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童年名著导读-名著导读 格林童话

发布时间:2018-02-05 所属栏目:童年名著阅读练习题

一 : 名著导读 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

作者:

雅科布·格林 德国著名语言学家 威廉·格林 德国民间文学研究者,语言学家,民俗学家

格林兄弟以几十年时间(1812-1857)完成了《儿童和家庭童话集》,即现在俗称的“格林童话”。[www.61k.com)其中的代表作如《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均脍炙人口。

影响:

《格林童话》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富于趣味性和娱乐性,对培养儿童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质有积极意义。共202篇。

例如:《青蛙王子》、《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渔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只小羊》、《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不莱梅的城市乐手》、《穿靴子的猫》这些童话给孩子们无穷的想象世界增添了丰富的素材,而在伦理观念上非常简

单直接地满足了孩子们朴素的善与正义观。

内容精选: 《灰姑娘》:

一个孝顺且心地善良的女孩子,长期受到继母和姐姐们的虐待,在厨房里做女佣,每天都是灰头土脸脏兮兮的,后来由于善待小动物而且孝感动天,所以得到了仙女的帮助,在历尽继母和姐姐们的阻挠后终于和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后来人们常用“灰姑娘”这个词去形容那些外表不出众但内心善良,性格可爱的女子。

《白雪公主》:

一个可爱美丽的公主因为后母嫉妒其美貌被迫逃到森林,偶遇善良的七个小矮人。最后在他们帮助下,克服了后母的诅咒,找到真爱的王子。 《小红帽》:

从前有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喜欢戴着祖母送给她的一顶红色天鹅绒的帽子,于是大家就叫她小红帽。有一天,母亲叫她给外婆送食物,小红帽在森林中遇见了狼,她从未见过狼,也不知道狼性残忍,于是把来森林中的目的告诉了狼。狼知道后诱骗小红帽去采野花,自己跑到林中小屋去把小红帽的外婆吃了。并装成外婆,等小红帽来找外婆时,狼一口把她吃掉了。后来一个猎人把小红帽和外婆从狼肚里救了出来。后来人们就用小红帽来比喻天真幼稚、容易上当受骗的孩子。 《睡美人》:

爱洛公主受到坏巫婆的诅咒,陷入了沉睡。王子爱上了爱洛公主,他不畏艰险,战胜了女巫,用真爱之吻唤醒了爱洛公主。他们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糖果屋》:

汉斯和格莱泰兄妹被继母扔在大森林中,迷路的他们来到了女巫的糖果屋,被抓并差点被吃掉,但凭借机智与勇气,两人最终脱离魔掌。

《野狼和七只小羊》:

聪明的羊用自己聪明的头脑、用机智的方法与可恶的大灰狼较量。最后取得胜利的故事。惊险有趣,形象逼真,非常吸引人。

《大拇指》: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樵夫,夫妻两个有个大拇指大小的孩子,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给父母赚钱和回到自己家里。

格林童话 名著导读 格林童话

《不莱梅的城市乐手》:

一只鸡、一只猫、一条狗和一头驴。[www.61k.com]因为它们年纪太大了,它们的主人要将它们宰杀,它们成功地逃了出来后碰在了一起,它们决定一起去不来梅做城市乐手。在去不来梅的路上,它们发现一间森林小屋,四个强盗正在享受他们的不义之财。四个动物决定演奏音乐乞求换来一顿饱餐。强盗们不知道这奇怪的声音是什么,撒腿逃命去了。动物们进屋美餐了一顿,并决定在屋里过夜。当天晚上,强盗回到小屋并派其中的一个进屋检查。屋子里一片漆黑,强盗看到了猫的眼睛在黑暗中发亮,他以为那是火炭,凑上前去想要借此点亮手中的蜡烛。这时候,猫用爪子猛打强盗的脸庞,接着驴用腿踢他,狗咬他,最后鸡大声鸣叫着将强盗赶出了屋门。逃出来的强盗告诉他的同伙,他被一群怪物围攻,有一个巫婆用指甲抓他,有一个巨人用棍子打他,而最可怕的是有一个魔鬼对着他耳朵尖叫。强盗们放弃了小屋再也没有回来,而动物们则在那里愉快地生活了下去。 《穿靴子的猫》: 一只聪明的猫要帮助它穷困潦倒的主人翻身,于是它向主人要了一双靴子和一个布袋,穿过荆棘到森林里打猎。它把每次获得的猎物都先给了国王,它用机智和勇敢打败了富有的食人妖魔,最终它帮助主人得到了国王的青睐和公主的爱慕。 作品主题

《格林童话》蕴涵着深刻的道德主题,浓缩了十九世纪朴素的善恶观。《格林童话》以儿童视角和叙事口吻讲经验性、实例性的故事,我把它叫做故事体伦理学、幽默体伦理学、魔幻体伦理学。这几乎是伦理学罕有的一次,脱下道袍,在沙滩上与儿童戏水。用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儿童快乐地作出伦理选择,不独《格林童话》,一切高明的童话都在做苏鲍姆林期基和陶行知的工作。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粗略地分为三种: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和人的伦理形象。儿童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三位一体,是兽类、半人半兽、人类的三位一体,而且这三类形象按时间顺序发展变化。当然凡事旨有例外,它们有时也不按时间顾序而是直接以三位一体示人。儿童身上有原始初民的影子,有动物本真的影子。格林兄弟在处理这些形象时,大都写得善恶分明,好坏黑白,一目了然,没有灰色地带,善恶好坏向两极夸张。这显然在照顾儿童的认知能力。《格林童话》的故事让儿童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故事中主人公不同的人生经历与冒险,而这些奇妙的经历正是儿童在可以独碰的日常环境中难以实现的。这些内容丰富又饱含趣味性的童话故事扩展了儿童的思维世界,在轻松愉说的阅读中总结经验教训,唤起儿童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激发儿童善恶观的形成。

《格林童话》用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来影射善与恶,将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表达善恶观,让儿童引发对自我的追问,形成正确的善恶观。童话中对童话形象的设置和对话的建构,体现了格林兄弟对儿童的成长和人类自身的关注,《格林童话》遵循了儿童本位,重视JL童的内在需求,关注入的成长,帮助构建儿童正面的伦理观善恶观。其着眼点在于让儿童成长为真正的“人”,教人“扬善避恶”,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对“人”的强调、关注和尊重无疑在任何时代的文学作品中都会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的思考。在物质文化越来越发达的现代社会,

格林童话 名著导读 格林童话

对“人”的再发现变得日益迫切,走出伊甸园太久而迷失了自我和天性的人们寻求着精神上的回归。(www.61k.com]《格林童话》对人和社会都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还原,使人远离尘嚣,回归人最本真的状态。《格林童话》童话的纯真、原型的灵性为儿童创造了一个伦理的伊甸园,具有精神启蒙和文化回归的意义。

结婚母题

结婚母题具有象征性与隐喻性特点。有关结婚的童话故事主要注重整个事件的叙述过程,尤其是英雄的冒险过程,开端、发展、结局等,而不注重其中个别人物性格的刻画。母题部分地割裂了和现实的联系,不关注现实生活的逻辑,很多故事讲得并不圆满,呈现出来的甚至只是一个片断,难以理解。因而故事中的结婚母题并非为人们提供现实的婚姻状况,它仅仅被当做故事的结局,是获得幸福达到圆满的标志。结婚母题往往表现出弃恶从善的道德意识。

《格林童话》中的童话往往是十分简单、明晰的故事,品德高尚的主人公最终以结婚作为其幸福生活的开端,歌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轮回观念,童话故事重在于教育孩子们要弃恶从善,提高道德伦理观念。在《格林童话》中,许多故事经常用主人公和反面角色的鲜明对比宋体现善恶意识,善在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是他得到结婚的美好结局是由于他具有善良、乐于助人、品德高尚的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传承了基督教的传统思想一一爱人。如《林中的圣约瑟》中三女儿帮助化成平民的圣约瑟,获得了一大袋金钱而大女儿由于自私不愿帮助别人而被烁蝎和毒蛇咬死。第三是要诚实守信。诚实也是故事中人物的重要美德,这种美好的品德和善良的气质紧密结合在一起,善良的人必然诚实,不欺瞒、不好诈,即使他完全不知道面临的结果,做任何事情都要对上帝负责,否则就失去一切。《灰姑娘》中的灰姑娘得到了仙女的帮助,但要信守承诺,要在午夜12点前离开王子。如果做不到,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森林意象

在《格林童话》中,主人公多受到迫害或驱赶被迫进入森林,获得栖居之所和安全的依靠,这样的意象体现在《格林童话》半数以上的篇章中,例如《灰姑娘》 《杂毛丫头》等。

守护型的森林形象在《圣母玛利亚的孩子》的故事中如是体现小姑娘由于贫困被圣母玛利亚收养,打开了禁忌之门被圣母驱赶。女孩在森林里度过了无数个夜晚她钻进枯叶堆寻求保暖,采摘野萄子和果子充饥。与其相似的还有《杂毛丫头》: “??她终于走进了一片大森林,因为很疲倦,便夺进一根空树干里,睡着了。”这个树林成为了她的另一个家,带给她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充盈,更是精神绝佳的依靠。森林的神秘感源于人类对森林“未知”的探索,这种神秘印象

格林童话 名著导读 格林童话

通过童话传承了下来。(www.61k.com)《格林童话全集》对于神秘意象的表现有《苗芭姑娘》 《森林中的三个小人儿》《勇敢的小裁缝》等。

在《勇敢的小裁缝》故事中,小裁缝在森林打败了危害不法的巨人,独角兽,野猪,赢得了荣誉与半个江山。相同的奇遇在《六好汉走遍天下》和《斯默里山》等故事的森林中,神奇的人和事物层出不穷。人们无法解释森林的迷雾中闪烁的浮光掠影,也无法解读人类走进森林缘何下落不明,出此当森林意象世界在人的审美观照中涌现出来时,也必然带有了人的情感一一对森林的神秘探索。《格林童话》经过威廉·格林的多次润色,“赋予一般的东西以高尚的含义,给普通以神秘的外表,给已知以位置的价值,给有限以无限的表象”。主人公与魔幻世界得到了融合,次元性趋于统一,平行世界变戊了交叉世界。]

人物形象

《格林童话》中的形象的特征鲜明,价值取向明显,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情弱小,歌颂善良勇敢,讽刺虚伪愚塞,鞭挞贪婪自私,符合人类社会一致的道德价值观,这种善恶观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显现出来,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格林童话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观,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是非观、善恶观、真伪观、道德观甚至人生现。《格林童话》寄托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善,也揭示了人本身潜藏的恶。它指引儿童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形成正确的善恶观,故事的完美结局为儿童构建了充满希望和理想的乌托邦。有学者认为“在童话中,假、恶、丑虽然常常与其、善、美并存于世,并互相发生冲突,但最终的结局基本上都是正面的。

从整体上来看,童话展示的正是一个从冲突走向和谐的过程,从中我们看到了其对现实社会和谐伦理观的追求”,《格林童话》中非人全兽形象、半人半兽形象、人的伦理形象三个类型代表了儿童理性成熟的三个阶段。

二 : 儿童读物——原著名去了哪?

  如果家中有比你小且听睡前故事的弟弟妹妹,你会有意翻开故事书吗?看看内容或仔细品味?你会发现有那么几种着名读物的原着名没了,只有编者名霸气独占。

  所以今天我便和大家唠叨唠叨一下关于儿童的名着读物的原着名。

  首先与大家说说着名文学常被开发作为儿童读物的三大系列。

  1、童话:我想很多同学在小时候都会多多少少看过,尤其《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2、四大名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少不了的便是名着。《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

  3、神话故事:公元前的人们的精神寄托,他们创造出了一代代流传的神秘故事。《希腊神话故事》《中国神话故事》

  了解这些其实并没什么用,只是了解一下罢了。好,进入正题,今天在超市看看笔什么的,看见故事书便就拿来看了看。不得不说内容很不错,是一本不错的儿童读物,但一个细节使我皱起了眉。在作者那一栏,我只看见了编者名霸气独占,我饶是想看个清楚,翻开导读也没发现这本着名童话的原着名,且这个出版社的读物系列十分完整,包揽了古今中外。

  这使我深思,如果以后孩子们识了字,看见自己从小听得读物,潜意识认为编者便是写着本书的人了,那凝聚着内涵的原着呢?

  难不成以后会变成只有编者名的名着?而原着名的名着便是珍品?

  当然我说这些,编者便不开心了,‘这是我辛辛苦苦浓缩的内涵,为什么不是自己的书?’

  是,这是编者浓缩的内涵,但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原着的内涵,编者何来的浓缩内涵?而且这种将别人知识结果加以简单的删减便是自己一人的东西的说法在我看来便是抢劫。

  如果,你的家中有小朋友,看的读物没有原着名,请明确告诉他,这是谁写的书。因为,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都应该爱护和流传。

    高二:玥

三 : 童年读后感(名著)

童年读后感(名著)

童年读后感(名著)的参考答案

《童年》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再看看我们,我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个人一番.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吗?

高尔基这种坚强的品质值得我们的学习,因为童年的艰苦生活,他获得了坚强的力量,最终于成了一名伟人.他的这种坚强不屈,敢于面对困难并勇于克服苦难的精神是我应该好好学习的.

本文标题:童年名著导读-名著导读 格林童话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593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