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www.61k.com。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一些,并且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了照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及不上您的美丽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观察他,自认为(自己的样貌)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畏惧我;客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在国家中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奖赏;上书劝诫我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
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授予下等的奖赏。” 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有时候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来齐国朝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原文地址.html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一些,并且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了照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及不上您的美丽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观察他,自认为(自己的样貌)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畏惧我;客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在国家中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奖赏;上书劝诫我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
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授予下等的奖赏。” 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有时候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来齐国朝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 )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
(1)选自 《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订而成。邹忌,战国齐国人,善于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约等于现在的1.84米。战国时的一尺约等于现在的0.23米。
(3)昳(yì)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衣服、戴帽子。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kuī)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漂亮。孰:谁。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7)君美甚:您美极了。
(8)及: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10)复:又。
(11)妾: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如。
(15)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远甚:远远不如。
(17)弗如:不如。
(18)私:动词,偏爱
(19)畏:害怕
(20)欲:想要
(21)暮寝而思之:晚上躺在床上并且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在床上。之,代词,指妻、妾、客 “美我”一事。
(22)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美,认为……美。 。见:拜见。威王:即齐威王。
(24)诚:确实。知:知道。
(25)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
(26)齐地方千里: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方:方圆。
(27)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中的姬妾和近臣。 左右:近臣, 莫:没有人,没有谁。
(28)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
(29)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甚:很、非常。
(30)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面,名词作状语 当面。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31)受:同“授”。给予,付予。
(32)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讥讽(君王的过失)。谤讥,这里指指责、议论。(并没有贬义)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于,在。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33)闻寡人之耳者:让我听到的人,闻,使……听到。
(34)门庭若市:宫门口,庭院里像集市一样热闹(形容人多的样子)。
(35)时时而间进:偶然有人进谏。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时时,不时,有时候。
(36)期(jī)年:满一年。
(37)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进言,也没有可以进谏的事情了。
(38)朝于齐:到齐国来朝拜。
(39)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动兵,就战胜了敌国。
(40)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41)美我:认为我美。
(42)善:好,好的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情,说:“我的妻子赞美我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赞美我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赞美我的原因,是对我有所求。”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别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并翻译句子 1.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2.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4.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6.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7.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8.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9.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10.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1.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12.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3.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4.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5.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16.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7.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能力训练
1.下列加横线的词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昳(yì)丽 时时而间(jiān)进 臣妾(qiâ) B.窥(kuī)镜 期(jī)年 皆朝(cháo)于齐 C.弗(fú)如 孰(shú)与 数(shuò)月之后 D.朝(zhāo)服 衣冠(guàn)谤(bàng)讥 2.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用法一致的是:(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自以为不如
3.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词语,指出其用法,并解释。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②朝服衣冠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下面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句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B.忌不自信。
C.何以哉?
D.徐公何能及君也! 5.解释下面各组词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徐公来,孰视之( ) ②能讥谤于市朝( ) 皆朝于齐( )
6.选择下列各句的正确解释: ① 暮寝而思之
A.晚上睡着了,仍然在考虑这件事 B.晚上睡着了,仍然在想念徐公 C.晚上躺着考虑这件事 D.晚上躺着想念徐公 ② 时时而间进 A.有时间或有人提意见 B.有时悄悄地有人提意见 C.经常间或有人提意见 D.经常悄悄地有人提意见 ③虽欲言,无可进者
A.虽然想进言,但是没有可以进言的了B,虽然想进言,但是无法进言了 C.即使想进言,也没有进言了 D.即使想进言,也没有可以进言的了 7.默写:
①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暮寝而思之,曰:“ , ; , ; , 。 ②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 ,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 8.下面的短文节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读后回答问题。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日:“举烛。”而误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①给下面两句话中的加横线的词注音: 甲: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乙: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
②下面四句话中加点字不同义的一项是:( ) 夜书,火不明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国受书而说之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③下面这句话有四种解释,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王大说,国以治。
A.燕王大声说,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 B.燕王大声说,国家已经治理好了。 C.燕王很高兴,国家因此也治理好了。 D.燕王很高兴,就用这种方式治理国家。
愚公移山
18.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1.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2.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3.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4.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5.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6.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7.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8.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10.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12.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3.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14.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15.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16.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7.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19.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愚公移山》选自 ,这是一篇 。 2、给下列字注音:
龀( ) 匮( ) 厝( ) 孀( 3、解释句中的字: ⑴杂然相许(许: )
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 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 ⑷帝感其诚(感: ) ⑸而山不加增(加: ) ⑹聚室而谋日(聚室: )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通( ),意思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意思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意思是6、区分下列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 ⑴且焉置土石?( ) ⑵如太行、王屋何?( ) ⑶何苦而不平?( )
箕畚(。 。 ( ) ) )
⑷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 7、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按要求填写下表。 9、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 二、同步解读
11、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 。
12、读下列文句,体会加点的词,需重读的,在括号中画“√”,不需重读的在括号中画“×”。⑴北山愚公者( ),年且( )九十,面山而( )居。 ⑵以( )君之( )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 )丘 13、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 ) 惧其不已也( ) 其如土石何( ) 帝感其诚( ) 之:河阳之北( ) 以君之力( ) 笑而止之曰( ) 毁山之一毛( )
14、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 ,二是 。 15、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 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 的语气,其目的是 。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 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 的语气,其目的是 。
16、“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17、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之一毛:山上的一根草。 B、固不可彻:固执得不够彻底。 C、孀妻弱子:寡妇孤儿。
D、无穷匮:无穷无尽。
18、下列句意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不实惠呀。 B、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我死了,有儿子存在。 D、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一边答应一边逃走了。 三、美文赏读 外科医 [明]江盈科
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 注释
①延使抬:请他来治疗。②簇在膜内者须亟治:箭单留在肌肉里面这才是最需治疗的。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自称善外科(善: ) (2)延使治(延: ) (3)不意并责我(意: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而”的用法与“跪而请谢”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1.将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22.医生本应当救死扶伤,而文中的医生治伤无方,但却很爱钱。文中体现他爱钱的一句是: 。23.试联系社会实际设题谈谈感受。
新课程有效教学案例之**
教 学 案 例
学校名称:乌丹五中 课程名称:语文 内容主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材版本:人教版 教师姓名: 隋立果 教 龄: 11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韩立福著:《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附件一:《问题导读单》 一、人物简介: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二、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
《战国策》原名《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等,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至于这部书的作者,已不可考。
《战国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公元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共245年的历史。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作为“士”的这一阶层人物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能流畅的朗读课文。(准、畅、情、解) 四、积累字词句(整理古今差异词、通假字,词类活用 ) 五、学生根据文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六、做课后题 学生实例(刘涛)
1、理解十一个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讽 谏 谤 讥 面刺 书 期 美(我) 私 闻 2、掌握一个通假字 孰
3、四个实词和虚词的义项
实词:修 朝 虚词:孰 诚 4、熟悉三个古今异义的词语 地方 左右 明日
5、注意一个成语 门庭若市
6、解释六个文句,注意其句式特点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忌不自信。
C、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E、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F、王之蔽甚矣。 [拓展学习计划参考答案] 1、场外指导:
这道题的关键处有两点:一是要让老人明白这条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都往里面倒污水,那很快就把这条河污染了,人们就失去了一个乘凉、下棋的好去处,同时河水被污染也将影响人们的生活。二是你劝说的对象是一位老人,因此语言表达上一定要简明、得体、委婉。我们可以说:“老大爷啊,您好,您这桶污水我来给您倒吧,我把它倒得远远的,不让它来污染我们这条美丽的河。”
2、场外指导:
本题中的小成之所以不好好学习,原因在于他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把学习搞上去,认为自己“脑子笨”。因此,我们在劝说时要针对他“自暴自弃”的特点,先举例肯定他在某个方面做得很好,为班级、小组争了光,大家都很感激他,给他树立一定的信心。然后再向他介绍别人之所以成绩好,那是因为他们把玩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而小成却把学习时间用在了玩上,所以成绩不好。这样,让小成充分认识到自己成绩不好的原因,不是 “自己脑子笨”,而是自己没用功。同学们,想一想,你如何劝说小成?
附件二《问题训练单》《邹忌讽齐王纳谏》训练单一
1、记下你认为重难点的字词写法和读音。
2.下列加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邹忌讽齐王(婉言进谏) 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齐王纳谏(直言劝告)
B.朝服衣冠(穿戴) 孰视之(通熟,仔细) 何能及君(比得上) 私我(偏爱) C.客之美我者(美丽) 谤讥(诽谤)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期年(周) D.王之蔽(受蒙蔽) 皆朝于齐(朝见) 莫不私王(没有谁) 间进(间或) 3.下列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1)( )和( )
A.朝服衣冠 B.于是入朝见威王 C.皆朝于齐 D.朝济而夕设版焉 (2)( )和( )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是可忍,孰不可忍 (3)( )和( )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C.旦日,客从外来 D.通宵达旦 (4)( )和( )
A.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5)( )和( )
A.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邹忌讽齐王纳谏》训练单二
4.判断题。 (1)先秦历史散文体例多样,有编年体的,如《左传》,有国别体的,如《战国策》。( ) (2)《战国策》是由西汉学者刘向编写而成的,分十二国策,共33篇。( ) (3)《战国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自己生活中的小事谈起,采用设喻讽谏的方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增强国力。( ) 5.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2)邹忌与妻、妾、客人之间的三问三答是什么? (3)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4)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阅读下面两段内容,完成练习。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解释下列加粗词。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能谤讥于市朝( ) (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8.“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参考答案]1.B(A.冠guān C.期jīD.间jiàn)2.C.美,认为„„美 谤,指责过错3.(1)AD(2)AC(3)AD(4)BC(5)BD4.(1)√(2)√(3)×(4)√5.(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忌)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6.(1)当面指责(2)指责过失(3)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多。7.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8.“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9.(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学生刘涛的实例] 昳丽、孰、窥、谤讥2.C. 3.(1)AD(2)AC(3)AD(4)BC(5)BD4.(1)√(2)√(3)√(4)√5(1)邹忌认为自己漂亮,(2)(忌)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6、(1)指责(2)议论7、说明进谏的人多,人们敢于进谏。8.“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国家治理的好了,让别的国家臣服。9.(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的,使我的耳朵听到的,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题
一、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 ) 形貌昳丽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齐王纳谏 ( )何能及君 ( ) 私我 ( )客之美我者(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期年之后 ( ) 闻寡人之耳者 ( )王之蔽甚矣( )皆朝于齐( )明日 ( ) 窥镜 ( ) 时时而间进 (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能谤讥于市朝( )
二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朝服衣冠 (2)、孰视之 (3)、皆以美于徐公 (4)、期年之后 .....
三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谓其妻曰/亦不详其姓字 B、齐国之美丽者也/吾妻之美我者 ....
C、 窥镜而自视/学而不思则罔 D、欲有求于我也/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五 请选出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 今齐之地方/千里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六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期年(满一年)之后 B、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 ...
C、宫妇左右莫不私(偏爱)王 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 ..
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
八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
九 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
十.下面是《吕氏春秋·先己》中的一段文字,阅读后回答问题。(11分)
(1)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2)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⑦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人名 ②浅:狭,窄小 ③教:这里指教化 ④张:乐器上弦 ⑤修:设置 ⑥饬:通“饰”,修饰 ⑦论:评定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战: 期年: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于 是 乎 处 不 重 席 食 不 贰 味 琴 瑟 不 张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
②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
[设计意图]
中学古文教学,以往的程式为介绍作者、背景、解题、翻译、串讲、归纳段意、总结中心等。本设计试图从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结构文章的妙处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探究,举一反三,学会汲取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设计提要]
这篇教学设计为提要式,由三方面组成:1.》(以下简称《邹》文)的整齐美;2.《邹》文的参差美;3.《邹》文的哲理美。
[说明] [所据版本: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一册]
《邹》文字浅显,高中学生自己能够读懂,所以在指导学生自读了前面的“提示”及注释之后,即可进入下面的导读。
[设计实施]
一、《邹》文的整齐美
[引导]邹忌是齐国的美男子,文章写他以比美设喻,巧妙讽谏,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本身也写的很美。首先,是它的整齐美,即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注意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几个“三”?
[讨论明确] 1 .邹忌有三问: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2. 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及君之美也。”3. 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 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以“臣之妻私臣”,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以“臣之妾畏臣”,比“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比“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然后得出推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变”之后,达到了内政修明、国家强盛的目的,从而出现了“四国朝齐”的“国际”局面。
[点拨]也许是无意为之的巧合,作者把整个故事组成了“三叠排比”的奇特结构,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关照,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章从全文看来有一种整齐的美,而且使其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这样写,看来有些过于理想化,但仔细斟酌,却又完全合乎事理,合乎历史发展规律。
二、《邹》文的参差美
[引导]》不仅是整齐美。请再读一遍课文,比较一下“三问”、“三答”、“三比”,在表述上有无区别;若有,说出原因。
[明确]1、“三问”: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问其妾,自称“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架子;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2、“三答”:其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你漂亮得很(先是正面肯定邹忌之美),徐公哪比得上你呀(再与徐公比较)?”从文章开头描写看,邹忌称得上是美男子——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再穿上华贵的官服,更显得风度潇洒、气度非凡。他的妻子也肯定为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骄傲,再加上是结发夫妻,恩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而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从“妾”字构成上可看出,妾,立女也),只是附和着学说了半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虽只比其妻少了三个字(君美甚),但足可看出,妾对邹忌不如妻那样发自内心的赞美。接下来,面对在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其客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就更是一句奉承讨好主人的话,语气也比其妻妾的回答平淡多了。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个人心理、神态,但每一处问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能使读者描摹出来,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我们再来看“三比”。从第二节开始,邹忌以他策士善辩的风格,首先向齐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然后一连串地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而都说他“美于徐公”的事。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各自概括了上一段一个层次的意思,这一组排比句即涵括了上面一整段文字的内容。这样写,既避免了重复,又使行文显得参差变化而且简洁明快。正当齐王充满兴趣地听他讲“比美”故事的时候,邹忌适时切入主题,以家事比国事,一一比照对应,用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欲有求于臣”,比喻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莫不“私王”、“畏王”、“有求于王”,指出齐王身边种种易受弊的情况,并得出推论:“大王所受的蒙蔽一定很严重啦!”邹忌雄辩的口才和巧妙委婉的讽喻,使齐王如梦初醒,立时了解到了政治积弊之所在,从而痛下决心,悬赏纳谏,广开言路,进行改革,这才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使齐国逐渐跨入了战国七雄的行列。
[点拨]《邹》文既有相对整齐的结构美,又有错综变化的参差美;在这变化错综之中,又从人物语言的角度,十分恰当地折射出了人物的身份、心理和情态,确实起到了言简意赅、出神入化的效果。我国古代文学简练典雅的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三、《邹》文的哲理美
[引导]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哪些教益呢?请大家再读一遍课文,进行思考,试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普通人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也来个“三”)。
[讨论明确]1、作为下级,既要勇于进谏,又要善于进谏。忠言不一定都要逆耳,像邹忌这样,幽默风趣、娓娓到来、顺理成章地使国君纳谏除蔽,从而达到使国家政治清明、繁荣昌盛的目的,岂不美哉!2、作为领导者,也应乐于纳谏。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是古往今来那些胸怀宽阔、雄才大略的领导者的优秀品质,齐威王也算其中的一位。相反,如果没有虚怀若谷的气度,没有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百姓的安危祸福着想的胸怀,不但逆耳的忠言听不进,就连顺耳的劝谏也难说听得进的,那就只剩下一意孤行、孤家寡人了。3、作为普通人,也应有自知之明。邹忌之所以“三问”,徐公来了之后又“窥镜而自视”,终于发现自己“弗如远甚”,可见邹忌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比人家徐公美;大家不约而同地捧他,也没把他捧晕乎。所以,才能“暮寝而思之”,悟出背后的根由:他们之所以“美我”,是由于 “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呀!这叫什么精神!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概括得很精当:“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千古名言,就是从本文中归纳出的)
[点拨]》通篇都闪烁着哲理的光辉。如果,我们所有的被领导者都能勇于并且善于进言,各级领导都能乐于纳谏,人人都有自知之明,则我们的国家幸甚,我们的民族幸甚!
附:板书
问、答、思 整齐 善于进谏
三 参差 乐于纳谏 “三”
比、赏、变 哲理 自知之明
四、训练设计
(一)选择题,指出下列各组中,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项:
1、邹忌修八尺有余
A.外结好孙权,内修政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主
2、朝服衣冠,窥镜
A.一朝而灭,莫之哀也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D.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B.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门庭若市”的“庭”与“拜送书于庭”中“庭”的本字不是同一个字。
B.“纳谏除蔽”的“蔽”不是“兴利除弊”的“弊”。
C. “暮寝而思之”的“寝”,在古文中同“睡”、“眠”的意思一样,都表示躺在床上睡觉。
D.“地方”在本文中是两个词,“地”指领域、领土;“方”是周围或纵横,修饰后面的“千里”。
(三)背诵题(生源好的班级,当堂背诵)
1、先用半分钟时间,背诵第四节。
2、用三分钟时间,背第二、三节(男生背第三节,女生背第二节,竞赛)[建议:参照并利用本文板书设计 ]
3、用八分钟左右时间,全体背诵第一节[先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读,再交替一句一句背,造成对话式情境(老师可充当解说)最后全体背诵]。
4、全体同学背诵全文,或抽查背诵全文。
(四)阅读题(课外阅读,也可放在当堂,写在小黑板上或打投影),阅读下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跟《邹》文相比,主题有什么区别?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打猎用的凶猛的鸟),买一凫(野鸭子)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鹘,可以猎兔耳,乃鸭也?”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运用拟人手法,说明要有知人之明,用其所长,才能人尽其才)
(五)作文题。任选一,课下完成:
1、善谏与纳谏 2.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
附:客观题答案
(一)1、D 2、C 3、B (二) C
[本教学设计获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中心第15届年会一等奖,收入《新视角 新设计》一书,由河南大象出版社正式出版][设计意图]
中学古文教学,以往的程式为介绍作者、背景、解题、翻译、串讲、归纳段意、总结中心等。本设计试图从引导学生领悟前人结构文章的妙处入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探究,举一反三,学会汲取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设计提要]
这篇教学设计为提要式,由三方面组成:1.》(以下简称《邹》文)的整齐美;2.《邹》文的参差美;3.《邹》文的哲理美。
[说明] [所据版本: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一册]
《邹》文字浅显,高中学生自己能够读懂,所以在指导学生自读了前面的“提示”及注释之后,即可进入下面的导读。
[设计实施]
一、《邹》文的整齐美
[引导]邹忌是齐国的美男子,文章写他以比美设喻,巧妙讽谏,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本身也写的很美。首先,是它的整齐美,即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注意从头到尾,先后出现了几个“三”?
[讨论明确] 1 .邹忌有三问:问其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吾孰与徐公美?” 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2. 其妻、妾、客先后有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及君之美也。”3. 邹忌解蔽,当晚有三思:“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4. 邹忌入朝见威王,有三比:以“臣之妻私臣”,比“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以“臣之妾畏臣”,比“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比“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然后得出推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5、齐王纳谏,下令有三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6、纳谏之后,齐国有三变:“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变”之后,达到了内政修明、国家强盛的目的,从而出现了“四国朝齐”的“国际”局面。
[点拨]也许是无意为之的巧合,作者把整个故事组成了“三叠排比”的奇特结构,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关照,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章从全文看来有一种整齐的美,而且使其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这样写,看来有些过于理想化,但仔细斟酌,却又完全合乎事理,合乎历史发展规律。
二、《邹》文的参差美
[引导]》不仅是整齐美。请再读一遍课文,比较一下“三问”、“三答”、“三比”,在表述上有无区别;若有,说出原因。
[明确]1、“三问”:邹忌问其妻,自称“我”,用较随便的口语化的自称;问其妾,自称“吾”,用较庄重的书面语化的自称,端着架子;问其客“吾与徐公孰美?”还是端着架子,但句式通俗多了。2、“三答”:其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你漂亮得很(先是正面肯定邹忌之美),徐公哪比得上你呀(再与徐公比较)?”从文章开头描写看,邹忌称得上是美男子——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再穿上华贵的官服,更显得风度潇洒、气度非凡。他的妻子也肯定为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骄傲,再加上是结发夫妻,恩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而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从“妾”字构成上可看出,妾,立女也),只是附和着学说了半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虽只比其妻少了三个字(君美甚),但足可看出,妾对邹忌不如妻那样发自内心的赞美。接下来,面对在齐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其客说:“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就更是一句奉承讨好主人的话,语气也比其妻妾的回答平淡多了。这三问三答,虽然未写一个字的个人心理、神态,但每一处问答,每一个人的表情乃至内心世界,都能使读者描摹出来,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我们再来看“三比”。从第二节开始,邹忌以他策士善辩的风格,首先向齐王说明“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然后一连串地说出他的妻、妾、客分别“私”、“畏”、“欲有求于”他而都说他“美于徐公”的事。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各自概括了上一段一个层次的意思,这一组排比句即涵括了上面一整段文字的内容。这样写,既避免了重复,又使行文显得参差变化而且简洁明快。正当齐王充满兴趣地听他讲“比美”故事的时候,邹忌适时切入主题,以家事比国事,一一比照对应,用妻、妾、客的“私臣”、“畏臣”、“欲有求于臣”,比喻齐王“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的莫不“私王”、“畏王”、“有求于王”,指出齐王身边种种易受弊的情况,并得出推论:“大王所受的蒙蔽一定很严重啦!”邹忌雄辩的口才和巧妙委婉的讽喻,使齐王如梦初醒,立时了解到了政治积弊之所在,从而痛下决心,悬赏纳谏,广开言路,进行改革,这才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使齐国逐渐跨入了战国七雄的行列。
[点拨]《邹》文既有相对整齐的结构美,又有错综变化的参差美;在这变化错综之中,又从人物语言的角度,十分恰当地折射出了人物的身份、心理和情态,确实起到了言简意赅、出神入化的效果。我国古代文学简练典雅的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三、《邹》文的哲理美
[引导]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哪些教益呢?请大家再读一遍课文,进行思考,试从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普通人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也来个“三”)。
[讨论明确]1、作为下级,既要勇于进谏,又要善于进谏。忠言不一定都要逆耳,像邹忌这样,幽默风趣、娓娓到来、顺理成章地使国君纳谏除蔽,从而达到使国家政治清明、繁荣昌盛的目的,岂不美哉!2、作为领导者,也应乐于纳谏。闻过则喜、从善如流,是古往今来那些胸怀宽阔、雄才大略的领导者的优秀品质,齐威王也算其中的一位。相反,如果没有虚怀若谷的气度,没有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百姓的安危祸福着想的胸怀,不但逆耳的忠言听不进,就连顺耳的劝谏也难说听得进的,那就只剩下一意孤行、孤家寡人了。3、作为普通人,也应有自知之明。邹忌之所以“三问”,徐公来了之后又“窥镜而自视”,终于发现自己“弗如远甚”,可见邹忌一开始就不相信自己比人家徐公美;大家不约而同地捧他,也没把他捧晕乎。所以,才能“暮寝而思之”,悟出背后的根由:他们之所以“美我”,是由于 “私我”、“畏我”、“有求于我”呀!这叫什么精神!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概括得很精当:“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千古名言,就是从本文中归纳出的)
[点拨]》通篇都闪烁着哲理的光辉。如果,我们所有的被领导者都能勇于并且善于进言,各级领导都能乐于纳谏,人人都有自知之明,则我们的国家幸甚,我们的民族幸甚!
附:板书
问、答、思 整齐 善于进谏
三 参差 乐于纳谏 “三”
比、赏、变 哲理 自知之明
四、训练设计
(一)选择题,指出下列各组中,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项:
1、邹忌修八尺有余
A.外结好孙权,内修政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主
2、朝服衣冠,窥镜
A.一朝而灭,莫之哀也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D.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
B.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有错的一项是:
A.“门庭若市”的“庭”与“拜送书于庭”中“庭”的本字不是同一个字。
B.“纳谏除蔽”的“蔽”不是“兴利除弊”的“弊”。
C. “暮寝而思之”的“寝”,在古文中同“睡”、“眠”的意思一样,都表示躺在床上睡觉。
D.“地方”在本文中是两个词,“地”指领域、领土;“方”是周围或纵横,修饰后面的“千里”。
(三)背诵题(生源好的班级,当堂背诵)
1、先用半分钟时间,背诵第四节。
2、用三分钟时间,背第二、三节(男生背第三节,女生背第二节,竞赛)[建议:参照并利用本文板书设计 ]
3、用八分钟左右时间,全体背诵第一节[先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读,再交替一句一句背,造成对话式情境(老师可充当解说)最后全体背诵]。
4、全体同学背诵全文,或抽查背诵全文。
(四)阅读题(课外阅读,也可放在当堂,写在小黑板上或打投影),阅读下文,思考一下,这篇文章跟《邹》文相比,主题有什么区别?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打猎用的凶猛的鸟),买一凫(野鸭子)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鹘,可以猎兔耳,乃鸭也?”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运用拟人手法,说明要有知人之明,用其所长,才能人尽其才)
(五)作文题。任选一,课下完成:
1、善谏与纳谏 2.自知之明与知人之明
附:客观题答案
(一)1、D 2、C 3、B (二) C
[本教学设计获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中心第15届年会一等奖,收入《新视角 新设计》一书,由河南大象出版社正式出版]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法设想]
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通过初读,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查明后再读一遍。易读错的字有: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让学生根据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句意,在此基础上读出语句的停顿。可让一学生读,让其他学生听他哪些句子读错了,然后一起纠正。
如:
1、邹忌/修八尺/有余(×) 邹忌/修/八尺有余(√)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3、王之蔽/甚矣!(√) 王之/蔽甚矣!(×)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三、三读课文,品味赏析。学习文言文不能仅停留于浅层次的字、词、句的理解上,还要进一步品味语言的感情、韵味,分析人物形象,赏析行文技巧,领悟所含哲理。
本文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赏析:
1、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明确:邹忌向他的妻、妾与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的语气有差别。有何不同?请从原文中找出并说明其感情色彩。
明确: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易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可让三位同学分角色表演。)
3、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
明确: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正如《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
5、讽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尔“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归纳整理: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四)实词见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联想
妻私我 →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 →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达标测试
一、基础知识
1、句子与成语中加线字,读音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朝令夕改 A、朝服衣冠 间不容发 B、时时而间进
一言蔽之 C、王之蔽甚矣 罄竹难书 D、上书谏寡人者
2、省略的成分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与之坐谈,问之 B、又弗如远甚
C、暮寝而思之 D、于是入朝见威王
3、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4、选出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句()
例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D、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邹忌讽齐王纳谏》文题中的“讽”字,正确的理解应是()
A、从反面讽刺批评 B、从正面说服教育
C、用含蓄的话嘲讽 D、用委婉的话劝告
6、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7、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朝服衣冠
C、登泰山而小天下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8、与“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有”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孙权据有江东 B、蜀之鄙有二僧
C、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9、为下列句中的“莫”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没有谁 ②不要 ③不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D、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
E、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10、对第一自然段段意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城北徐公的衬托,邹忌的妻、妾、客的赞美,极力渲染,突
出邹忌“形貌昳丽”。
B、写邹忌在听到妻、妾、客赞美后领悟到的道理。
C、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奉承而受蒙蔽,并从中悟出道
理。
D、反复说明邹忌之美,并揭示出邹忌美的原因。
11、下面几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B、今齐地/方千里
C、今齐地方/千里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选出“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①皆以美于徐公 ②能谤讥于市朝
③皆朝于齐 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3、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14、下列译文有误的一句是()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有余,形体美丽,光彩照人。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就战胜了别国。
C、忌不自信。 译文:邹忌自己不相信妻子的话。
D、吾与徐公孰美? 译文:我和徐公谁漂亮?
15、按设喻的内在关系连接相关的项:
①妻A、宫妇左右
②妾B、四境之内
③客C、朝廷之臣
16、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史书《》。全书篇,着重记载了。该书是由时期的编订而成的。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20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7、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答案
18、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
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③期年之后,……()
④王曰:“善。”乃下令()
19、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
下列要求填空
①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
②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20、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译文: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21-23题。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暧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选自《战国策》
21、解释文中加线词的意思
①贾: ②谓……曰:
③利: ④力田
⑤泽: ⑥之:
22、翻译下列句子
①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
译文:
②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译文:
23、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4~26题。
邹忌将己之美、徐以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古文观止》)
24、对加线字的注意、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细细详勘 勘:kān 调查,核对
B、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参:cān 探究并领会
C、千古臣谄君蔽 蔽:bì 被蒙蔽
D、从闺房小语破之 语:yù 告诉 答案
25、与“从闺房小语破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国之美丽者也。 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D、燕、赵、韩、魏闻之。
26、结合课文,说说“正欲于此参出微理”的“微理”的内容: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
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有句古话:“人贵在自知。”也就是说要了解自己,辩证地看待、评价自己,在人类庞大的坐标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点。我国古代就有这样一则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是个美男子,但比起徐公来还稍有逊色,他的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比美。面对赞美,邹忌有自知吗?他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看课文。
二、诵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好文言文,认读、读准是首要的一步。通过接触课文,筛选出自己读不准或不会读的字,然后借助工具书查明。如:×(yì)丽 朝(zhāo)服衣冠 窥(kuīi)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时时而间(jiàn)进。
(二)再读课文,读清句读。读清句读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此次朗读,完全可以借助课文下的注解,理解字义、词义,把握句意。这样在重新朗读时,就能体味出语句的停顿,读得韵味十足。
检查朗读是否准确,辨析下面两句话朗读时语气的停顿:
A 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
B 我 孰与城北徐公美?此 所谓战胜于朝廷。
C 我孰与 城北徐公美?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
D 我孰与城北 徐公美?此所谓战胜 于朝廷。
(三)三读课文,赏析品味。阅读文言、学习文言不应仅停留在字、词、句的简单理解上,更重要的是能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本文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文章,在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基础上,应玩味这篇课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要说明什么道理,是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可抓住课文标题中的“讽”,以此为中心,探究“讽谏”的前后过程,从而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把握主旨。)
(四)反复朗读,归纳整理。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今齐地方千里(“地方”是古今异义词)。左右莫不私王(“左右”也是古今异义词)。还有一些具有特殊语法现象的句子。如:忌不自信(宾语前置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
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五)讨论本文的现实意义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见,一个君主贤明与否,身边的大臣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战国时齐威王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大臣,才使他得以明昭天下。
读了本文以后,安排学生进行联系实际的读后感训练。
[例文] 纳谏与止谤
———重读《邹忌讽齐王讷谏》有感
臧克家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趣味,引人入胜。六十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之下,犹令人感奋不已!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在同一本《古文释义》里,小时候也读过《召公谏厉王止谤》这篇古文,至今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这位厉王和齐威王一比,真可谓天渊之别了。齐威王下令求谏,周厉王却以“能止谤”自喜,天下之人,满腹不平,他要钳住万民之口,自己也捂紧耳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
齐王与厉王,两种对待谏谤的态度,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
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
大有可以借鉴之处。
追古思今,现在我们有些作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尺,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有的甚至对批评自己的同志,打击报复,仗势凌人,以冰棍对付热情,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全成为过耳东风。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难免于垮台。
说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四人帮”的所作所为。他们当道之时,得意忘形,凌驾一切。江青一句屁话,成为“圣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棒止谤,冤狱累累。人力无穷,天网恢恢,他们的滔天大罪,终于被清算。
谏难,纳谏尤难。要得到成果,需要双方合力。有敢直谏或讽谏的良臣,还要有能纳谏的明君。邹忌的譬喻再妙,辞令再巧,没有齐威王善听的耳朵,也是白费唇舌,枉运心机。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不仅由于它的意义,也还因为它那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辞严的态度,反之,却以与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如果遇到一个暴君,责以亵渎之罪,也是责无旁贷的。这种构思,这样笔法,与《触龙说赵太后》如出一辙,而同样奏效。这么写,生动亲切,娓娓动听,饶有情趣。这篇文章,用了大半篇幅作了譬喻的描绘,三个人物的情态和心理,真实透彻,入情入理,令人信服。譬喻止于“皆以美于徐公”,接下去,“今齐地方千里”来个陡转,入了正题,由于妻妾、朋友的“私臣”,联系全国上下“莫不私王”,譬喻与正题扣得极紧。谏议的结果是“战胜于朝廷”。
读罢这篇绝妙佳作,掩卷沉思,忽发奇想。如果现在我们的某个部门或机关,也来个“悬赏纳谏”,那该是“门庭若市”,批评、建议雪片飞来。最后的结果呢,也可以想知。准是改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像不干净的身子洗了清水澡,受到广大群众的鼓励与表扬,对四化的进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若不信,盍试为之。
(六)完成习题
(七)背诵全文,增加积淀。
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最高层级,也是最高境界,更是增加文化积淀的有效措施。学习文言文若能朗朗于口,那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使自己的心灵受到美的净化和熏陶,更加热爱我国的古代文化,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2014黄冈市)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试题 【甲】王曰:“善。”„„„„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注释】①侍臣:身边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选出下列对加点文言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虽欲言(虽然) 皆朝于齐(向)B.意犹不足(还) 遂致亡灭(于是)
C. 百姓何得不安乐乎(怎么) 乃下令(于是)D.燕、赵、韩、魏闻之(代词,代这件事)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2.选出对下列文言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2 分)
A. 门庭若市(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热闹,指人多)B.年谷丰稔(谷物丰收) C.面刺寡人(当面指责我)D.穷兵黩武(用尽兵力来炫耀武力)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 分) 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文中齐国“ 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2 分)
【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述)。(2 分)
劝谏是一门艺术,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因为要迎接中考班主任取消了本班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为了让班主任恢复你们的这些课程,你准备和他(她)这样说:(2分) 答:
4、辽宁沈阳市:
邹忌修八尺有余………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于是………….,王之蔽甚矣。”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窥: 蔽: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22.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
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
答:
苏州市(江苏省)
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4分) A.之,王之蔽甚矣 予观.
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B.刺寡人之过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C能谤讥于市.朝 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闻寡人之耳者 D.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小石潭记》)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E. 广故数.
言欲亡(《陈涉世家》) 7.2分) A.今齐地方..千里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9.“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是什么意思?从文中看,齐威王除“弊”取得了什么效果?(2分)
10.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2014·齐齐哈尔)阅读文言文,回答10-14题。 (共11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
1
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光: (2)闻: 11.翻译下列语句。(2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乙】文中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建议,采用分等赏赐的办法激励群臣踊跃进谏,用【甲】文中的四字词语表达就是“ ”;【甲】文用“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来预期察纳雅言的效果,【乙】文则用“ ”来彰显纳谏的最终效果。(2分)
13.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之后,《中国成语大会》再次掀起人们学习汉字、成语的热潮。学习成语要追根溯源,请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成语写在下边。(2分) 【甲】文: 【乙】文:
14.诸葛亮和邹忌都善于劝谏,结合两文谈谈他们的劝说艺术对你人际交往的启示。(3分) 2013年吉林省长春市《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战国策》一书,是 时期由 (人名) 编辑整理的。(1分) 10.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修八尺有余( ) ②孰视之 ( ) ③私我也 ( ) ④今齐地方千里 ( )
11.邹忌本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皆言其美于徐公。面对众人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辞,他为什么能够做到不受迷惑?(2分) 答:
12.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这一“善”字表明了什么意思?(2分) 答:
13.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3分)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安徽省】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誉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驰: 。 (2)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 。 (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 。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 。
(5)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
《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 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 的原因。 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 。 (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 。
2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5八尺6有余,而形貌昳丽7。朝服衣冠8,窥镜9,谓其妻曰:“我孰10 与11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12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13,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14,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15。暮寝16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17,私18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19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20。今齐地21方22千里,百二十城,宫妇23左右24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25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26,王之蔽27甚矣。”
王曰:“善28。”乃29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30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1;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32,闻33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34;期35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6。[1-2] [3]
注释译文
邹忌(zōu jì):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曾任齐相。
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谏: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齐王:即齐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形貌昳(yì)丽:光艳美丽。形,形体,貌,容貌。
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朝,早晨。
窥镜:照镜子。
及:比得上。
旦日: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孰,仔细。之,代指城北徐公。
弗(fú)如远甚:远远地不如。弗:不。
美我:以我为美。美,这里是意动词,认为美。
私:偏爱,动词。
诚知:确实知道。诚,的确。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纵横。
宫妇: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侍从。
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音节助词,不译。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能兼听。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刺,指责,批评。
受:给予,付予。
谤讥于市朝(cháo):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刺。谤讥,指责,议论。市朝,公共场合。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尔,有时候。进:进谏。
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使别国敬畏。[1] [3]
.
二 :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名文简介,《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邹忌不如徐公美,但是妻、妾、客都哄他,徐公不如他美,邹忌朝思暮想寻找赞美自己的原因。然后以小悟大,将自身受蒙蔽的事情和国家大事用类比和联想的方式联系起来,规劝君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齐国得以声名远扬,然后在朝廷上征服了他国。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_《邹忌讽齐王纳谏》 -名文简单介绍
作者:刘向编邹忌讽齐王纳谏_《邹忌讽齐王纳谏》 -作者小传
《战国策》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著作,作者不详。一般认为该书是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纵横家的著作整理编辑而成。《战国策》一共33篇,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国排列,定名为《战国策》,遂沿用至今。具体包括东、西周各1篇,秦5篇,齐6篇,楚、赵、魏各4篇,韩、燕各3篇,宋、卫合为1篇,中山1篇。邹忌讽齐王纳谏_《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_《邹忌讽齐王纳谏》 -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_《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_《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邹忌讽齐王纳谏_《邹忌讽齐王纳谏》 -赏析
该本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因为,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邹忌讽齐王纳谏_《邹忌讽齐王纳谏》 -影响与传播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题目是后人根据内容加的。邹忌讽齐王纳谏_《邹忌讽齐王纳谏》 -专家点评
邹忌讽齐王纳谏_《邹忌讽齐王纳谏》 -相关资料
《刘向评传》;《刘向传》;《西汉名人百传》邹忌讽齐王纳谏_《邹忌讽齐王纳谏》 -词条分类
刘向;记叙文;西汉;《战国策》;文学;历史;世界历史名文;传世经典文学邹忌讽齐王纳谏_《邹忌讽齐王纳谏》 -相关知识
一、作者作品三 :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译文及注释
22
《战国策·齐策一》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www.61k.com)《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国别体史书,记载一些“谋臣策士”。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齐威王。纳,接受。
yìzhāoguān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穿戴。 窥镜:照镜子。
shú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
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qiè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译文及注释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
宫妇:宫里的妃子。[www.61k.com)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bì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面刺:当面指责。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
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市朝,公共场合。
jiànbàng
jīcháo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译文及注释
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www.61k.com)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四 :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分析及阅读理解(2)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分析及阅读理解(2) 文章来自:学优网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体容貌光彩美丽。早上,他穿戴好衣帽,查看镜子(里自己的形象),问他的妻子:“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和他坐下交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审视自己,又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到了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心想:“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说:“臣的确知道自己没有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事情)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子侍从,没有一个人不偏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一个不有求与大王的。这样看来,大王受到的蒙蔽太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员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过错的人,授予上等的赏赐;上书劝谏我的人,授予中等的赏赐;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被我听说到的, 授予下等的赏赐。”命令刚刚颁布,许多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都(派使臣)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修明内政,不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的国家。
【重点词语】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分析及阅读理解(2)】。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文章来自:学优网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体容貌光彩美丽。早上,他穿戴好衣帽,查看镜子(里自己的形象),问他的妻子:“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和他坐下交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审视自己,又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到了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心想:“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说:“臣的确知道自己没有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事情)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子侍从,没有一个人不偏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一个不有求与大王的。这样看来,大王受到的蒙蔽太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员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过错的人,授予上等的赏赐;上书劝谏我的人,授予中等的赏赐;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被我听说到的, 授予下等的赏赐。”命令刚刚颁布,许多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都(派使臣)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修明内政,不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的国家。【《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分析及阅读理解(2)】。
【重点词语】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 文章来自:学优网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www.gkstk.com end#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形体容貌光彩美丽。早上,他穿戴好衣帽,查看镜子(里自己的形象),问他的妻子:“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来访,邹忌和他坐下交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镜子审视自己,又觉得远远不如徐公美。到了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心想:“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入朝拜见齐威王,说:“臣的确知道自己没有徐公美。但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事情)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土地,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妃子侍从,没有一个人不偏爱大王的;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害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一个不有求与大王的。这样看来,大王受到的蒙蔽太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令:“所有的大小官员和百姓,能当面指责我过错的人,授予上等的赏赐;上书劝谏我的人,授予中等的赏赐;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被我听说到的, 授予下等的赏赐。”命令刚刚颁布,许多大臣们都来进谏,宫廷热闹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有时候间或有人进言;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学优网http://www.gkstk.com/燕国、赵国、韩国、魏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都(派使臣)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修明内政,不用兵就可以战胜其他的国家。
【重点词语】
(一)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上书谏寡人者(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这里指奏章)
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
(二)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文章来自:学优网
(三)一字多义
(1)之
1..齐国之美丽者也(的) 2.问之(代词,他) 3..吾妻之美我者(取消句子独立性)
4.俆公不若君之美也(比) 5.孰视之(代词,指俆公) 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7.吾妻之美我者(结构助词,不翻译) 8.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
9.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 10.臣之妻私臣(的) 11.王之蔽甚矣(不翻译)
1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的)13.数月之后(无意义)14.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
2、朝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朝
b.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
c.于是入朝见威王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d.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早晨 (zhāo)
3、孰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代词,谁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同“熟”,仔细。
4、于 a.欲有求于我也(向......) b.能谤讥于市朝(在) C.皆以美于徐公(比)
5、修 a.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b.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c.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d.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6、诚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b.帝感其诚 《列子?愚公移山》 诚心、诚意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诸葛亮:《出师表》 确实、的确 d.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表假设,如果、果真
(四)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古:规劝 今:讽刺
2、窥镜 窥:古:照,看 今:偷看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第二天 今:明天
4、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地土方圆 今:地点
5、能面刺寡人之过 刺:古:批评 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6、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指责议论 今:诽谤嘲讽
7、臣之妻私臣 私:古:偏爱 今: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古:没有一个 今:不,不要
(五)句式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判断句) 2、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分析及阅读理解(2)】。(省略句)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6、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整体把握】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标题中的“讽”是动词,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课文先介绍邹忌的身材、相貌,肯定他是一个美男子,作为他自美和被别人赞美的基础。下面便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想通过第三者的鉴定,来验证自己“美”到什么程度。而妻、妾、客的回答,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直到他亲眼见到徐公,才“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既然远不如徐公美,为什么人家却说自己比徐公美呢?显然有各自的原因,使他们没有勇气说出事实的真相。三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邹忌经过冷静思考,悟出了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
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精练含蓄,意味深长。
本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