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你对「清华简」的真伪有何看法?
网友雪如鸿对[清华简]你对「清华简」的真伪有何看法?给出的答复:
门外汉来抛个砖,个人认为是真的。
清华简首先是从国内某处战国古墓盗挖后私运到香港,大概在06年现身香港,因为学术机构不能购买盗掘文物,所以清华只能委托校友以捐赠的方式从香港抢救回来。拿去北大做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年份是:公元前305±30年,也就是战国中期偏晚。因其是盗掘后通过非法渠道偷运至香港转手多次,为了保护销赃渠道拒绝透露上家是文物商的「行规」,作为学术机构的清华无法追查其来源,只能推测其来自湖北。08年10月开了鉴定会,参与鉴定的11位专家基本是来自外单位的考古历史文献古文字领域的著名学者(鉴定组组长是李伯谦和裘锡圭),现在怀疑是假的的人,无一例外都不是搞古文字学的。清华简迄今已整理出了四辑,还会以每年一辑的速度继续出,研究者可以透过高清照片仔细研究这批简的文字和简形,买不起书网上有电子版可以看到。
一 、清华简经测定含水量是近400%的饱水竹简 ,朽软脆弱就像开水煮熟的面条一样,这种程度现代技术难以企及。且数量巨大两千多枚,造假要想通过碳14测试的办法是写在战国无字简上,但是找来那么多战国的饱水无字竹简不太可能(木简倒是有可能的,以前发生过拿古墓棺椁造假简的事情)。就算能找到竹简也要有合适的墨水,写上去不能脱落不能浸染,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任胡平生先生介绍自己曾会同简牍保护的同行亲自做过实验,在古竹片上用明清时期的古墨写字极为困难,根本无法与竹片浑然一体 。就算能研制出墨水,这批简还有一个特点,入藏清洗时发现有些竹简表面有一层污垢板结成的坚硬外壳(见下图),就如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李均明先生说的:“有谁能造假造出几千年前的污垢?”
下图:竹简入藏时的状态 ,里面用新竹片做衬托和支撑,外面包裹多层塑料膜防止失水,两端缠上胶布固定,然后装在半米长的塑料圆筒里 。(图片来源:清华简达特茅斯大学报告会摘要)
下图:污垢剥揭前后对比。(图片来自:清华简文本复原 ——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二辑为例 http://219.232.82.150/textingchina.lib.uchicago.edu/pdf/511_S1_02_LiJunming.pdf)
下图:还大体保留着成卷状态的简,以及外层的丝织品残片,据说揭取过程有录像。(图片来自:《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
二 、清华简大部分都有契口,存在编纶编联的痕迹,有的有朱砂格线,有的还发现背面有丝织品粘接加固的残迹,放大高清照片可以看到腐烂的编绳或者织物留下的痕迹。简册制度最近一个重要发现是出土竹简背面往往有人为刻划用以标识简序的划痕,这是一个本科生孙沛阳2010年1月参加北大简整理时发现的。他还观察到包山楚简和上博楚简也存在类似的墨线和划痕,并推测这类痕迹与竹简编联有关。清华简整理时同样发现了简背规律性斜线划痕,似用刀、锥一类的利器所为,有些篇特别明显,整理拍照时候把简的背面也拍出来了。清华简入藏时间是在这一发现前几年。其他还有数字编号和简册折页式收卷方式等,都是通过清华简发现的新知。《算表》收卷方式
下图:《金滕》篇的背面划痕。(图片来自: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
三 、伪造简的内容几乎都是抄传世古籍或者拼凑已经发表的出土文献而成,因为如此作伪最容易且露马脚的风险最小。但清华简的内容大多是前所未见或是只有著录的先秦佚籍,还不是一篇,是几十篇,从已发表的来看伪造的话对造假者的文学、古文字学、古音韵学、古文献学、古代史以及思想史等方面的知识水平要求高的不可想象。特别是里面有佶屈聱牙的商周文献,其难度还要再上一层,更不用说还有人身图,古算具等现代人完全想不到的东西。
下图:清华简《筮法》。(图片来自:《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
四 、清华简的书法不仅符合战国文字特点而且非常典雅精整,且由不同书手抄录而成,各篇书写风格笔法自成一格,仅清华简第一辑九篇文献就有七位书手,我想清华简出完的话书手起码也有几十位,伪造的话得先找来那么多楚文字方面造诣极高的书法家。
五、古文字学家利用清华简考释出了以前弄不明白的疑难字(例:由清华简释解古文字一例--《史学集刊》2012年03期),能和以往的出土文献构成完整的证据链,要是假的,那造假者必定比清华复旦的一干古文字学者水平还要高。要么就是造假者手上有一大批谁也没见过的楚简真品。
六 、清华简上有不少新见的古文字,如果清华简所用的文字还能够与在清华简之后出土的文字资料相印证,那真假就可以定论了,因为就算存在一批「顶尖古文字学家」有组织地造伪简,也不可能有人能提前知道尚未出土的文字材料。上博楚简就得到了后来出土的左冢漆梮印证,所以让我们拭目以待。
七 、文献所叙之事或之理的真假与文献本身真伪是两个问题。比如《封神演义》当作商周文献是假的,作为明代书籍是真的;马王堆黄帝四经不能当做黄帝时期的材料,我们推断其为战国材料不假。清华简有些文献可能不是实录,是战国人托古之作(如《保训》《耆夜》),但是现在有人在辨伪时混淆了两者。
古文字学界是怎么辨伪的,可以参考胡平生写的《论简帛辨伪与流失简牍抢救》一文,他总结了简帛辨伪四原则:第一,文字,文法与文理。第二,材质与形制。第三,书法与书风。第四,来路与出处。 清华简出土地点无法落实是非常遗憾的,但并不能作为真假的决定性论据。看过海内外不下二十批假简的胡平生先生认为清华简是伪造的“万分之一的可能性也没有”。
清华简学术上消化过程至少得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现在才公布了不到一半,研究才刚刚展开,很多疑难没有新的证据的话现在也还回答不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文字释读和文本时代断定就是正确无误的,李学勤提倡信古,简牍写的西周就断为西周的文献,所以不免落人口实。
再反驳所谓阴谋论,支持清华简的学者像裘锡圭,李零,胡平生这些人,以他们的学术地位和个性,不会去做弄脏自己羽毛的事情。论学力和负责人的位子李学勤是最可能伪造的人,但论学术观点来说却是最不可能的人,因为到目前这批简打了李学勤三次脸:
1.新蔡葛陵简的年代推断,李学勤和刘信芳以前坚持公元前377年说,但据《楚居》与《系年》,新蔡简下限为公元前398年。
2.关于数字卦,李学勤是反对战国有数字卦的,他认为楚简所谓数字卦其实都只是卦画,李零还跟他争论过,详细可以去看李零的书《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清华简里就有一篇《筮法》专门讲数字卦的,现在李学勤承认自己错了。
3.关于伪古文尚书,李学勤之前观点是和陈寅恪一样,认为伪古文是一种古人不规范的辑佚本,是古人把一些古文尚书断简残篇加以整理补充而做成的东西,伪古文除抄撮先秦典籍的尚书引文之外的其他部分也不全是伪的,甚至写了《尚书孔传的出现时间》暗示伪孔传也是可靠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就用了伪古文《胤征》。清华简出来后大家发现除去传世先秦古籍引用过的那些外,清华简的尚书和伪古文尚书没有一句是相同的。
最后谈一下浙大简。浙大简问题比较大,四条原则没一条通得过,对于浙大简,古文字学界集体态度是不研究不征引。
参考资料:
1.《为先秦古简科学算命》 《新知客》2009年08期
2.《论简帛辨伪与流失简牍抢救》. 胡平生. (《出土文献研究》第九辑,2009)
3.《简牍的鉴识与辨伪》. 魏宏伟. (《文物鉴定与鉴赏》2011年第7期)
4.《走近清华简》.刘国忠.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5.《清华简九篇书法现象研究》 贾连翔. 《书法丛刊》2011年第4期
6.《简册背划线初探》. 孙沛阳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4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7.《战国饱水竹简的抢救性保护》. 赵桂芳. 《出土文献》第一辑,中西书局,2010年
8. 清华简文本复原——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二辑为例. 李均明 赵桂芳 《出土文献(第三輯)》,中西书局,2013年
9. 清华战国竹简《筮法》卷册的揭取保护 .赵桂芳 《出土文献(第四辑)》 中西书局,2013
“清华简”研究保护团队:追索中华文明的根脉(1)_光明日报_光明网
网友匿名用户对[清华简]你对「清华简」的真伪有何看法?给出的答复:
谢谢 @Toe Z 老师邀请。
目前,没有一个古文字学、简帛学和考古学方面的专业人士认为清华简、北大简和岳麓简是伪造的,因而也不会认为这三批简存在所谓“真伪之争”。
一些思想史和中国近代史方面的学者有所怀疑,大概论证思路是这样的:
(1)因为清华简和尚书、逸周书存在类似文句,因而清华简是抄的,所以是伪造的;
(2)因为清华简存在尚书、逸周书没有过的词语文句,因而清华简是编的,所以是伪造的。
(1)、(2)居然是存在同一篇文章之中(我强烈建议,中国哲学这个学科真该下大力气加强本科生高等数学和逻辑学的学习和训练了)。
竹简真伪鉴定依靠的是检测数据,以及考古学、简帛学、古文字学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这三批简显然都是符合的。此外,三批简的公布带给考古学、简帛学、古文字学许多新的知识,这些知识也能在以往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竹简中得到印证,解决以往发现竹简中积存的问题:
比如,通过清华简研究,我们第一次知道战国简可能存在简背编号,据此查验1993年出土的郭店简,也发现了简背编号。又比如,清华简在整理报告中首次公布了竹简背面照片,我们第一次知道,古代修治竹简时存在一种特殊工艺,就是把整根竹竿裁切成一定长度的竹筒後,用刻画工具按照一定角度,在竹筒的非竹节部位进行螺旋形刻画,以保证竹简编连後能够依序排列、严丝合缝;这是一个新知识,也在其他竹简中得到了印证。我觉得仅此二例足以证明三批简的真实性,其他通过清华简、北大简、岳麓简新识出了许多古文字更是不胜枚举。
古文字学、简帛学、考古学的学者都是经过长期训练的,自整理报告公布以来,这些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研究清华、北大、岳麓简的文章,大家之所以不去讨论真伪,实在是觉得无需讨论。
网友武曉冉对[清华简]你对「清华简」的真伪有何看法?给出的答复:
二 : 清华简真伪之争(图)
近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系年》)由上海文艺出版集团中西书局正式出版。该书是清华大学入藏的战国竹简第二辑整理报告。清华简全称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是清华大学在2008年7月通过校友赵伟国的捐赠,抢救入藏的2388枚战国竹简。《系年》全书由138支简组成,字迹清晰,保存较好,只有个别残损之处。全篇共分为23章,概要记述了从西周初年一直到战国前期的历史。
清华简入藏清华大学后,校方随即展开了对简的保护和整理研究工作。随着整理和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专家们表示这批简对学界意义重大,其内容多可与《左传》《国语》《史记》等参照印证。
一问 清华简证伪《尚书》是为炒作?
清华简被媒体报道最多的就是再次证伪古文《尚书》这个问题,一时间,舆论的焦点也聚集于此。一方面,由于清华简是从香港市场被购回,具体出土情况不详,这引起一些学者对其真伪的争辩;另一方面,古文《尚书》系伪已经学界论定,此次清华简研究报告重提此事,被网友质疑借《尚书》之伪“炒作”新书。
面对这种质疑,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刘国忠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只是做我们的研究,不存在炒作。一方面,清华简中发现的多篇《尚书》确有其真实性和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只是将这个重大发现提出来供学界继续研究和讨论;另一方面,古文《尚书》系伪这个命题引用的是《纪年》中收录的篇目,当时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后来《系年》出版,媒体再次关注这个事情,可能需要援引到第一辑的内容,并非我们的刻意。”
刘国忠教授介绍:“据称先秦时《尚书》有百篇之数,经过秦始皇焚书,大多佚失,汉朝初年只有28篇传留下来,即今文《尚书》。汉景帝末年,在曲阜的孔子故宅屋壁中发现了秦代焚书时隐藏的竹简书籍,有今文28篇以外的《尚书》16篇,即古文《尚书》。这一发现导致所谓今古文之争,有非常大的影响。传至现代,‘十三经’中的《尚书》,古文乃是伪书,已经学者论定。而在清华简中已发现有多篇《尚书》,都是秦始皇焚书以前的写本。有些篇有传世本,如《金縢》等,但文句与传世本多有差异,甚至篇题也不相同;更多的则是前所未见的佚篇,不见于传世本《尚书》。或虽见于传世本,但后者是伪古文,如清华简中发现有《傅说之命》,即先秦不少文献引用过的《说命》,和今天流传的《说命》伪古文不是一回事;还有如《尹至》《耆夜》等,有待于做进一步整理和研究,它们对于上古史研究的重大意义难以估计。”
二问 清华简如何证明不是“伪造”?
清华简于2008年7月15日被运送到清华大学,校方随即组织专家,用三个月时间对它们进行了清理保护和鉴定。
2008年10月14日,清华大学邀请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的11位学者专家,在清华大学召开了“清华大学所藏竹简鉴定会”。经过仔细的观察和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批竹简内涵丰富,初步观察以书籍为主,其中有对探索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极为重要的经史类书,大多是在已经发现的先秦竹简中从未见过的,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简牍形制与古文字研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从竹简形制和文字看,这批竹简应该是楚地出土的战国时代简册,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一项罕见的重大发现,必将受到国内外学者重视,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2008年12月,受清华大学委托,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清华简无字残片样品做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数据为公元前305±30年,即相当于战国中期偏晚,这与前述的鉴定专家对于清华简的时代判定完全一致。
但还是有学者指出,考古研究曾经出现过所谓出土文献最终被证明是“伪造”的情况,很多掌握出土文献的科研机构基本上不愿意将考古发掘的实际报告,以及将实物开放给学术界成为公共资源。因此,学术界对待这些公开的所谓出土文献整理成果只能“望洋兴叹”,无法去证实或证伪。对此,刘国忠教授解释,“清华简并非正式发掘所获,而是被人盗掘后流散到香港,后来由清华大学校友捐资购回,并无偿捐献给清华大学。对于究竟由何人盗掘,校方也无力调查清楚。”另外,刘国忠教授强调,目前对于清华简的研究报告《纪年》和《系年》已经分别出版,这也是将清华简开放给全世界学者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清华大学还组织参与了多场专题讨论会,与学界共同探讨清华简的研究等问题。
三问 真能结束《尚书》真伪之争?
刘国忠教授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曾说“通过清华简,我们不仅看到了真正古文《尚书》的原貌,还可为多年来古文《尚书》真伪之争画上圆满句号”,针对这一说法,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从事先秦史研究的黄爱梅副教授认为,在先秦,古书多以单篇形式流传,而《尚书》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类似“文献汇编”的合本,是否能够因为发现了几篇与古文《尚书》有关的文字,就认定已经完全解决了《尚书》的版本问题,这仍需要存疑。对此,刘国忠教授解释说:“清华简中《尚书》篇目的发现是为早有定论的古文《尚书》系伪更添有力的证据支持,至于完全还原古文《尚书》原貌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清华简本身是一批经史一类的文献,因此,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必将会在修正古籍的问题上引起一场不小的轰动。谈及清华简对《尚书》修正的意义时,刘国忠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心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关于古文《尚书》系伪的证据。
通过对简的编排和读释,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选出第一批发表成果,即《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纪年》),该册收录了《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縢》《皇门》《祭公》和《楚居》共9篇简文。其中,属于古文《尚书》一类的文献有《尹诰》篇,专家将其与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进行比对后发现,清华简《尹诰》属于秦始皇焚书之前真正的《尹诰》写本,而传世的古文《尚书》中《咸有一德》篇与之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另外,清华简中也有《说命》篇,题为《傅说之命》,由3篇组成,部分内容与《国语·楚语》的引文一致,证明是先秦时期《说命》篇的原貌。但比对发现,传世的古文《尚书》中《说命》篇虽也由3篇组成,但其中用的《说命》篇与清华简《傅说之命》完全不同。由此,刘国忠教授认为,传世两千多年的古文《尚书》确是伪书。
各方评价
曾任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的李学勤:这将极大地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面貌,价值难以估计。
《北京日报》:清华简让我们发现了成批的“秦王焚书”以前传统文化的典籍,这些都属于经史类典籍,包括古文《尚书》。此前,我们成批出土的都是诸子百家的,经史类的还属于第一次。
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从事出土文献研究的青年学者:清华简确实有较大的学术价值,但是也没有达到所谓“圆满解决了《尚书》真伪”的程度。
上海大学历史学系的谢维扬教授:虽然清华简是从香港市场购回、出土具体情况不详,并且清华简之间的具体联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但这一批清华简的整理出版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它们确实是战国时期的“文物”,其真实性是确定无疑的。
新报记者 王雪菁 实习生 贺雪晶
来源:天津网-数字报刊关键字:尚书;传世本;树轮;战国前期;系年作者:王雪菁2012-01-21 07:14
三 : 影子石:影子石-简介,影子石-“影子石”此物真伪存疑
影子石主要出产在,波斯湾、冰岛等地方,在我国有少量出产。常见的影子石以白色的多少来衡量品质好差,白色线条越多、白色越纯净品质越好,如果白色线可以等分珠子,更是极品中的极品,因为这样的天然等分珠子数百万的影子石才能出现一粒。
影子石_影子石 -简单介绍
影子石影子石主要出产在,波斯湾、冰岛等地方,在我国有少量出产。它形成于1亿年以前,因为地核高温将岩石熔化成岩浆,在地下缓缓流动,途中不断收集各种元素,一旦等它喷发出来,或是长时间仍找不到出口喷发,都会慢慢冷却变硬。就在冷却的过程中,里面的元素渗入周围的岩石缝隙,和别的元素形成各种的矿物结晶,因此形成了带有白色线条的影子石。
影子石_影子石 -“影子石”此物真伪存疑
1、网上流传很多关于“影子石”、“云海石”、“橘子石”、“红竹石”等物功效的说法。影子石_影子石 -分级
影子石的分级很复杂,在外国专门有影子社团研究和收藏影子石。常见的影子石以白色的多少来衡量品质好差,白色线条越多、白色越纯净品质越好,如果白色线可以等分珠子,更是极品中的极品,因为这样的天然等分珠子数百万的影子石才能出现一粒。
不过在正规的宝石分级种,影子石是按照透闪度来定级别的。一般都是1分透、2分透等等,这个透其实不是透度,而是亮度。因为品质越好越细腻的亮度越高,就像砖头再好也是粗糙的,和田玉再差也是细腻的。所以很多影子石收藏者,都是利用宝石分级和影子石收藏定级不同来检漏。如果运气好的遇到影子石的白线等分珠子如左图,可以卖到800到760万。
行业里影子石还有三种分级第1种5A级、1个是种地级别、1个是透闪度分级。
1:5A级别,这个是行业内定的1种级别区分。
AA级:整个影子石无暇疵,表面没有可见的人为瑕疵如裂纹、光洁细腻如宝石、打孔精细、抛光后有玻璃光泽。
A1级:有极细微的瑕疵,或细小的天然内含物,不超过3毫米的裂纹。抛光有磨砂感。
A级:有轻微瑕疵,有用肉眼很容易看得见的破碎。
AB级:有大块白色、黄泽、灰色含物,有明显裂痕。
B级:整个有大面积有杂色,有大量的裂痕,抛光后如土沙感。
C级:最低一级,裂痕很明显,表面也有明显杂质,抛光后如砖块一样粗糙。
2:影子石种地,这个大宗批发时采用的分级。
豆种:表面亚光、沙石感、功效微弱。
墨种:表面有粗砂感杂质较多。
冰种:表面光洁如玉石、无杂质。
糯种:表面如光洁如宝石、无杂质、细腻如宝石、颜色浓郁如糯米汁。
静水龙石种:透亮如宝石,极其稀有。
3:按照透闪度,透闪度这个名词本身意思不是透度而是亮度。质地越细腻的抛光后越晶亮,这个是国家宝石检测标准,数字越大品质越好。影子石到了宝石级别才使用透闪度,而宝石级别的最低是1分透闪度。
本文标题:清华简真伪-你对「清华简」的真伪有何看法?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