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软体动物-软体动物

发布时间:2018-01-14 所属栏目:初中生物教案

一 :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的参考答案

软体动物门(Mollusca)就其物种多样性而言,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分布广泛,从寒带、温带到热带,从海洋到河川、湖泊,从平原到高山,到处可见.

软体动物大多有壳,如田螺、文蛤等贝类;少数在陆地上的则有蜗牛、蛞蝓;章鱼、乌贼、海蛞蝓的外壳已消失;软体动物多数靠一条肉脚向前滑动,以此移动自己的身体,很多都有一个盘绕的外壳来保护蜗在里面的柔软的身体.

这一类动物的身体柔软,一般左右对称,某些种类由于扭转、屈折,而呈各种形态;通常有壳,除了极少数外,均无体节,有肉足或腕,也有足退化的;外层皮肤自背部折皱成外套,将身体包围,能够分泌保护用的石灰质介壳,部分物种的外壳隐藏至体内(乌贼等...)或是退化消失(蛞蝓);呼吸用的鳃生于外套与身体之间.

大多数软体动物的头上长有和眼睛一样的触角,用来感知周围的情况,它们有几千颗微小的牙齿,称为齿舌.在吃东西时,这些牙齿像锉一样把食物磨碎.

软体动物的习性因种类而异;腹足类在陆地、淡水和海洋均有分布,双壳类只生活在淡水和海洋中,其他类群基本上生活在海洋中.

二 : 第六章 软体动物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河蚌、蜗牛及乌贼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同时了解软体动物的经济意义。

2.在观察各种软体动物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归纳总结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分析综合能力。

3.通过了解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树立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和对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本章重点及分析:

软体动物种类很多,约有10万多种,其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亦有很大差别。那么,它们为什么都是软体动物呢?这就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即通过具体动物来揭示软体动物类群的共同特征。河蚌生活在淡水中,蜗牛生活在陆地上,而乌贼则生活于海洋中,虽然它们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但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这就是都有贝壳和外套膜,而贝壳又是由外套膜分泌产生的。所以,外套膜是软体动物共有的和特有的结构,在教学当中应该重点强调外套膜这个特殊的结构,并明确它在动物体内的位置,这样会使学生较容易地观察到,无论是河蚌、蜗牛或乌贼,其外套膜都包在内脏团外,起到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2.本章难点及分析:

生物的生活环境相似却具有相同的结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但生活环境不同却具有相同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就不太容易接受了。教材中列举的三种动物恰恰如此。淡水中的河蚌,陆地上的蜗牛和海洋中的乌贼是不同环境中生活的软体动物的典型代表,要让学生理解它们是“一家”就是本章的一个难点。解决这个难点的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是让学生理解外套膜是“一种”结构而不是“一个”结构,这种结构是指包在内脏团外的一层膜,动物的种类不同,这层膜的形状、薄厚会发生差异。例如:河蚌的外套膜是两个,而蜗牛及乌贼的外套膜是一个;乌贼的外套膜很厚,是肌肉质的,河蚌的则较薄,而蜗牛的外套膜却是一层透明的薄膜。所以,外套膜好比我们穿的衣服,有薄有厚,有长有短,但无论它什么样,它都是衣服而不是别的什么,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外套膜也就理解了什么叫做软体动物。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的设计:

由于本课介绍的是一个特殊的动物类群,所以,引言要简单明确,用时一般不超过本课时间的十分之一,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具体内容,本课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入。

(1)图片观察引入:课前,教师准备一些蚯蚓、水蛭、沙蚕、河蚌、田螺(或蜗牛)以及乌贼的图片。课上先将环节动物的三张图片依次展现给学生,同时提问:“它们是什么动物?”“有什么特征?”然后,出示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图片,同时提问:“这些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由于学生对学过的环节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蚯蚓等能够很快地答出它们的名称和特征,但对于河蚌等未曾学过的动物,学生的回答就会多种多样。此时,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发言,不要急于解释,学生的回答越不一样,其兴趣性就越强。在掌握时间的前提下,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并借此引出本课的主题。这样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心理变化为:熟悉→陌生→猜测→期待,是一种猎奇的心理,是这种引入方法的依据。实践证明,这样的引入法生动、简单,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并且做为引入关键的图片对于任何一位生物教师都能够绘制,在不易得到实物或标本的偏远地区,此方法也是简便易行的。

(2)实物观察引入:这种引入的方法需要一些实物或标本,在沿海或靠近天然水资源的地区容易做到,但对于我国西北地区及一些偏远山区则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要视条件而定,实物或标本的最大优点是直观,学生可以直接观察所学的对象,不易产生偏差,如形体的大小、形状及颜色等。实物观察引入的方法设计与图片观察引入相似,只不过将图片换成了实物,这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有效。

2.新课的设计:

当我们用精心设计的引言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课程的主题要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精彩。否则,平淡的讲述会很快使学生厌烦,失去兴趣,从而达不到教学目标 的要求。所以,具体教学过程 的设计安排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我们不应该忽视。

(1)首先是教学地点的选择,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实验室,也可以在普通教室。(如果学校距海边、河边或湖边很近的话,也不妨走出教室,到贴近软体动物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去观察了解。)

(2)选定适当的教学方法:由于教材中在本章设计了一个观察实验,但课时又不允许我们单开一节实验课。所以,一般是将实验与讲述相结合,采取同步进行的教学方法,即边观察实验,边讲述有关知识内容,这对于容易找到实验材料的学校不成问题,但对于很难找到实验材料的学校,这种方法就不太适宜,因为学生手中没有实验材料,观察就成问题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教师可以利用图片或挂图来进行教学,只不过效果要差一些。

(3)教学过程 的具体步骤,由于各种条件对教学方法的实施起着限制作用,在此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讨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所以,只以图片教学为例来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 ,因为这是绝大多数教师可以做到的。

①课前,教师可以从教学参考书中选取河蚌、蜗牛和乌贼的形态图和结构图,绘制或复印若干份。(以两个或三个学生一组图片为宜。)

②在引入本课主题之后,将图片发给学生,并提出观察要求,如:先观察三种动物的外形,再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这一步大约需要10分钟。

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结果,首先应让学生对所观察的动物进行描述,从形态到结构,三种动物都要描述,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够准确地描述,通过描述强化学生对所观察动物的印象,为下一步的讨论做好准备。

④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提出要讨论的问题,例如:“三种动物形态结构各异,但为什么都是软体动物呢?”“既然是同一类群的动物就必有相同的特征,你能找到它们的相同之处吗?”“河蚌和蜗牛都有较硬的贝壳,但为什么称它们为软体动物呢?”“河蚌与乌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而蜗牛生活在陆地上,它用什么来呼吸呢?”……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依次进行讨论,问题可以一个个地提出,提出一个,讨论一个,解决一个。当问题讨论完了,要求学生了解的有关软体动物的知识内容也就全部展示给学生了,这其中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针对一个知识点,最后归纳到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上,这一步大约需要20~25分钟。

⑤关于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方面,除了介绍一些经济价值外,应强调软体动物也是自然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类群。它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类对软体动物不仅仅是利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维持它的稳定性,从而达到维持地球环境稳定的目的。

三 : 17软体动物试题

软体动物

一.单选题

1. 河蚌外套膜的作用正确的是:[ D ]

A.保护身体内部柔软部分B.参与呼吸和形成贝壳C.能使贝壳开和闭D.保护内部和形成贝壳

2. 下列动物中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B ]A.扇贝 B.海蜇 C.田螺 D.乌贼

3. 下列软体动物中不具有眼的是:[ D ]A.乌贼B.蜗牛C.鱿鱼D.河蚌

4. 下列软体动物中身体明显分为头部和躯干部的动物是:[ D ]A.蜗牛B.河蚌C.田螺D.乌贼

5. 将粪堆从洞穴扔出地面的动物是:[ C ]A.河蚌B.蜗牛C.蚯蚓D.田螺

6. 有关河蚌体内珍珠的形成,下列哪项叙述正确:[ A ]

A.由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包被异物形成的B.由闭壳肌的分泌物包被异物形成的

C.由斧足上的细胞分泌的粘液形成的D.由贝壳外层细胞分裂形成的

7. 河蚌生活的环境是:[ D ]A.江河湖泊的水中B.河岸沙石中C.浅海底D.江河、湖泊和池沼的水底

8. 做中药的海螵蛸是:[ C ]A.河蚌的贝壳B.蜗牛的贝壳C.乌贼退化的贝壳D.鲍鱼的贝壳

9. 下列哪一特征不属于软物动物[ B ]A.身体柔软B..身体分节C.身体有贝壳D.有外套膜

10. 下列哪种动物在捕捉食物时,使用触手?[ D ]A.水蛭B.乌贼C.扇贝D.海蜇

11. 河蚌的贝壳是由下列哪一种物质(或结构)形成的?[ C ]

A.柔软身体产生的分泌物B.斧足的分泌物C.外套膜的分泌物D.外套膜

12. 河蚌外套膜的作用正确的是:[ D ]

A.保护身体内部柔软部分B.参与呼吸和形成贝壳C.能使贝壳开和闭D.保护内部和形成贝壳

13. 对河蚌的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贝壳张开和闭合,使河蚌在河底沙石中划行B.斧足的肌肉收缩和舒张,使河蚌身体缓慢移动

C.外套膜和斧足共同收缩和舒张,使河蚌身体缓慢移动D.由外套膜收缩和舒张引起河蚌运动

14. 在动物进化历程中,身体最先开始分节的是哪一动物类群?[ A ]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扁形动物D.软体动物

15. 河蚌的呼吸器官是[ C ]A.外套膜 B.斧足 C.鳃 D.肺

16. 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培育珍珠的国家是:[ B ]A.印度B.中国C.英国D.巴西

17. 河蚌外套膜的功能是[ C ]

A.保护内部柔软部分 B.呼吸和形成贝壳 C.保护和形成贝壳 D.使贝壳开和闭

18. 河蚌的贝壳能逐年增大,贝壳是由[ A ]

A.外套膜分泌物形成 B.斧足分泌物形成C.贝壳细胞分裂而增大 D.贝壳内层细胞分裂而增大

19. 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软体动物[ B ]A.海葵、蚶 B.乌贼、田螺 C.鲍鱼、海蜇 D.尤鱼、海星

海葵是腔肠动物;海星又叫海盘车是棘皮动物;尤鱼是软体动物。

20. 下列哪种动物在捕捉食物时,使用触手?[ B ]A.水蛭 B.海葵 C.乌贼 D.扇贝

21. 人们吃河蚌或蛤蛎时,食用的是它们的[ D ]

A.斧足和鳃 B.外套膜和斧足 C.仅仅是斧足 D.外套膜和它以内的器官

软体动物具有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等器官系统,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的结

果,它们的器官系统结构变得紧凑,被包在外套膜以内。

22. 下列哪类动物都生活在水中:[ B ]A.原生动物B.腔肠动物C.扁形动物D.软体动物

23. 乌贼有一对非常发达的眼睛,其复杂的程度与:[ D ]

A.昆虫的复眼相似B.蜗牛的眼点相似C.蜘蛛的单眼相似D.脊椎动物的眼睛相似

24. 具有伪足,疣足,腹足,斧足,腕足的动物依次是:[ A ]

A.变形虫、沙蚕、蜗牛、河蚌、乌贼B.变形虫、沙蚕、乌贼、蜗牛、河蚌

C.蜗牛、变形虫、沙蚕、乌贼、河蚌D.沙蚕、乌贼、变形虫、蜗牛、河蚌

25. 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乌贼是没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B.乌贼的贝壳长在外套膜的皮下C.乌贼的贝壳又叫海螵蛸 D.乌贼的贝壳退化了

26. 河蚌斧足着生部位在身体的 [ A ]A.腹面前端 B.背面前端 C.腹面后端 D.背面后端

河蚌身体有背腹前后之别。两瓣贝壳结合的部位是背部。足在口的一侧,贝壳张开时,斧足划动,身体向前移动,水流也

同时进入口里。

二.判断题

1. 大多数软体动物一般都具有贝壳。 T

2. 河蚌的斧足有捕食和运动的功能 F

3. 蜗牛是软体动物,它靠斧足运动。 F

三.填空题

1. 蜗牛的感觉器官是着生于头部的两对触角_和着生在后面一对触角__顶端的眼。

2. 河蚌的呼吸器官是__鳃_。

3. 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射出墨汁,染黑海水,借此掩护自身而逃脱。墨汁是由位于乌贼_躯干部里面的_墨囊__喷射出来的。

4. 河蚌的_外套膜_分泌的珍珠质把侵入体内的异物层层包裹形成了珍珠。

5. 从分类地位看,珊瑚属,血吸虫属,沙蚕属__,鲍鱼属__。

6. 河蚌摄取食物是通过身体前端口两旁的一对__触唇___,其周围的_____纤毛___颤动,使流经口旁的微小生物进入口中。食物在____胃肠__消化,食物残渣由_肛门_____排出。

7. 软体动物肌肉质的足形态多样,名称也各有区别,扇贝的足叫_斧__足,蜗牛的足叫__足,乌贼的足叫足,乌贼的足着生在___头_____。

四.简答题 1. 图示蚌的结构,写出图中1-4结构的名称:

1__斧足2_触唇3_腮4外套膜_

2. 写出下列动物属于哪一动物类群

(1)钩虫 __线形动物

(5)蝎 __节肢动物_

(2)鲍鱼 __软体动物

(6)珊瑚虫_腔肠动物

(3)血吸虫 _扁形动物

(7)蚕 节肢动物_

(4)水蛭 __环节动物

(8)蜗牛 _软体动物_

3. 死的河蚌,贝壳为什么不能张开了?

答:贝壳的开闭是由于闭壳肌的收缩和舒张。河蚌死后,闭壳肌失去收缩功能,贝壳就不能张开。

本文标题:软体动物-软体动物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471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