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泛小滥网络电话-网络假房源泛滥之谜:监管缺失 网站因利难舍

发布时间:2018-04-24 所属栏目:二类精神药品滥用监测

一 : 网络假房源泛滥之谜:监管缺失 网站因利难舍

  “网上的租房信息90%以上都是假的,如果逐一比对,我敢说99%都虚假。” 一位从业6年的房产经纪人何健(化名)感慨。

  先后在北京四家排名前十的房产经纪公司工作过,何健说,假房源是房产经纪公司和房产信息网站的公开秘密。他认为,相比之下,“二手房信息的真实度要比租房信息高出不少”。

  但相关调查显示,各大知名房产信息网站的二手房真实度也普遍徘徊在60%的及格线上。

  链家地产董事长左晖对虚假房源泛滥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北京目前约有500万套存量房,依国际1%-1.5%在售比例推算,每月合理在售房源数应为在5万-7.5万套。但目前各家经纪公司发布的在售房源数,即使扣掉重复房源,也超过40万套,其中水分不言而喻。

  虚假信息让购房者不胜烦恼。一项针对房产信息网站用户的调查反馈,超过70%的人表示遭遇过虚假房源,而“房源真实可靠”更是以接近90%的比例成为用户网络找房最看重的因素。房产搜索网站九九房CEO张一鸣告诉记者,通常是购房者在网上看好房子,到现场发现大相径庭,房子买不成,还浪费了时间、电话费、交通费。

  “房产经纪公司通过网络发布假房源,纯属损人不利己。让消费者劳神费力的同时,对自己也没任何好处,相当于做了很多无用功。”左晖说。

  但何健抱怨,作为经纪人,发布假房源是损人不利己,但发布真房源却有苦说不出:“好不容易找来的房源,准确发布到网上,最先招来的不是客户,而是竞争对手。房源被套走,白忙一场。” 他说,即使该房源被同公司的其他经纪人成交,他还能拿到中介费的10%作为房源录入奖励,而一旦房源被别家公司套走成交,自己将一无所获。

  左晖显然深谙房源之道:“目前链家在线网站上发布的房源信息,不会写明房源具体在哪层,只会按高、中、低层来发布,就是怕竞争对手从中捣乱。”

  虚假房源乱象

  “写着明厨明卫,但照片上没窗户;房子标着18层,照片上窗外竟然有树,北京小区里哪有那么高的树;还有写着房源在2层,照片上能看到其他住宅的楼顶……” 何健列举了一连串虚假房源的漏洞,可谓笑料百出。他说,自己入行之初也曾犯过类似的低级错误。

  “经纪人捏造虚假房源的水平大不相同,水平低的常常破绽百出,客户一看就知道是假的,有的人则精明很多。”何健让记者打开一个知名房产信息网站,随便找出一套房子,表示身经百战的自己一眼就能辨出房源真假。

  目前大型房产信息网站,包括安居客、搜房网、新浪乐居、焦点房产的二手房房源真实率大都只在60%及格线上下浮动。若除去各大经纪公司重复发布的信息,真实比例更低。

  张一鸣告诉记者,房产经纪公司一般都有自己的房源图库,经纪人发布租房房源时,从图库随意挑图片上传,很少考虑这组图片是否属于同一套房源,更不会考虑与所发布房源匹配问题;二手房房源的图片上传还相对合规一些。

  何健的理由是,公司的房源由经纪人共享,租房的成交周期又短,“很可能我刚把这个房子发到网上,这个房子就已经通过其他经纪人成交,哪里有时间去实地拍照片。”

  二手房虽然成交周期长,经纪人有足够时间去现场实拍,但若二手房的装修条件很差,经纪人肯定不会用该房的图片。“因为消费者看照片上又破又烂的房子,谁也不会打电话询问。”何健告诉记者,目前在售的二手房大概有六七成都是装修破旧的老房子。

  中国可供经纪人发布信息的房产信息网站有四类。第一类是以搜房网、新浪乐居、搜狐焦点为代表的传统房产网络门户;第二类是安居客、房途网等专门供经纪人发布房源信息的房产信息网站;第三类是58同城、赶集网)等分类信息网站的房产频道;第四类是如链家在线、满堂红、我爱我家官网等房产经纪公司的网站。

  据调查,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房产信息网站不下一万家,成为大多数房产经纪公司开拓业务的重要渠道,几乎可以和线下门店平分秋色。据记者了解,房地经纪公司大致有40%业务出自网络,门店占45%,其余15%则来自如社区开发、扫楼、打库存电话、转介绍等其他途径。

  房产经纪公司通常向房产信息网站购买“端口”,一个从300-800元不等,可供发布50-200条房源信息,然后再把端口分配给经纪人。搜房、新浪乐居的端口费略贵,58同城等相对便宜一些。

  由于不同网站带来客户源的能力不同,每个经纪人都有自己喜好使用的端口。所以房产经纪公司一般汇总经纪人需求,再向房产信息网站统一采购端口。左晖透露,链家地产每年花在端口购买上的费用就有几千万元。

  一般每个经纪人都有两三个不同房产信息网站的端口。“为调动每个经纪人工作积极性,端口放到个人。”何健强调,他们公司按店或小组分端口,一个大端口分给两三个至四五个人共同使用。

  “端口使用得多,成交几率就高。”何健的经验之谈是,同时用三个端口发房源,一个端口每天来一个客户,也能有三个;如果只用一个端口,用得再好,也难上三个客户。

  至于端口的费用,何健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由经纪人和公司按1:3比例分摊。链家地产内部人士称,业内普遍采用类似比率,即公司出大头,经纪人出小头。并且公司对经纪人的端口使用会有考核,每月完不成发布量会有处罚。

  虚假房源诱因

  “干坏事就是经纪公司干的?没有人绑着你去做!”左晖坦言,在网络虚假房源问题上,无论房产经纪公司,还是经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此,何健感觉委屈,但也并不否认。

  “自己手中真房源虽有限,但也要把端口限额发满,不发满自己房源信息的曝光率就不如别人。” “我们要是按房子实实在在的情况录入,一年我也别想上一个客户,就等着死吧!”

  “其实这个‘端口’就是起广告作用。”何健说,房产经纪人一般都要这样把握客户心理,先发优质假房源,客户打电话过来,再根据其需求协调房源。

  据记者了解,各个房产信息网站对信息审核的严格程度不同。何健告诉记者,他已有两年不在安居客发布房源,“因为安居客上传房源审核环节非常麻烦,照片有一点水印、信息任何一点不符合要求的都传不上去。”

  对某知名房产信息网站的认证房源频道,何健表示,一般买了该网站的端口,就会送几条可贴上认证标签的房源。但至于经纪人给哪条贴,网站不管。

  “当市场上大量充斥虚假房源时,消费者自己往往无法甄别,只能单纯按照价格排序筛选,谁的价格低就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左晖分析,基于此,很多房产经纪人会把房源价格发得很低。时间久了,劣币驱逐良币。

  “房产经纪公司的实体店面有建委管制,但房产信息网站应由政府网络监察相关部门管理,但实际管理时常缺失。”房产信息网站内部人士表示出自己的无奈,缺乏这方面行业数据,侧面说明行业监管缺失,去年出过一些政策,但是执行并不到位。

  关于房产经纪公司的监管,直到去年4月才有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房产经纪的行业法规《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但该文件并未对独家委托机制做出任何表示。

  前文所提到的套房源情况就是政策缺失导致的乱象,如果建立房主与房产经纪公司的独家二手房买卖委托机制,或能一定程度免去何健怕被套房源而发不实信息的动因。

  左晖对房产信息网站推行真房源的难处很理解:“如果切实推行真房源,势必让房源信息总量减少,经纪公司不需要买那么多端口,足以导致房产信息网站的收入减半甚至更多。”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房产信息网站二手房端口收入6亿元左右,去年有所下降。其中2010年安居客营收2亿元,净利4000万。

  “房产信息网站的收费规则从根儿上有问题。”张一鸣认为。

  真房源行动

  记者对房产信息网站做了大量调查,安居客、搜房网等均表示,房产信息网站上的虚假房源确实大量存在,但具体比例不好判断。为了解决虚假信息的问题,去年5月,搜房网推出“放心房”频道;新浪乐居推出“认证房”。

  “房源真实存在、真实在售在租(有业主书面和口头委托)、真实价格(上下浮动不超过业主委托报价的5%)。”这是左晖的真房源“三标准”。

  去年5月,链家地产宣布发起“真房源”行动,凡是链家在线网站发布的房源,消费者若发现和实际情况不符,可随时举报,并承诺“假一赔百”。左晖称:“从去年5月到现在10个月时间,客户举报虚假房源的奖励支出达40万元左右,有客户在微博上晒我们的奖励汇款单。”

  今年3月初,链家地产则将100%真房源行动推向了全渠道,即内网外网,线上线下,都要信守真房源承诺,并延续虚假房源举报奖励100元制度。

  左晖称,链家“全渠道真房源”承诺是一次“豪赌”,因为它意味着,如果消费者按价格搜索,链家房源很可能不会出现在搜索结果前三页,短期内客户量可能骤减。当前市场低迷,经纪公司业绩本来就已明显下降,此举很可能让链家雪上加霜,但闯过去就是柳暗花明。

  公开数据显示,链家地产2010年收入27亿,2011年略有下降,但市场份额一直提升。

  消息人士透露,我爱我家也在筹划推出和链家相类似的真房源审核,以及举报奖励政策。“目前大多数房产信息网站都在研究其它收费方式,除去端口收费,引入按效果付费方式,如CPC(按点击付费)模式。如果经纪人发布大量虚假信息,其成本将大为提升。”张一鸣对房产信息网站改变收费方式很是期待。

  九九房最近也刚上线了“验证房源”,基于数据库支撑,对抓取到的各大房产信息网站房源信息,对比和验证,达到二次验真。目前,其产品数据库里存储的房源户型图和室内图超过1亿张。

  去年7月初,北京市住建委从海淀区率先打造北京市存量房网络交易服务平台试点,由政府逐一核验房源真伪、一套房源一家中介代理。但到目前上线8个月,登记房屋只有1300余套,相对北京二手房每月5万-7.5万套在售率和每年9万-10万套的成交率而言,实在有限。业内人士分析,虽然政策好,但该平台各种环节较为繁琐,短期内还不足以对全行业产生根本转变。

二 : 吃货们,苏格兰小龙虾泛滥了!

  继德国大闸蟹,美国鲤鱼和牛蛙泛滥后,中国吃货们又迎来了好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最近,英国苏格兰的一些河流中小龙虾泛滥,部分河流甚至出现了“踩着小龙虾”过河的“盛况”。据称,由于小龙虾在当地没有天敌,加上地方政府并不鼓励民众食用小龙虾,因此苏格兰一些地区的小龙虾已经“泛滥成灾”。

吃货们,苏格兰小龙虾泛滥了!pR.jpg

  据英国媒体报道,苏格兰因传说中的尼斯湖怪兽闻名。现在,另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小怪物”正在该区“声名鹊起”,那就是小龙虾。据报道,目前,苏格兰的一些河流中小龙虾泛滥,部分河流甚至出现了“踩着小龙虾”过河的情况。

  来自美国西北部

  报道称,这些小龙虾来自美国西北部。在“入侵”英格兰后,小龙虾随着河流北上“进军”苏格兰,并在苏格兰部分水域泛滥。这一外来物种给当地生态平衡带来了冲击。例如,在全球著名的垂钓胜地——苏格兰的克莱德河,这条本来以鳟鱼闻名的河流正在被小龙虾“占领”。

  经常到克莱德河垂钓的马特·米切尔在当地钓鱼接近40年。米切尔表示,近年来,该区河流中的小龙虾数量多到令人难以置信。“你甚至真的可以踩着小龙虾过河。”米切尔说,“你几乎不可能踩不着小龙虾,它们实在太多了。”

  抢食鳟鱼的食物

  米切尔说,刚开始的时候,他和钓鱼伙伴们一起用手去抓小龙虾。他说:“我们几百只几百只地抓,但是最后发现根本抓不完。”米切尔表示,有些小龙虾体长能够达到20多厘米,“这种体形堪比海里的龙虾”。

  垂钓者们称,该区数量庞大的小龙虾吃光了鳟鱼的食物,导致河里的鳟鱼因为找不到食物而数量急剧减少。

  英国媒体报道称,由于小龙虾在当地没有天敌,所以现在尚没有治理“小龙虾灾”的有效方法。

  当地不鼓励食用

  此外,虽然小龙虾很好吃,在世界很多地方被视作美味佳肴,但是苏格兰政府并不鼓励当地民众食用小龙虾。他们担心,万一小龙虾成为餐桌美味,引发当地民众人工饲养,会导致这一外来物种进一步扩散,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目前,苏格兰当局已经表态,任何人都可以在苏格兰的河流中捕杀小龙虾。而令中国吃货们“痛心疾首”的是,苏格兰当地的垂钓者们纷纷表示,消灭小龙虾最快的办法就是“一脚踩死它们”。

  来源:广州日报

三 : 网上假货泛滥专家:数据为证电商太冤枉

双12裹挟着双11的余温即将在本周六到来,各大电商和线上商铺也都磨刀霍霍,准备再造一次剁手狂欢。

对于双11来说,仍然有着电商售假的争议,淘宝作为领军企业,也常常陷入舆论漩涡。

笔者以“假货”为关键词搜索了近日快科技的文章库,结果中有《天猫双11大牌卖的都是假货?马云怒告造谣者》、《国务院:网店卖假货 平台连带受罚》、《刘强东“暗批”阿里:假货不灭 中国经济不可能好》等热度较高的三篇。

据中新网报道,在上周召开的“双11”现象深度分析——新商业基础设施与中国经济发展专家研讨会上,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阿拉木斯谈到了假货问题,他表示电商“蒙受了不白之冤”。

阿拉木斯列出了一组数据——

-2014年我国工商系统受理的网购投诉是7.8万件,工商系统2014年全年的投诉受理量是757万件,网购投诉的占比仅为1.03%,且假货只是投诉的一种情形

-2014年中消协全年的投诉量是619415件,其中远程购物(包括电子商务、电话购物、电视购物和邮购等)的数量是20135件。远程购物的投诉占比是3.25%,如果网购占其中三分之一,大约是1%的水平;

-2014年我国跨境的电商快递约为19亿件,即侵权嫌疑快件占比是0.0148%

这位副主任的观点是,所谓“双11透支消费、电商带来假货泛滥、电商伤害实体经济”等话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被误解或夸大了的“假议题”。

网上假货泛滥 专家:数据为证 电商太冤枉

四 : 网络色情内容泛滥连花花公子都悲剧

著名的成人杂志《花花公子》宣布不再刊登裸女照片,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色情内容在网络上已经唾手可得了。

永别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兔子。

美国老牌成人杂志《花花公子》(Playboy)10月12日宣布将对其杂志设计做出调整。其中就包括未来将不再刊发裸体女性照片。(当然,这项变化应该对您没多大影响,因为您在意的只是文章内容,对吧?)

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心理学家Kim Wallen在写给Live Science网站的一封电子邮件里提到,“多年来,《花花公子》因其色情及非色情内容的巧妙搭配而大获成功,即以合法的性感图片配之以上好的故事、有趣的文章以及独具特色的访谈。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裸女图片才是《花花公子》的真正卖点所在,绝大多数男性也是冲着这一点而选择购买杂志的。”

然而时至今日,即便是裸女图片也难再抓牢读者的心了。1953年,在创刊号上刊登了好莱坞性感女明星玛丽莲▪梦露裸照的《花花公子》出现在大众眼中。但是基于美国媒体稽核联盟(AAM)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花花公子》的读者数量已大幅减少,主要原因在于网络色情内容的崛起。有了网络,人们只需轻击按钮,在自助菜单中选择相应的情色内容,无论是暴力惊悚的还是新奇古怪的,都能轻松获取。

然而,色情内容所带来的影响绝不仅仅是从一本过气的男性杂志那里抢走了客户资源,它很可能在不知不觉间改变着人们的诸多方面。对此,科学家们至今尚未完全弄清其中的作用机制。不过,有研究人员却得出了一些令人惊讶且不安的发现,包括色情或致脑萎缩及社交关系崩溃。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色情文化对大脑的影响。

老样子,老样子

来自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Joseph J. Plaud是一名研究情色的私人临床法医心理学家。他谈道,“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这些都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性需求自然也是同理。性会激活大脑的古老部位,例如掌控喜怒哀乐等基本表情的边缘系统。

当人们看到性感图像时,多巴胺会大量爆发,涌向脑中的这些部位,制造出一种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体验,让人倍感愉悦。久而久之,人们会把色情图片(被称为强化刺激源)与这种愉悦的感觉联系起来。与之相关的一切物象(例如《花花公子》的兔子头logo)同样也能让人期待愉悦体验。

然而,Plaud却告诉Live Science,“如果这种愉悦的感觉总是通过浏览《花花公子》或者其他情色图像的方式被激发,那么日后你将需要口味更重、数量更大的色情图片来刺激。随着浏览色情内容次数增多、程度加深,而且越来越直截了当,你似乎需要看得更多才能满足了”。

大脑萎缩?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2014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JAMA Psychiatry)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表示,常看色情图片或致脑萎缩。相比于没有性瘾的男性而言,爱看色情图片的男性,其脑容量及纹状体(大脑中与奖赏机制有关的区域)中的神经连接均会减少。

然而,一名研究人员向Live Science说道,“脑萎缩很可能仅局限于纹状体这个区域。因为我们发现,爱看色情图片的试验者最终会变得对奖赏机制麻木不仁。”

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抑郁症或酒精中毒同样也会导致纹状体区域的缩减,这类人少有可能会建立一份恋爱关系或者拥有充实繁忙的生活。因此研究人员推测,脑萎缩与色情之间并没有因果联系,很可能仅仅是因为患有抑郁症的人更倾向于浏览色情图片。

视觉在“休假”

发表于2012年《性医学杂志》(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浏览色情(图)片似乎还能减少大脑中处理视觉刺激区域的活动。虽然其中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研究人员们推测,在观看过程中,大脑似乎把来自视皮层的血液分流到了其他需求更紧迫的区域,这些区域很可能与性唤起相关。

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在浏览色情图片时会将目光更多地停留在“羞羞”的那一部分,而非是图片的细节背景。他们认为这一结果是合乎情理的。如果一个人正盯着地平线警惕着可能出现的威胁,那他/她肯定不可能“性趣”盎然。  

另一方面,性欲的唤醒需要安全感与自由感的并存,而它们往往在个体提防潜在危险的同时被获取。

“短线”心态

发表在9月《性研究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观看色情片可能会使人更注重及时行乐而非延迟满足。

在三周内,实验对象被要求分别禁止接触喜爱的食物或色情片。结果显示,禁绝色情片的实验对象表现出较低的延迟折扣率,即他们更愿意付出较长的时间去等候一份奖赏。(延迟折扣是指奖赏的主观价值随着等待奖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心理现象。)

研究人员们最后得出结论,仅仅是避免观看色情片就能促使人保持一种目光长远的心态。

这到底是不是个问题?

色情内容究竟对男女有何影响?是让男性色情成瘾而无法建立正常两性关系,还是为男女两性都提供了一条发泄性欲的健康途径?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反过来会影响他们在是否遭受色情之害。发表在9月《成瘾行为心理学》(Journal 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认为自己”对色情上瘾”的那种感觉才是造成心理压力的来源,不论实际上你究竟看过多少色情片。

与此同时,研究表明观看色情片还能增进男性对于“男女平等”的认识,这与“色情会助长男性看低女性”的看法截然相反。发表在8月《性研究学期刊》(Journal of Sex Research)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相比于一般男性而言,长期观看色情片的男性会对手握权力、身处职场甚至是流过产的女性更有好感。

话虽如此,但是据发表于2012年《性别角色》(Journal Sex Role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所称,男性伴侣爱看色情片的女性,幸福感要低于那些男友不看色情片的女性。

Plaud说道,即便目前科学家已经着手研究色情对大脑的影响,但其中仍有很多未解之谜,尤其是关于色情内容对青少年的长久影响。

Plaud同时提到,“生活中充斥着大量低俗露骨的色情作品,而我们却尚不知它们会造成何种影响,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认为,未来我们将能从中发掘出巨大的信息。”

网络色情内容泛滥 连花花公子都悲剧

《花花公子》杂志创刊号,1953 年 12 月出版,封面人物玛丽莲·梦露。

五 : “网上港药”泛滥 提醒监管也要转型

随着网上售假的激增,监管部门有必要迅速转变思路,不仅要重视对实体店的检查,更要延伸监管的触角

因毗邻香港,深圳成了“港药店”的聚集地。据悉,2012-2014年,宝安区法院受理销售假药犯罪案件共473件,其中涉及代购境外药品的案件有251件,超过半数。深圳已查处多起港货店售卖假药的案例,有些药物并非从正规渠道获得,而大部分网上的港药店都没有经营资质。

“网上港药店”生意红火,且打而不死,传导到现实生活中,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人群在消费这些非正规渠道进来的药品。由此带来的维权争议以及安全隐患,同样也不容小觑。毕竟,药品不是一般的消费品,关乎人的健康与生命。对此,有必要施以最严厉的打击,保护民众的生命权。

随着网上售假的激增,监管部门有必要迅速转变思路,不仅要重视对实体店的检查,更要延伸监管的触角,将互联网交易纳入监管之中,逐步转战互联网虚拟战场。尽管这样的转变并不容易,也缺乏先例可循,但却是大势所趋、不得不为。可以断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网上售假依然会是一个重要的渠道。监管转型越迅速,就会越主动,反之则会错失机遇。比如,去年年底,福建省就组建了庞大的食药品打假志愿者队伍,以补充执法不到位的窘境。

另一方面,也有必要进一步强化问责的力度。依据目前的《刑法》,对于制、售假药,处罚往往偏轻,加之鉴于对造成后果认定的困难,在实际量刑中更是难以产生足够的威慑力。因此,有必要以地方立法的形式,进行制度创新,加强对制、售假药的打击力度。

此外,也应该看到,盛行一时的“网上港药”,也是消费者、不法商家经过现实比对而出现的产物。不必讳言,时下国内药品市场质次价高的情形,并不鲜见。很多药厂为了获得暴利,往往与医疗机构联手抬高药价,从而使得消费者每每苦于内地的高药价而把眼睛瞄向港药。而内地医疗体制改革的进展,也不尽如人意,民众诟病已久的“看病贵”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说到底,一手织密监管的笼子,从网下到网上严惩违法行为;一手厉行改革,理顺药品引进机制,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惟其如此,才能有有效遏止“网上港药店”蔓延的趋势,确保民众的健康与安宁。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本文标题:泛小滥网络电话-网络假房源泛滥之谜:监管缺失 网站因利难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942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