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初一上册第五单元作文-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

发布时间:2018-04-25 所属栏目:初一作文

一 : 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

 

第五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语言表达( 10 分)

l 、下面一段话中有罗索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有三处必删的地方,把这三处的序号写出来。

一个人 ( 之所以 ) ①会变坏 ( 的原因 ) ②, ( 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 ) ③, ( 更重要的 ) 是他自己 ( 没有把握住自己 ) ⑤ ( 受了坏人的影响 ) ⑥ ( 才逐渐变坏的 ) ⑦;如果这个人 ( 把握住自己 ) ⑧,能抵制 ( 多方面的 ) ⑨ ( 各种 ) ⑩ ( 坏的 ) ⑾影响, ( 那么 ) ⑿ , , 他还会变坏吗 ? ? 答:

2 .在下面的句子中,删去多余的词语。

他不仅是一个标致美丽的女人,而且还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有善心有仁心有爱心的女人。

答:

3 、修改下列罗索的文字。

我的寝室在一座低矮的小楼上,楼下是一条热闹的街道。白天,我总听见一片吵杂的人声,在窗外荡来荡去的,汽车响着鸣鸣的喇叭声,从楼脚下驰过,马车的轮子辘辘地压在地面上,发出沉重的声音,马在嘶鸣,车夫抽起皮鞭,发出一声清脆的回响,把沉重的车轮声和得得的马蹄声赶向远方。

答:

4 .修改下面的电报稿,要求简明地表达原意。

事情已办妥,准备回广州,我已购买了 13 号上午 8 点从山西太原飞往广州的飞机票,当天中午 11 点钟左右可以到达广州,请公司派一部面包车来机场路的机场接我。总经理余雄。

答:

5 、指出下列的句子有哪几种不同的理解。

(1 )妈妈一再叮嘱,出远门要穿好鞋。

答:

( 2 )明天动手术的是陈医生。

答:

二、阅读 (-) (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四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 di ()港、鲁港地区, 24 小时时内即已渡过叨万人。④对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 35 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 2 / 3 ,余部 23 日可渡完。⑤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7)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kui ()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8)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 dang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9)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10) 战犯汤恩伯四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1) 汤思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12)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3) 我东路 35 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14)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5)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军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对日可以渡完。 (16) [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 21 日下午至 22 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清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 sai (),封锁长江 ] 。 (17)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6 .文中有四个括号,请根据文句的意思、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答:依次是:()()()()

这是一则消息(或叫新闻),共有 17 句话。标题、导语 、主体是一则消息通常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7 .这则消息的标题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8 .导语 包括那几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答:

9 .主体部分包括哪几句话呢? 答:

10 、主体部分可以分为哪几层呢?这几个层次如何紧密衔接的呢? 答:

11. 主体部分为什么先说中路军,次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呢? 答:

12 .句中画线的句子(简称为 a 句)与下面的句子(简称为 b 句)相比较,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 b 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对日下午至 22 日下午,东路军已战胜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明诸县,封锁长江。

答:

(二) ①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的敌人的逃路。②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哪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③这支部队的先头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冈,阻住敌人。④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⑤敌为了逃命,用了 32 架飞机、 10 多辆坦克发起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整个山顶的土都被打翻了,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6) 但是,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冈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7) 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的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冈流红了。 (8) 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 (9) 这场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 (10) 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 (11) 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 (12) 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衣服烧着了。 (13)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向敌人扑去,身上帽子上呼呼地冒着火苗,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也把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14)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 (15) 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掐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拥到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16) 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占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并裂,徐了一地。 (17) 另一个战士,嘴里还衔着敌人的半块耳朵。 (18) 在掩埋烈士遗体的时候,由于他们两手扣着,把敌人拖得那样紧,分部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 (19) 这个连虽然伤亡很大,他们却打死了 300 多敌人,更重要的,他们使得我们部队的主力赶上来,聚歼了敌人。

13 、这段文字记述了松骨峰(书堂站)战斗的经过,故事发生的时间: ___ ;地点 ___ ;人物有: ________ ;事件的起因是: _______ ;经过是: ___ ;结果是: _____ 。

14 .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5 .第 (7) 句是写什么的?第 (13) 句又是写什么的?

答:

16 、第 ( ③ 5)--(18) 句有概括有具体地写烈士遗体的姿势,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品格?

答:

17 、这段文字共 19 句话,可以分几层?(写序号即可) 答:

(三)

利春晓是舍身救人的一幕堪称壮烈!

1994 年 4 月 9 日下午,就读于阳江市一中初三(2)班的利春晓与10多位同学到市郊田螺山照相留念。突然,附近的连环水库传来一阵阵呼救声。他们循声望去,只见水面有一个人时浮时沉。 [ ①利春晓即向出事地点跑去。同学们紧紧拉住他的手,想跟他商量救人的办法。“没时间了,救人要紧!”②利春晓一把甩开同伴的手,沿着水库边飞快地跑了700多米,连衣服都来不及脱就扑入水中。③一米,二米,三米……他奋力游向溺水者。此刻,同伴们下至齐腰深的水中,将一棵六七米长的小树伸出去,大叫“抓住树,抓住树!”④利春晓只要回头就可以拉着树安然脱险,但他没有回头,依然奋力向出事地点游去 。 ] 到了!他一手拖着溺水者,一手划水,艰难地往回游。不幸,溺水者在本能的挣扎中猛然紧紧地抱住了利春晓,春晓气力不支,他再也划不动了。随后便慢慢下沉了。

利春晓的花季年轮,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17岁。

利春晓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家庭。他的父亲经过艰苦创业,现拥有建筑公司、家具厂和鳗鱼养殖厂等企业,拥有自己的小汽车。利春晓从八九岁起就在富裕的环境中长大。但是,他的父亲从农村到城市,勤劳俭朴、助人为乐的美德一直没有丢。家里人的衣食住行与常人并无多大差别,家里购物花钱,也从不大手大脚。但为公益事业,却从不吝惜。这些年,他家先后为家乡建设和扶贫捐款超过100万元。每次做善举时,他的父母都与孩子们一起商量,告诉孩子们:一个人要有爱心,多为他人、多为公众做事,自己的生活才会充实和有价值。

置于这样的家庭,长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晓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品格。他是一位品学兼 优的好学生,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读小学时,他经常帮助家乡的孤寡老人做家务,挑水劈柴,买菜买米。他曾经有过三次舍已救人的历史:一次冒着被撞伤的危险,拉住一头奔向小孩们的受惊牛牯;两次跳入水中救起在水中挣扎的一名小孩和一位女同学。

18 、简要回答文段的记叙要素:

( l )时间: ________ ( 2 )地点: _______

( 3 )人物: ________ ( 4 )事件: _____

19 .在文段中集中表现作者痛惜少年英雄牺牲的情感的句子是 ____ 。

20 、指出对文中划线句子的内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①句:利春晓有帮助他人的自觉性。

B 、②句:利春晓救人果断勇敢。

C 、③句:利春晓游水动作缓慢。

D 、④句:利春晓游水义无反顾。

21 、第 4 自然段为什么要写利春晓家庭的不“寻常”呢? 答:

22. 文中追还利春晓以前助人、救人的事迹,与文段开头写利春晓的英雄壮举有什么关系 ? ? 答:

三、作文

23 、题目:学校(或社会、或街坊)见闻一则

提示:我们周围发生很多很多的事,有好有坏有美有丑,可写其中一件,反映社会某种现象。

答案:五册一单元

一、 l 、①或②; (6);(9) 或 (10)) 三处为必须删改的地方。 2 、“标致”与“美丽”是同义词,可删其一;“同情心”“仁心”“爱心”亦为同义词可保留其一。 3 、这段文字主要写寝室内可以听到各种声音,但作者在描写时给人混乱的感觉。可作如下的修改:“……白天,一片吵杂的人声,夹杂着汽车的喇叭声,马车轮子的辘辘声,马蹄的得得声,马的嘶鸣声,还有清脆的皮鞭声。”(省减了 50 个字) 4 、打电报的目的是要求对方来接机。因此可以把多余的信息删去;只需要把自己到达广州的时间告诉对方,并要求对方派车来接就行了。所以电报稿时拟如下: 13 号 11 点抵穗派车接余。 5 、( l )“穿好鞋”可以理解为穿上好的鞋(不要穿烂鞋);亦可以理解为绑好鞋带、垫好鞋垫等。( 2 )“开刀的”是指谁?可以理解为陈医生给病人开刀;亦可以理解为陈医生病了需要开刀。

二、(一) 6 、依次是:(荻〕(溃)(当)(塞) 7 .标题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8 、包括开头的两句话。概述了我军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这一事件。文中的“百万”是确数,从消息中对知 (35 万加 35 万加 30 力),它体现了消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9 .包括从第三句话起到尾共 17 句话。 10 .主体部分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 1 句话(即 (3) ,写我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的地点、渡江人数。第二层 7 句话(即 (4) 一 (10) ),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第三层 7 句话(即( l ) -(7) ),写本路军渡江情况。这三层( l )时间上紧密衔接( 20 日夜一一一 2l 日下午五点一 21 日下午至 22 日下午);( 2 )渡江部队紧密衔接(中路军一西路军一东路军);( 3 )内容上紧密衔接(第二层有“和中路军所遇故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第三层有“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第三层有“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与第二层的“汤恩伯 21 日到芜湖”衔接。) 11 、这是由时间和事件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这顺序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安排的。 12 、 b 句只是交代我军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哪些地区,没有讲敌军的情况和我军取胜的原因。 a 句用“整天激战”概述了战斗的艰苦,表现我军的英勇无畏;用“歼灭及击溃 " 表现敌军的失败之大;““歼灭”指全部被消火,“击溃”指敌军已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用“占领广大地区”说明并非全部,但大势已成定局,用“控制江阴要塞”表明关键的军事设施已在我掌握之中。语言具体详细,事实 确凿可信,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二) 13 、二次战役的时候,书堂站,志愿军战士和逃敌,阻击敌人,敌人拼命争夺,战士用身上的火烧死敌人。 14 、赞扬我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赞美我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15 、 (7) 句正面写敌人死得多,侧面写出我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 3 )直接写我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的情景,赞扬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 16 、赞扬志原军战士的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17 、可分为 5 层: l 一 4 句为一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我军任务、战斗开始; 5-9 句为一层,写战斗经过; 10 -- 13 句话一层,写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 14-18 句为一层,写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19 句一层写战斗结果:我胜敌败。

( 三 )18. 时间 :1994 年 4 月 9 日下午 地点 : 阳江市连环水库 人物 : 利春晓 利春晓的十多位同学 溺水者 事件 : 利春晓勇敢救溺水者 , 不幸牺牲 19. 利春晓的花季年轮 , 永远定格在青春亮丽的 17 岁 20. 第 (3) 句的分析是错误的 21. 说明英雄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22. 说明利春晓的英雄壮举是有深厚的思想基础的

二 : 初一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17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1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1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1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1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1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1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1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1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9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8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7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五单元作文:我爱我家1

三 : 初一上学期课内文段阅读精选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论语》十则
阅读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
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殆②。"(《为政》)
子曰:"由③,诲女④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⑤也。"(《为政》)
子贡③问曰:"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③,是以③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尔》)。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②。"《子罕》)
子曰:"吾尝③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1.选出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实习或温习。
B.温故而知新:旧。
C.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
D.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2.选出"而"用法不同的一项()
A.温故而知新B.敏而好学 C.学而不厌D.学而时习之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可以为师矣() ②何以谓之"文"也() ③是以谓之"文"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写出文段中4个成语。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什么?启迪我们怎样做?
答:
7.孔子认为,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怎样的?
答:_________。
二二扁鹊见蔡桓公
阅读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文段一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②,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④深⑤。"桓侯回:"寡人③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①。"居十日②,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③,不治将益④深。"桓侯不应⑤。扁鹊出,桓俟又不悦⑤。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①
1.选出下列加点字在文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
A.腠理(COU4)B还走(hai2)C.不应(ying4)D.不悦(yue4)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居]十日:__。
②扁鹊[复]见:___。
③不治将恐[深]:____。
④桓侯不[应]:__。
3.翻译下列句子。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____。
4.蔡桓公为什么多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
答:_
文段二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
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5.下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所属:所管的。 B.是以:就是"以是",因此。
C.无请:不问,意思是不再说话。 D.索:索取。
6.翻译下列句子。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7.文中几个分号对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有什么作用?
答:
8.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二三狼
阅读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文段一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⑤。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③。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
屠大窘③,恐前后受其敌④。顾⑤野有麦场,场主积薪③其中,苫蔽成丘①。屠乃③奔倚其下,弛③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缀]行甚远:() ②并驱如[故]:() ③前后受其[敌]:() ④[苫]蔽成丘:()
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
①[止]有剩骨() ③一浪得骨[止]() ③后狠止而[前]狼又至() ④恐[前]后受其敌()
3."屠惧"写出屠户对狼;__________"投以骨"、"复投之"写出屠户对狼____.
4."并驱如故"写出怎样的本性?
答:___.
5."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表现屠户的什么特点? 答:
文段二
少时②,一浪径去③,其一犬坐于前③。久之③,目似瞑①,意暇甚②。屠暴③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⑤,意将隧③人以攻其后也。身已半人,止露夙①尾。屠自后断其股③,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③,盖①以诱敌。
狼亦黠②矣,而顷刻③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能③?止增笑耳②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一狼[径]去()②意[暇]甚()③一狼[洞]其中()④意将[遂]入()
7.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其"的指代意义。
①一狼洞其中()②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③屠自后断其股()
8.文段中哪些句子写狼的阴险狡诈?
答:____.
9.翻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结尾一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点明什么主题?
答:____.
二四短文两篇
阅读下列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文段一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①日中则如盘盂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③,及其日中如探汤④,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⑤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孔子[东]游:() ②一儿[以]日初远:() ③及其日中如[探]汤:() ④[孰]为汝多知乎!:()
2.翻译: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两个小孩对"日"的看法有什么不同?怎样证明自己的看法正确?
答:___
4.文章包含的意思是什么?
答:___
5.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___
文段二
乐羊子妻
河南③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②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①,还以与妻。妻曰:"妾闻③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③,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①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②。"妻乃引刀趋机③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④。一丝而累⑤,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⑤织也,则捐失成功①,稽③废时日。夫子③积学,当'日如其所亡①',以就懿德①;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③。
6.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得[遗]金一饼:()②还以[与]妻:()③乃[捐]金于野:()④[遂]成丈匹:()7.翻译"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8.《乐羊子妻》写了哪两件事?
答:9.文段中哪个句子从反面说明半途而废就不会成功?
答:10.这个故事写出乐羊子妻怎样的品德和见解?
答: 二五诗五首
阅读下面五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①,带月荷锄②归。
道狭草木长③,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④。
过故人庄⑤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⑤,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①。
开轩面场圃③,把酒话桑麻①。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解释第一首诗诗句中的加点词。
①晨兴理[荒秽]:() ②但使[愿]无违:()
2.《归园田居》写什么?最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是哪一句诗?
答:___
3.《过故人庄》中第5第6句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还来就菊花"表现诗人的什么感情?
答:__
4.《过故人庄》中哪些诗句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
答:
5.《钱塘湖春行》是通过哪几种景物描绘西湖风光
的?
答:
6.诗人白居易"最爱"的是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
答:
7.《书湖阴先生壁》中第一句"静"的意思是:___。
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答:___
9.《游山西村》写什么?表现诗人的什么感情?
答:___
10.《游山西村》中哪两句诗流传最广?这两句诗以后多用来形容什么?
阅读迁移文段
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灯光 冰心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人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起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
我的卧室是朝南的。我的床紧靠着北墙,从枕上总能看见前面那一座五层楼的宿舍,黑暗中就像一堵大灰墙似的。
近年来睡眠少了,往往在黎明四点钟醒来,这时天空沉黑,万籁无声,而我的心潮却挟着百感,汹涌而来……长夜漫漫,[我充分地体会到古人所说的"秋宵不肯明"的无聊滋味.] 这时对面那座楼上忽然有一扇窗户亮了!这一块长方形的桔红色的灯光告诉我,我不是一个独醒的人!我忽然心里感到说不出的快乐。
白天,我在楼下散步的时候,在我们楼前奔走踢球的男孩子,和在我窗外跳橡皮筋的女孩子,他们和我打招呼时,常常往前面一指说:"我们的 家就在那座楼上,你看那不是我们的窗户!"
从这扇发光的窗户位置上看去,我认识了那是央金家的盥洗室。这个用功的小姑娘,一早就起来读书了。
渐渐地一扇又一扇的窗户错错落落地亮起来了。强强、阿不都拉他们也都起来了,他们在一夜充分的休息之后,正在穿衣、漱洗,精神抖擞 地准备每人清晨的长跑。
这时天空已从深灰色变成了浅灰色,前面的大楼已现出了轮廓,灯光又一盏一盏地放心地灭了.天光中已出现了鱼肚白色,灿烂的朝阳,不 久就要照在窗前的书案上了。
灯光已经完成了它的'呼日光的先行者"的使命,我也开始了我的宁静愉快的一天。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___.
2.作者为什么说"初冬黎明的灯光,总给人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
答:___.
3.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按顺序回答)
4.把"精神抖擞地准备每人清晨的长跑"句中的"抖擞"换成"奕奕"好不好?为什么?
答:_
5.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赞颂黎明时的灯光,赞扬_____


答案:

 

第五单元

二一《论语》十则 1.BZ二B3.①能够凭借。②凭借什么。③因此。
4.①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②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可以当老师的。5.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海人不倦6.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启迪我们要珍惜时间。7.正确的学习态度:敬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与思要结合,默而识之。
二二扁鹊见蔡桓公 1.BZ.①停留,经历。②再一次,又。③甚,厉害。
④答应,理睬。3.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炫耀自己的功劳。4.因为他讳疾忌医。5.D6.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所管的事了,(医生)是没办法的。7.说明蔡桓公的病情由轻到重,终于不可救药的发展过程。8.告诉人们,不要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
二三狼 1.①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②旧,原来。③攻击。
④盖上。2.①只。②停止。③先前。④前面。3.本性缺乏认识。抱有幻想,~再要协退让。4.贪得无厌。5.果断的抉择,迅速占据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6.①径直。
②空闲。③作动词,打洞。④指神情态度。7.①指柴草堆。②指屠户。③指狼。8.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9.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10.议论。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启示人们对待像狼~样的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四短文两篇 1.①到东方。②认为。③同"伸"。④疑问代词,这里同"谁"。2.两个小孩都笑着说:"谁说你多才智呢?"3.一个认为太阳刚出时离人近,太阳当项时离人远,以当时生活中常见的"车盖"、"盘孟"作比,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正确;另一个则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远,太阳当顶时近,以生活中经常可以感觉到的凉热作标准来证明自己的看法正确。4.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都包含有深奥的内容,连博学多闻的孔子也无法解释,说明知识无穷尽,学习也无止境。5,启发我们观察事物要注意精神实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也不要强调一点,以偏代全。6.①丢失。
②交给。③丢弃。④于是、就。7.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不贪心的人不接受别人的施舍。8.一件是羊子拾遗求利,妻子指出他这样做会估污品行;一件是羊子思家辍学,妻子劝他应持之以恒。9.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度时日。10.廉洁的品德和学习要坚持不懈的见解。
二五诗五首 1.①野草。②志愿。2.写诗人乡居农业劳动的乐趣。
"但使愿无违。"3.对偶。表现诗人对田园的喜爱和朋友间融洽的感情。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5.孤山寺、贾公亭、白云、水、驾、燕、花、草。白沙堤等。6.最爱的是湖东白沙堤。因为这里绿柳成荫,美不胜收。7,净。8.拟人、对偶。9.写山村景象和农民习俗,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诗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1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以后多用来形容进人一个别有天地的优美风景区或文艺作品情节起伏变化,引人入胜。
阅读迁移文段·灯光 1.以赞颂"灯光"的感情为线索。2.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起的信号,是阳光灿烂的前奏。
3.引用、拟人。4.不好。因为"奕奕"是饱满的意思,而"抖擞"是振作的意思。刚睡醒起来,准备做晨运长跑用"抖擞"更能表现出这时人的精神状态。5.赞扬勤奋的、大有希望的一代。

四 : 五上第一单元作文:我与书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的经历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一起欣赏我与书的故事吧!

在我还没有上幼儿园,只会咿咿呀呀在学习说话的时候,我就开始听故事了。但我那时听的故事还相当幼稚。《小红帽》、《大灰狼与小白兔》、《东郭先生与狼》……这些故事大都是妈妈或者外婆讲给我

听的。据妈妈说,当妈妈在讲,《小红帽》的时候,每当讲到‘外婆被大灰狼吃掉’的时候我就会哇哇大哭起来,要去找外婆。害的妈妈只得让外公外婆下来。每天夜晚,只有外婆在我身边,我才不会哭。

当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这时已经会写一些非常简单的字了。不过,由于在幼儿园看的书还是少的可怜。虽然会写字,但还是很难认得书上的全部字。到中班的时候,我终于可以把书上所有的字都认得并且会读会写了。到了大班,基本上所有的字都可以写可以读了。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书上的拼音,很是吃惊。妈妈对我语重心长地教导了一番:“宝贝,你已经长大了,应该多读点书,这样才不会知识贫乏。要不,光凭幼儿园那种水平,在小学里考不了高分的。最可靠的,还是要多读点书!”于是,我养成了一个爱好阅读的好习惯。

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把家里的书基本读了一遍。妈妈看着我

那种‘囫囵吞枣’的行为非常担心:“:宝贝,以后看书要又快又仔细。不要只看书的情节,还要思考。看完以后还要把好的词语和语句抄下来,这样才能达到看书的效果!”从今以后,我看书的理解力大大提高了。

    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是啊!我正是在汲取‘书’的营养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的。
本文标题:初一上册第五单元作文-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单元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548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