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

发布时间:2018-03-27 所属栏目:消化吸收

一 : 消化和吸收

发布时间:2017-05-13

初二生物教案           消化系统
导入新课:
下面请大家看一组镜头(屏幕显示:人们的用餐镜头),看了这组镜头,大家可能食欲大增吧,可别光想着吃了,大家思考一个很简单问题:“人为什么要吃食物?每天吃的粮食、蔬菜、肉、蛋都到哪去了?”(学生讨论回答:人吃食物是为了活着;是为了吸收营养、食物都被消化了等等)
讲授新课:
人们吃饭是为了吸收营养,那么这些食物是如何变成我们人体需要的营养的呢,这项工作由消化系统这个大家庭来完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学这个大家庭有哪些成员。(屏幕显示:人体的消化系统模式图)
这些器官大家都不陌生吧,谁告诉老师你认识哪一个?(提问学生,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指出器官并说出名称),好,我们来看看他说得对不对(屏幕显示各器官名称)。这些器官就是我们吸收营养不可缺少的,我们把他们称作是“消化系统”(屏幕显示:消化系统模式图)。下面我们对着这个图在自己身上找出他们的部位。下面请一位同学上来给我们指一指。(一位学生上讲台,边找部位边说出名称)。
知道这些器官的名字以后,下面我们就重点介绍一下三个家庭成员:最硬的牙齿、最粗状的胃、最长的小肠。
第一个朋友来了,大家把嘴巴张开,他叫“牙齿”(屏幕显示牙齿结构图:牙齿――人身体上最坚硬的器官)。
请大家说说牙齿的功能和下列哪些物品的功能有点相似?(屏幕显示物品图:剪刀、锤子、刀子、石磨。学生回答各种物品的功能)
既然牙齿有这么多功能,我们就来看看它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屏幕显示:牙齿的结构图)
牙齿长在上颌骨和下颌骨的牙槽里,每个牙齿分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牙本质。牙冠的表面覆盖着一层乳白色的釉质,是人体结构中最坚硬的物质,损坏后不能再生。在牙根部分,牙本质的外面是牙骨质。牙髓填充在牙齿中央的牙髓腔里,其中含有血管和神经。
牙齿是非常重要的器官,我们应该如何爱护它?对,首先就是要勤刷牙,大家知道刷牙的方法吗(一学生模拟刷牙,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刷牙的步骤和方法)?因此,如果牙齿损坏后会直接影响食物的消化,下面大家看看龋齿病的形成。(屏幕显示)如何预防龋齿病的发生呢?(屏幕显示:龋齿的预防)
看,第二个朋友来了,它是消化系统里面个子最粗壮的,它的名字叫“胃”,我们来看看它为什么长得这么粗壮结实(屏幕显示:胃壁的结构)
胃位于左上腹部,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囊状。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并且进行初步消化。
胃壁的结构可以分为四层,由内向外依次是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
最后,第三个朋友就是“小肠”。(屏幕显示小肠图)
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至6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这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结构与胃壁相似,也分为四层。
小肠内表面的皱壁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作用是增加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以及输送营养物质。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器官,有:咽、食道、大肠、盲肠、阑尾,肛门。(屏幕显示)这些器官一起组成了我们人体的消化道。
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排排队”。

本章链接:

发布时间:2017-05-13


出示小纸片,上写各个器官名称,让各同学上来各拿一张,按照消化的顺序进行排队。
写一篇《小豆子历险记》的短文,记述一颗豆子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调查一下同学或家人的龋齿的情况,向家人宣传防治龋齿的方法。

本文地址:

二 : 消化和吸收

课    题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授课教师 实验中学 林叶萍 课时

1 授课时间 xx.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ø        了解消化的概念; ø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ø        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明确实验探究的几个步骤,学会做探究实验; ø        通过学生参加与活动,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ø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ø        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的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探究实验 教学用具

教师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37℃热水

学生 馒头、蒸馏水、碘液、滴管、标签纸、小刀、烧杯、试管、玻璃棒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播放人体的消化视频: 话说姗姗小朋友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这粒西瓜籽在姗姗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天的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们在姗姗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姗姗。 设问: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后,你认为它会经过人体的哪些器官呢? 小结: 刚才同学们说出的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吃的食物消化时会经历的器官,我们把这样一个通道称为消化道。它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过渡:不难看出,我们的消化道开始部分是口腔。那么食物在口腔中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以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来探究一下。

根据视频和教师的描述,思考得出:

西瓜籽要经历的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 2. 关于消化和吸收学生并不陌生,所以让学生简单思考就能得出结论。

用视频直观形象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练习生活实际,深入探究 :

请学生回忆在吃馒头时,满头灰在口腔中发生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提出影响馒头变甜的因素:

根据刚才同学的体会,大家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呢?

提示说明:淀粉没有甜味,而且咀嚼馒头时感觉到有甜味,这说明馒头的成分发生变化。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是馒头中物质的变化与口腔中哪些结构或物质有关呢?

过渡:怎样才能证明?下面就让我们分组做实验探究。

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各小组发挥集体力量,制定你们探究问题的实验方案,在我们的课堂当中,人体的口腔之外,使大家的问题得到解决。

提示:大家注意设计对照试验,在试验中除了研究的那个条件可改变外,其他条件都应该模拟口腔的环境不变。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施探究方案、答疑。

表达交流:

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的试验方案并由其他同学予以点评和更正。

再对一些细节问题点评,如:

1、怎样快速地获取干净的唾液?

2、馒头应该取多少才合适?

3、应该怎样检验馒头成分已经发生改变?

完成后提供实验用品,让学生按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实施探究方案。

温度由老师同一控制,学生完成第二步后把试管用橡皮筋扎好放于讲台上的保温瓶中。

组织学生预测实验结果:

现在大家预测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结果会是怎么样并说出你的理由。

取出试管,滴加碘液,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倘若实验失败总结原因。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拓展提升:

我们吃馒头过程中产生的甜味,这种物质是什么呢?又是什么物质使馒头发生了成分的改变?

多媒体展示:

     唾液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酶的定义和作用,并说明唾液里面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初步水解成小分子。

小结:

结束语:

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淀粉在口腔中的初步变化,那接下来麦芽糖还有会经历哪些变化?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又要经过哪些变化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回归生活,健康饮食:

为了让唾液、牙齿、舌头在口腔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我们平时吃饭时要注意什么?

1回想吃馒头的情况,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

(馒头在牙齿的咀嚼下逐渐的变小了;舌头也不断的在口腔中搅拌;馒头逐渐的变甜了;口腔中的唾液变多了….)

思考提问:为什么馒头会变甜?馒头里甜味的物质是什么?….

思考,并作出假设性回答。

回答:馒头的变甜和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1-3小组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4-6组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有关;7-9组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舌头的搅拌有关。

1-3小组:取两支试管a、b分别放入等量的馒头屑。a试管加入2ml唾液,b试管加入等量的清水然后都搅拌。再放入37℃的温水中6min,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6小组:取两支试管a、b分别加入2ml唾液。a试管加入馒头块,b试管加入等量的馒头屑然后都搅拌。再放入37℃的温水中6min,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7-9小组:取两支试管a、b分别加入2ml唾液和等量的馒头屑。a试管用玻璃棒搅拌,b试管不作处理。再放入37℃的温水中6min,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思考回答:1、用冷开水漱口,把消毒棉放入口中大约一分钟左右,取出放入烧杯中挤压出唾液。

2、每个试管中应该取等量少许的馒头。

1-3组:试管a若变蓝说明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则馒头变甜与唾液无关,反之说明有关。

4-6组:试管b若变蓝说明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则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无关,反之说明有关。

7-9组:试管a若变蓝说明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发生变化,则馒头变甜与舌头搅拌无关,反之说明有关。

馒头的变甜和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学生总结: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了口腔中的唾液能消化淀粉,其实唾液之所以能够消化淀粉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能促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而麦芽糖是有甜味的,所以我们吃馒头会感到甜。但麦芽糖还不能被人体吸收还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吸收。

细嚼慢咽!

学生尝味道、想问题,引出口腔中的消化,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引起学生进行探究欲。

小组合作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科学探究的方式。 给学生展示的平台,进行表达交流,煅练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学生明确知道实验结果。

学生明白使馒头咀嚼后带有甜味的物质是麦芽糖,这种物质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产生的。  

三 : 第二节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发布时间:2017-03-27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生:小品表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瘦生表演: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哦,肚子又疼起来了,老师,我要上厕所。胖生表演: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的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讨论:前面那位为什么那么瘦?后面这位为什么平时吃得并不是很多,却长得较胖?同学们帮他找找原因。教师:同学们非常聪明!看来这些都与人体的消化吸收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的? (二)新课教学1.食物的消化 ①消化酶     教师: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才能被人体利用。就好象有人想把一件很大的家具搬进屋子,但太大搬不进,他动动脑筋后将大家具拆成小件,就一件一件搬进了屋子。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也也是如此,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只有转变成小分子的物质才能进入细胞。那么谁来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呢?     提问:酶是什么?具有哪些特性?书中把酶比作什么?           列举你所知道的消化液中的消化酶。 ②.口腔内的消化——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a.物理性消化     讨论:食物入口,你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引出物理性消化的概念)           除了口腔,你知道还有哪些器官会对食物进行物理性消化?   b.化学性消化教师:(1)请一位同学吃馒头,要求慢慢地嚼咀,细细地体味。看能否吃出什么味道。(2)馒头并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并与唾液有关。我们来制定方案探究计划学生:小组讨论并设计探究计划——全班交流——根据自己的探究计划进行探究——相互交流探究的过程、结果和结论,并分析。教师小结: 通过分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给出消化的概念,再说明什么是化学性消化。③胃内的消化     讨论:食物进入胃内,淀粉是否还能继续消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里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食团进入胃后,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胄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然后进入小肠。思维拓展:生物是由蛋白质组成的,为什么胃液中的盐酸和蛋白酶,不会破坏胃壁本身的细胞呢?④小肠内的消化 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小肠里的胰液和小肠液中也含有能消化蛋白质和淀粉的酶,在这些消化酶的作用下,进入小肠的蛋白质和淀粉被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和葡萄糖。胆汁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这就是胆汁的乳化作用。从而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多媒体展示:食物消化的全过程。⑤由学生归纳总结三种有机物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用下列食物中三大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曲线,请学生分别分析三种有机物的消化。

    ①a、b、c分别是哪种消化曲线?

    ②三种物质经消化后含量最多的是哪一种?

    ③没有消化作用的是哪一段?

    ④三种物质必须到达哪一段才能分解成可以吸收的成分?

    ⑤消化食物的主要部分是哪一段?

    通过曲线的分析,有助于学生对食物的消化的理解和记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营养物质的吸收     过渡: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讨论:(1)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进入人体内的细胞呢?          (2)在人体的哪些部位吸收呢?          (3)你认为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什么结构?为什么?多媒体展示;展示出一段小肠,先展现小肠内表面皱襞,然后展现皱襞上一个小肠绒毛,                和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学生归纳:小肠绒毛的结构特点 讨论:小肠绒毛的存在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何意义?
        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具体如表: 与圆柱体比表面积增加表面积(平方厘米)小肠5-6米长13 300环行皱襞310 000小肠绒毛30100 000微绒毛6002 000 000
  最终,小肠的表面积为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排球场。表面积越大,则吸收越快,吸收量也越多。讨论:小肠绒毛是怎样吸收营养物质的?多媒体展示:营养物质吸收途径的动态过程:分别用各种符号表示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甘油、脂肪酸,通过动态过程表示这些营养物质分别被胃、小肠、大肠吸收的过程归纳:(1)营养物质→绒毛壁→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静脉→血液。甘油、脂肪酸→绒毛壁→毛细淋巴管→淋巴管→静脉→血液。      (2)吸收的概念课后作业:以“西瓜子历险记”为题写一篇科普文章,请注意收集素材。

本文标题: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702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