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语文高考作文案例解析 教你如何审题

发布时间:2018-03-05 所属栏目:语文教学宝典

一 : 语文高考作文案例解析 教你如何审题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审题立意:

  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材料是"意象派"诗人爱米"罗厄尔的一首短诗《境》,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首先来鉴赏一下这首小诗:露珠所存在的位置有两个,一个是在枫叶上,一个是在荷花上。早晨的露珠,是晶莹而透明的,秋天的枫叶是深红的;那荷花,显然是白色的。当晶莹的露珠落在火红的枫叶上的时候,露珠因为吸收了枫叶红彤彤的色彩,穿透自身,折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华;而当露珠落在白色娇媚的荷花之上,珠花一色,露珠尽管仍然剔透,却再也不能放射白色的光,只留下忧伤的苍白。

  小诗用“闪烁”和“苍白”来表现露珠在不同的位置上的感受,“闪烁”一词,把露珠的特点展现得鲜明突出,也凸显了露珠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那种自豪和成就感;“苍白”一词,却体现了露珠在湮没在浑然一色之下默默无闻的忧伤。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因为枫叶颜色的映衬而“红红的闪烁”,露珠是快乐的;诗歌描写荷叶上的露珠“苍白的透明”,还用了一个比喻:“泪滴似”,“泪滴”这个喻体透露了露珠的沮丧、悲伤情绪。如果露珠在这种情况下是快乐的,喻体肯定不会用“泪滴”。由此可见,短诗是用对比的手法,呈现了处于不同境况下的露珠悲喜态度不同。

  从露珠的角度来看,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为题展开;从叶的角度来看,枫叶只是颜色为红色,质地、光洁度、功效等等并不比荷叶强,而露珠却因居枫叶之上而喜,居荷叶之上而悲,可见露珠对环境优劣的判断并不正确,由此及彼,生活中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作出肤浅判断并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人不在少数,由此,似乎也可以从“如何正确看待环境”或“如何正确认识事物”方面立意……

  这样,这首小诗的寓意就表现出来了,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

  一、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二、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

  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

  三、用人问题

  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刘邦可以将将。

  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上》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露珠”的两种不同境遇,可以启示我们如何看待“露珠”问题,当我们遇到“露珠”的苍白,到不如换一种“枫叶”的思维,这样“露珠”问题就解决了。

  这样可以拟题:《“露珠”的启示》

  总之,可以来说: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顺应环境,才能成为人才;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等等,我觉得也是切合材料主旨的

  ◆审题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这次约有1/3的同学作文存在离题或偏题现象,归结原因是对这首意象派小诗学生不能较好地把握,与很明确的“概念性”话题作文相比有一定的难度。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如中国著名的仅有一个字的现代小诗《生活》:“网。”让读者在一刹那间感悟到生活的全部内涵。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所以在审题中,学生要调动各自的联想和感受能力,把诗歌(材料)中的每个意象的关系充分考虑进去。学生由于平时做惯了有提示性(说明文字)的话题作文,再加上联想能力所限,因此次此作文审题偏差较大。

  例:有学生谈——露珠小但很美,细节,疑惑,自信,奋斗,乐观心态,简单才是美,内在美与外在美,奉献,纯洁的露珠,珍惜时间,露珠给人希望,生命,成功,善于发现,和谐,互助,友情,张扬个性,平凡与伟大,感谢生命

  透视心灵,爱要适量,露珠精神,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等等。这些立意大都偏离诗歌所能理解的范围。另外还有同学写——依靠,选择,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同角度看问题等也是可以,但行文中没能紧扣诗歌中露珠在枫叶和荷花不同的位置上的表现和感受(“闪烁”和“苍白”),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作出肤浅判断,不能从”露珠”和其所在的不同位置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其实这是学生在这里不能深入思考为什么同样的“露珠”会有不同的展现和给人的感受,是什么原因?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类似的人和事物,以及我们在对待事物中的不同思考。

  当然也有一些较好的立意,象《不同的背景造就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底色折射不同的光》《感时花溅泪》《不同环境不同的美》《位置与价值》《百变父亲》《环境映衬人生》等。

  2选材:由于受到审题偏离的影响,在素材的选用上,不准确,不典型甚至是错误,不能很好地去结合课本和平时的复习背诵,很多同学随便编故事或把同学,家里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拿出来,也有小学或初中的材料,东拼西凑。有近8%的同学没写完甚至上缴了白卷。有文学色彩的文章更是寥寥无几,下面所选的几篇优秀作文中也是素材运用也不理想。关于选材的问题:

  一、历史的辨证

  人类有很多的景观,由于没有人发现它,从而使它默默无闻,湮没在岁月的风雨之中;就如开平的碉楼,经历过几百年历史的沧桑,直到今天才被发觉和挖掘,世界闻名;和氏的美玉,湮没在庸人的目光之下,只能是一块烂石,一旦闪光,便成了众人争夺的宝贝。

  二、社会的观照

  当今社会,人才辈出,对于人才的使用不当和选拔不当,导致人才外流严重,一些地区经济的落后,也没有给人才实现价值的地方。

  写作技法方面:

  这篇文章应该使用具有浓厚思辨色彩的散文问题进行写作,论辩充分,论据充足,使用对比手法,材料的丰富性和思辨性,将是作文成功的法宝。

二 : 高考课堂: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教案

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教案

执教者:胡晓明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训练,培养学生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能力,提高学生应对高考材料作文的写作水平。

执教班级:高三复读班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了高考试题作文的拟制原则是直接触及社会现实问题,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关注政治、关注自然、关注文化、关注民生、关注人文精神、关注伦理道德、关注自身成长。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我们会清晰地发现: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集中表现在“理想”“道德”“情感”“意志”“法纪”5大主题上。这5大主题虽不一定直接以热点问题作为作文题目,但往往都会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反映出来。例如2012年北京卷的作文题:

根据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计1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20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1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立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评:北京高考作文题采用叙事性材料,比“抽象”、“概括”的材料更贴近社会,贴近人生,贴近考生。材料中的老计的工作心态与现代人喧嚣浮躁的态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感受清贫寂寞,忠于本职工作,这不就是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所追寻的吗?考生如果从这个立意上进行考虑,会比较保险。当然,在具体的写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和丰富性,说理要契合主题。这样的作文不容易跑题,但要写出彩也很不容易。

(唐朝的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对学生而言,“为时而著”就意味着关注社会现实,用心倾听时代的足音,呼吸时代的空气,把握时代的脉搏,让自己的心和着时代的节奏一起跳动。只有“为时而著”,学生写出的文章才能直击心灵的最深处。贴近热点、关注现实,自然也就成了高考作文试题拟制的1大趋势,而且是不变的趋势。

什么是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1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分类

材料作文可分为传统的材料作文和新材料作文2大类:

⑴传统的材料作文是要求考生必须整体把握材料,抓住材料的核心内涵,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生活多角度立意,要求往往是“请根据上述材料,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就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和认识”等等。

⑵新材料作文往往是在材料中提供可以立意的点很多,考生可以从中选取1个或几个角度,发表见解,要求往往是“上述几种观点,你同意哪1种”、“上面几种说法各有其道理,你是怎样认为的”等等。

下面从几个角度简单谈谈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

技巧1:关键词句入手法。

对题目中关键词句的寓意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命题作文,所命之题就是审题的关键,立意的关键。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题目1: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1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的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1个侧面、1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技巧】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到材料的最后一句话:“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毛。”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就是“守护”,表现了白貂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操守,联系到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理想、不为外物所动的品行,那么立意时,即可从“坚守”这方面分析。

题目2:

比尔教授应邀来中国演讲,在发现最前排无人入座的原因是怕被提问时,微笑地鼓励大家坐第一排,他说:“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创造机会才能被人赏识。”请理解领悟材料含义,联系生活实际和个人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技巧】“亮出自己,给自己自信”便是该材料的关键句,这一关键句就是告诉人们要给自己以自信,敢于亮出自己,从而获得被人赏识的机会,并取得成功。抓住这些语句就很容易立意了。

题目3: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审题技巧】读诗的前三行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了无数的黑夜,受了无数的磨难,摆脱了无数的苦闷与忧伤,这是理解这首诗的基础。而下面的两句“如果被昔日的泪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则是关键,因为读了这两句,我们就会深深领悟到,生命离不开磨难,只有经历了磨难,战胜了磨难,才能赢得生命的辉煌。所以,我们可以从“磨难与成功”这方面立意。

技巧2:因果分析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对材料的有关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来确定立意。

题目1:

猩猩喜欢喝酒。村里人摆上甜酒,用大小杯子装着。猩猩见了,知道是诱惑。但其中1个对大家说:“何不尝一点点呢?不吃多了就行!”于是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杯喝。它们实在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大饮而醉。村人趁机追捕,猩猩无一幸免。

【审题技巧】从因为“抵制不住甜酒的诱惑”,结果“大饮而醉”被“村人趁机追捕,猩猩无一幸免”中即可立意。即应该经受住诱惑,不要贪婪。

题目2:

朋友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说,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审题技巧】材料的结果是“他总能找到座位”,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原因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所以可以确定以下立意:与耐心同行,执著(坚持、锲而不舍)成就未来。如果写成“细节决定成败”或“人生有得必有失”属于跑题,写成“学会变通”或“善于发现美”属于偏题。

技巧3:联系实际法。

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思想、观点、行为往往通过一些比喻、故事、寓言、漫画等形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思路往往由物及人(社会)。

题目1:

一天,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后来,我发现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1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1步1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你对材料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选择1个角度进行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审题技巧】上述材料的主旨是赞美执着而坚韧的蜘蛛。从蜘蛛的方面可这样立意: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织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由蜘蛛联想到人,联系现实生活,对人生做理性的思考,可这样立意: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创造的。

技巧4:多角度分析法。

对材料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文章的立意。如:

有个鲁国人,很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夫妻俩想到越国居住,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的。”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会不穷呢?”

【审题技巧】

(1)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说明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2)鲁人到越国去不一定会穷。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才大有市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

(3)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技巧5:求同存异法。

看下面材料,审题立意:

①马克思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审题技巧】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意,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1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1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意: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技巧6: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看下面材料,审题立意:

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1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1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审题技巧】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1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生活的自理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技巧7:提炼中心法。

看下面材料,审题立意: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1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忒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审题技巧】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2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

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并作文: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1个侧面、1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阅读这则材料,我们应该思考:

(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主要描写了3个对象:乌鸦、牧羊人、小孩。

(2)它们都有哪些行为?

乌鸦的行为:模仿老鹰抓小羊,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行为:对乌鸦的行为进行了评价,说它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的行为:也是对乌鸦的行为进行评价,说它是一只挺可爱的鸟。

(3)乌鸦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它的身子太轻了,爪子又被羊毛缠住了。

(4)分析乌鸦被抓住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同样是抓小羊,老(www.61k.com]鹰抓小羊为什么不被抓,而乌鸦却被抓住了?

因为老鹰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翅膀,快速的飞翔速度,而这一切乌鸦都不具备,但它却盲目(机械)地模仿、照搬,这是造成它被抓住的本质原因。

(5)面对乌鸦的这一行为和结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别作出了评价,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肯定了什么?否定,否定了什么?

牧羊人:否定。否定的是乌鸦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模仿的行为。

孩子:肯定。肯定的是乌鸦的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的精神。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乌鸦、牧羊人、孩子这3个角度去立意:

(1)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

(2)要有自知之明

(3)摆正自己的位置

(4)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

(5)要敢于尝试新事物,努力追求理想

阅读下面材料并作文:

一头驴子和一匹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一年以后,这匹马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磨坊的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地跑去对千里马说:“你如此能干,当初我居然没有聘用你,我真是有眼无珠呀!”“幸亏当初没被你聘用。”千里马说,“不然,我现在就不会成为千里马,而是变成一头推磨驴了!”

要求:阅读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阅读这则材料,我们应该思考:

(1)这则材料描写了哪几个主要对象?

驴子、马、磨房主人、伯乐。

(2)他们都有哪些行为?

驴子和马到某磨坊去应聘推磨工作。结果,驴被选中,马遭淘汰。

马后来被伯乐相中,成了远近闻名的千里马。

磨坊主人闻讯以后,后悔不迭。

马为伯乐相中成为千里马感到庆幸。

(3)驴被选中,马遭淘汰的结果表明了什么?

驴是适合推磨的。

马尽管能干,主人也有对它不公正之际。

(4)磨坊主人后悔不迭的原因是什么?千里马感到庆幸的原因是什么?

错失了一匹能干的千里马。

找到了能施展才能的地方。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多角度确定立意:

(1)莫将人才放错了位置

(2)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认清自己,找准位置

(4)莫让人才空埋没

(5)机遇成就梦想

(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错过也许意味着新生

(8)要正确地面对挫折

(9)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材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老子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1个侧面或角度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阅读这则材料,我们应该思考:

(1)这三则材料各表述了哪几个意思?

自知者更圣明,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强大。

不知道自己有不懂得的东西会有祸患。

人们要懂得自知自爱。

(2)这三则材料有什么共同点?

就是人要有——自知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分别从多角度确定立意:

(1)人要懂得自知

(2)自知者更圣明

(3)战胜自己

(4)不要不懂装懂

(5)无知会有祸患

(6)要学会自知自爱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写作关键在于分析材料,提取内涵,联系现实,确定立意,表达观点。这重要的关键抓住了,学生选择论据,对事情进行分析,用论据证明论点,做出结论是不会有大的差错和问题的。

附:学生考场习作——

做人要自知

何卓恩

什么是自知,自知就是自己对自身能力的了解,掌握自己的情况,不过于浮夸自我,懂得收敛自我。自知在古代被圣人作为评价1个人的标准。老子曾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就是了解别人的人聪明,而了解自我的人圣明。后者在层次上显然高过前者,对应着后者能给人的帮助也是大于前者的,自知的人明白事理,不狂妄自大,不奢望一手遮天,以自身的实际能力去脚踏实地地办事,显得小心谨慎,不在错误的方向上做错误的选择。而不懂得自知的人却往往忽视自身能力的限制,嚣张霸道的处世态度,更容易使人迷茫,陷入迷途,在错误的方向上做出错误的决定,继而一错再错。

做人要有自知,我们在社会上立足也要学会自知,在社会秩序稳定的今天,仍有许许多多令人发指的不良风气的存在,污染着人们的心灵,扰乱社会安定,我们要在对待社会中做到自知,正确地分辨出不良的社会风气,远离污染,做到洁身自好,不要被一时的欲望蒙蔽双眼,不要让私念占领自己的心头,不要让利益驱使自己的行为,在社会中失去自知,就会被社会所遗弃。在当今物质金钱横流的社会里,失去自知,便失去自我,失去立足于社会的能力,终究会失去社会,失去世界。

做到自知不仅体现在对待社会上,也体现在对待自然上。今天的人类,滥用地球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污染以及生态的破坏。温室效应、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一不在提醒我们人类,我们对大自然的破坏大自然也以灾难的形式反馈于我们人类,全球化的灾难趋势是不容忽视的。人类应该觉醒了,身为地球的主人,如果继续这样无节制地使用资源和污染环境,那人类离毁灭也就不远了。我们要在对待自然中做到自知,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拥有使用资源的权力,但更拥有保护资源的义务。我们应该保护地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恢复自然秩序,停止无节制地开采资源。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延续下去的基础,做到自知,做到人与自然相互平衡,和谐发展。

做到自知。是我们为人处世,对待社会,对待自然的基础准则;做到自知,是我们升华自我,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动力源泉;做到自知,更是我们人与世界,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

高考作文有别于一般情况下的写作。它要求考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快速成文,而且阅卷教师也在极短的时间里给学生1个分数。因此,作为考生要紧紧围绕命题人所提供的信息,悟透材料要义,有意描述、展示材料的重要信息以显示主旨至为关键,这也是高考作文的“样式”。明了这一点,按“式”索骥,这文就会写有所值,不至于下笔千言,离要求万里了。这样说来,审好题,立好意,润好色,时刻牢记凸显原材料,有着严密的思辨推理应是上乘之作的前提。

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三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满满地抓了1大把的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都不想放弃,手又抽不出来,“哇”地一声哭了。

农场主规定每个雇工除了工钱之外,还可以自选一筐水果带走,二十岁的托尼看中1个装得最满的大筐,费了半天劲也没搬动,他喘了喘气,重选了1个小筐,高高兴兴地走出了果园。

【审题技巧】面对两则材料,有的同学选择“知足常乐”、“乐观人生”来立意如像也符合材料的意思,其实在审题上出现了偏差。这类作文,首先要仔细认真地阅读,关键要准确“破译”材料的内涵,揭示本意,然后再据此来立意。两则材料都在提醒我们放弃才能得到,或者能舍才能得。再进1步即放弃是另1种收获,放弃也是1种智慧,舍得人生等。这样才算真正把握住了出题人的用意。

三 : 语文高考作文案例解析 教你如何审题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审题立意:

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材料是"意象派"诗人爱米"罗厄尔的一首短诗《境》,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首先来鉴赏一下这首小诗:露珠所存在的位置有两个,一个是在枫叶上,一个是在荷花上。早晨的露珠,是晶莹而透明的,秋天的枫叶是深红的;那荷花,显然是白色的。当晶莹的露珠落在火红的枫叶上的时候,露珠因为吸收了枫叶红彤彤的色彩,穿透自身,折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华;而当露珠落在白色娇媚的荷花之上,珠花一色,露珠尽管仍然剔透,却再也不能放射白色的光,只留下忧伤的苍白。

小诗用“闪烁”和“苍白”来表现露珠在不同的位置上的感受,“闪烁”一词,把露珠的特点展现得鲜明突出,也凸显了露珠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那种自豪和成就感;“苍白”一词,却体现了露珠在湮没在浑然一色之下默默无闻的忧伤。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因为枫叶颜色的映衬而“红红的闪烁”,露珠是快乐的;诗歌描写荷叶上的露珠“苍白的透明”,还用了一个比喻:“泪滴似”,“泪滴”这个喻体透露了露珠的沮丧、悲伤情绪。如果露珠在这种情况下是快乐的,喻体肯定不会用“泪滴”。由此可见,短诗是用对比的手法,呈现了处于不同境况下的露珠悲喜态度不同。

从露珠的角度来看,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为题展开;从叶的角度来看,枫叶只是颜色为红色,质地、光洁度、功效等等并不比荷叶强,而露珠却因居枫叶之上而喜,居荷叶之上而悲,可见露珠对环境优劣的判断并不正确,由此及彼,生活中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作出肤浅判断并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人不在少数,由此,似乎也可以从“如何正确看待环境”或“如何正确认识事物”方面立意……

这样,这首小诗的寓意就表现出来了,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辨:

一、找准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

以露珠观照人生,如果你是一滴露珠,你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应该选择能够实现梦想的地方,在那里你可以尽显自己的才华,实现人生的理想。定位准确,看准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就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   以此定位,可以拟题为《生命闪光的位置》《位置与价值》

二、提供人才成长的土壤,营造和谐的社会

成才是需要条件的,在大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能改变的情况下,那“枫叶”就是人才成长的环境和土壤,这是关于社会环境和人才之间的辨证关系,只有社会尽可能提供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才能更快地促进人才的“闪光”,这个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反之,人才的成长只有才良好的环境之下,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

由此可以拟题:《请给“露珠”一片火红的“枫叶”》《环境与人才》

三、用人问题

由露珠的“闪光”和“苍白”,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人才的使用问题,同样是一滴露珠,放在不同的地方是具有不同的价值的,这就给我们以启示,用人要用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韩信可以将兵,刘邦可以将将。

由此可以拟题:《请把“露珠”放在“枫叶”上》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

“露珠”的两种不同境遇,可以启示我们如何看待“露珠”问题,当我们遇到“露珠”的苍白,到不如换一种“枫叶”的思维,这样“露珠”问题就解决了。

这样可以拟题:《“露珠”的启示》

总之,可以来说: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顺应环境,才能成为人才;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等等,我觉得也是切合材料主旨的

◆审题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这次约有1/3的同学作文存在离题或偏题现象,归结原因是对这首意象派小诗学生不能较好地把握,与很明确的“概念性”话题作文相比有一定的难度。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而不加评论,“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如中国著名的仅有一个字的现代小诗《生活》:“网。”让读者在一刹那间感悟到生活的全部内涵。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所以在审题中,学生要调动各自的联想和感受能力,把诗歌(材料)中的每个意象的关系充分考虑进去。学生由于平时做惯了有提示性(说明文字)的话题作文,再加上联想能力所限,因此次此作文审题偏差较大。

例:有学生谈——露珠小但很美,细节,疑惑,自信,奋斗,乐观心态,简单才是美,内在美与外在美,奉献,纯洁的露珠,珍惜时间,露珠给人希望,生命,成功,善于发现,和谐,互助,友情,张扬个性,平凡与伟大,感谢生命

透视心灵,爱要适量,露珠精神,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等等。这些立意大都偏离诗歌所能理解的范围。另外还有同学写——依靠,选择,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同角度看问题等也是可以,但行文中没能紧扣诗歌中露珠在枫叶和荷花不同的位置上的表现和感受(“闪烁”和“苍白”),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作出肤浅判断,不能从”露珠”和其所在的不同位置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其实这是学生在这里不能深入思考为什么同样的“露珠”会有不同的展现和给人的感受,是什么原因?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类似的人和事物,以及我们在对待事物中的不同思考。

当然也有一些较好的立意,象《不同的背景造就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底色折射不同的光》《感时花溅泪》《不同环境不同的美》《位置与价值》《百变父亲》《环境映衬人生》等。

2选材:由于受到审题偏离的影响,在素材的选用上,不准确,不典型甚至是错误,不能很好地去结合课本和平时的复习背诵,很多同学随便编故事或把同学,家里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拿出来,也有小学或初中的材料,东拼西凑。有近8%的同学没写完甚至上缴了白卷。有文学色彩的文章更是寥寥无几,下面所选的几篇优秀作文中也是素材运用也不理想。关于选材的问题:

一、历史的辨证

人类有很多的景观,由于没有人发现它,从而使它默默无闻,湮没在岁月的风雨之中;就如开平的碉楼,经历过几百年历史的沧桑,直到今天才被发觉和挖掘,世界闻名;和氏的美玉,湮没在庸人的目光之下,只能是一块烂石,一旦闪光,便成了众人争夺的宝贝。

二、社会的观照

当今社会,人才辈出,对于人才的使用不当和选拔不当,导致人才外流严重,一些地区经济的落后,也没有给人才实现价值的地方。

写作技法方面:

这篇文章应该使用具有浓厚思辨色彩的散文问题进行写作,论辩充分,论据充足,使用对比手法,材料的丰富性和思辨性,将是作文成功的法宝。

四 : 《考场作文快速拟题》教案

 

 

唐山十中语文组

 

   【教学目标 】

   1、明确拟题要求,分析存在问题。 

   2、教授拟题方法,快速准确拟题。 

   3、鼓励创新思维,力求脱颖而出。 

   一、导入  新课

     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是话题作文。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要想写好话题作文,拟好一个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的作文题目,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话题作文”拟题的方法问题。

     二、拟题指导 

     话题作文的拟题有如下基本要求: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要不落俗套。也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对主标题加以限制。 

      2、标题不能过长,过长则显得松散。 

      3、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4、拟题时要善于联想。 联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A、相关联想,由桌子联想到椅子(空间关联) 

         B、相似联想,由春蚕联想到老师(奉献精神相似) 

         C、相反联想,由安乐想到忧患(实质上的相反)

     以“友情的力量”为话题拟题例析 

     1、《心灵的烟花》《朋友的举动》《两个人的友情》《友情战胜一切》《她是谁》。 

     2、《友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力量因友情而伟大》《伟大的友情》《友情的力量不可阻挡》《人类伟大的力量》。 

     3、《力量》《友情》《关于友情的几个问题的探索》.

4、《人生难得几回搏》《团结就是力量》《朋友》《理解》。 

    以上题目大多存在各种毛病,老师分析指出。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让阅卷老师非常喜欢的几个作文题目。

   《友情的跑道》《友情的呼唤》《友情?力量?困难》《友谊,给我动力》《友情伴你人生路》《友情?力量》《给乌云镶上金边》《这是为什么》《新龟兔赛跑》。这些题目,能给人带来一番美的感受,令阅读者产生遐想,而急于想读作品。

   由此看来,给话题作文拟一个好的标题,不仅为自己写作带来方便,而且还有助于在众多的作文中脱颖而出,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呢!

    三、拟题金钥匙——

       方法一:定文体,扬长避短。

   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体裁的,不讲文体,随心所欲地写作,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况且,话题作文也只是要求文体不限,并非不讲文体。

   例如:作梦,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但梦的内容却是异常丰富,形式是异常多样的。请以“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又如:树,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园林绿化都离不开它。请以“树”为话题为文。 

     以“梦”为话题

   《这一幅风光,如梦》《比梦更美》宜写成抒情散文;

   《美梦成真》《想起了那个暑假》宜写成记叙文;

   《说说课文中的“梦”》《梦的成因》宜写成说明文;

   《梦想中国足球》《让美梦成真》宜写成议论文。

   以“树”为话题:

   如果我们想写记叙文,标题宜为《树下》《记一次特别的植树活动》《我家的小桃树》;

   如果我们想写成抒情性的散文,可拟题《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桃林》;

   如果要写成议论文,就要这样拟题:《给我一片绿阴》《植树,为了子孙后代》《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真的是“无用之材”吗》

方法二:善补题,以小见大

   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作适当的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是最常见的快速审题和拟题技法。

   例如:语文课不单是语言训练课,更是人生教育课。它使我们明白许多人生的道理,懂得做人的修养。但上语文课,有的同学很喜欢,有的同学不那么喜欢。请以“语文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感受激情,《多味的语文课》;

   发挥想象,《虚构的语文课》;

   片断组合,《语文课剪影》;

   联系实际,《语文课之我见》等。

   又如:手,我们最亲密的朋友,真正得力的助手,是我们吃、住、穿、玩的主要工具。纤纤玉手,是女性美的象征。请以“手”为话题为文。

   我们可这样拟题:《一双灵巧的手》《一次难忘的握手》《对手》《精巧的手工艺品》《从手指的长短说开去》。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选材范围更明确集中,极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从而顺利展开思路。

     方法三:妙修辞,匠心独运

   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文体和内容,灵活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能避免一览无遗,让文题生动形象,精练紧凑,含蓄隽永,使文章锦上添花。

   例如:当我们不如意的时候,一曲哀歌常使我们热泪纵横;当我们事事顺畅的时候,我们常常想纵情欢歌。音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以“音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运用修辞:《心灵的变奏》《生活中的阳光》《锅碗瓢盆交响曲》,比喻新颖,过目难忘 《“五线谱”和他的五线谱》《“二胡”和“小提琴”的爱情变奏曲》。

   巧用借代,别出心裁:《刘禹锡何以调“素琴”而恶“丝竹”》采用设问,耳目一新。 

     方法四:巧点化,妙趣横生

   对影片名、歌曲名、古诗句以及成语、 俗语等适当点化,进行套装、借用、仿造之后作为文

章的题目,常常显得典雅大方,亦庄亦谐,妙趣横生,是考场中快速拟题的高明之举。

例如:以“我”为话题,可活用歌词《真我的风采》《我想唱歌不敢唱》《最近比较烦,比较烦》。 以“假日”为话题,可引用歌曲名《自从有了你》。

   以“同学”为话题,可拟题目《长相忆》《别时容易见时难》。写老师晚年坚守教坛的文章,可引用诗句《夕阳无限好》作题。写有关透视中小学生道德观念的文章,可沿用鲁迅的话《救救孩子》作题。

   用这种方法拟题,通俗明了,妥贴自然,并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看来,平时多背点古诗词名句,平时多留意歌曲、俗语、歇后语等知识,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素养,对作文拟题的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

     方法五:新视角,别开生面

     拟题不仅要快,更要求新求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思维定势,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拟出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好标题。方法有:

   ①违反常情式拟题:《真想做个差生》《渴望停电》《无价的花生米》

   ②借用数字式拟题:《1234567》,抒写音乐情怀;《7+1>8》,论述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③展开想象式拟题:《8与发》《雷锋“出国”了》《电脑与人脑的世纪之辩》

   这些文题不落俗套,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新体验,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当然也很容易迷住阅卷老师,使他心甘情愿给你高分。

四、课堂练习

    练习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醒,是在睡眠机制之外之上的另一个人生层面。人学会或学不会某些东西,取决于醒的程度。佛教的法器之一亦为道具之一,叫“醒板”。这一层意思,在所谓“禅宗”里面叫做“悟”,即非智识型的某种体味。它是周而复始的思想逡巡,在是似而非之间力图发现什么。

如果让以“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请拟题目——

 

练习二:通常人们拍集体照时,摄影师总是提醒 人们“精神集中点,全往镜头看”。人们也总是瞪大眼睛看镜头。可是,眼睛瞪久了就会疲劳,没感觉眨眼睛而照片上却出现几个睡眼迷离的不雅形象。一次,某摄影师拍照前告诉大家全闭上眼睛,等他喊到“三”时一起睁眼看镜头。结果是照片上无一人闭眼,效果极佳。

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只拟题目即可。

拟题如下:

 

五、课堂总结

     拟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审题的过程,就是立意的过程,就是选材构思的过程,因此,我们说“题好一半文”。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几种快速拟题的方法,通过训练,我们也知道,作文题目首先要准确、简明,此外,还应当在凝练、含蓄、新奇、优美上下功夫,力求使阅卷老师(考场作文的唯一读者)“一见钟情”。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给你的文章一双秀美的眼睛!

六、作业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眼泪就是窗户内永恒的风景。曾经为那张来之不易的录取通知彻夜难眠,又曾经为一个希望的破灭而失魂落魄。眼泪是情感的升华,是激动时的语言,是脆弱的自白,是心灵破败的碎片------

     还记得珍藏在记忆中的那颗晶莹的泪珠吗?兴奋、喜悦、委屈、伤感------请以“眼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本文标题:高考作文审题立意教案-语文高考作文案例解析 教你如何审题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307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