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武当功夫——习武论
一、武术发展的基本动力
大凡习武,皆有动因。正如道家所言: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中华武术,置身于华夏千百年史承的文化沃土,根深叶茂,代代衍传,是什么力量在驱使着中华儿女练武不辍,生生不息?
从武术的起源看,中华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劳动中。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人与兽斗,人与人争,促进了武术的萌生。
从武术的形成看,进入奴隶社会后,武术开始成为人们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为适应战争的需要,武术开始作为军备内容,同时产生了诸如:“赢股肱”“决射御”等比赛运动形式,促使武术向健身性、娱乐性方面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刺激了武术的发展。
从武术的发展来看,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武术得到全面的完善。武术不仅具有适应战争需要的实用性,而且具有了表演性、竞赛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综合特征。逐渐演化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推动了武术的发展。武当武术就是武功与道家文化充分揉合并兼收释、儒、兵等诸子合理内核的精华结晶。
从武术的现状来看,在当代新中国成立以来,神州大地尚武之风劲吹。武术不仅在国内热潮不止,在国外也时兴“功夫”热。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已从武术特性的多元化方面,深究细摩,形成不同重心研究内容的不同风格体系,促进了武术在世界范围的普及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一种纽带,激励了武术的发展。尤其是武当武术顺应了世界人民追求健康、享受生活的需要,正呈大兴之势。
二、习练武当武术的十大好处
武当武术是流派性武功,除了具备武术的共性特征外,更有独特的个性魅力。综合归纳,习练武当武术至少具有十大好处:
(一)是环保功能
武当武术不受场地限制,方丈之内,随处可以开展。学习一、二套武当拳功,不受器械限制,不受劳累之苦,不污染环境,受到社会认同和政府鼓励。武当武术具有可持续发展功能和效能,能够在不破坏环境、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是人类追求健康的高级“营养大餐”,具有其它任何物质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武当武功是人类高级环保保健“产品”。
(二)是赛健康食品
健康食品是人体摄取营养物质,满足身体正常新陈代谢的必须食品,是保证人们健康长寿的重要方面。习练武当武功,从另一生理角度反映出其强力的保健养生性。是食养所不能代替的或不具备的功效。一个人的身体或生命状况,主要受衣、食、住、行的综合影响。食是一主要方面。但是我们研究发现,在同等的衣、食、住、行条件下,同体质的人群中,其中坚持进行养生功法习练的人们身体状况或寿限要长的多。武当内功养生术或功法,是中国道内千百年来的经验结晶,无数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通过长期练习武当武功,能使自己的身心得到荡涤,肌体得到锻练或恢复,气血通活顺畅,保持青春第驻,从这个意义上说,武当武功的保健功能赛过健康食品。
(三)是陶冶性情
习练武当武功,能够在时光的推移中,逐渐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个性。由于武当武功多主
“柔”,兼及刚,在习练运动风格和应用中主张“柔化刚发、慢劲快打”,导致了急躁个性的练习者,逐渐在拳功的“约束”下,歇去火性,变得“含蓄”了许多;性情柔软的练习者,逐渐在拳功的“约束”下,不知觉中改造个性,培置了阳刚之气质,变得“干练”了不少。如此自然自我调节,能够给你一个丰富和完善的人生,何乐不为?
(四)是调节身心
进入21世纪折信息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脑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人们的休息不能得到保证,尤其是在休息时,大脑仍处于亢奋状态,不能放松,造成生理、心理疾病,如:心悸、失眠、头脑发胀、心绪不宁等,最终诱发高血压、心脏病、脑心血管等损害正常人们健康的病变。武当武功首先讲究的是调理身心,做到松静自然。通常通过简易的动功功法练习,也就是通过外形的肢体运动,带动呼吸吐纳,增强体内代谢功能,达到内壮的功效。同时使注意力发生有效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也得到有效的抑制,进入身心俱佳的放松状态,对缓解疲劳、增进健康具有特殊的功能。2002年,一位来自法国的女中文研究生在体验了武当武功后,曾称中国的武当拳功是中国的“秘密武器”。另一位外国朋友在观看武当武术小队员们习练武当拳功后,言不由衷地说:“你们从小就在壮筋骨,养精气,难怪中华民族不可战胜!”。
(五)是增强自信
习练武当武功有利于增强自信心。如果在教练的正确指导下,经过特定的模式训练,能使体弱者逐渐改变五脏六腑功能,成为一名身心俱佳、华颜童肤的健康者;也能使一名性情暴烈者,在现实生活中屡遇失败时,冷静思索后,自觉地与生活抗争,勇敢地从跌倒处爬起来。正如武当武功的技法特征一样,粘连相随,不屈不挠;更能使懦弱个性者,重新审视,逐渐改造自我,成为生活、工作中的强者。 copyright jktop
(六)是培养毅力
一个人一生中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百折不挠精神和超于常人的耐力,恐怕一切都是空想。习练武当武功却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这种干事业的上进心和持久力。你看演练,就会发现,武当武功圈中套圈、环中套环,动静无始,连绵不断。你想急,你急不了;你想缓,你也缓不成,动作太软不行;太硬也不行,必须做到刚柔并济、虚实相间、松紧有度。所以习练武当武功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全方位的磨炼自己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习练武当武功是培养一个人毅力,磨砺人意志的极好方式。
(七)是果敢精神
武当武功讲求舒缓慢匀,轻灵圆活,最忌拖泥带水。通过习练武当武功,让你感悟到什么叫“游刃有余”,什么叫“不卑不亢”以及什么样情况下才能“敢作敢为”,什么情况下“力发千钧”,什么情况下,柔似绵羊,方为上之上策。这种果敢精神气度的培养,实为武当文化之魂宝。
(八)是协调能力
习练武当武功,首先训练的是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状态下的综合协调性。唯有协调,才能从外在表现形式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自我生理机能调节上达到和谐统一。武功这样,生活中也是如此。可想而知,一个各方面不能密切配合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是多么地与人们格格不入,以致于感到思想不顺,生活别扭,工作烦心,事事不尽人意。相反一个会来事,
八面玲珑的人,他在生活、工作中要顺心如意得多。所以武当武功的习练,能使一个人从肢体动作上圆融,从心灵境界上柔化。培养一个人的综合协调能力,习练武当武功不失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妙策。
(九)是防身自卫
不少资料上表明,武当内家拳功技击是“技艺之末学”,从而不注重技击防卫功能的探究,其实这是后人对前人总结的误解。武术的本质属性就是技击性,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的一种,不可能脱离技击性而在武术圈内长期存在。前人之所以有“技艺之末学”的认识,主要基于三个原因:一是习武的初衷是为了阻止争斗,预防流血事件发生,保一方和平。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武斗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是下之下策;二是搏斗本身与道家所言的吃斋行善相背离,武当武功只是“非困而不发”,而不是主动进击,仅为防身自卫作用罢了。三是武当武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修心养性、修性养命;是求“延年益寿不老春”;是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说,前人有“技艺之末学”的认识,真是大彻大悟、大智大慧的结晶,但后人尤其是武当后学要正确理解认识前人的精辟总结。要自觉纠正认为老祖宗说过的话,不能怀疑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做法;要自觉纠正不联系当时实际,断章取义的“教条主义”行为。武当武功,有其独到的防身自卫表现体系,这一点必须清醒认识和肯定。在日常武当武功习练过程中,也不能忽视。掌握了武当武功的防身自卫方法或技巧,使你在轻松“保身”的前提下,“后发先至,犯者立仆”。这种“潇洒”举动,令人赏心悦目的了!
(十)是开启智慧
武当武功还强调修真悟道。这是修炼中的最高境界。至此境界,已经超出了武当拳功本体,达到开掘人的潜力、开启人的智慧层次。这决不是故弄玄虚。武当武功不事张扬,不露声色,圆转走化的“个性”,不正是我们生活工作中的“高人”的表现吗?;武当武功在制人时,不顶不丢、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堵”不如“疏”的应用原则,不正暗合了行政管理的基本思想吗?可以这样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说学习武当拳,掌握了“敌一个”的能力;那么,由此深化感悟到的武当拳理,那就是具备了“万人敌”的功夫。所以说,武当武功是高乘的武功,值得华夏儿女继承学习并发扬光大。
三、习武重德
根据《中国武术段位制理论教程》对武德的解释,我们知道武德顾名思义就是武术道德,即习武者道德品质的修养。这是传统的提法。对武德的正确理解,应是武术伦理规范与习武者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它贯穿于习武者整个的练武、用武、授武、比武等一系列的社会武术活动之中。
传统意义上的武德本质表现为:仁、义、礼、智、信、勇。
“仁”的基本涵义就是要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其核心是孝悌,也就是要求武林中人具有师慈徒孝,兄友弟恭,朋亲友爱。要求习武者忠于师门、忠于事业、忠于民族和社稷。“义”为行善之本。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武术界对“礼”有着严格的标准和规定。它不仅告诉习武者“应该做什么”,而且还告诉其“应该怎么做”。“智”是习武者自觉的道德意识。其功能就是认识“仁”“义”并保证它的实践。“信”就是诚实守信。是武林的传统。为国为民,匡扶正义,除暴安良等行为是“大勇”,在武林中推崇和效仿;为私利或意气用事而逞强斗狠,被视为“小勇”,称“匹夫之勇”,为武林所不屑。 copyright jktop
新时间的武德内容主要由以下内容构成:
一是树立理想,为国争光;二是爱国爱民,见义勇为;三是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四是修身养性,遵纪守法;五是文明礼貌,举止端庄。
武德修养,至关紧要。无论师徒,都应该终身注意。
四、三心兼备
习练武当武功,必须“三心”兼备。“决心、信心和恒心”。
所谓有决心,就是要坚定信念,不学好练会武当拳功套路,誓不罢休,使武当拳运动贯穿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唯有如此,才可能从习练中受益.才能从习练中得到精神上、身体上、生活上的报偿。
所谓有信心,就是要避免在初学时,热情高,干劲大,一旦进入常规训练,感到习之不易.就丧失学习积极性,甚至打退堂鼓,要根据教练的不同训练方式,刺激提高自己的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
所谓有恒心,就是要不间断地学习和练习,使之经常化,避免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良现象发生。其实,武当拳派大师们均有对“三心”的深刻感触,并希望后起之学,加强?三心”锻炼,提高心性,增强悟性,达到一种理想的习练境界。
五、习武递阶
1、熟悉拳派源流、拳系及核心内容构成
无论有无武术基础、不分年龄大小、也不讲身体强弱,只要是武当武术爱好者,只要你有行动,你都可以进入武当武功的习练群体,成为其中一员。这是武当武术的包容性特征。但要提醒的是,在投师学艺时,首先要弄清所习拳派的源流、传承、拳系组成、功理功法等,适当要求教练针对学习情况,制定训练计划。
2、观摩所习拳派的运动特征及运动风格
要在教练的理论指导下,不断观摩和初步感受所习拳派的运动特征及运动风格,在大脑里留下总体印象,为下一步进入真正的学习阶段奠定基础。
3、一丝不苟地掌握动作运行路线及变化
在学习时,一丝不苟地掌握动作运行路线及变化,是整个学习的关键。各门各派,风格迥异,在教练的指导下,搞清动作的来龙去脉,进一步模仿动作到位。做到“形拟”,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基础阶段,应该引起重视。
4、直接与老师搭手体会拳功的劲力收放
武当武功的学习不单纯是一味模仿,直接与老师搭手体会拳功的劲力收放,是提高自身习练水平的一大捷径。武当武术中的“松”不容易,“紧”就更难。到老师手上去直接体会,才能感受到武当武功独特的劲路和深奥的内涵。 全讯网|www.61k.com
5、间接询问老师养生功效与技击应用法
养生功效与技击应用法是武当武功的核心。无论何门何派,离开了这两个内容,其拳(种)派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为什么要间接询问老师呢?这就是要求学员学习要讲方法、
讲策略。有的老师保守,不愿轻易“拿出”真东西;有的老师所习拳种很优秀,但由于传承等原因,可能只懂养生功效不懂技击应用;有的老师根本就不懂,只是模仿的好------如此等等,如果直接了当,造成老师的尴尬,恐怕以后的学习人为造成了障碍,甚至难以为继。
6、正确处理拆招学习与连贯练习的关系
拆招学习与连贯练习是老师教学的方法问题。拆招学习是为了便于掌握动作要领,将每一势分解为若干动作进行教学。拆招学习不是目的。根本还要连贯练习。拆招学习是连贯练习基础;连贯练习才是拆招学习终极目标。拆招学习可以一个动作一间断;连贯练习则要求动作之间必须自然连贯。
7、学会记录学习笔记同时撰写心得体会
学会记录学习笔记同时撰写心得体会是值得推荐给学员学习的良好方法之一。所谓“好记性抵不上一个乱笔头”。有了笔记,才能在余暇温故知新。学习时,只顾吸收,没有时间多思,有了笔记和体会,将来再回头看看,又会促使自己对所学武功的理解更进一步。
8、艺成之后的正常困惑以及努力的方向
武当传统,十年一功。这已是历史。据笔者学习及教学经验,专业训练武当武功,一般三年即有所成。关键是艺成之后,又感不足,甚至产生系列的困惑,这里特别正告各位,困惑实属正常。这是你又要进一步深造的预兆;是你入道的一种反应;是你武功成熟的一种表象,要正确对待,才是出路。这时要学会广泛地与社会交流,比如参加交流比赛、参加普及与推广活动,试着当一回教练等,同时在社会交往中不断涉取其它流派的“营养”以丰富和完善自己。
当你的武功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就会以你本人为核心,产生一个新的学习群体,你在教学的前提下,开始将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进行合理的整合,然后开始推陈出新,形成新的技术和理论成果。这也是你所应该努力的方向。
六、结束语
恩师曾诫勉说:世上无难事,难在心不专。俗语也说得好:有志者事竞成。武当派武功门内,最讲阴阳平衡,虚实变换。众家同仁、弟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欲求武当武功大道,请细品六篇,权当指引真爱武当者的“通途”、“捷径”。
二 : “武当派”的养生功夫
| ||
活法
提到“武当”,最容易联想的两件事物,其一是武当山,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二是武当山上的道士和他们修炼的功夫。(www.61k.com]
大凡道士的“功夫”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画符、念咒、做道场、召制鬼神等,属于符箓一派的内容;一种是炼丹服饵、辟谷、导引等,属于偏重形体修炼手段的长生之术;一种是清心寡欲、冥思静修、存神观想等,既有精神修养的内容又有形体修炼的内容,以内丹修炼为代表的一类道家养生术。
其他地方的“道”在大众心中都有个“标签”,比如江苏茅山的道士,影视作品里多是抓鬼的(偏符箓派);四川青城山的道士,文学作品中多是神仙一样的(偏方仙道的传统);江西龙虎山的道士,主要是让人联想到长生不老;北京白云观的道士,让人产生“御用”的猜测……武当山道士的这种“标签”却不是很明显,需要道士们自己使劲儿标榜才能让人想起来,比如说“张三丰”“太极拳”。
“武当派”名头的兴起很晚,文献记载只在笔记小说中成了“派”。而武当山道教的兴盛是历史确有其事的。武当兴盛与明成祖从北京发兵夺取帝位这一历史背景有关,成祖举事之前就反复问身边的道士:真武大帝真的站在我这边吗?一直等啊等,直到某天“北极真武玄帝”显现,才正式誓师。此后,明成祖时推崇真武大帝“道德崇高,灵化玄妙,超越万有,冠绝古今”,并且在武当山建设皇家(国家)宗教圣地。
有了名山,建了名观,就要有高道,从这之后才开始了“层累地编造”张三丰创立武当拳(唐豪先生观点)。不论祖师爷的历史真实性如何,今天武当拳自述的渊源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少林拳,一个是内丹,所以也被称为“内家拳”——既练拳,又练功,即功法、套路、格斗三位一体,养生与技击并重。
先说武当内家拳的“拳”,据说是真武大帝在睡梦中传授给张三丰的,其特点是“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动作要“静若山岳,动若江河;行如蛇,动如羽;沉肩垂肘,虚心实腹,松而不垮,停而不滞,中心安适”。
再主要说武当内家拳的“功”,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功是内修内炼,被看做是外在套路、技法的根基。武当派(姑且如此称呼)的“内功”是三丰丹法,属于道门里的隐仙派,融合包含了自身阴阳清静派丹法、同类阴阳彼家丹法和三家相见龙虎丹法。起手功夫在“无为”“有为”之间,以“炼己”为核心。“炼己”是指偏重心性、精神方面的修炼,即要“虚其心”,也就是外绝耳目口舌之欲,内绝思想疑虑之患,澄心窒欲,泯去杂念,退识神而使元神显现。
“拳”“功”相配,武当内家拳的要领主要有三大方面:第一是技击以脊柱为根,讲求行气贴背、敛入脊背,技击时才脊发而行于手指。第二是调息以丹田为根,讲求细、长、深、匀,“细”指呼吸细到自己听不见呼吸的声音;“长”指呼出吸入在不刻意憋气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长;“深”指吸入的气尽可能的深;“匀”指一呼一吸速度均匀。第三是心法以“心息相依,任其自然”为宗旨,即不论是练功还是练拳,都心不留事,意念与呼吸、动作相随,注意力集中到刻下的身体状态和行为上来,神与形熟练地合为一体,“行住坐卧,不离者个”。
蒋立冬 黄松 绘图
扩展:武当派功夫 / 中国太极养生功夫网 / 实战养生功夫
本文标题:武当功夫-武当功夫——习武论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