透彻,尤其是描写有孩子与没孩子时花园的情景变化的内容,由于在时间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读得不够透,不够深刻。另外内容的衔接也不够紧凑,在请同学说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与接下来揭示寓意这一环节连接不够紧。此外,教育机智发挥不到位,对于学生的问题处理得不太妥当,这些都是急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促使课堂教学进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虚心地向师傅或有经验的老师指点迷经,借鉴好的教学经验,再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

三 : 《巨人的花园》教学案例及反思三


[情景说明]
  《巨人的花园》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外童话”专题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导读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由此可见,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童话,而且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巨人的花园》是本单元的开篇课文,这课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砌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墙外。从此园里只有寒冷的冬天。后来,巨人在小男孩的启示下,随即拆除了围墙,巨人也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巨人的花园》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提示道理。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童话在主人公的安排、表达方法的选择等方面的特点;二是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是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我在教学中安排了扮演童话人物对话,想象画面,推测主人翁的心理活动等,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童话的乐园。

[教学过程]
[片断一]
师:巨人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大声叱责,请把巨人叱责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生边读边画出巨人叱责孩子们的语句,文中主要有三句)
师: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生:巨人说:“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这时他可能瞪着眼睛,脸上通红通红的,双手*着腰,心里想:这是我的花园!你们这些小家伙随便进来,真讨厌!
生:巨人说:“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这时候,比他刚回来时更烦,样子更凶。巨人肯定在想:我孤独地度过了漫长的寒冬,好不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这些小家伙又来了!这时,他可能攥着拳头,唾沫飞出老远。
生:“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心里可能想,这是我的地方,我已经说了不让你们进来,你还敢进来!巨人说不定已经迈开大步准备去教训这个小男孩。
师:同学们想象力十分丰富,现在请几个同学上来扮演巨人,下面的同学念其它部分。
生1: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双手*腰,怒睁双眼。
生2: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攥着拳头,一脸凶相。
生3:扮演巨人说这些话时用手指着孩子,迈开双脚,决定去教训孩子。
师:看了以上的几个同学扮演的巨人,说说你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巨人?
生:这个巨人太霸道了!
生:这个巨人好狠、好无情!
生:这个巨人真厉害啊!
……

【教学反思】
  巨人见到孩子们到花园里去玩耍,大声叱责,为了让同学们弄明白巨人为什么叱责,怎样叱责,教学时紧紧抓住巨人叱责的三句话展开学习,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想想巨人说这些话时心里是怎么样想的,巨人说话时可能是什么样子?不光让学生说,还(尽情地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把想象的情景模仿出来,学生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把巨人这个童话人物的自私、霸道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样生动形象的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童话的兴趣,又让学生理解了童话的内容。

[片断二]


教学反思《《巨人的花园》教学案例及反思》一文由仁爱教育资源网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四 :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童话,深受学生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曲折的情节和优美的语言,能把学生带人美好的情境,使他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教学《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我着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既领悟童话的写法,感受语言的优美,又从语言文字中感悟做人的真谛,感悟快乐要和他人分享的幸福,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相融,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新局面。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后,问道:“这篇童话写得怎么样?”“太好了!”“太打动人了!”“太曲折了!”“曲折?”多好的能进发活力的一个词语。随即,我又问道:“你觉得哪些方面曲折?”“情节曲折。”面对其他同学的一脸茫然,怎么办?这么好的能挖掘的词语我不能弃而不顾。当即,我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线:一条直线,一条波浪线。我说:“是啊,故事情节就仿佛这两条线,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从前,一个巨人旅行回来,看到了许多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他非常生气,把孩子们赶跑了。后来,在一个小男孩的感动下,他再也不赶孩子们了,还和他们快乐地一起玩。’这个故事好吗?”“不好,太简单了,没有情节,十分枯燥。”这时,一个学生看着那条直线,会意地说:“这样的情节太平淡了,就和那条直线一样。”“是啊,”我趁势说道,“那么这篇童话的情节到底曲折在哪儿呢?”学生大部分心领神会,急忙打开课本,细读课文。一会儿,一个个小手举了起来:“第三自然段中巨人回来很生气,是一个曲折处。”我随即在波浪线的第一个高潮处板书“很生气”。随着学生的回答又在第二个高潮处板书“发脾气”,在第三个高潮处板书“大声叱责”。接下来我又问道:“巨人生气的前后花园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找到相关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体会。”
     在学生的体会和交流中,我们共同归纳出了两个字:“美”“荒”。然后引领学生通过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那么由‘美“荒’让人感受到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氛围呢?请同学们再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用心去感受一下。”学生通过对“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明媚的阳光”“草翠花开”“孩子们的笑声使花园增添了春意”“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等词句的品读,感受并提炼出了“暖”与“冷”两个字。“美”与“荒”,“暖”与“冷”强烈的对比写法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通过板书,学生潜移默化地领略了作者写作上的精妙之处。
    接着,在第三个曲折处,我问道:“同学们,巨人大声叱责后,是什么让巨人的心灵发生了变化。”“是小男孩的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想想看,此时此刻,小男孩可能会说什么?”很快,学生思维的闸门又一次打开。有的说:“巨人啊,快醒醒吧。知道吗?是您自己首先封闭了您的心,才让您的心灵变得荒凉、冷酷的啊!”有的说:“巨人啊,您知道吗?世界是因我们才变得丰富多彩,是因我们才变得有滋有味,难道您永远要让自己孤单一辈子吗?”有的说:“快打开您那颗外表任性、冷酷的心吧,其实您一定和我们一样充满爱心。”此时,学生不是在想小男孩可能会说什么,而是在直接与巨人对话,已经完全融入到课文之中。一个学生满怀激情地说道:“其实巨人拆开的不仅仅是围墙,更是自己那颗冷酷的心,任性的心,是自己那颗自私的心,荒凉的心,是自己那颗曾经被黑暗吞噬的心。”这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我从学生那明亮的眼睛中看到了他们正在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这节课通过引入“一条直线”和“一条波浪线”让我明白破解故事类文本的密码之一就是“变换”。因为文章以曲为美,凡优美的记叙文,往往离不开一波三折的情节,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只有在情节的变化中才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示。什么是故事,故事就是情节的跌宕起伏。平铺直叙,没有意外,没有变化,就没有故事。这两条线让我明白文本中其实有很多朴实的东西等着教师去发现,去思考,也等着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去揭示,去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过,人应该“按自己的本性去生存”。孩子的本性是什么?那就是对事物的兴趣,向往快乐,追求快乐,得到快乐。如果我们的课堂也按照孩子的本性去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追求快乐,获得快乐,我们的课堂焉能不生机勃勃呢?怎样才能实现孩子们的快乐学习呢?在教学《巨人的花园》时,创设情景让我尝到了一些甜头。
  情景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去“花园”里玩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去感受,看看你来到了什么样的地方?
  (师配乐口述:在花园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子里的小孩都喜欢这里,这个花园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
  师:同学们,请睁开眼睛,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鸟叫声…….
  生:我听到了画眉鸟动听的歌声,它在赞美花园:“春天的花园真美!”
  ……
  师:连小鸟都在称赞花园,那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花园呢?
  生:我看到了百花盛开的花园,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站在枝头唱歌的小鸟……
  生:我看到了一棵棵茂盛的大树,树上知了在鸣叫:“好美啊!好美啊!”
  生:秋天的花园里,果树上结满了红红的大苹果,黄澄澄的梨……,站在花园里,被诱人的果香包围着,真让人垂涎三尺。
  ……

  反思:
  学生踊跃地发言,把自己以前积累的语言与学习新课联系起来,通过想像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了一座美丽的、漂亮的、欢快的大花园。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感到身心都是愉悦的,课堂洋溢着快乐的气氛,孩子们的想像在欢笑中飞翔。

  情景二:
  师:让我们再次回到美丽的花园中,让我们畅游其中吧!请闭上眼。
  (配乐口述: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子里的小孩都喜欢这里,这个花园了常年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谁允许你们到这里玩的!都滚出去!)
  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一个粗暴的声音!
  生:一个令人讨厌的声音,孩子们都被吓跑了!
  ……
  师:这座花园是巨人的,现在他回来了,他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便大声斥责。请你们把巨人的话找出来读读。
  (生边读边画边想像。)
  师:读这些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谁允许你们到这儿玩的!都滚出去!”巨人眼睛瞪得大大的,脸红红的,双手*腰,心想:这是我的花园!你们这些小家伙随便进来,真讨厌!(学生边说边做出动作)
  生:“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心里想:这是***!我已经说过不让进来,你还进来!真是自讨苦吃。他气冲冲的迈开大步去教训小男孩。
  ……

  反思:
  在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意见的时间里,我看到孩子们个个兴奋的表情,一张张红通通的脸,听着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天真无邪的童声,我露出了欣慰的笑,此刻我感到了无与伦比的快乐,同时,我也感到孩子们的心情与我是一样的,他们体验到了快乐。

  情景三:
  师:巨人的态度真让人害怕,你们担心小男孩吗?小男孩面对巨人的大声叱责会怎么样呢?
  (生自读课文.)
  师:文中的小男孩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我们从小男孩的眼睛里能读懂什么呢?
  生:您生活在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花园中,您不孤独么?
  生:您一个人生活在这里,多寂寞啊!只顾自己,您快乐么?
  生:花园外的村子多美啊!有快乐、而您这里却没有快乐,没有笑声,像死一般的寂静,您不想走出去吗?您不想享受快乐吗?
  ……
  师:巨人听了小男孩的话怎么想,怎么说呢?
  生:是啊!我一个人生活真是很孤独啊!
  生:只要花园里有孩子,春天就来到了,孩子们,我真后悔那样对待你们,你们提醒了我,没有你们也就没有春天。现在我想快乐,我该怎么办呢?
  ……

  反思:
  通过学生们的各抒己见,他们达成了共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在学习中,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想法。不仅把自己的快乐表达出来,还把自己成功的快乐传递给他人,这样,快乐繁衍快乐,人人获得了快乐。这种快乐的亲身体验不正告诉自己“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吗?
  在课堂教学中,立足于学生自身的特点,追求孩子们的快乐源,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孩子们多元解读文本,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自己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因此,课堂上呈现了五彩缤纷的精彩场面。“快乐的课堂”营造着“课堂的快乐”。我也享受到因为为学生创造快乐而带给自己的快乐。情景创设为课堂教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可以让“快乐从这里启航”。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快乐起来吧,因为学生的快乐会使教师的快乐永不停息。

五 :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巨人的花园》作者是英国著名的童话作家王尔德,但又不完全是王尔德的作品,读过原文的老师一定会发现,原文和教材上的文章有比较大的差距。不仅故事情节有改变,线索更清晰,节奏更明快,而且里面的语言风格也很不一样,在保留了童话丰富的想象特色的基础上,删减了很多铺陈、华丽的辞藻,以及充斥于文脉之中比较明显的教会精神。一句话,改编后的作品更贴近中国儿童的生活和表达方式,更符合中国孩子的阅读心理。

孩子是在童话中成长起来的,这话一点不假。识字甚至不识字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就开始接触童话,学习童话。或口口相传,或连猜带蒙,或通过影视、磁带,到小学四年级,应该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童话作品了。但是,要说哪个故事是孩子拿手的,印象深刻的,能够完整的、比较书面的讲述出来,这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恐怕还是很有难度的。

作为四年级的同学,读懂童话已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所以阅读的关注点就不应该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而更应该去欣赏语言,欣赏童话的表达方式,学习和积累童话故事。学习《巨人的花园》之前,在确定本课教学的目标,怎样量体裁衣,充分发挥、利用好教材本身的优势方面,我还是颇费心思,经过了一番踌躇的。最终我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优美的语言所带来的那种特有的表现力,享受童话所营造的清新、美好的意境,与此同时积累部分印象深刻的语言,为复述故事做好准备。

昨天两课时的学习,主要完成了这样几个任务:一是感知文本内容,读懂故事,重点进行了故事梗概的概括。由于童话的篇幅很长,故事情节也有曲折,所以学生在把握主要内容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语言上不够简洁,表现在情节上没有抓住主干,在一再要求“简短”“拣主要的说”之后,学生的进步还是比较快的,尤其是对于“拣主要的说”,能够迅速避轻就重,抓住主线,语言也一下子简明了许多。当然这只是课堂上部分参与性比较强的同学,至于全班同学的情况,还需要看看作业中对于主要内容的介绍(从作业情况来看,学生对故事主要内容的把握还是有困难的,不少主要内容不够完整,主次混淆,情节不连贯,唯一的优点是没有出现大段地重复、抄袭文中语句的现象)。第二个任务是品赏语言,体悟情境,积累优美的词句。为此整整花费了一节课的时间。没有按照固定的程式进行,只是紧扣巨人“任性、冷酷的心”,抓住巨人发脾气的三次表述,依次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想象:想象巨人回来后看到孩子们都在他的花园里快乐的玩耍后的心理活动;想象巨人看到孩子们破坏他欣赏春意盎然的春天的花园时发怒的神态、样子;想象男孩“会说话的眼睛”如果真的会说话,可能说些什么。三次想象说话,将学生带进童话的世界,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巨人自私的心态、凶蛮的神情和心理转变的过程,对充满神奇色彩的“男孩一伸手”,非常自然地理解和接受,这里当然也得利于孩子们本身童话般的思维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两个语言点的拓展和延伸:一是让学生通过插图,看看巨人在花园里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生活的景象;一是改写巨人插在花园门口的“告示牌”。学生撰写的告示牌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巨人接纳孩子们、愿意与孩子们一起分享花园的善良、宽容、快乐的心态,最精彩的一句是——“花园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

两节课后走出课堂,感觉挺轻松,相信学生应该有同感。唯一遗憾的可能在观察插图这一块,事后诸葛亮似的想到,不应该仅仅停留于插图上内容的描述,还可以顺着插图,透过插图,看到、感受到更多更宽泛的巨人和孩子们幸福生活的场景,感受其间洋溢的那种快乐的情绪,巨人宽容、慈爱的目光,进一步发挥童话的特色,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感受童话阅读的魅力。

还想再上一节课,让学生自己讲讲这个故事。但是要讲述整个故事难度还是很大的,要知道为了讲这个故事给学生听,我也准备了好长时间。虽然不要求学生全文一字不拉,但是怎样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童话的语言风格,完整、流畅、甚至有一点表现力地复述整个故事,帮助学生克服这个畏难情绪,我暂时还没有什么好办法。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法?

本文标题: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巨人的花园》教学反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9555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